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海洋环境监测系统研究
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环境监测与控制系统设计

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环境监测与控制系统设计一、引言无线传感器网络(Wireless Sensor Network,WSN)是一种由大量分布式传感器节点组成的网络系统,用于监测和控制环境中的物理和化学参数。
WSN已经广泛应用于环境监测、农业、工业自动化等领域。
本文旨在设计一种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环境监测与控制系统,通过对环境参数的实时监测和控制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消耗,实现对环境的智能化管理。
二、系统架构设计2.1 传感器节点传感器节点是WSN中最基本的组成单元,负责采集环境参数并将数据传输给基站。
在本系统中,每个传感器节点由一个或多个传感器模块、一个微处理器和一个无线通信模块组成。
其中,传感器模块负责采集温度、湿度等环境参数,并将数据转换为数字信号;微处理器负责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无线通信模块则负责将处理后的数据发送给基站。
2.2 基站基站是WSN中负责接收并处理来自各个传感器节点数据的设备。
在本系统中,基站由一台高性能计算机和一个无线通信模块组成。
无线通信模块负责接收传感器节点发送的数据,并将数据传输给计算机进行处理。
计算机通过对接收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得到环境参数的变化趋势,并根据需求制定相应的控制策略。
2.3 控制器控制器是根据基站分析得到的环境参数变化趋势,对环境进行控制的设备。
在本系统中,控制器由一个执行机构和一个控制算法组成。
执行机构负责根据控制算法给出的指令,对环境参数进行调节;控制算法则根据基站分析得到的数据和预设的目标值,通过数学模型计算出相应的调节策略。
三、系统工作流程3.1 环境参数采集传感器节点通过传感器模块采集环境中温度、湿度等参数,并将采集到的数据转换为数字信号。
3.2 数据传输传感器节点通过无线通信模块将采集到的数据发送给基站。
基站接收到来自各个传感器节点发送过来的数据,并将其存储在计算机中。
3.3 数据处理与分析基站上运行着一套完善的数据处理与分析算法,通过对接收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得到环境参数的变化趋势。
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海水水质在线监测系统开发

( 1 . 天津大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 院。 天津 3 0 0 0 7 2 ; 2 . 天 津 大 学 电子 信 息 工 程 学 院 , 天津 3 0 0 0 7 2 ; 3 . 天 津 大 学 电 气 与 自动 化 工 程 学 院 , 天津 3 0 0 0 7 2 )
2 . S c h ol o f E l e c t r o n i c I n f o r ma t i o n E n in g e e r i n g, T i a n j i n U iv n e r s i t y , T i a n j i n 3 0 0 0 7 2 , C h i n a ;
a n d c o mp u t e r t e c h n o l o g y i s p r o p o s e d, a i mi n g a t a l l e v i a t i n g t h e d i f f i c u l t y o f o n — s i t e mo n i t o in r g . Th e s c h e me c o v e r s
摘
要 :针对海水水质 现场 采样 监测 问题 的困难性 , 提 出了一种利 用无 线传感器 网络技术 和计 算机技 术
的在线监测方 案。方案涵 盖感 知层 、 网络层和应用层 , 通过把 现有 的水质传感 器连接到 微控制器 上 , 利 用
无线传输模块实现 点区域 的数据 汇集 , 汇集数据通过 G P R S模块接入互联网中 , 上位机服 务器接收 和处 理 数据并把结果存放到数据库 中。方案对无线传感器 网络 的布设做 了简单 的介绍 , 给 出了监 测 网络 的数 据 传输存储流程 , 并对上位机服务器 程序 和海 水水 质数据库 的建设做 了详 细介绍 。方案通 过实物搭 建和实
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环境监测系统设计和实现

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环境监测系统设计和实现随着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和城市化的不断推进,环境污染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
