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上册1.1鸦片战争教案新人教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鸦片战争》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鸦片战争》教案【教材分析】本单元的学习内容是鸦片战争,学生将深入了解在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的这场战争的发生、原因和结果,加强了对中国近代史的学习。
【教学目标】1.了解鸦片战争的发生原因和主要战争经过。
2.了解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并能分析其原因。
3.加深对中国近代史的了解。
4.培养学生批判思维的能力,让学生能够理解和分析历史事件的深层原因。
【教学重点】1.鸦片战争的发生原因和主要战争经过。
2.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并分析其原因。
【教学难点】1.学习掌握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并分析其原因。
2.培养学生批判思维的能力。
【教学方法】1.多媒体课件讲解。
2.学生小组讨论。
3.展示网上电影。
4.利用互动游戏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过程】一、导入(1分钟)通过学生简单询问,导入本堂课的话题。
二、引入(5分钟)通过图片展示,引入鸦片战争的背景和原因。
三、阅读素材(15分钟)学生阅读课本的文本内容,完成鸦片战争的标志性事件的朗读及理解。
四、小组讨论(15分钟)学生小组讨论分析,探讨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和原因。
五、互动游戏(15分钟)利用互动游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深入了解鸦片战争的内容。
六、展示网上电影(10分钟)放映一段有关鸦片战争的电影片段,让学生了解更多关于战争的相关信息。
七、课堂总结(5分钟)将学生小组讨论的成果进行汇总总结,并让学生作出课堂反思。
【板书设计】鸦片战争:一、原因二、主要战争经过三、对中国的影响四、反思【教学反思】本节历史课以介绍鸦片战争为主,通过图片、阅读素材、小组讨论、互动游戏、展示网上电影等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了解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并培养学生批判思维的能力。
在展示网上电影片段时能使学生更好地深入了解鸦片战争背后的人文历史。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课鸦片战争【教案】

第1课《鸦片战争》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课是八年级中国历史的第一课,上承七年级历史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君主专制的强化,下启中国被迫卷入世界潮流,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开始融入工业文明。
既有贯穿中国古、近代的纵向联系,又有沟通中、外的横向联系。
本课分为鸦片走私与林则徐禁烟、英国发动侵略战争和《南京条约》的签订这三目,呈现的是天朝上国面对来自西方国家的第一次挑战,最终落败的这一段历史。
从结构上看,这三目内容前后时序衔接,又具有因果关联,可分为背景、过程和影响这三个部分。
二、学情分析本课的教学对象是八年级学生。
他们通过七年级的学习,对中国古代史有初步的了解,对继续学习中国历史应该具有较为浓厚的兴趣。
同时,他们也逐渐了解历史学习的特点,思维较为活跃,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探究历史。
这些有利于他们更加全面的去学习这一课。
但是毕竟才八年级,他们的历史知识储备和对历史问题的理解能力有限,因此需要教师提供材料,运用地图、故事、表格等资料引导学生更深层次地学习。
其次,从本课开始,即进入中国近代史的学习,这一段历史既是中国的屈辱史,也是中国奋起抗争、探索富强的开始。
初中学生血气方刚,较为感性,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对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引导。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和林则徐虎门销烟的史实。
2.知道鸦片战争的主要过程,战败的原因和《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
3.理解《南京条约》的危害和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1.从《鸦片战争形势示意图》中提取有效信息,分析鸦片战争的起因和结果。
2.运用表格,梳理《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与危害。
3.从史料中提取有效信息,通过小组讨论与交流,从多个角度探讨鸦片的危害和鸦片战争爆发、失败的原因和影响。
情感态度价值观:1.感悟鸦片战争是中国半殖民地化的开端,是西方列强胁迫中国变为其附庸的起点,也是中国人民为改变自己的命运而奋起进行抗争、探索富强的伟大开端。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教案设计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教案全册第1课鸦片战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和认识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给中国社会带来的严重危害,并由此发动侵略中国的战争的基本史实。
2.了解林则徐维护中华利益,进行虎门销烟的壮举。
了解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1.从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经过、结果、影响的时空坐标中,掌握系统有序的历史知识网络,形成良好的逻辑思维习惯。
2.通过对鸦片战争中国战败原因的分析和讨论,提高学生运用史实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林则徐虎门销烟及鸦片战争中爱国将领英勇抗敌事迹,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林则徐虎门销烟;中英《南京条约》的内容及影响。
【教学难点】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播放虎门销烟的图片,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什么吗?是谁领导这场伟大的斗争的?自主学习梳理知识一、鸦片走私与林则徐禁烟1.鸦片战争爆发前,清朝统治下的中国危机四伏。
西方已经进入资本主义时代,英国成为头号工业强国,并不断向外进行殖民主义扩张,掠夺殖民地。
2.在正当贸易中,中国处于明显的出超地位。
