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自我同一性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

合集下载

当代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研究概述

当代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研究概述

第16卷第4期Vol.16 No.4珠海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Zhuhai City Polytechnic college2010年12月Dec.2010当代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研究概述王书(重庆教育学院,重庆 400067)[摘要] 自我同一性,也称自我统合,是青年大学生人格发展的关键性阶段任务。

当代大学生因自我意识的成熟与周遭环境变迁,自我认同越发困难,易产生一些诸如焦虑、失落、无所适从、人际交往障碍等心理困扰和行为问题。

这恰恰反映了当代大学生在其心理素质的适应、发展与自组织功能上存在的不足。

因此,作为大学生健全心理素质培养的核心内容,从其自我同一性发展的可塑性入手,引发教育心理研究者的长期关注与探索。

[关键词] 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理论基础;相关研究自我同一性 (ego-identity)的概念源自埃里克森(Erik.H.Erikson)的同一性渐成说。

他提到,个体一生中要经历8个自我发展的关键性和转折性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特殊的身心发展需要、任务与面临的社会心理问题,并且呈前后继承和开拓创新的上升态势,即“心理•社会的危机”。

其中,“固定于青年期末的同一性,对之前从婴儿期以来的过去所有单个同一性都起了概括的作用,并将之改造成一个独特而连贯性的整体。

”[1]这说明青年期自我同一性在个体人生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和作用,而研究与教育的目的就在于帮助青年们顺利地完成发展课题,促进积极人格品质的形成。

一、理论基础(一)自我同一性的概念埃里克森认为“一个人的自我同一性即是自我认知的原则导向,自我情绪情感体验的信念化,自我调节的监控化和自我评价的固着化”。

这即是说,自我同一性不仅是一种自我体验,也包含了自我认识与自我调节的成分;是个体自我一致的心理感受。

这种一致,首先来自时空中的“过去、现在和将来的自身作为同一实体的存在感和意识”[2]。

其次它也意味着本文为重庆教育学院2009年院级科研课题项目成果。

大学生自我同一性与心理健康研究述评

大学生自我同一性与心理健康研究述评
第3 3兰 州教 育 罕 阮 r 手于 艮
J 0UR NAL 0 F L ANZ HOU I NS T I T U T E OF ED UC AT I O N
大 学 生 自我 同一 性 与心 理 健 康 研 究 述 评
陈亚青
( 红河学 院,云南 蒙自 6 6 1 1 0 0)
[ 摘
要 ] 自我 同一性 的形成和发展 是青 少年 时期 的主要发展任 务。本文在 综合 国内外学者研 究的基础上 , 根据 J a me s
Ma r c i a的 自我 同一性理论 , 分别对四种 同一性状 态大学生的心理 健康状 况进行 了概括和 总结 , 并结合 实际情 况提 出了
学校 园, 拥 有 更 为开 放 和 自由 的环 境 , 面 临 更 多 的选 现 , 同一 性 整合 得 越 好 , 心 理越 健 康 J 。 国 内学 者 叶
择 机会 , 肩 负 着形 成 自我 同一性 的重要 发展 任务 。


自我 同一性 概 述
埃 里 克森 被认 为是 “自我 同一 性 之 父 ” 。他认 为 表 明 , 成 就 型 同一 性 与 心 理 健康 水 平 呈 显 著 正 相关 ,

段 可 能性 选择 的探 索 , 并呈 现 相对 固定 的承 诺 ; ( 2 ) 焦虑得 分 最高 , 排他 型 同一性 个 体 焦 虑得 分 最 低 ¨ 。
延缓 型 同一 性 : 正 处 在探 索 过程 中 , 并 积 极 考 虑各 种 国 内学 者 王树 青 在 其 研 究 中也 发 现 成 就 型 同一 性 与 可 能 的选择 , 但 没有 达成 最后 的 承诺 ; ( 3 ) 排 他 型 同一 自尊 正 向 联 系 , 而 弥 散性 、 排他 型 和延 缓 型 同一 性 与 性: 从 未 经 历 同 一 性 探 索就 对 一定 的 目标 、 价值 观 和 焦虑 、 抑郁 正 向联 系¨ 。

