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的立意和结构

合集下载

怎么写好散文

怎么写好散文

怎么写好散文【基础等级】一、感情充沛二、立意独特散文的立意其实就是散文的感悟,有感悟才有散文的写作。

可是普通寻常的感悟是不得人心的,看见蜡烛想起老师,看见葵花想起小学生……这些“感悟”已经不再给我们产生美感,而是产生憎恶;这样写作已经不再是生产精神产品,而是谋杀我们的阅读欲望。

散文的立意要求独特,就是说作者的感悟是体现作者独特情志、独特感受、独特体验的感悟,是他人所不能产生的精神产物。

如《人类,止步吧!》一文。

把作品的立意放在对《天净沙?秋思》一词的全新诠释上。

分为三个小标题:1、枯藤+才能树+昏鸦=优质的木材;2、小桥+流水+人家=人类的日用品;3、古道+西风+瘦马=桌上的美食。

这一巧妙的构思,把散文的灵动、形散特点体现得淋漓尽致。

当然,对于环境的问题不是什么独特的发现,可是作者不是简单地申明要保护环境,而是把目光定格在“人们在做什么、做了什么、有什么后果”,提醒人们应该反省。

三、形散神聚四、感悟具体散文以感悟为灵魂,但感悟是什么,得在作品中说明白。

有些散文含蓄,不明说感悟,但作品的景致、人物、事件均可以反映向感悟。

感悟的清楚明白如同记叙文的主题一样,要明白畅晓,让人觉得可喜,引人思考,同时要清楚地出现在作品中。

如《亲近你》一文,就把抽象的感悟“体验“通过大量具体的意象表现出来:“幼鸟第一次避开慈母的呵护,飞翔有蓝天白云下,他体验到了自由的博大;蓓蕾在一场春雨后,绽放笑脸,新奇地看着这个世界,他体验到了尘世的纷杂;海燕在暴风雨中长鸣,勇敢他宣传革命圣火的到来,他体验到了胜利的喜悦;蝴蝶第一次来到大花园,飞东飞西,万紫千红的花为她绽放,它体验到了人世的热情……”通过这些具体的意象,作者的感悟就很容易让读者感同身受了。

【发展等级】一、入笔精微,以小见大上面说过,散文往往出奇制胜,以少胜多,说是有散文表现中心的方法。

散文的这一用法是独特的。

一般的散文写作,我们可以从细小的方面入笔,做到以少胜多,以小见大。

第十九章散文

第十九章散文

常见散文模式:
1.叙事、写景、物——抒发感情:上 世纪50、60年代的散文的套路,抒写的的 往往是“大我”之情:党、祖国、人民、 时代、正义的事业、沸腾的生活、高尚的 献身精神,往往成为常用词(秦牧、杨朔、 刘白羽、峻青)。 2.叙事。写景、状物——抒发生活哲 理(林希《石缝间的生命》) 3.叙事抒情——追忆往昔生活,怀念 亲情、友情。这一类古今中外,经久不衰。 4.参观、游览——抒情
第十九章
散文
教学要求: 了解散文的含义、分类、特点,学习写作抒情 散文。 重点: 散文的特点,散文的写作。 难点: 散文的写作训练。
第 一 节 散文的含义与特点
一、 散文的含义
广义的散文是相对韵文、骈体文而言,这是古 代意义上的的概念。狭义的散文是指与诗歌、小说、 戏剧相并列的一种文体。这是现代意义上的散文概 念。现代意义上的散文概念,仍然有广义狭义之分。 广义的散文:可以包括人物传记、回忆录、通 讯、报告文学、游记、杂文、随笔等等。 狭义的散文:一般指取材广泛、篇幅短小,文 情并茂,笔法灵活,自由地叙事抒情,表达真情实 感的一种文学体裁。
(四)诗意浓郁
这里的诗意是广义的,可以指诗情画意, 或者意境、情感、韵味,(反复读陶渊明的 《桃花源记》、欧阳修的《醉翁亭记》、苏 轼的《赤壁赋》你体味,感受到的那些就是 诗意)散文不可能像小说那样靠虚构故事, 靠情节、矛盾冲突、人物形象来吸引人,主 要靠诗意。 莫怀戚的《散步》就很有诗意。诗意, 离不开情感,感情的真切,浓烈,深度,决 定着诗意的浓度。当然,散文的感情可以热 烈奔放,也可以冷静、含蓄。
第三节
一、立意与构思
(一)立意:
散文的写作
解决好“写什么”问题。 (二)构思: 1.“滚雪球” 法:根据某种深切感受,联 想、 生发。 如,《 土 地 》、《 灯 》 假如写:在月亮或航天飞机上看地球。 2.由动情事,动情点挖掘出有价值内涵。 《蝼蚁壮歌》《妈妈喜欢吃鱼头》.拥抱生命.doc

