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潍坊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东明学校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期中复习教案第一单元侵略与反抗
山东省潍坊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东明学校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综合教案侵略与反抗

时
安
排
第1课鸦片战争1课时
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1课时
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1课时
第5课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课时
复习课单元复习达标1课时
讲评课1课时
共计6课时
备注
单元教学反思与改进措施
单元:侵略与反抗主备人:
单
元
目
标
1.讲述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故事;简述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认识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2.简述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俄国通过不平等条约割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的侵略史实。
3.讲述甲午中日战争中邓世昌的主要事迹,体会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的民族气节和斗争精神;简述《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说明《马关条约》与中国民族危机加剧的关系。
学情分析
经过一年的学习,初二学生各方面能力有所提高,对历史学习也有了很大的兴趣。但学生最怕的就是历史中大量的历史年代、地名、人名,因为那些东西我们很难记住。另外学生对抽象的历史问题,如典章制度、阶级关系、事件发生的原因、事件的本质、意义等也具有畏难情绪。尤为要提到的是,进入初二,材料分析题出现学生对做材料分析题感到非常吃力,常常存在要点把握不全以及书写不规范造成材料题难以拿到高分。材料分析题重点考查学生对提供的历史材料的理解程度、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基本能力、将材料知识与课本内容和现实生活进行有机结合等多方面的能力,可以说是对学生能力要求最高的题目。这类试题学生做得不够理想,即便是优生也不例外。
4.了解八国联军侵华的史实;结合《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分析《辛丑条约》对中国民族危机全面加深的影响。
教材分析
鸦片战争后,外国列强不断发动对中国的侵略战争,从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国民族危机不断加剧,中华民族与外国列强的矛盾日趋激烈,中国人民在国势日益沉沦中顽强抗争,这是鸦片战争后至20世纪初年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一条鲜明主线,本学习主题就是突出了这一历史发展主线,在内容标准的选择上基本上也是紧紧围绕这条主线进行取舍。对历史知识点的选择进行了大量精简,以避免面面俱到。与此同时,围绕着这条历史发展主线,对一些知识点的选择角度也不同于以往,而是根据学习主题而有所侧重,如对甲午中日战争中邓世昌英勇抗击日本舰队的突出,等等。另外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是,随着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的入侵,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这一时期最终形成,这在以往的教学中一直作为重点进行讲授,但讲授的效果似乎并不理想。考虑到初中学生的社会生活经验和实际认知水平,本学习主题中更注重的是从中外民族矛盾的冲突着眼,强调列强侵略所造成的中华民族的生存危机而非社会性质的演变问题,从而使学生在学习中易于理解和把握。
山东省潍坊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东明学校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教案3收复新疆

专题学习目标(说明:描述学生在本专题学习中所要达到的学习目标,注意与主题单元的学习目标呼应)1、知识技能:了解阿古柏入侵新疆、压迫新疆人民的史实,复述左宗棠收复新疆的史实。
2、过程方法:通过对左宗棠收复新疆成功原因的分析和认识收复伊犁的重要性及付出代价的必要性,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再次认识新疆是我国领土,并能用史实驳斥现在新疆分裂分子的可耻行为;认识到抗击外来侵略、捍卫国家主权会得到人民支持,也是我们的义务。
