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肾论治尿酸性肾病
尿酸性肾病中医分型与氧化应激指标的相关性研究

尿酸性肾病中医分型与氧化应激指标的相关性研究作者:相晓波刘兰英陶庆春来源:《世界中医药》2020年第12期摘要目的:探討尿酸性肾病中医分型与氧化应激相关性。
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2017年12月至2019年9月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收治的尿酸性肾病患者105例进行研究,选择同时期正常健康者105例作为对照,参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将105例尿酸性肾病和临床常见证型相结合,分成脾肾气虚18例、气阴两虚证19例、肝肾阴虚16例、阴阳两虚12例、湿热蕴结19例、瘀血阻滞17例、痰浊内阻13例,均在入院次日清晨空腹抽取静脉血,检测氧化应激氧化应激、肾功能损害指标,比较不同组别在氧化应激指标含量水平变化情况,比较中医分型和氧化应激、肾功能损害指标水平变化。
结果:1)尿酸性肾病组总抗氧化能力(T-ACO)、晚期蛋白氧化物(AOPP)、血清丙二醇(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水平分别为(19.45±3.42)U/mL、(42.45±3.53)μmol/L、(4.52±1.23)nmol/L、(76.78±5.64)U/mL,正常对照组则分别为(10.76±1.31)U/mL、(20.84±1.28)μmol/L、(2.13±0.76)nmol/L、(130.85±16.75)U/mL,尿酸性肾病组T-ACO、AOPP、MDA 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偏高,SOD显著偏低(P<0.05)。
2)虚证中阴阳两虚证SOD含量上较其他证型均偏低,而MDA、T-AOC、AOPP、胱抑素C(CysC)、β2微球蛋白、尿微量白蛋白(UMALB)、蛋白尿发生率则较其他证型均偏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证中瘀血阻滞证SOD含量较其他证型均偏低,而MDA、T-AOC、AOPP则较其他证型均偏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隋淑梅教授运用肾康降酸颗粒治疗尿酸性肾病的临床经验

隋淑梅教授运用肾康 降酸颗粒治疗尿 酸性 肾病的临床 经验
李丽琦 王丹丹 蒋鹏娜 伊世华
关键词 : 隋淑 梅 ; 肾康 降酸 颗 粒 ; 尿 酸 性 肾病 中图分类号 : R 2 7 7 . 5 1
文献0 6— 0 9 7 9 ( 2 0 1 4 ) 0 4— 0 0 4 6— 0 1
或肿或麻木。土茯苓 降利水 湿 , 令 邪从下 除 , 二 药相 合燥湿 化 浊而津液归清 , 解毒利湿而下通水 道。大黄苦寒 , 通肠 解毒 、 逐 瘀通经 , 通大便利小便 , 使邪有出路 ; 姜 黄苦温 , 其力辛 苦 , 破 血 除风热 , 入脾 , 气 血兼理 , 与大 黄相伍 , 活 血之力 倍 增。此 四药 为 臣, 化湿 泄浊 、 活血 逐瘀 。君 臣 相配 , 使 经 脉 畅达 而湿 浊 消 利, 切合本病病机 之关键。佐 以牛膝活血 祛瘀 , 又助君 药补 养 肾气 ; 泽兰 、 丹参 活血调经 ; 湿浊郁久 易化热 , 故 以薏苡 仁 、 白花
经验指导教授之一 , 从 事 中医肾病的临床 、 教学 和科 研工作 3 0 余年 , 对于肾脏病 的治 疗积 累了丰富 的临床经验 , 采用 自拟 方 肾康降酸颗粒治疗尿酸性 肾病 , 疗效显著 , 现介绍如下。
1 病 名 及病 机分 析探 讨 尿酸性 肾病 属“ 痹 证… ‘ 痛风 ” “历节风 … 腰痛 …‘ 淋证” “ 癃 闭” “ 关格 ” 等范畴。《 素问 ・ 痹论》 谓: “ 风寒 湿三气 杂至 , 合而为痹 ” , 《 金 匮要略》 “ 历节病 , 诸肢节疼痛 , 身体魁赢 , 脚肿
如脱” 。《 格致余论》 “ 痛 风者 , 大率 因血得热 , 已 自沸腾 , 其后涉 冷水 , 或 立湿地 , 或扇 取凉 , 或卧 当风 , 寒 凉相 搏 , 热 血得寒 , 汗 浊凝涩 , 所 以作痛 , 夜则痛甚 , 行于阴也” 。《 诸病源侯论》 “ 脚 下
孙伟教授治疗尿酸性肾病的经验

