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2019-2020年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九课 社会经济的变动岳麓版巩固辅导第七十一篇

合集下载

精选2019-2020年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九课 社会经济的变动岳麓版拔高训练五十八

精选2019-2020年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九课 社会经济的变动岳麓版拔高训练五十八

精选2019-2020年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九课社会经济的变动岳麓版拔高训练五十八第1题【单选题】在战国后期的秦国,一个农民如果想免除徭役和免受惩罚,最好的办法应该是( )A、当兵立军功B、不隐瞒犯法行为C、合法经商致富D、大量生产粮食和布帛【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商鞅变法实行后的秦国,一个农民如果想获得爵位,最好的办法是( )A、多生产粮食布帛B、去经商发财而得到政府的奖赏C、去当兵在战场上杀敌立功D、大力开垦荒地而得到政府的奖赏【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县这一地方行政建制在我国出现始于( )A、夏朝B、西周C、战国D、秦朝【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源于哪一水利工程的修建( )A、都江堰B、灵渠C、长城D、编钟【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如图形象地描述了广为流传的南门立木的故事。

与这一故事直接有关的改革是( )A、魏国李悝变法B、楚国吴起变法C、秦国商鞅变法D、齐国邹忌变法【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工程造福人类。

使“水旱从人”,让当地获得了“天府”美誉的古代水利工程位于今天的( )A、四川B、湖北C、广西D、陕西【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铁工具开始应用于农业生产是在( )A、原始社会末期B、夏商西时期C、春秋时期D、战国时期【答案】:【解析】:第8题【问答题】请将下列水利工程的字母代号填入图中相应的方框内。

A.使成都平原成为“水旱从人,不知饥馑”的天府之国的重要工程B.战国后期灌溉关中平原的重要工程【答案】:【解析】:第9题【材料分析题】变法促进社会的政治、经济的大变革,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观察春秋战国时期考古发现:材料二:阅读史书:材料三:“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商君请回答:材料二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从材料一的两幅图中,你能得出这次变法背景中的哪些信息?材料二中“教民耕战”指的是这次变法中的哪些具体措施?引用材料二中的一句话,概括商君所为的历史作用。

精选2019-2020年岳麓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九课 社会经济的变动课后练习第九十篇

精选2019-2020年岳麓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九课 社会经济的变动课后练习第九十篇

精选2019-2020年岳麓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九课社会经济的变动课后练习第九十篇第1题【单选题】春秋战国时期,奴隶主占有大量私田并出租,进而转化为封建地主,封建地主最迫切、最体现时代特征的愿望是( )A、废除分封制B、承认土地私有C、奖励农耕D、实行法治【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下列能比较准确地概括春秋战国时期时代特征的选项是( )A、文明起源和国家产生B、社会变革与诸侯争霸C、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D、抗击外侵与君权加强【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深圳中考)有学者认为,春秋战国是中国历史上意气风发的少年时代。

该时代的主要特征是( )A、大变革B、大一统C、民族政权并立D、专制皇权加强【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据下图反映的信息判断,这项水利工程是( )A、灵渠B、白渠C、都江堰D、郑国渠【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1912年,毛泽东同志在《商鞅徙木立信论》中指出:“商鞅之法,良法也……而求其利国福民伟大之政治家,商鞅不首屈一指乎?”“商鞅之法”不包括( )A、颁布均田令B、奖励耕战C、承认土地私有D、推行县制【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下列对都江堰的叙述,错误的是( )A、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父子主持修建B、在岷江中游筑堰,以分流江水,化水害为水利C、主要灌溉华北平原D、至今仍发挥重要作用【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公作则迟”“分地则速”的现象出现于( )A、商朝B、西周C、春秋D、战国【答案】:【解析】:第8题【单选题】同学们最后来到了位于岷江流域的都江堰。

在对都江堰进行仔细观察和讲解员的帮助之下,晓明终于明白了:用来灌溉农田,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的水源都要经过_______引入支流。

( )A、分水鱼嘴B、飞沙堰C、宝瓶口D、外江【答案】:【解析】:第9题【判断题】《史记》记载:“于蜀,蜀守冰凿离碓(即堆),……穿二江成都之中。

”该材料描述的是我国战国时期著名的水利工程——都江堰。

2019-2020学年度岳麓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九课 社会经济的变动巩固辅导第六十七篇

