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现象专题-初三物理-中考专项教案(无答案)

合集下载

中考物理第二章《光现象》教学案

中考物理第二章《光现象》教学案

九年级物理总复习教教案第二章光现象一、复习目标1.知道光沿直线流传的条件及光速.2 .认识色散现象,知道色光的三原色和颜料的三原色是不一样的.理解光的反射定律.知道平面镜成像特色及应用.认识红外线、紫外线的特征及应用.二、复习要点:(1)光的直线流传、光的反射规律、光的折射规律的理解与应用(2)平面镜成像特色的应用(3)红外线、紫外线的特色及其应用三、复习难点:与光现象有关的实质问题四、学习过程:【知识梳理】1.能够自行发光的物体叫(),月亮不是光源,原由:()2.光在同种平均介质中沿()流传。

影子、日蚀、月食、激光准直等均可用()来解说。

3.光在真空中的流传速度是()km/s。

光在不一样介质中流传的速度一般不一样。

4.人们把()三种色光叫做色光的三原色,把()叫做颜料的三原色。

把色光的三原色混淆后获得的是( )光,颜料的三原色混淆后获得的是( )色。

5.光的反射定律包含的内容是:反射光芒跟入射光芒和法线在();②反射光芒、入射光芒分居存法线的();③反射角()入射角。

6.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的。

7.往常把反射分为()反射和()反射。

我们能够看见自己不发光的物体,是由于物体表面发生()的光芒进入了我们眼睛的缘由。

8.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是()立()大的()像,像和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

10.光谱分为可见光和不行见光,在可见光的红光以外是(),紫光以外是()。

这两种不行见光在平时生活、生产中有好多应用,比如电视机遥控器往常利用()来控制电视;验钞器利用()能够使荧火物发光来查验钞票。

【典型例题】【例1】画由图2—1中光源A点发出的被平面镜L反射后经过B点的反射光芒。

分析:如图2—2所示,要解决这个问题,第一依据平面镜成像规律用对称法画出点的像点A′,连结A′B(提示:镜前是反射光芒,用带箭头的实线表示;镜后是反射光芒的反向延伸线,用虚线表示),A′B与L的交点就是入射点O,OB就是所求的反射光芒.连A接OA,为反射光芒OB的入射光芒。

初中物理中考复习课教案光现象

初中物理中考复习课教案光现象

初中物理中考复习课教案光现象
新蔡县化庄乡邹大庙中学李世红
[设计意图]
本节课在引导学生复习关于光的一些基础知识,通过讨论人眼能够看到自然界中的各种各样的物体的原因分析,体会到光现象的一些基本知识点,如光的色彩与物体的颜色,了解人眼看不见的红外线与紫外线的特点和作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学会整理本章的知识框架,复习关于光现象的基础知识。

理解物理上的影和像的含义,理解实像与虚像的判断方法。

了解光的热效应,直到光的色彩和颜色的基础知识,了解红外线与紫外线在实际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梳理归纳本章的知识框架,让学生在复习交流的过程中达到基础知识的复习要求。

在相互讨论与复习过程中,形成对光的一些基础知识的认识,并能加以辨别和运用来解释一些简单的现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复习过程中要让学生积极投入到活动的情境中,
[教学重点和难点]
光现象的基础知识复习与运用
[教具和学具]
光源、投影仪、三棱镜、三色玻璃纸、硬纸板等
[课前准备]
请同学在课前把中考指导书上的知识框架整理好,能够自己整理归纳知识点。

把“学法指导”部分的6个问题预习一下,相互之间进行讨论与交流,把不理解的部分整理出来,[教学过程]
[教学资源]
设计本节复习课,旨在让学生归纳出初中光学的主要知识点,重点解决光学的一些基本知识,为后续复习光的反射与光的折射知识做好准备。

初中物理《光现象》课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物理《光现象》课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物理《光现象》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等基本概念。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光现象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实验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光的传播:直线传播、反射、折射。

2. 光的反射:平面镜、凸面镜、凹面镜。

3. 光的折射:透镜、水底、彩虹。

4. 光的色散:光的折射现象。

5. 光的应用:光纤通信、太阳能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的基本概念及应用。

2. 教学难点:光的反射和折射现象的原理。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光的现象。

2. 利用实验、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增强学生对光现象的理解。

3. 组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4. 结合实际案例,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阳光透过树叶的景象,引导学生思考光的传播方式。