浅谈散文的立意与意境

浅谈散文的立意与意境
观察 生活 ,善 于 选择 人 民所 关心 的 重 要 事件 , 或 提 出 高 明的见 解 , 或 抒 发 高 尚的情操 ,或表 现崇 高 的精 神
辉。鲁迅的《 风筝》 写的是 比自己小 几岁的弟弟喜欢放风筝, 而“ 我” 却 “ 嫌 恶” , 一次“ 我” 把 他 偷 偷 做 的 风 筝给 踏 扁 了 。这是 儿 童时 代 的一 件

脚 步近 了。 ” 十七个 字 就把 盼 春真 挚 感 情 和春 归 的欣喜 之情 ,形象 地 表 现 了 出来 , 给人 以清新 活泼 的感 觉 ,
为 全 篇 创 造 意 境 布 设 了 活 跃 的 气
散 文 的立 意还 能 以小 见 大 , 有 些 散文 写 的 只是 日常 生活 和 自然 风 光, 题材不大 , 甚 至 是 一 鳞半 爪 , 一
由于散 文 在 内容 和形 式 上 是 自 由 多样 的 ,因 而在 表 现手 法 上 也 比 较 自由灵 活 ,不拘 一 格 。诗 歌 中的 赋、 比、 兴。 小 说 中 的形象 描 写 、 心理
境界 , 或表 现 人 民的 愿望 。 杨 朔说 得 好: “ 散 文 常 常能从 生 活 的激 流里 抓 取 一个 人 物 、 一种 思 想 、 一 个 有意 义 的生 活 片 断 ,迅 速 反 映 出这 个 时代 的侧 影 。 所 以一篇 出色 的散文 , 常常 会涂 着 时代 的色 彩 , 富有 战斗 性 。 ” 茅盾的《 白杨 礼 赞 》 通 过 礼赞 “ 树中 的伟丈夫” , 礼 赞八 路 军 、 礼 赞 它 所 象征 的 “ 我 们解 放 斗 争 中所 不可 缺 的朴 质 、 坚强 、 力 求上 进 的精 神 ” , 鞭 笞 了那 些 “ 看 不 起 民众 , 贱视 民众 , 顽 固倒 退 ” 的 人们 。 这 篇 散文 是 富有

散文的定义、特点、写作方法

散文的定义、特点、写作方法

散文的定义、特点、写作方法散文的定义及其特点散文要求形散而神不散,文章文笔随意但字字句句都与主题中心有关。

主要特点1.形散而神不散。

“形散”主要是说散文取材十分广泛自由,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表现手法不拘一格:可以叙述事件的发展,可以描写人物形象,可以托物抒情,可以发表议论,而且作者可以根据内容需要自由调整、随意变化。

“神不散”主要是从散文的立意方面说的,即散文所要表达的主题必须明确而集中,无论散文的内容多么广泛,表现手法多么灵活,无不为更好的表达主题服务。

为了做到形散而神不散,在选材上应注意材料与中心思想的内在联系,在结构上借助一定的线索把材料贯穿成一个有机整体,散文中常见的线索有:?以含有深刻意义或象征意义的事物为线索;?以作品中的“我”来作线索,以“我”为线索,由于写的都是“我”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侃侃而谈,自由畅达,使读者觉得更加真实可信、亲切感人。

