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那棵高山榕教学设计
那棵高山榕教案.

6那棵高山榕教材简析:本文是一篇借物写人、表达对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热切歌颂和怀念的散文。
这篇散文用倒叙的手法,先写一棵高山榕在青山碧水间“呼吐晨风,吸纳朝阳”,是一棵普通的高山榕,又是那样的不同寻常;再写邓小平1992年1月22日南巡过程中情不自禁地种下一棵高山榕的经历;最后写邓小平深沉地爱着祖国和人民,这种爱滋润着高山榕,“葱茏耀眼,华盖如伞”,爱给了全国人民力量,在改革开放的春风中,祖国的各项事业,特别是改革开放“生命勃发”。
学情分析:学习这篇课文,除了要让学生随文识写生字新词外,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全文、品读重点段落,抓住关键的句子,如“这只是一棵普普通通的高山榕,同成千上万棵高山榕一样普通。
然而,它又是那样的不同寻常”,“那棵高山榕葱茏耀眼,华盖如伞,生命勃发……”等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感悟和概括。
教学目标:1德育目标;了解邓小平对祖国和人民的深挚情感,激发学生爱小平,爱祖国。
2知识与技能;认识并规范、美观地书写本课生字。
理解步履轻快、兴致勃勃等词语。
3过程与方法;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那棵高山榕不同寻常的来历。
学习倒叙的记叙方法。
教学重、难点能够结合上下文,了解邓小平对祖国和人民的深挚情感。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那棵高山榕不同寻常的来历。
2了解邓小平对祖国和人民的深挚情感,激发学生爱小平,爱祖国。
3理解句子;那可高山榕葱茏耀眼,华盖如伞,生命勃发。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你认为那是一颗怎样的高山榕?二出示导纲1从哪些地方看出那是一颗普普通通的高山榕?为什么又说他非同寻常呢?2 找出描写邓小平的语句,并谈谈体会。
3理解;那棵高山榕葱茏耀眼,华盖如伞,生命勃发……三学生自学四小组交流五展示评价1 从哪些地方看出这是一棵普普通通的高山榕?引导学生品读第2段,抓住重点词句体会高山榕的普通。
那棵高山榕 教案教学设计

那棵高山榕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高山榕的特点、生长环境以及分布情况。
(2)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和分析自然现象的能力。
(3)通过查阅资料,让学生掌握高山榕的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
2. 过程与方法:(1)采用观察、讨论、查阅资料等方式进行学习。
(2)培养学生合作学习、主动探究的能力。
(3)学会运用多媒体手段搜集和处理信息。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观念。
(2)增强学生对家乡植被的认识,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高山榕的特点、生长环境以及分布情况。
(2)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和分析自然现象的能力。
(3)高山榕的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
2. 教学难点:(1)高山榕的生长环境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2)如何运用多媒体手段搜集和处理信息。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展示高山榕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这道美丽的风景。
(2)学生分享自己对高山榕的认识和印象。
2. 自主学习(1)学生分组讨论高山榕的特点、生长环境以及分布情况。
(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3. 课堂探究(1)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高山榕的生长环境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2)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讨论等方式进行探究,分享探究成果。
4.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高山榕的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
四、课后作业1. 观察身边的植物,描述它们的特点和生长环境。
2. 深入了解一种植物的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下节课分享。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针对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六、教学策略与方法1. 情境教学:通过展示高山榕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高山榕的生长环境和美丽景色。