2. 光的传播:讲解光的直线传播原理,展示相关实验现象,如激光准直、日食等。

3. 光的反射:讲解反射原理,展示平面镜、凸面镜、凹面镜等反射现象。

4. 光的折射:讲解折射原理,展示透镜、水底、彩虹等折射现象。

5. 光的色散:讲解色散原理,展示光的折射现象。

6. 光的应用:介绍光纤通信、太阳能等实际应用案例。

8.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9. 课后反思: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为学生提供个性化辅导。

10. 教学评价: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因素,进行综合评价。

六、教学策略1. 实践操作:安排课堂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光的现象,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2. 讨论交流: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光现象的理解和感悟,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3. 问题解决:设计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资源1. 实验器材:激光笔、镜子、玻璃板、透镜、水槽等。

2. 教学图片: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等现象的图片。

中考物理 光现象(一)复习教案

中考物理 光现象(一)复习教案

光现象章节(课题)名称光现象(一)学时1总课时三维目标知识技能1、知道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2、利用光的直线传播解释物理现象。

3、识记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

4、利用光的反射定律进行作图。

5、掌握平面镜成像及其应用。

6、掌握光的折射现象和光的折射定律。

过程方法1、培养理论联系实际,进行自主学习,探索研究的能力。

2 、培养学生利用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查找有用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增强学生团体间的合作、交流意识。

2.掌握光的折射现象和光的折射定律。

3. 进一步加深理解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

4. 理论联系实际,解释生活中的一些光现象。

学生特征分析学生了解到光在两种介质界面上发生的现象(反射和折射),观察反射光线、折射光线随入射角的变化而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概括能力,通过相关物理量变化规律的学习,培养学生分析、推理能力.项目内容解决措施教学重点理论联系实际,解释生活中的一些光现象。

通过实验探究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传播的特点,探究并了解光的反射规律.教学难点掌握光的折射现象和光的折射定律。

通过观察和实验教学过程设计教学内容及问题情境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教学札记光的直线传播1.条件:同种均匀介质2.现象:影子的形成、日食月食的成因、小孔成像3.应用:激光测距仪4.光速: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最大 3?/SPAN>108m/s [例2]“皮影戏”是我国的民间艺术,屏幕上出现的生动活泼的形象与其道具动作完全一致,这其中涉及的光学只是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堂练习)中考指导用书P263、7;P27151.小明做小孔成像实验时,若易拉罐底部小孔是三角形的,将小孔对准窗外景物,则他在半透明纸上看到的像是()A.三角形光斑B.圆形光斑C.景物的正立像D.景物的倒立像光的反射1.反射定律:2.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发现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2.分类:漫反射和镜面反射3.应用:角反射器、反射式望远镜了解介质培养学生分析、推理能力.4.反射时光路是可逆的(课堂练习)中考指导用书P266;P278、141.皮鞋上擦过油后,还要用软刷或软布反复擦几下,越擦越亮,这是由于A.反复擦可增加漫反射的效果B.增加表面光滑程度,增加镜面反射效果C.鞋油的颜色好,所以越擦越亮D.鞋油比皮革亮,所以越擦越亮2.下列成语所反映的情境中,能用光的反射知识解释的()A.凿壁偷光B.一叶障目C.镜花水月D.形影相随平面镜成像1.特点:虚像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像和物的大小相等像和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2.应用:利用平面镜扩大视野、潜望镜、牙医借助平面镜观察牙齿的背面[例3] 中考指导用书P25例3(课堂练习)中考指导用书P264、5;P279;P2816、17、201.下列有关光的现象中正确的是 A.平面镜缩成的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B.汽车在夜间行驶时,应打开车内的灯C.人在任何灯光下都会有影子D.人在照镜子时,总是靠近镜子去看,其原因是靠近时,平面镜所成的像会变大2.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烛焰在平面镜中所成的观察、概括培养学生的观察、概括能力___(选填“实”或“虚”),放在所成像“烛焰”上的手指___被烧痛(选填“会”或“不会”)3.在水平桌面上斜放着一个平面镜,桌面上有一个小球向镜面滚去时,要使平面镜中小球沿竖直方向向下移动,则镜面与观察者所在这侧的桌面间的夹角应为______;要使平面镜中小球的像沿竖直方向向上移动,则镜面与观察者所在这侧的桌面间的夹角应为______。

