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调查与分析

合集下载

中医院Ⅰ类切口围手术期预防使用抗菌药物调查分析

中医院Ⅰ类切口围手术期预防使用抗菌药物调查分析

用量 、 用药起止 时间等 内容 。 调查方法 : 在病案室计 算机 调取 1~
3 0分钟 ~2小时使用抗菌药物 , 存在用 但
9月全院 l 切 口手术 病例信 息 , 出其 类 调
病历 , 阅病程记 录 , 查 并按 表格 内容 所列 项 目进行填 写。根据 相应 的情 况加 以分
选 择 了氯 唑 西 林 、 孢 唑 啉 、 莫 西 林 / 头 阿 克
本次调取 的病例 中 , 无术后切 口感染
发生 。 I 类切 口手术感染 率为 0 。
调查显示 , 本院 I类切 口围手术期抗
菌药物 的预 防用药 , 在把握用药时机方 面
养 成 了 良好 的用 药 习 惯 , 8 . 5 术 前 有 87 %
讨 论
预防用药指 征 : 类切 口手术是指 手 I 术 野为人体 无菌部 位 , 局部 无炎症 、 损 无
中国 社 区 医师 ・ 医学专业 9 1 年 第 0 01 5期 ( 3 第1 卷总 第2 0 )1 0期 5
论 著 ・临 床 论
C H I Es c O M M UN1 v D O C T Re ~ E 丁 O
讨 论
球 篮 为 【等 艟, f l f 少数 为大虽 , 纤维
蛋 白降解 物 ( ) 增 多 , 病 悄程 度 一 P) j
摘 要 目的 : 高 急 性 肾 炎 患 者 治 愈 提 致。
率、 转率、 少死亡率。方法: 好 减 阿托 品 肌
注或 静 滴 加 综 合 疗 法 治 疗 急 性 肾 炎 。结
d i 1 . 9 9 j i n 1 0 —6 4 . 0 . o:0 36 /.s . 0 7 s 1x 2 1 1
O O】 5. 3

剖宫产围手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分析

剖宫产围手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分析

剖宫产围手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分析剖宫产术是一种常见的产科手术方式,它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保护母婴的生命安全,但手术后的伤口治愈和感染预防也是至关重要的。

为了预防术后感染,常见的做法是在手术中使用抗菌药物。

关于剖宫产围手术期应用抗菌药物的具体作用和效果一直以来都备受争议。

本文将就此话题展开分析,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一些参考。

一、抗菌药物在剖宫产手术中的应用1. 预防术后感染剖宫产手术是一种通过切开腹部,将胎儿从子宫内取出的手术方式。

由于手术过程需要切割皮肤和子宫等组织,故而存在一定的感染风险。

为了预防术后感染,术中常常会应用抗生素,将其注入体内以杀灭可能的细菌,减少感染的风险。

2. 保护患者免受外界细菌侵袭手术后的患者常常需要在医院内观察和治疗一段时间,这个时候患者的身体免疫力相对较弱,抗菌药物的应用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护患者的身体免受外界细菌的侵袭,降低二次感染的风险。

1. 一些专家认为,在剖宫产手术中过早使用抗菌药物,容易引起耐药菌株的产生。

耐药菌株是指某些细菌在长期暴露于抗生素条件下产生了对抗生素的耐受能力,导致抗生素对其产生的杀菌作用减弱,从而对抗生素的治疗效果产生严重的影响。

在剖宫产手术中过早使用抗菌药物可能会导致细菌的耐药性增强,从而影响抗生素对感染的治疗效果。

2. 另一些专家认为,对于高危患者,在手术结束后立即使用合适的抗菌药物是非常必要的。

高危患者包括:有糖尿病、高血压等基础性疾病史的产妇;分娩一直未能迅速进行或遭受了拖产几天的产妇;治疗过感染性疾病、有输液史的产妇。

这些高危患者在手术结束后,身体的免疫力相对较弱,特别需要及时应用抗菌药物来预防感染。

1. 抗生素合理使用能够降低术后感染率一项针对3871名接受剖宫产手术的患者进行的研究发现,在术后使用合理的抗生素治疗,可以有效地降低术后感染的发生率,减少医疗资源的浪费,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在合适的情况下,使用抗菌药物还是有一定的必要性的。

