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苗到鱼种成长过程
鱼类养殖的四个阶段

鱼类养殖的四个阶段
鱼类养殖通常可以分为四个阶段,种苗培育阶段、育成阶段、
生长阶段和收获阶段。
首先是种苗培育阶段。
在这个阶段,鱼苗被孵化出来并在特定
的环境中进行培育,以确保它们的健康和生长。
这个阶段通常包括
选址、水质调节、饲料管理等工作,以确保鱼苗能够健康成长。
其次是育成阶段。
在这个阶段,鱼苗被转移到更大的养殖场所,以便它们能够有更多的空间生长。
这个阶段通常需要监测饲料摄入量、水质、疾病防控等方面,以确保鱼类的健康成长。
接着是生长阶段。
在这个阶段,鱼类开始迅速生长,并需要更
多的饲料和更大的生长空间。
养殖场通常需要加强管理,包括定期
清理池塘或鱼缸、控制水质、防治疾病等工作,以确保鱼类的生长
环境良好。
最后是收获阶段。
在这个阶段,养殖户需要根据市场需求和鱼
类的生长情况,决定何时收获鱼类。
收获阶段通常包括捕捞、分级、包装和运输等工作,以确保鱼类在最佳状态下进入市场。
总的来说,鱼类养殖的四个阶段分别是种苗培育阶段、育成阶段、生长阶段和收获阶段。
在每个阶段都需要养殖户进行细致的管理和监控,以确保鱼类能够健康成长,并最终进入市场。
鱼苗鱼种培育的基本过程怎样

鱼苗鱼种培育的基本过程怎样鱼苗鱼种培育就是把孵化后3-4天的下塘鱼苗饲养成供成鱼池塘放养的鱼种。
种培育一般分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把鱼苗养成3厘米左右长的稚鱼,常称夏花鱼种或称火片、寸片。
培育时间一般为20天左右。
第二阶段是将夏花鱼种再培育养成10-17厘米规格的劫鱼,称为一龄鱼种,或按出塘时间分别称为秋花鱼种(秋片)、冬花鱼种(冬片)、春花鱼种(春片)。
少数地方也分三个阶段培育苗种:养成2厘米左右的稚鱼(乌仔)}接着养成3-5厘米的夏花;再养成10-20厘米的鱼种。
江浙一带还有养二龄鱼种的习惯,称为老口鱼种或过池鱼种。
鱼苗和夏花鱼种身体幼小,游动缓慢,活动范围小,觅食能力弱,对水体环境变化适应能力差,又缺乏防避敌害生物侵袋的能力,如果直接放人大池培养成鱼,往往成活率低,且不利充分利用水体和饲料。
故要先把苗种放在较小的池塘中精心饲养,然后随着鱼体的生长和生活习性的改变,逐渐减小放养密度,改变养殖方法,待培育成较大规格的鱼种后,再故人成鱼池饲养。
因此,苗种是饲养食用鱼的基础。
好的鱼种生长快,产量高。
1。
鱼的生命历程

鱼的生命历程鱼是水中的主人,它们在水中自由自在地游动着,有着不同的生命历程。
孵化期鱼的生命开始于孵化,鱼卵受精后,变成受精卵,进入孵化期。
在孵化期,受精卵需要在水中进行孵化,孵化时间根据不同种类的鱼而异。
孵化出来的小鱼叫做仔鱼,它们需要吸收足够的营养才能顺利地成长。
幼鱼期仔鱼成长为幼鱼后,需要不断地吃食物,才能快速成长。
幼鱼期是鱼生命中最脆弱的阶段,幼鱼需要注意保暖,避免受到水质、温度等环境的影响。
在幼鱼期,它们需要学习如何捕食,如何逃避掠食者的攻击。
这个过程需要一定的时间和经验积累。
亚成鱼期当鱼体大小逐渐成长到一定程度,即为亚成鱼期。
亚成鱼期是鱼生命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阶段,它们需要适应生活环境,学会独立生活。
在这个阶段,鱼的生长速度开始变慢,但它们的身体却越来越健壮,可以游得更远和更快。
成鱼期当鱼成长到一定大小和年龄,就进入了成鱼期。
成鱼期是鱼生命中最长的一个阶段,它们的生长速度已经趋于稳定,但它们需要面对种种挑战,如掠食者、疾病、水质等。
成鱼期的鱼可以繁殖后代,继续传承下一代的基因。
老年期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生长周期的结束,鱼进入老年期。
老年期的鱼身体逐渐衰老,生理机能开始逐渐减退,生存能力也越来越弱。
老年鱼需要注意保暖和营养,避免受到疾病的侵害。
终末期鱼的终末期随着岁月的流逝而到来。
在终末期,鱼的身体已经非常虚弱,生命力已经趋于极限。
虽然鱼的生命只有短暂的几年,但它们在这个短暂的生命中经历了许多的生命历程,留下了许多美好的回忆。
鱼的生命历程是一个充满挑战和机遇的过程,鱼需要面对各种环境的变化,学习适应生活,不断成长和发展。
在这个过程中,鱼的生命也充满了美好和希望。
鲈鱼生长的几个阶段