2.意境深邃,注重表现作者的生活感受,抒情性强,情感真挚。

作者借助想象与联想,由此及彼,由浅入深,由实而虚的依次写来,可以融情于景、寄情于事、寓情于物、托物言志,表达作者的真情实感,实现物我的统一,展现出更深远的思想,使读者领会更深的道理。

3.语言优美凝练,富于文采。

所谓优美,就是指散文的语言清新明丽(也美丽),生动活泼,富于音乐感,行文如涓涓流水,叮咚有声,如娓娓而谈,情真意切。

所谓凝练,是说散文的语言简洁质朴,自然流畅,寥寥数语就可以描绘出生动的形象,勾勒出动人的场景,显示出深远的意境。

散文力求写景如在眼前,写情沁人心脾。

散文素有“美文”之称,它除了有精神的见解、优美的意境外,还有清新隽永、质朴无华的文采。

经常读一些好的散文,不仅可以丰富知识、开阔眼界,培养高尚的思想情操,还可以从中学习选材立意、谋篇布局和遣词造句的技巧,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编辑本段]鉴赏技法散文鉴赏,重点是把握其“形”与“神”的关系。

散文鉴赏应注意以下几点:1.读散文要识得“文眼”。

散文的写作

散文的写作


散文具有娓娓而谈的风格,是作者和读者的一种推心 置腹的交谈,传达出作者的人格和精神面貌。
散文的特点
3.表达的自由化与灵活性(怎么写)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运用表达方式灵活:综合各家之长,熔叙述、描写、 抒情、议论、说明于一体;也可使用暗示、象征、比 兴、联想等手法,给人以一种舒展灵活、浑然天成的 独特美感。 结构形式自由:中心与线索多样——人物、细节、景 物、象征物、时空、思感。 吾文如万斛泉涌,不择地而出。在平地,滔滔汩汩, 虽一日千里无难。及其与山石曲折,随物赋形而不可 知也。所可知者,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不可不止, 如是而已矣。 —— [宋]苏轼


小中见大:抓住事物最光彩、最精华的部分,生发丰富 的联想和想象。 “一粒沙里看世界,半瓣花里说人情” 大中取小:截取人生长河中的一二段,万千思绪中的 一二种,宏大事业中的一二隅。
散文的写作
3.散文的结构 把零散的材料组合成篇,做到线索清晰,散而不乱; 生活五花八门,色彩斑斓,可是你要是从中理不出 一个清晰的线索,得不出明确的概念,就无法概括, 无法结构,也就不能具体形象地把生活中真正深刻的 东西表现出来。 ——刘白羽


现代散文

周作人1921年《美文》:外国文学里有一种所谓论文, 其中大约可以分为两类。一批评的,是学术性的。二 论述的,是艺术性的,又称为美文。这里边又可以分 出叙事与抒情,但也有很多两者夹杂的……中国古文 里的序、记和说等,也可以说是美文的一类。
“五四”时期的散文创作主要是在周氏兄弟文学主张 的影响下,实现了对传统散文观念的根本性裂变与转 型。
四、散文的写作
1.散文的立意 因情而动:完全出于感情抒发的需要; 依实写来:将一段难忘的经历加工写出; 取类生发:由生活中的某一事物联想到相关的生活片 断; 议论生发:古今中外顺手拈来天上人间思想新奇; 联想升华:由某一事物生发出人生哲理。

散文结构范文散文结构结构

散文结构范文散文结构结构

散文结构范文散文结构结构散文是文学的一种形式。

现在的散文一般指除诗歌、小说、戏剧外的文学作品,主要分为两大类,第一类为议论、抒情散文,包括杂文、小品、随笔、抒情文等;另一类为叙述散文,主要包括报告文学、传记文学、游记等。

散文的特点是,作者通过对社会生活、社会问题的描述,表达作者的某种思想感情。

篇幅一般不长,形式自由,能广泛、及时地反映社会,不要求有完整的情节和人物形象,可以采用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艺术手法。

