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壕吏剧本

合集下载

《石壕吏》剧本

《石壕吏》剧本

《石壕吏》剧本(北风呼啸、雪花飘飘)杜甫唱:北风那个吹,雪花那个飘,精疲那个力尽,我来到。

杜甫:唉!眼看着春天已经来到了,没想到一场大雪铺天盖地而来,天气骤然寒冷起来。

我从东都探亲回来,正碰上军队四处抓人、拉壮丁。

我东躲西藏,现在天色已晚,我要是能赶到石壕村该多好啊!这兵荒马乱的,也不知道铁匠石老大一家怎么样了?石壕村的界碑杜甫:真是天无绝人之路,还真的到了石壕村!杜甫(轻轻地敲门,压低了声音):石老大、石老大,你在家吗?石老太婆(手拿着蜡烛蹑手蹑脚来到门口):谁呀?杜甫:老大姐,我是杜甫啊。

石老太婆(轻轻打开门,往外看了看,回头)惊喜地喊:老头子,是杜先生啊!石老大(从屋里快步走出):真是杜先生啊,你这是从哪儿来呀?(三个人说着话进屋)杜甫:我从东都探亲回来,刚好路过石壕村。

石老大:外边冷,快进屋里说话。

郭将军在邺城吃了败仗,现在退守河阳。

为了扩充军队,官差们正在四处抓人、拉壮丁,你是怎么过来的呀?杜甫:我一路上东躲西藏的,没想到又碰上倒霉的坏天气。

石老太婆:(端出一碗地瓜)这兵荒马乱的,家里没有什么好吃的,杜先生你就将就点吧! 石老大:杜先生,今天晚上你就跟我睡在一起吧!拉幕,远处传来三更天的锣声。

狗叫声由远而近,门口传来急促的、猛烈的砸门声。

群差役声嘶力竭地喊开门。

石老大夫妇急忙将杜甫藏入地窖之中。

石老大翻墙而走,石老太婆颤巍巍地去开门。

官差甲:老不死的,磨磨蹭蹭的,干什么去了?石老太婆:老婆子年龄大了,腿脚不方便,天气又那么冷,老爷们别生气!官差乙:死老婆子,你们家还有会出气的男人没有?我们可是奉了朝廷的旨意(拱手),带他们去当兵享福的。

石老太婆(泣不成声):家里哪里还有什么男人呢?我的三个儿子都到邺城当兵打仗去了,最近小三儿捎信说他的两个哥哥都在战场战死了。

死的死了,我这孤老婆子该怎么活呀!(屋里传来婴儿的哭声)官差丙:死老婆子,还说瞎话,屋里怎么有小孩的哭声?石老太婆:不瞒几位大爷说,这是我家还在吃奶的小孙子。

石壕吏课本剧台词优秀3篇

石壕吏课本剧台词优秀3篇

石壕吏课本剧台词优秀3篇石壕吏课本剧台词篇一背景:(字幕出现文字并旁白)公元758笔为平息安史之乱,唐将郭子仪等四处抽丁补充兵力,杜甫这时刚好从洛阳返回华州,根据途中目睹的事实,于次年写了一组诗《三吏》。

