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高强度结构钢的历史及发展

合集下载

钢结构发展历程

钢结构发展历程

钢结构发展历程一、引言钢结构是一种以钢材为主要构件材料的建筑结构形式,具有高强度、高稳定性和耐久性等优点。

本文将详细介绍钢结构的发展历程,包括起源、发展阶段和未来发展趋势。

二、起源钢结构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的工业革命时期。

当时,随着钢铁工业的迅猛发展,人们开始将钢材应用于建筑领域。

首次应用钢结构的建筑是1889年巴黎埃菲尔铁塔,它成为了钢结构建筑的里程碑。

三、发展阶段1. 初期发展阶段(20世纪初至20世纪30年代)在这个阶段,钢结构的应用主要集中在工业建筑领域,如工厂、仓库等。

钢结构的优势在于能够满足大跨度和大空间需求,提高建筑的使用效率。

2. 中期发展阶段(20世纪40年代至20世纪70年代)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钢结构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应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工程设计的创新,钢结构开始应用于高层建筑、桥梁和体育场馆等领域。

著名的建筑如纽约的帝国大厦和悉尼歌剧院都采用了钢结构。

3. 现代发展阶段(20世纪80年代至今)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结构设计理论的不断完善,钢结构的设计和施工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现代钢结构建筑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商业、住宅和文化领域。

同时,钢结构的可持续性和环保特性也受到了广泛关注。

四、未来发展趋势1. 新材料的应用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新型材料如高性能钢、复合材料等将逐渐应用于钢结构领域。

这些材料具有更高的强度和更轻的重量,将进一步提升钢结构的性能。

2. 绿色建筑的推广在全球环保意识的增强下,绿色建筑成为未来发展的重要趋势。

钢结构作为一种可回收利用的材料,具有较低的碳排放和能源消耗,将在绿色建筑中发挥重要作用。

3. 智能化和数字化随着智能化和数字化技术的快速发展,钢结构建筑将更加智能化和高效化。

通过传感器和自动化系统,可以实现对钢结构的监测和维护,提高建筑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五、结论钢结构作为一种先进的建筑结构形式,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未来,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需求的变化,钢结构将继续发展并发挥更大的作用。

钢结构发展历程

钢结构发展历程

钢结构发展历程钢结构作为一种重要的建筑结构形式,在现代建筑领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具有高强度、耐久性强、施工速度快等优点,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建筑项目中。

下面将详细介绍钢结构的发展历程。

一、早期钢结构的发展钢结构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当时钢材的生产技术得到了显著的改进。

首先在工业领域中开始应用钢结构,如钢铁厂、煤矿等。

随着钢材生产技术的进一步发展,钢结构逐渐应用于桥梁、铁路车站等工程项目中。

二、钢结构在建筑领域的应用20世纪初,钢结构开始在建筑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

首先是在高层建筑中,钢结构的轻质特性使得建筑物更加灵活,同时可以承担更大的荷载。

纽约的埃菲尔铁塔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它采用了钢结构设计,并成为了世界上最高的建筑物之一。

随着钢结构技术的不断发展,它开始应用于其他类型的建筑项目中,如体育馆、会展中心、机场等。

钢结构的使用不仅提高了建筑物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还缩短了施工周期,降低了建筑成本。

三、钢结构技术的创新和发展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钢结构技术也在不断创新和发展。

一项重要的技术进步是焊接技术的应用。

焊接技术使得钢结构的连接更加牢固和可靠,同时减少了使用螺栓连接的时间和成本。

另外,钢结构的设计和制造技术也得到了显著的改进。

计算机辅助设计(CAD)和计算机辅助制造(CAM)技术的引入,使得钢结构的设计和制造更加精确和高效。

四、钢结构的未来发展趋势随着人们对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钢结构在建筑领域中的应用也将面临一些新的挑战和机遇。

