鲤鱼鱼苗的培育要点
鲤鱼鱼苗的培育要点

鲤鱼鱼苗的培育要点鲤鱼是一种重要的经济鱼类,因其生长快、繁殖力强、适应性强等特点,在养殖业中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而要想培育健康的鲤鱼鱼苗,需要掌握一定的培育技术。
下面将就鲤鱼鱼苗的培育要点进行详细介绍。
1. 选址选址要选择在水质清澈、无污染、水流平稳的溪流、湖泊、水库或者人工鱼塘。
水质的好坏直接影响着鱼苗的生长。
水中富含养分,水色清澈,能够充分保证鱼苗的生长需求。
而如果水质污染严重,会导致鱼苗生长发育受到影响,甚至引起鱼类大面积死亡。
2. 配资在选址之后,要进行适当的配资工作,这包括对水质进行检测,并根据检测结果调整水质参数。
水质中的氧气含量、温度、PH值等参数都会对鱼苗的生长产生影响。
在配资中要注意控制好水质参数,并及时调整。
还需要适当添加一定量的有机肥或者人工饲料来提高水体中的营养物质含量,有利于鱼苗的生长。
3. 基础设施培养鲤鱼鱼苗需要有一定的基础设施保障,比如鱼苗的孵化箱、鱼苗的生长池、以及相关的设备。
孵化箱需要能够控制好水质参数,保持稳定的温度和氧气含量,并可观察孵化箱内鱼苗的生长情况。
生长池需要保持水质清洁,避免发生疾病传染,另外还需要保证池水能够正常流通,保持营养物质的充足。
4. 鱼苗种类选择在培育鲤鱼鱼苗时,需要选择适合的鱼苗种类。
常见的鲤鱼鱼苗有草鱼苗、鲤鱼苗、青鱼苗等。
不同种类的鱼苗在生长环境、饲养条件等方面有所不同,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5. 合理投喂在培育鲤鱼鱼苗时,需要合理投喂,以保证鱼苗获得充足的营养。
通常情况下,可以选择适量的鱼类专用浮游生物或人工饲料投喂。
投喂需要定时、定量,不可过量投喂,以免造成水质污染或者浪费。
6. 疾病防治在鲤鱼鱼苗的培育中,疾病防治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常见的鱼类疾病有细菌性病害、寄生虫病害等。
一旦发生疾病,会严重影响鱼苗的生长,并且还会传染到其他鱼苗。
在培育过程中,需要加强水质管理,保持水质清洁,定期检查鱼苗的健康状况,并在发现异常时及时采取措施,以避免疾病的发生。
鲤鱼鱼苗的培育要点

鲤鱼鱼苗的培育要点鲤鱼是一种重要的经济鱼类,其鱼苗的培育是鱼类养殖的关键环节之一。
下面将介绍鲤鱼鱼苗的培育要点。
一、选择合适的鱼苗鲤鱼鱼苗的选择是培育成功的重要条件之一。
选择鱼苗时要选择体态匀称、活力强的个体,身体表面光滑无伤痕、鳞片紧密、鳃膜鲜红、腹部丰满等特点的鱼苗,同时要注意个体大小的均匀性,避免过大或过小个体的混入。
二、合理的孵化环境孵化环境对鲤鱼鱼苗的生长发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孵化箱内的水质要保持清洁、适宜的温度和适当的水深,一般应保持在20-25℃的水温,水深为30-40厘米。
孵化虾蟹苗时还应提供适当的底物,如稻草、海绵等。
三、合理的投喂和饲料鱼苗的投喂和饲料选择对其生长发育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最初的孵化阶段,可以使用鱼卵剩余的卵黄囊供给鱼苗营养,之后可逐渐转换为人工饲料。
一般选择适宜的鱼苗专用饲料,如鲤鱼末蚕和鲤鱼初仔饲料等,根据鱼苗的生长发育情况和水质状况适量适时地投喂。
四、定期检测水质水质是鲤鱼鱼苗生长发育的重要因素之一,要定期检测水质,确保水质适宜。
常用的指标有水温、溶解氧、氨氮、亚硝酸盐、硝酸盐等,尤其是溶解氧和氨氮的浓度是鲤鱼鱼苗生长的关键指标,其范围分别为5-8毫克/升和小于0.05毫克/升为宜。