专题学生活动设计专题教材处理活动一:温故知新外国侵略势力最初染指我国哪一地区?他们发动过哪些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的侵华罪行有?中国人民的反抗有?活动二:形成本课的主要框架浏览教材,明确有哪几块主要内容。
活动三:学习阿古柏侵占新疆阅读教材“阿古柏侵占新疆”,指出19世纪六七十年代新疆地区面临哪些危机?回顾:用史实说明,新疆自古以来就是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活动四:学习左宗棠收复新疆1、阅读教材P12第一段,指出清政府在解决新疆危机的问题上有哪些观点?最终做了什么决定?讨论:你更支持哪种观点?为什么?2、阅读教材P13第二段,指出左宗棠成功收复新疆的原因有哪些?归纳收复过程。
3、阅读剩余文字,指出伊犁问题最终是如何解决的?思考:花了巨大代价换回伊犁值得吗?为什么?做好前后知识的衔接。
能比较清楚地认识专题划分强化第一课时的阅读教材的习惯。
通过阅读教材,归纳出新疆面临哪些危机,为学习收复新疆做好准备。
知识的前后联系,同时认识到新疆的重要性,今天东突势力的分裂行为应严厉谴责。
归纳出海防塞防之争,根据课件资料能对应观点和相关人物。
认识到民心的重要性及中国各族人民保卫国家的优良传统。
涉及专题二的内容,在时间上与第二次鸦片战争一致。
侵略与反抗两个主题内容交叉进行。
(八年级历史教案)复习教学设计第一单元

复习教学设计第一单元八年级历史教案复习教学设计第一单元1.隋朝大运河①了解隋朝大运河的目的和条件。
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的经济有了显著发展,尤其是会稽郡(今浙江绍兴一带),成为江南最富庶的地区。
隋朝的政治中心在北方,北方经济虽然发展较快,但两京和边防军所需的粮食相当多,需要江淮地区供应。
陆路运输,速度慢,运量小,费用大,无法满足北方的需要。
开通运河,利用水利运输,成为当时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从政治上看,隋政府为加强对东北和江南地区的控制,也需要开通一条南北向的大运河。
隋炀帝个人,也抱有开运河乘龙舟游江南的目的。
那时候,隋朝社会经济有了较大的发展,政府掌握了大量的粮食、布帛和财富。
这就为开通运河提供了足够的物质条件。
②大运河的地位和作用:隋朝大运河是世界上伟大工程之一。
大运河的长度在世界上首屈一指,而且河道的水深和宽度及通航能力也是最大的。
它的完成,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创造力。
和我国古老的长城一样,大运河千百年来饮誉世界。
运河开通以后,“商旅往返,船乘不绝”。
唐朝文学家皮日休说,运河“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皮子文薮·汴河铭》)他还在《汴河怀古》一诗里赞颂这条大运河说:“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运河的开通,还促进·了运河两岸城市的发展,江都、余杭、涿郡等城市很快繁荣起来。
另外,运河的开通,对维护国家统一和中央集权,也起了促进作用。
2.“贞观之治”这也是唐太宗之所以成为我国古代杰出政治家的主要业绩。
参见前面的导引部分。
3.“开元盛世”要知道唐玄宗统治前期年号叫开元,政治比较安定,经济繁荣发展,唐朝进入全盛时期。
中国封建社会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盛世景象。
4.农业生产工具的改进、丝织业和陶瓷业的发展、唐都长安的地位与繁荣生产工具的改进从两方面掌握:典辕犁、筒车、丝织业和陶瓷业的发展,重点掌握唐三彩的制造,唐都长安不仅是唐朝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而且也是一座国际化的大都市。
最新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期中复习资料名师优秀教案

2013(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期中复习资料核准通过,归档资料。
未经允许,请勿外传~心浪微博:朴恩俊丶熊猫核准通过,归档资料。
未经允许,请勿外传~核准通过,归档资料。
未经允许,请勿外传~2013(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期中复习资料第一单元侵略与反抗第1课鸦片战争- 1 -一、虎门销烟1、背景: 英国为打开中国市场,向中国大量走私鸦片,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灾难。
(鸦片对中国的危害:?经济上,白银外流,造成清政府财政危机,加重人民负担。
?政治上,清政府更加腐败。
?军事上,削弱军队战斗力。
?毒害中国人民身心健康。
)2、时间:1839年。
(在位皇帝:道光帝)3、地点:广州虎门。
4、领导人:林则徐。
5、意义: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领导这场斗争的林则徐,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
