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中考试题汇编之文言文6
2010年中考课内文言文阅读汇编

PXF2010年中考课内文言文阅读汇编七年级上册(一)童趣沈复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
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蚊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也,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
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2010.温州卷)13分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4分)(1)项.为之强(2)徐.喷以烟(3)兴.正浓(4)鞭.数十2.下列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在)B、蹲其.身(其中的)C、以.丛草为林(把)D、驱之.别院(它,代虾蟆)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3分)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4.阅读全文,说说作者是如何获得“物外之趣”的。
(3分)(2010.舟山卷)9分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3分)(1)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2) 徐.喷以烟(3)鞭.数十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2分)A.使之冲烟而.飞鸣(但是)B.余常于.土墙凹凸处(在)C.以.丛草为林(把)D.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被)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2分)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4.作者小时候把烟和蚊子想像成云、鹤,可见他是怎样的一个孩子?(2分)(二)《论语》十则(2010.曲靖卷)12分(一)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二)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三)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010中考文言文训练题与答案_13

2010中考文言文训练题与答案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送董卲南游河北序燕赵古称多感慨悲歌之士。
董生举进士,连不得志于有司,怀抱利器,郁郁适兹土。
吾知其必有合也。
董生勉乎哉!夫以子之不遇时,苟慕义强仁者皆爱惜焉,矧燕赵之士出乎其性者哉!然吾尝闻风俗与化移易,吾恶知其今不异于古所云邪?聊以吾子之行卜之也。
董生勉乎哉!吾因子有所感矣。
为我吊望诸君之墓,而观于其市,复有昔时屠狗者乎?为我谢曰:”明天子在上,可以出而仕矣。
”一.解释下列加横线的字。
1.燕赵古称多感慨悲歌之士。
董生举进士2.怀抱利器,郁郁适兹土3.吾知其必有合也___4.夫以子之不遇时,苟慕义强仁者,皆爱惜焉5.矧燕赵之士,出乎其性者哉6.吾尝闻风俗与化移易_7.吾恶知其今不异于古所云邪8.聊以吾子之行卜之也9.吾因子有所感矣10.为我吊望诸君之墓_11.而观于其市,复有昔时屠狗者乎12.为我谢曰:明天子在上,可以出而仕矣二.解释下列句子。
董生自举进士,连不得志于有司,怀抱利器,郁郁适兹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夫以子之不遇时,苟慕义强仁者,皆爱惜焉。
矧燕赵之士,出乎其性者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然吾尝闻风俗与化移易。
吾恶知其今不异于古所云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聊以吾子之行卜之也。
董生勉乎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为我吊望诸君之墓,而观于其市,复有昔时屠狗者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为我谢曰:明天子在上,可以出而仕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三.回答1.概括三个自然段的段意。
2010中考语文试题汇编—文言文阅读.

2010年中考试题汇编之文言文阅读2010年北京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阅读《陈涉世家》(节选),完成第10~12题。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①。
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失期,法皆斩。