为了改变这种不利局面,英国向中国大量走私鸦片。
3.鸦片泛滥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灾难。
1838年底,道光帝派力主禁烟的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前住广东查禁鸦片。
4.1839年6月3日至25日,收缴的鸦片在虎门海滩被当众销毁。
这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二、英国发动侵略战争1.中国禁烟的消息传到伦敦,英国政府公然支持罪恶的毒品走私,发动侵华战争。
1840年6月,鸦片战争爆发。
2.鸦片战争中,英勇作战牺牲的将领有关天培和陈化成;3.由于清朝大多数统治者昏庸愚昧,对内敌视人民,对外妥协投降,再加上经济落后,武器落后,战争终以清朝的失败结束。
三、《南京条约》的签订1.1842年8月,清政府被迫与英国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鸦片战争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第一课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鸦片战争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鸦片战争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2.掌握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3.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国家观念。
二、教学重难点•鸦片战争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三、教学准备•课件、多媒体设备、图片资料等。
四、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1.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
–引入鸦片战争主题,激发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2.提问导入。
–提问:你们知道鸦片战争吗?它对中国有什么影响?–鼓励学生大胆回答,激发他们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学习(30分钟)1.学习鸦片战争的起因。
–利用课件和图片资料,向学生展示鸦片战争的起因:英国向中国输入大量鸦片,导致中国社会的混乱和人民的生活困境。
–引导学生分析:为什么英国要向中国输入鸦片?这对中国有哪些影响?2.学习鸦片战争的经过。
–借助多媒体设备,向学生展示鸦片战争的经过:英国发动战争,占领中国的港口和岛屿,迫使中国签订了不平等的条约。
–引导学生思考:中国为什么会输给英国?是否存在内外因素?3.学习鸦片战争的结果。
–讲解鸦片战争的结果:中国失去了领土和主权,经济遭受巨大打击,中国社会进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状态。
–引导学生思考: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有哪些?如何评价这场战争?梳理归纳(10分钟)1.整理学生的回答,梳理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2.引导学生总结鸦片战争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拓展延伸(10分钟)1.提出问题:鸦片战争是怎样影响中国的社会变革的?2.小组讨论,展示讨论结果。
总结反思(5分钟)1.点评学生的表现,鼓励学生参与讨论。
2.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五、课堂作业1.综合课堂学习和讨论的内容,写一篇200字左右的作文,论述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六、板书设计鸦片战争•起因:英国向中国输入大量鸦片•经过:英国发动战争,占领中国港口和岛屿•结果:中国失去领土和主权,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状态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提问导入的方式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然后通过展示资料和讲解的方式,让学生了解了鸦片战争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八年级上册 历史 第1课 鸦片战争 教案设计

八年级上册历史第1课鸦片战争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准确说出鸦片战争爆发的时间、背景、经过和结果。
2. 理解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掌握《南京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3. 了解林则徐虎门销烟的壮举,认识其在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意义。
4. 能够分析鸦片战争中国失败的原因,提高从历史事件中总结经验教训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 通过对鸦片战争爆发背景的分析,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从政治、经济、军事等多方面因素综合分析历史事件的发生原因。
2. 在讲述鸦片战争的经过时,引导学生阅读历史地图,提高学生解读历史地图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
3. 通过小组讨论鸦片战争中国失败的原因,锻炼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 认识到鸦片贸易的罪恶,深刻体会林则徐虎门销烟维护民族利益的英勇壮举,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2. 通过了解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使学生认识到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从而增强学生振兴中华的历史责任感。
二、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1. 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从国际背景来看,19世纪上半期,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急需扩大海外市场和原料产地。
而中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成为英国侵略的目标。
例如,英国的棉纺织业发展迅速,生产出大量的棉布,但是在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下,农民自己生产棉布,英国的棉布在中国很难销售。