2019-2020学年度岳麓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九课 社会经济的变动巩固辅导第六十七篇

2019-2020学年度岳麓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九课社会经济的变动巩固辅导第六十七篇第1题【单选题】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说:“改革是中国发展最大的红利。

”在商鞅变法中直接给农民带来红利的措施是( )A、废除贵族世袭特权B、奖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C、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D、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秦国的都江堰和隋朝大运河都是中国古代的大工程,在中国历史甚至世界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二者相似之处是( )A、有利于民族间友好往来B、加强了南北间经济交流C、促进了边疆地区的发展D、体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著名学者余秋雨的生花妙笔,曾经给人们留下了一段优美的文字:“就在秦始皇下令修长城的数十年前,四川平原上已经完成了一个了不起的工程,它的规模从表面上看远不如长城宏大,却注定要稳稳当当地造福千年。

长城的社会功用早已废驰,而它至今还在为无数田地输送汨汨清流。

”请你判断,余秋雨笔下的“它” 是指( )A、都江堰B、郑国渠C、大运河D、六辅渠【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华阳国志》记载:“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

”使成都平原变成“天府之国”的水利工程修建者是( )A、李春B、郑国C、鲁班D、李冰【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与长城南北相呼应,同为世界之奇观”,它被称为“秦的三大水利工程之一”,它的兴修,沟通了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为中原与岭南也区的经济文化交流提供了有利的条件.这一水利工程是( )B、郑国渠C、灵渠D、白渠【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在我国古代,人们常以“牛”、“耕”作为名字,如孔子的弟子司马耕,字子牛;晋国有位大力士姓牛字子耕。

这反映了牛耕技术在当时备受人们推崇。

牛耕的使用开始于( )A、春秋时期B、秦汉时期C、隋唐时期D、宋元时期【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2014年11月25日,李克强总理在水利部考查并召开座谈会时说,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利”在当代,“功”在千秋。

2019-2020学年度初中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九课 社会经济的变动岳麓版复习特训第二十五篇

2019-2020学年度初中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九课 社会经济的变动岳麓版复习特训第二十五篇

2019-2020学年度初中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九课社会经济的变动岳麓版复习特训第二十五篇第1题【单选题】都江堰、大运河、明长城、北京故宫都是( )A、杰出的水利工程B、华丽的皇宫建筑C、保卫边防的防御工程D、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春秋和战国时期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产生了深远的社会影响,这些影响包括( )①促进了土地的私有化②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③强化了周王朝的统治④引发了改革变法的时代风潮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使得成都平原变得“水旱从人,不知饥馑。

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的工程是( )A、长城B、都江堰C、灵渠D、大运河【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商鞅和北魏孝文帝都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改革家。

他们变法和改革的共同作用是( )A、促进了民族大融合B、学习了汉族先进文化C、为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D、都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著名学者余秋雨的生花妙笔,曾经给人们留下了一段优美的文字:“就在秦始皇下令修长城的数十年前,四川平原上已经完成了一个了不起的工程,它的规模从表面上看远不如长城宏大,却注定要稳稳当当地造福千年。

长城的社会功用早已废驰,而它至今还在为无数田地输送汨汨清流。

”请你判断,余秋雨笔下的“它” 是指( )A、都江堰B、郑国渠C、大运河D、六辅渠【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据《史记·商君列传》记载:商鞅在辅助秦孝公十年间,贵族都怨恨他。

这主要是因为商鞅变法( )A、承认土地私有B、允许土地自由买卖C、规定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D、规定按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军功越大,授予的爵位越高【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某历史学习兴趣小组对战国时期的历史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他们拟定了以下研究主题,其合适的是( )A、新旧交替:社会剧烈变革的时代B、反抗暴秦:宁有种乎的悲壮呐喊C、儒家学说:奠定传统文化的根基D、逐鹿天下:争夺帝位的楚汉之争【答案】:【解析】:第8题【单选题】在战国后期的秦国,一个农民如果想免除劳役和免受惩罚,最好的办法应该是( )A、勇于公战,怯于私斗B、不隐瞒犯法行为C、合法经商致富D、大量生产粮食和布帛【答案】:【解析】:第9题【单选题】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的社会大变革时代,其表现不包括( )A、战争频繁发生B、铁农具和牛耕使用C、江南经济开发D、诸子百家争鸣【答案】:【解析】:第10题【单选题】“水旱从水,不知饥馑,…天下谓之天府“。