五、注意疾病防治鲤鱼鱼苗容易受到一些疾病的侵袭,如细菌感染、寄生虫等,因此要注意疾病的防治。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维护鱼苗生长环境的清洁,定期更换和清洗孵化箱、过滤器等设备,避免疾病的滋生。
(2)增加鱼苗的防病抗性,可以适当添加维生素C、酵母等。
(3)定期检查鱼苗的健康状况,一旦发现异常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六、合理的管理措施鲤鱼鱼苗的管理措施也是培育成功的关键之一。
要定期清洗和更换鱼苗的饲养池,控制池水的水位和水质,保持适宜的水深和水温等。
应注意防止各类入侵动物和外界环境污染对鱼苗的影响,如鸟类、小虾等。
通过以上介绍,相信大家对于鲤鱼鱼苗的培育要点有了一定的了解。
在进行鲤鱼养殖时,务必注意以上要点,以确保鱼苗的健康和生长发育,为鲤鱼养殖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鲤鱼鱼苗的培育

鲤鱼鱼苗的培育刚孵出的鲤鱼苗经15天饲养,长到体长为2厘米时称乌仔;长到3厘米时称夏花鱼种(寸片或火片)。
放养前应对鱼池进行清整,冬天把池水排干后,挖去过多的淤泥,使池底冰冻曝晒,同时修补池埂。
在放养前10~15天,用生石灰清塘。
干塘清塘,在池底挖几个小坑,每667平方米用50~75千克生石灰倒入小坑,用水化开后在池内均匀泼洒。
带水清塘,池内水深1米左右,每667平方米撒125~150千克的生石灰。
放养前7天,注水50~60厘米,在池角堆放有机肥料,每667平方米用量为450~600千克。
鱼苗放养密度为每667平方米15万~22.5万尾。
鱼苗下塘应选择晴朗天气,先经过试水证实水中药性已消除才能放鱼苗,在鱼池上风处放入鱼苗。
饲养方法有豆浆饲养法、有机肥饲养法、有机肥和豆浆混合饲养法、草浆饲养法。
豆浆饲养法:即在鱼苗下塘后,泼喂豆浆,黄豆浸泡5~7小时后磨成豆浆,磨浆应一次成浆,不宜中途加水,每千克黄豆制浆18~20千克。
豆浆磨好后及时投喂,以免变质。
豆浆泼洒要均匀,每天泼3次,上午和下午先沿池边泼洒,再满塘泼洒,中午只在池边泼洒。
开?济看蚊?67平方米用黄豆3~4千克,5天后增至5千克。
10天后鱼苗长至15毫米时,适当增加投喂量,可用豆渣或豆饼浆等饲料在池边浅水处分堆投喂。
养成l万尾体长3厘米的鲤鱼夏花需黄豆6~8千克。
有机肥饲养法:一般采用大草肥水培养浮游生物供鱼摄食。
鱼苗放养前5~10天,将枝叶嫩易腐烂的无毒植物扎成束,每667平方米200~250千克分堆堆放在池边向阳浅水滩处,任其腐烂,隔l~2天翻动1次。
每隔3一4天堆放一次,1周后将不易腐烂的枝叶捞出。
一般每667平方米需用大草l300千克,每次堆草量不超过500千克,宜采用少量多次、均匀、投足、适时注水的方法为好。
粪肥培育法:利用预先经过发酵的各种粪肥培肥池水。
鱼苗下塘后每天施肥一次,每667平方米50~100干克,兑水均匀泼洒。
施肥量和间隔时间根据水质、天气和鱼苗情况灵活掌握。
鲤鱼的鱼苗培育

鲤鱼的鱼苗培育1.鱼苗池的选择和清整:面积以2~3亩为宜,要求水源清新。
鱼池在使用前要认真检查和整修,并彻底清塘消毒。
清塘消毒是鱼苗培育的一项重要措施,不可疏忽。
2.施基肥:鱼苗下池前3~5天,向池内加注新水50~70厘米(严防野杂鱼及有害生物进入池内),并施放基肥。
通常每亩施发酵的畜粪200~400千克,加水稀释后均匀泼洒,也可施无毒的绿肥,堆放在池子的边角处。
如需快速肥水,可使用无机肥料,一般每亩施用氨水5~10千克或硫酸铵、硝酸铵等3.5~5千克。
施基肥后,以水色逐渐变成浓淡适宜的茶褐色或油绿色为好。