为了有效地预防和治理环境污染,需要对环境进行实时监控和管理。
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环境监测系统应运而生,成为环境监测领域的重要工具。
本文将介绍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环境监测系统的设计和实现。
一、无线传感器网络简介无线传感器网络(Wireless Sensor Network,WSN)是一种利用无线通信技术构建的分布式、自组织、多传感器节点协作的网络系统。
WSN由大量的传感器节点、数据处理节点和控制节点组成,通过无线通信技术形成一个协同工作的整体。
每个传感器节点都具有一定的自主处理能力和通信能力,并能够自我组织形成网络。
传感器节点通常由微处理器、传感器、存储器和无线模块等构成。
二、环境监测系统的设计原理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环境监测系统通常需要设计以下几个部分:1. 传感器网络部分传感器网络部分是整个系统的核心,主要由传感器节点和基站组成。
传感器节点负责采集环境参数,如温度、湿度、风速、气压等。
基站则负责接收、处理和传输数据。
2. 数据处理部分数据处理部分主要负责对传感器节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存储等操作。
这个部分需要使用一些数据处理技术和算法,如数据压缩、数据挖掘和机器学习等。
3. 数据显示部分数据显示部分主要是将处理后的数据以可视化的形式呈现给用户。
这个部分需要使用一些可视化工具和技术,如Web技术、图表控件、地图等。
三、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环境监测系统的实现方法在实现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环境监测系统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 传感器节点的选择和部署选择合适的传感器节点对于提高系统的性能和精度至关重要。
传感器节点的部署也需要经过仔细的规划和布局。
2. 通信协议的选择需要选择合适的通信协议,如ZigBee、WiFi、LoRa等。
通信协议的选择将直接影响到系统的能耗、通信效率和可靠性。
水下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研究

水下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研究I. 简介水下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是指将多个水下传感器节点组织成网络进行数据交换和处理的技术。
与传统的有线传感器网络技术相比,水下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的优势在于解决了大规模现场布放的难题,同时可以大大降低传输成本。
因此,水下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在海洋探测、海底资源开发、环境监测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II. 技术基础1. 水下信号传输模型水下信号传输模型是水下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的基础。
在水下环境中,声波是最常用的信号传输方式。
声波的传输特性主要受海洋水质、水温、盐度等因素影响。
因此,为了保证网络的可靠性,需要对水下信号传输模型进行深入的研究。
2. 节点设计水下传感器节点在设计上需要考虑到多种因素,如通信方式、电力来源、数据存储等。
同时,节点的尺寸和重量也需要尽量减小,以方便布放和维护。
3. 节点部署水下传感器节点的部署需要考虑到多个方面的因素,如水流、潮汐等自然条件,同时也考虑到对水下生态环境的影响。
因此,在进行节点部署时需要充分考虑到环境因素。
III. 研究现状目前,国内外已经有大量研究涉及到水下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
其中,主要包括节点设计、数据传输和能源管理等领域。
1. 节点设计在节点设计方面,国内外研究者已经提出了各种各样的设计方案。
其中,一些新型节点可以通过天线直接将信号传输到海面上,省去了中继节点。
同时,一些节点还可以通过机械臂进行布置和收回,具有较高的可移动性和灵活性。
2. 数据传输水下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最重要的问题是如何确保信号的可靠传输。
为此,研究者已经提出了多种传输方式,如信号扩频和前向纠错等。
这些方法可以大大提高信号的传输质量和可靠性。
3. 能源管理水下传感器节点中的能源管理也是一个重要问题。
为了保证节点可以长期运行,需要提供对其能源的有效管理。
目前,一些研究者通过有效的节能措施和深度休眠技术解决了节点能源问题。