初中物理《光现象》专题复习教案

初中物理《光现象》专题复习教案

初中物理《光现象》专题复习教案一、复习目标1.知道光沿直线传播,并会解释一些常见的现象.2知道光在真空中的速度.3.知道光的反射现象.4.理解光的反射定律,并会用反射定律分析问题.5.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知道虚像是怎样形成的.6.知道光的折射现象和折射规律.7.知道光的色散,知道物体的颜色之谜.8.知道红外线和紫外线及其应用.二、全章知识框架三、知识梳理1.光在____________________中沿直线传播,光在真空中的速度为_________m/s,光在水中和其它介质中的速度比真空中_______.2.光年是光在__________内传播的路程,它是一个__________单位.3.在反射现象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都在同一个平面内;_________和___________分居法线两侧;__________等于__________.这就是反射定律.4.让光逆着反射光线的方向射到镜面,那么,它被反射后就会逆着原来的_________的方向射出,这表明,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________.5.阳光射到镜子上会发生_________反射,阳光射到白纸上会发生______反射.6.平面镜成像特点是:(1)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_______;(2)像和物体的大小_______;(3)像和物体对应点的连线与镜面_______.(4)平面镜成的像是____ 像7.除了平面镜外,生活中常见到的球面镜有__________和__________.凸面镜能使平行光________;凹面镜能使平行光_________.8.当光从空气中______入另一种介质中时,传播方向发生______,这种现象叫做________,光从空气中射入水中或其它介质中时,折射光线向_______偏折,此时折射角_____入射角;当光从其它物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_______入射角.当光线垂直入射到两种介质的分界面上时,折射角与入射角_______,且等于____度.9.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会在白光屏上形成一条彩色的光带,颜色依次是______________,这就是色散现象.色光的三原色是_____、______、_____.10.透明物体的颜色由______________决定,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____________决定的.无色透明物体能透过__________,白色物体能_______所有色光,黑色物体_______任何色光.有色物体只通过或反射与物体本身颜色_______的色光,如果色光与物体的颜色不相同,则物体看上去呈________.11.把红、橙、黄、绿、蓝、靛、紫按顺序排列起来,就是_______,它们属于可见光,在红光和紫光以外还有人眼看不见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四、本章专题讲解【专题一、光现象的应用】例1.如下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发散思维:光的直线传播的应用,除了影子的形成外,还有哪些?你能试着说出相关的成语吗?例2.请你将下列诗句中所涉及物理光学中的知识指出:③“潭清疑水浅”__________________②“湖静映彩霞”__________________③“一叶障目,不见泰山”___________④“水中月,镜中花”_______________⑤“海市蜃楼”____________________ ⑥“起舞弄清影”__________________练一练:如下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发散思维:古代诗人对光充满了虔诚的赞叹,并写下了赞美的诗句,你还能列举哪些美丽的诗句是赞美神奇的光现象的?例3、有一只大雁在平静的湖面上飞翔,有时我们能看到大雁好像在水中游动,有时只能看到大雁似的阴影在水面上移动,则()A、前者光线较强,后者光线较弱,原理相同B、前者光线较弱,后者光线较强,原理相同C、前者是大雁的像,后者是大雁的影D、前者是大雁的影,后者是大雁的像【专题二、作图专题】例4.将下列光路图补充完整400例5、利用平面镜成像特点作图(作出图a中由A点发出经平面镜反射后经过B点的光线,b图是两条反射光线,请找出光源S,并补充光路。

物理九年级中考:光现象 复习教学设计

物理九年级中考:光现象 复习教学设计

物理九年级中考:光现象复习教学设计课标要求:1、经过实验探求并了解光的反射定律,探求并了解光的折射现象及其特点。

2、经过实验探求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知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及运用。

内容与学情剖析:本节课主要温习光的反射定律、平面镜成像、光的折射现象及其特点,回归课本,同时在先生熟习结论的基础上,逆向思想思索实验器材的选择作用以及实验进程中的一些效果,并做必要的实验验证。

