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铁路玉林至铁山港线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
广西壮自治区水利厅关于印发玉林至铁山港电气化铁路外部电源配套工程水土保持设施验收鉴定书的函

广西壮自治区水利厅关于印发玉林至铁山港电气化铁路外部电源配套工程水土保持设施验收鉴定书的函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广西壮族自治区水利厅
•【公布日期】2017.09.26
•【字号】桂水水保函〔2017〕103号
•【施行日期】2017.09.26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水利综合规定
正文
广西壮自治区水利厅关于印发玉林至铁山港电气化铁路外部电源配套工程水土保持设施验收鉴定书的函
广西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设施验收管理办法》,水利厅于2017年8月24日组织专家和有关单位的代表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海市主持召开了玉林至铁山港电气化铁路外部电源配套工程(项目代码:2017-450000-44-02-026469)水土保持设施验收会议。
会议认为,该工程水土保持设施基本达到了水土保持法律法规及技术规范、标准的要求,工程质量总体合格,运行期管理责任落实。
同意通过验收。
现印发玉林至铁山港电气化铁路外部电源配套工程水土保持设施验收鉴定书。
广西壮族自治区水利厅
2017年9月26日。
桥扩大基础(1段)

TA8 工程报验申请表工程名称:新建铁路玉林至铁山港线施工标段:YT标新建铁路玉林至铁山港线〔明挖基础〕基坑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表03010109□□□□单位工程名称DK434+403平村双线特大桥分部工程名称明挖基础分项工程名称基坑验收部位施工单位中铁十一局集团项目负责人施工质量验收标准名称及编号《铁路桥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TB10415-2003施工质量验收标准的规定施工单位检查评定记录主控项目1平面位置和坑底尺寸第5.2.1条按设计放样,坑底尺寸12.8 m×8.3m ,符合设计要求。
2开挖方式和支护形式第5.2.2条机械开挖,放坡3基底地质条件及承载力设计要求fsp1k=150kpa4回填填料及夯实第5.2.4条/一般项目1允许偏差(mm)基底高程土质±50/2石质+25+30-45-50+12勘察设计单位现场确认基底地质条件情况现场负责人年月日施工单位检查评定结果专职质量检查员年日分项工程技术负责人年月分项工程负责人年月日监理单位验收结论监理工程师年月日新建铁路玉林至铁山港线铁程检-09工程检查证编号:TA8 工程报验申请表工程名称:新建铁路玉林至铁山港线施工标段:新建铁路玉林至铁山港线〔明挖基础〕模板及支架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表03010110□□□□ 单位工程名称DK434+403平村双线特大桥分部工程名称明挖基础分项工程名称模板及支架验收部位27#墩施工单位中铁十一局集团项目负责人江淑春《铁路桥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施工质量验收标准名称及编号TB10415-2003《铁路混凝土与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24-2003施工质量验收标准的规定施工单位检查评定记录监理单位验收记录主控项目1材料质量和结构第4.2.1条钢模版,结构尺寸正确,符合验标要求。
2模板安装质量第4.2.2条模板安装稳固牢靠,接缝严密,不漏浆,模板涂有隔离剂,模型内无积水,无杂物,符合验标要求。
玉林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发布实施玉林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21—2025年)的通知

