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超高强钢突破2000MPa强度极限
科技成果——超高强热成形钢生产技术

科技成果——超高强热成形钢生产技术
技术开发单位 北京科技大学
技术领域 钢铁冶金
成果简介
针对汽车轻量化及安全法规对汽车用超高强钢的需求,完成超高强钢合金体系设计、强化机理、显微组织调控等关键技术研究,突破1200-2000MPa 热成形钢批量制备技术。
系统研究了超高强热成形钢的微观组织结构及力学性能特征,改善了塑韧性和氢致断裂敏感性,2000MPa 级热成形钢的抗拉强度达到2083MPa ,总伸长率达到8.5%,弯曲角≥60°。
热成形钢力学性能
使热成形零件满足汽车行业的使用要求,替代进口热成形钢,支撑国内汽车轻量化及安全碰撞要求的超高强汽车用钢的需求,为汽车轻量化新材料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市场前景
已研发完成,进行市场推广。
汽车产销量的飞速发展和日益提升
E n g i n e e r i n g s t r e s s /M P a Engineering strain/%
的轻量化技术需求,需要实现超高强度汽车用钢的研发与应用,以满足更严格的低排放环保标准和安全性要求。
2000MPa级热成形钢微观组织结构
投资估算和经济效益分析
热成形技术通过将超高强钢室温下恶化的冷成形性转化为高温状态良好的热加工性能,解决了复杂零件的冲压开裂、回弹严重及尺寸精度差等问题,因此热成形钢的应用领域不断拓展,市场需求巨大。
成果亮点
1、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研究成果已授权发明专利2项;
2、技术先进性:项目整体水平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超声的三维重构
合作方式技术许可
=10 μm;M ap1;S t ep=0.08 祄;G r i d483x362。
Usibor2000

MANUFACTURING AND PROCESS | 制造与工艺汽车工业正面临着日益严苛的燃油消耗、温室气体排放和乘员安全性法规要求[1]。
先进高强钢因其抗拉强度高(>1000MPa)、能量吸收率高和碰撞性能优异等优势,在保证车身原有碰撞安全性能的前提下,通过提高材料强度降低车身重量,可以达到节能减排的作用,非常适合当今社会的发展趋势。
热成型钢作为一种先进高强钢,通过加热到再结晶温度以上并快速冷却,使组织转变成马氏体,材料的抗拉强度可达到1500-2000MPa,被广泛用于制造汽车安全结构件,如防撞梁和门槛梁等[2]。
电阻点焊(RSW)因其操作简便、焊接效率高和成本低廉等特点[3],成为汽车工业不可或缺的焊接方法。
汽车车身上通常有5000个左右焊点,研究焊点质量的好坏对提高汽车的耐久性能和安全性能具有重要意义[4, 5]。
本文以某车型机舱纵梁中后段Usibor20002.0mm/DP780GI 2.0mm/DP780GI 2.0mm搭接组合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其RSW接头的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以期为工业应用提供技术参考。
1 试验材料与方法1.1 试验材料本研究中所使用的试验材料分别为铝硅镀层热成型钢Usibor2000和热浸镀纯锌双相钢DP780GI,两种材料的主要化学成分和力学性能如表1所示。
两种材料的抗拉强度分别达到1864MPa和831MPa。
1.2 焊接工艺与试验方法Usibor2000和DP780GI异种材料RSW在Medweld5000s/Roman-TDC-6091电阻点焊试验机上进行,RSW主要工艺参数如表2所示。
RSW接头横截面的宏观形貌和各区域的显微组织利用Imager.M2m金相显微镜进行检测。
RSW接头的抗剪切最大力和十字拉伸最大力利用Instron5982拉力试验机进行检测。
RSW接头的显微硬度分布采用DuraScan50维氏硬度计进行测试。
2 试验结果与讨论2.1 宏观形貌RSW接头横截面的宏观形貌如图1所示。
超级钢也就是强度达到2000兆帕的钢材

超级钢也就是强度达到2000兆帕的钢材
超级钢也就是强度达到2000兆帕的钢材,美国之前是老大也就是500或800兆帕,为什么中国能够远远把美帝制造在钢铁领域抛在后面,开始我也不相信。
听了一位专家介绍之后我才信了,其实超级钢的概念是美国提出来的,美国麻省理工等实验室,也早早实验出这样强度的钢材,有人会说我们是从1到最佳,而不是从0到1,没有什么值得骄傲的。
可是,能够实现超级钢工业化生产的能成商品卖全球的只有中国,而且不是一家钢厂。
日本,德国,美国等都无法工业化生产更没有商品出售。
为什么?