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②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
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
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
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
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吴广以为然。
乃行卜。
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
然足下卜之鬼乎?③”陈胜、吴广喜,念贵,曰:“此教我先威众耳。
”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
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④“大楚兴,陈胜王”。
卒皆夜惊恐。
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注】①有教材为“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
②有教材此处为逗号。
③有教材此处为叹号。
④有教材此处有冒号。
10.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2分)(1)今亡.亦死亡:(2)宜多应.者应: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
(4分)(1)上使外将兵翻译:(2)置人所罾鱼腹中翻译:12.阅读选文,写出引发陈胜、吴广起义的直接原因。
(用原文回答)(2分)答:10.答案:(1)逃亡(逃走)(2)响应11.答案:(1)皇上派(他)在外面带兵。
(2)放在别人所捕(获)的鱼的肚子里。
12.答案:失期,法皆斩。
(或: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失期,法皆斩。
)2010年北京燕山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阅读《曹刿论战》,完成第10—12题。
(5分)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
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2010年中考文言文资料一本全(免费精品资料)

古今异义例词例句古义今义1 居居十日过了居住2 走扁鹊望桓侯而还走跑走3 再一股作气,再而衰第二次又4 池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护城河水池5 次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从祠中停驻质量差;次数6 戾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至暴戾7 令何患令名不彰耶美好的命令8 寻未果,寻病终不久寻找9 狱小大之狱,虽不能察案件监狱10 坐停车坐爱枫林晚因为坐下11 渠问渠哪得清如许它〔他〕水渠12 微微斯人,吾谁与归没有微小13 迁迁客骚人,多会于此官吏调职迁移14 形无案牍之劳形身体形状15 鄙肉食者鄙,未能远谋目光短浅卑劣16 卑劣先帝不以臣卑劣地位低下品质低下17 牺牲牺牲玉帛,弗敢专也祭祀用的物品为正义事业而奉献18 亲戚寡助之至,亲戚畔之父母兄弟等姻缘亲属19 交通阡陌交通,鸡犬相闻交错相通交通运输20 妻子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妻子儿女男性的配偶21 绝境同上与世隔绝的地方山穷水尽的地步22 无论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更不必说条件关系连词23 几何禽兽之变诈几何哉多少数学学科之一24 开张诚宜开张圣听扩大开业25 会计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聚集商议财务人员倒装句倒装句主要有四种:〔1〕主谓倒装。
在感慨句或疑问句中,为了强调谓语而将它放到句首,以加强感慨或疑问语气。
〔2〕宾语前置。
否认句中代词充当宾语、疑问代词充当动词或介词的宾语以及用“之〞字或“是〞字作为提宾标志时,宾语通常都要前置。
〔3〕定语后置。
古汉语中有时为了突出修饰语,将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
〔4〕介宾结构后置〔1〕主谓倒装主谓倒装也叫谓语前置或主语后置。
古汉语中。
谓语的位置也和现代汉语中一样,一般放在主语之后,但有时为了强调和突出谓语的意义,在一些疑问句或感慨句中,就把谓语提前到主语前面。
例:甚矣,汝之不惠。
全句是“汝之不惠甚矣〞。
谓语前置,表强调的意味,可译为“你太不聪明了〞〔2〕宾语前置文言文中,动词或介词的宾语,一般放置于动词或介词之后,有如下几种情况:一、疑问句中,疑问代词做宾语,宾语前置。
2010年浙江省各地市语文中考文言文真题部分

2010年浙江省各地市语文中考文言文真题部分1、杭州市秦有尊卢沙者,善夸谈。
秦人笑之,尊卢沙曰:“勿予笑也。
吾将说楚以王国之术。