玉林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发布实施玉林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21—2025年)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玉林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23.01.06•【字号】玉政办发〔2023〕2号•【施行日期】2023.01.0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自然资源综合规定正文玉林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发布实施玉林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21—2025年)的通知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各开发园区管委,市政府各委办局:《玉林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21—2025年)》(以下简称《规划》)已经自治区自然资源厅和市人民政府同意,现予发布实施。
为做好《规划》的组织实施,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高度重视,充分认识《规划》实施重要意义。
《规划》是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利用与保护的指导性文件,是依法审批和监督管理矿产资源勘查和开发利用活动的重要依据,对统筹矿产资源开发保护,推进矿业绿色开发,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各开发区管委会和市直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提高对《规划》重要性的认识,采取有力措施,认真贯彻实施。
二、强化措施,深化落实《规划》实施重点任务。
要优化勘查开发布局,提高矿产资源保障能力,优先布局服务产业发展的砂石开采区块,优先保障重点产业发展所需矿产资源。
强化保护集约,控制开发强度,到2025年,全市采矿权总数控制在218个以内,其中露天开采非金属矿产采矿权数严格控制在192个以内(其中建筑用砂石采矿权数控制在74个以内),大中型矿山比例达到60%以上,矿山“三率”水平达标率达到90%,基本形成科学、有序、高效、绿色的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格局。
三、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实现矿业绿色发展。
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优化勘查开发布局,强化资源保护和集约利用,加强矿山绿色生产监管,推进矿业绿色转型升级,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新建铁路合浦至铁山港北线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

新建铁路合浦至铁山港北线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国环评证甲字第3210号二O一O年六月成都目录1 总论 (4)1.1编制依据 (4)1.2评价目的和原则 (7)1.3环境要素的选定及评价等级 (7)1.4评价范围及时段 (8)1.5评价时段 (10)1.6控制污染与环境保护目标 (10)1.7评价标准 (12)2 工程概况 (14)2.1地理位置及径路 (14)2.2设计年度及运量 (14)2.3主要技术标准 (14)2.4工程内容及建设规模 (15)2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16)2.1评价工作开展原则 (16)2.2生态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主要工作内容 (16)3.3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17)3.4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19)5.5结论 (22)4 声环境影响预测评价 (23)4.1概述 (23)4.3噪声污染防治措施 (23)4.4小结 (25)5 振动环境影响评价 (27)5.1概述 (27)5.2运营期振动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27)5.3振动防治措施及建议 (28)5.4评价小结 (29)6 水环境影响分析 (30)6.1概述 (30)6.2地表水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30)6.3水环境影响分析 (30)6.4结论 (31)7 环境空气及固体废物影响分析 (32)7.1环境空气影响分析 (32)7.2固体废物环境影响分析 (32)7.3评价小结 (33)8 评价结论 (34)1 总论1.1 编制依据1.1.1 环境保护法律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12.26);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3.9.1);3、《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1998.4.29);4、《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1990.4.1);5、《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1991.6.29);6、《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08.6.1);7、《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1997.3.1);8、《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1998.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00.9.1);10、《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2002.06.29);11、《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2002.10.1);12、《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2002.10.28);13、《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04.08.28);14、《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05.4.1)。
《新建铁路玉林至铁山港线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精)》

《新建铁路玉林至铁山港线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精)》新建铁路玉林至铁山港线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一、工程概况新建铁路玉林至铁山港线,自黎湛线玉林站Ⅱ场南端接轨后,线路随即由东北走向西南,依次经过玉林市的玉州区、福绵管理区、陆川县、博白县以及北海市的合浦县,至在建铁山港铁路支线tdk3+800止,正线长度约130.569km。
该工程为新建项目,按速度目标值160km/h标准建设,单线,采用电力牵引;牵引质量4000t,近期客车3对/日,货车10对/日。
主要工程数量:全线建筑长度129.1正线公里,路基长86.8km,占建筑长度的67.24%;工程土石方总量1517.2×104m3,其中填方696.9万方,挖方820.3万方,弃方339.3万方,取土量192.1万方;大中桥梁26.217km/76座,占正线全长的20.31%;隧道16.081km/29座,占全长的12.45%;新征永久用地469.1hm2,临时用地229.3hm2;拆迁房屋11.4×104m2;本工程定员380人,新建生产及生活房屋26385.5m2,新建牵引变电所4座;工程总投资502312.44万元,工程计划于202x年开工,总工期36个月。
二、环境质量现状调查:1、生态环境现状评价玉林至铁山港铁路沿线为丘陵、平原、河谷阶的地貌。
沿线植被以常绿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为主,间杂低矮灌丛、草丛等,土地利用类型以耕地、林地为主,水土流失程度主要为轻度侵蚀。
评价区域内无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分布;线路所跨水域区段无渔场、鱼类产卵场、越冬场和饵料场分布。
2、声环境现状评价本工程沿线噪声敏感点大致可分为2类。
一类为学校类特殊敏感点,共有要岭小学和关塘小学2处;另一类为受社会生活噪声影响的村庄,共有新村等40处;另外还有1处噪声敏感点受既有铁路噪声影响。
沿线设置43个监(预)测断面,共47个监(预)测点位。
现状监测值昼间为50.2~56.9dba,夜间为40.6~51.3dba。
环境保护部关于黎湛铁路电气化改造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批复

