管理学第二章
管理学第二章

管理学第⼆章⼀、名词解释:1.道德;2.社会责任;3.功利观;4.权⼒观;5.公平观;6.控制中⼼;⼆、选择题:1.下列哪⼀个观点认为决策要完全依据其后果或结果做出:( )A.功利观;B.权利观;C.公平观;D.综合观;2.假如管理者认为解雇⼯⼈中20%的⼯⼈是正当的,因为者叫增强⼯⼚的盈利能⼒,使余下的80%的⼯⼈⼯作更有保障,并且符合股东的利益,那么这位管理者接受的道德观是:()A.综合观;B.公平观;C.权利观;D.功利观;3.哪⼀个观点要求管理者考查各⾏业和各公司的道德准则,以决定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 )A.功利观;B.权利观;C.公平观;D.综合观;4.下列问题对管理者的道德⾏为影响较⼤的是:( )A.受伤害的⼈多少;B.很多⼈认为这种⾏为是邪恶的;C.⾏为的后果出现得晚;D.⾏为发⽣并造成实际伤害的可能性⼩;5.如果⼀个企业仅仅履⾏了经济上和法律上的义务,我们就说该企业旅⾏了它的:( )A.社会责任;B.社会义务;C.社会反应;D.都对;6.接受何种观点的管理者可能决定向新来的员⼯⽀付⽐最低⼯资⾼⼀些的⼯资?( )A.功利观;B.权利观;C.公平观;D.综合观;7.下列何种观点要求管理者考查各⾏业和各公司的现有道德准则,以决定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 )A.功利观;B.权利观;C.公平观;D.综合观;8.如果⼀个⼈做周围⼈所期望的事,他正处于道德发展的哪⼀个层次?( )A.前惯例;B.惯例;C.原则;D.以上都不是;9.职责、职权、利益、能⼒之间的关系遵循等边三⾓形定理,三⾓形的三个边是:( )A.职权、利益、能⼒;B.职责、职权、利益;C.职责、职权、能⼒;D.职责、利益、能⼒;10.市场经济中要提倡“以义治商”和“以义取利”,这⾥的“义”是指:( )A.义⽓;B.法律;C.和⽓;D.伦理道德;11.关于道德发展阶段的说法正确的是:( )A.⼈们可以跨越通过道德发展的六个阶段;B.道德发展不会中断;C.多数成年⼈的道德发展处于第四阶段;D.⼈们的道德发展只能停留在最后⼀个阶段上;12.下列对道德发展的前惯例层次的描述正确的是:( )A.通过履⾏允诺的义务来维持平常秩序;B.只受个⼈利益的影响;C.尊重他⼈的权利;D.遵守⾃⼰选择的道德准则;13.以下⾏为中不属于企业伦理表现的是:( )A.治理污染;B.定期和不定期培训员⼯;C.为顾客提供售后服务;D.开发新产品;14.关于影响伦理的结果变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正式的规章制度会减少伦理⾏为的产⽣;B.在仅根据⼿段来评估绩效的地⽅,伦理标准会降低;C.管理者的⾏为是个⼈的事情,对企业的管理伦理没有影响;D.压⼒越⼤,越可能降低伦理标准;15.企业组织的⾸要社会责任是:( )A.为社会提供就业机会;B.改善⽣态环境:C.搞好⽣产经营,获取必要的利润;D.举办公益活动;16.在下列选项中,缺乏社会责任感的⾏为是::( )A.解雇组织的员⼯;B.限制顾客⾃主选择产品;C.向社会提供低档产品;D.打败⾃⼰的竞争对⼿;17.在下列问题中,管理者有可能采取道德⾏为的是:( )A.某种⾏为的后果很集中;B.某种⾏为发⽣并造成实际伤害的可能性很⾼;C.某种⾏为的后果很晚出现;D.⾏为的受害者与⾃⼰挨得很近;18.以下措施与提⾼组织的道德标准或提升员⼯的道德修养⽆关的是:( )A.