IV. 应用前景水下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在海洋探测、环境监测、海底资源开发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无线传感器网络在环境监测系统中应用论文

无线传感器网络在环境监测系统中的应用【摘要】本文介绍了在环境监测系统中应用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的几点优势,分析了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的环境监测系统的体系结构,给出了三个典型应用领域中该系统的创新性构建方案,并对该类系统中的几种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最后对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无线传感器网络 zigbee ieee 802.15.4 能源管理数据融合近年来,随着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人们对于环境保护和环境监督提出的更高要求,越来越多的企业和机构都致力于在环境监测系统中应用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的研究。
通过在监测区域内布署大量的廉价微型传感器节点,经由无线通信方式形成一个多跳的网络系统,从而实现网络覆盖区域内感知对象的信息的采集量化、处理融合和传输应用。
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是应用性非常强的技术,它在当前我国环境监测系统中的应用潜力是巨大的。
一、无线传感器网络和zigbee无线传感器网络(wireless sensor network,wsn)是由部署在监测区域内大量的廉价微型传感器结点通过无线通信技术自组织构成的网络系统。
人们可以通过传感器网络直接感知客观世界,在工业自动化领域,利用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实现远程检测、控制,从而极大地扩展现有网络的功能。
传感器网络、塑料电子学和仿生人体器官又被称为全球未来的三大高科技产业。
zigbee是一种新兴的短距离、低功耗、低数据速率、低成本、低复杂度的无线网络技术。
二、ieee 802.15.4/zigbee协议1、ieee 802.15.4标准ieee标准化协会针对无线传感器网络需要低功耗短距离的无线通信技术为低速无线个人区域网络(lr—wpan)制定了ieee 802.15.4标准。
该标准把低能量消耗、低速率传输、低成本作为重点目标,旨在为个人或者家庭范围内不同设备之间低速互连提供统一标准。
同时zigbee联盟也开始推出与之相配套的网络层及应用层的协议,目的是为了给传感器网络和控制系统推出一个标准的解决方案。
《基于无线传感网的环境监测系统的研究与实现》范文

《基于无线传感网的环境监测系统的研究与实现》篇一一、引言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环境监测已经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
为了实现环境监测的高效性、实时性和准确性,无线传感网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此领域。
本文旨在研究并实现一个基于无线传感网的环境监测系统,通过分析系统需求、设计、实现及测试,验证了该系统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二、系统需求分析环境监测系统的主要目标是实时收集并传输环境数据,以便于分析和管理。
基于无线传感网的特性,我们提出了一套完整的需求分析:1. 数据收集:系统应能够实时收集包括空气质量、水质、土壤质量、气象条件等在内的环境数据。
2. 传输网络:使用无线传感网络技术,将收集到的数据传输至中心服务器。
3. 数据处理:中心服务器应能对接收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生成环境质量报告。
4. 用户界面:提供一个友好的用户界面,使用户能够方便地查看和分析环境数据。
三、系统设计基于上述需求分析,我们设计了以下系统架构:1. 硬件设计:采用无线传感器节点进行环境数据收集。
每个节点包括传感器、微处理器和无线通信模块。
2. 网络设计:采用无线传感网技术,将各个传感器节点与中心服务器连接起来,形成一个自组织的网络。
3. 软件设计:开发一套数据处理软件,用于接收、处理和存储环境数据,并生成环境质量报告。
同时,开发一个用户界面,使用户能够方便地查看和分析环境数据。
四、系统实现在系统实现阶段,我们主要完成了以下工作:1. 硬件实现:根据硬件设计,制作了无线传感器节点,并将其部署在需要监测的环境中。
2. 网络实现:利用无线传感网技术,将各个传感器节点与中心服务器连接起来,形成一个稳定、可靠的传输网络。
3. 软件实现:开发了数据处理软件和用户界面。