孵化池兼做培育池的,在鱼苗孵出后,也要逐渐施肥水。
3.鱼苗放养:鱼苗的放养密度为15万~30万尾/亩。
每个池塘放养的鱼苗,应该是同批繁殖的。
放养前,用密网反复拉网彻底除去池塘中的蝌蚪、水生昆虫和杂鱼等有害生物。
最好在池中插一个小网箱,放入少量鱼苗试水,证实池水无毒性时再放鱼苗。
4.饲养管理:鱼苗除了靠摄食肥水培养的天然饵料生物外,还必须人工喂食。
主要是泼洒豆浆,每天上下午各泼洒1~2次。
投喂量通常以面积计算,一般每天每亩用黄豆3~4千克,磨成豆浆100千克左右。
1周后增加到4~5千克,并在池边增喂豆饼糊。
豆浆当天磨,当天喂。
随着鱼体的增长,为增加鱼体活动空间和池水的溶氧,应分次注水使鱼池水深逐渐由50~70厘米增加到1~1.2米。
每天早晚坚持巡塘,严防泛塘和逃鱼,并注意鱼苗活动是否正常,有无病害发生,及时捞除蛙卵和杂物等。
5.锻炼和分塘:鱼苗经过半个月左右的饲养,长到1.7~2.6厘米的乌仔时,即可进行出售或分塘。
出售或分塘前要进行拉网锻炼,目的是增强鱼的体质,使其能经受操作和运输。
锻炼的方法是选择晴天的上午9时以后拉网,把网拉到鱼池的另一头时,在网后近一池边插下网箱,箱的近网一端搭入水中,然后将网的一端搭入网箱,另一端逐步围拢,并缓缓收网,鱼即自由游入箱中,鱼在网箱内捆养几个小时后,即可放回池中。
鲤鱼苗培育方法

鲤鱼苗培育方法
1、鱼种养殖用水
养殖用水除符合NY5051规定外,池水透明度要求为35-40厘米。
鱼种可以单养,也可以混养。
2、鱼种池准备
鱼种池的面积以3-5亩为宜,水深1~1.2米。
其余要求与准备同鱼苗培育池。
3、鱼种来源
鱼种来源于自繁或持有种苗生产许可证的鲤鱼良种场的鱼种。
对外购的鱼种应检疫合格,不得带有传染性疾病和寄生虫。
4、鱼种质量
外观:体形正常,鳍条、鳞被完整,体表光滑,体质健壮,游动活泼。
可数指标:畸形率和损伤率小于1%;规格整齐。
5、鱼种放养投喂
当建鲤鱼苗达乌仔规格后,及时进行分池稀养。
鱼种单养放养密度为1-3万尾亩。
做到肥水下塘。
鱼种池施肥要做到少施、勤施,保持水质肥爽。
鱼种培育可投喂米糠、麸皮、豆饼、配合颗粒饲料等,配合饲料蛋白含量要求达30%,未驯食成功的鱼苗继续按鱼苗培育时得方法驯食,已驯食完毕的鱼苗根据鱼苗口径选择适当粒径的饲料,没有合适粒径的饲料可选择投喂破碎料。
日常投饵量按照鱼体生长及
摄食情况来定。
6、日常管理
每日巡塘不少于4次,注意观察鱼苗摄食与生长状态,及时增氧与加强投喂。
每7天后杀虫消毒一次,防止疾病发生,尤其是高温季节。
做好生产日志。
当鱼体规格达125px以上时,及时分池,进行池塘、网箱、围栏等各种成鱼养殖。
鲤鱼的育苗养殖技术

鲤鱼的育苗养殖技术鲤鱼的育苗养殖技术鲤鱼鳞大,上腭两侧各有二须,单独或成小群地生活于平静且水草丛生的泥底的池塘、湖泊、河流中。
在水域不大的地方有洄游的习性.。
下面,店铺为大家提供鲤鱼的育苗养殖技术,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鲤鱼的催产与孵化1、催产时机:当水温上升并稳定在16℃以上便可催产。
通常在清明至谷雨期间,寒潮过后,气温回升并稳定时即可催产。
2、催产方式:(1)自然产卵(2)人工催产3、管理:(1)自然孵化(2)脱黏孵化亲鲤选择1.选择标准:体型好,活动力强而无伤,体长与体高之比为3:1,具有典型的品种特征。
雌鱼至少2冬龄,体重1.5kg,雄鱼2冬龄1kg以上为好。
2.性别鉴定:非生殖季节:雌鱼体宽,背高,头小,腹部较大而柔软,胸鳍与腹鳍小而圆宽,泄殖腔扁平或稍突出,有辐射折;雄鱼体狭长,头较大,腹部小而硬,胸腹鳍大而尖长,肛门略向内凹,无平行皱折。