先生对这些实验的探求进程和结论已有所看法,但有些实验设计的目的模糊,所以本节课主要对实验进程中的一些效果停止探求,另外光的三种现象的区分、光学作图也是重点。

中考指南:本章在中考中的易考点有:光的直线传达、光的反射、光的折射、光的色散的几种现象的判别运用;运用光的反射定律和折射规律作图;平面镜成像规律的探求与运用;红外线和紫外线的运用。

温习目的:1、在先生思索的基础上,经过观察演示实验,了解光反射的探求效果。

2、在先生思索的基础上,经过实验,探求平面镜成像时探求进程中的效果。

3、经过探务实验的温习,了解实验设计中运用的物文迷信方法4、经过对比剖析,综合概括等方法比拟光的直线传达,光的反射,光的折射现象发作的条件,规律的异同以及各自特有的光现象。

重点:光的反射定律战争面镜成像实验设计及效果探求难点:实验操作及效果探教具:平面镜、玻璃板、白纸板、激光笔一只、蜡烛、刻度尺。

温习进程:实验一:光的反射(先生思索加演示〕1、实验器材:、有色激光器、可折转的白色硬纸板、刻度尺、等。

2、实验图示:3.效果探求:(1)实验中白纸板的作用是什么?(2)实验中将纸板B折转一定角度的目的是什么?(3)实验中如何探求两角的大小关系?(4)沿着反射光线的途径让光射向入射点o,会看到反射光线出如今什么位置?说明了什么?(5)做屡次实验的目的是什么?实验二:平面镜成像〔基于课标对该实验的要求较高采用分组实验,1、2独立完成,基于本班小组树立不成熟,4效果探求在教员的引导下逐一完成,但实验不是复杂的重复,而是注重探求进程中先生易疏忽的效果〕1、实验原理:2、实验器材:较〔〝薄〞还是〝厚〞〕的透明玻璃板、大小的蜡烛、、白纸、光屏、火柴、支架等3、实验图示:4、效果探求:(1)为什么用玻璃板替代平面镜?玻璃板为什么要选用较薄的?(2)实验室玻璃板要放在水平桌面,否那么会招致什么结果?(3)选用两支完全相反的蜡烛的目的是什么?实验研讨方法是(4)实验中刻度尺、白纸的作用区分是什么?(5)如何确定平面镜成的是虚像还是实像?课堂检测:1.如图2-2所示是小明拍摄的雁鸣湖景色之一,大桥在水中的倒影是光的构成的〔选填〝实〞或〝虚〞〕像。

中考物理复习教案光现象苏科版

中考物理复习教案光现象苏科版

中考物理复习教案光现象苏科版一、教学目标1. 掌握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等基本概念。

2. 了解光的直线传播现象,掌握光的反射定律和折射定律。

3. 能够运用光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二、教学内容1. 光的传播: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光照射到两种介质界面上时会发生反射和折射。

2. 光的反射:反射分为镜面反射和漫反射,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3. 光的折射: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入射角和折射角之间满足斯涅尔定律。

4. 生活中的光学现象:例如影子的形成、日食、月食、小孔成像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光的传播、反射和折射的基本概念及生活中的光学现象。

2. 难点:光的反射定律和折射定律的运用。

四、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和小组合作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和实验等方式,掌握光学知识。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生活中的光学现象,激发学生兴趣,引入光学知识。

2. 讲解光的传播:讲解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特点,引导学生理解光的传播规律。

3. 讲解光的反射:讲解反射的定义、反射定律及反射现象,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反射现象。

4. 讲解光的折射:讲解折射的定义、折射定律及折射现象,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折射现象。

5. 应用练习:布置练习题,让学生运用光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学生,了解他们对光的传播、反射和折射概念的理解程度。

2. 实验观察:评估学生在实验中观察和分析光学现象的能力。

3. 练习题:分析学生完成练习题的情况,评估他们对光学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七、教学策略调整1. 对于理解有困难的学生,可以采用更为直观的教具和实验,以增强他们对光学现象的感知和理解。

2. 对于能够较好地理解光学知识的学生,可以提供一些拓展性的问题和实验,以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光现象》教案