大学生自我同一性和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大学生自我同一性和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对自我同一性的影响: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帮助大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明确自己的价值观和目标,从 而促进自我同一性的发展。
两者相互作用的途径:自我同一性和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在实践中相互影响,共同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实践中的相互作用: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可以通过引导大学生探索自我同一性,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同 时,心理健康教育也可以为大学生提供心理支持和辅导,促进自我同一性的发展。
05
大学生自我同一性和发展 性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研 究
研究方法与样本选择
研究方法:问卷调查、 访谈、文献综述
数据收集:通过线上和 线下方式进行,确保数
据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样本选择:大学生群 体,涵盖不同年级和
专业
数据分析:采用统计 分析软件进行数据分
析,如SPSS等
数据分析与结果呈现
数据分析方法:描 述性统计、相关性 分析、回归分析等
资源共享:家长和学校可以共享资源,如心理咨询师、心理测评工具等,为大学生提供更全面的心理健康教育。
家庭教育指导:学校可以提供家庭教育指导,帮助家长更好地理解和支持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07
展望未来研究方向
深入研究自我同一性和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的关系
探讨自我同一性和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之间的内在联系和作用机制
自我同一性的发展对于个体的心理健康 和社会适应具有重要意义,它有助于个 体形成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自
我意识和自我控制能力。
大学生正处于自我同一性发展的关键时期, 因此对自我同一性的研究有助于更好地了解 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需求,为促进其心理健
康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自我同一性对大学生发展的影响
自我同一性对大学生学业发 展的影响

试论同一性对青少年心理发展的意义文档 (2)

试论同一性对青少年心理发展的意义文档 (2)

试论同一性对青少年心理发展的意义何东The same problem is the core of adolescent personality development, have a great influence on the mental development of adolescents. Self identity problems, related to the aspects of adolescent development. The establishment of self identity, for the healthy growth of the teenagers, better adapt to the society all have important significance and realize their own value. This paper attempts to Erickson's psychological thoughts of self-identity theory, expounds the important significance of the theory on the psychological development of the teenagers, and puts forward some of the psychological development of contemporary youth enlightenment.[摘要] 同一性问题是青春期人格发展的核心,对青少年心理发展起着重大影响。

自我同一性问题,关系到青少年发展的方方面面。

自我同一性的确立,对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较好的适应社会和实现自身的价值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试图从埃里克森的自我同一性的心理学思想为理论基础,阐明该理论对青少年心理发展的重要意义,并由此提出一些对当代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启示。

中学生自我同一性的现状调查与对策

中学生自我同一性的现状调查与对策

中学生自我同一性的现状调查与对策【摘要】中学生自我认同对于他们的成长发展至关重要,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中学生对自己的身份认同存在困惑和不确定性。

本文通过对中学生自我同一性现状进行调查,发现影响中学生自我认同的因素主要包括社会环境、家庭背景、学校教育等多方面因素。

调查结果显示,有相当一部分中学生缺乏清晰的自我认同,容易受外部环境的影响而迷失自我。

针对这一现状,本文提出了一些针对性强的对策建议,包括加强中学生自我认同教育、提升家庭支持力度、建立更加健康的社会环境等。

建议通过课堂教育、家长参与、社会倡导等多方面手段来提升中学生自我认同,促进他们健康成长。

展望未来,希望可以加强相关研究和实践,为中学生的自我认同提供更好的指导和支持。

【关键词】中学生,自我同一性,现状调查,问题意识,研究意义,特点,影响因素,结果,对策建议,实施方法,总结,展望未来,建议措施。

1. 引言1.1 现状调查中学生自我同一性的现状调查是对当前中学生自我认同状态进行系统性分析和描述的过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了解中学生的心理状态和需求,为有效的干预和指导提供依据。

通过对中学生自我同一性的现状调查,我们可以了解到不同年龄段、性别、家庭背景等因素对中学生自我认同的影响,找出其中的规律性和特点。

现状调查还可以揭示中学生自我认同存在的问题和瓶颈,为我们提出对策建议和实施方法提供参考。

在进行现状调查时,我们可以采用问卷调查、访谈、观察等方法,收集中学生关于自我认同的主观感受和客观表现,了解他们对自身身份、性别角色、社会地位等方面的认知和态度。

通过对大量样本的统计和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中学生自我同一性的整体分布和特点,为后续的问题分析和对策提出提供基础数据。