孙伟教授治疗尿酸性肾病的经验秦笑;孙伟【摘要】[目的]总结孙伟教授运用中医药治疗尿酸性肾病的临证思路和经验用药.[方法]通过跟随孙伟教授临诊,记录相关医案,分析典型案例,从病因病机、临证施治等方面总结归纳孙伟教授诊治尿酸性肾病的临证思路和经验用药,并举验案一则以佐证.[结果]孙伟教授认为尿酸性肾病的病因是湿浊瘀滞,病机是脾肾衰败、浊瘀毒邪阻络,创"益肾泄浊法"为基本治疗大法,具体施治时强调益肾健脾以固先后天之本,清利止痛以治其标,解毒泄浊以清其根源.孙师主要经验用药为生黄芪、潞党参、老苏梗、淮山药、制苍术、炒白术、土茯苓等,临证常随病情变化加减化裁.以"益肾泄浊"法为基本治疗大法,指导临床遣方用药,验案所示收效良好.[结论]孙伟教授运用"益肾泄浊法"治疗尿酸性肾病的临证思路和经验用药在实践中行之有效,有降低尿酸、改善肾功能的作用,值得推广.%[Objective] To summarize professor SUN Wei's clinical thinking and experience of using Chinese medicine to treat uric acid nephropathy. [Methods] The following professor SUN Wei clinical records, related medical records, typical case analysis, summarized professor SUN Wei on the treatment of uric acid nephropathy clinical medicine ideas and experience from the aspects of etiology and pathogenesis, clinical treatment, and a case was presented. [Results] Professor SUN Wei thinks that the etiology of uric acid nephropathy is dampness stasis, pathogenesis is spleen and kidney, phlegm stasis toxin blacking collaterals, creating "Yishen Xiezhuo method" is the basic treatment principle, specific treatment that tonifying kidney and spleen in a solid first day after tomorrow, clearing the pain to treat the symptoms,detoxification to clear the root of turbidity. [Conclusion] Professor SUN Wei uses the method of benefiting kidney and clearing turbidity to treat uric acid nephropathy. It is effective in the practice and has the function of reducing uric acid and improving renal function effectively. It is worth popularizing.【期刊名称】《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年(卷),期】2017(041)012【总页数】3页(P981-983)【关键词】尿酸性肾病;痛风;水肿;癃闭;益肾泄浊;孙伟;医案;经验【作者】秦笑;孙伟【作者单位】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南京 210029;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87尿酸与肾脏疾病的关系密切,肾脏每天排泄出的尿酸量占尿酸总排泄量的70%。
中医治疗尿酸性肾病的研究进展

中医治疗尿酸性肾病的研究进展【摘要】尿酸性肾病(UAN)是由于嘌呤代谢紊乱或肾脏尿酸排泄减少而导致尿酸分泌过多所致的肾损害,高水平的血尿酸不仅降低了肾小球滤过率,更加重了肾小管间质损伤及肾单位丢失,最终导致慢性肾功能衰竭。
中医学运用辨证治疗UAN疗效确切,本文对近几年相关文献进行综述,旨在为中医药治疗尿酸性肾病探索新思路。