生殖季节:雌鱼腹柔软呈圆囊形,肛门和生殖孔较大,略红而突出;雄鱼腹部较小,鳃盖、胸、腹鳍具有明显的副性征"追星",肛门和生殖孔内凹,不红肿,轻压腹部有乳白色精子液体流出。
3.饲养管理:管理:强化亲鲤培育,可投喂豆饼、蚕蛹、鱼粉等高蛋白饲料。
同时,在饲养过程中要注意调节水质,常加注新鲜水,保持微流水,以刺激性腺发育。
鲤鱼的苗种培育(一)夏花培育1.池塘准备:选择(1-2)×667平方米,水深0.8-1.2m,少淤泥,东西向鱼池,按常规方法清整、消毒。
2.施肥(又称肥水下塘):鱼苗下塘前7-10d,可将已发酵的粪肥施入,如猪牛粪便150-300kg/667平方米,也可施5-10kg/667平方米的无机肥料,同时进行生石灰消毒(用量150kg/667平方米)3.放苗:放鱼苗前先用密眼网拉空网除野杂,还可放廉价的花白鲢苗种50-80尾进行试水,证明一切安全后即可放鱼,10-25万尾/667平方米。
4.清水下塘:不施基肥,直接将鱼苗放入,此法因水中适口饵料轮虫较少,不够吃,因此鱼苗体弱,成活率也低。
锦鲤苗种繁育及成鱼养殖技术

锦鲤苗种繁育及成鱼养殖技术锦鲤是一种备受喜爱的观赏鱼,其色彩斑斓、姿态优美的特点深受养鱼爱好者的喜爱。
而想要培育出具有良好品质的锦鲤,苗种繁育以及成鱼养殖技术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关于锦鲤苗种繁育及成鱼养殖技术的相关内容。
一、锦鲤苗种繁育技术1. 稀释种苗在进行锦鲤苗种繁育时,我们需要挑选具有高品质的锦鲤作为种鱼,以保证繁育出的锦鲤苗种具备良好的品质。
为了避免近亲交配带来的遗传缺陷,最好选择无亲缘关系的种鱼进行繁育。
2. 控制繁殖季节锦鲤的繁殖季节一般在每年的春季,这个时候可以通过合理控制水温、光照时间等环境因素,来刺激种鱼的产卵、育苗行为。
在合适的环境下进行种鱼的繁殖,可以提高繁育出的锦鲤苗种的存活率和品质。
3. 精心管理鱼苗在锦鲤苗种繁育的过程中,需要对鱼苗进行精心管理,包括合理配置饵料、维护水质、控制水温等。
对鱼苗进行观察、及时发现并处理疾病,对提高锦鲤苗种的成活率非常重要。
4. 要求高质量锦鲤苗种的繁育需要对品质的要求非常高,繁殖出的鱼苗应该外形完整、体色鲜艳、活泼有生气,并且没有明显的畸形和缺陷。
这样繁育出的锦鲤苗种才有更好的市场竞争力。
二、锦鲤成鱼养殖技术1. 合理饲养在锦鲤的成鱼养殖中,需要合理配置饲料,提供充足的营养以满足锦鲤的生长需求。
还要关注锦鲤的消化情况,避免过度喂食或是过度饥饿。
2. 定期换水锦鲤对水质的要求非常高,因此在养殖过程中,需要定期对鱼缸或池塘进行换水,保持水质清洁和透明。
通过定期换水,可以避免水体污染,保证锦鲤的健康生长。
3. 维护生态环境在养殖锦鲤时,需要保持生态环境的良好状态,包括保持水质清洁、维持适宜的水温和光照等。
锦鲤的生长环境中还需要植物的覆盖和足够的游动空间,以提供锦鲤充足的栖息和活动场所。
4. 预防疾病在锦鲤的养殖过程中,需要关注锦鲤的健康情况,定期进行观察并及时发现并处理疾病。
可以通过加强锦鲤的免疫力,预防皮肤病、鱼寄生虫等疾病的发生。
锦鲤苗种繁育及成鱼养殖技术

锦鲤苗种繁育及成鱼养殖技术锦鲤是一种重要的经济鱼类,因其体色艳丽、观赏价值高,深受市场欢迎。
繁育锦鲤需要掌握一定的技术,下面将介绍锦鲤苗种的繁育以及成鱼的养殖技术。
1. 选种:选择健康、体型偏大、色泽艳丽的锦鲤作为种鱼。
最好选择15个月到24个月的青年锦鲤作为种鱼,性成熟能力强。
2. 产卵准备:将选好的种鱼放入产卵池中,为其提供充足的饲料以增强体力。
3. 创造孕育环境:在产卵池中搭建孕育网,网格大小要适中,使锦鲤能够顺利产卵,避免蛋被吞食。
维持水温在26℃左右,保持水质清洁;适时增加水草和石块等物质,提供隐蔽处。
4. 产卵池管理:妥善管理产卵池的水质,保证水质清洁,避免污染。
