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肾脏疾病高尿酸血症诊治的实践指南(2017版)
中国高尿酸血症相关疾病诊疗多学科专家共识

中国高尿酸血症相关疾病诊疗多学科专家共识高尿酸血症是指血尿酸浓度持续升高,而且超过了正常范围。
它是慢性代谢性疾病的常见表现之一,与痛风、尿酸性肾病和尿酸结石等多种相关疾病密切相关。
为了提高高尿酸血症相关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水平,中国多学科专家们广泛讨论,并达成共识。
一、高尿酸血症的诊断标准1. 血尿酸浓度的评估:成年男性血尿酸浓度超过420 μmol/L(7 mg/dL),成年女性为360 μmol/L(6mg/dL)可临床上定义为高尿酸血症。
2. 尿酸排泄的评估:尿酸/肌酐比例显著增高,即>0.577mmol/mmol(男性)和>0.488 mmol/mmol(女性)。
二、高尿酸血症的病因与发病机制高尿酸血症的病因非常复杂。
一方面,饮食因素是高尿酸血症的主要诱因之一。
摄入过多的嘌呤食物(如内脏、海鲜和酒精类)会导致尿酸合成增加,从而引发高尿酸血症。
另一方面,遗传因素也在高尿酸血症的发病中起到一定的作用。
三、高尿酸血症相关疾病的诊疗原则1. 痛风的诊断与治疗(1)痛风的诊断:典型的临床表现为急性关节炎,常见于拇趾关节。
根据症状,结合血尿酸浓度和关节液尿酸结晶检测结果可进行诊断。
(2)痛风的治疗:急性发作期应进行止痛治疗,并给予非甾体抗炎药(NSAIDs)或糖皮质激素。
慢性期可选用尿酸降低药物,如脱嘌呤酶(XO)抑制剂和尿酸排泄促进剂等。
2. 尿酸性肾病的诊断与治疗(1)尿酸性肾病的诊断:通过尿液分析和肾脏生物组织标本的检测,可确定尿酸性肾病的诊断。
(2)尿酸性肾病的治疗:控制尿酸血症,降低尿酸在肾脏的沉着和结晶,以减少尿酸肾病的发生。
此外,加强对基础疾病的治疗也是非常重要的。
3. 尿酸结石的诊断与治疗(1)尿酸结石的诊断:通过尿液分析或影像学检查可发现结石并确定其成分。
(2)尿酸结石的治疗:通过保持高尿液pH值,以使尿酸溶解度增加,促进尿酸结石的溶解。
使用碱性药物控制尿液酸碱平衡,如碳酸氢钠。
四、高尿酸血症的预防与控制策略为了预防和控制高尿酸血症的发生和发展,以下策略可以被采纳:1. 饮食调整:限制嘌呤含量高的食物,如内脏、海鲜和酒类。
临床药师参与1例CKD5期透析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治疗方案调整的药学实践

临床药师参与1例CKD5期透析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治疗方案调整的药学实践陈文秀\潘裕华\谢剑腾2h,赖伟华2a(l•罗定市人民医院药学部,广东罗定527200;2.广东省人民医院/广东省医学科学院,a.药学部,b.肾内科,广东广州510080)摘要: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在C K D5期透析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临床治疗中发挥的作用。
方法通过查阅文献、指南,结合患者的病情特点,在降尿酸治疗时机,药物选择、药物不良反应处理、肾脏替代治疗对尿酸的清除特点等方面对案例进行分析。
结果患者的皮疹由非布司他所致,临床药师建议医生及时停药并调整治疗方案。
结论临床药师参与临床治疗,可协助医生提高药物治疗水平及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
关键词:慢性肾脏病5期;高尿酸血症;降尿酸药物中图分类号:R96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229X( 2020) 12-0851-03Doi : 10.12048/j.iss n. 1674-229X.2020.12.014Pharmaceutical Practice of Cinical Pharmacist in Therapy Adjustment of A CKD 5D Patient with HyperuricemiaCHEN Wenxiu , PAN Yuhua a, XIE Jianteng2b, LAI Weihua"3(1.D epartm ent o f P h a rm a c y y L u o d in g People's H o sp ita ly L u o d in g, G uangdong527200, C