这就促使英国寻找其他方式打开中国市场。
从国内情况分析,清朝统治下的中国处于封建社会晚期,政治腐败,经济落后,军备废弛,闭关锁国政策导致对外界变化一无所知。
如清政府官员贪污成风,军队装备陈旧,士兵缺乏训练等,这些内部因素使中国在面对英国侵略时处于劣势。
同时,鸦片走私成为英国打开中国市场的手段,而中国的禁烟运动则成为鸦片战争的导火线。
2. 《南京条约》等不平等条约的内容和影响《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其内容包括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等。
八年级历史上册《鸦片战争》教案新人教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鸦片战争的背景、过程和结果。
(2)掌握《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鸦片战争的原因、过程和影响。
(2)运用史料对比分析法,深入了解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的重视。
(2)增强学生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激发学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1. 鸦片战争的背景、过程和结果。
2. 《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三、教学难点:1. 鸦片战争的原因及其与中国近代史的关系。
2. 引导学生正确看待鸦片战争的历史教训,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鸦片战争的历史背景、过程和结果,以及《南京条约》的内容。
2. 互动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鸦片战争原因、过程和影响的看法。
3. 史料对比分析法:引导学生运用史料,深入剖析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鸦片战争的纪录片片段,引发学生对鸦片战争的兴趣。
(2)简要介绍鸦片战争的背景,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鸦片战争的过程。
(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讨论鸦片战争的原因和结果。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让学生根据史料,分析鸦片战争的原因、过程和影响。
(2)分享讨论成果:各组代表发言,总结鸦片战争的原因、过程和影响。
4. 讲解《南京条约》:(1)讲解《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
(2)分析《南京条约》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5. 史料对比分析:(1)展示不同史料,让学生对比分析鸦片战争的过程和结果。
(2)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
6. 总结与拓展:(1)总结鸦片战争的历史教训。
7. 课后反思:教师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建议。
【水滴系列】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课《鸦片战争》教案 新人教版

第1课鸦片战争一、本课教材地位分析: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本课学习对学生后面中国近代史的学习很重要。
战前,中国在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继续在传统的道路上徘徊,已全面陷入停滞与危机;而同一时期的西方,政治、经济、思想正迅速向着近代的目标跨越发展,尤其是工业革命的进行,进一步拉大了与东方的差距。
鸦片战争前的东西方历史已呈现巨大的反差。
认识这种差异能更好地理解鸦片战争的爆发,是两种文明冲突的必然结果,鸦片问题只是一个偶然性因素。
战争过程不仅显示了先进的工业文明对落后农业文明的巨大优势,也昭示了落后、自大、自我封闭的巨大代价。
战争结束后签订的《某某条约》,对当时中国社会产生了一定影响。
在战争失败的伤痛刺激下,中国开始出现向西方学习的思潮,中国社会出现了一些新的现象。
二、课程标准讲述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故事;列举中英《某某条约》的主要内容,认识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三、教学目标:通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和认识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给中国社会带来严重危害,并由此发动侵略中国战争的基本史实。
掌握林则徐维护中华民族利益,进行虎门销烟的壮举。
认识中英《某某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通过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和中英签订《某某条约》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发展过程,培养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方法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学习林则徐虎门销烟、维护中华民族利益和尊严的爱国主义精神。
记取鸦片战争“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教训,培养学生的忧患意识和振兴中华的历史使命感。
四、学习重点、难点重点:林则徐虎门销烟;中英《某某条约》。
难点:怎样理解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五、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播放:视频《首个国家烈士纪念日》教师:9月30日,首个烈士纪念日,正值新中国成立65周年之际。
党和国家领导人来到天安门广场,与首都各界代表一起,出席向人民英雄敬献花篮仪式。
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的浮雕是由近代中国人民前仆后继、不屈不挠进行革命斗争的若干历史画面组成的,其中第一组浮雕就是虎门销烟。
人教版(部编本)历史八年级上册《1.1鸦片战争》说课稿

人教版(部编本)历史八年级上册《1.1鸦片战争》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部编本)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主题是“鸦片战争”,该单元以鸦片战争的爆发为背景,讲述了英国向中国输入鸦片,导致中国社会矛盾激化,最终爆发鸦片战争的历史事件。
教材通过对鸦片战争的描述,揭示了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本质,教育学生热爱祖国,珍惜和平。