未来,钢结构将更加注重节能和环保。

例如,采用可再生能源供电的建筑物将成为主流,钢结构在这方面的应用将得到进一步推广。

此外,钢结构在抗震和防火方面的性能也将得到进一步提升。

新材料的应用和结构设计的改进将使得钢结构具备更好的抗震和防火能力,提高建筑物的安全性。

总结:钢结构作为一种重要的建筑结构形式,经历了长期的发展和创新。

从早期在工业领域的应用到现在在建筑领域的广泛应用,钢结构在建筑领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高强度钢材的开发和应用

高强度钢材的开发和应用

高强度钢材的开发和应用一、引言高强度钢材是一种具有高强度、高韧性和耐疲劳等性能的新型材料。

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对材料强度和韧性的要求越来越高,高强度钢材的开发和应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本文将从高强度钢材的发展历程、高强度钢材的种类及特性、高强度钢材的应用等方面进行分析和探讨。

二、高强度钢材的发展历程早在20世纪60年代,高强度钢材已经开始应用于航天、航空、造船等领域。

随着高强度钢材的不断研究和发展,各类高强度钢材相继问世,广泛应用于桥梁、船舶、汽车、建筑等领域。

20世纪70年代初,瑞典钢铁有限公司成功研制出了强度为690MPa以上的高强度钢板,并开始进行应用研究。

20世纪80年代,美国波音公司研制了强度高达1400MPa的超高强度钢,用于制造航空发动机、导弹、普通飞机零部件等。

21世纪以来,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高强度钢材逐渐进入普通民用领域,被广泛应用于汽车、家具制造等领域。

三、高强度钢材的种类及特性高强度钢材种类繁多,按材料分类可以分为碳素钢、合金钢、不锈钢等。

其中碳素钢广泛应用于桥梁、车架等结构件中,合金钢和不锈钢主要用于船舶、汽车等制造领域。

高强度钢材的特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高强度相比较于传统钢材,高强度钢材的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均高于600MPa,甚至达到1000MPa以上。

这种高强度的特性使高强度钢材可以充分发挥其优势,使用相对更薄的钢板可以达到同等强度的效果,能够实现轻量化和节能的要求。

2.高韧性高韧性是高强度钢材的重要特性之一,能够保证高强度钢材在承受大变形的情况下不会产生断裂。

这种特性是高强度钢材得以广泛应用的关键之一。

3.耐疲劳性能强高强度钢材相比于低强度钢材,具有更好的耐疲劳性能,可以在复杂的工作环境下长期稳定工作。

4.加工性能良好高强度钢材虽然特性较为优越,但其材料较硬,需要使用高效的加工技术进行加工,在此前提下,高强度钢材在加工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难度。

不过随着加工技术的不断提高,现在的高强度钢材已经广泛应用,并成为很多制造业的首选材料。

超高强度钢

超高强度钢

超高强度钢随着潜艇、机、箭、天器和兵器的发展,对超高强度钢的需求显著增长。

根据钢中的合金含量可以将超高强度钢分为低合金超高强度钢、合金超高强度钢和高合金超高强度钢。

据合结钢的物理冶金学特点可以将超高强度钢分为低合金超高强度钢、次硬化超高强度钢和马氏体时效钢。

低合金超高强度钢大多是AISI4130、4140、4330或4340的改进型钢;HY180和AF1410是典型的二次硬化型中合金超高强度钢;高合金超高强度钢的典型代表是马氏体时效钢。

AISI4340是最早出现的低合金超高强度钢。

它于1950年开始研究,并于1955年应用于飞机起落架。

通过淬火和低温回火处理,AISI413041404330或4340钢的屈服强度可以超过1500MPa,然而缺口冲击韧性降低。

在钢中添加1%~2%的硅可以抑制回火时ε-碳化物生长及Fe3C形成,提高回火温度(260-315℃)来消除热应力和相变应力以提高韧性,同时又可避免马氏体回火脆性。