5. 孵化:在孵化箱中放入产出的锦鲤受精卵,注意保持适宜的水温和水质。
孵化期通常为2-4天。
6. 孵化后的照顾:锦鲤孵化后需要适当喂养浮游生物,如水蚤和线虫等,增强饵料的多样性。
7. 成苗管理:经过3-5天的孵化,锦鲤苗开始长出鱼鳞,这时,需要减少水量,保持水质的清洁。
还应适当增加装饰物,提供锦鲤苗躲藏的场所。
8. 苗饵喂养:饲养锦鲤苗需要注意合理的喂养,早晚各喂1次,喂富含蛋白质的饲料。
1. 线池管理:选择形状适中的水池作为锦鲤的养殖场所,要保证水池的水质清洁。
2. 清洗:在投放锦鲤之前,要彻底清洗水池,避免病原菌的存在。
3. 水质控制:锦鲤对水质要求较高,要注意稳定水质的PH值,维持适宜的氨氮浓度。
及时清除底泥和浮萍等杂质。
4. 饲料管理:合理的饲喂量和饲喂时间是保持锦鲤健康成长的关键。
一般每天早晚各喂1次,饲料要根据锦鲤的生长情况以及水温、水质等因素进行调整。
5. 疾病防治:定期检查锦鲤的健康状况,及时采取措施预防和治疗常见的疾病,如白点病、鳃腐病等。
6. 成熟期管理:锦鲤的性成熟期为2-3年,此时会产卵,要注意及时采取措施避免产卵导致水质污染。
7. 防寒措施:在冬季,要对锦鲤的养殖环境进行保温,防止锦鲤遭受寒冷天气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鲤鱼鱼苗的培育要点
作者:张德生
来源:《农民致富之友》2020年第14期
近年来,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收入水平和生活需求的逐渐提高,人民群众在日常生活过程中从传统注重温饱问题的解决,到现如今注重自身营养价值的提高。
鲤鱼由于自身营养价值较高且味道鲜美,在现如今社会发展过程中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喜爱。
因此在现如今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培育鲤鱼鱼苗工作也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但是由于经验不足,实际培养鲤鱼的质量和产量较差,本文从不同方面提出了提高鲤鱼鱼面产量的各项措施。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需要掌握一定经验才能够科学有效进行,在现如今我国鲤鱼鱼苗实际培养过程中,由于培养人员的经验不足,进而在一定程度上使得鲤鱼鱼苗实际生长过程中缺乏合理有效生存条件,进而在一定程度上使得鲤鱼鱼苗的成活率较差。
因此在现如今我国鲤鱼鱼苗实际培养过程中,应该从多个方面考虑鲤鱼鱼苗生长的生存条件,进而在一定程度上为旅游幼苗发展提供较为适宜的环境,进而在一定程度上有效提高鲤鱼鱼苗的成活率。
1、选择适宜的鲤鱼鱼苗培养池
鲤鱼鱼苗生长力较为脆弱,在实际选择鲤鱼鱼苗培养池的过程中,应该注重选择适宜鲤鱼鱼苗生长的生存环境,进而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提高鲤鱼鱼苗存活率,第一,应该选择温度适宜的地方,鲤鱼鱼苗在实际发展过程中需要較温暖的生存环境,潮湿多雨的环境不利于促进鲤鱼鱼苗正常生长和发育,第二,培养池水分要充足,鲤鱼鱼苗在实际生存呼吸过程中需要水分作为支撑,如果培养持水量较少,进而在一定程度上会造成鲤鱼鱼苗的大量死亡。
第三,在鲤鱼鱼苗培养池应该选择在水质较好,污染源较少的地方,为鲤鱼鱼苗生长提供一个较为舒适的栖息环境,防止污染物对鲤鱼鱼苗的正常生长造成不利影响。