通过对中学生自我同一性的现状进行调查,可以为我们深入了解中学生的心理现状和问题,为制定有效措施和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希望我们的调查工作能够为中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提供帮助和支持。

1.2 问题意识中学生自我同一性的现状调查与对策中,问题意识是非常重要的。

从埃里克森自我同一性理论探析我国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

从埃里克森自我同一性理论探析我国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

埃里克森是20世纪美国著名心理学家,他提出了自我同一性理论。

这一理论同时适用于青少年期的发展阶段,对于我国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自我同一性理论认为,青少年期是一个自我认知和身份建设的重要阶段。

在这个阶段,青少年面临着从儿童向成年人转变的过程。

他们不仅需要适应身体上的变化,还需要适应社会和心理上的变化。

在这个过程中,青少年会经历身份的探索和建立。

根据埃里克森的理论,青少年期的主要发展任务是建立自我同一性。

自我同一性是指个体对自己的价值观、目标和角色的一种内在一致性认知。

它不仅包含自我认知,还包括对他人的认知。

而在中国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发展中,自我认同的建立尤为重要。

其次,自我同一性理论提醒我们要为青少年提供积极的社会关系。

在青少年期,建立和维护积极的社会关系对于心理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例如,埃里克森在理论中强调了友谊和亲密关系的重要性。

这些关系为青少年提供了支持和认同感,帮助他们在社会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因此,在我国的心理教育中,我们应该重视培养青少年的社交能力,鼓励他们积极参与社交活动,并提供帮助构建积极社会关系的资源和机会。

最后,在埃里克森的理论中,他还提到了个体与社会的互动。

他认为,个体与社会的互动是塑造个体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在中国的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中,个体与社会的互动也是不可忽视的。

例如,一些青少年可能会受到社会上的压力和影响,导致心理问题的发生。

因此,我们应该重视社会环境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并积极创造积极的社会环境,以促进青少年的健康发展。

总之,埃里克森的自我同一性理论对于我国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在理解和应用这一理论时,我们应该关注青少年的身份探索、积极的社会关系和个体与社会的互动。

只有通过这些方面的努力,才能更好地促进我国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发展。

自我同一性与心理健康

自我同一性与心理健康
的 心理 功 能 的一个 方 面 ,认 为 个 人 同一 感 符 合 最 佳 理 功 能的 四个 标准 : ) 助 于促 进 个 人 幸福 感 的 提 封。 (有 1 f 助于个体 目标的实现。 3 2 洧 () 有助于社会认可 的获得。j f洧 利于社会建设 目标的实现。可以说 , 4 艾里克森的理 性的确立、 防止 同 性性 混 乱 是青 少 年期 02 2 —0
论也是他对 t 理鳇康的理解和关注的结果,每一个 蔷 5
维普资讯
生=文 明 的重 要组成 部分 , 是生 态 文 明 的依 托 和精 神 更 动力来 源 , 是公 民道 德建 设 的重 要 内容 。培育 公 民生 态 道德意 识 是 生 态 文 明建设 的 一 项 基础 性 工 程 , 因此 . 在 全{会牢 固树 立生态 文 明观 念 , 必切 实 加 强生 态道 德 士 务 建设 。 青 少年 作 为祖 国未来 的建 I者 , 对 当前 的形势 , 殳 面 = 必须具备生态道德观。而高 中阶段是青少 年生态道德 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高中生生态道德水平的高低 , 很大 程 度 上 决定 着 我 国乃 至 全 人类 的 可持 续 发 展 战 略 能否得到有效的落实。因此 , 加强对高中生这个群体的 生态道 德 教 育显 得尤 其重 要 。 本文结合对某市高中学校进行 的生态道德教育现 状 调查, 对高中生的生态道德教育提出探讨。
和思考 一些 问题 。 从 中学 生心 理 的主 要特 点可 以看 出 ,他 们 的 心 理
变 化 较儿 童 时期 更 加复 杂 和尖 锐 ,中学 生 如 何 在 这个 阶段保持健康 的心理。迎接未来更大的挑战成 为 中学 生心理研究的重要方面 。艾里克森在对 自我 同一性的
讨论中,明确地提出了自我同一性的整合和动 力的功 能。它能提供过去、 现在、 将来的主观一致感 和连续感, 提供组织和整合不同行为的框架 ,为社会 比较 提供基 础 。给个体明确的价值观 、目标和信念 以及生 活的 一 向、 目的和意义。 tr n提出个体同一感构成 了最任 Wa ma e