坩埚熔炼Hy-Tuf和300M便是利用上述原理开发的高硅低合金超高强度钢。

1952年美国国际镍公司开发的300M钢是在4340钢中添加硅和钒元素。

300M钢在300℃回火可获得最佳的强度和韧性配合。

通过调整碳含量和添加钒,开发了AMS6434和LadishD6AC钢。

通过对AISI4330的改进,我国开发了高性能685和686装甲钢。

在工艺性能相当的条件下,高性能685装甲钢的抗枪弹和抗炮弹性能优于目前我国大量应用的前苏联2п和43пCM装甲钢。

在AISI4340的基础上,我国还研制了高硬度695装甲钢,其抗穿甲弹防护系数达到1.3以上。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以4340和300M钢为代表的低合金超高强度钢具有高强度,但它们的断裂韧性和抗应力腐蚀能力较差。

马氏体时效钢强化作用是通过马氏体相变和等温时效析出金属间化合物Ni3Mo来达到的。

马氏体时效钢的基本化学成分是18%Ni-8%Co-5%Mo。

钢结构发展历程

钢结构发展历程

钢结构发展历程钢结构是一种重要的建造结构形式,具有高强度、轻质化、施工速度快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建造项目中。

本文将详细介绍钢结构的发展历程,包括起源、发展阶段和未来趋势。

一、起源钢结构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当时工业革命的兴起带来了钢铁产业的发展,钢材的生产和应用逐渐成熟。

最早的钢结构应用于铁路桥梁和工厂建造等工程中,其主要目的是提高结构的承载能力和抗震性能。

二、发展阶段1. 初期发展阶段(19世纪末-20世纪30年代)在这个阶段,钢结构的应用主要集中在桥梁和工厂建造领域。

随着钢材生产工艺的改进和钢结构设计理论的逐步完善,钢结构的应用范围逐渐扩大。

2. 发展成熟阶段(20世纪40年代-70年代)在这个阶段,钢结构的应用进一步扩展到高层建造、体育场馆、桥梁、机场航站楼等领域。

同时,钢结构的设计、创造和施工技术也得到了大幅提升,为大型钢结构项目的实施提供了技术保障。

3. 现代化阶段(20世纪80年代至今)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钢结构设计软件的应用,钢结构的设计和施工过程更加精确和高效。

同时,新材料和新技术的引入,如高强度钢材、预应力技术等,进一步提升了钢结构的性能和施工质量。

三、未来趋势1. 绿色环保未来钢结构的发展将更加注重绿色环保。

采用可再生材料、节能技术和循环利用原则,减少对环境的影响,提高建造的可持续性。

2. 高性能化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钢结构的性能将进一步提升。

新材料的应用、结构优化设计和先进创造技术的发展,将使钢结构具备更高的强度、刚度和耐久性。

3. 智能化未来钢结构将更加智能化,通过传感器和自动控制技术实现结构的监测和维护。

同时,智能化的钢结构还可以与其他建造系统集成,提供更加舒适和安全的使用环境。

4. 多功能化未来钢结构将更加注重多功能化的设计。

通过灵便的结构形式和可变的空间布局,满足不同场景下的使用需求,提供更加丰富和多样化的建造体验。

总结:钢结构经历了起源、发展和未来趋势三个阶段。

超高强度钢

超高强度钢

超高强度钢超高强度钢一般是指屈服强度大于1380MPa的高强度结构钢。

20世纪40年代中期,美国用AISI4340结构钢通过降低回火温度,使钢的抗拉强度达到1600~1900MPa。

50年代以后,相继研制成功多种低合金和中合金超高强度钢,如300M、D6AC和H一11钢等。

60年代研制成功马氏体时效钢,逐步形成18Ni马氏体时效钢系列,70年代中期,美国研制成功高纯度HP310钢,抗拉强度达到2200MPa。

法国研制的35NCDl6钢,抗拉强度大于1850MPa,而断裂韧度和抗应力腐蚀性能都有明显的改进。

80年代初,美国研制成功AFl410二次硬化型超高强度钢,在抗拉强度为1860MPa时,钢的断裂韧度达到160 MPa·m以上,AFl410钢是目前航空和航天工业部门正在推广应用的一种新材料。