《石壕吏》是《三吏》之一。

通过一位农妇对前来抓人捍吏的答话,诉说一农家在战乱中的遭遇,表现了作者同情人民,忧虑时局的心情。

时间:公元758年多寒冬的个晚上地点:破茅屋内(一家三口正忙看农活,老翁修理农具,老妇在菜油灯下补衣服,儿媳哄小孩。

)老妪:这年头,兵荒马乱,老百姓的生活真是没法过了。

老翁:地里的野菜也挖光了。

儿媳:我们已经一天没吃饭了。

(就在这时突然传来差役骇人的叫骂声):站住,再跑,老子一刀宰了你。

”另一个差役:“快出来,否则老子点火烧房了。

”(骂声、犬吠声、哭声顿时大作)老妪:(吹了油灯)公差又来抓人了,老头子,快逃命吧!(差役脚步声、骂声越来越近)儿媳:爹,快躲一躲吧!老翁:这怎么办呢。

(束手无策)儿媳:从后门爬过围墙再说吧!(老翁在老妪,儿媳的帮助下,越过自家围墙。

此时骂声渐近。

老妪心惊肉跳,对老翁放心不下,出门看个究竟。

)公差甲。

乙。

丙:干什么,老太婆?老妪:噢!原来是三位公差大人呀,我是来关门的,请进吧!公差甲(甲手提利刃,吹胡子瞪眼):“听着,上头有令,男丁从13岁到56岁,都要应征到河阳去服役,谁敢违抗谁就要杀头。

(做一个砍头状)听到了没有?”老妪:听……听到了。

公差乙、丙(乙拿铁链,丙握长棍,穷凶极恶地):“哎,怎么,你们家的男人都死光了。

都到哪里去了?”公差甲:去了哪里?(紧追)妪、媳:家里没有男人了!公差甲:你想戏弄我,没门!我问你,小孩的的父亲哪里去了,说!儿媳:孩子没生下来,孩子他爹就被抓走了。

公差乙、丙:放屁!公差甲:一定是藏起来了,给我搜,(乙、丙搜了一下,一无所获)(指向老妪)说,到底藏在哪里!老妪:真的,去年就被抓去了。

公差甲:你他妈的,骗鬼呀,(欲举拳打老妪)老妪:慢着,等我说完,你再打吧:我有信为证。

石壕吏剧本

石壕吏剧本

人物:杜甫,老妇,老翁,将军,吏差A,吏差B,吏差C,过路的老人,儿媳,旁白(兼配音)石壕吏剧本旁白:在安史之乱时期,某天晚上,有一名书生,在石壕村的一家农舍前停住了脚步。

他看看天色已晚,准备在此借宿。

杜甫:(轻声敲门)咚咚……咚咚……(配音)老翁:(面色惊恐)哎呀,不会是差吏来抓人了吧?现在怎么办?老妇:(从门缝里仔细地看了看):老头子,快过来,是个书生!(吱呀一声,门开了)书生(彬彬有礼鞠了一躬):小生姓杜单名一个甫,字子美。

路过此地,见天色已晚,想在尊舍借宿一宿,不知两位老丈可否应许?老翁:快进来吧!最近差吏抓人抓得紧,得委屈先生了,就只有草舍一间!(书生随老妇进房后,老翁立刻把门紧紧的关住了)老妇指着饭桌说:“穷乡僻地,粗茶淡饭,还请不要见怪。

”旁白:为了平息安史之乱,郭子仪、李光弼等率兵围攻邺城,胜利在望时,由于唐军内部矛盾加剧,再加上叛军来了外援,唐军全线崩溃。

此时为了增强军力,唐军到处抓人充军。

将军(心急如焚):周班头,你快带上一些差吏,到附近村庄去抓些壮丁来。

吏差A(小心翼翼):将军,这里的壮丁……壮丁都被抓光了。

吏差B:对呀,头,村子的年轻男人都上战场了。

将军:那只要是男的,能派上一点用场的,无论是老是少,都给我带来。

快去,再不补充兵力,我们就要垮了。

吏差C:头,现在去?这天色已经……(抬头看看天)吏差A:将军下令了,还不走,难道你想被骂个狗血淋头?(挥手,率领众衙役下)嘭!嘭!嘭!嘭!嘭!嘭……(一阵急促的敲门声,屋里的人都吓得慌了手脚)老妇人(惊惶失措):不好,差吏来抓人了,老头子你快去哪躲躲!杜先生,你赶紧躲起来。