h in a;2. G uangdong P rovincial People's H o sp ita l/G u a n g d o n g A ca d em y o f M edical Sciences y a. Departm ent o f P h a rm a cy yb. D epartm ent o f N ephrology, G uangzhou ^G uangdong510080, C/ii/ia)ABSTRACT :O B JEC TIV E To explore the role of clinical pharm acists in th e treatm ent of p atien ts with CK D5D an d h y p eru ricem ia. M ETHODS A nalyzed the case in term s of th e tim e of treatm ent for uric acid re d u c tio n, drug se lectio n, adv erse d ru g reaction m anagem ent and re n al replacem ent therapy by review ing lite ra tu re, m edication history an d p atien t's condition. RESULTS D erm atitis in this case was in d u ced by concurrent u se of febuxostat. T he clin ical p h arm acist advised the doctor to stop th e d rug an d ad ju st the treatm ent regim es. CONCLUSION The p articipation of clinical pharm acists in clin ical treatm ent could h elp doctors im prove th e level of drug treatm ent an d ensure the m edication safety.KEY W O RD S:C hronic kidney disease phase 5D;h y p eru rice m ia;hypouricem ics终末期肾脏病由于肾功能的下降,尿酸清除减 少,因此局尿酸血症是CKD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 一[〜。
中国高尿酸血症和痛风诊疗指南解读

中国高尿酸血症和痛风诊疗指南解读中国高尿酸血症和痛风诊疗指南(2024)是中国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关于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的一项权威指南。
该指南的发表旨在提供最新的诊断和治疗建议给临床医生和患者,以便改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预后。
以下是对该指南的解读。
首先,该指南明确了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的定义和诊断标准。
高尿酸血症是指血尿酸浓度超过正常范围,而痛风是一种由于尿酸沉积在关节和软组织中引起的尖锐性关节炎。
对于高尿酸血症的诊断,指南建议男性血尿酸水平超过420μmol/L,女性超过360μmol/L,或伴随尿酸结石或尿酸性肾病。
而痛风的诊断则需要临床症状和相关实验室检查,如关节液抽取检查或尿酸结晶证实。
其次,该指南详细介绍了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的流行病学和病因。
高尿酸血症和痛风在中国的发病率正在逐年增加,与人口老龄化、饮食结构的改变、肥胖等因素有关。
另外,该指南还指出一些遗传和环境因素对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的发生起着重要作用。
此外,该指南列出了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的评估和治疗的原则。
对于高尿酸血症的一般评估,包括了详细的病史询问、体格检查以及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尿酸测定、尿尿酸测定、肾功能检查等。