对绩效进⾏全⾯评估;B.以市场占有率最⾼⽽不是利润最⼤化作为经营⽬标;C.确⽴道德准则;D.建⽴正式的保护机制;19.克制冲动并遵守内⼼信念的可能性最⼤的是哪⼀种⼈?( )A.⾃我强度⾼;B.⾃我强度低;C.具有内在控制中⼼;D.具有外在控制中⼼;20.崇尚道德的管理把⼈视为:( )A.经济⼈;B.社会⼈;C.⽬的⼈;D.⼿段⼈;2.强烈反对⼀切残酷剥削⼯⼈的⾎汗⼯⼚,过低的⼯资,过长的劳动时间,要求⼯作医疗保障的道德观属于:( ) A.功利主义道德观;B.权利⾄上道德观;C.公平公正道德观;D.社会契约道德观;22.给同⼯不要同酬现象以解释的道德观是:( )A.功利主义道德观;B.权利⾄上道德观;C.公平公正道德观;D.社会契约道德观;23.“不管⽩猫、⿊猫,抓住耗⼦就是好猫”,这句谚语描述的道德观是:( )A.功利主义道德观;B.权利⾄上道德观;C.公平公正道德观;D.社会契约道德观;24.“⼰所不欲,勿施他⼈”、“换位思考”、“将⼼⽐⼼”和“设⾝处地”等习语⾥多隐含的道德观是:( ) A.功利主义道德观;B.权利⾄上道德观;C.公平公正道德观;D.推⼰及⼈道德观;25.推⼰及⼈的道德观追求的是:( )A.经济利益;B.⽆恕的“和为贵”;C.公平公正;D.个⼈利益保护;26.关于个⼈特性与管理道德的影响,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管理者的个⼈特性对组织的管理道德有着直接的影响;B.这⾥所讲的个⼈特性主要是指管理者的个⼈⾃我信念强度和⾃我控制⼒;C.同样的管理问题不同等管理者会采取不同的决策;D.⾃信⼼和控制⼒强的管理者更容易遵守管理道德;27.孔⼦所谓的“⼀以贯之”和“忠恕之道”是指管理者应具有哪⼀种道德观?()A.公平公正道德观;B.社会契约道德观;C.权利之上道德观;D.推⼰及⼈道德观;28.中国很多⼈认为管理就是做⼈做事的道理,你认为以下哪⼀种⾏为有利于提⾼管理绩效?()A.只会做⼈,不会做事,⼀团和⽓;B.只会做事,不会做⼈;C.先会做⼈,后会做事;D.先会做事,后会做⼈;29.某企业领导在电视上看到了关于“⽣产⽅便筷⼦浪费⽊材、破坏环境”的报道,深受感染,于是组织公司后勤部门开会,经研究决定,本公司⾷堂从即⽇起停⽌使⽤⽅便筷⼦,改⽤重复性耐⽤⽵筷⼦,并在⾷堂粘贴宣传海报,号召职⼯在⽇常⽣活中也不要使⽤⽅便筷⼦。
管理学课件 第2章 管理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12
2.3 古典管理理论
二、法约尔的经营管理理论 法约尔其人 企业经营的六职能 • 技术 • 商业 • 财务 • 安全 • 会计 • 管理 管理的五要素 • 计划 • 组织 • 指挥 • 协调 • 控制 管理的十四条原则 对法约尔的评价
13
2.3 古典管理理论
三、马克斯•韦伯的古典组织理论 理想的组织:高度结构化的、正式的、非 人格化的理想行政组织体系 ,又称行政组织 理论,强调以理性-合法的的权力为基础,组 织管理机构领先是最纯粹的法定权力,被称 之为官僚组织理论。 个人崇拜式权力 传统式权力 理性-合法的权力
3
2.1 中国古代管理思想
二、道家的管理思想 “道”,是指天地万物的本质及其自然循环的规律。 老子《道德经》中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 道法自然”,提倡自然无为,提倡与自然和谐相处。“无 之道”是道家哲学的本质特征。 “无”指无形无象的虚无。-----天道 一个老总:要无所不知,什么都不管,要生活在将来。