老翁(哆哆嗦嗦):哦,好……好……好,老婆子,你自己小心点。

我出去避避!先生你也到隔壁躲躲吧!(就在衙役揣开门的前一会,老翁已经翻墙逃走,而杜甫也躲起来了)吏差B(凶暴无礼,走进门就用眼睛四处搜索,)大叫道:你家的男人都哪儿去了,快交出来!老妇人(突然放声大哭):苦呀……我那苦命的儿呀!吏差A(不耐烦):可怜什么,快点交人。

石壕吏(三幕剧)

石壕吏(三幕剧)

石壕吏(三幕剧)第一幕(台前是一片破败的村落,破旧的土墙和瓦房。

人们在街上匆匆忙忙地走着,似乎有什么重大事件发生了。

一个中年汉子站在街口,手里拿着一块木牌,上面写着“石壕吏招工”)村民1:听说石壕吏又要来招工了,这次可不得了啊。

村民2:是啊,听说他手下的士兵都是些狠角色,得罪了他们可不得了。

村民3:我家的小儿子上次就被他们逼着去挖石壕,回来都是气喘吁吁的,简直是拼命啊。

(一队士兵走过来,手持刀枪,气势汹汹)士兵1:快点!赶紧报名去挖石壕吧!我们石壕吏不等闲之辈!士兵2:对!你们这些懒汉还有脸在这里唧唧歪歪,快点去报名,否则就别怪我们不客气了!村民1:不敢不敢,我们这就去报名。

(村民们纷纷离开,只剩下了中年汉子,他迟疑着看着手中的木牌)汉子:石壕吏……这个恶名昭著的石壕吏,究竟是谁在招工?(中年汉子犹豫着,最终还是把木牌放在地上,转身离开)(幕落)(石壕吏的营地,一片狼藉,杂乱无章。

石壕吏坐在大帐中,周围是一群手持兵器的士兵)石壕吏:这次的工程一定要加快速度,我已经收到消息,敌人即将进攻我们的边境,我们必须尽快修好石壕,以阻挡他们的进攻!士兵们:是,石壕吏!我们一定竭尽全力,绝不辜负您的信任!(石壕吏示意士兵们离开,独自端坐在大帐中)石壕吏:(自言自语)修壕……又是修壕……这一次又要有多少人丧命在这无尽的石壕之中?……(这时,中年汉子走了进来,目光沉静,神情坚毅)汉子:石壕吏,我有话要跟你说。

石壕吏:哦?你是谁?要找我有何事?汉子:我是这村子的一名村民,听说你又要招工去挖石壕了,我特意前来跟你说,我不会去。

石壕吏:(眼中闪过一丝寒光)哦?你竟敢违抗石壕吏的命令?汉子:是的,我不会去挖石壕,也不会让我的孩子去挖。

我们已经受够了这种苦难的生活,我要为我的家庭做点什么。

石壕吏:(怒火中烧)你竟敢对我如此无礼?给我拿下!(士兵们立刻上前将中年汉子制服)汉子:石壕吏,我知道你也是身不由己,但你把这种痛苦传递给别人,又能得到什么?石壕吏:闭嘴!给我拿下!送到石壕里去挖!(石壕中,一片荒芜,石头堆积如山,挖掘的声音不绝于耳。

石壕吏改写成剧本(推荐4篇)

石壕吏改写成剧本(推荐4篇)