鲈鱼生长的几个阶段
鲈鱼的生长过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 初孵化阶段:鲈鱼从卵孵化出来后,身体非常微小,全长约为6-8毫米,依赖卵黄囊的储存来获取养分和能量。
2. 幼鱼阶段:鲈鱼在初孵化后逐渐长大,这个阶段通常持续几个月至一年。
幼鱼的身体逐渐变长,同时开始食用小型浮游生物和底栖动物等。
3. 少年阶段:鲈鱼进入少年阶段时,身体已经相对较长,通常在10-20厘米左右。
在这个阶段,鲈鱼开始追求更大型的食物,如小型鱼类和甲壳类动物。
4. 成鱼阶段:鲈鱼进入成鱼阶段时,大多数个体的身体已经达到了成熟的状态。
成鱼的身体长度可以达到30-40厘米,甚至
更长,体重也会增加。
此时的鲈鱼通常是食物链中的捕食者,依赖比它们体型更小的鱼和其他水生生物作为食物。
需要注意的是,鲈鱼的生长速度和各个阶段的持续时间会受到环境条件、食物供应和鱼群之间的竞争等因素的影响。
因此,不同地区和环境下的鲈鱼的生长情况可能会有所不同。
鱼苗鱼种培育技术

34 科普惠农
养殖技术
【YANGZHIJISHU 科普惠农
塘可分干塘清塘和带水清塘两
(三)放苗前检查池水水质
种方法,一般采用干塘清塘法,
放苗前1~3d要对池水水质
在水源不便或无法排干池水的 做一下检查。
情况下才带水清塘。
其目的是:
②漂白粉清塘
1.测试池塘药物毒性是否消
漂白粉清塘的效果与生石 失。方法是从清塘池中取一盆底
(一)鱼苗培育前的准备工作 ! " # $ % & 鱼苗池的选择标准:要求 有利于鱼苗的生长、饲养管理 和拉网操作等。具体应具备下 列条件: 1.1水源充足,注排水方便, 水质清新,无任何污染。因为鱼 苗在培育过程中,要根据鱼苗的 生长发育需要随时注水和换水, 才能保证鱼苗的生长。 1.2池形整齐,最好鱼池应 向阳、长方形东西走向。这种鱼
二、鱼苗放养
(一)放养密度 鱼苗的放养密度对鱼苗的 生长速度和成活率有很大影响。 密度过大鱼苗生长缓慢或成活 率 较 低 ,发 塘 时 间 过 长 ,影 响 下 一步鱼种饲养的时间。密度过 小 ,虽 然 鱼 苗 生 长 较 快 ,成 活 率 较 高 ,但 浪 费 池 塘 水 面 ,肥 料 和 饵料的利用率也低,使成本增 高。放养密度对鱼苗生长和成活 率的影响实质上是饵料、活动空 间和水质对鱼苗的影响。鱼苗密 度 过 大 ,饵 料 往 往 不 足 ,活 动 空
间小 (特别是培育后期鱼体长大 时),水质条件较差、溶氧量低,因 此鱼苗的生长就较慢、体质较 弱,致使成活率降低。 在确定放 养密度时,应根据鱼苗、水源、肥 料 和 饵 料 采 源 、鱼 池 条 件 、放 养 时间的早晚和饲养管理水平等 情况灵活掌握。目前,鱼苗培育 大都采用单养的形式,由鱼苗直
主要养殖鱼类的鱼苗、鱼种培育