《光现象》教案

初三物理教案(编号:160203,九年级第二学期第三周第一份)【课题】第三章光现象【教学目标】1.学会整理本章的知识框架,复习关于光现象的基础知识。

2.理解物理上的影和像的含义,理解实像与虚像的判断方法。

3.了解光的热效应,直到光的色彩和颜色的基础知识,了解红外线与紫外线在实际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难点】光现象的基础知识复习与运用,特别是光的反射和平面镜成像规律。

【教学过程】【基础学习】-目的:初步掌握1.旧知再现1、光源能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光源又分为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

自然光源:太阳、萤火虫、水母。

人造光源:电灯、蜡烛。

2、光的传播与声音的传播相比较,回顾声音的传播:在真空中不传声,在介质中传播时V固>V液>V气。

光是通过怎样的路径传播的?3、光线讲述:在物理学中,用一条带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传播路径和方向,并将这条带箭头的直线称为光线。

许多光线在起称为光束。

光的传播是实际存在的,光线是人们为了研究光的传播而画的图线。

光线光束4、应用——解释一些自然和日常生活现象。

(1)影子的形成由于光沿直线传播,所以当光遇到不透明的物体时,就会在教学设想教学方式方法:定向自主合作课堂导入:多媒体导入组内研讨展示分工:各组安排对应档次的组员学生展示点评点拨(2)日食、月食的成因2介绍光的直线传播在其他方面的一些应用。

如:瞄靶时的“三点一线”等。

5、光的传播速度在真空中传播速度约为c=3×108m/s 。

二、光的反射 理解光的反射规律1. 反射规律内容包括:(1)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2)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如图1所示。

在学习光的反射规律要明确以下几点:(1)光线的性质:以入射点为垂足的垂直于反射面的线叫法线,在图中用NO 表示。

法线是人为引入而实际上并不存在的一条线,法线的引入是为了我们研究问题更方便。

法线必须用虚线来表示;法线必须与反射面垂直;法线也就是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夹角的角平分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理讲义【知识点精讲】知识点一:光的直线传播1、光源:定义: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分类:自然光源,如太阳、萤火虫;人造光源,如篝火、蜡烛、油灯、电灯。

月亮本身不会发光,它不是光源。

2、规律: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3、光线是由一小束光抽象而建立的理想物理模型,建立理想物理模型是研究物理的常用方法之一。

练习:☆为什么在有雾的天气里,可以看到从汽车头灯射出的光束是直的?答: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光在传播过程中,部分光遇到雾发生漫反射,射入人眼,人能看到光的直线传播。

☆早晨,看到刚从地平线升起的太阳的位置比实际位置高,该现象说明:光在非均匀介质中不是沿直线传播的。

4、应用及现象:①激光准直。

②影子的形成: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在物体的后面形成黑色区域即影子。

③小孔成像:小孔成像实验早在《墨经》中就有记载小孔成像成倒立的实像,其像的形状与孔的形状无关。

5、光速:光在真空中速度C=3×108m/s=3×105km/s;光在空气中速度约为3×108m/s。

光在水中速度为真空中光速的3/4,在玻璃中速度为真空中速度的2/3 。

知识点二:光的反射1、定义:光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表面时,一部分光被反射回原来介质的现象叫光的反射。

2、反射定律:三线同面,法线居中,两角相等,光路可逆.即: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于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光的反射过程中光路是可逆的。

3、分类:⑴镜面反射:定义:射到物面上的平行光反射后仍然平行条件:反射面平滑。

应用:迎着太阳看平静的水面,特别亮。

黑板“反光”等,都是因为发生了镜面反射12⑵ 漫反射: 定义:射到物面上的平行光反射后向着不同的方向 ,每条光线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条件:反射面凹凸不平。

应用:能从各个方向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是由于光射到物体上发生漫反射的缘故。

练习:☆请各举一例说明光的反射作用对人们生活、生产的利与弊。

⑴有利:生活中用平面镜观察面容;我们能看到的大多数物体是由于物体反射光进入我们眼睛。

⑵有弊:黑板反光;城市高大的楼房的玻璃幕墙、釉面砖墙反光造成光污染。

☆把桌子放在教室中间,我们从各个方向能看到它原因是:光在桌子上发生了漫反射。

4、面镜:⑴平面镜:成像特点:等大,等距,垂直,虚像①像、物大小相等②像、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③像、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④物体在平面镜里所成的像是虚像。