剖宫产围手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分析

剖宫产围手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分析

剖宫产围手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分析剖宫产围手术期是指手术后的一段时间内,为预防感染、促进伤口愈合,对患者进行抗菌药物的应用。

这一阶段的抗菌药物应用对患者的康复和手术效果非常重要,因此需要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评估。

剖宫产手术是一项创伤性较大的手术,患者的免疫系统在手术后会受到一定的影响,抵抗能力下降,容易受到感染的侵袭。

在剖宫产手术后的围手术期,应用抗菌药物是非常必要的。

抗菌药物的选择需要根据病原菌的敏感性和患者的情况来确定。

一般来说,剖宫产手术后最常见的感染病原菌是致病性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因此选择对这些菌株起效的抗菌药物非常重要。

剖宫产围手术期应用抗菌药物的剂量和给药途径也是需要仔细考虑的。

剂量过大可能会导致抑菌效果不佳,剂量过小则可能无法达到预防感染的效果。

给药途径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决定,口服和静脉注射是常见的给药方式。

应用抗菌药物还需要考虑患者的耐药性问题。

由于过度使用抗菌药物导致细菌产生耐药性已经成为全球性的问题,因此在剖宫产围手术期的抗菌药物应用时,需要选择广谱抗生素并且合理使用,避免滥用和不恰当使用抗菌药物,以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

剖宫产围手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还需要注意患者的个体差异和不良反应的发生。

不同个体的免疫系统和耐药性存在差异,有些患者使用抗菌药物后可能出现不良反应,如过敏反应和肝功能损害等。

在应用抗菌药物时,需要对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评估和监测,及时调整和调整药物的使用。

剖宫产围手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是非常重要的,但在应用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病原菌的敏感性、患者的情况、抗菌药物的剂量和给药途径、患者的耐药性和个体差异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等因素,并合理选择和使用抗菌药物,以保障患者术后康复和手术效果。

外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应用管理制度

外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应用管理制度

外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应用管理制度为严格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中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的有关规定,进一步加强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的管理,认真落实《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和控制技术指南(试行)》(卫办医政发[2010]187号),根据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卫办医政发〔2009〕38号)和《2013年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的要求,制度本制度。

1.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的目的在围手术期,只有具备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指征时才可使用抗菌药物。

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的目的主要是为了预防手术部位感染,包括发生在切口、手术深部器官和腔隙的感染。

应保证手术切口暴露时局部组织中已达到足以杀灭手术过程中入侵切口细菌的药物浓度。

2.各类手术围手术期预防性抗菌药物的应用2.1清洁手术2.1.1清洁手术通常不需要预防使用抗菌药物,主要应加强消毒灭菌和无菌操作。

2.1.2仅在下列情况时可考虑预防应用抗菌药物:2.1.2.1手术范围大、时间长(超过3小时)、污染机会增加。

2.1.2.2手术涉及重要脏器,一旦发生感染会造成严重后果者,如头颅手术、心脏手术、眼内手术等。

2.1.2.3异物植入手术,如人工心脏瓣膜植入、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放置、人工关节置换等。

2.1.2.4高龄或免疫缺陷者等高危人群。

2.2清洁-污染手术、污染手术清洁-污染手术、污染手术需要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

2.3术前已经存在细菌性感染的手术术前已经存在细菌性感染的手术,如腹腔脏器穿孔腹膜炎、脓肿切开引流术、气性坏疽截肢术等,属于抗菌药物治疗性应用,不属预防应用范畴。

3.围手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选药依据3.1针对手术部位正常菌群的成员.3.2既往该部位感染细菌的种类及其抗菌药物耐药性。

3.3参考抗菌药物药效及药代动力学参数。

3.4对具有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指征的患者选用的抗菌药物必须是疗效肯定、安全、使用方便及价格相对较低的品种,应参照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卫办医政发〔2009〕38号)中“常见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表”(见附件)选用抗菌药物。

我院一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用抗菌药合理性分析

我院一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用抗菌药合理性分析

我院一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用抗菌药合理性分析目的:了解我院一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用抗菌药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方法:调取2014年我院所有一类切口手术患者病历,对其抗菌药使用情况进行评价、分析。