本节课的主题是《鸦片战争》,教材从鸦片战争的背景、过程和结果三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首先,教材介绍了鸦片战争的背景,即英国向中国输入鸦片,导致中国社会矛盾激化,民生凋敝。
其次,教材详细讲述了鸦片战争的过程,包括林则徐禁烟、虎门销烟等重要事件。
最后,教材揭示了鸦片战争的结果,即中国战败,签订《南京条约》,割让香港,开放五个通商口岸等。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鸦片战争这一历史事件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对鸦片战争的原因、过程和结果等方面的细节知识掌握不扎实。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深入探究鸦片战争的相关知识,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鸦片战争的背景、过程和结果,掌握鸦片战争的相关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史料分析能力、历史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鸦片战争,使学生认识到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本质,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教育学生热爱祖国,珍惜和平。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鸦片战争的背景、过程和结果。
2.教学难点:鸦片战争的原因、鸦片战争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史料教学法、合作探讨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深入探究鸦片战争的相关知识。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历史地图、史料等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鸦片战争的图片,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历史知识,激发学生对鸦片战争的学习兴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课鸦片战争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通过学习本课,使学生认识到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给中国带来的严重危害;了解林则徐虎门销烟的壮举,通过英国借口虎门销烟发动侵略战争的史实,培养学生由现象到本质、由表及里的辩证思维能力;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影响。
通过对中英《南京条约》主要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激活学生自我认知的智能,锻炼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古代知识的回顾作为导入方法,让学生造成强烈的冲击对比,激发兴趣;通过学生自己编演的反映当时历史史实的短剧,让学生得出“落后挨打”,明白论从史出的道理;最后让学生通过填写选项,自己小结,达到理清线索巩固知识的目的。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的罪恶行径,认识资本主义虚伪和唯利是图的本质,形成明辨是非的情感;学习林则徐的爱国主义精神,形成对民族英雄的钦佩的情感;通过对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分析,培养学生的忧患意识和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使命感。
【教学重点】:虎门销烟、中英《南京条约》
【教学难点】:鸦片战争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课前预习】
1、英国为什么向中国输入鸦片?鸦片的输入有什么危害?
2、试述虎门销烟和鸦片战争的经过。
3、《南京条约》签定对中国的危害有哪些?
4、中国为什么在鸦片战争中战败?有什么影响?
【教学过程】
(一)导入设计
导入:同学们,我们刚刚才学习完中国古代史,今天我们历史的学习也将进入一个新的时期——中国近代史,回想我们之前学习的内容,在古代历史进程中,我们祖先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成就,同学们知道的都有哪些?(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火药四大发明、地动仪、秦始皇陵兵马俑、祖冲之圆周率、长城等),当历史演进到清朝时,当时的政府在对外交往中推行了什么政策?闭关锁国,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了,那么,逐渐落
后的中国将面临什么样的命运呢?我们今天来学习这节课:鸦片战争。
(二)讲授新课
鸦片战争是英国对中国的侵略战争,那么,在战争爆发之前,中国社会的状况如何呢?我们有请同学上来给我们表演几段场景剧,其他同学在观看的同时,想想,当时的中国社会存在什么样的情况?
当时的中国1、闭关自守,愚昧无知,“天朝物产丰富,无所不有”2、吏治腐败3、军队腐化(甚至出现骑兵无马,水兵不习水现象)4、生产方式落后,当中国仍然依靠人力为主时候,我们看到这幅图片,正在进行工业革命的英国,生产力迅速发展,英国大机器生产已经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形式,在1820年,其工业产量占据世界一半,号称“世界工厂”,成为世界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为了满足自身资本主义的发展,英国不断的在世界各地倾销商品,掠夺原料,把侵略的矛头对准了中国。
而且,在中英两国的贸易中,英国人很沮丧的发现,欧洲产品在中国几乎找不到市场,我们来看看这个图表,英国的呢绒,布匹在中国很难卖,相反,中国的商品(茶叶、生丝、瓷器等)在英国却很畅销,贸易的结果使大量的白银流入中国。
师:为什么英国的商品打不开中国市场呢?
生:因为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仍然占统治地位,受自然经济的保护,我们习惯了自己生产自己消费,因此我们中国人可以自己生产,用不着买。
师:在正当贸易无法打开中国大门的时候,为了扭转这一局面,英国想到了什么方法?
生:走私鸦片。
师:我们来看看鸦片激增图表,随着鸦片走私数量逐年增长,大量白银流入了英国。
在这里,英国认为鸦片有害,不鼓励本国人民吸食,然而为了获取巨额利润却鼓励外销,这些彻底暴露了资本家的无耻和伪善,那么,鸦片走私给中国带来了什么危害呢?我们先来看看这些图片再作答,(介绍罂粟,它是一种看起来很美丽的花,经过加工后可以制成鸦片,人一旦吸食,就容易上瘾,时间一长,吸食者骨瘦如柴,三分似人,七分为鬼,甚至死亡,而且为了得到毒品,倾家荡产,杀人抢劫的都有,因此,对于这种东西,我们的态度应该是怎样的?——远离毒品,珍爱生命)
师:结合课本上的《炮子谣》,同学们说说鸦片走私给中国带来了什么危害?