”翩翩然南。
至楚境,关吏絷①之。
尊卢沙曰:“慎毋絷我,我来为楚王师。
”关吏送诸朝。
大夫置之馆,问曰:“先生不鄙夷敝邑②,不远千里,将康我楚邦。
姑闻师楚之意,何如?”尊卢沙怒曰:“是非子所知!”大夫不得其情,进于上卿瑕③。
瑕客之,问之如大夫。
尊卢沙愈怒,欲辞去。
瑕恐获罪于王,亟言之王。
王趣④见,未至,使者四三往。
及见,长揖不拜,呼楚王谓曰:“楚国东有吴越,西有秦,北有齐与晋,皆虎视不瞑。
臣近道出晋郊,闻晋约诸侯图楚,为坛而盟曰:‘不祸楚国,无相见也!’王尚得奠枕⑤而寝耶?”楚王起问计,尊卢沙指天曰:“使尊卢沙为卿,楚不强者,有如日⑥!”王曰:“然,敢问何先?”尊卢沙曰:“是不可以空言白也。
”王曰:“然。
”即命为卿。
居三月,无异者。
已而晋侯帅诸侯之师至,王恐甚。
召尊卢沙却之。
尊卢沙瞠目视,不对,迫之言,乃曰:“晋师锐甚,为王上计,莫若割地与之平⑦耳。
”王怒,囚之三年,劓⑧而纵之。
[注]①絷(zhí):拘捕。
②敝邑:自己国家的谦称。
③上卿瑕:一个名字叫瑕的高级官员。
④趣:催促。
⑤奠枕:稳稳地安放枕头。
⑥有如日:古代发誓用语。
⑦平:讲和。
⑧劓(yì):割鼻。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姑闻师.楚之意(当……老师) B.闻晋约诸侯图.楚(考虑)C.居.三月,无异者(过了) D.劓而纵.之(释放)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两项是()A.吾将说楚以.王国之术醒能述以.文者B.大夫置之.馆辍耕之.垄上C.瑕恐获罪于.王皆以美于.徐公D.使尊卢沙为.卿是以众议举宠为.督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瑕客之,问之如大夫。
②为王上计,莫若割地与之平耳。
4.尊卢沙的“善夸谈”具体表现在哪里?你怎样看待这类人?答案:1.B 2.AD 3.①瑕以宾客之礼接待他,也像大夫那样地问他。
2010中考文言文训练题与答案_0

2010中考文言文训练题与答案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上枢密韩太尉书太尉执事:辙生好为文,思之至深,以为文者气之所形。
然文不可以学而能,气可以养而致。
孟子曰:”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今观其文章,宽厚宏博,充乎天地之间,称其气之小大。
太史公行天下,周览四海名山大川,与燕、赵间豪俊交游,故其文疏荡,颇有奇气。
此二子者,岂尝执笔学为如此之文哉?其气充乎其中而溢乎其貌,动乎其言而见乎其文,而不自知也。
辙生十有九年矣。
其居家所与游者,不过其邻里乡党之人,所见不过数百里之间,无高山大野可登览以自广。
百氏之书,虽无所不读,然皆古人之陈迹,不足以激发其志气。
恐遂汩没,故决然舍去,求天下奇闻壮观,以知天地之广大。
过秦、汉之故都,恣观终南、嵩、华之高;北顾黄河之奔流,慨然想见古之豪杰。
至京师,仰观天子宫阙之壮,与仓廪府库城池苑囿之富且大也,而后知天下之巨丽。
见翰林欧阳公,听其议论之宏辩,观其容貌之秀伟,与其门人贤士大夫游,而后知天下之文章聚乎此也。
太尉以才略冠天下,天下之所恃以无忧,四夷之所惮以不敢发。
入则周公、召公,出则方叔、召虎,而辙也未之见焉。
且夫人之学也,不志其大,虽多而何为?辙之来也,于山见终南、嵩、华之高,于水见黄河之大且深,于人见欧阳公,而犹以为未见太尉也!故愿得观贤人之光耀,闻一言以自壮,然后可以尽天下之大观而无憾者矣。
辙年少,未能通习吏事。
向之来,非有取于升斗之禄,偶然得之,非其所乐。
然幸得赐归待选,使得优游数年之间,将归益治其文,且学为政。
太尉苟以为可教而辱教之,又幸矣。
解释下列词语。
1、执事:2、生:3、好:4、气:5、然:6、养:7、致:8、浩然:9、宏博:10、乎:11、称:12、故:13、疏荡:14、奇气:15、岂:16、尝:17、充:18、中:19、溢:20、见:21、有:22、游:23、自广:24、陈迹:25、遂:26、汩没:27、故:28、故都:29、恣:30、慨然:31、宫阙:32、仓廪:33、池:34、苑囿:35、巨丽:36、秀伟:37、冠:38、恃:39、惮:40、发:41、入:42、出:43、志:44、故:45、愿:46、光耀:47、大观:48、通:49、向:50、禄:51、幸:52、赐:53、优游:54、益:55、治:56、苟:57、辱:58、幸:二、翻译下列句子。
2010年中考语文文言文练习与答案六

2010年中考语文文言文练习与答案六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阅读下列文言文选段,完成26——33题: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蚁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
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也,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
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26.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必细察其纹理必先苦其心志B.以虫蚁为兽扶苏以数谏故C.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D.驱之别院盖追先帝之殊遇27用讲述大意的方法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