精选2019-2020年岳麓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九课 社会经济的变动课后辅导练习第三篇

精选2019-2020年岳麓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九课 社会经济的变动课后辅导练习第三篇

精选2019-2020年岳麓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九课社会经济的变动课后辅导练习第三篇第1题【单选题】“它的规模从表面上看,远不如长城宏大,却注定要稳稳当当地造福千年。

”由于它的修建,使成都平原成为富饶的“天府之国”。

“它”位于战国时期哪一诸侯国境内( )A、齐国B、魏国C、秦国D、赵国【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假如穿越时光隧道来到唐朝,你有可能经历的事情是( )①参观都江堰②到赵州桥上散步③用纸写诗④读《史记》和《资治通鉴》⑤乘坐装有指南针的海船从事海外贸易⑥参加科举考试A、①②③④⑤⑥B、①②③⑤⑥C、②③⑤⑥D、①②③⑥【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农业是我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的立国之本,农业生产技术的革新历来受到重视。

下列哪一幅图片反映了我国农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 )A、筒车B、铁农具C、都江堰水利工程D、牛耕【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关于下图所示水利工程,表述正确的是( )A、秦国蜀郡郡守李斯主持修建的B、鱼嘴将长江分为内外江两部分C、沟通湘江漓江,便利南北水运D、成都平原由此成为“天府之国”【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有一项著名的水利工程,建造于战国时期,2008年经受了大地震的考验。

两千多年来,它一直造福于民。

这项水利工程的设计者是( )A、大禹B、嬴政C、商鞅D、李冰【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下列有关战国时期各国变法的原因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旧的制度不能适应社会经济的急剧变动②各国都想通过变法,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③各国都想在争霸战争中获得优势地位④都为了“尊王攘夷”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根据《史记?商君列传》记载:“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

”这主要是因为商鞅变法( )A、准许土地自由买卖B、加强刑罚C、奖励军耕,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D、推行县制【答案】:【解析】:第8题【单选题】战国时期,秦国修建的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水利工程至今一直造福于人民。

精选2019-2020年岳麓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9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大变革复习巩固第九十七篇

精选2019-2020年岳麓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9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大变革复习巩固第九十七篇

精选2019-2020年岳麓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9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大变革复习巩固第九十七篇第1题【单选题】被誉为我国农业发展史上(农用动力)的一次革命的事件是( )A、青铜器的出现和使用B、铁器的出现和利用C、牛耕的使用和推广D、船舶的使用【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根据《史记?商君列传》记载:“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

”这主要是因为商鞅变法( )A、准许土地自由买卖B、加强刑罚C、奖励军耕,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D、推行县制【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公元前340年,生活在咸阳郊外的年轻富商李有为,想提高自己社会地位的途径是( )①奋发读书,考取功名②弃商务农,努力耕织③上战场杀敌立军功④利用经商获利,大量购置田产A、①②B、②③C、②③④D、③④【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战国时期各国新兴地主阶级实行变法是为了( )A、做诸侯中的“霸主”B、富国强兵,维护统治C、防御外来侵略D、维护周天子的权威【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战国时期,首开变法之风的是( )A、魏国B、楚国C、韩国D、秦国【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以下属于战国时期兴建的水利工程是( )A、开凿大运河B、修建都江堰C、治理黄河D、整治淮河【答案】:【解析】:第7题【填空题】战国时期新兴地主阶级为了确立______ ,发展______ ,先后在各国掀起变法。

【答案】:【解析】:第8题【填空题】【答案】:【解析】:第9题【问答题】“和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追求之一,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春秋战国结束这一段人类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充满着和谐与不和谐的因素。

根据提示,完成下列探究任务。

步骤一:走进历史,了解“和谐”内容。

(1)统治的和谐:尧、舜、禹时期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是什么?(2)人与自然的和谐:上图是战国时期修筑的至今仍发挥灌溉作用的重大水利工程,请写出它的名称。