数据处理软件能够实时接收、处理和存储环境数据,并生成环境质量报告。
用户界面则提供了一个友好的界面,使用户能够方便地查看和分析环境数据。
五、系统测试与性能评估为了验证系统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我们对系统进行了测试和性能评估。
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海洋环境监测系统研究

Ab t a t I iw f a a e n e d f h r ee v r n n , amo i o se b s do ei t l g n rl s n o ewo k sr c : n v e o m n g me t e so t ema i n i me t n t ns t m a e nt el e t n n o i y h n i wiee s e s r t r s n
WA G J, Z U We-n S E ul N HO nj g, H N Y - i i i
(. noma o co l un d n en i r t hni g54 8 ,C ia 1 If t nS h o,G ag o g a v s y r i Oc Un e i ,Z aj n 2 0 8 hn ; a
p t t a rdf rn n t ntg te r t eitlg n n o e okwh c a r v o sme l emo io a a it u hsmeo i ee t u ci eh r of m el e t e s r t r ihC i o ec nu dyt nt nc p bl y wi f o o t o h n i s nw n mp h i i
文献标 识码 : A
文 章编号 :0 072 2 0 ) 3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3 .4 10.0 4(0 8 1-340
Re e r h o a i n io m e tm o t rs tm s do ie e ss ns rn t r s ac n m rnee v r n n nio yse ba e nw r l s e o ewo k
物联网中基于无线传感器的环境监测系统设计

物联网中基于无线传感器的环境监测系统设计当我们谈到物联网时,我们往往会想到各种智能设备之间的互联互通,但实际上物联网的应用远不止于此。
其中一个重要的应用领域就是环境监测系统。
基于无线传感器的环境监测系统设计,是将传感器节点与通信技术相结合,实现对环境参数进行实时监测和数据传输的一种新型系统。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物联网中基于无线传感器的环境监测系统设计的原理、技术和应用。
无线传感器网络(WSN)是一种由大量分布在监测区域内的传感器节点构成的网络,用来实时监测和采集环境数据。
每个传感器节点都配备有传感器、处理器、通信模块和电源模块,可以独立工作,并通过无线通信协议与其他节点进行数据传输。
传感器节点通过构建自组织的网络拓扑结构,实现对环境参数的协同监测和数据传输,从而为环境监测系统提供了实时、准确的数据支持。
在无线传感器网络中,节点之间的通信是至关重要的。
通信技术的选择不仅影响了系统的传输速率和可靠性,还直接关系到系统的能耗和网络拓扑结构的设计。
目前常用的传感器节点通信技术包括ZigBee、Bluetooth、LoRa等。
ZigBee通信技术具有低功耗、低成本、低速率、短距离等特点,适合用于小范围内的传感器节点之间的数据传输;Bluetooth通信技术适用于中距离的传输,速率较高,但功耗也相对较高;LoRa通信技术在长距离通信方面有优势,但速率相对较低。
根据环境监测系统的具体需求,可以选择合适的通信技术,实现节点之间的数据传输和协同工作。
除了传感器节点之间的通信,环境监测系统的设计还需要考虑到数据的采集、处理和传输。
传感器节点通过传感器实时采集环境数据,并通过处理器对数据进行处理,提取出有用的信息。
随着物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传感器节点的处理器性能和存储容量逐渐增加,可以实现更复杂的数据处理和分析算法。
通过数据压缩、数据挖掘和数据融合等技术手段,可以有效提高数据的利用率和系统的性能。
数据传输是环境监测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引言我国海洋渔业环境总体状况良好,但局部水域污染、海洋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和渔业资源衰竭严重影响渔业经济的发展。
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加大海洋环境预测保护力度,建立完善海洋环境监测管理系统已经迫在眉睫。
纵观当今世界各国,现代海洋监测技术总体上向高集成度、高时效、多平台、智能化和网络化方向发展[1]。
如美法联合研制的ARGOS 系统能够准确传输、接收、处理遥远、资料稀少的远海洋信息,已经形成卫星遥感、海洋浮标网相结合的一个现代化立体海洋监测系统。
并在TOGA 计划、WOCE 计划等大型国际海洋调查合作项目中广泛应用。