环境保护部关于黎湛铁路电气化改造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批复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环境保护部(已撤销)•【公布日期】2014.07.31•【文号】环审[2014]191号•【施行日期】2014.07.31•【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环境保护综合规定正文环境保护部关于黎湛铁路电气化改造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批复(环审[2014]191号)中国铁路总公司:你公司《关于报送黎塘至湛江铁路电气化改造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函》(铁总计统函〔2014〕688号)收悉。
经研究,批复如下:一、该项目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贵港市、玉林市和广东省湛江市、茂名市境内,主要包括黎湛铁路和河茂铁路全线电气化改造工程和局部路段提速改造等相关工程。
电气化改造工程主要为:按国铁I级、双线电力牵引铁路建设标准,对既有内燃牵引的黎湛铁路(不含塘口至湛江段约17.8公里路段线路)进行电气化改造,线路起于湘桂铁路黎塘车站,终于湛江市湛江站,全长318.262公里,采用有砟轨道和无缝线路,设计速度动车和普通客车160公里/小时、货车100公里/小时,线路设车站23处。
按国铁Ⅱ级、单线电力牵引铁路建设标准,对既有内燃牵引的河茂铁路进行电气化改造,线路起于黎湛铁路河唇站,终于茂名市茂名站,线路全长约61.353公里,采用有砟轨道和无缝线路,设计速度普通客车100公里/小时、货车80公里/小时,线路设车站6处。
电气化改造工程新建牵引变电所4座,沿线车站数量、性质、规模及布置形式维持现状。
局部路段提速改造工程主要为对黎湛线根竹至玉林段进行提速改造,改造单线线路长74.7公里,最高提速至160公里/小时。
该路段新建桥梁5座,长370米,接长桥梁3座,长23.5米。
其他相关工程包括黎湛线黎塘至河唇段及河茂线平改立工程,以及局部路段的路基整治工程。
工程计划建设工期2年。
该项目符合《中长期铁路网规划(2008年调整)》和《铁路“十二五”发展规划》。
环境影响报告书_-624468474

仪征华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年产2000吨二乙二醇丁醚缩甲醛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全本公示本)建设单位:仪征华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主持编制单位:江苏润环环境科技有限公司二零一七年十一月目录1概述 (1)1.1 任务由来 (1)1.2 项目特点 (2)1.3 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程序 (2)1.4 关注的主要环境问题 (3)1.5 初筛 (4)1.6 结论 (10)2总则 (11)2.1 编制依据 (11)2.2 评价因子与评价标准 (18)2.3 评价重点及评价工作等级 (21)2.4 评价范围和环境敏感区 (25)2.5 相关规划以及环境功能区划 (26)3现有项目概况与工程分析 (37)3.1 项目基本情况 (37)3.2 主体工程及产品方案 (38)3.3 公用及辅助工程 (38)3.4 主要生产设备 (39)3.5 原辅材料及能源消耗 (40)3.6 生产工艺流程 (40)3.7 污染物排放及治理措施 (41)3.8 环评批复及验收执行情况 (44)3.9 现有项目风险回顾 (45)3.10 现有项目存在问题及“以新带老”措施 (55)4改扩建项目概况与工程分析 (57)4.1 项目概况 (57)4.2 项目工艺流程说明及原辅材料消耗 (63)4.3 项目污染源分析 (68)4.4 环境风险识别 (78)4.5 项目污染物“三本账”核算 (83)5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85)5.2环境质量现状 (90)5.3区域污染源调查分析 (102)6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111)6.1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 (111)6.2营运期环境影响评价 (111)6.3环境风险评价 (144)6.4风险计算和评价 (149)7环境保护措施及其可行性论证 (151)7.1 大气污染防治措施分析 (151)7.2 废水防治措施分析 (154)7.3 噪声防治措施分析 (158)7.4 固废防治措施分析 (159)7.5 地下水和土壤防治措施分析 (163)7.6 施工期污染防治措施分析 (165)7.7环境风险防范措施及应急预案 (165)7.8 