要工业化制造超级钢必须解决两个问题:
一是有足够压力的轧机及直径足够大标准长度的轧辊,所有超级工程首先要有全球最高容量最大的高炉及炼钢技术,最大的钢包,最大的航车,才有可能浇铸出全球最大最重的钢锭。
再就是要有全球最大的压力机将钢锭锻打成型。
有了钢材,就要有全球直径和长度最大的卧式车磨床,加工出轧辊。
还有最大的轴承,就需要直径最大加工深度最大的立式车磨床。
二是要能实现全球最短时间降温的热处理工艺和设备,超级钢的这套设备,据说有30万个喷水嘴,配30多万个测温点,以最大的速度,最均匀的的温度分布梯度,双面同时完成高速降温热处理。
当看完这些时,再看看美国的去工业化,美国真的无能为力完成;再看看日落西山的欧洲,一个战败国日本,他们再过几十年也无法独立实现超级钢的工业化。
超级钢不仅仅用在航天航空,三代核电航母潜艇,也广泛用于民用,比如轿车行业,已经卖遍奔驰宝马等高档轿车行业。
超高强度钢

超高强度钢超高强度钢一般是指折服强度大于1380MPa的高强度构造钢。
20 世纪 40 年月中期,美国用 AISI4340 构造钢经过降低回火温度,使钢的抗拉强度达到1600 ~ 1900MPa。
50 年月此后,接踵研制成功多种低合金和中合金超高强度钢,如300M、D6AC和 H 一 11 钢等。
60年月研制成功马氏体时效钢,逐渐形成18Ni 马氏体时效钢系列,70 年月中期,美国研制成功高纯度HP310钢,抗拉强度达到2200MPa。
法国研制的 35NCDl6 钢,抗拉强度大于1850MPa,而断裂韧度和抗应力腐化性能都有显然的改良。
80 年月初,美国研制成功AFl410 二次硬化型超高强度钢,在抗拉强度为1860MPa时,钢的断裂韧度达到160 MPa·m以上, AFl410钢是当前航空和航天工业部门正在推行应用的一种新资料。
中国于 50 年月初研制成功30CrMnSiNi2A 超高强度钢,抗拉强度为1700MPa。
70 年月初,联合中国资源条件,研制成功 32Si2Mn2MoVA和 40CrMnSiMoVA(GC一 4) 钢。
1980 年以来,从国外引进新技术,采用真空冶炼新工艺,先后研制成功45CrNiMoVA (D6AC) 、34Si2MnCrMoVA (406A) 、35CrNi4MoA、40CrNi2Si2MoVA(300M) 和 18Ni 马氏体时效钢,成功地用于制做飞机起落架、固体燃料火箭发动机壳体和浓缩铀离心计简体等。
当前超高强度钢已形成不一样强度级别系列,在国防工业和经济建设中发挥侧重要的作用。
此刻,以改变合金成分提升明高强度钢的强度和韧性已很困难。
发展超高强度钢的主要方向是开发新工艺、新技术,提升冶金质量,如采纳真空冶炼技术,最大限度降低钢中气体和杂质元素含量,研制超纯净超高强度钢;经过多向铸造和形变热办理,改变钢的组织构造和细化晶粒尺寸,进而提升钢的强度和韧性,比如正在发展的相变引发塑性钢(TRIP 钢) 等。
超高强钢

烘烤硬化钢(BH钢:bake hardenable): 以铁素体为基体,并主要以固溶的形式来强化。车身一般经冲压加工成形,当车 身进行涂装时,车身在各烘干炉中被加热/烘烤,此时便赋予了固溶体中碳、氮原子扩 散的热激活能量,使碳、氮原子在“位错”处析出,从而增强了制品的屈服强度故将 其称为烘烤硬化钢。
德国家庭轿车材料从1975年至2005年的变化趋势。
钢铁行业对策: 面对其他竞争材料的上升态势,1994年在国际钢铁协会的倡议下,全世界18个国家的 35个钢铁公司联手成立了超轻钢车体计划(ULSAB:ultra light steel auto body),以寻求 开发用于汽车车身的钢材料以及能提高钢材性能的可能性。
超轻钢车体计划和参考车型所用材料的比较
超轻钢车体计划和参考车型所用材料加工方式比较
汽车用钢: 板材:依据生产工艺分为热轧钢板、冷轧钢板和镀层板 根据强度的不同可分为低强钢和高强度钢系列 主要的发展趋势是高强化和表面处理化
汽车车身用钢的发展概况:
20世纪50—60年代,开发和使用沸腾钢,与国外的技术发展相适应,国内开发了08F系列钢种;
继而开发的钢种: 大多数汽车都使用高强钢,如高强低合金钢(HSLA)、烘烤硬化钢(BH)、低碳 与超低碳的含P钢、高强IF钢等,屈服强度在210MPa~550MPa之间。 高强度低合金钢(HSLA:high strength low alloy ): 这类钢主要是由于在冶炼过程中添加了微量的合金元素,使钢能析出细小的 碳化物并使晶粒细化而得到强化。