A.神游其中,怡然自得B.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28.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29.能体现本文主旨的词语是A.明察秋毫B.物外之趣C.怡然称快30.一位哲人说:“童年的趣,是梦中的真。
”请结合本文说说,看似琐碎的事物在“我”的眼里为什么会变得趣味盎然?公孙仪①相鲁而嗜鱼,一国尽争买鱼而献之。
公孙仪不受。
其弟子谏曰:“夫子嗜鱼而不受者,何也?”对曰:“夫唯嗜鱼,故不受也。
夫即②受鱼,必有下人③之色;有下人之色,将枉于法;枉于法,则免于相,虽嗜鱼,彼必不能常给我鱼,我又不能自给鱼;即无受鱼而不免于相,虽嗜鱼,我能长自给鱼。
”此明夫恃人不如自恃也。
注释:①公孙仪:《史记•循吏列传》作公仪休,春秋时鲁穆公的相。
③下人:迁就他人。
3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枉于法,则免于相免:避免。
B.一国尽争买鱼而献之尽:都。
C.其弟子谏日…… 谏:规劝。
D.夫唯嗜鱼,故不受也。
2010年中考语文古诗及文言文

2010年中考语文之文言文古今异义词汇总1.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扁鹊见蔡桓公》)古:跑。
今:行下次。
2.但使龙城飞将在,不叫胡马度阴山。
(王昌龄《出塞》)古:只有,只要。
今:转折连词。
3.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古:经常。
今:平常,一般。
4.少时,—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蒲松龄《狼》)古:离开。
今:到某—地方称“去”(古称“往”)。
5.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出处同上)古:大腿。
今:屁股。
6.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出处同上)古:多少。
今:数学中的一门学科。
7.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陶渊明《桃花源记》)古:鲜艳美丽。
今:食物新鲜,味道好。
8.复前行,欲穷其林。
(出处同上)古:极,尽。
今:资财缺乏(古时用“贫”)9.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出处同上)古:交错相通。
今:交通运输。
10.问所从来。
(出处同上)古:从哪里来。
今:从过去到现在。
11.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出处同上)(1)妻子,古:妻子儿女。
今:男子的配偶。
(2)绝境,古:与世隔绝的地方。
今:没有出路的境地。
12.无论魏晋。
(出处同上)古:不要说,更不必说。
今:连词,表无条件关系。
13.便扶向路。
(出处同上)古:沿着,顺着。
今:扶持。
14.诣太守,说如此。
(出处同上)古:像这样。
今:这样。
15.欣然规往。
(出处同上)古:计划。
今:规则,成例。
16.愿为市鞍马。
(《木兰诗》)古:买。
今:集市。
17.木兰不用尚书郎。
(出处同上)古:不愿作。
今:没有必要。
18.当户理红妆。
(出处同上)古:窗户。
今:门19.坐我西阁床。
(出处同上)古:坐具。
今:卧具。
20.出入无完裙。
(杜甫《石壕吏》)古:衣服。
今:裙子。
21.天明登前途。
(出处同上)古:前面的路。
今:将来的光景。
22.缘愁似个长。
(李白《秋浦歌》)古:这样。
今:量词。
23.会宾客大宴。
(林嗣环《口技》)古:适逢,正赶上。
今:会见。
24.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出处同上)古:在这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0年中考试题汇编之文言文628.辽宁沈阳(一)阅读下面选文,然后回答9-11题。
(17分)【甲】公与之乘。
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起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辄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乙】凡主将之道,知理而后可以举兵,知势而后可以加兵,知节而后可以用兵。
知礼则不屈知势则不沮知节则不穷。
见小利不动,见小患不避,小利小患,不足以辱吾技也,夫然后可以支大利大患。
夫惟养技而自爱者,无敌于天下。
故一忍可以支百勇,一静可以支百动。
【注释】理:规律、道理。
势:形势、趋势。
节:节制。
穷:困厄,处于困境。
动:轻举妄动。
支:支持,这里指应付。
养:蓄养。
自爱:这里指爱惜自己的军队。
9.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3分)(1)公将鼓之(2)故逐之(3)凡主将之道10.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3分)A.知势而后可以加兵弗敢加也(《曹刿论战》)B.无敌于天下皆以美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C.故一忍可以支百勇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亭记》)D.一静可以制百动增其旧制(《岳阳楼记》)11.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5分)既克,公问其故。