6、青少年对毒品的态度:珍爱生命,拒绝、远离毒品;依法律己,决不吸食、注射毒品;积极同各类毒品犯罪行为作斗争。
二、鸦片战争1、原因:?根本原因: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
?直接原因:虎门销烟。
2、时间:1840年—1842年。
3、结果:清政府战败,签订《南京条约》。
4、《南京条约》?时间:1842年。
?签约双方:清朝与英国。
?性质: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内容:割地:割香港岛给英国。
(破坏了领土主权)赔款:赔款2100万元。
(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五口通商: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
(有利于外国资本主义商品输出,中国经济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协定关税: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有利于外国资本主义商品输出,破坏关税自主权)5、鸦片战争的影响(《南京条约》的影响):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性质开始发生变化,所以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6、中国战败原因:?客观原因:英国综合国力强大。
八年级历史中国历史上学期复习教案新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中国历史上学期复习教案新人教版第一章:中国古代史(远古时期)1.1 概述:介绍中国古代史的时间范围,从远古时期到清朝。
1.2 重点内容:三皇五帝的传说:介绍燧人、伏羲、神农等三皇五帝的传说及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夏商周的更迭:介绍夏朝、商朝、周朝的建立和灭亡,以及各个朝代的重要事件和人物。
春秋战国时期的纷争与变革:介绍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的争霸,以及思想家如孔子、墨子等的思想影响。
1.3 复习题目:简述燧人、伏羲、神农的重要贡献。
夏商周三个朝代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春秋战国时期的重大事件和思想家的主要思想。
第二章:中国古代史(秦汉时期)2.1 概述:介绍中国古代史中秦汉时期的历史背景和重要事件。
2.2 重点内容:秦朝的统一与灭亡:介绍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秦朝,以及秦朝的暴政和灭亡。
汉朝的建立与发展:介绍汉朝的建立,汉武帝的改革,以及汉朝的繁荣和衰落。
丝绸之路的开通:介绍丝绸之路的起点、经过和对中国与西方的交流2.3 复习题目:秦始皇统一六国的意义和秦朝的暴政。
汉朝的建立和汉武帝的改革措施。
丝绸之路的开通对中西方交流的影响。
第三章:中国古代史(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3.1 概述:介绍中国古代史中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背景和重要事件。
3.2 重点内容:三国鼎立:介绍魏、蜀、吴三国的建立和争夺,以及三国归晋的过程。
两晋的更迭:介绍西晋和东晋的建立和灭亡,以及南北朝的分裂与统一。
南北朝时期的民族融合与文化交流:介绍南北朝时期北方和南方的民族融合,以及文化交流的发展。
3.3 复习题目:三国鼎立的情况和三国归晋的过程。
西晋和东晋的建立和灭亡。
南北朝时期的民族融合和文化交流的表现。
第四章:中国古代史(隋唐时期)4.1 概述:介绍中国古代史中隋唐时期的历史背景和重要事件。
4.2 重点内容:隋朝的建立与灭亡:介绍隋文帝建立隋朝,以及隋朝的繁荣和灭亡原唐朝的建立与繁荣:介绍唐太宗建立唐朝,以及唐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繁荣。
八年级历史上册-期中复习【教案】

环节
教学问题设计
教学活动设计
二次备课
情境
引入
一部近代史,既是一部侵略史,也是一部探索救国救民的斗争史,这一时期都发生了哪些可歌可泣的史实?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自主
复习
梳理1--14课知识结构:
一、侵略与反抗
1、四次侵华战争:
①鸦片战争
②第二次鸦片战争
③甲午中日战争
反抗从社会各阶层的反应来归纳:农民阶级、地主阶级、资产阶级的不同斗争。
生回顾旧知,概括归纳:
1、洋务运动:地主阶级洋务派,学习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
2、戊戌变法:资产阶级维新派;学习西方先进的政治制度;
3、辛亥革命:资产阶级革命派;学习西方先进的政治制度;
4、新文化运动: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学习西方先进的文化、思想制度。
(3)材料三中的“德先生、赛先生”是指什么? 为宣传“德先生、赛先生”,陈独秀等人发起了什么运动?回顾这场运动,你觉得我们对待西方文化应持有怎样的正确态度?