DP钢是一种强度高成形性 好的新型冲压用钢,一般用于制 造高强度、高抗碰撞吸收、易成 型、要求严格的零件,如车轮轮 毂、保险杠、悬挂系统和加强件, 也可用在汽车的内外板等零件和 构件上。
2000 MPa热成形车门防撞梁开发与性能研究

汽车工艺与材料Automobile Technology&Material2000MPa热成形车门防撞梁开发与性能研究段宏强韩志勇王斌(爱驰汽车(上海)有限公司,上海200090)摘要:为了满足纯电动汽车车身的轻量化需求,采用新型2000MPa热成形钢替代传统22MnB5进行车门防撞梁的轻量化设计。
为验证2000MPa热成形车门防撞梁的应用可行性,采用LS-DYNA软件对整车进行侧面碰撞仿真分析,结果显示碰撞侵入量、侵入速度和关键零部件的塑性应变均符合设计要求。
经热冲压仿真分析,2000MPa热成形车门防撞梁符合工艺要求,软模和硬模阶段研究了不同的加热设备和工艺参数对2000MPa热成形车门防撞梁组织和拉伸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加热温度930℃,保温时间300s和330s,转移时间约12s,可实现热成形后的抗拉强度≥2000MPa的性能目标。
将前后车门防撞梁分别置于万能试验机上进行零件三点弯曲性能检测,结果显示前车门防撞梁三点弯峰值力大于25kN,后车门防撞梁三点弯峰值力大于29kN,远高于10.01kN的设计目标值。
经过2000MPa热成形车门防撞梁和车门内板的点焊工艺参数优化和连接设计优化,满足了前后车门系统的开闭耐久性能要求。
在保证整车侧碰安全性能的情况下,2000MPa热成形车门防撞梁比采用传统22MnB5质量减轻11.7%,实现显著的轻量化效果。
关键词:2000MPa热成形车门防撞梁轻量化中图分类号:U465.1文献标识码:B DOI:10.19710/ki.1003-8817.20200447Design and Performance Research on2000MPa Hot Forming DoorImpact BeamDuan Hongqiang,Han Zhiyong,Wang Bin(Aiways Automotive(Shanghai)Co.,Ltd.,Shanghai200090)Abstract:In this research,a novel2000MPa hot forming steel is used to replace traditional22MnB5for lightweight design of door impact beam to satisfy the lightweight demands of pure electric vehicle.Side collision simulation analysis is conduct with LS-DYNA to verify the application feasibility of2000MPa hot forming door impact beam,which shows that the intrusion velocity,intrusion displacement,plastic strain of key parts meet the design requirements.The2000MPa hot forming door impact beam is proved to satisfy the process requirements by hot forming simulation analysis.The influence of different heating equipment and process parameters on microstructure and tensile mechanical properties is investigated during soft tooling and hard tooling stage of2000MPa hot forming door impact