5
高层
高层领导 -天道-无
中层 基层
中层管理-人道-能
基层作业-地道-有
6
2.2 西方早期管理思想
一、亚当•斯密的劳动分工观点和经济人观点 1.劳动分工观点 劳动是国民财富的源泉,劳动分工理论认为,专业分 工增加了每个工人的技术熟练程度;一个人专门做一种 工作(分工)节省了转换工作所需要的时间;以专业分 工为基础,发明了许多高效率的机器,不仅大大提高了 生产效率,而且还可以使一个人能够做许多人的工作。 2.经济人观点 也称实利人,主要是在管理早期,实际上是一种利己 动机。 “经济人”假设认为,人是经济的产物,人的一 切活动都是为了获得经济报酬和物质生活的满足。 管理者采取一种注重物质刺激,实行严格监督控制的 管理方式,即泰罗制的管理方式。 泰罗制= 胡萝卜 +大棒
《管理学》(姚玉珠)课件 《管理学》第二章

6)
例外原那么:将管理工作分成两类:一般事务管理和
例外事务管理。
— 15 —
第二章 管理思想 • 管理理论的形成与开展
一、科学管理理论 • 〔一〕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
2.泰勒科学管 理理论的 评价
1〕科学管理在管理实 践和理论上具有重要奉献
3〕科学管理的时代局 限性
2〕科学管理的实质是雇佣双 方的一次“完全的精神革命〞
— 11 —
第二章 管理思想 • 管理思想的萌芽阶段
三、查尔斯•巴贝奇的作业研究和报酬制度
巴贝奇还对经理人员提出了许多建设性意见:① 应 分析制造程序及本钱;② 应花时间研究技术;③ 搜集资 料时应使用印好的标准表格;④ 分析企业机构的实际工 作时,宜采用比较分析法;⑤ 应研究各种不同颜色的纸 张与油墨的效果,以确定何种颜色不易使眼睛疲劳;⑥ 提问题时,要研究如何发问才能获得最正确效果;⑦ 应 根据以所得为根底的统计资料,来确定所需;⑧ 生产程 序的管理应该集权化,以求经济;⑨ 应重视研究开展工 作;⑩ 应以是否邻近原料供给地来确定厂址。
强调人们之间的协作;
〔2〕采用了动态性和分析性的研究方式,理论带有演绎色彩
,使管理学获得了高度的科学性,在社会科学领域被广泛使用;
〔3〕对“沟通〞“动机〞“决策〞“目标〞“组织关系〞等
问题进行了开创性的研究;
〔4〕从心理学和社会学的角度来研究管理,为管理理论的研
究开辟了新的领域;
〔5〕对权威提出了全新的看法,对后人很有启发。
— 18 —
第二章 管理思想 • 管理理论的形成与开展
一、科学管理理论 • 〔二〕科学管理理论的其他代表人物
— 19 —
第二章 管理思想 • 管理理论的形成与开展
管理学2章(管理者)

信息传递 者
决策活 动方面 企业家 资源分配 者 矛盾排除 者 谈判者
将组织或外界的有关信息通过会议等形式及时向下属传递,以便 下属清楚地开展工作
按其意志在上级组织或法律规章允许范围内自主地在组织内部进 行变革,以适应环境的变化 根据组织工作需要和本人的意志进行各种组织资源的分配,包括 自己时间的安排、组织工作的安排和重要行动的审批 在组织内部出现各种矛盾时,管理者出面排除各种冲突 在本组织与其他组织发生冲突时,管理者带领其队伍参加各种正 式或非正式的谈判以协调纷争
【思考题】有的管理者认为部门工作没 有做好,主要是因为下属又懒又笨,是 下属的责任,不应该由管理者来承担。 请问这理由是否成立? 【P54 案例】请问:他应该亲自核对这 些书,还是仍由业务员们来处理?为什 么?