同位间同学进行探究,教师进行巡视。
在巡视中教师参与各组的讨论,解决学生讨论中的疑难问题,对学生进行点拨、指导。
答案(1)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标志着洋务运动的失败。
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为挽救民族危亡、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前赴后继地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探索,请根据近代史前期探索救国救民道路上的重大事件,讨论得出结论。
阶级
运动
方案(主张)
教训、启示
地主
阶级
洋务运动
自强、求富
维护清朝
封建统治
农民
阶级
太平天国
《天朝田亩制度》
《资政新篇》
农民阶级受阶级和时代的局限,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
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一单元复习学案

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一单元复习学案人教版历史一、学习目标(课标略—)二、学习方法指导:1、结合学案上的自主学习,粗略浏览课本第一单元(P3---24)页内容。
2、A层同学记熟课本和学案上的知识,B层同学记熟学案上的基础知识,C层同学记熟学案上加★的基础知识。
3、根据课前准备、学习状态、巩固情况进行小组评价。
三、自主学习合作探究A. 自主学习(20分钟,快速浏览教材,独立完成下列问题,完不成的作好标志)(一)鸦片战争的爆发:★直接原因(导火线、借口):虎门销烟★根本原因:英国等西方列强要打开中国市场。
时间:年6月——年8月经过:1840年6月,英军到达广东海面,沿海北犯,直达天津;1841年1月进犯珠江,先后侵犯厦门、定海、宁波、镇江,兵临南京城下。
结果:1842年8月,清政府被迫向英国求和,签定《》。
《南京条约》:时间:年内容:①割岛给英国②赔款2100 万银元③开放、厦门、福州、宁波、为通商口岸④允许英国在通商口岸设驻领事⑤中英协定关税。
★影响:使中国开始沦为的深渊,由此,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反帝反封建成为近代中国人民斗争的双重历史任务。
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二)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⑴甲午中日战争:背景:1868年明治维新后,日本迅速强大起来,妄图侵略中国,称霸世界。
时间:年。
主要战役:牙山战役、平壤战役、黄海战役:“致远号”管带邓世昌与200余名将士壮烈殉国。
日本舰队遭重创。
结果:中国战败,与日本签定中日《》⑵《马关条约》:背景:1895年初,日本攻陷威海卫海军基地,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时间:1895年4月。
地点:日本马关中方代表:李鸿章内容:①清政府割、、澎湖列岛给日本②赔偿兵费白银亿两③增开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④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
(严重影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影响:标志着列强对中国的殖民掠夺进一步升级,中国的程度大大加深,具有群体意义的民族觉醒由此开始。
八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复习教案

八年级《历史》上册期中复习教案第一单元 列强的侵略和中国人民的抗争一、鸦片战争:1840年6月---1842年8月英国走私鸦片:清闭关锁国政策和自给自足经济形态抵制英国工业品倾销1、林则徐禁烟 鸦片的危害: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
禁烟措施:令外商交出鸦片;不禁止正当贸易;1839年6月虎门销烟。
借口:中国禁烟原因:打开中国国门,掠夺中国原料,倾销产品2、鸦片战争 开始:1840年6月侵入中国广东海面结果:中国战败,1842年8月签订《南京条约》内容: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中国赔款2100万银元;割香港岛给英国;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关税,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丧失了独立自主的地位,古老的中国开始卷入世界资本主义的漩涡。