关于青少年自我同一性的研究综述

关于青少年自我同一性的研究综述

青少年自我同一性研究综述楚艳平引言:同一性(identity)几乎是当代社会科学无所不在的概念,它遍及哲学、心理学、精神分析、政治科学、社会学、人类学和历史学,同一性概念的内涵和理论角色在不同的学科领域中存在很大的不同。

即使在心理学领域中,虽然这一概念被广泛地应用于社会心理学、人格心理学、发展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咨询心理学和文化心理学中,它的重要性已被广泛认可,但由于其内涵的丰富与复杂以及研究者理论框架的不同,同一性的概念也存在内涵不一的使用。

大体上存在 3种相对区别的取向:(1)埃里克森(Erik〃 H〃 Erikson)定向的自我同一性;(2)个体水平定向的同一性[2],包括 McCall和 Simmons (1978)的角色同一性以及Stryker(1968,1980,1987),Burke(1980),Stryker 和 Serper (1982)的同一性;(3)集体水平定向的同一性,即社会同一性,包括Tajfel (1974,1978,1982),Turner(1982,1985)的社会同一性。

在3种取向的同一性中,尤以 Erikson(1963)定向的自我同一性提出最早,产生的具体的理论和研究成果丰富。

1.关于同一性的概念1.1国内的一些翻译自我同一性(self-identity)在国内心理学中有 3种译法:(1)张春兴教授在《教育心理学》(1998)中译为自我统合;(2)车文博教授在《人本主义心理学》(1998)中译为自我认同;(3)孙名之教授在《儿童心理发展的理论》(1983)、《弗洛伊德主义论评》(1992)、《青少年:同一性与危机》(1998)中,黄希庭在《人格心理学》(1998)中,阎巩固在《心理学——一条整合的途径》(2000)中译为自我同一性。