一种文学体裁,包括杂文、随笔、游记等散文主要分叙事性散文,抒情散文和哲理散文。

现代散文指与诗歌、小说、戏剧并称的文学样式。

特点是通过对现实生活中某些片断或生活事件的描述,表达作者的观点、感情,并揭示其社会意义,它可以在真人真事的基础上加工创造;不一定具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而是着重于表现作者对生活的感受,具有选材、构思的灵活性和较强的抒情性,散文中的“我”通常是作者自己;语言不受韵律的限制,表达方式多样,可将叙述、议论、抒情、描写融为一体,也可以有所侧重;根据内容和主题的需要,可以像小说那样,通过对典型性的细节欲生活片段,作形象描写、心理刻画、环境渲染、气氛烘托等,也可像诗歌那样运用象征等艺术手法,创设一定的艺术意境。

散文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杂文、短评、小品、随笔、速写、特写、游记、通讯、书信、日记、回忆录等都属于散文。

总之,散文篇幅短小、形式自由、取材广泛、写法灵活、语言优美,能比较迅速地反映生活,深受人们喜爱。

现代散文定义,是指与小说、诗歌、戏剧并列的一种文学体裁,对它又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

广义的散文,是指诗歌、小说、戏剧以外的所有具有文学性的散行文章。

除以议论抒情为主的散文外,还包括通讯、报告文学、随笔杂文、回忆录、传记等文体。

随着写作学科的发展,许多文体自立门户,散文的范围日益缩小。

狭义的散文是指文艺性散文,它是一种以记叙或抒情为主,取材广泛、笔法灵活、篇幅短小、情文并茂的文学样式。

一篇散文的特点推荐一篇散文,并说出这篇散文的特点.

一篇散文的特点推荐一篇散文,并说出这篇散文的特点.

散文的特点散文的特点如下:1、形散神聚:散文一般结构自由、不拘一格,但又有贯穿全文的线索。

2、意境深邃:散文常常表达作者的生活感受,抒情性强,情感真挚。

3、语言优美:散文具有优美的意境,语言上具有清新隽永的特点。

推荐散文:背影朱自清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正是祸不单行的日子。

我从北京到徐州,打算跟着父亲奔丧回家。

到徐州见着父亲,看见满院狼藉的东西,又想起祖母,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泪。

父亲说:“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回家变卖典质,父亲还了亏空;又借钱办了丧事。

这些日子,家中光景很是惨澹,一半为了丧事,一半为了父亲赋闲。

丧事完毕,父亲要到南京谋事,我也要回北京念书,我们便同行。

到南京时,有朋友约去游逛,勾留7了一日;第二日上午便须渡江到浦口,下午上车北去。

父亲因为事忙,本已说定不送我,叫旅馆里一个熟识的茶房陪我同去。

他再三嘱咐茶房,甚是仔细。

但他终于不放心,怕茶房不妥帖;颇踌躇了一会。

其实我那年已二十岁,北京已来往过两三次,是没有什么要紧的了。

他踌躇了一会,终于决定还是自己送我去。

我再三劝他不必去;他只说:“不要紧,他们去不好!”我们过了江,进了车站。

我买票,他忙着照看行李。

行李太多,得向脚夫行些小费才可过去。

他便又忙着和他们讲价钱。

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总觉他说话不大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但他终于讲定了价钱;就送我上车。

他给我拣定了靠车门的一张椅子;我将他给我做的紫毛大衣铺好座位。

他嘱我路上小心,夜里要警醒些,不要受凉。

又嘱托茶房好好照应我。

我心里暗笑他的迂;他们只认得钱,托他们只是白托!而且我这样大年纪的人,难道还不能料理自己么?我现在想想,我那时真是太聪明了。

我说道:“爸爸,你走吧。

”他往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

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

”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

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

与中学生谈散文的立意

与中学生谈散文的立意

与中学生谈散文的立意散文是抒情的艺术,但这种“情”,只有感于外物,才能“情动于中而形于言”。

而作者感于外物的“触动点”和“动情点”,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意”;对这种“意”的捕捉、提炼、加工和升华,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立意”。