石壕吏改写成剧本(推荐4篇)石壕吏改写成剧本篇一郁一诺太阳刚刚落下,为云染上了红艳的色彩。

但那石壕村却不与余晖相映成景。

大片大片土黄色的荒地,好似一脚踏上便会卷起沙尘。

几片枯黄的落叶在枝头颤颤发抖。

村庄,几间破木屋被晚间的风吹得咯吱响,显得毫无生机。

但,一阵急促的马蹄声渐渐传来。

翁:(大惊失色,意识到是来抓人的催命衙吏,匆匆披上草衣,转头道,声带凄凉)老婆子,保重啊。

可千万别让这个家毁了啊!(话毕,蹒跚地爬上墙,手和脚还止不住地发抖。

)妇:(眼含泪光,依依不舍地看向老翁,随后拖着沉重的步子走到门口,小心翼翼地看向门外。

)待到余晖散尽,浅月升起,重重的脚步声传向木屋,那脚步后高大的、黑压压的人影,叫人看了心慌。

吏1:(高高地抬着头,用轻蔑的目光打量着老妇。

)你这老妇人,见我们还不行礼!(语气傲慢无礼)你可知道我们来干什么?妇:(连连点头,低声下气)官人们啊,我们家可没有壮丁可抓了呀!吏2:(拔高声音,厉声对老妇喊)哦?你家的儿子呢?那不是壮丁吗?妇:(带着哭腔)哎呀,我那三个命苦的儿子都去城门防守啦!(说着哽咽着摇了摇头)大儿子的书信刚到,二儿子才刚刚战死。

活下来的人只能苟且偷生,死了的只能安息了呀!(弯腰抹了抹泪水,抽泣几声)吏3:(把手中的剑抽了出来,寒光闪闪,对老妇挥了挥。

)都要从实交代!(语气严厉)吏2:(依旧愤怒,皱了皱眉头)你家其他人呢?都说出来!妇:(低垂眼睑,语气轻弱,哀声乞求)我们家中可没有人了啊!只有一个还在吃奶的孙儿。

他母亲因为没有完好的衣裙都出不了门。

我们命苦呀!(边轻喊边用力拍拍大腿)吏3:(大步跨出,快速地抽出刀子,指向老妇,恶狠狠道)我们可不管,今儿,你家必须有一人去前线,不然刀子可不长眼的。

”(刀子又向老妇逼了逼)妇:(抖了抖,脚一软,跪在众人跟前)各位大人啊,我去吧。

我虽然老了,但请示跟着你们今晚就走,我还可以帮官兵们准备早饭。

(泪流满面,不停哽咽,抽抽噎噎)吏们轻哼一声,转身大步离开,脚步声依旧在夜晚十分响亮。

石壕吏剧本

石壕吏剧本

石壕吏地点:石壕村人物:杜甫、老妇、老翁、少妇、孙子、官兵甲、官兵乙、旁白旁白:唐肃宗乾元二年春,郭子仪等九节度使六十万大军包围安庆绪于邺城,由于指挥不统一,被史思明援兵打得全军溃败。

唐王朝为补充兵力,便在洛阳以西至潼关一带,强行抓人参军。

此时,杜甫正由洛阳经过潼关,赶回华州任所。

(杜甫上场,在石壕村外)杜甫:(看着石壕村残破的房屋,难掩悲痛,不禁感叹)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啊!(杜甫边感叹边走进了石壕村)杜甫:(看了看天色,自言自语)天色已暗,先找户人家落脚吧。

(忽然眼睛一亮,发现一户人家有微光)(继续走近,此时镜头转给那户人家)(老翁在油灯下攥着一封信,老妇止不住地哭)(忽然,敲门声响起)老妇:不好,定是有官兵抓人,老头子,快,你先躲一下!(老妇有些许慌张)(老翁赶紧跑开,老妇抹了一下眼泪)老妇:(确认老翁已经翻墙后,大声应道)来了。

(缓缓走向前门)老妇:(开门,见到是一衣着普通的人,并非官兵,问道)不知您是?杜甫:(作揖)在下杜甫,自洛阳而来前往华州,见天色已晚,想在此借住一晚不知可否?老妇:借宿自然没有问题,只是进来官兵抓人参军,抓得紧,只怕会连累了您。

杜甫:(听闻老妇的话,急忙应道)无妨,在下曾在京城讨过官职,官兵们不会抓我参军的。

老妇:(欲言又止)那先生便请进吧。

(老妇关上大门,二人入,杜甫隐约听到了孩子的哭声)(此时,墙外的老翁也听到对话后,翻墙而入)(杜甫先是有些惊讶,但见老妇丝毫没有吃惊,不等老妇解释,便明白了)此时,门外传来声音。