第四,鲤鱼鱼苗生长纹应该选择周围环境较为安静的地方,嘈杂的环境使得鲤鱼鱼苗的正常生长发育受到影响,只有在相对安静的环境中鲤鱼鱼苗生长才能够更加舒适健康的成长。
第五,注重在鲤鱼鱼苗培养池中放入基肥肥料,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改善水质情况,使得鲤鱼鱼苗能够在相对清澈安全的环境中生长,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使得鲤鱼鱼苗在生长中哺食到更多的蜉蝣物,进而在一定程度上为鲤鱼鱼苗生长提供更好的生存环境,在无形中有效提高鲤鱼鱼苗存活率。
2、采用正确的鲤鱼鱼苗培育方法
在鲤鱼鱼苗实际生长过程中,人工培育方法对鲤鱼鱼苗成活率的提高有着重要的作用。
在传统鲤鱼鱼苗实际发展过程中,相关培育人员培育经验不足,在培育鲤鱼鱼苗的过程中通常按照自我主观意识和经验进行培养,在一定程度上使得鲤鱼鱼苗培育工作缺乏一定合理性和科学性,进而使得鲤鱼幼苗的成活率较低。
因此,在现如今我国鲤鱼鱼苗实际培养过程中,应该注重提高自身培育方法,采用合理的方法培育鲤鱼幼苗,在一定程度上使得鲤鱼鱼苗能够在培育
下提高存活率。
例如,在鲤鱼鱼苗生长过程中,鲤鱼鱼苗较小,在实际饮食中一般使用需要饲养员进行投喂,而投喂时间更应该根据鲤鱼鱼苗的习性合理规划,在上午和下午适合鲤鱼鱼苗消化和发育的时间点进行投喂工作,进而在一定程度上有效提高了鲤鱼对食物的吸收率,进而在潜移默化中使得鲤鱼投喂食料发挥其最大效应。
同时,在鲤鱼鱼苗生长发育过程中,幼苗培养员更应该根据鱼苗的生长发育情况选择不同饲养材料进行投喂,因为鲤鱼鱼苗生命较为脆弱,如果选择不适合的鲤鱼鱼苗投喂材料,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提高鲤鱼鱼苗的存活率。
例如,在鲤鱼鱼苗生长初期可以采用豆浆培育法,豆浆营养价值较高并且容易吸收,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为鲤鱼鱼苗生长发育提供相适应的食物,进而在一定程度上有效提高鲤鱼鱼苗存活率和生长发育。
3、完善鲤鱼鱼苗日常管理工作
在传统鲤鱼鱼苗实际培养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只是一味注重提高鲤鱼鱼苗存活率,在实际培养鲤鱼鱼苗的过程中并没有采取合理有效的日常管理措施,进而在一定程度上使得鲤鱼鱼苗在相对混乱的状况下生长,鲤鱼鱼苗的存活几率较小。
因此,在现如今我国鲤鱼幼苗实际培育过程中,应该制定合理有效的管理措施,对鲤鱼幼苗何时投喂、何时换水、何时放肥料,进行科学合理有效的规划,进而在一定程度上使得鲤鱼生长在一个相对管理有序的环境中,对鲤鱼鱼苗进行合理有序各项培养工作,进而在一定程度上有效提高鲤鱼鱼苗成活率。
总而言之,鲤鱼无论在传统社会还是在当今社会发展中,都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在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重视。
因此,在现如今社会发展进步中,鲤鱼鱼苗培育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
但是在传统鲤鱼鱼苗培育过程中,由于培育方法和培育技能有待提高,进而在一定程度上使得鲤鱼鱼苗存活率较低。
在新时期鲤鱼鱼苗培养时,应该转变传统培养方法,逐渐逐渐引进鲤鱼鱼苗培育新技术,进而在潜移默化中有效提高鲤鱼鱼苗成活率。
(作者单位:164155黑龙江省五大连池风景区农业综合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