beam.The result shows that tensile strength target exceeding2000MPa is achieved by heating at930℃for300s and330s with a transferring time of about12s.The front and rear door impact beam are placed on universal testing machine to test the three points bending performance.The result indicates that peak force of front door impact beam exceeds25kN,and that of rear door impact beam exceeds29kN,far beyond the design target of 10.01kN.The opening and closing durability requirements of front and rear door system are satisfied through the spot welding parameter and joining design optimization.Significant lightweight effect of11.7%is eventually achieved by 2000MPa hot forming door impact beam compared with traditional22MnB5under the premise of ensuring side collision performance.Key words:2000MPa,Hot forming,Door impact beam,Lightweight作者简介:段宏强(1991—),男,硕士学位,研究方向为汽车用高强钢、铝合金材料的开发及应用。
2020年度辽宁省科技重大专项申报指南

2020年度辽宁省科技重大专项申报指南1.基于单视角CT的工业智能在线检测装备研究内容:面向航空、航天、汽车、半导体等使用的精密部件对测量与缺陷检测高端仪器的需求,开展基于深度学习的X光机图像与CT断层图像之间映射关系、转换规律研究,突破X 光机只能透视成像、不能断层成像的瓶颈,攻克基于X光机的高分辨、高稳定CT成像等关键技术,搭建单视角智能CT 系统验证模型,开发出基于单视角CT的工业智能在线检测装备。
考核内容:(1)开发出基于单视角CT的工业智能在线检测装备,实现集成电路芯片、汽车发动机等两种以上典型工件检测,并完成示范应用;(2)性能指标:具备螺旋扫描、平面扫描、锥束扫描等多种扫描成像模式;数据处理≥100M图像样本的采集、存储和计算;单视角CT的检测速度≥25fps;成像系统的空间分辨率≥3.6lp,系统分辨能力≤1μm;CT机能量范围50kV-16MeV。
2.高档五轴卧式车铣镗复合加工中心研究内容:面向航空、航天、军工、船舶、汽车等领域对五轴卧式车铣镗复合加工中心需求,开展五轴卧式车铣镗复合加工中心结构、大扭矩机械传动摆头、大扭矩机械传动刀具主轴、镗刀杆刀具支撑装置、多层刀库结构布局等优化设计,机床空间误差测试、建模及补偿,机床精度及精度稳定性控制,航空航天典型零件加工工艺验证等关键技术攻关,研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五轴卧式车铣镗复合加工中心。
考核内容:(1)开发出配备国产高档数控系统的五轴卧式车铣镗复合加工中心,关键功能部件国产化率≥70%,并完成示范应用;(2)性能指标:加工工件最大回转直径≥φ1000mm,车削长度≥3000mm,工件主轴S1≥1500Nm,S6≥2000Nm;机床直线轴定位精度≤8μm,重复定位精度≤5μm,机床C轴定位精度≤5″,重复定位精度≤3″;数控机床平均无故障时间(MTBF)≥2000h。