启示与应用:管理者的学术观念
有了经济才有地位,有了文化才有 品位; 经济是实力,文化是魅力。 “旅游经理人”应具备两个头脑: 一个是市场经济头脑,充实他们的口 袋;一个是学术头脑,充实他们的脑 袋。
某公司总经理的权力
有权根据公司定位,提出企业经营方案和所需资金预算; 根据企业经营计划,提出组织机构设置和人员定编方案,及决定 部门以下机构设置方案的权力; 对企业日常经营管理活动的决策权; 对董事会任命人员的提议权和对其他管理人员的任免权; 对企业内部人员进行工作监督检查和对下属工作进行调配、检查、 考核和奖惩的权力; 根据工作需要,按管理权限安排指派人员负责某些临时性工作的 权力; 有权代表公司签署公司制度中规定的有关协议、合同、意向书等; 在董事会批准的预算范围内审批各项费用开支的权力; 对企业资本运作等重大问题的建议权和列席董事会会议的权力; 董事会授予的其他职权。
【思考题】组织是什么?组织有什么特征? 组织是人们为了实现某一特定的目的而形成 的一个系统集合,它由一群人所组成,有一 个特定的共同目标,有一个由规章制度、职 位职权体系、角色分工等所构成的系统化的 组织结构。 【思考题】人为什么要加入到各种各样的组 织中去? 组织的功能在于克服个人力量的局限性, 实现靠个人力量无法实现或难以有效实现的 目标。
管理学第二章决策与计划

(四)决策主体的因素。1、个人对待风险的态度;2、个人能力;3、个人价值观;4、决策群体的关系融洽程度。
(7) 决策的基本方法。(定性决策方法和定量决策方法中确定型决策、风险型决策与非确定型决策)(P94)
定义决策方法:集体决策法、有关活动方向的决策方法
(2) 决策的依据:(P85)适量的信息。因为信息量过大固然有助于决策水平的提高,但对组织而言可能是不经济的,而信息量过少则使管理者无从决策或导致决策达不到应有的效果。
(3) 决策理论:(P86)
一、古典决策理论。基于“经济人”假设提出的,认为应该从经济的角度来看待决策问题,即决策的目的在于获取最大的经济利益。其主要内容:
明星:市场占有率和业务增长率都较高,代表着最高利润增长率和最佳投资机会,企业应该不失时机地投入必要的资金,扩大生产规模。
(二)政策指导矩阵。从市场前景吸引力和经营的竞争能力两个角度来分析企业各个经营单位的现状和特征。
三、有关活动方案的决策方法(P98)
(一)确定型决策方法:、线性规划 2、非线性规划 3、动态规划。
风险型决策:如果决策问题涉及的条件中有些是随机因素,它虽然是不确定型的,但我们知道它们的概率分布,这类决策被称为风险型决策。
(3)战略决策、战术决策与业务决策的概念。(按决策的重要性程度划分)
战略决策:涉及组织长远发展和长远目标的决策,具有长远性和方向性,如:组织目标、仿真的确定。
战术决策:又称“管理决策”是在组织内贯彻的决策,属于战略执行过程中的具体决策。
(3)战略性计划与战术性计划:(P116)(根据涉及时间长短及其范围广狭的综合标准)战略性计划:是应用于整体组织的,为组织较长时间(通常为5年以上)设立总体目标和寻求组织在环境中的地位的计划,具有整体性和长期性的特点。战术性计划:是规定总体目标如何实现的细节的计划,其需要解决的是组织的具体部门或职能在未来各个较短时期内的行动方案。
管理学(周三多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二章:道德与社会

郑煤集团大平矿难 2004年10月20日晚,郑州煤炭工业集团大平 矿发生特大瓦斯爆炸事件,造成148人死亡, 32人受伤。 太子奶事件 2004年8月20日,北京太子奶集团旗下的三 家企业因 未能如期兑现捐赠承诺,被中国 妇女发展基金会告上法庭。太子奶集团坚 持“未得到约定回报”,而妇女基金坚持 “兑现捐赠是回报的前提。
米尔顿.弗里德曼—美国经济学家
■创立了“货币主义 理论”,诺贝尔经济 学奖获得者。 ■提出“不受政府干 预的市场经济是最有 效的资源配置方式”, 是本世纪最伟大的经 济学家
(1912---2006)
古 典 观
大多数管理者是职业管理来 者。