官兵甲:(轻声)我听说这次大战,我们大败,损失了不少的兵力呀。

官兵乙:(微微叹气)天天打仗,不知道死了多少人。

官兵甲:赶紧抓人完成上面的要求吧!官兵乙:(连忙称是,像是发现了什么,声音有些激动)这家有人!官兵甲:走,去看看。

随即一阵猛烈的敲门声。

老翁:(慌张)不好,真的是官兵来了。

老妇:(推老翁)你快走,从后墙翻出去。

(转向杜甫)你也快找个地方躲起来,他们抓人才不会管你是什么身份。

八年级上语文剧本--石壕吏剧本

八年级上语文剧本--石壕吏剧本

石壕吏剧本情节一旁白:有这样一个故事,这个故事发生在安史之乱时期。

在一个夜深人静的傍晚,一位诗人经过石壕村的一个农舍,见天昏昏,路茫茫。

打算在此投宿一夜。

杜甫:(挠了挠头)自言自语地说:“这地方怎么这么凄凉,里面会不会有人住呀?”(轻轻敲了敲门)咚咚——咚咚——(配音)“飕飕——”一阵风声吹来。

杜甫:遗憾地说:“哎,原来是风声,我还以为是开门声。

里面不会没人吧。

”(继续敲着门)(杜甫打算走)“咔吱——”杜甫:惊喜地说:“什么声音?(转过身)太好了,有人在。

”老妇:(慢慢地往前走,靠在门上)不紧不慢地说:“先生,外面天冷,进屋坐坐。

”杜甫:说:“您太客气了,我可以住一宿么?”老妇:(笑了笑)说:“没问题,瞧,您多像我的儿子。

”(杜甫与老妇一同进屋)情节二独白:诗人刚进屋不久,一阵风把厄运传来。

(一个信差将信给了老妇)老妇:老妇(手拿信,看了一下,人下子倒在地上,老翁与杜甫将她扶起来)杜甫:疑惑地问:“怎么了?”老妇:(不停哭)断断续续地说:“一个儿子——来信说,另外两个儿子——死了,可怜我的儿啊!”情景三吏1:(手拿棒子,大摇大摆往前走)不耐烦地说:“哎,又要去补兵,真烦,没好日子过喽。

”吏2:说:“别多说了,快走,你看天都那么黑了,快点快点。

”(两个吏快步走到门前)吏1:(重重地敲门)吏2:大声说:“快开门!快开门!”老妇:(推着老翁和杜甫,示意他们翻墙走。

)老翁:(擦了擦眼睛,无可奈何地翻过墙)杜甫:紧跟在后吏2:震耳欲聋地说:“快开门!再不开把门砸了!”老妇:大声地说:“来了,来了!”“咔吱——”(配音)吏1:(两眼直瞪老妇)不耐烦地说:“怎么这么慢!活得不耐烦了是吧!”老妇:“小的不敢不敢……哪敢不开门,只是刚才摔了一跤。

”吏2:(指着屋子里面),大声说:“你家男的呢?”老妇:悲伤地说:“家中的三个儿子去邺城防守去了,一个儿子刚捎信回来,两个儿子刚刚战死。

活的人能活着就不错了,死的人生命已经结束了……。

石壕吏课本剧剧本

石壕吏课本剧剧本

石壕吏课本剧剧本
人物:县吏、老妇
动作及台词:
县吏扑了进来,贼眼四处搜索,却找不到一个男人,扑了空。

于是怒吼道:“你家的男人都到哪儿去了?快交出来!”
老妇泣诉说:“三个儿子都当兵守邺城去了。

一个儿子刚刚捎来
一封信,信中说,另外两个儿子已经牺牲了!”
县吏面露疑色:“把书信拿给我看看!”
老妇取出书信,毕恭毕敬地交给县吏,伤感的说道:“活着的人
活一天算一天,死去的人却再也回不来了!”(希望能博得县吏同情,高抬贵手。