结果:2014年度一类切口手术144例,预防用抗菌药51例,预防用药率35.42%;原则上不预防用抗菌药一类切口手术49例,预防用抗菌药3例,预防用药率为 6.12%;品种选择合理例数33例,品种选择合理率64.71%;术前0.5-2小时给药例数50例,术前0.5-2小时给药比率98.04%;预防用药时间不超过24小时例数37例,预防用药时间不超过24小时比率72.55%;无联合用药。

结论:.2014年度我院一类切口手术预防用抗菌药只有无联合用药一项指标达标,存在品种选择不合理、术后给药、预防用药疗程超标等现象,需加强一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管理。

标签:抗菌药物;合理用药;一类切口感染是最常见的手术后并发症,正确预防性应用抗菌药有利于减少手术部位感染。

一类切口手术为清洁手术,一般不需预防性应用抗菌药,仅在下列情况时可考虑预防用药:①手术范围大、手术时间长、污染机会增加;②手术涉及重要脏器,一旦发生感染将造成严重后果者,如头颅手术、心脏手术等;③异物植入手术,如人工心瓣膜植入、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放置、人工关节置换等;④有感染高危因素如高龄、糖尿病、免疫功能低下(尤其是接受器官移植者)、营养不良等患者。

为了了解我院一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情况,调取2014年我院一类切口手术患者病历144份,对其围术期抗菌药使用情况进行分析,为医院一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管理提供基础数据。

1 资料与方法1.1 资料调取我院2014年一类切口手术患者病历144份。

1.2 方法按自制统计表格(包括病案号、科室、姓名、年龄、性别、主要诊断、手术名称、危险因素、给药时间、使用药物、用药疗程等)进行统计、分析。

《围手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指南》

《围手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指南》

《围手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指南》概述近年来,抗菌药物在预防细菌感染、治疗感染性疾病、降低病死率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然而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范围不断扩增的同时,细菌对药物的耐药性及药物临床应用的安全性问题日益突出,已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话题。

1、外科手术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目的及意义抗菌药物在外科领域预防性应用是指给予择期手术的病人预防性使用某种抗菌药物,此病人不应有潜在的炎症或感染,预防性用药的主要目的是抑制细菌对手术野的污染或感染。

换言之,是适时的抑制初次接种的微生物定植、繁殖和扩散,降低术后感染并发症。

临床对照试验已证实,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可降低术后感染的发生,因而可减少发病率、住院时间、抗菌药物的使用,并可减少脓毒血症的死亡率。

2、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相关政策为促进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自2004年起,卫生部先后颁发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卫办医政发〔2009〕38号)、《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做好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的通知》(卫办医政发〔2011〕56号)、《卫生部办公厅关于继续深入开展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的通知》(卫办医政发〔2012〕32号)、《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卫生部令第84号)等法规文件,其中都涉及到围手术期预防用药的问题。

3、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1)手术部位感染(SSI)的细菌学特点SSI最常见的病原菌是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其次是肠道杆菌科细菌(大肠杆菌、肠杆菌属、克雷伯菌属等)。

病原菌可以是内源性或外源性的,但以内源性为主,即来自患者本身的皮肤、黏膜及空腔脏器内的细菌。

其中,皮肤携带的致病菌大多为革兰阳性球菌,但在会阴及腹股沟区,皮肤常被粪便污染而带有革兰阴性杆菌及厌氧菌。

在胃肠道、胆道、泌尿道、女性生殖道切开手术中,SSI典型的致病菌为革兰阴性肠道杆菌,同时,在结直肠和阴道,还存有厌氧菌(主要为脆弱类杆菌),它们是这些部位器官/腔隙感染的主要病原菌。