【关键词】尿酸性肾病;中医;治疗;研究进展1.中医病因病机、中医古籍中虽无“尿酸性肾病”的病名记载,但根据其临床表现如关节红肿疼痛可归属于“痹证”“历节”“痛风”的范畴,如出现尿酸结石、血尿可归为“石淋”“血淋”的范畴,如出现肾功能不全时可归为“虚劳”“关格”等。
《素问·痹论篇》中认为痹证的产生与风、寒、湿邪密不可分。
著名医家赵振昌教授[1]认为本病脾肾两虚为本,湿热瘀毒为标,由于脾主运化,能够升清降浊,肾主水,掌管水湿代谢,脾肾两虚则水液运化代谢异常,邪蓄日久,蕴结成毒,瘀于关节故见疼痛、肿胀、屈伸不利。
国医大师朱良春[2]总结出本病的病理基础在于“湿浊痰瘀,不通不荣”,可由先天禀赋不足所致,或后天不良生活习惯致使脾肾两伤,清浊相淆,浊瘀伤肾,如此互为因果,如不及时治疗,将形成恶性循环,故临床中UAN患者病情大多反复缠绵,迁延不愈。
2.治疗方法2.1内治法2.1.1经验自拟方论治马宝东教授自拟固本排浊汤[3]治疗35例轻中度UAN患者,总有效率高达91.4%。
黄泽灿等[4]将44例UAN患者纳入研究,自拟益肾祛瘀化浊汤治疗3个月后,血UA、BUN、SCr均显著降低,有效率达79.5%。
钟云良等[5]采用何氏养肾方对30例UAN患者进行治疗,口服3个月后,总有效率高达83.33%, 24h尿蛋白定量、尿β2微球蛋白、尿白蛋白肌酐比值和血胱抑素C等指标治疗组改善显著。
刘汉伟等[6]通过临床研究证实了氯沙坦联合自拟固肾降酸方对UAN有良好的治疗效果,总有效率为88%。
2.1.2古方辩证治疗王宁[7]运用当归拈痛汤进行加减治疗32例湿热阻络证UAN患者,总有效率高达93.8%。
金劲松治疗慢性尿酸性肾病的经验

关键词 : 慢 性 尿 酸 性 肾病 ; 辨证论治; 名 医经 验 ; 金 劲 松
中图 分 类 号 : R 2 4 9
文献 标 识 码 : B
文章编号 1 0 0 0— 0 7 0 4 ( 2 0 1 5 ) 0 3— 0 o 2 4— 0 3
一
2 4 一
湖北 中 医 杂 志 2 0 1 5年 O 3月 第 3 7卷 第 0 3期
金 劲 松 治 疗 慢 性 尿 酸 性 肾 病 的 经 验
赵 婷 , 金 劲松
( 1 . 湖 北 中医药 大学 2 0 1 2级硕 士研究 生 , 湖北 武汉 , 4 3 0 0 6 5 ; 2 . 湖北 省 中医 院 , 湖北 武 汉 , 4 3 0 0 6 1 )
例 4, 李某 , 男, 2岁 。 外 感 发 烧 用 消 炎 输 液 治 疗 3天 后 , 烧
退 。但出现啼闹不宁 , 夜卧 则惊 叫, 哭 累了又睡 , 放床 上时 则又
啼哭惊叫 , 如此 3天 。诊 见舌红 少苔 , 纹 紫显 , 腹软 , 二 便正 常 , 目睛不和。虚烦症 , 脾 胃不和致心神不 宁。处方 : 七味 白术散加 减: 太子参 l O g , 白术 6 g , 云苓 6 g , 甘草 2 g , 藿香 3 g , 葛根 6 g , 木香 3 g , 灯芯 1 g , 竹叶 3 g , 蝉蜕 3 g 。1 剂病轻 , 2剂已安静如常 。 例5 , 冀某 , 女, 8 0岁 。有 胃癌手术史( 5年 ) , 平时 尚可 , 因腹
葶苈 2 0 g , 冬瓜仁 2 0 g , 广三七 1 2 g , 党参 2 0 g , 白术 1 5 g , 云苓 1 5 g ,
王孟庸教授治疗尿酸性肾病临床经验总结

王孟庸教授治疗尿酸性肾病临床经验总结本文总结王孟庸教授治疗尿酸性肾病的临床经验。
王教授认为,本病主要以脾肾亏虚、三焦气化功能失调为本,痰湿瘀浊等机体代谢障碍形成的病理产物为标,故治疗上当分清标本虚实,从脾肾亏虚及痰湿瘀浊的病机和病理特点出发,灵活应用健脾益肾、化痰除湿、活血利水等方法,可极大地减少长期服用相关西药的毒副作用,减少痛风的发作而使疾病痊愈。
Abstract:To summarize the clinical experience of Professor WANG Meng-yong in the treatment of uric acid nephropathy. Professor WANG believes that the disease is mainly caused by spleen and kidney deficiency,disorder of function of Sanjiao,and pathological products,such as phlegm dampness and blood stasis and other metabolic disorders. Therefore,the treatment should distinguish symptoms and essence. Starting from pathogenesis and