本文采用自我同一性的译法意在强调自我同一性为人格结构的属性和实体性存在。

1.2 Erikson对自我同一性概念的奠基自我的精神分析理论是 Erikson自我同一性概念的起源,Erikson被称为同一性之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同一性形成与发展的关注 ,为教育提供参考。
二 、理 论 背景
开 始 职业 认 同的形 成 历 程 。 () 性 别 分 化 对 性 别 混 淆 5 (eul o rao S s a pl ztn V x a i i
自我 同一性 (g—dni)是新精 神分析学派 的主要 b eulo ui ) eoi t e t y i xacn s n。性 别 分 化 是 指 青 少 年 能 够 发 展 出 明 确 s f o
未来的预期 ,把个人 理想和社会 的要求更 自觉地加 以整 s oses 自我确信是指青少年对他们 自己、他们 的能 c uns 。 i ) 合 ,从而对 自己的本质 、能力 、理 想等方面形成前后一 力 、他 们 解 决 问 题 的 技 巧 以及 他 们 个人 的 判 断 等 发 展 出
解 青 少 年 的心 理 健 康 状 况 ,就 必 须 了 解 自我 同一 性 的形 f ao) i tn 。角色 尝试 指青 少 年乐 意担任 不 同角 色 、采 取 不 同 xi
本文 以青少 年同一性与 心理健 康关系 的研究来验证
自我 同 一 性 的功 能 ,试 图 说 明 自我 同 一性 的 形 成 标 志 着 pr y s。 职业 意愿 是 指青 少 年 能 够去 研究 和 尝 试工 作 世 a li a s) 心 理 健 康 水 平 的提 高 ,意在 引 起 国 内教 育 界 对 青 少 年 自 界 中不 同的行业 ,以体验 实质上和情 绪上 的职业成败 ,
青 少 年 期 (d l cn e 是 人 生 全 程 发 展 中处 于 儿 童 识 ,是 对 “ 是 谁 ” 与 “ 将走 向何 方 ” 的问 题 的 回答 , aoe e c) s 我 我
期与成年期 之间的一段生命时期 ,是肩 负着 “ 起承转合” 是一 种 不再 惶 惑 迷 失 的感 受f 2 1 。
代 表 人 物 艾 里 克 森 ( ..r s EHEi o 提 出 的 一个 重 要 概 念 , 的性 别 认 定 ,能够 确 认 自己 的性 别 角 色并 认 识 和 性 别 角 k n)
在国内心理学 中又译 为 自我统合或 自我认同 。它是个体 色有 关 的生 殖 和 社 会 性 意 义 ,与 异 性 交 往 接 触 时 能 感 到
成 和发 展 ,了解 自我 同一 性 与心 理 健 康 的关 系 。
() 角 色 尝 试 对 角 色 固着 ( l epr eti l 3 r e x em n tnv re o i ao s o 的观 、表现 不 同的行 为 ,以及具 有统合各种 身份 的能力 。 () 职 业 意 愿 对 工 作 不 力 4 (pr teh Sw r ap ni si V o e c p k
2 1 _ 月 第1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9 0 8F ) 8 1 ( 3
● 学术空 间
坦然 舒 适 。 () 主从 分 际 对 权 威 混 淆 ( aesi ad oo e h 6 1 dr p n lw r i e h fl s p V at ry ofs n 。主从 分 际代 表 青 少 年 透过 社 会及 人 S u o tcn i ) h i u o
致 的 意 识 之 后 ,才 能 建 立 起 稳 定 的 自我 同一 性 ,否 则 就 的 自信 及确信 , 自己生 活上 的决定 和未来 目标能够信赖
会 导 致 个 人 的无 目标 感 和 无 意 义感 ,陷 入 同 一 性 危 机 之 并 感 到 愉快 。 .
中 ,势必会影 响到青少年 的心理健 康 。因此 ,要正确 理
学术 空间 ■
青少年 自我 同一 与心理健康 的关
口 何 婉 文
[ 要] 以 50名 1 ~2 的青 少年 为研 究 对 象 ,以 “ 少年 同一危 机 量表 ” (EC ) 和“ 理健 康诊 摘 5 2 2岁 青 A IS 心 断 测试 ” ( MHT 为研 究工 具 ,探 讨 了青 少年 自 同一性 与心 理 健 康 的 关 系。 结 果表 明 : () 青 少年 自我 ) 我 1 同一性 存 在 显 著 的年 级 差异 。 () 青 少年 自 同一 性发 展 水 平 与心 理健 康 水 平 显著 正 相 关。 () 自我 同一 2 我 3 性 发展 水平 对 心理 健 康 有较 好 的 预测 作 用 , 自我 同一性 形 成标 志着 心理 健 康 水平 的提 高。
被 称 为 “ 少 年 心 理 学 之 父 ” 的斯 坦 利 ・ 尔 ( . 七个 生 活层 面 : 青 霍 G (umaddag 的 时期 。进入 青 春 期 ,青少 年 对 自身 的 cn s n。 时间 透视 代 表青 少 年对 时间概 念 及 时 间涵 义 的 s r r ) t n n of i ) uo
[ 关键词]青少年 ;自我 同一性 ;心理健康 ;青少年 自 同一危机量表 我
[ 图分 类 号] G 4 中 4 [ 献标 识码 ]A 文 [ 编 号 ] 00— 4


问题 提 出
对 自身 的本质 、信仰 和一生前后一致 的 、比较完 善的意
任 务 的生 命 阶 段… 。 S ne H l 曾将 青 少 年 期 比喻为 不 可 避 免 的 “ 雷 激 荡 ” t l a) a y 1 风 艾 里 克 森 将 形 成 心 理 冲 突 导 致 同一 危 机 的情 况 分 为
( ) 时 间 透 视 对 时 间 混 淆 (i ep rpci St 1 t eset eV i m v me
关注变得敏感 ,诸如“ 我是谁”“ 我将成为什么样的人 ”等 了解 。
问 题 几 乎 引起 每 个 青 少 年 的 思 索 。 只 有 把 过 去 经 验 和 对
() 自我确信 对 自我 意识 ( l cr i y S e-o— 2 s f e a t V sl cn e- t n f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