成像原理:光的反射定理作 用:成像、 改变光路实像和虚像:实像:实际光线会聚点所成的像虚像:反射光线反向延长线的会聚点所成的像⑵球面镜:定义:用球面的 内 表面作反射面。

性质:凹镜能把射向它的平行光线 会聚在一点;从焦点射向凹镜的反射光是平行光应 用:太阳灶、手电筒、汽车头灯定义:用球面的 外 表面做反射面。

性质:凸镜对光线起发散作用。

凸镜所成的象是缩小的虚像应用:汽车后视镜练习:☆在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我们常用平板玻璃、直尺、蜡烛进行实验,其中选用两根相同蜡烛的目的是:便于确定成像的位置和比较像和物的大小。

☆ 汽车司机前的玻璃不是竖直的,而是上方向内倾斜,除了可以减小前进时受到的阻力外,从光学角度考虑这样做的好处是:使车内的物体的像成在司机视线上方,不影响司机看路面。

汽车头灯安装在车头下部:可以使车前障碍物在路面形成较长的影子,便于司机及早发现。

知识点三:颜色及看不见的光1、白光的组成:红,橙,黄,绿,蓝,靛,紫.色光的三原色:红,绿,蓝. 颜料的三原色:品红,黄,青2、看不见的光:红外线, 紫外线凹面镜 凸面镜知识点四:光的折射1、定义: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会发生变化;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现象。

2、光的折射定律:三线同面,法线居中,空气中角大,光路可逆⑴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⑵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与法线两侧。

⑶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属于近法线折射。

光从水中或其他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属于远法线折射。

光从空气垂直射入(或其他介质射出),折射角=入射角= 0 度。

3、应用:从空气看水中的物体,或从水中看空气中的物体看到的是物体的虚像,看到的位置比实际位置高练习:☆池水看起来比实际的浅是因为光从水中斜射向空气中时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蓝天白云在湖中形成倒影,水中鱼儿在“云中”自由穿行。

这里我们看到的水中的白云是由光的反射而形成的虚像,看到的鱼儿是由是由光的折射而形成的虚像。

【典型习题训练与讲评】一、选择题(1—8小题为单项选择题;9—10小题为多项选择题)1.下面几个现象中与光的反射有关的是()A.利用激光给隧道准直B.阳光下物体有影子C.看到了不发光的物体D.晚上看到大街上五颜六色的霓虹灯光2.如图1所示,一束光线斜射入容器中,在P处形成一光斑。

使入射光方向保持不变,在向容器里逐渐加满水的过程中,光斑将()A.仍在原来位置B.先向左移动后向右移动C.向右移动后静止3D.向左移动后静止3.下列现象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A.看到游泳池中水的深度比实际浅B.教室里的同学都能看清黑板上的字C.湖面上映出白云的“倒影”D.从平面镜中看到自己的像4.一位同学站在平面镜前并向平面镜靠近,则他在平面镜中的像应该()A.远离平面镜,且大小不变B.靠近平面镜,且大小不变C.远离平面镜,且越来越小D.靠近平面镜,且越来越大5.为了在雨后晴朗的夜晚不会踩到地面上的积水,以下的判断中,正确的是()A.迎着月光走时,地上发亮处是水;背着月光走时,地上暗处是水B.迎着月光走时,地上暗处是水;背着月光走时,地上发亮处是水C.无论迎着月光走,还是背着月光走,地上发亮处都应是水D.无论迎着月光走,还是背着月光走,地上暗处都应是水6.如图2所示,是我们看到的筷子斜插入水中的情况,其中正确的是()A B C D图247.电视机的遥控器可以发射一种不可见光,叫做红外线,用它来传递信息,实现对电视机的控制,不把遥控器对准电视机的控制窗口,按一下按钮,有时也可以控制电视,如图3所示,这是利用()A.光的直线传播B.光路可逆C.光的反射D.光的折射8.如图4所示,一只大熊猫正抱着一根竹子在镜前欣赏自己的像。