3.全长16mm~20mm的鲢、鳙、草等乌仔
由于摄食器官形态差异已很大,因此食性分 化更为明显。草鱼的口径增大,可吞食大型枝 角类,底栖动物以及幼嫩的水生植物碎片(青 鱼和鲤鱼的食性与草鱼相似)。鲢、鳙鱼的口 径虽也增大,但由于滤食器官逐渐发育完善, 其滤食机能随之增强,摄食方式即由吞食转为 滤食。由于鲢的鳃耙比鳙的更长更密,因此, 适合食物的大小比鳙鱼小。这时期的食物,除 轮虫、枝角类和桡足类外,已有较多的浮游植 物和有机碎屑。
1.全长7mm~10.5mm的鲢、鳙、草鱼等鱼苗
它们的鳃耙数量少,长度短,尚起不到过 滤的作用。这时期几种鱼苗的摄食方式都是吞 食而并非滤食,其口径大小相似,因此适口食 物的种类和大小也相似,均以轮虫和无节幼体、 小型枝角类为食。
2.全长12mm~15mm的鲢、鳙、草鱼等鱼苗
其口径虽然相似,但由于鳃耙的数量、长 度和间距出现了明显的差别,因此,摄食方式 和食物组成(适口食物的种类和大小)开始分 化。鲢、鳙鱼的鳃耙数量多,较长而密,因此 摄食方式开始由吞食向滤食转化;草鱼(包括 青鱼和鲤鱼)则仍然是吞食方式。鲢和鳙的适 口食物为轮虫、枝角类和桡足类,也有较少量 的无节幼体和较大型的浮游植物;草鱼等则主 要食枝角类、桡足类和轮虫,并开始吞食小型 底栖动物。
根据上述要求,近年来已建立起一整套培 育鱼苗的综合技术,使发塘池鱼苗的成活率明 显提高。在亩放10万尾鱼苗的密度下,经20d 左右的培育,夏花的出塘规格可达3.3厘以上, 成活率达80%左右,鱼体肥壮、整齐。现将培 育方法和技术关键归纳如下:
一、选择良好的池塘条件
鱼苗培育池应尽可能符合下列条件: 1.交通便利,水源充足,水质良好,不 含泥沙和有毒物质,排灌水方便。 2.池形整齐,最好是东西向、长方形, 其长宽比为5:3。面积1~3亩,水深1.0m~ 1.5m,以便于控制水质和日常管理。
鱼苗种培育

第二章鱼苗种培育第一节鱼苗鱼种食性与规格一、鱼苗从鱼卵中刚孵出来的小鱼,体长7-8毫米,称为鱼苗或水花。
二、夏花鱼苗经过20-25天的培育,长成3厘米左右称为夏花。
也有把这一阶段分成1.5-2厘米的乌子和3厘米的夏花两个培育阶段。
三、一龄鱼种夏花分塘后至冬天或翌年春天,一般长至10厘米以上称为一龄鱼种。
亦称冬片、春片、仔口、新口。
四、二龄鱼种一龄鱼种再培育一年称二龄鱼种,亦称老口鱼种。
鱼苗鱼种的规格和名称见表7-1。
苗种的食性转变见表7-2。
表7-2 鱼苗食性转化表第二节鱼苗培育一、鱼苗培育池的建设1、水源。
鱼苗培育池要求水质良好,使用没有污染和有害物质的江河、湖泊、水库和地下水。
水源的水量要充沛,要注排方便。
2、面积和水深。
面积一般以1-3亩为好。
初期水深50-70厘米,后期水深1-1.2米。
3、形状和环境。
形状最好为东西向的长方形,宽20米左右。
池周不能有高大树木或建筑物,以利保持鱼苗培育池向阳背风。
池内不能生有水草和螺蚌。
池埂要坚实不漏水。
4、土质。
以壤土为好。
池底要平坦,淤泥厚不能超10厘米。
二、鱼苗池清塘药物剂量与使用方法清塘药物剂量与使用方法见表7-3。
注意事项:①清整鱼苗培育池一般每年进行一次,以冬季为宜。
②清塘时,将水排干,挖掉过多的淤泥,使塘底冰冻曝晒,消灭病原体,促使有机物分解。
③药物消毒一般在鱼苗下塘前7-10天的晴天中午进行。
注意事项:①清整鱼苗培育池一般每年进行一次,以冬季为宜。
②清塘时,将水排干,挖掉过多的淤泥,使塘底冰冻曝晒,消灭病原体,促使有机物分解。
③药物消毒一般在鱼苗下塘前7-10天的晴天中午进行。
三、鱼苗鱼种优劣鉴别鱼苗鱼种质量优劣的鉴别见表7-4。
四、鱼苗放养(一)鱼苗下塘前的工作1、检查清塘药物的毒性是否完全消失。
将几十尾鱼苗放入池塘内的网箱中,半天至一天后观察鱼苗活动是否正常;用生石灰清塘时pH值下降到9以下,说明毒性已消失,观察池中有无水蚤。
2、用较密的网拉空塘1-2次,看有否野杂鱼、蛙卵、水生昆虫等敌害混入。
鱼苗鱼种培育