古典观认为:职业管理 只向股东负责(财务收入) 者只关心企业利润,不 承担社会责任
◆度量一个人信念强 度(自我克制力)的 指标,
●度量人们在多大程度上 是自己命运的主宰。 。
控制中心 自我强度: 因此,自我强度高和具有内在
◆自我强度高的人, 其道德判断和道德行 为更加一致。
由运气或机会所决定。 不大可能对其行为后果 负责。
2-9
因此,科学的、正式的、 结 规章制度 严密的组织有利于道德 构 的产生,管理者越有可 变 职务说明书 量 能采取道德行为。
就连世界第二富翁,被称为“股神”的巴菲特老先 生也将自己的巨额资金缴给比尔&梅林达·盖茨基金 会投入到慈善事业中。非洲贫困、干旱缺水、疾病 泛滥地区经常出现比尔·盖茨的身影,经常有比尔& 梅林达·盖茨基金会投入的资金;比尔·盖茨:基金 会已经在中国资助了几个项目,用于接种疫苗,比 如乙肝疫苗等。并正在开展一个全面计划,对有关 艾滋病防治事业具有重大意义的资助。从他个人和 家庭来说,2006年,比尔·盖茨宣布从2008年7月 开始,不再负责微软公司的日常管理,将更多时间 用于比尔&梅林达·盖茨基金会。他曾经表示过,给 自己孩子留很少的财富,将自己98%的财产留给比 尔和梅林达·盖茨基金会。
管理学原理第二章 决策与决策方法

波斯顿矩阵是美国波斯顿咨询公司(BCG)在1960年提出的一种投资 组合分析方法。该矩阵是用两次衡量标准构成的矩阵,它把需 求数量 的增长率作为战略经营领域的预期衡量标准,把企业的相对市场占有 率作为竞争地位的衡量标准。在预测未来的增长率和相对的市场 占有 率被计算出的情况下,都能在这一矩阵中标出本企业产品相应的位置。
在计算机上产生的随机表
5 90 47 50 97 15 94 91 60 23 88 54 27 71 50 50 5 68 84 42 38 3 23 32 53 43 38 55 3 48 52 34 65 75 24 67 74 93 6 40 52 30 84 9 88 3 13 46 34 49 20 60 23 41 46 59 5 96 75 41 40 97 35 44 58 80 85 26 5 78 9 32 71 3 98 8 1 85 64 33 17 95 100 50 92 85 88 67 4 78 65 22 93 99 82 18 21 57 59 68 57 85 85 100 39 56 30 45 53 67 10 50 25 38 51 31 99 33 14 74 23 11 75 53 1 44 76 80 43 8 99 53 8 3 43 23 51 9 89 47 17 78 43 85 43 74 96 2 46 26 19 7 41 31 40 29 65 40 81 92 31 17 59 33 29 3 76 54 17 76 73 53 33 78 94 73 38 41 12 52 43 68 87 15 26 10 81 8 89 47 47 66 96 13 50 2 21 36 89 44 51 86 43 81 4 57 81 36 51 4 71 5 51 53 18 71 43 22 15 29 43 24 18 57 22
管理学第二章周三多第三版春春

2.1 决策与决策理论
四、决策理论 2.行为决策理论(1950年以后)
满意性原则 有限理性 强调非经济因素 个人行为表现,如态度、情感、经验和动机等 把决策视为一种文化现象
2.2 决策过程
诊断问题或识别机会 筛选方案 执行方案
明确目标 拟定备选方案 评估效果
2.3 决策的影响因素
一、环境因素 环境的稳定性 市场结构 双方在市场中的地位
定量决策方法
集体决策方法
有关活动方向的决策方法 确定型决策方法 风险型决策方法
不确定型决策方法
2.4 决策的方法
一、定性决策方法
1、集体决策方法 (1)头脑风暴法——创始人英国心理学家“奥斯本” 4项原则: a.对别人的建议不作任何评价
b.建议越多越好 c.鼓励独立思考 d.可以补充和完善已有的建议
(2)名义小组技术 (3)德尔菲技术
怎样让核桃自动裂开?