魏源: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杰出代表。
4、魏源与《海国图志》 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
作用:对闭关自守的传统观念的挑战。
二、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年10月---1860年11月原因:英国不满足既得利益,扩大侵略利益,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第二次鸦片战争 侵略者:英国、法国1、列强入侵 罪恶:火烧圆明园1858年《瑷珲条约》:60多万平方千米俄国侵占的领土: 1860年《北京条约》:40万平方千米1864年《勘分西北界约记》:44万多平方千米1881年《中俄改订条约》等:7万多平方千米建立:1851年,洪秀全在广西桂平金田村发动起义,太平军(太平天国) 1853年定都天京,与清朝对峙。
2、抗争: 痛击洋枪队: 上海青浦上海太仓浙江慈溪(击毙华尔)左宗棠收复新疆收复新疆 三、甲午中日战争(1894年7月---1895年4月)张謇:状元实业家;创办大生纱厂。
提倡实业救国。
詹天佑:京张铁路(1909年通车) 洋务派的军事和民用企业1、战况2、战争:1900年1、战况2、《辛丑条约》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艰难历程 一、近代化的兴起1、洋务运动2、内容揭开序幕:1895年“公车上书”(反对议和,请求变法)康有为、梁启超 发起:严复《天演论》介绍“进化论学说”——中国西学第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左宗棠收复新疆
邓世昌率舰抵抗 义和团运动
因封建制度的落后, 中国节节败退; 中国 逐步沦为半殖民地 半封建社会。
体现了中国 人民反抗外 来侵略的坚 强意志。
落后就要挨打,中国人开始向西方 学习,进行近代化的探索。
专题一标题
侵略与反抗
课 型
复习
教 案 14 序 号
教学环境和 教学资源
多媒体课件梳理线索
专题学习目标 (说明:描述学生在本专题学习中所要达到的学习目标,注意与主题单 元的学习目标呼应) 1、梳理第一单元知识线索,掌握基础知识。 2、通过对基础知识的落实,深刻理解侵华战争对中国的影响,中国战败的原因,并进而 认识到中国在抗争中寻求近代化之路。培养综合概括能力。 3、掌握复习方法,并从中国战败中得到启示,体会中国人抗击外来侵略的精神。 专题学生活动设计 活动一:温故知新 第一单元的主题是什么?哪些事件体现了(侵略) ,哪些体 现了(反抗)? 专题教材处理
主题单元序 号
1
标 侵略与反抗 题
学 科
历史
年级
初二
主题单元思维导图 时间 侵略 反抗 1840 年(19C 上半期) 鸦片战争(英) 1856-1860(19C50S、60S) 第二次鸦片战争 (英、法、美、俄)
林则徐领导虎门销烟 太平天国运动
19C60S-80S 新疆危机 (阿古柏侵占新疆、沙俄出兵伊犁) 1894-1895 年 19C 末 20C 初 1900-1901 年 甲午中日战争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明确学习主题, 顺势整理线 索。线索以课件形式呈现, 既反映编年体形式又反映 主题。
活动二:根据线索,落实基础 1、学生叙述线索中,呈现线索。 侵略 1840 年 鸦片战争 1856-1860 年 第二次鸦片战争 动 19 世纪六七十年代 边疆危机 新疆 (阿古柏侵占新疆、沙俄占伊犁) 1894-1895 年 甲午战争 1900 年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对单元内容进行概括, 加深 理解
活动三:宏观把握 思考:1、中国是如何进入近代的? 2、 19 世纪中后期外国列强发动了哪些侵华战争?产 生了什么影响?清政府在历次战争中为什么均以失败告 终?给我们什么启示? 3、在被侵略的过程中,中国人民有哪些反抗事例?从中让 我们看到了哪些民族精神? 活动四:习题练习
评价要点
(说明:设计本专题需要评价的学习环节或学习成果) 1、知识掌握:说出说出四次侵略战争的名称、原因、条约内容及影响; 列举 19 世纪后期著名的民族英雄及他们的重要事迹。 2、方法掌握:学会比较分析;锻炼梳理线索能力。
教学反思
反抗 林则徐 太平天国运 左宗棠收复
学会梳理线索作为学习历 史的重要方法。
邓世昌 义和团运动 在线索的基础上, 明确每课 需要掌握的知识点,识
对比记忆能减轻记忆负担、 提高效率, 也学会对比的学 习方法。 对比记忆:四场战争都涉及的问题是? 三个条约内容的对比, 产生的影响 (分别产生怎 样的影响?这些条约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农民阶级掀起的救国运动?有何异同?说明什 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