• (三)鱼苗放养时的注意事项
• 1、检查清塘效果。鱼苗下塘前1~2天要 用密眼网拉几次空塘,主要检查池塘中是 否有敌害生物。
• 2、检查池塘中的残留药物。
• 3、检查池水的肥度。主要是根据水色、透 明度和饵料生物的丰歉来判 断。鱼苗下塘 时池水以灰白色、黄绿色或淡黄色,透明 度30~35厘米。
小的食物(浮游植物)吃不到。
• 2.仔鱼中期
• 鱼苗下塘后的5~10天,主要养殖鱼类的全 长为12~15mm,几种鱼苗口径虽然基本相
似,大小为0.62~0.87mm,但摄食方式已开
始出现区别,鲢和鳙摄食方式由吞食向滤 食转化,适口的食物是轮虫、枝角类和挠 足类也有少量无节幼体和较大型的浮游植 物。草、青、鲤鱼摄食方式仍然是吞食, 适口食物是轮虫、枝角类、桡足类,还能 吞食摇蚊幼虫等底栖动物;
第一节 鱼苗阶段的生物学特征
• 几个常见的概念 • 鱼苗:是指鱼类受精卵正常发育孵化脱膜
后生长到体长2.6厘米这段时期的鱼体 。
• 水花:刚孵出3~4天,鳔已充气,能水平 游动,可以下塘饲养的仔鱼。
• 乌仔:鱼苗下塘后经10~15天的培育,全 长约2cm时的仔鱼。
• 夏花:乌仔经过5~10天的培育,养成全长 3cm左右时的稚鱼,也称火片或寸片。
第二节 鱼苗培育
一、鱼苗池的要求与清整
• 鱼苗培育是指把出膜后3天的鱼苗饲养到体长 3cm左右夏花鱼种的生产阶段,一般需要20天 左右。
• 生产要达到的指标是:成活率80%左右,规格 整齐,体质健壮,体长在3厘米左右。
• (一)鱼苗池的修整与清塘
• 经使用过的鱼塘必须进行修整,这是改善鱼苗生 活条件的有效措施。首先排干池水,使池底在冬 季或早春经过长时间冰冻日晒,以减少病原、疏 松土壤、加速有机质分解,从而提高池塘肥力。 池水排干之后将池底整平,挖出过多淤泥,修好 池堤及进排水口,填漏补缺,清除杂草。曝数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鱼苗到鱼种成长过程
刚孵化出来的鱼苗叫鱼花或水花。
鱼苗培育是指从下塘鱼苗开始,经过15-20天培育成3cm 左右(即1市寸)的夏花鱼种。
又称寸片或火片。
鱼种的培育是指从夏花鱼种培育成10cm左右的幼鱼(统称1龄鱼种)。
由于出塘时间不一样,所以鱼种的名字又有所区别;当年秋天出塘的称秋片,冬天出塘的称冬片,第二年春天出塘的称春片。
鱼苗、鱼种的生长速度及影响因素:主要养殖鱼类的鱼苗、鱼种的生长速度特点都是绝对增重逐渐增大,相对增重速度逐渐下降。
影响鱼苗、鱼种生长的主要因素除池塘条件,放苗时间和苗种质量区别外,还有以下几方面:
(一)密度鱼苗培育池一般放养鱼苗10-15万尾/亩,鱼种培育池放养夏花1-1.5万尾/亩。
若放养量过多,又不及时分池,势必造成规格偏小,生长速度慢。
(二)饵料与肥料鱼种的生长与饵料是分不开的。
利用天然饵料培养鱼苗时,自鱼花到夏花阶段适口食物是轮虫和枝角类,桡足类等浮游生物。
天然饵料、肥料、人工饵料都是培育鱼苗、鱼种不可缺少的物质基础。
(三)水温鱼苗、鱼种生长最适温度是25-30℃。
低于15℃或高于35℃鱼苗、鱼种生长受抑制。
(四)水质1、充足的水源、水质要符合国家渔业用水标准,无污染。
2、水中溶氧要充足,最好在5毫克/升以上。
这样水中饲料转化率高,饵料系数低,鱼病少,可显著提高鱼产量。
3、PH值常规鱼类PH值为7.0-8.5,当PH值小于4.2或大于10.5时,鱼类将出现死亡。
4、有毒物质如H2S、氨氮、亚硝酸盐。
这几种有害物对养鱼极为不利,生产中应严格加以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