pathological features of spleen and kidney deficiency and phlegm dampness and blood stasis,the treatment should flexibly apply the methods of nourishing spleen and kidney,reducing phlegm and dispelling humidity,and activating blood and using diuretic of hydragogue to alleviate water retention,which can greatly reduce side effects caused by the long-term use of Western medicine and the onset of gout,and then to help disease recovery.Key words:experience of famous doctors;WANG Meng-yong;uric acid nephropathy尿酸性腎病(亦称痛风性肾病)是指由于嘌呤代谢紊乱,血尿酸升高,引起尿酸及其结晶沉积于肾脏,造成肾损害的一类疾病。
高尿酸血症从肾论治

中 图分 类 号 : 66 R 9
文 献 标 志 码 : B
随着生 活水 平低 提 高 、 活 模 式 的改 变 和 饮食 生
结 构的调整 , 以及 老龄人 口的不 断增多 , 高尿 酸血症 的发病率呈 逐 年上 升 趋 势 。针对 于此 , 们 从 补 肾 我
抗 衰论治 高尿 酸血症 , 阐述 如下 。 1 高尿酸 血症概 念
[ ] 向华 , 晶 , 洪 娟 .《 1齐 滕 张 临证 指 南 医 案 》 思 志 致 病 ” “ 医 案 分 析 [ ] 山东 中医 杂 志 , 0 72 ( 1 :3 7 8 J. 20 ,6 1 ) 76— 3 [ ] 向华 , 晶 , 伟 .试 论 “ 志 致 病 ” J .山 东 中 医 杂 2齐 滕 彭 思 []
沉 积可 导致痛 风性关 节炎 、 肾病 , 加重 动脉 粥样硬 化
认为该 病属 本虚标 实 , 虚为 主者 , 正 以脾 肾两虚最 为
多见 , 时与肺肝 等 脏 腑亦 密 切 相关 ; 实为 主 者 , 同 标 常 以瘀 血 、 痰浊 、 毒 、 湿 水湿 等 为 多 。可基 本 归纳 为 “ 肾亏虚 , 脾 湿浊 内盛 ” 。脾失 健运 , 胃升清 降浊失 脾 司, 或久 病及 肾 , 年迈 肾衰 , 或 肾气不 化 , 清泌浊 无 分 权, 均致 湿 浊 内生 , 久蕴不 解 , 酿生 尿酸浊毒 。 我们 认 为该 病 的发 生是 由于 先天 禀 赋不 足 , 或 人过 中年 , 脏气 日渐 衰 退 , 再饮 食 不节 、 若 嗜食 膏 粱
项 目来 源 : 山东 省 优 秀 中 青 年 科 学 家 科 研 奖 励 基 金 课 题
( 号 20 B 0 07 编 0 8 S3 4 )
火 生 痰 生瘀 , 阴耗 液 , 而 为证 多端 , 如 《 岳 伤 因 正 景
从阴阳离合制治探讨高尿酸性肾病的诊疗机理

从阴阳离合制治探讨高尿酸性肾病的诊疗机理摘要:我国高尿酸性肾病的发病率逐年升高,由于保养不周,最终导致终末期肾病患者人数的逐渐增加。
本文立足于古代医家及近现代医家的理论的基础,以阴阳学说为纲,以治病求本为基,从阴阳的离合制治的角度出发,系统探讨高尿酸性肾病的发病及诊疗机理。
关键词:尿酸;肾病;阴阳;求本;高尿酸性肾病,又称尿酸性肾病、痛风性肾病,长期的尿酸产生增多或排泄减少使得高尿酸血症继发引起肾损害,进而出现血尿、蛋白尿及肾功能减退等情况。
高尿酸性肾病若不能得到良好的控制,最终会进展至终末期肾病。
当下,现代医学对于高尿酸性肾病的治疗以减少尿酸的生成及促进其排泄为主,但是临床常用药物的毒副作用较强,且该病易受日常生活饮食的影响而反复发作[1]。
近年来,研究显示中医药在高尿酸性肾病的治疗效果上优势凸显,在整体观念、阴阳学说等中医理论指导下,中医药极大提高了临床高尿酸肾病患者在辨证施治的疗效;各家学说理论的争锋为中医药防治高尿酸性肾病提供了大量的个体化临床经验,扩展了多角度临床思路,促进了其实践治疗效果的提升[2]。
本文从阴阳离合制治的理论出发,根据治病求本、本于阴阳的原则,探讨高尿酸性肾病的发病及诊疗机理。
1 古今论1.1古医家之鉴高尿酸性肾病为当下医学的定义,以蛋白尿、血尿、少尿、夜尿频、水肿、关节疼痛、结石、肾功能减退等表现为主。
古医籍中表述未曾尽全,记载主以肢体关节不适、红肿热痛、冷痛、酸痛、胀痛、尿浊、尿血、血淋、膏淋等表现。