3.极端环境海洋工程装备用钢铁材料研究内容:针对深远海、南海、极寒环境等极端海洋工程装备发展用钢需求,突破特厚超宽海洋工程用钢多相多尺度均质化生产关键技术、海洋工程用超高强钢高效焊接热影响区域(HAZ)韧化技术、抗氢致开裂(HIC)裂纹控制技术、极端环境下海洋工程用钢配套焊接材料与焊接工艺技术、极端环境下海洋工程用钢应用与服役评价技术关键技术,开发低屈强比690 MPa级海工钢、深海及海机装备用吉帕(GPa)级海工钢、极寒环境用海工钢、抗H超高强海工钢、适合我国南海海域特色的长涂装寿命海工钢等产品及相关材料的配套焊材及焊接技术。
2000MPa级高强塑积热成形钢的研究

2000MPa级高强塑积热成形钢的研究高安全性、节能、低排放、低成本使得汽车用钢不断向着超高强度、易成形、高强塑积方向发展。
但随着强度不断提高,钢材的成形性能不断降低,其在冷成形过程中极易出现开裂、回弹、零件尺寸达不到要求等诸多问题。
在此背景下,热冲压成形钢应运而生,国际上对热成形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1500 MPa强度级别产品的成分、组织与热冲压工艺方面。
公开的性能数据显示,其强塑积只有5<sup>1</sup>0 GPa·%左右,不能满足汽车行业日益发展的轻量化及高碰撞安全吸能性的需求,且对于更高强度,强塑积达到15 GPa·%左右高强塑积新型热成形钢的成分、热冲压工艺、强韧化机理等未见有公开的报道。
根据文献资料分析和热力学模拟计算结果,设计了不同碳、锰含量的高强塑积新型热成形钢,并在实验室开展了奥氏体相变规律、热冲压工艺制度和强韧化机理研究,提出了高强塑积新型热成形钢最优的成分设计和节能的热冲压工艺方案,研究开发的高强塑积新型热成形钢不仅具有1800<sup>2</sup>100MPa的超高强度,而且具有15 GPa·%以上的高强塑积,该产品的成功开发,不仅解决了目前超高强钢制造成本高、成形性差的问题,而且能满足汽车工业日益发展的高碰撞安全和吸能性的要求,对汽车车身安全性的提升和产业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采用Formast-F全自动膨胀仪测定了不同碳目标含量试验钢的连续冷却转变曲线(CCT曲线)和过冷奥氏体等温转变曲线(TTT曲线)。
研究结果表明,匹配合适的合金成分设计,与含碳量0.30%的钢相比,含碳量0.34%试验钢的先共析铁素体向奥氏体转变的开始温度点A<sub>c3</sub>由793℃降低到了788℃,马氏体开始转变温度点M<sub>s</sub>由369℃降低到353℃,这一点与热力学计算结果相一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I
匿洄
£ WS
度, 每平方毫 米可承受 超过 3 0 0 k g 压力 , 并具超 高耐磨性 及变形 能力 。 领 导 该 研 究 计 划 的 香 港 城 市 大 学 副 校 长 兼机 械 工程 学 讲 座 教 授 吕坚 表 示 : “ 这 种 材 料 具有 很 大 的 应 用潜 力 ,性 能, 病 人可 因此 避 免 进 行 第 2 次手 术 以取 出零 件 。 同时 , 镁 是 对 身体 有 益 的 元
密度 纳米析 出强化 的超高 强马 氏体 时效钢 。 新 的超高强 钢不但成 本 降低 , 而且 抗 拉 强度达 到 2 2 0 0 MP a , 同时塑性不 低于 8 %, 大幅度提 高 了高强钢铁 材料 的综合
性能。
匕 京 钢铁 研究 总 院董 瀚教 授表 示 , 钢铁 材料 的性 能极 限化研 究是 近年 来 的 研 究 热点 , 强度 极 限化更是 业 内一直 追求 的梦想 。 业 内普 遍认 为 , 进一 步提 高钢 铁 强度 与韧性 是 非常 困难 的。 吕昭平 团 队的这一 原创 性成果 创新 纳米 析 出的合
大化 的反 应条 件 及周 期性 变 化。 实验 上, 基于 镧 系元 素相 同条 件 下硼 酸熔 融反 应 中周 期性 变化 的认 识 , 将 可生
成2 种 不 同晶格结 构 的镧 系元 素 以相
关, 成 功开 发了 高性 能变形 镁合金 材 料及相 关的 大直 径锭坯 半连 续铸 造技术 和
料 工程实 验室都 时禹研究 员及合作 者 利用第一性 原理密 度泛 函理 论等手段
对 镧系元 素硼酸化 反应 的不 同产物 进
行 了电子 结构与反 应热力学 的理论研 究。 发 现 同一种 镧 系元 素发 生不 同 类