中国于50年代初研制成功30CrMnSiNi2A超高强度钢,抗拉强度为1700MPa。

70年代初,结合中国资源条件,研制成功32Si2Mn2MoVA和40CrMnSiMoVA(GC一4)钢。

1980年以来,从国外引进新技术,采用真空冶炼新工艺,先后研制成功45CrNiMoVA (D6AC)、34Si2MnCrMoVA (406A)、35CrNi4MoA、40CrNi2Si2MoVA(300M)和18Ni马氏体时效钢,成功地用于制做飞机起落架、固体燃料火箭发动机壳体和浓缩铀离心机简体等。

目前超高强度钢已形成不同强度级别系列,在国防工业和经济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现在,以改变合金成分提高超高强度钢的强度和韧性已很困难。

发展超高强度钢的主要方向是开发新工艺、新技术,提高冶金质量,如采用真空冶炼技术,最大限度降低钢中气体和杂质元素含量,研制超纯净超高强度钢;通过多向锻造和形变热处理,改变钢的组织结构和细化晶粒尺寸,从而提高钢的强度和韧性,例如正在发展的相变诱发塑性钢(TRIP钢)等。

一超高强度钢的合金成分、组织和特性(1)中碳低合金超高强度钢此类钢是通过淬火和回火处理获得较高的强度和韧性,钢的强度主要取决于钢中马氏体的固溶碳浓度。

钢结构发展历程

钢结构发展历程

钢结构发展历程钢结构作为一种重要的建造结构形式,经历了漫长而辉煌的发展历程。

本文将详细介绍钢结构的发展历程,从其起源、发展到现代应用等方面进行阐述。

一、起源和初期发展阶段钢结构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世纪初的工业革命时期。

当时,随着工业化的迅猛发展,对于更高效、更灵便的建造结构形式的需求逐渐增加。

钢材作为一种优秀的结构材料,具有高强度、轻质、可塑性强等特点,因此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初期发展阶段,钢结构主要应用于工业建造领域,如工厂、仓库等。

在这一阶段,钢结构的设计和施工技术还比较简单,主要采用铁桁架结构形式,其优点在于能够实现大跨度的覆盖和无柱空间的创造。

二、现代钢结构的发展和应用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工程技术的发展,钢结构在20世纪中叶迎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

在这一阶段,钢结构的应用领域逐渐扩大,不仅包括工业建造,还涉及商业、居住、体育等各个领域。

现代钢结构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结构形式的多样化现代钢结构再也不局限于传统的铁桁架结构形式,而是涵盖了更多的结构形式,如框架结构、悬挑结构、网架结构等。

这些不同的结构形式可以根据具体的建造需求进行选择,实现更灵便多样的设计。

2. 施工技术的进步随着施工技术的不断进步,现代钢结构的施工效率大大提高。

例如,采用预制构件、模块化设计等先进技术,可以实现快速、高效的施工过程。

此外,借助于计算机辅助设计和建造(CAD/CAM)技术,可以更精确地进行结构设计和施工过程控制。

3. 钢材性能的提升随着钢材生产技术的不断创新,钢材的性能也得到了显著提升。

高强度钢材、耐腐蚀钢材等新型钢材的应用,使得钢结构具有更高的承载能力和更长的使用寿命。

4. 环境可持续性的考虑现代钢结构的设计和施工越来越注重环境可持续性的考虑。

例如,采用可再生能源供电、建造材料的回收利用等措施,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此外,钢结构本身也具有可回收性,可以在建造使用寿命结束后进行再利用,减少资源浪费。

钢结构发展历程

钢结构发展历程

钢结构发展历程钢结构是一种重要的建造结构形式,其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的工业革命时期。