战国至秦汉时期,《黄帝内经》有云:“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
”其论述痹证疼痛与风、寒、湿三邪密切相关。
东汉张仲景《金匮要略》讲:“...荣气不通,卫不独行,荣卫俱微,三焦无所御,四属断绝,身体羸瘦。
独脚肿大,黄汗出,胫冷。
假令发热,便为历节也。
病历节,疼痛,不可屈伸。
”仲景认为历节病是因内虚而邪客于体所成,肝、肾于内不足,无能荣筋骨于外,邪乘为病历节;其以桂枝芍药知母汤寒热并用以治表里内外,或行乌头汤通阳以止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肾论治尿酸性肾病
【摘要】随着生活环境及饮食结构的改变,尿酸性肾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受到国内外大量学者专家的重视,根据中西医肾的生理功能及临床观察,认为其发生发展与先天不足,肾气亏虚密切相关,临床应用补肾之法获得较好疗效。
【关键词】尿酸性肾病;肾脏;补肾法
【中图分类号】R589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8517(2016)10-0143-02
Abstract:With the change of living environment and diet structure,the incidence of uric acid nephropathy rate and higher,numbers of domestic paid more attention to. According to the physiological function of kidne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Western medicine and clinical observation that the occurrence and development of congenitally deficient,kidney deficiency is closely related to,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Bushen,obtain better curative effect.
Keywords:Uric Acid Nephropathy;Kidney;Kidney method 1尿酸性肾病的中西医概述
尿酸性肾病又称痛风肾,是由于体内嘌呤代谢紊乱,使
尿酸生成过多或尿酸排泄减少,从而血尿酸升高,尿酸盐沉积在肾脏,引起肾脏病变。
波斯顿.塔夫茨-新英格兰医学中心在13338例研究对象的长期随访中得出结论,高尿酸血症是肾脏病的独立危险因素[1]。
当血尿酸大于5058μmmol/L 时,发生肾衰竭的概率为血尿酸正常患者的8倍[2]。
尿酸性肾病在中医古代文献中并无明确记载,根据其临床表现,可归属于中医学中的“痹症”、“腰痛”、“虚劳”、“淋证”、“水肿”、“关格”等范畴。
中医痛风之名首见于《格物余论》,认为痛风为血热受风寒湿侵袭,污浊凝滞、气血经络受阻所致;《诸病源候论?淋病诸侯》指出:“肾虚而膀胱热故”;陈以平教授认为:尿酸性肾病是由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内因责之于先天禀赋不足,肾气亏虚,加之嗜食肥甘厚味,情志失调,劳倦所伤,复感风寒湿等外邪[3]。
2肾的生理功能及在尿酸性肾病形成与治疗中的作用
21中医之肾的生理功能肾藏精,主水、纳气,主骨生髓。
肾所藏之精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的基本物质,为人体生命之本源,资助、促进、协调全身脏腑之阴阳;肾主水,具有调节全身水液代谢的功能,各脏腑形体官窍代谢后产生的浊液,在肾与膀胱之气的推动下排出体外。
尿的生成和排泄是水液代谢的一个重要环节,在肾气的蒸化作用下,分为清浊,清者回吸收,浊着生成尿液排出体外。
“肾”在尿酸性肾病的发病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肾脏功能失调可使机体
新陈代谢失常、水液运化失常,浊液难以排出体外,致尿酸排泄障碍,发为“水肿”、“淋证”、“癃闭”、“关格”等病症。
肾气虚弱,外邪侵袭经络关节,痰浊凝滞,气血运行不畅,骨失所养,不荣、不通则痛,发为“痹证”、“腰痛”等。
22西医之肾的生理功能机体每天都进行着复杂的生物