应用案例——让核桃自动裂开
某蛋糕厂为了提高核桃裂开的完整率,对“如何使核 桃裂开而不破碎”进行了一次小型的头脑风暴会议,会上 大家提出了近100个奇思妙想,但似乎都没有实用价值。
其中有一个人提出:“培育一个新品种,这种新品种 在成熟时,自动裂开”。
瘦狗
组
相对竞争地位
合 低图
巨人与史玉柱
2.4 决策的方法
二、定量决策方法
1. 线性规划法 在一组线性约束条 件下,求解线性目 标函数的最优解
2. 价值分析法 确定投入的多少以及 投入的方式,以求最 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 回报
3. 排队论 为解决随机服务系 统中因拥挤而产生 的数学方法,以求 得既减轻拥挤又花 费最小人力、费用 的最优结果
特尔菲法简介 己的意见。
3)群体现在开始讨论,以把每个想法搞清楚并做出评价; 这是一个典型的线性规划问题 由于吸收不同的专家与预测,充分利用了专家的经验和学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7
2-1.泰罗与科学管理
科学管理的最重要、最本质的特征有以下两 个方面: 第一,劳资双方的精神革命。 第二,用严密的科学调查和知识代替旧的依 据经验、习惯和个人判断去处理各项工作 的做法。
18
2-1.泰罗与科学管理
泰罗后半生的生活非常丰裕: • 100多项专利+顾问的高薪; • 他无需为工资而工作,45岁退休。在他去 世前的14年间,他成为一个无偿的顾问和 演讲者; • 由于他的贡献,后人将之称为“科学管理 之父”,并刻在了他的墓碑上。
37
第三节 人际关系学说与行为科学
20年代前后,许多学者和实际工作者的目光投 向了组织中的个人和群体的行为,他们对此进行 了深入的观察、思考和试验。 其中,1927年-1932年间在西方电器公司的霍 桑工厂所进行的试验对于管理思想的演进具有深 远的影响。
38
第三节 人际关系学说与行为科学
人际关系学说的早期贡献者 1.罗伯特· 欧文(Robert Owen) 2.雨果· 孟斯特伯格(Hugo munsterberg) 3.玛丽· 帕克· 福莱特(Mary Parker Follett) 4.切斯特· 巴纳德(Chester Z. Barnard)
第三种权利亦即职权(authority),最适合 于现代组织,因为:
它为管理的连续性提供了基础 担任管理职位的人是按照其能力选拔出来的 管理者行使权力具有法律基础 所有的职权都有着明确的规定和严格的划分
34
2-3.韦伯及其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系 理论
在这一基础上,韦伯描绘了他的理想的行政组织 体系的特征,即: 分工 职权等级 正式的选拔 职业化的管理人员 纪律和规则 理性准则
此后的试验进一步扩大了内容,包括:
• • • • 对于工作的重新设计 工作周和工作日长度的改变 引入工间休息时间 基于个人的工资计划和基于群体的工资计划的比 较等。
43
第三节 人际关系学说与行为科学
试验表明: 改变试验小组的照明度,更改他们的休 息时间,缩短工作日和变换各种奖励工资 制,似乎都解释不了生产率的变化。
7
第一节 早期的管理实践与管理思想
• 我国古代的典籍也有大量的有关管理的记 载和论述:
《周礼》中有对行政管理制度的具体叙述,《墨 子》、《孙子兵法》、《三国志》等书中对于管 理的计划、组织、指挥、用人等都有很多精辟的 见解。
8
第一节 早期的管理实践与管理思想
• 十四、十五世纪,欧洲产生了资本主义的 萌芽。 • 经过18世纪到19世纪的工业革命,资本主 义的机器大工业代替了以手工技术为基础 的工场手工业。 • 工厂制度的发展促使人们对管理的关注达 到了新的高度。
35