在治疗方面,该指南推荐了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两种方法。
药物治疗包括使用尿酸降低药物(如别嘌醇等)和尿酸排泄药物(如丙磺舒等)来调节尿酸水平。
非药物治疗主要包括饮食控制(限制高嘌呤食物摄入、减少饮酒等)和生活方式改变(减轻体重、增加运动等)。
最后,该指南还强调了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的并发症的预防和管理。
高尿酸血症和痛风患者容易发生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和慢性肾脏病等并发症。
因此,早期的诊断和积极的治疗对于预防和管理这些并发症非常重要。
综上所述,中国高尿酸血症和痛风诊疗指南(2024)为临床医生和患者提供了一份权威的诊断和治疗建议。
通过遵循该指南,可以更好地管理和控制高尿酸血症和痛风患者的疾病,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
中国高尿酸血症与痛风诊疗指南

中国高尿酸血症与痛风诊疗指南引言:高尿酸血症和痛风是一类常见的代谢性疾病,严重影响着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鉴于目前国内外对于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的研究进展及诊疗策略的不断更新,中国痛风与高尿酸血症专家组根据现有的循证医学证据和专家共识,在2024年制定了中国高尿酸血症与痛风诊疗指南,旨在规范和提升国内高尿酸血症与痛风的诊断和治疗水平。
诊断与评估:高尿酸血症的定义为血尿酸超过男性420μmol/L或女性360μmol/L。
而痛风的诊断标准为:1. 存在急性关节炎发作;2. 肾盂肾炎样复发性肾小球肾炎或间质性肾炎;3. 尿酸性结石;4. 经组织活检证实尿酸盐沉积石或痛风结节;5. 化验检测尿酸超过40 mg/dl。
痛风的诊断主要基于临床表现和尿酸水平的检测。
治疗原则:治疗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的原则是降低血尿酸水平,防治痛风发作,预防尿酸结石和尿酸肾病的发生。
治疗策略主要包括非药物治疗和药物治疗两大方面。
非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主要包括生活方式干预、饮食控制和体重管理。
生活方式干预包括戒酒、戒烟、减少咖啡因和糖摄入等。
饮食控制主要包括限制高嘌呤食物(如动物内脏、红肉、海鲜等)和限制高糖食物的摄入。
体重管理主要是通过保持适当的体重,减轻肥胖对尿酸代谢的影响。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主要包括尿酸降低治疗和痛风发作治疗。
尿酸降低治疗目标是将血尿酸水平降至正常范围(男性360-420μmol/L,女性300-360μmol/L)。
常用的药物包括利尿剂、尿酸合成酶抑制剂和尿酸排泄剂等。
痛风发作治疗主要是通过非甾体消炎药,如非布洛芬和吲哚美辛等,或糖皮质激素的使用来缓解关节炎发作的症状。
并发症及预防:高尿酸血症和痛风患者常伴随一系列的并发症,如尿酸结石、肾功能损害、心血管疾病和代谢综合征等。
预防并发症主要依赖于有效的尿酸降低治疗和生活方式改变。
结语:中国高尿酸血症与痛风诊疗指南(2024)是在卫生部门和专家共同努力下制定的,对于规范和提高高尿酸血症与痛风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氯沙坦联合苯溴马隆治疗肾脏疾病并高尿酸血症临床研究

氯沙坦联合苯溴马隆治疗肾脏疾病并高尿酸血症临床研究石秀祯;王玉梅;刘金凤【摘要】目的探讨氯沙坦联合苯溴马隆治疗肾脏疾病并高尿酸血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长江航运总医院肾内科2015年1月至2017年4月收治的肾脏疾病并高尿酸血症患者1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氯沙坦组和苯溴马隆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加用氯沙坦联合苯溴马隆,氯沙坦组加用氯沙坦治疗,苯溴马隆组加用苯溴马隆治疗,随访6个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血尿酸水平显著低于其余3组,血清肌酐(SCr)显著低于对照组及苯溴马隆组,血尿酸氮(BUN)显著低于其余3组,微量白蛋白尿(mAlb)显著低于其余3组(P=0.000<0.05);4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严重程度显著低于氯沙坦组及苯溴马隆组,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氯沙坦联合苯溴马隆治疗肾脏疾病并高尿酸血症可显著降低血尿酸、SCr、BUN、mAlb,同时联合治疗的不良反应严重程度低于单纯服用氯沙坦或苯溴马隆,安全性更高.