本文将详细介绍钢结构的发展历程,从早期的铁桁架结构到现代的高层钢结构建造。

1. 早期的铁桁架结构19世纪末,随着工业化的兴起,钢材的生产和应用开始迅速发展。

早期的钢结构主要采用铁桁架结构,该结构由钢材构成的桁架形式,具有较高的强度和刚度。

铁桁架结构被广泛应用于工厂、仓库和铁路桥梁等建造。

2. 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兴起20世纪初,钢筋混凝土结构逐渐兴起,并在建造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钢筋混凝土结构将钢筋和混凝土结合在一起,充分发挥了钢材和混凝土的优点。

这种结构形式具有较高的承载能力和耐久性,被广泛应用于住宅、商业建造和桥梁等领域。

3. 钢结构的现代化发展20世纪中叶以后,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工程技术的发展,钢结构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应用。

现代钢结构建造采用先进的设计理念和施工技术,具有更高的安全性、经济性和美观性。

钢结构建造的典型代表包括高层建造、体育馆和桥梁等。

4. 钢结构的优势和应用领域钢结构具有许多优势,如高强度、轻质化、施工速度快等。

因此,在一些特殊的建造领域,钢结构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例如,高层建造由于需要承受较大的荷载和抗震需求,常采用钢结构;体育馆和展览馆等大跨度建造也常采用钢结构;此外,桥梁、矿井和海洋平台等特殊工程也是钢结构的重要应用领域。

5. 钢结构的未来发展趋势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的发展,钢结构在未来将继续发展壮大。

未来的钢结构建造将更加注重环保和可持续发展,采用更加先进的钢材和施工技术。

同时,数字化设计和智能化施工将成为钢结构发展的重要方向,提高建造质量和施工效率。

总结:钢结构的发展历程经历了从早期的铁桁架结构到现代的高层钢结构建造的演变过程。

钢结构的优势和应用领域越来越广泛,未来的发展趋势将更加注重环保和可持续发展。

钢结构的发展不仅为建造领域带来了新的可能性,也为人们提供了更加安全、经济和美观的建造环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钢中加入少量的 多种合金元素,使钢固溶强化并提高钢的 淬透性与马氏体回火稳定性。主要合金元 素是锰、铬、硅、镍、钼、钒等,其合金 元素总含量一般不超过5%。这类钢与一 般合金结构钢相比,除钼含量稍高外,其 它元素基本上无多大差别,大致可分为铬 钼钢、铬镍钼钢、铬锰硅钢、铬锰硅镍钢、 硅锰铝钒钢等几个钢系。含碳量一般为 O.27%~O.50%。最终热处理一般是淬火 加低温回火或等温淬火。使用状态下的组 织是回火马氏体或下贝氏体,其强度主要 取决于钢中含碳量或者说马氏体固溶的 碳浓度。研究表明,低合金超高强度锯的 抗拉强度与含碳量里直线关系:pl
能(如加工性,焊接性等)也随之恶化,
发展最早的一类,它的生产成本低廉,生
因此碳含量一般不超过O.50%。
产工艺比较简单、、用量大,主要用于航空
低合金超高强度钢通常在低温回火 航天领域高强度结构件。它的用量至今仍
状态下使用,因此改善回火马氏体的韧性 占超高强度钢总产量的大部分,本文也主
和塑性,对降低缺口敏感性有着重要的意 要概述低合金超高强度钢的发展状况。
14
体的专用钢种。如美国新型地空导弹“爱 钢,由于镍的加入,提高了钢的强度、塑
国者”,小型导弹“红眼睛”,大中型导弹 性和韧性,也提高了钢的淬透性。由此改
“民兵”、“潘兴”、“北极星”,“大力神”
良和派生出了一系列钢种,如:30x r C
等。美国航天飞机的中3.7米助推器也采HMA、30X2r cH2BM、30X2H2C
0 80