立意是散文构思的根本。

古人曾把立意称作“炼意”,一个“炼”字,道出了立意的几多艰辛。

接下来,我们就来谈谈散文立意的基本要求。

一、新颖人云亦云,拾人牙慧,是思想、情感和才能平庸的表现。

立意的新颖,就是要求作者具有明彻、犀利的眼光,“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别人见过的东西,在别人司空见惯的东西身上能够发现出美来”。

这种新颖,虽然来自于“人人心中皆有”的普通事物,但因为凝聚着作者自己独特的发现、理解和感受,就于平凡中显出不平凡。

常用的方法有:1.标新立异。

这其实是逆向思维在写作中的运用。

立意时,可以将某些传统的思维结论颠倒过来思考,从某结论的对立角度确立新观点、阐明新见解,从而令人耳目一新。

如传统新究、历史新解、热点新评和旧语新解等。

如江苏卷优秀作文《品味时尚》(片断):当人们用电邮、用短讯、用视频支起了整个地球村,网住了这个偌大的城市,似乎人们丢失了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的期待与盼望。

鸿雁飞过,丝毫没有等待的不安与渴望。

咫尺与天涯丢失了那份如同生死别离般的重量。

人类文明的脚步从不会停止,现代科技日新月异,可是面对渐行渐远的传统经典,我们只能流露出深深的叹惋与感伤。

品味时尚,不仅让我们品出苦涩和泪水,也让我们对什么是真正的时尚有更深的思考。

这种颇具忧患意识的人文情怀,赋予了现代时尚全新的内涵,给人沉甸甸的感觉。

2.化大为小,或以小见大。

某些题目涉及的范围较宽,反映的社会面较广,立意时可以从一个大主题中找出一个为他人所“轻”的小的方面作为切入点,表现大主题。

而对某些比较具体、涉及范围较小的题目,则应该深入思考与挖掘,从中发现其蕴含的普遍的、深刻的具有启发与教育意义的哲理。

如浙江卷满分作文《绿叶·情意》(片断):在城里的爷爷,依旧每日早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散文的立意和结构
散文立意是散文创作艺术构思的重要环节。

立意,就是确立一篇文章的主旨。

各种文学作品的创作,各类文章的写作,都讲究立意,讲究立意的新颖、独到、深刻。

散文创作的立意除应遵循立意的一般原则:
一、单纯性:一篇短小的散文,一般只须表达一个比较单纯的主题,不必也不可能表达复杂主题。

二、灵活性:散文作者在生活中有了某一点新鲜独到的感受和体会,就可以作来立意。

或以小见大,从平凡细小的事物,生活的片断之中,见出不平凡的深刻的意义。

如朱自清的《背影》,题材平凡、细小,却写出了困顿颠沛中的父子之情,反映了那个时代穷困知识分子的惨淡悲苦,让读者透过父亲的背影看到了那个时代的特点。

或以大见小,将重大深刻的意义寓于细小的事物之中,如吴伯箫的《记一辆纺车》、曹靖华的《小米的回忆》。

或由此及彼,由这一事物联想到另一事物,从而赋予更深长的含义,如茅盾的《白杨礼赞》。

或由散而聚,由许许多多零散的事物或回忆集中到一个汇聚点上,形成主题。

散文的炼意:
这是指立意过程中对题材潜在意义的挖掘和主题的提炼,或通过联想和想象加以引申、发挥。

散文因在题材和写法上有“散”的特点,炼意更须注意凝聚和深化,写出作者独到的发现或寄托作者独特的寓意,以达到形散和神聚、单纯和深刻的辩证统一。

如刘白羽的《长江三日》,写作者从重庆到武汉一路所见所感,重点写三峡,所写的一切都凝聚在“长江激流勇进之美”这个核心上。

作者通过联想和想象,提炼出战斗——航进——穿过黑夜走向黎明的深刻哲理。

散文的表现角度:角度,即观察事物的出发点。

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即是观察的角度不同。

不同的角度,可以表现出客观事物的不同特点。

善于选择最好的角度写人叙事,可以取得更好的效果。

即使别人已写过的题材,也可以写得别具一格,另有新意。

散文的笔调:文章的笔法和格调,即可称为笔调。

各种文体都有与之相适应的笔调,散文也有自己的文体笔调。

现代散文不像一般理论文章那么严肃,多采取亲朋话旧、挚友谈心似的笔调,亲切随意,轻松活泼,洒脱不羁,可以叙事,可以描绘,可以说理,可以抒情,也可以把几种笔调结合起来。