2-3.韦伯及其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系 理论
韦伯认为,这种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系能 提高工作效率,在精确性、稳定性、纪律 性和可靠性方面优于其它组织体系。 这一体系成为了许多大组织的设计原型。
36
第二节 古典管理理论-评述
泰罗、法约尔和韦伯处在同一历史时期,他们从 不同的视角对管理进行了考察。 泰罗主要关注工厂现场的管理问题; 法约尔更多是从组织整体的角度来思考的 韦伯集中研究了管理中的组织问题。 强调用事实、理性、思考和规则来代替随心所 欲和个人习惯,是管理的古典理论所具有的共同 的精神实质。
12
2-1.泰罗与科学管理
泰罗(1856-1915)出生于美国宾西法尼亚洲的一个
律师家庭,自幼爱动脑筋,喜欢琢磨,对任何事 情都想找出一种“最好的方法” 他曾希望继承父业将来做律师,但高中毕业后 因患眼疾而始终未能进入大学学习。 1875年他进入一家小机械厂当徒工,三年后又 转到米德维尔钢铁厂工作。工作期间通过自学获 得了机械工程学位。他一路升迁,在6年中,由工 人、工头、工长一直提升到总工程师,这时他才 28岁。
25
企业的基本活动与管理的五项职能
26
2-2.法约尔及其管理过程理论
法约尔提出了十四条管理原则,即: 1.分工 2.职权和责任 3.纪律 4.命令的统一 5.指挥的统一 6.个别利益服从整体利益 7.报酬
27
2-2.法约尔及其管理过程理论
8.集中 9.等级链 10.秩序 11.公平 12.保持人员稳定 13.首创精神 14.集体精神
6
第一节 早期的管理实践与管理思想
• 旧约全书的“出埃及记”中记载:
希伯来人的领袖摩西做事情事必躬亲,其岳父 对此提出了批评: “你应当把有才能的人挑选出来,让他们充当千 夫长、百夫长、五十夫长、十夫长”, “他们应该对每一件小事做出判断,但每一件大 事,他们应该向你报告”。 这体现了管理的分权原则、授权原则和例外管 理的思想。
46
第四节 管理科学理论
15
2-1.泰罗与科学管理
• 从1880年开始,泰罗和他的追随者们怀着 极大的热情对这些问题进行了长达20多年 的系统研究,逐步形成了一套系统化的管 理理论,这便是众所周知的“科学管理”。
16
2-1.泰罗与科学管理
科学管理的四条基本原则:
• 确立每项工作的科学的工作方法; • 合理地选择工人,做到人适其事; • 教育、培训、强化工人以使他们按照科学方法来 工作; • 管理当局与工人精诚合作,共担工作和责任。
2
过去近百年管理理论演变的轮廓
对 人的 关注 战 后 系统学派 丛 林 时 期 权变学派 对 战 略 的 重 视
混 沌 时 期
古 典 理 论
TQC
定量 的 研究 1940
TQM
变 革 时 期
1900 1920
1950
1960
1970
1980
1990
3
第一节 早期的管理实践与管理思想
• • • • • 埃及金字塔 巴比伦汉穆拉比法典 希腊城邦制度 罗马天主教会 中国古代的管理实践
• 法约尔主张他的理论不仅适用于公、私企 业,也适用于军政机关和宗教组织等—— 管理具有普遍性。 • 强调管理教育的重要性,认为可以通过教 育使人们学会管理并提高管理水平。
24
2-2.法约尔及其管理过程理论
法约尔系统地讨论了经营(business)与 管理(administration)的联系与区别。 • Business的职能:技术活动、商业活动、 财务活动、安全活动、会计活动和管理 • Administration的职能:计划、组织、指 挥、协调和控制
11
第二节 古典管理理论
• 工业革命以后,西方各国社会发生了巨大 的变化。如何有效利用技术进步的成就来 适应不断扩大的工厂规模已成为人们日渐 关注的焦点,从而促使人们对管理的重视 和探索更上了一个台阶。 • 在这种背景下,以泰罗的科学管理、法约 尔的管理过程理论和韦伯的组织理论为主 要内容的古典管理理论登上了历史舞台。