2. 探究学习: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查阅资料、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3. 案例分析:挑选具有代表性的高山榕案例,让学生分析其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第二单元6.那棵高山榕

第二单元6.那棵高山榕教学目标:1.联系上下文,结合时代背景和生活实际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2.激发学生对一代伟人的敬佩、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联系上下文,结合时代背景和生活实际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6课。
齐读课题。
2.请同学们回忆一下,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邓小平爷爷种高山榕)。
课文按什么顺序写的?(倒叙)3.运用倒叙,必须有过渡句或过渡段来衔接。
本文中的过渡段是第几段?齐读这句。
(这只是一棵普普通通的高山榕,同成千上万棵高山榕一样普通。
然而,它又是那样的不同寻常)此时你忍不住想说什么?(“普普通通”与“不同寻常”矛盾)这就是本节课要学习的重点。
这是一个过渡段,要理解“普普通通”,我们得联系上文;要探索它的“不同寻常”得结合下文。
二、学习课文第一部分,理解“这是一棵普普通通的高山榕”1.浏览过渡段之前的第1-3自然段,看看哪一段集中具体表现了它的普通?(第2自然段)2.轻声朗读课文第2自然段,思考:你从哪些地方看出这棵高山榕的普通?标出关键词,说说你的体会。
抓住关键词“没有……没有……只是……”理解。
你能用“它没有(),没有()。
它只是()”这样的句式说说它的普普通通吗?3.同仙湖植物园千千万万的植物相比,他显得那么(微不足道,不足挂齿、不值一提、无足轻重……)。
这就是作者所说的“普普通通”。
三、学习课文第二部分,理解“它又是那样的不同寻常”1.寻常是什么意思?(平常)那这棵高山榕与别的寻常的高山榕有什么不同呢?2.结合时代背景,理解“它又是那样的不同寻常”的含义。
播放深圳发展的相关图片并解说。
这样的不寻常还表现在什么地方?(1)这样的眷恋还直接体现在小平的话语中。
读小平的话语:“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
”(2)比较这样的话语:“那棵高山榕葱茏耀眼,华盖如伞,生命勃发……”你读懂了什么?(融入深爱——这爱是小平对祖国人民的爱,也是祖国和人民对他的热爱和怀念。
6那棵高山榕教案

西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上册6.那棵高山榕军马河二小程雪云一、设疑自探1、导入:同学们诵读古诗的时间到了,你们准备好了吗?有哪位同学愿意用洪亮的声音为我们读一遍呢(生评价)。
下面由老师范读一遍,请同学们认真听。
接下来男生一组,女生一组我们来赛一赛看哪一组读的更好……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对《那棵高山榕》有了初步的了解,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那棵高山榕》。
这是一颗怎样的高山榕呢?课文中有集中评价它的文段吗?请找一找。
2、设疑(出示句子)“这只是一棵普普通通的高山榕,同成千上万棵高山榕一样普通。
然而,它又是那样的不同寻常。
”(1)齐读,句中有一对反义词概括了高山榕的特点,大家找找看。
(2)理解“普普通通”、“不同寻常”的意思在读这句话,读后你能提出哪些问题?预设:这棵高山榕普通在哪里?这棵高山榕不同寻常在哪里?过渡:同学们真善于思考,能抓住关键词来进行质疑,你们真棒!这节课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进一步学习课文。
请同学们根据自探提示来进行自学探究。
大家的问题都解决了吗?那么我们一起来探究吧!二、解疑合探(一)同桌交流(二)班级汇报A、体会高山榕的普通1、这颗普通的榕树是怎样的呢?请找出有关语句读一读。
a、高山榕生长的很茂盛。
b、高山榕平凡却健康的成长生谈体会,老师总结并板书:默默地带来亮丽增添和谐让我们一起跟随课文的叙述走进榕树,边读边想象画面,像放电影一样欣赏这颗平凡却美丽的榕树。
引读:这是一个山清水秀的世界。
学生读第一自然段。
(2)青山与碧水之间,有颗葱郁的高山榕。
生接着读第二自然段。
(3)天和地......过渡:这的是一颗普普通通的高山榕,作者为什么又说他是不同寻常的呢?B、体会高山榕的不同寻常1、课文用了很多篇幅详细介绍了小平同志栽种榕树的过程,让我们跟随作者的叙述去看看当时的情景,看看你能从中感受到什么?(请同学们读5~7段话,将自己的感受批注在旁边。
)谈感受“小平步履轻快。
”邓小平因为看到仙湖植物园的美景,所以高兴。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6.那棵高山榕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6.那棵高山榕6.那棵高山榕教学目标1.认识并规范、美观地书写本课生字。
理解“步履轻快”、“兴致勃勃”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那棵高山榕不同寻常的来历。
3.学习倒叙的记叙方法。
重点难点教学重、难点能够结合上下文,了解邓小平对祖国和人民的深挚情感。
教学课时两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并规范、美观地书写本课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明白文章大意,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