【期刊名称】《中国药业》【年(卷),期】2019(028)015【总页数】3页(P44-46)【关键词】氯沙坦;苯溴马隆;高尿酸血症;肾脏疾病;安全性;疗效【作者】石秀祯;王玉梅;刘金凤【作者单位】长江航运总医院,湖北武汉 430000;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湖北武汉 430022;江苏省徐州市中心医院,江苏徐州 221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969.4;R983+.2肾脏疾病并高尿酸血症的发病机制是患者肾组织血管内皮细胞受损,引起次黄嘌呤、嘌呤氧化酶升高,出现血尿酸增多[1];同时,由于局部乳酸增多、肾小球硬化、肾小球滤过率下降等原因,引起血尿酸排泄减少[2]。
临床以饮食调整、药物治疗为主[3],药物治疗主要有抑制尿酸生成的别嘌醇、非布司他及促进尿酸排泄药物苯溴马隆等[4]。
从慢性肾脏病角度看高尿酸血症与痛风的指南更新要点

·4191··指南解读·【编者按】 2017年,我国高尿酸血症患者人数已达1.7亿,其中痛风患者超过8 000万人,而且正以每年9.7%的年增长率迅速增加。
现今痛风已经成为我国仅次于糖尿病的第二大代谢性疾病,是不可忽视的健康警示。
随着全球痛风发病率的升高,各国关于痛风的诊疗指南不断更新,本期“指南解读”栏目通过汇总近年来国内外发布的痛风诊疗指南,探索痛风的诊断标准以及治疗方法,以供临床实践参考。
从慢性肾脏病角度看高尿酸血症与痛风的指南更新要点王旭,罗冬平,茹彦海,郭晓凯,徐家云*【摘要】 随着社会发展及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高尿酸血症(HUA)与痛风的发病率显著上升,并有年轻化趋势。
目前HUA 已成为仅次于糖尿病的第二大代谢性疾病,其不仅是慢性肾脏病(CKD)的常见并发症,而且是导致CKD 发生和发展的重要原因。
基于新的研究证据,国内外有关HUA 与痛风诊治指南不断更新,并提出较多新观点。
本文主要从CKD 角度对国内外有关HUA 与痛风的指南更新要点进行解读,并结合相关研究证据从初始降尿酸治疗指征、降尿酸治疗药物的选择、痛风急性发作的管理、碱化尿液、维生素C 的使用方面进行分析和探讨,旨在为临床综合性、个体化治疗提供借鉴和帮助。
【关键词】 肾疾病;高尿酸血症;痛风;指南;治疗【中图分类号】 R 692 【文献标识码】 A DOI:10.12114/j.issn.1007-9572.2021.00.573王旭,罗冬平,茹彦海,等.从慢性肾脏病角度看高尿酸血症与痛风的指南更新要点[J].中国全科医学,2021,24(33):4191-4195. []WANG X,LUO D P,RU Y H,et al.Interpretation of the major updates of guidelines regarding hyperuricemia and gout in chronic kidney disease[J].Chinese General Practice,2021,24(33):4191-4195.Interpretation of the Major Updates of Guidelines Regarding Hyperuricemia and Gout in Chronic Kidney Disease WANG Xu ,LUO Dongping ,RU Yanhai ,GUO Xiaokai ,XU Jiayun*Department of Nephrology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Hen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uoyang 471000,China *Corresponding author :XU Jiayun ,Professor ,Chief