步骤二:反思历史,认识不“和谐”音符(3)统治的不和谐:列举夏商西周时期的暴君(写出一位即可)。

【历史】2020秋岳麓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9课社会经济的变动习题含答案

【历史】2020秋岳麓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9课社会经济的变动习题含答案

【关键字】历史第9课社会经济的变动一、单项选择题:1.我国古代,人们常以“牛、耕”作为名、字。

如孔子的弟子司马耕,字子牛,这反映了牛耕在当时备受人们推崇。

牛耕的作用开始于()A.春秋战国时期B.秦汉时期C.隋唐时期D.宋元时期2.铁农具和畜拉犁开始出现于()、A、夏朝B、商朝C、春秋战国D、战国时期3.春秋战国时期,出现“公作则迟”“分地则速”现象,最主要的是因为()A.分封制的推行B.百花怒放的活跃C.铁器、牛耕的广泛使用D.合纵连横的开展4.举世闻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在“5·12”汶川大地震中,除鱼嘴部分有轻微损坏外,其余基本完好。

该工程建造于( )A.春秋时期 B.战国时期 C.秦朝时期 D.西汉时期5.作家余秋雨曾经写道:“就在秦始皇下令修建长城的数十年前,四川成都平原上已经完成了一个了不起的工程……它至今还为无数民众输送涓涓清流。

”下列历史人物中,主导修筑这个“了不起的工程”的是( )A.大禹 B.李冰 C.商鞅 D.李春6.2000年,都江堰水利工程被列为《世界遗产名录》。

主持修建这一工程的是()A、郑国B、李冰C、大禹D、秦穆公7.都江堰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

下列关于都江堰的说法正确的是()①修建于大禹治水时期②由李冰主持修建③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 ④至今还发挥着重要作用。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8.下列关于春秋战国时期城市繁荣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人口大量增长B、城市规模扩大C、商业繁荣D、快递业迅速发展9.春秋战国时期的土地利用率和农作物产量显著提高,主要是因为()A、农业重视使用肥料B、青铜器在农业中的广泛使用C、铁农具和畜拉犁的推广D、水利工程的兴修10.右图是我国古代一项著名的水利工程——都江堰,它的主要作用是()A.防洪B.既能防洪又能有蓄水灌溉C.水运D.开发旅游二、非选择题:11.材料一:牛耕铁器(1)从材料一的两幅图中,你获取了哪些历史信息?这些信息说明了什么?(2)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有什么历史作用?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A2.C3.C4.B5.B6.B7.D8.D9.C10.B二、非选择题:11.(1)春秋时期,铁农具和牛耕技术出现。

2019年精选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九课 社会经济的变动岳麓版复习巩固第三十一篇

2019年精选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九课 社会经济的变动岳麓版复习巩固第三十一篇

2019年精选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九课社会经济的变动岳麓版复习巩固第三十一篇第1题【单选题】战国时期引发社会变革的最根本原因是( )A、各国之间频繁的战争B、地主阶级登上历史舞台C、铁器牛耕的使用D、各国君主的支持【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人们使用两牛牵引的犁进行耕作开始于( )A、商朝B、西周C、春秋时期D、战国时期【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它的规模从表面上看,远不如长城宏大,却注定要稳稳当当地造福千年。