008


O 35
O 30
2 30
2 80
I 00
O 90

O 08

0.23-0
0.60-0 0.40-0
060-0
1.80-2
0 15-0
0 50-0


28
90
.∞
90
20
25
90
0.012
0.012
0.29-0 34
0.60-0

0.40-0 60
0.60-0 .90
1.80-2 20
超高强度结构钢的历史及发展
刘宪民王春旭刘蕤王维明 王淑琴
(钢铁研究总院)

摘要胁述了国外超高强度钢和国内低合金超高强度钢的历史及发展过程,并介绍了超
高强度钢晟新研究动态和发展趋势。
关键词超高强度锈历赛l译
钢铁是国民经济建设的物质基础,工 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都离不开钢铁材料。 至少在目前情况下还没有任何材料能够 全面取代钢铁材料,特别是航天航空和军 工生产方面更是如此。随着现代科学技术 的迅速发展,要求钢材的承载能力不断地 提高,即要求钢材具有高的比强度和比刚 度,那些高效能的动力驱动装置,都要求 尽可能的减轻自重以增加有效负荷,提高 运行速度,节省能源消耗。超高强度钢就 是根据这种需求为适应航空航天技术需 要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比强度高的结构材 料,是从四十年代以来逐渐发展起来的一 个新型钢类,其显著特点是具有超乎一般 的高强度。超高强度钢与普通结构钢的强 度区分界限,目前尚无统一规定,一般习 惯上将其室温抗拉强度a“超过1400MPa, 屈服强度大于1300 MPa的称为超高强度 钢”1。超高强度钢除要求1400 MPa以上的 抗拉强度外,还要有一定塑性和韧性,尽 可能小的缺口敏感性,高的疲劳强度,一 定的抗蚀性、良好的工艺性,符合资源情 况及价廉等。超高强度钢现在已发展成为 包括范围很广的一个钢类,已大量应用于 火箭发动机外壳、飞机着陆部件、防弹钢 板等领域,其使用范围还在不断的扩大, 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表1 欧美国家常用低合金超高强度钢化学成分
AISl4340钢是最早出现的低合金超 高强度钢,也是低合金超高强度钢的典型 代表。美国从1950年开始研究4340钢, 1955年正式用于飞机起落架。1952年美 国国际镍公司又研制开发了300M钢,它 是在AISl4340钢的基础上加入约1.5%的 硅和O.05~O.10%的钒以及稍微提高碳和 钼的含量而发展起来的,在避免低温回火 脆性的同时提高延迟破坏特性。300M钢 在1966年以后作为美国的军机和主要民 航飞机的起落架材料获广泛的应用,到目
43 0 36-0
43
80
00
n㈣Q 70-1
80
00
00
10
Z啪n 80-1
.00
10
,柏
0.80.I .20
0 025 ≤
0 025
0 025 ≤
0 025
0.24-0
1 00-1
0 90-l
2 00-2
1 50-2
0加.0 0 90.I


.31
30
.20
50
00
50
30
0,011
0 01S
0 38-0
O 75-1
0 90-1
0 50-0
l 50.2
O 40-0
.003-0