physician ;E-mail :【Abstract 】 The incidence of hyperuricemia(HUA)and gout is increasing significantly,and tends to occur at an early age with the social development and changes in patterns of life. HUA has become the second leading metabolic disease following diabetes mellitus,which is not only a common complication of 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but also an important risk factor for CKD. The guidelines for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HUA and gout have been updated to accommodate newly emerging evidence. We interpreted the essentials of new updates regarding HUA and gout in CKD on the basis of research evidence,including the indication of initial urate-lowering therapy,selection of pharmacologic urate-lowering therapy,gout flare management,alkalinizing urine and use of vitamin C on the basis of research evidence,hoping to provide clinicians with supports for delivering comprehensive and individual therapies.【Key words 】 Kidney diseases;Hyperuricemia;Gout;Guidebook;Therapy(monosodium urate monohydrate,MSU)沉积,引发痛风。
2017-中国高尿酸血症相关疾病诊疗多学科专家共识

more
consensus on hyperuricemia and its related diseases will therefore comprehensive understanding in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the diseases.The following
University,Shanghai,200032,Email:gajunbo@ZS—hospital
Endocrinology,Zhongshan Hospital,Fudan
5豇cn;
Hejian,Department of Rheunmtology,Hnashan Hospital,Fudan University,Shanghai,200040,Email:
呈年轻化趋势,已成为仅次于糖尿病的第二大代谢性疾病。 血尿酸升高除可引起痛风之外,还与肾脏、内分泌代谢、心脑
血管等系统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有关。既往部分学科已从本 专业出发制定了相关临床指南或专家共识,各有侧重。本共 识参照系统医学模式,邀请风湿免疫、肾脏、内分泌代谢、心 血管、神经、泌尿和中医科等学科专家共同讨论、制定而成, 是我国HUA相关疾病的首个多学科专家共识,旨在推动多 学科协作,指导和规范HUA相关疾病的临床实践。 一、HUA定义 根据流行病学资料,既往HUA定义为正常嘌呤饮食下, 非同日两次空腹血尿酸水平男性>420 IlLmol/L,女性>360 Ixmol/L。因尿酸盐在血液中的饱和浓度为420 p,moL/L(不 分性别),超过此值可引起尿酸盐结晶析出,在关节腔和其他 组织中沉积。因此,本共识将血尿酸水平>420
Zou
Changlin,Department of Nephrology,Shanghai Changzheng Hospital,Second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Shanghai 200433,Email:chlmeil954@126.corn;Ge Junbo,Department of Hospital,Fudan