环保措施投资 (180)8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 (181)8.1经济效益分析 (181)8.2环境影响损益分析 (181)9环境管理与监测计划 (182)9.1环境管理要求 (182)9.2污染物排放清单及信息公开内容 (188)9.3营运期环境监测计划 (190)9.4污染物总量控制分析 (191)10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193)10.1 项目概况 (193)10.2 环境质量现状 (193)10.3 污染物排放情况 (193)10.4 主要环境影响 (194)10.5 环境保护措施 (196)10.6 与产业政策的相符性 (197)10.8 “三线一单”相符性 (198)10.9 建议 (200)1概述1.1任务由来仪征华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08年,注册资本为945万元,公司位于仪征市扬州化学工业园区仪征化纤公司厂区仓库北路,目前主要从事二元醇酯增塑剂和茄尼醇产品的生产销售。
新建拉萨至林芝铁路环境影响报告书

新建拉萨至林芝铁路环境影响报告书一、引言拉萨至林芝铁路是我国西南地区重要的交通项目,对于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改善交通条件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铁路的建设和运营也会对周边的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造成一定的影响。
本报告旨在对新建拉萨至林芝铁路的环境影响进行评估和分析,以提出相应的环保建议,确保铁路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
二、区域背景拉萨至林芝铁路位于西藏自治区,连接了拉萨市和林芝地区,总长度约为400公里。
该区域地势复杂,山岳交错,同时拥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和珍稀的生态资源。
因此,在铁路建设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到这些特点,采取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
三、环境影响评估1.土地利用变化:铁路建设需要占用大量土地,可能导致农田和林地的减少,对当地农业和生态系统造成一定影响。
2.水资源:铁路施工和运营过程中,可能会对附近水体造成污染,影响水质和水生态系统的健康。
3.大气污染:铁路运营会产生一定的尾气和粉尘,可能对空气质量产生影响,特别是在隧道和桥梁等特殊区域。
4.噪声和振动:铁路运营会产生一定的噪音和振动,对周边居民和野生动物的生活造成干扰。
5.生物多样性:铁路建设和运营过程中,可能破坏或分割野生动物栖息地,对当地生物多样性造成潜在威胁。
四、环境保护措施1.土地保护:在土地利用方面,应优先选择未耕地或林地,尽量减少对农田的占用,并采取合理的补偿措施,保障农民的生计。
2.水资源管理:建立严格的污水处理系统,确保施工和运营过程中的废水得到有效处理,避免对水质造成污染。
同时,加强水源保护,定期监测水质。
3.大气污染控制:严格控制车辆的排放标准,采用先进的尾气处理技术,减少空气污染。
在特殊区域,加强粉尘和污染物的清理工作,保持空气质量。
4.噪声和振动防治:采用隔音和减振措施,减少铁路运营对周边居民和野生动物的干扰。
在敏感区域,如野生动物保护区,限制铁路的速度和噪音水平。
5.生物多样性保护:在铁路建设过程中,应充分考虑野生动物的迁徙路径和栖息地,尽量避免破坏或分割其栖息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建铁路玉林至铁山港线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一、工程概况新建铁路玉林至铁山港线,自黎湛线玉林站Ⅱ场南端接轨后,线路随即由东北走向西南,依次经过玉林市的玉州区、福绵管理区、陆川县、博白县以及北海市的合浦县,至在建铁山港铁路支线TDK3+800止,正线长度约130.569km。
该工程为新建项目,按速度目标值160km/h标准建设,单线,采用电力牵引;牵引质量4000t,近期客车3对/日,货车10对/日。
主要工程数量:全线建筑长度129.1正线公里,路基长86.8km,占建筑长度的67.24%;工程土石方总量1517.2×104m3,其中填方696.9万方,挖方820.3万方,弃方339.3万方,取土量192.1万方;大中桥梁26.217km/76座,占正线全长的20.31%;隧道16.081km/29座,占全长的12.45%;新征永久用地469.1hm2,临时用地229.3hm2;拆迁房屋11.4×104m2;本工程定员380人,新建生产及生活房屋26385.5m2,新建牵引变电所4座;工程总投资502312.44万元,工程计划于2009年开工,总工期36个月。