”由于它的修建,使成都平原成为富饶的“天府之国”。

“它”指的是( )B、郑国渠C、灵渠D、大运河【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铁工具开始应用于农业生产是在( )A、原始社会末期B、夏商西时期C、春秋时期D、战国时期【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1912年,毛泽东同志在《商鞅徙木立信论》中指出:“商鞅之法,良法也……而求其利国福民伟大之政治家,商鞅不首屈一指乎?”“商鞅之法”不包括( )A、颁布均田令B、奖励耕战C、承认土地私有D、推行县制【答案】:第6题【单选题】成都平原的“千里沃野,渔米之乡”得益于战国时期的水利工程( )A、郑国渠B、灵渠C、都江堰D、白渠【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某同学整理的如图这张资料卡片,可用来研究( )A、商鞅变法的原因B、商鞅变法的影响C、孝文帝改革的原因D、孝文帝改革的影响【答案】:【解析】:第8题【单选题】商鞅变法措施中,对当代行政管理制度也有重要影响的是( )A、允许土地私有B、重农抑商C、实行“连坐法”D、推行县制【答案】:【解析】:第9题【单选题】历史课上同学们畅所欲言,内容涉及: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奖励耕战,秦国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等,据此判断同学们所谈论的主题是( )A、商鞅变法B、文景之治C、孝文帝改革D、王安石变法【答案】:【解析】:第10题【单选题】我国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与推广出现于( )A、商朝B、西周晚期C、春秋战国时期D、秦朝【答案】:【解析】:第11题【填空题】商鞅变法的措施中最能体现出当时经济发展的需求的是奖励军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选2019-2020年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九课社会经济的变动岳麓版巩固辅导
第七十一篇
第1题【单选题】
下列选项最能代表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是( )
A、青铜器的广泛使用
B、广泛使用磨制石器
C、铁农具、牛耕的使用和推广
D、开始种植水稻和粟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春秋战国时期各国改革变法的共同原因主要有( )
①铁器和牛耕促进了社会生产力发展
②新兴地主阶级壮大要求变革
③实现富国强兵和争霸战争的需要
④商鞅变法的促进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答案】:
【解析】:
第3题【判断题】
仔细读题,判断对错,然后找出错误并加以改正。

秦朝李冰主持在岷江上修建了都江堰。

夏、商、西周时期灿烂的青铜文明的创造者是奴隶。

A、正确
B、错误
战国初期,瓜分楚国政权的卿大夫是韩、赵、魏。

孟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主张实行“仁政”。

公元前221年秦国完成统一大业,建立秦朝,定都洛邑。

【答案】:
【解析】:
第4题【填空题】
______时期的秦国太守李冰在岷江中游修筑了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

秦始皇派兵统一东南、岭南等地时,兴修______,促进了该地区与中原的经济文化交流。

【答案】:
【解析】:
第5题【填空题】
水利工程兴修的意义:是______改良和______能力提高的结果,大大提升了各国的实力,并造福于子孙后代。

【答案】:
【解析】:
第6题【问答题】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材料二:帝曰:“今欲断诸北语……三十(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为故为,当加降黜(降职或罢官)。

”请回答:(1)材料一这句话出自
何人之口?由他主持的变法法令中,最有利于封建制度确立的内容是什么?他的思想体现哪一学派的观点?(2)材料二的内容反映的是历史上哪一事件?这件事情有何影响?
【答案】:
【解析】:
第7题【问答题】
惟商鞅变法,不顾人言,只能骤至富强,亦以召怨天下。

……虽得天下,旋接踵而亡。

有人认为秦朝灭亡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商鞅变法,你是否同意这种观点?为什么?观点:原因:
【答案】:
【解析】:
第8题【问答题】
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为了富国强兵,对本国的政治、经济制度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改革。

其中,影响最
大的是商鞅变法。

(1)商鞅是在哪一个诸侯国进行变法?(2)《史记》记载,秦孝公死后,太子即位。

守旧的贵族诬告商鞅“谋反”,结果商鞅被处死。

有人认为他的变法失败了,有人认为他成功了。

你认为判
定变革成败的标准是什么?你如何看待商鞅变法?请用史实说明。

(3)你认为商鞅变法对我们今天正在进行的改革有怎样的启示?
【答案】:
【解析】:
第9题【问答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王初并天下,自以为德兼三皇,功过五帝,乃更号曰“皇帝”,命为制,令为诏。

材料二商鞅是首屈一指的利国富民伟大的政治家,是一个具有宗教徒般笃诚和热情的理想主义者。

商鞅之法……此诚我国从来未有之大政策。

——毛泽东材料三商鞅变法前,秦国各地度量衡不统一。

为了保证国家的赋税收入,商鞅制造了标准的度量衡器商鞅方升……此外商鞅还规范了进位制度,统一了斗、桶、权、衡、丈、尺,规定六尺为一步,二百四十步为一亩,五十亩为一畦。

——维基百科(1)材料一中的“王”指的是谁?“初并天下”是指哪一历史事件?阅读材料找出这位“王”首创的对后世影响深远的政治制度。

(2)材料二认为“商鞅是首屈一指的利国富民伟大的政治家”,请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商鞅之法。