华医网-高尿酸血症与痛风的研究进展及规范化诊疗参考答案

高尿酸血症与痛风的研究进展及规范化诊疗2019年华医网参考答案一、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的发病机制探讨1、高尿酸血症的危害之一是,尿酸盐沉积于血管壁,增加()C、冠心病、高血压、脑卒中等风险2、高尿酸血症的危害之一是,尿酸盐诱发和加重胰岛素抵抗,增加()C、糖尿病和代谢综合征风险3、高尿酸血症的危害之一是,尿酸盐沉积于肾脏,诱发()D、尿酸性肾病和肾衰4、人体尿酸的来源中,()来源于内源性嘌呤代谢,来源于富含嘌呤或者核酸蛋白食物占()B、80%,20%5、高尿酸血症的危害之一是,尿酸盐沉积于关节,导致()A、痛风发作,关节变形二、高尿酸血症与肾脏疾病1、2017年“中国肾脏疾病高尿酸血症诊治的实践指南”中高尿酸血症的诊断标准描述正确的是()D、男性及绝经后女性--血尿酸浓度>420 μmol/L(7.0mg/dl),绝经前女性--血尿酸浓度>360 μmol/L(6.0mg/dl)2、碱化尿液有利于尿酸盐晶体溶解和从尿液排出,高尿酸血症患者应将尿pH维持在什么范围最为适宜()B、6.2-6.93、CKD非透析痛风患者,当血尿酸值为()时,应该给与药物治疗,同时应把血尿酸控制目标为()D、D.血尿酸≥360μmol/L;血尿酸<360μmol/L4、非糖尿病肾病、高龄、营养不良的患者,透析前血尿酸指标在(),应给予降尿酸治疗C、C.SUA ≥540μmol/L5、CKD非透析无痛风发作患者,非药物治疗3个月后,当血尿酸值为()时,应该给与药物治疗,同时应把血尿酸控制目标为()C、血尿酸≥420μmol/L;血尿酸<420μmol/L三、高尿酸血症与内分泌代谢风险认知1、尿酸是全病因死亡和冠心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血尿酸每升高1mg/dL,心血管死亡率和缺血性心脏病死亡率,男性会增加(),女性会增加()A、9%,26%2、高尿酸血症的分型有哪些()D、以上都是3、下述结论对于高尿酸血症与代谢综合征的相关性危害,哪一项是错误的()D、痛风患者不容易发生心梗和心衰,高尿酸也不会增加高血压、糖尿病、脑中风、肾病、心肌梗死和心衰等疾病的患病率4、高尿酸血症的诱发因素,以下因素正确的是()D、药物因素5、痛风一般分四个病程,分别包括:();急性发作期;间歇期;慢性痛风石B、无症状高尿酸血症四、基于最佳循证证据立足中国临床实践2016中国痛风诊疗指南解读1、2016中国痛风诊疗指南指出在痛风急性发作期,推荐首先使用()缓解症状A、NSAIDs2、开始使用降尿酸药物时,必然带来血尿酸波动,诱发或加重痛风性关节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在CKD的进展过程中,高尿酸血症有加速 肾小球性高血压和血管损伤的作用,是肾 间质血管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导致与恶 化的肾小球硬化和肾小管间质性疾病相关 的临床蛋白尿和肾衰竭的发生。
CKD的诊断标准与分期
终末期肾病 GFR中度下降 GFR严重减少 肾损伤伴随GFR轻度下降 肾损伤伴随GFR正常或升高
▪ 高尿酸血症的病因包括:尿酸排泄减少、 尿酸生成增加及两者兼而有之三大类。
▪ 肾脏尿酸代谢过程:滤过(肾小球100%滤 过)-重吸收(98%在近段肾小管S1段重吸 收)-分泌(50%在S2段分泌)-分泌后重吸 收(40%-44%在S3段分泌后重吸收)。
▪ 6%-10%肾小球滤过的尿酸排出体外。疾病、 药物、遗传等因素科导致肾脏尿酸排泄功 能下降,导致高尿酸血症的发生。
▪ 二、全面筛查高尿酸血症相关心血管疾病 风险并积极控制,包括高血压、糖尿病、 高脂血症、肥胖、冠心病、心力衰竭、外 周动脉疾病及吸烟等。
治疗原则
▪ 三、避免应用可升高血尿酸的药物,包括噻嗪 类和袢利尿剂、某些抗结核药、小剂量水杨酸 类药物、某些降糖药(磺酰胺类和双胍类降糖 药)、含有乙醇的药物、左旋多巴、环孢素A、 他克莫司等。
▪ 7、若抑制尿酸生成药物和促进尿酸排泄药物 单药足剂量治疗或联合治疗血尿酸水平无法达 标,有条件时可加用或改用尿酸氧化酶。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治疗原则
▪ 七、所有降尿酸药物均应从低剂量开始使 用,逐渐加量,直到血尿酸降至目标范围。