我国海洋监测事业与先进国家有较大差距,据专家预测,落后于先进国家10~15年的水平[2]。
因此海洋监测事业已被我国列入了863计划,强调发展预警海洋灾害、监测海洋环境所急需的高技术。
为建立我国海洋立体监测系统提供技术支撑,加速与全球海洋观测系统的接轨。
本文研究开发的监测系统主要在线完成以下信息数据采集与处理:①完成大面积海域海洋生态环境及其水文气象等背景参数实施快速连续跟踪监测、数据实时处理及传输、信息制作与分发的地面支持系统。
②结合我国海洋环境特点对海洋气象与灾害如海浪、风暴潮、海冰、海洋温、盐流三维结构、厄尔尼诺等数值预报预测。
③测量海水盐度、温度、深度、溶解氧、pH 值、叶绿素荧光、浊度和营养盐、重金属等海水指标并进行管理。
由于海洋监测环境恶劣,监测对象种类复杂多样,普通设备与技术很难实现。
基于此本文提出并开发了基于智能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监测系统。
无线传感器网络是一种新兴的网络技术,对于海洋监测有其特有的优势。
第一,它是一种Ad Hoc 网络,不需要基站,线缆等基础设施,网络部署方便[3-4]。
传感器节点价格低廉,能被部署在大范围水域中,大大节省了系统投资。
第二,通过密集部署,多个传感器节点能共同监测同一水域,通过冗余数据收稿日期:2008-03-03E-mail :zjouwangji@基金项目:广东省自然基金项目(07010116);广东海洋大学基金项目(2006SR03381)。
作者简介:王骥(1972-),男,辽宁建昌人,讲师,研究方向为无线通信与嵌入式系统应用;周文静(1974-),女,江西人,博士,讲师,研究方向为电气自动化控制;沈玉利(1955-),男,山东人,博士,教授,研究方向为系统仿真、模式识别。
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海洋环境监测系统研究王骥1,周文静1,沈玉利2(1.广东海洋大学信息学院,广东湛江524088;2.仲恺农业技术学院,广东广州510225)摘要:针对海洋环境管理需求,提出并开发了基于智能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监测系统,旨在完成海洋生态环境监测、数据实时处理、各类海洋气象与灾害的数值预报预测、各类海水指标检测控制。
该系统综合运用无线传感网络技术、嵌入式计算技术、现代网络技术、无线通信技术和分布式智能信息处理技术,将功能相同或不同的传感器构成智能化传感器网络,大大提高了传感器的监测能力。
模拟实验结果表明了该系统的有效性及良好的稳定性。
关键词:海洋环境;无线传感器网络;监测节点;微处理器;无线通信模块;远程传送中图法分类号:TP39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7024(2008)13-3334-04Research on marine environment monitor system based on wireless sensor networkWANG Ji 1,ZHOU Wen-jing 1,SHEN Yu-li 2(rmation School,Guangdong Ocean University,Zhanjiang 524088,China;2.Zhongkai University of Agriculture and Technology,Guangzhou 510225,China )Abstract :In view of management needs of the marine environment,a monition system based on the intelligent wireless sensor network is presented and developed to achieve inspecting ocean environment and data disposal,forecasting all kinds of ocean weather and disaster,detecting and controlling all kinds of seawater parameters.The proposed system is integrated by wireless sensor network,embedded computation,modern network,wireless communications and distributed intelligent information disposal techniques.Some sensors are put with same or different function together to form the intelligent sensor network which can improve consumedly the monition capability of sensor.The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its validity and stability.Key words :marine environment;wireless sensor network;monitor note;microprocessor;wireless communication module;long-distance transmission2008年7月计算机工程与设计July 2008第29卷第13期Vol.29No.13Computer Engineering and Design分析,检测结果更加准确。