朱自清说,散文在表现上,“或描写,或讽刺,或委曲,或缜密,或劲健,或绮丽,或洗炼,或流动,或含蓄”。

散文的结构:散文的结构是指散文的组织方式与方法。

散文贵在散又忌讳散。

散文的“散”表现在结构上的特点是随兴之所至,信笔所写,运笔如风,不拘成法。

但散文的“散”决非散漫无章。

每篇散文应有每篇自成的章法,有有形或无形的贯串线或汇集点,做到形散而神聚,散和不散的统一。

优秀的散文作者能随心所欲而不拘泥。

如鲁迅的《为了忘却的纪念》,全文分五节,里面写殷夫,
里面写柔石,里面写他们被害时,里面写他们被捕前,里面写他们被捕被害后,有的节较长,有的节又很短,每节之间在结构的外形上,看来比较散,但由于作者采取纵横交错的结构,纵有“前年今日”、“去年今日”今年今日“作贯穿线,横有”我“和几位烈士的相见、相识、相交的联系网,全文又有深沉的哀悼、怀念、悲愤的思想感情为汇集点,所以整篇的结构自成章法,形散神不散。

散文的结构形式多种多样,大致可分为直线结构、横式结构、网状结构三种类型。

不论采取什么机关报结构形式,都应求其自然,不宜造作。

散文的直线结构:散文的结构形式之一。

也可以称为纵式结构。

就是指按时间顺序来安排组织材料,即以所谓的顺序或平铺直叙的方式来结构作品。

其优点是线索单纯明晰,思路自然流畅。

平铺直叙也可以写出好散文,但处理不好也容易流于平淡呆板,关键在于作者写作水平的高低。

直线结构也不排斥少许适当的插叙插说。

散文的横式结构:散文的结构形式之二。

即以平行、并列的方式安排组织材料,便于叙述同时而不同地点的人和事,或同时同地的不同的人和事。

它在外部形式上,可以有适当的关联照应,也可以省去联结的“针线”,但必须有内在的联系。

形散神聚的特点往往更多的在这种结构的散文中表现出来。

横式结构也可以容纳平等、并列的纵式叙述。

散文的网状结构:散文的结构形式之三。

即以纵横交错、经纬组织的方式安排组织材料,能够容纳比横式结构更复杂的内容。

如鲁迅的《为了忘却的纪念》。

这种复杂的结构要求作者有更高的驾驭能力,做到头绪多而不紊乱,经纬相交而井然有序。

在结构外形上,相织相交处可以紧密些,也可以松散些,可以形神不散,也可以形散神聚。

散文的波澜:
波澜是散文艺术表现方法之一。

“文似看山不喜平”,散文也必须要有波澜。

散文中的波澜是指文中感情的起伏、文气的跌宕,有情节的散文,在情节发展中的变化,以及作者巧妙安排运用悬念、伏笔、断续、抑扬、擒纵、顺逆、疏密等技法,使文章有声有色,波澜起伏。

散文的语言:语言是散文创作的一个要素。

与散文的文体笔调相联系,散文的语言要明畅、凝炼、清闲、自然,更接近口语。

叶圣陶曾说过“润饰字句要以活的语言为标准,比活的语言更精粹”。

要做到口语和文采的统一,是需要下一番功夫的。

散文语言的加工锤炼,既要注意保持口语的特色,也要适当使用一些定于表现力和生命力的书面语言;既要注意表情达意的准确、鲜明、生动,又要注意声调节奏的响亮流畅,琅琅上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