▪ 八、应根据药物的代谢动力学以及患者肾 小球滤过率调整药物剂量。
CKD非透析患者
▪ 一、药物治疗时机: ▪ 无痛风患者在非药物治疗3个月后血尿酸≥420umol/L时
可给予降尿酸药物治疗。痛风患者血尿酸≥360umol/L、严 重痛风患者血尿酸≥300umol/L时,应给予降尿酸药物治疗。 ▪ 二、控制靶目标:无循证医学证据。指南建议: ▪ 合并痛风的CKD患者建议控制血尿酸<360umol/L; ▪ 合并严重痛风的CKD患者(痛风石、慢性关节病变、痛风 反复发作≥2次/年)建议控制血尿酸<300umol/L。 ▪ 其他CKD患者:建议控制血尿酸在年龄、性别所对应的正 常范围,一般<420umol/L; ▪ 不建议应用药物长期控制血尿酸<180umol/L
▪ 4、使用促进尿酸排泄药物的治疗过程中,应充分碱化尿 液,定期随访尿量、尿液PH、尿结晶、尿尿酸排泄率和 泌尿系统超声。(尿液PH应控制在6.2-6.9,24小时尿尿 酸排泄率不宜超过4200umol/1.73m2。若在超过该值的情 况下血尿酸仍无法达标,应改用抑制尿酸生成的药物,或 者减少促进尿酸排泄药物剂量,并联合使用抑制尿酸生成 的药物)。
肾小球滤过率 毫升/分/1.73平方米
5期 <15 4期 15~29 3期 30~59
2期 60~89
1期 ≥90
高尿酸血症的诊断标准
▪ 在正常嘌呤饮食状态下,非同日2次空腹血 尿酸男性和绝经后女性>420umol/L、非绝 经期女性>360umol/L。
高尿酸血症的分型
▪ 排且泄FE不UA<良5型.5:%。UEUA<3600umol/d* (1.73m2 ), ▪ 生且F成E过UA≥多5.型5%:。UEUA>3600umol/d* (1.73m2 ), ▪ 混FE合UA<型5:.5%UE。UA>3600umol/d* (1.73m2 ),且 注/酐:体)U表E/面 (UA积 血(( 尿尿酸1尿.7×酸3m排尿2)泄肌;率酐F))E=U。A=尿(尿尿酸尿(酸um×o血l/d肌)
▪ 四、适当碱化尿液。尿PH值6.2-6.9有利于尿酸 盐结晶和从尿液排出,PH>7.0易形成结石。
▪ 五、CKD患者降尿酸药物治疗指征和血尿酸控 制靶目标与是否发生痛风、原发病、是否透析、 是否合并心脑血管疾病等有关。
治疗原则
▪ 六、CKD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降尿酸药物 的选择原则:
▪ 1.对于eGFR<30ml/min.1.73m2且不合并肾结 石的CKD患者,若24h尿尿酸排泄率< 4200umol/1.73m2时,则建议选择抑制尿酸 生成的药物。
六、降尿酸药物的选择原则
▪ 5、使用别嘌醇前如条件允许,建议行HLAB5801基因检测,阳性者避免使用。肾功能减 退者,别嘌醇最大剂量应据eGFR调整,在此 情况下血尿酸 无法达标,应改用非布司他或 促进尿酸排泄药物,后者可联用别嘌醇。
▪ 6、若抑制尿酸生成或促进尿酸排泄药物单药 治疗不能使血尿酸水平达标,可考虑联合治疗。
中国肾脏疾病高尿酸血症诊治 的实践指南(2017版)
肾脏疾病高尿酸血症的流行病学
▪ 高尿酸血症患病率8.4%-13.3%,呈年轻化趋 势。
▪ 90%的高尿酸血症和痛风患者是由于肾小 球滤过率和/或肾小管分泌障碍引起。
▪ 高尿酸血症可加重肾脏病的进展和心脑血 管并发症的发生,是导致CKD、心脑血管 疾病、代谢性疾病发生和发展的独立危险 因素。
▲CKD时:尿尿酸排泄情况多为排泄不良型。
肾脏疾病高尿酸血症的治疗
▪ 治疗原则 ▪ 非透析患者的治疗 ▪ 血液透析患者 ▪ 腹膜透析患者 ▪ 肾移植患者 ▪ 急性肾损伤
治疗原则
▪ 一、避免摄入高嘌呤食物如动物内脏,控 制肉类、海鲜和豆类等摄入,多饮水,避 免饮酒及富含果糖的饮料,低盐饮食,规 律锻炼。
▪ 2.对于合并肾结石的CKD患者,建议使用抑 制尿酸生成的药物。
六、降尿酸药物的选择原则
▪ 3、对于eGFR≥30ml.min-1.(1.732)-1且不合并肾结石的CKD 患者,若24h尿尿酸排泄率<4200umol/1.73m2时,可选择 抑制尿酸生成的药物或促进尿酸排泄的药物;若24h尿尿 酸排泄率>4200umol/1.73m2时,则建议选择抑制尿酸生 成的药物。
肾脏疾病高尿酸血症的流行病学
▪ 血尿酸每升高60umol/L(1mg/L),肾脏病 风险增加7%-11%,肾功能恶化的风险增加 14%。
▪ 血尿酸水平男性≥420umol/L(7.0mg/dl), 女性≥360umol/L(6.0mg/dl)发生终末期肾 脏病的危险分别增加4倍和9倍。
肾脏疾病高尿酸血症的发病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