)
老妇针对这一点诉苦:“房子里就更没有人了。

”(而在这当儿,被儿媳妇抱在怀里躲到什么地方的小孙儿,受了怒吼声的惊吓,哭
了起来,掩口也不顶用。

)
于是县吏抓到了把柄,威逼道:“你竟敢撒谎!不是有个孩子哭吗?”
老妇不得已,这才说:“只有个孙子啊!还吃奶呢,小得很!”
县吏步步逼进:“吃谁的奶?总有个母亲吧!还不把她交出来!”
老妇担心的事情终于发生了!她只得硬着头皮解释:“孙儿是有
个母亲,她的丈夫在邺城战死了,因为有孙子,没有改嫁。


县吏半点容不得商量的语气厉声喝道:“少罗嗦,快把她交出来!”
老妇生怕守寡的儿媳被抓,饿死孙子,只好挺身而出:“老妇我
虽然年老力衰,但请让我跟从你连夜赶回营去,赶快到河阳去打仗,还能够为部队准备早餐。


老妇的“致词”,到此结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石壕吏》剧本唐·杜甫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作者:重庆外国语学校谷雨、杨雅云、陈熙之等
时间——暮夜
地点——石壕村
人物——官司吏甲,官吏乙,老妇,老翁,儿媳,孙子
背景——兵荒马乱,鸡犬不宁,人人自危
场景——一破旧房子。

(《江河水》音乐起秋,暮。

房子大门紧闭着,秋风吹来,门有些晃动。

不远处,立着一个刻有“石壕村”三个大字的木牌。

远处传来几声犬吠,房了外空无一人,只是屋子里透出些许昏暗的亮光。

屋子里时不时地传出孩子的哭声。


话外音:公元758年,安史之乱中,唐军全线崩溃,郭子仪四处抽丁补充兵力,哀鸿遍野,民不聊生。

(又一个深秋的晚上,在石壕村的一所破旧小屋中,一对老夫妇在昏暗的亮光下,正在痛苦地说些什么。

一切都是那么宁静……)
【老妇人】:(手拿信,哽咽地)老伴,大儿子来信了,莫不是……
【老翁】:(强作镇定)别,别瞎想。

让我看看。

(拿过信)
【老翁】:(读信哭)……儿子,儿子……(几欲昏倒,信纸飘落)
【老妇人】(手颤巍巍地看信,眼神呆直):老天爷啊,你为什么不给我们留条后路哪?(老翁,老妇抱头痛苦哭作一团)
(里屋正在带孩子的媳妇听见了老人的哭声,连忙出来。


【媳妇】爸,妈,怎么了?(忽然想起什么,浑身一震)是不是(停顿),他来信了?
【老翁】(把信藏在身后,努力使语气平静,但还是极不自然)不,不是,我们没哈,你,你去带孩子吧。

【媳妇】(越发坚定的语气)爸,妈,你们就不要在瞒我了,是不是我丈夫出事了,是不是呀!快告诉我!
【老妇人】(匆匆拭干泪)没有,真的没有,别担心了,说不定过两个月他们兄弟三人就回来了。

【老妇人】(扶着媳妇上前,强忍眼泪,给媳妇理头发理衣服,带着笑)孩子,他们三个很快就会回来了。

到那时,妈妈给你制两件好一点的衣服,让你好好歇两天,不能让你再干家里的重活了。

(媳妇和老妇人抱头痛哭)
【媳妇】(将信将疑)妈,如果真的有什么,你们不要瞒着我呀!(里屋衣着褴褛的孩子歪歪扭扭的跑了出来,一副弱不禁风的样子)【孙子】妈妈,我饿了,什么时候才吃饭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