代谢,摄入外来物质,进行分解,合成代谢功机体所需,同时又必须将各种代谢产物排出体外,而这些代谢产物和毒性物质的排泄主要由肾脏完成。
肾脏的主要生理功能为:尿液的生成、调节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内分泌功能。
其中肾脏能产生某些激素类的生理活性物质,主要有血管活性物质,促红细胞生成素及1,25-二羟基维生素D3等。
目前认为[4],
肾素-血管紧张素的激活,炎症因子的作用及环氧合酶2(COX-2)活化在尿酸肾脏损害中起着重要作用。
23临床观察及治疗原则本病具有家族遗传性,中医学认为先天禀赋不足、脾肾亏虚,是本病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
本病男性好发于中年以上者,91%女性发于绝经期以后[5],发病时间多见于中老年人,其原因在于中老年肾气逐渐衰弱,身体机能减退,《黄帝内经》云:“男子五八,肾气衰,女子七七,任脉虚,太冲脉少,天癸竭。
”
尿酸性肾病的诊治历代医家有不同的看法,胡耀琪等主张从脾肾论治,周恩超等主张从积论治,有些医家则认为湿热血淤贯穿疾病始终。
根据中西医肾的生理功能及临床观察,
尿酸性肾病发病的根本原因是先天不足,导师从五脏之肾脏论治,未发者补其不足、顾护人体正气;已发者调整脏腑气血阴阳,维持机体内稳态,并祛除湿热、痰浊、淤血等;疾病末期者,益肾补肾,祛邪扶正;在治疗过程中避免用肾毒性药物,减轻肾脏损害。
3验案举例
患者,男,58岁,2015年4月16日初诊,主诉:“双膝关节疼痛3月,伴腰部酸痛、足跗肿胀1周”。
有痛风病史8年余,每发作时服用秋水仙碱,痛风定等药物控制。
现症见:双膝关节疼痛,足跗肿胀,腰部酸痛,全身乏力,精神差,纳可,寐差,小便频数,大便溏泄,舌体胖大,苔白腻,脉弦细。
辅助检查示:肌酐155μmol/L、尿酸690μmol/L;尿蛋白(+)、尿潜血(+),24h尿蛋白定量12g。
中医辨证:肾阳亏虚,水湿不化,治以温肾益气,运化水湿,方用金匮肾气汤加减:生黄芪30g,菟丝子15g,制附子9g,杜仲10g,淮山药15g,怀牛膝12g,桂枝6g,山萸肉6g,桑寄生10g,泽泻12g,生地黄15g,牡丹皮15g,苍术10g,苡仁15g,30付,水煎服,早晚温服。
二诊:疼痛减轻,足跗肿胀基本消失,腰部酸痛缓解,乏力减轻,小便次数减少,大便正常,舌质淡暗,舌体微胖,脉弦。
查尿蛋白(+-),尿潜血(+),肌酐140μmol/L、尿酸500μmol/L。
治拟以前方去苍术,制附子改为6g,加党参
15g,川芎15g,调治1个月。
三诊:患者疼痛明显缓解,能自行走路,乏力明显减轻,舌淡红,微胖,苔薄,脉弦。
查肾功能恢复正常,尿潜血(+-),24小时尿蛋白016g,故以原方调治1月。
随访未在复发。
按语:本病病程较长,已发展为慢性肾功能不全,病机复杂。
患者长期服用秋水仙碱、痛风定等药,血尿酸有所下降,但肾功能受损,副作用较大。
中医辨证属本虚表实证,治疗上给予以补虚为本,兼祛除湿邪之标证。
故临床治疗本病要以“肾”为本。
4小结
综上所述,中西医肾脏功能的失调与尿酸性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临床上以补肾益肾为本,通过调节肾脏生理功能,减少尿酸生成及排泄,从而避免高尿酸血症对肾脏的损害。
对尿酸性肾病的预防、治疗及预后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Weiner DE,Tighiouart H,Elsayed EF,et al.Uric Acid and incident kidney disease in thy community.J Am soc Nephriol,2008,19(6):1204-121.
[2]顾勇,谭乔静.高尿酸血症肾病的临床处理策略[J].中国社区医师,2011,(12):17.
[3]金周慧,陈以平,邓耀毅.陈以平教授治疗尿酸性肾病经验摭拾[J].中医药学刊,2005,23(6):976-977.
[4]朱辟疆,刁金囡.尿酸性肾病的中西医研究和治疗进展[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15,16(1):74-77.
[5].程秀峰,祝英,张彦,等.女性痛风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分析[J].海南医学,2012,23(8):23-24.
(收稿日期:2016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