新型超高 强钢突破 2 0 0 0 M P a强度极限
北京科 技大学 新金属材料 国家 重点实验 室 吕昭平教授 团队创新合 金设计 理 念, 研 发出一 种高密 度纳 米强化 的超 高强马 氏体 时效钢 。 自然 杂志4 月1 0 日在
近各 向同性环 形件 加工集 成 技术 , 在 中国有 色金 属工 业协会 组织 的专 家评价 会 上, 得到 专家组 的一 致好评 , 认为项 目整体技 术达到 国际领先水 平 。
同的摩尔量 ? 昆 合后 再与硼酸 盐熔融 反 应, 结果 显示 镧 系元 素可 选 择性 优 先 生成 其 中一种 晶格 结 构 , 另 一种 元 素 则 富集在 液 体相 内, 从 而实 现高 效 固 液分离 。
宁波材料所参与 成功分 离镧系元素
苏 州 大 学 放 射 医学 及 交 叉 学 科 研究 院王 殳凹教 授及合作者 近期在熔 融硼 酸盐 反应 中发现 了可 以将 3 i f t 镧 系元素硼 酸盐产物 结构 号 陛质差异 最
中南 大学在 高性能变形镁合金关键技术获重 大进 展
日前 , 中 南大 学 材料 科 学 与工 程 学 院 刘楚 明教 授 团 队历 时 l 0 余年 技 术 攻
宁 波 材 料 所 特 种 纤 维 与核 能 材
这 一技术 成果攻 克了镁合 金材料 强度低 、 半 连续铸 锭缺陷控 制难 , 塑性成 形
性差 , 各 向异性严 重的技 术难题 , 在 国际上首 次成功研 发 出新 型 中强耐热镁合 金 ( AQ8 0 M) 、 高强 耐热 镁合金 ( VW6 4 M) 和超 高强 耐高温 镁合 金 , 其 中AQ 8 0 M和 VW6 4 M镁合金牌 号 已正 式编入GB / T 5 1 5 3 — 2 0 1 6 ( ( 变 形镁及镁合 金牌号 和化 学 成分 国家标 准 ; 研 发的大直 径高 品质锭 坯半 连续铸 造及塑 性加工 生产 技术 , 突 破 了镁合 金在 锭坯 制备 以及塑 性加 工变 形 中的多项 技术 瓶颈 , 丰富和 完善 了镁 合金 塑性 成形 理论 , 制备 的 大规格 高性 能变 形镁合 金 承载结 构件 满足 型号技 术 指标 需求 , 并首 次在航天 航空领域 取得成 功应用 , 能满 足 国防军工在 此领域 的重 大需 求 , 推动 了镁合 金产业 的快速 发展 。 ( 中国有 色金属 报)
线发表 了这一 研究成果 。
型硼 酸化 的反应 能有 显著 差 异 , 镧 系 中心离子 更倾 向于 形成各 自稳定 的晶 格结构 ; 针对 镧系元 素不 同配 位聚 合 物之 间 的差异 , 通过 对 电子 态密 度 图
的深 入分 析 发现 , 不 同晶格 产物 的 中
如何 进 一步 提 高钢 铁材 料 的极 限强度 并 降低 成 本和 简化 工 艺? 吕昭平 团 队创 新合 金设 计理 念 , 大 幅降 低钼等贵重 元素含量 , 完全不含 钴钛 等 昂贵合 金元 素, 而代之 以铝 和碳 等常 见的“ 平 民” 元素, 利用 不 同的强化 机理 , 研 发 出一种 高
心离子 内层轨道 电子 因硼酸 盐配体 结 构差 异 而受 到不 同程 度 的影 响 , 阐 明 了导致 不 同镧系元 素形成各 自晶格 结 构的 重要因素 。 该 合 作 研 究 工 作 利 用 多 聚 硼 酸 盐 的识 别能 力 , 首 次在 同等反 应条 件 下将 镧系 元素 分为 6 个不 同 的晶格 系 统, 打 破 了对 由镧 系收 缩 现象 导致 的 镧系 元 素 固体 同一性 的传统 认 识 。 该 成 果 在 乏 核 燃料 后 处 理 循 环 关 键 技
素, 有 助于康 复 。 ”
动 了高性 能 钢铁 材料 的技术 研 发 , 也
可 以应用 于其他合 金体 系的高性 能化 研究 。 ( 科技 日报)
据 介绍 , 这 种新 材料 可制 成涂层 加 在人 体膝盖 、 臀 部 的人 工关节 上 , 提高 关 节 的抗磨 损和 抗腐 蚀能力 , 降低 患者对 人工 关节 金属 敏感 的风 险。 吕坚表 示 , 镁 合 金密度 低 , 是一 种理 想的 轻型 结构 材料 , 在 消费 电子 工业 、 航空 及汽 车领域 都 有广 泛的应用 前景 。 ( 新 华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