此时,它从镜中看到的自身像应该是图5中的()9.下列关于紫外线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紫外线在光谱的紫光以外,是一种看不见的光B.由于紫外线有杀菌作用,因此人们要多照射紫外线C.适当的紫外线照射有助于人体合成维生素D,能促进身体对钙的吸收D.过量的紫外线对人体有害,人们要尽量避免长时间被强紫外线照射10.人眼看到的下列现象中,为虚像的是()A.阳光穿过树叶缝隙在地面上形成清晰亮斑B.斜插入水中的筷子在水下的部分看起来向上弯折C.从侧面看到的圆型鱼缸中的鱼5D.“海市蜃楼”奇观二、填空题11.古诗词中有许多描述光学现象的诗句。

如“潭清疑水浅”说的就是光的____________现象,“池水照明月”说的就是光的_________现象。

12.在“a小孔成像、b手影游戏、c海市蜃楼这些现象中,利用了光的直线传播规律的是_____________;利用光的折射现象成像的是____________。

(填字母代号)13.桥在河里的倒影和“立竿见影”的影,从它们的成因来看原理不同。

前者遵循的是光的_____________定律,后者是由光的______________规律决定的。

14.炎热的夏天,小明和小刚到国际海水浴场游泳,刚到海边时他们看到悬挂着彩带的巨大气球漂浮在海面上空。

当他们戴着潜水镜(平玻璃制作)潜入水中时,从水中仍能看到这个“气球”,此时看到的“气球”是由于光的所成的像,在水中看到的“气球”高度比在海边看到的气球高度要。

15.光在不同的物质里传播的速度不同,光在中的速度最大,是3×108m/s。

光在是沿直线传播的。

16.舞台上的演员穿着白上衣、蓝裤子,在红色的舞台灯光的照射下,他的上衣呈现_________色,裤子呈现_________色。

17.夜晚,我们在池边可看到岸边路灯倒映在水中,这是光的_________形成的,若池水深2m,路灯到水面的垂直距离为8m,则灯在水中的像到灯的距离应为_________m。

18.检查视力,眼与视力表应相距5 m远,由于房间较小距离不足,一般采用如图6所示的方法。

若人背对视力表正对镜面坐在离平面镜2 m处进行检查.则视力表应放在离平面镜 m处。

图619.“十一”节,小亮和家人一起去游玩,他站在美丽的青山湖旁,看到了:(1)岸上的花草;(2)水中的鱼;(3)游船在水中的倒影;(4)水中的“白云”。

他看到的景物中,属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_________;属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是___________。

(填序号)620.一束光线与界面成30°角射到界面上,发生反射和折射,若折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夹角是84°,则反射角是,折射角是。

三、作图、实验题21.一束光线与水平面成45°角,欲使光线沿水平方向射出,试在图7中画出平面镜的位置,并标明平面镜与水平方向的夹角。

22.如图8所示,由发光点S发出的光,射到空气和水的交界面上,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试在图中准确画出与通过A点的反射光线对应的入射光线,并作出相应的折射光线的大致位置。

图中要体现出入射角和反射角、折射角、法线之间的关系。

23.如图9所示,AB、CD是发光点S发出经平面镜反射的两条光线。

在图9中画出发光点S和它在平面镜中的像S′。

724.如图10所示是观察平面镜成像的装置.在竖立的玻璃板前面放一支点燃的蜡烛,可以看到玻璃板后面出现蜡烛的像,另外拿一支相同的蜡烛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它跟像完全重合.这一实验步骤可以观察比较蜡烛和它成的像的______________,同时还可以确定点燃的蜡烛在玻璃板中成的像是______________,若把蜡烛的位置和它的像的位置用直线连起来,则连线与玻璃板___________,当点燃的蜡烛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也_____________玻璃板.25.如图11在桌面上放一张白纸作光屏,把一张中心有小孔的硬纸片放在白炽灯和光屏之间,并固定在支架上.(1)闭合电灯开关,即可在光屏上看到灯丝的像(填“虚”或“实”),且像的开口处与灯丝的开口处方向(填“相同”或“相反”),说明像是。

(填“倒立”或“正立”)的,若向上或向下移动小孔的位置,则在光屏上所成像的大小将(填“不变”或“改变”)。

(2)若将小孔分别改为小方形,矩形,三角形,则其成像形状(填“不变”或“改变”),说明。

四、科学探究与创新应用826.小明通过实验研究光从水中射入空气中的现象,图12是他根据实验现象画的光路图,改变入射角的大小,他发现空气中的折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