43
00
20
.80
00
60
10
0.011
O 015
0 28-0

n80-1
I.40-1
{60-2 0 25-0
1 20.1
0.20-0


.34
040
.2
80
20

50

O.012
0 015
O.35
030
1.00
2 80
1 00
义。为了提高回火马氏体的塑性和韧性,
国外低合金超高强度钢总体可归纳
通常在钢中加入镍、少量铬和硅,尤其在 为欧美系列和俄罗斯(前苏联)系列,欧
钢中加入l~2%的硅能使钢产生低温回 美系列又以美国钢号为主。表1和表2分
火脆性的回火温度范围移向更高的温度,
别为欧美和俄罗斯常用的低合金超高强
所以现在发展的低合金超高强度钢中一 度钢的牌号及化学成分。
由于超高强度钢具有很高的强度,钢 对各种表面缺陷如裂纹、夹杂、焊缝和表 面加工所造成缺陷十分敏感。使用过程中 有应力作用时,在塑性变形很小的情况 下,裂纹即扩展到临界尺寸并突然扩展, 导致材料发生灾难性的脆性破坏。因此, 近年来如何降低超高强度钢的缺口敏感 性,提高钢的韧性成了人们努力的方向。 为了改善钢的韧性,提高钢在工作条件下 的安全可靠性,严格限制钢中夹杂、气体 及有害杂质元素的含量是一种有效的方 法。近年来广大冶金工作者围绕如何降低 钢中有害杂质元素含量和改善夹杂物的 形态,努力提高钢的韧性等方面做了大量 的工作,特别是超纯净化技术的迅速发 展,可使钢中的有害元素的含量降至ppm 级。所以目前超高强度钢的生产倾向于采 用炉外精炼、真空感应、电渣重熔和真空 自耗重熔等提高钢的纯净度的冶炼工艺。 美国的钢种多采用真空感应加真空自耗 重熔的双真空工艺,俄罗斯多采用电渣重 熔的冶炼工艺。从生产检验标准的变化来 看,也说明人们在努力追求更高的纯净度 和更高的冶金质量。如美国的300M钢, 1961年SAE颁布了第一个标准,即采用 非真空冶炼的AMS6416,1968年SAE又 颁布了采用真空冶炼的AMS6417,1976 年修订为AMS6417B,1989年修订为 AMS6417C,到1991年修订为
织,改善回火马氏体的韧性。在低台金超
若碳含量高到O.50%时,钢的强度接近 高强度钢中常加入一定量的铝,也有改善
2300MPa。含碳量对钢性能的影响是非常 回火马氏体韧性和塑性的作用,因为钼能
显著的。随着含碳量增加,强度虽大大提 破坏碳化物薄膜的连续性【1】。
高,但其塑性和韧性也明显降低,工艺性
低合金超高强度钢是超高强度钢中
AMS6417D。同样D6AC、的标准从1964 年的AMS6431A到1980年已修订为 AMS6431F。每一次修订均在钢的内在质 量、纯净度和低倍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 求。 1.2中合金超高强度钢
中舍金超高强度钢是从热锻模钢改 进后发展起来的中碳超高强度钢,约含 O.25~O.55%的碳,合金元素含量在5%~ 10%之间。主要合金元素是铬、钼、钨、 钒等碳化物形成元素。这类钢经奥氏体化 后空淬即可得到马氏体,具有较高的淬透 性,所以又称为空淬钢。钢的力学性能和 工艺性能基本决定于碳含量。由于钢中含 有较多的强碳化物形成元素铬、钼、钒等, 在一定温度范围内回火时,通过铬、钼、 钒的复合作用,在马氏体中析出极细小 的、弥散的M2C、MC型碳化物,产生二 次硬化,使回火马氏体的强度得到进一步 的提高。该类钢回火稳定性高,可在中温 下使用,使用温度可达500℃。但如果在 室温下使用,并不比低合金超高强度钢优 越。典型的中合金超高强度钢是H—11改 型钢和H一13即5Cr-Mo.V。飞机用钢的 材料规范包括AMS6437、AMS6485、 AMS6487、AMS6488等。英国有钢号 HSTl40等。我国常用的钢号为
34 0.23-0
90 0.50-0
.60 0.90-t
90 0.90-1
20 0,90-1
25
.90
0.012
I).012
0.50-1
0.05-0


28
80
.20
20
20
.00
15
0.010
0.015
—————』—l生—型——坐—L一:塑:!!幽!!:!!! BI№
0,28-0
0.50-0
0.90-1
表2俄罗斯常用低合金超高强度钢化学成分嗍
锕种——————一——.些兰—卫竺:! 一

Mn
si
Ni
cT
Mo



13
40X H2CM A
nZH)
33 n 36-O
l(D_l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