19
2-1.泰罗与科学管理
忠实的追随者们:
• 亨利.甘特 • 弗兰克和莉莲.吉尔布雷斯
20
2-2.法约尔及其管理过程理论
法约尔(1841-1925),法国人,
• 1860年19岁时从圣艾迪安国立矿业学院毕业,进 入康门特里-福尔香堡采矿冶金公司做采矿工程师。 • 在担任了6年工程师之后,开始从事管理工作。 • 1888年成为该公司的总经理。在这个公司里,他 度过了自己的整个职业生涯,一直到77岁退休。
21
2-2.法约尔及其管理过程理论
法约尔1916年发表的《工业管理与一般 管理》一书是他一生管理经验和管理思想 的总结。
22
2-2.法约尔及其管理过程理论
与泰罗不同,法约尔的大半生都是在大 公司的最高领导位置上度过的,所以他的 管理理论是以大企业的整体为研究对象的。
23
2-2.法约尔及其管理过程理论
韦伯主张,组织是以权力为基础的,通过权力 而产生秩序,消除混乱。权力是实现组织目标的 前提。
组织中具有三种类型的权力:
1.传统的权力(traditional power) 2.超凡的权力(charismatic power) 3.法理权(legal-rational power)
33
2-3.韦伯及其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系 理论
31
2-3.韦伯及其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系 理论
韦伯在管理上的最大的贡献是提出了所 谓的“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系理论”,这集 中表现在他的代表作《社会组织与经济组 织》 一书中。 他的理论的核心是,组织活动要通过职 务或职位,而不是通过个人和世袭地位来 管理。
32
2-3.韦伯及其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系 理论
28
2-2.法约尔及其管理过程理论
法约尔对于后人具有深远的影响,他被人 们评价为“欧洲为管理运动做出最杰出贡 献的人物” 也有人称他为:“管理过程之父”
29
法约尔桥
30
2-3.韦伯及其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系 理论
韦伯(1864-1920): 德国的社会学家,曾任报纸编辑、作家、 大学教授和政府顾问等。他对许多社会、 政治、经济和历史问题都有其独到的见解。
44
第三节 人际关系学说与行为科学
• 于是,梅奥和他的研究人员认为,一定有其它的 因素在起作用。他们在小组的社会态度和关系中 找到了这些因素,如士气、小组成员彼此感到满 意的相互关系和有效的管理等。
45
第三节 人际关系学说与行为科学
梅奥等人的结论主要有:
(1)工人是“社会人”,而不是单纯追求金钱收入 的“经济人”。 (2)企业中除了“正式组织”之外,还存在着“非 正式组织”,这种非正式组织是企业成员在共同 工作的过程中,由于具有共同的社会感情而形成 的非正式团体。这种无形组织有它特殊的感情、 规范和倾向,左右着成员的行为。 (3)新型的领导在于通过对职工“满足度”的增加, 来提高人们的“士气”,从而达到提高效率的目 的。
39
第三节 人际关系学说与行为科学
霍桑实验:
在1924-1927年间,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与西 方电器公司合作进行了一项研究,以判定照明和 其它条件对工人及其生产率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