3、理清文章叙述脉络,体会文章倒叙的表达方式。
【教具准备】1.歌曲《春天的故事》2.收集邓小平的相关资料。
3.一幅高山榕葱茏耀眼的图片。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 听歌曲《春天的故事》。
3.(第8自然段)讲那棵高山榕茁壮成长。
4.(第9自然段)讲那棵高山榕融入了邓小平深沉的爱,祖国和人民也将永远热爱和怀念邓小平。
5.(第10自然段)讲那棵高山榕生机勃勃,也暗含着中国的改革开放正勃发出旺盛的生命力。
(二)提问:谁能说出课文的表达顺序?作者是由眼前看到的这棵枝繁叶茂的高山榕,联想到伟大的邓小平同志,联想到他是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联想到他在1992年南巡深圳时,种下的那棵高山榕,特别是联想到他对祖国和人民深沉的爱。
【课堂作业新设计】一、看拼音,写词语。
wǔ mèi xīn yí wěi àn juān kè mù yù二、词语巧搭配。
( )晨风()朝阳()山()水 ( )阳光()枝叶()和()丽()千()万三、填一填。
邓小平是伟大的____________,伟大的无产阶级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总设计师,是________________的创立者。
四、想一想,填一填表示“想”的诃语。
左思右想异想天开朝思暮想浮想联翩痴心妄想胡思乱想冥思苦想深思熟虑苦苦地想——( ) 想得厉害——( ) 想得离奇——()想得周到——( ) 想得没道理——( ) 想得很多——( ) 想了又想——( ) 想得荒唐——( )参考答案:一、妩媚心仪伟岸镌刻沐浴二、呼吐吸纳青绿沐浴舒展风日成上三、马克思主义者革命政治军事外交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四、冥思苦想朝思暮想异想天开深思熟虑胡思乱想浮想联翩左思右想痴心妄想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认读、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语和含义深刻的句子。
西师大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8.《那棵高山榕》教学设计

朗读教学应从整体入手感知课文,再走进文中,进一步细细品读课文,将整体与部分的学习结合起来。
汉语教学中要注重说话训练,在朗读课文的过程中,必须关注学优生的发展,给他们提供提高自我,提高说话能力的平台。
抓住关键的词语和对话,反复的进行朗读,师生互动,合作朗读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感受那份激动与自豪。
西师大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
8.《那棵高山榕》教学设计
课 题
11 零的突破
课 时
共二课时
教
学
目
标
知识技能:1.重点学习“以致、镇定自若、不偏不倚、鲜为人知、名垂”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进行语言思维训练。
过程与方法:
1. 通过小组学习的方法学习词语,设置情境进行语言思维训练并活用词语。
2.分层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伙伴互助、评价等方法,练习读好课文。
○读课文,找一找精彩的自然段。
四、朗读重点自然段
○提出分层学习目标
○根据自己定的目标,找伙伴进行朗读练习。
○抓住重点词或根据数字变化,练习说10自然段
◎抓住重点词语
◎抓住数字的变化
五、仿说课文,进行语言训练
○朗读十一、十二自然段:重点读好“老泪纵横”和萨马兰奇说的“这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一天”一句。
引读、
师生合作读
指导学生读好激动人心的场面,模仿最后一段说出自己喜欢的人。并布置小练笔。
自由发言
全班交流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认真倾听、参与讨论,补充自己的学习。
自由读
发表
找伙伴读
赛读
挑战读
互相评价
挑战发展目标
西师大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6课《那棵高山榕》教案教学设计

6、那棵高山榕课 型:精读课精读课学情分析:学习这篇课文,除了要让学生随文识写生字新词外,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全文、品读重点段落,抓住关键的句子,如“这只是一棵普普通通的高山榕,同成千上万棵高山榕一样普通。
然而,它又是那样的不同寻常”,“那棵高山榕葱茏耀眼,华盖如伞,生命勃发……”等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感悟和概括。
理解、感悟和概括。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知识与能力: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2、理解课文内容,并能解释含义深刻的句子。
、理解课文内容,并能解释含义深刻的句子。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过程与方法:以读为主,通过阅读,理解课文内容。
以读为主,通过阅读,理解课文内容。