(3)材料三反映了商鞅变法的一项重要措施,请根据材料三的内容概括这项措施的名称。

在这项措施的基础上,秦灭六国后又实行了哪些有利于各地交流的经济文化措施?
【答案】:
【解析】:
第10题【问答题】
战国——我国历史上的一个大变革时期,为顺应历史潮流的发展,各国有远见的君主纷纷实行变法,其中秦国的变法是最成功的。

结合所学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秦孝公为什么要发布求贤令,招揽人才变法?(2)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有哪些?(3)这次变法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答案】:
【解析】:
第11题【材料分析题】
商鞅变法和孝文帝改革就其深度、广度、影响来看,两者可媲美。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商鞅很清楚秦国赢弱的根源在哪里,简单地说是三个“低下”,一个“落后”。

三个“低下”,一是生产力低下,二是行政效率低下,三是军队战斗力低下。

一个“落后”是生产关系落后。

要改革的话,肯定要从这四方面下重手。

——摘自《“商鞅变法”精神实质的再思考》
材料二:魏初风俗至陋,……迁都之后,于革易旧俗,亦可谓雷厉风行。

……民族根柢(树根),莫如语言,语言消灭,未有不同化于他族者。

孝文以仰慕中国之文化之故,至欲自举其语言而消灭之,其改革之心,可谓勇矣。

其于制度,亦多所厘定。

——吕思勉《两晋南北朝史》
材料三:北魏在中原建立以后,所面临的最大问题即如何处理这一广大地区的民族关系,其中包含如何对待汉族的先进生产方式、汉族的文化问题。

是继续保存拓跋氏旧的社会制度和旧有的文化习惯,还是捐弃旧俗,接受先进的文化,在新的历史环境中获得新生,北魏统治者必须作出抉择。

——白寿彝《中国通史》
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商鞅为了解决三个“低下”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
为解决生产力低下,采取了:______
为解决行政效率低下,采取了:______
为解决军队战斗力低下,采取了:______
根据材料二判断,孝文帝采取了哪些改革措施?
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孝文帝的改革成功处理好的“最大问题”是什么?请简述这次改革的历史作用。

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均能获得成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答案】:
【解析】:
第12题【材料分析题】
历史上的变法与改革不同程度上促进了社会的进步.阅读下列图文材料:
材料一:观察如图春秋战国时期的两幅图:
材料二: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然王制遂灭,僭差亡度;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州城,而弱者丧社稷.──《汉书?食货志》
材料三: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后五月而秦惠王车裂商君以徇,曰:“莫如商鞅反者!”遂灭商君之家.──《史记?商君列传》
请回答:
从材料一的两幅图中,你能获取哪些历史信息?这些信息说明的问题是什么?
材料二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其主要措施.
用材料二中的一句原话来概括商君所为的历史作用.
据材料三分析导致商鞅悲惨结局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
【解析】:
第13题【材料分析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准许土地自由买卖。

全国设31个县,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材料二: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

──《史记?李斯列传》
材料三:及秦孝公用商君……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

然王制遂灭,僭差之度。

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州城,而弱者丧社稷。

──《汉书?食货志》
请回答:
根据材料一,概括商鞅变法的相关内容。

(不得照抄原文)
材料二,三的作者对商鞅变法的态度有什么不同?
结合所学知识,请谈谈你对商鞅变法的评价。

商鞅变法的历史给了你怎样的启示。

(答出一点即可)。

【答案】:
【解析】:
第14题【材料分析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孔子对管仲的评价:“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

材料二:据《史记?商君列传》记载,商鞅合并小都、小乡、小邑、小聚为县,设置县令、县丞,共三十一个县,由国君直接委派官员治理;努力从事农业生产,耕耘纺织送交粮食布帛多者,免除本人徭役……变法五年后,国家富强起来。

材料一反映出管仲改革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材料二反映的是什么历史事件?反映了怎样的变法内容?
公元前350年,秦国平民张三,因斩一敌国甲士,获爵一级,田一倾,宅九亩。

张三是因为哪一项改革措施而获田产的?
以上改革措施,取得了怎样的成效?
【答案】:
【解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