1系统工作原理与结构1.1系统结构本系统主要由3大子系统构成:监测传感器节点网络、智能无线传感器网络与实时信息处理系统。
各个子系统分别执行对监测数据的采集、数据的提炼、信息的传输及处理,最终完成整个系统的信息加工、制作、播报等功能。
3子系统间的逻辑关系与实现功能如图1所示。
1.2系统工作原理本系统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并融合网络拓扑和低能耗路由技术,通过在监测区内随意布撒大量传感器节点实时采集海洋环境信息,并经微处理器处理,通过无线通信模块以多跳中继方式送到网关节点[5-6],再经处理后将有用数据传输到主控中心,经专家研究后实施决策管理、预报等功能。
传输过程中数据可能被多个节点处理,各节点在工作时自行协调并迅速组建通信网络,在能量利用率优先考虑原则下进行工作任务划分以获取监视区域的信息。
网络自组织特性体现在当某节点失效或新节点加入时网络能够自适应重新组建,以调整全局的探测精度,充分发挥资源优势[7]。
2监测传感器节点硬件设计如图2所示,传感器节点一般由数据采集单元、数据处理单元、数据传输单元和电源管理单元等功能模块组成[8]。
图中箭头的方向表示数据在节点中的流动方向。
设计节点硬件时主要从传感器节点的系统造价、开发程度、资源处理能力、基本通信协议能力、二次开发能力及其通信可靠性等方面考虑进行电路设计。
2.1微处理器模块TI 公司MSP430系列单片机是一种具有集成度高、功能丰富、功耗低等技术特点的16位单片机。
超低功耗的混合信号控制器、丰富的片内外设、节能考虑的多种工作模式和对C 语言程序设计的支持,使得MSP430系列单片机非常适合于应用在嵌入式系统。
在本系统选择MSP430F149模块,主要实现如下功能:①操纵无线收发芯片,为CC2420提供工作状态控制线和两条单向串行传输数据线;②实现传感器的数据采集管理-进行加速度、温度、声音和感光强度探测;③本地数据处理——剔除冗余数据,以减少网络传输的负荷和对无线传输数据的封装与验证;④应答远控中心查询,完成数据转发与存储;⑤区域内节点的路由维护功能;⑥节点电源管理,合理地设置待机状态,以节省能量消耗,延长节点使用寿命[9]。
2.2无线模块采用由Chipcon 公司生产的低功耗、短距离的无线通信模块CC2420。
CC2420是一款符合ZigBee 技术的高集成度工业用射频收发器件,其MAC 层和PHY 层协议符合802.15.4规范,工作于2.4GHz 频段[10-11]。
该芯片只需极少外部元器件,即可确保短距离通信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数据传输支持传输率高达250kbit/s ,可以实现多点对多点的快速组网。
系统具有体积小、成本低、功耗小、硬件加密、安全可靠、组网灵活、抗毁性强等特点。
2.3传感器模块被监测物理信号的形式决定了所用传感器的类型。
按照系统数据、环境要求采用低功耗的传感器。
主要有温湿度传感器(为了校正海面空气质量传感器的数据)、空气质量传感器(如TGS2602)、营养盐、重金属、有机污染物、化学耗氧量、致病菌、石油污染物、有机磷农药等传感器。
主要为海水指标、海浪、风暴潮、海冰、海洋温、盐流三维结构,厄尔尼诺等数值预报预测提供准确数据。
实现多元海洋环境信息的综合集成,初步建成海洋环境数值预报业务化系统。
每一个节点可以连接不同的传感器,而且传感器安装位置应该灵活,水下水上结合进行探测以适应各监测点的要求。
2.4电源模块主要为传感器、微处理器、无线收发器提供能源。
为提高能量的利用率,实现设计的微型化,节点可采用输出电压3.6V 可充电锂离子钮扣电池LIR2032供电。
该类电池自放电率小于10%/月,但额定容量较小,限制了节点的生存期。
若以两节5号AA 电池供电,则可维持更长的工作时间。
网络节点在工作状态下通过合理的设置节点发射、接收以及待机状态,可有效地延长节点的使用寿命。
针对节点供电单元不便于更换的无线传感器网络,新的能源解决方法研究及网络系统的低功耗设计也是当前值得关注的课题。
3智能无线传感器网络硬件设计智能无线传感器网络是网关节点(探测数据汇集中心,即sink 点),采取分布式的处理策略[12]。
各传感器节点采集信息通过网内聚合分析处理,在本地只转发结果数据,用计算量的增加来换取数据通信量的降低;节点发送数据前对数据进行一定的压缩,中心接收到数据后再进行解压缩。
网关节点是无线传感器网络与外部网络连接中转站,负图1环境监测系统数据采集监测传感器实时信息处理智能无线传感器网络智能无信息处理(存贮、压缩、融合)信息传输处理(网络拓扑、能量管理)基础通信(路由、链路、传输代理)可视化和图形化预测预报专家决策分析监测传感器监测传感器图2监测传感器节点结构电源管理模块传感器节点单元处理器单元(处理、存贮)无线通信模块责发送上层命令(如查询、分配ID 地址等)与接收下层节点请求和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