感情、态度与价值观:感情、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邓小平的尊敬和热爱,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激发学生对邓小平的尊敬和热爱,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教学重、难点:重点: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语和含义深刻的句子。
重点: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语和含义深刻的句子。
难点:如何正确理解本文含义深刻的句子。
难点:如何正确理解本文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方法:教法:四环节循环教学法教法:四环节循环教学法学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学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教学准备:高山榕及邓小平的资料。
高山榕及邓小平的资料。
教学时间:两课时两课时教学程序: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并能规范、美观地进行书写。
、学会本课生字,并能规范、美观地进行书写。
2、初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初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3、背诵课文1—3自然段。
自然段。
教学过程:第一循环第一循环一、谈话导入新课。
一、谈话导入新课。
在深圳市仙湖植物园,每年的清明、重阳、小平忌日,都有许多市民、游客带上花圈、水果等来到一棵葱郁的高山榕树下郑重鞠躬,也时常见到有人落泪,这是为什么?这是为什么?由此导入新课,揭示课题:《那棵高山榕》。
《那棵高山榕》教案设计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那棵高山榕》教案设计学科领域:语文年级:五年级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那棵高山榕》。
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高山榕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学生能够掌握本课的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学生通过观察图片、小组讨论等方法,提高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树立环保意识,关注自然环境。
学生能够学会珍惜和保护自然资源。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那棵高山榕》。
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高山榕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难点:学生能够深入理解课文中的生字词和难点句子。
学生能够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型进行实际表达。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方法:自主学习法:学生通过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合作探讨法: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观察表达法:学生通过观察图片,进行口头表达和写作练习。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使用PPT、图片等教学辅助材料,生动展示课文内容。
板书教学:使用黑板和粉笔,进行关键词和句型的板书。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展示高山榕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主题。
2. 学生自读课文:学生自主阅读课文《那棵高山榕》,理解课文内容。
3. 讲解生字词:教师讲解课文中的生字词,帮助学生掌握。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课文内容,分享自己的感悟。
5. 朗读课文:学生集体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情感。
第二课时:1. 复习导入: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复习上节课的学习内容。
2. 学生背诵课文:学生集体背诵课文《那棵高山榕》。
3. 课堂练习:学生进行课文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4. 观察表达:学生观察高山榕的图片,进行口头表达和写作练习。
五、课后作业1. 家庭作业:学生回家后,向家长分享课文《那棵高山榕》的内容,并背诵给家长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品读课文,体会情感
1.师:同学们,你能够找出全文中的过渡句吗?用﹏﹏线画出来。(这只是一棵普普通通的高山榕,同成千上万的高山榕一样普通。然而它又是那样的不同寻常。)找出之后,全班齐读。
2.师:从哪些地方看出这是一棵普普通通的高山榕?