二、环境质量现状调查:1、生态环境现状评价玉林至铁山港铁路沿线为丘陵、平原、河谷阶的地貌。
沿线植被以常绿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为主,间杂低矮灌丛、草丛等,土地利用类型以耕地、林地为主,水土流失程度主要为轻度侵蚀。
评价区域内无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分布;线路所跨水域区段无渔场、鱼类产卵场、越冬场和饵料场分布。
2、声环境现状评价本工程沿线噪声敏感点大致可分为2类:一类为学校类特殊敏感点,共有要岭小学和关塘小学2处;另一类为受社会生活噪声影响的村庄,共有新村等40处;另外还有1处噪声敏感点受既有铁路噪声影响。
沿线设置43个监(预)测断面,共47个监(预)测点位。
现状监测值昼间为50.2~56.9 dBA,夜间为40.6~51.3 dBA。
(1)学校类特殊敏感点2处敏感点均主要受到社会生活噪声的影响。
此类敏感点环境噪声现状值昼间为52.4-53.6dBA,满足“环发[2003]94号文”中昼间60dBA (无住宿)的规定。
(2)受社会生活噪声影响的村庄本工程地处农村地区,沿线敏感点多为散落民房,此类敏感点主要受社会生活噪声的影响,共有新村等40处。
其环境噪声现状值昼间为50.3-56.9dBA,夜间为40.6-48.0dBA,满足GB3096-2008《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之2类区昼间60dBA、夜间50dBA标准限值的要求。
(3)位于既有铁路附近的村庄本工程桥头村位于玉林II站场附近,受既有铁路噪声影响。
环境噪声现状监测值昼间为50.2~52.5 dBA,夜间为47.4~51.3dBA,满足GB3096-2008《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之4类、2类区相应标准限值的要求。
3、振动环境现状评价新建铁路玉林至铁山港线,自黎湛线玉林站Ⅱ场南端接轨后,线路随即由东北走向西南,至在建铁山港铁路支线TDK3+800止,正线长度约130.569km。
在此区段内,受拟建铁路振动影响的敏感点有35处,其中学校1处,其余34处均为居民住宅。
主要受人们日常生活和道路交通产生的振动影响。
沿线敏感点主要为居民住宅和学校类建筑物,其环境振动现状值为:昼间58.9-68.7dB、夜间54.7-64.1dB。
满足GB10070-88《城市区域环境振动标准》中“居民、文教区”昼间70dB、夜间67dB的限值要求。
4、地表水现状评价本工程东西线方案途经的南流江主要支流包括丽江、沙田河、绿珠江、亚山江、合河江、东平河等。
5、电磁环境现状评价目前该工程沿线4个监测点采用天线共收到22个电视频道,有4个频道达到广电部规定的服务区标称可用场强值(V段57dBμV/m,U段67dBμV/m),共有11个频道信噪比达到正常收看所要求的35dB。
该工程沿线电视信号在城区附近较好,区间地区较差,沿线居民多采用自架普通天线收看,收看质量较差。
三、环境影响评价结论及拟采取的环保措施1、生态影响及拟采取的保护措施(1)工程建设对土地资源的影响及环保措施工程共计占地714.0hm2,其中,永久占地484.7hm2、临时占地229.3hm2,永久占用耕地124.5hm2,临时占用耕地16.1hm2,生产力损失为553.9t/a。
评价建议临时用地在工程完后应尽快进行植被恢复,并对部分地段实行复耕。
(2)工程建设对动植物资源的影响及环保措施工程建设对评价范围内的自然生产力有一定影响,对沿线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不会产生影响。
评价建议建设“绿色通道”,发展本地原有优势植物;施工期宣传野生动物保护法规,禁止捕杀野生动物的行为;调整工程施工时段和方式,减少对动物的影响;在林区边缘、隧道口和桥下采用加密绿化带、自然景观植被恢复,防止灯光和噪声对动物的不利影响;工程占用的基本农田按“占多少,垦多少”的原则由用地单位与地方部门协商解决;工程设置取土场10处,弃土(渣)场24处,建议对取、弃土场采取复耕措施,对弃渣场采取合理有效的工程挡护和植物恢复措施。
(3)水土保持方案工程施工期及运营初期本段铁路占地范围内水土流失总量约为38.17×104t,新增流失量约为36.79×104t。
其中主体工程扰动地表新增流失量25.64×104t,占总流失量的69.7%;弃渣场新增流失量4.76×104,占总流失量的12.9%。
评价认为,施工期将不可避免地加重沿线地区的水土流失,但只要落实水土保持方案的各项措施,随着工程、植物措施的完善,水土保持措施逐渐发挥水土保持功能,原有水土流失将得到有效治理,新增水土流失得到基本控制,生态环境得以恢复。