生:毒害人的身心健康;大量白银外流;加剧中国贫弱……
师:面对这种情况,清朝有见识的大臣林则徐上书皇帝,请求禁烟,道光皇帝派林则
徐到广东禁烟,于是有了这场震撼中外的虎门销烟。
哪一位同学根据老师给的信息讲讲这一经过(1、时间 2、地点 3、人物 4、意义)
师:当时外国人并不完全相信林则徐真要禁烟,200多万斤的鸦片,不小的数目啊,他们想林则徐这次要发大财了,但他们仔细观察整个过程后,发现整个环节滴水不漏,连销烟的方法也十分巧妙,不是简单的“烧烟”,放进生石灰,煮沸再加入鸦片,这样就不能回收了。
这让外国赞叹不已。
罗瑞卿大将参观虎门时说过:“中国近代史就是在这儿首先开始了抵御帝国主义的侵略,到了虎门就能知道什么是中华民族精神”。
虎门销烟在全世界人民面前展示了中国严禁鸦片的动人画卷,开创了人类历史上大规模打击毒品走私这一罪恶活动的先河,虎门销烟是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的表达,林则徐积极抵抗外来侵略,维护中华民族的尊严,所以,他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
那么,面对中国的这场禁烟运动,英国方面的反应是怎样的呢?
展示幻灯片:英国外相巴麦尊在议会上发表的讲话:
“(虎门销烟) 把能给我们大英帝国带来无限利益的大批的商品,全部给予销毁!这是我大英帝国的奇耻大辱!我要求议会批准政府派遣远征军去惩罚那个极其野蛮的国家!要狠狠地教训它!要迫使它开放更多的港口,要保护我们天经地义的合法贸易!”
过渡:林则徐虎门销烟打击了鸦片贩子的嚣张气焰,挫败了英国用鸦片打开中国大门的美梦,他们决心发动侵略战争,用大炮轰开中国的大门。
由于这场战争是因为鸦片走私引起的,正如马克思所说的:“英国用大炮强迫中国接受一种名叫鸦片的麻醉剂”,所以这种战争被称为——鸦片战争。
师:有人说:“林则徐不禁烟,英国人就不会发动鸦片战争,因此这场战争是可以避免的。
”你认为战争可以避免吗?为什么?
师:我们从他这句话中寻找信息(幻灯片11):“要迫使它开放更多的港口,要保护我们天经地义的合法贸易!”实际上,英国的真正意图是:打开中国市场,掠夺原料,倾销商品。
生:不能,因为打开中国市场是英国资产阶级的既定政策,这场战争是英国为保护鸦片贸易和推行殖民扩张政策的必然,就算没有林则徐的禁烟,他们也会发动战争的,只是时间早晚而已。
过渡:不可避免的战争发生了,请同学们看看这个图,大概说说战争的经过。
生:两个阶段:1840—1841攻广州,陷定海,逼天津,道光帝将林则徐撤职查办;
1841—1842:占香港岛(注意是香港岛,不是香港,香港就是从这个时候起一步步被侵略的,什么时候香港回归祖国?1997年)、到南京,求和签约。
师:这就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有什么危害?同学们在教材上找找相关信息。
生:1、时间:2、内容(p4 4点)
师:这场战争有何影响?
生: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师:那么什么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同学们简单了解一下。
(半殖民地:名义上、形式上独立,但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受到列强的控制和压迫 ,是丧失了部分主权而不是全部主权。
半封建:原有的封建经济遭到破坏,又在一定程度上发展了资本主义,但仍保持着封建剥削制度。
)
师:战争虽然结束了,但是留给我们的是沉痛的思考:为什么中国会战败?自认为是天朝上国的大清帝国为什么被一万多人的英军所打败?
生:政治腐败,经济落后,武器落后,指挥失当… …
师:实际上,归根结底,失败的根本原因::腐朽没落的封建主义战胜不了新兴的资本主义——社会制度落后。
师:这场战争的失败给我们哪些反思和教训?(落后挨打,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
师:最后我们来对本课进行一个小结,让学生把“严重灾难”“走私鸦片”“虎门销烟”“鸦片战争”分别填到下列适合的位置,然后由学生来进行小结。
【课堂练习】略
英国 《南京条约》
借
口
打开市场 中国
【板书设计】
第1课鸦片战争
一、林则徐虎门销烟
1、时间:1839、6
2、地点:虎门海滩
3、人物:林则徐(民族英雄)
4、意义
二、鸦片战争
1、爆发
2、《南京条约》
3、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