小利小患,不足以辱吾技也。
12.请用“/”给下面句子断句。
(断两处)(2分)知礼则不屈知势则不沮知节则不穷13.【甲】【乙】两文在作战思想上有什么相同之处?(4分)(一)(17分)9.(1)击鼓(2)追击或追赶(3)方法(手段、道理、规律)10.C11.(1)已经战胜,鲁庄公问曹刿取胜的原因。
(2)小的好处和祸患,不足以辱没我们的才能。
或:小的利益(好处)和小的祸患,是不值得辱没我们的技艺(才能)的。
12. 知礼则不屈/知势则不沮/知节则不穷13.都主张作战时要详察敌情(知己知彼),把握战机啊,后发制人(不轻举妄动,要抓住有利时机,一举成功)【参考译文】大凡担任主将的原则是,通晓事理然后可以出兵,了解敌我双方的形势然后可以增兵,懂得节制然后可以用兵。
通晓事理就不会屈服,了解敌我双方的形势就不会灰心丧气,懂得节制就不会陷入困境。
见了小利益不动心,遇上小祸难不躲避。
小利益、小祸难不值得辱没我的本领,这样之后才能够应付大利益、大祸难。
只有善于培养本领又能保存自己的力量的人,才无敌于天下。
所以忍耐一下,可以应对百次勇敢的行动,冷静一下,可以控制百次的轻举妄动。
29.湖北十堰(甲)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扣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闻。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节选)(乙)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
独学无友,则孤陋而难成。
久处一方,则习染而不自觉。
不幸而在穷僻之城,无车马之资,犹当博学审问,以求其是非之所在,庶几可得十之五六。
若既不出户,又不读书,则是面墙之士,虽有子羔,原宪之贤,终无济于天下。
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倍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者出。
”夫以孔子之圣,犹须好学,今人可不勉乎?(顾炎武《与友人书》节选)1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词意相同的一组是()(2分)A.既加冠若既不出户B.故余虽愚虽有子羔,原宪之贤C.俯身倾耳以请夫以孔子之圣D.益慕圣贤之道曾益其所不能1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2分)(1)或遇其叱咄()(2)不幸而在穷僻之域()(3)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4)若既不出户()13.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1)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扣问。
(2)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
14.甲、乙两段文字所谈的都是为学之道,但在阐述“为学”方法时,两段文字相同之中又有不同,请认真阅读后分析并指出其相同和不同之处。
(3分)相同:不同:30.湖北咸宁四)阅读文言文《右溪记》,完成22~26题。
(12分)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南流数十步,合营溪。
水抵两岸,悉皆怪石,攲嵌盘屈,不可名状。
清流触石,洄悬激注。
佳木异竹,垂阴相荫。
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
而置州已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
乃疏凿芜秽,俾为亭宇,植松与桂,兼之香草,以裨形胜。
为溪在州右,遂命之曰右溪。
刻铭石上,彰示来者。
2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并解释。
(2分)垂阴相荫()乃疏凿芜秽()23、翻译下面的句子。
(2分)清流触石,洄悬激注。
24、下面有关本文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则可为都邑之胜境”和“为溪在州右”两句中“为”字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
B.因为右溪佳景无人赏爱,所以对它进行修葺与美化,以彰示此景。
C.本文前一部分是记叙,介绍了小溪的位置、环境和特点。
后一部分都是议论,通过对比表达了对右溪“无人赏爱”的遗憾以及介绍名称的由来。
D.本文通过叙述右溪优美的自然景观以及写这篇记的目的,表达了怡情山水的情感,同时也流露出对现实的些许不满。
25、文中画线句子从哪些角度描写右溪的水?请分别举例说明。
(3分)26、右溪的自然景观有哪些奇特之处?对右溪的喜爱与眷恋同王维在《山居秋暝》中的“,”两句表达的情感有异曲同工之妙。
(3分)22、yn 荫庇,遮蔽;hu污秽,肮脏。
(2分。