120例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调查与分析

120例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调查与分析
理 ,现将汕尾 市第二 人民医 院近年来收 治的 10 2 手术患 者资料调 查分
析如下 。
类 、氨基 糖苷类 、硝咪 唑类应用 最多 。其中 ,围 手术期应 用1 种抗 菌 药物2例 ,占2 . %;应用2 8 33 3 种抗菌药物5例 ,占4 . %;应用3 抗 O 17 6 种 菌药物2例 ,占1. l 75 %;应用4 及以上抗菌 药物2例 , 占1. 种 1 7 %,说 5
『 切 1合理 性 为 1. %, 川类 切 口合 理性 为 2 . 】 类 : 7 46 3 50 %;三 类切 口的预 防性 应 用抗 茵药物 的合理 性均 不理 想 ,经统 计 学分析 ,P> 0 5 . ,无 0
明显差 异性 。预 防用 药时 间 ≤ 3 d的 3 ,占 2 .3 4例 8 %;> 3 3 d的 6 , 占 5. 3例 25 %, 。结 论 通 过 调 91 7 .d 6 查分析 发现 ,汕尾 市 第二人 民医院的 圆手 术期预 防性 应 用抗 茵药物 的情 况并 不十 分理 想 ,存 在 用药指 征不 明确 ,联合 用药过 多, 用药时 间
所有病历进行统计分析 ,并评价其 用药的合理性 。
圄睚|囡■国同
21 年 1 月第 9 第 2 期 0 1 0 卷 9

临床研究 ・ 1 2 9
克作用,可以改善毛细血管通透性,减轻病例血管炎和组织水肿情况。
甲基强的松龙是一种合成的糖皮质激素 ,其具有较好 的抗炎 、抗过敏 活 性 ,可 以减轻充血 ,提高免疫抑制,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 ,抑制炎性 细 胞活动 ,阻止组胺 、激肽等炎性 介质的产生 ,稳定溶酶体膜参与炎陛反 应 ,抑制吞噬细胞 的功能。 甲 强的松龙的抗炎作用 明显高于氢化 可的 基 松 ,与受体的亲和力是强的松 的2倍 ,钠潴留作用相对较轻 , 3 对于垂 体 轴抑制较少 ,起效快 、作用强。本研究通过 甲基强的松龙治疗的观察组 和地塞米松治疗 的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表明 , 观察组皮疹消退时间、 关节肿痛消失时间、胃肠道症状消失时间、尿常规 恢复正常时间均 明显 低于对照组 , 提示 甲基强的松 龙治疗后患儿的临床症状改善明显,同时

我院手术患者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调查与分析

我院手术患者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调查与分析
安徽省蚌埠医学院第一 附属医院
恒 王
群。
2 3 3 0 0 4
1 门诊手术室 ; 2 呼吸科实验室 ; 3 药剂科
摘要 目的 : 调查 分析我 院手术患 者 围手术 期预 防性使 用抗 菌药 物情 况及合 理性 , 为 临床 医生合 理用 药 提供依 据 。 方 法: 根据卫生 部指定的病历号 , 遴选 出我 院 2 0 1 3年 1 —1 2月 出院且术 前均无感染 的手术 患者 5 9例 , 其 中男 3 2例 , 女2 7例 ; 平均年龄 4 2 . 5岁 , 最小 5 个月, 最大 7 7 岁 。结果 : 围手术期 抗菌药预 防用药率 达 1 0 0 %, 主要涉及抗 菌药 8 类4 4 种; 术后 单一用药 9例 , 占总数 的 1 5 . 2 5 , 联合 用 药 5 O例 , 占总数 的 8 4 . 7 5 , 其 中二 联 2 4例 , 占联 合 用药 的 4 8 . O 0 , 三联 及以上用药 2 6例 , 占联合 用药 的 5 2 . o 0 。使 用率前 3位 的是左氧 氟沙 星注射 液 、 氨 曲南 针和注射 用 头孢硫脒。结论 : 我 院围手术 期预 防性使 用抗 菌药 物存在 用药 指征 把握不 严 、 抗菌 药物 种类 选择欠 妥 、 盲 目联合 用 药、 给药时 间不 当和用 药时间过长等 问题 , 今后要 加强 抗菌药物管理 , 有效促进 围手术期抗 菌药物 的合理应用 。 关键词 围手术期 抗菌药物 预防性应用 合 理用药
L I Me i c h u n , Z HA N G H e n g , WA NG Q u n . T1 F i r s t Af l i a t e d Ho s p i t a l o f B e n g b u Me d i c a l C o l l e g e , Be n g b u C i t y,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