2、声环境影响及拟采取的环保措施施工期,推土机、挖掘机和打桩机等施工机械会对施工场地附近居民产生一定影响。
本次评价提出的施工期保护措施为:合理安排施工场地,噪声大的施工机械远离居民区布置;合理安排施工作业时间,高噪声作业尽量安排在昼间,施工工艺要求必须连续作业的,应向相关行政主管部门申报;加强施工期环境噪声监测等,及时采取措施减少对周围敏感点的影响。
对于在线路经过城区路段的施工点,建议施工单位采用临时挡护等措施,对施工场地进行围护,减小施工期噪声影响。
通过合理布置施工场地、合理安排施工时间、进行现场管理和监督及严格执行国家及地方相关规定,施工噪声的影响是可以得到缓解的。
根据统计,居民区4类区近期预测值昼间为53.5~59.5dBA,夜间为51.0-57.9dBA,昼间不超过70 dBA,夜间有3处预测点超过55 dBA,超标量为0.1-2.9dBA;居民区2类区噪声近期预测值昼间为50.6~57.9dBA,夜间为43.4-55.2dBA,昼间全部达标,夜间部分敏感点超标,超标量为0.1~5.2dBA。
在近期,学校教室昼间噪声54.86 ~63.3dBA,要岭小学昼间超标3.3dBA。
本次评价提出的运营期保护措施: 2m高声屏障3处,共1360延米,投资360万元;隔声窗22处,面积4640 m2,投资232万元。
要岭小学搬迁投资约30万元。
全线噪声污染治理经费共计622万元。
在采取评价提出的降噪措施后,本项目运营期铁路噪声影响将得到有效控制。
在下一步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如果线路摆动、敏感点搬迁等造成局部敏感点发生变化,应参照噪声影响达标距离,及时调整防护措施。
鉴于沿线的城镇建设规划较快,同时建议地方政府结合城市规划建设,对距离铁路较近的居民房逐步采取功能置换措施,减小铁路噪声影响。
并建议沿线规划部门参照本报告书噪声预测结果,合理规划铁路两侧土地功能。
距铁路外轨中心线两侧30m内区域严禁新建居民住宅、学校、医院等噪声敏感建筑物;距铁路外轨中心线155m以内的区域内不宜临路新建学校、医院和居民住宅区等声环境要求较高的建筑物。
并建议在运营期运营单位根据本报告提出的运营期环境监测方案,加强对沿线敏感点的声环境跟踪监测,根据实际监测结果适时调整措施减小铁路噪声影响。
3、振动环境影响及拟采取的环保措施工程实施后,线路多以路堤和桥梁形式经过各敏感点,受铁路环境振动的影响,评价范围内敏感点环境振动近期预测值昼间为66.1~81.4dB,夜间为66.1~78.6dB,除要岭小学外均满足GB10070-88《城市区域环境振动标准》中“铁路干线两侧”昼、夜80dB标准限值要求。
要岭小学超过1.4dB。
工程实施后环境振动值较现状值有不同程度的增加,昼、夜增量分别为0.4~17.7dB、3.9~20.4dB。
本次评价在降低振动源强、城市规划与管理、运营期管理等方面提出了针对性的防治措施和建议。
在采取了这些措施后,可有效降低铁路振动对周围地面、建筑、人群的干扰影响。
要岭小学超过80 dB ,超过1.4dB。
噪声治理措施方案中提出拆迁,彻底消除列车振动对学校的影响。
4、地表水环境影响及拟采取的环保措施(1)施工期水污染防治措施及建议跨河桥梁施工时的影响主要为桥墩基础开挖和钻孔产生的弃土及泥浆,若处理不当,有可能堵塞、压缩河道,淤积河床,污染水体,尤其是水中墩施工产生的淤泥、弃土以及施工机械产生的机械油污直接排入水中导致水体污染。
跨河桥梁采取环保措施为:水中墩基础的施工,采用钢围堰、草袋围堰防护。
明挖产生的泥渣运至岸边,晾晒后统一运至弃渣场,钻孔桩产生的泥浆,在河边设泥浆贮存池,循环利用,并设沉淀池。
施工结束打捞清理土方、草袋围堰等填筑物,避免堵塞河道、污染水体。
施工场地、混凝土搅拌站等临时设施的设置以及油类、水泥等物料的堆放应尽可能远离河流两岸。
(2)运营期水污染防治措施本工程为新建铁路项目。
设计范围内新增废污水50.58m3/d。
评价建议对玉林Ⅱ场站既有及新增污水采取地埋式污水处理措施对博白站在设计中提出地埋式污水处理措施的基础上再采取气浮、隔油的措施;对沙河、沙田、曲樟、闸口4个站采取化粪池+生物厌氧滤罐的措施,确保污水能够达标排放。
5、电磁环境影响及拟采取的环保措施(1)电视接收受影响结论根据类比计算,玉铁工程完成后,列车运行产生的电磁辐射使沿线各频道信噪比均有一定程度的降低。
由于本工程沿线电视信号覆盖范围较小,加之沿线有线电视普及率不高,仍有较多居民采用自架普通天线收看电视,预计该工程的建设对其沿线居民点的电视收看会产生比较明显的影响。
(2)新建牵引变电所电磁影响结论牵引变电所线产生的工频电场和工频磁感应强度很低,符合HJ/T24-1998中规定的相关限值要求。
电磁防护措施(1)电视接收受影响防护措施工程完成后,列车产生的电磁辐射对沿线居民收看电视的影响可通过接入有线电视网或采用卫星天线收看来消除,同时可完全消除车体的反射和遮挡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