每小题1分)23、清澈的溪流冲击到岩石,有的形成旋涡,有的激起浪花,有的激荡倾注。
(2分。
“触”“洄”“悬”“激注”四个词错一个扣0.5分)24、C(2分)25、正面描写(直接描写):如“南流数十步”写溪水的“小”;“清流触石,洄悬激注”描写溪水触石的各种形态。
侧面描写(间接描写):“攲嵌盘屈,不可名状”表明怪石是被溪水冲激所致,间接地描写了水势,同时又交待了溪水所在的环境。
(3分。
描写角度1分,每个0.5分;举例说明2分,每个1分)26、怪石“攲嵌盘屈”、清流“洄悬激注”、木竹“垂阴相荫”。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3分。
第一问2分,三个要点错一个扣1分,错两个不得分;第二问1分)31.宁夏回族自治区(一)(共13分)1.用| 标出下面句子最明显的一处停顿。
(1分)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2.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字。
(2分)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
()彼竭我盈,故克之。
()3.翻译。
(6分)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北通巫峡,南极潇湘。
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4.刘禹锡《陋室铭》中,陋室的不陋主要体现在哪几个方面?请具体说明(2分)5.自选角度,品析龚自珍《己亥杂诗》中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这句诗。
(2分)(一)(13分)1.(1分)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2.(2分)孰同熟仔细(认真)充满这里指士气旺盛3.(6分)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满),不也是道德上很有修养的人吗?(洞庭湖)向北(北面)通向巫峡,向南(南面)直到潇水、湘水。
用脚(把食物)踢给他人,乞丐也不会接受。
(或:把食物用脚践踏后,乞丐也不会接受的。
)4.(2分)(一个要点1分。
除必答之外,再答出任何1点即可)品德高雅:惟我德馨环境雅: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交往的人雅: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情趣雅: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5.(2分)(答对1点即可,答得好加1分)以落红自喻,表明龚自珍不甘自弃、继续为国奉献的志向。
另辟蹊径,寓凋零残破的落红以积极昂扬的新意,情感豪迈雄壮。
运用拟人手法,赋予落红感情,落是为了护花,很有情韵。
运用象征手法,象征了人们勇于奉献自己的精神。
不是表明了肯定的语气。
更表达出强烈的感情。
32.辽宁锦州(一)阅读甲、乙两选文,回答l2~l5题。
(l2分)[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坏,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乙]出成都南门,左为万里桥。
西折纤秀长曲,所见如连环、如玦、如带、如规、如钩;色如鉴、如琅玕、如绿沉瓜,窈然深碧、潆回城下者,皆浣花溪委也。
然必至草堂,而后浣花有专名,则以少陵浣花居在焉耳。
行三、四里为青羊宫,溪时远时近,竹柏苍然,隔岸阴森,尽溪,平望如荠。
水木清华,神肤洞达.自宫以西,流汇而桥者三,相距各不半里。
舁夫云通灌县,或所云“江从灌口来”是也。
(选自《浣花溪记》)[注]玦(ju):环形有缺口的佩玉。
琅玕(lng gn):像珠子的美石。
潆回:水流回旋。
委:聚集。
荠(j):荠菜。
舁(y)夫:轿夫。
12.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语。
(4分)(1)水尤清冽冽:(2)佁然不动佁:(3)西折纤秀长曲西:(4)尽溪,平坦如荠尽:13.翻译下列句子。
(4分)(1)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2)行三、四里为青羊宫,溪时远时近,竹柏苍然。
l4.甲、乙两文在语言表达上有什么相同点?在表现手法上有什么不同点?(2分)l5.乙文第一段“少陵浣花居在焉耳”中的“少陵”指谁?请你写出他的连续的两句诗。
(2分)(一)文言文阅读(12分)12. (1)寒冷(2)愣住(3)向西(4)走到……尽头(每词1分,共4分)13. (1)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石上。
(或:太阳光直射水底,(鱼的)影子散布在潭底的石头上。
)(2分)(2)走了三四里路,就是青羊宫,溪水有时远有时近,竹子和柏树苍翠碧绿。
(2分)14.相同点:都使用了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方法。
(1分)不同点:甲文写景动静结合;乙文以静景为主。
(1分)15.杜甫。
(1分)“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等。
(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