引导学生品读第2段,抓住重点词句体会高山榕的普通。
三、感悟深意,升华感情
1.自由读8、9、10段,用“——”勾画出人们关注这棵树的语句。
2.讨论:为什么这么多人如此留恋这棵高山榕?(因为从邓小平植树中,可以看出小平爱着祖国和人民,而人民也是非常热爱小平、怀念小平的。)深情朗读“这九州热土,融入了他老人家多么深沉的爱啊……”
3.老师补充邓小平在改革开放中的重大作用。
勾画好后,请同学们互相交流一下,说说这个地方为什么让你很感动。
学生:第5段我感动。邓小平说“唔,这里环境好,空气好”,这就说明小平同志很喜欢深圳这个城市,很热爱深圳这片土地。
那请同学们自己练习读一读,要读出喜爱之情。
引导理解“步履轻快”。
学生:第6段让我感动。工作人员在提到桫椤时,他马上想到了三峡附近的水杉,提到金花茶时,他想到了云南的碗茶,看到湘妃竹的时候,又想起了毛主席说的话,谈到了成都的竹子,说明邓小平非常了解全国各个地方的一草一木。他对祖国有着一种深深的眷恋。(抽读)
4.读文章最后一句话,理解“葱茏耀眼”,质疑:这句话仅仅是说高山榕长势好吗?(不是,这里不仅仅是说那棵树生机勃勃,而且还暗含中国改革开放以后,也正在生机勃勃地发展着,这里也表达出对祖国发展充满信心。)
四、拓展延伸,沟通读写
你想更多地了解邓小平爷爷的丰功伟绩吗?你想对已故的邓小平爷爷说什么吗?课后查阅资料,搜集相关资料。动笔写写自己的感想。
学生:第7段让我感动。
教师点拨:1992年,邓小平南巡的时候已经是88岁高龄了,可是当他看见那棵待种的高山榕时,依然兴致勃勃地走过去,种下了这棵高山榕。可见,他是真的想种一棵树在深圳,想看着这棵树和深圳一起生存发展下去。(被这段文字感动的同学一块来读一读)
教师:全体同学,我们一齐再来读一读让我们感动的5~7段,永远记住小平种树的情景。
个人批注
三、当堂训练(围绕目标、注重实效、独立完成)
判断下列句子中引号的作用
A、表示引用B、表示强调C、表示否定或讽刺
1、她的房间“干净”得只剩一张床。
2、南飞的大雁时而排成“人”字,时而排成“一”字。
3、邓小平笑吟吟地说:“那就是毛主席的‘斑竹一支千滴泪’”
个人批注
板书设计(提纲挈领、画龙点睛、强化刺激)
二、新知探究(先学后教、合作探究、反馈指导)
自学指导(一)(内容、要求、时间、方法)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同学们,你们想了解这棵高山榕与邓小平爷爷有什么关联吗?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
2.教师:请同学们自由地读课文,边读边想,这一课主要写了什么?
二、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师:好了,刚才大家已经读了课文,那你能说一说,本课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吗?(倒叙)这篇课文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
师小结:是的,这是一棵普普通通的高山榕,普通的品种,普通的枝干,普通的绿阴。
3.师:为什么作者又说它“不同寻常”呢?(因为它是一代伟人邓小平种的。)
师小结:是啊!那是我们伟大的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亲手种的。这棵高山榕具有不同寻常的来历。
个人批注
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
班级:
六年级
学科:语文
总第节
设计组成员:韩艳辉赵万飞授课教师:赵万飞
课题
6、那棵高山榕
共课时第课时
学习目标:
1、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语和含义深刻的句子。
2、学习作者运用比喻、拟人、想象来表达情感的方法。
3、背诵第一至第三自然段。
重点、难点:
学习作者运用比喻、拟人、想象来表达情感的方法。
学习活动过程
一、揭题示标(简明扼要、具体实用、操作性强)
重点、难点:
能够结合上下文,了解邓小平对祖国和人民的深挚情感。
学习活动过程
一、揭题示标(简明扼要、具体实用、操作性强)
1.播放歌曲《春天的故事》。
2.教师:同学们,你们知道歌词里面提到的那位老人是谁吗?(是邓小平)师介绍关于邓小平的资料。
3.教师:今天咱们就要学习一篇与邓小平爷爷有关的课文。(板书课题:那棵高山榕)同学们请齐读课题。
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
班级:
六年级
学科:语文
总第节
设计组成员:韩艳辉赵万飞授课教师:赵万飞
课题
6、那棵高山榕
共课时第课时
学习目标:
1.认识并规范、美观地书写本课生字。理解“步履轻快”、“兴致勃勃”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那棵高山榕不同寻常的来历。
3.学习倒叙的记叙方法。
课后反思(总结得失、完善自我、提高素养)
回顾导入:
说说这篇课文讲述了一件什么样的事情?
这篇文章按记叙的顺序可分为几部分?
二、新知探究(先学后教、合作探究、反馈指导)
自学指导(一)(内容、要求、时间、方法)
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语和含义深刻的句子。
师:下面请同学们自由地读回忆邓小平种树的部分(5~7段),说说什么地方让你感动。
同学们静下心来读书,勾画批写出自己的阅读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