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消费者行为

合集下载

经济学基础第3章 消费者行为理论

经济学基础第3章 消费者行为理论

第二节 边际效用分析
一、总效用与边际效用
(一)总效用 总效用(Total Utility, TU)是消费者消费一定量商品所获得的总的 “边际”是西方经济学 中很重要的一个基本概 满足程度。总效用一般用 TU 表示,它取决于消费者在一定时 念,边际分析是最基本 间内消费商品的数量,总效用函数如下式: 的分析方法之一。 TU=f (Q) (二)边际效用 边际效用(Marginal Utility , MU)是指消费者每增加1单位某种 商品的消费所增加的总效用。 TU MU= Q (三)总效用与边际效用的关系 总效用和边际效用之间的关系可以用表3-1和图3-1来说明。
总效用和边际效用及其相互关系
边际效用 递减规律
( 1 )边际效用是递 减的; ( 2 )边际效用下降 时,总效用增加; ( 3 )当边际效用为 0 时,总效用最大; ( 4 )边际效用为负 时,总效用下降; ( 5 )消费一定商品 的总效用是消费该商 品的边际效用之和。
总效用和边际效用
二、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第三章 消费者行为理论
※为什么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这需要研 究需求曲线背后的消费者行为,研究商品 为消费者提供的效用,一般称为效用理论。 它是供求理论的深化,是消费行为的理论 基础。本章研究基数效用、序数效用及确 定性条件下和不确定性条件下的消费者选 择问题。
第三章 消费者行为理论
第一节 效用理论概述 第二节 边际效用分析
二、效用
效用是消费者在消费活动中所得到的欲望的满足程度。 (一)效用的主观性 效用是对欲望的满足,因而它与欲望一样,是一种主观 心理感觉。 (二)效用不含伦理学判断 只要能满足人们某种欲望的物品就有效用,这种欲望本 身是否符合社会道德规范则不在效用评价范围之内。 (三)效用计量可大、可小、可正、可负 消费者在消费活动中获得的满足程度高,就是效用大; 反之,就是效用小;如果消费者在消费活动中感受到 痛苦,就是负效用。

刘华主编经济学基础第三章消费者行为

刘华主编经济学基础第三章消费者行为

QX
1 2 3 4 5 6 7 8 9 10
MUX
5 4 3 2 1 0 -1 -2 -3 -4
QY
1 2 3 4 5
MUY
6 5 4 3 2
际效用、总效用如下
表所示,问:
在什么条件下,才能使
总效用达到最大?最大 的总效用是多少?
解:根据已知条件可得到以下六种组合:
X与Y商品的总效用表
MUX PX
二、消费者均衡——效用最大化
1、消费者均衡实现的条件 (1)消费者均衡实现的假设条件 消费偏好是既定的; 消费者收入是既定的,每单位货币的边际效 用都相等; 物品的价格是既定的。
(2)消费者均衡实现的条件 消费者均衡是指消费者在收入和物品价格既定的 情况下,做出实现效用最大化的消费选择。 消费者均衡的原则是:消费者用全部收入所购买 的各种物品所带来的边际效用,与为购买这些物 品所支付的价格的比例相等,或者说每1单位货 币所得到的边际效用都相等。用公式表示为: Px· Qx + Py· Q y= M ……………… (1) ……………… (2) MU X MUY
一、无差异曲线 (indiference curve)
消费者偏好的基本假设
1、假定消费者在心目中能给不同的商品(或商 品组)按照偏好排列一个顺序。 2、假定消费者的偏好具有可传递性。 3、假定所有的商品都是“多比少好”。
一、无差异曲线 (indiference curve)
无差异曲线:无差异曲线是指用来表示两种商品 不同数量的组合给消费者带来的效用完全相同的 一条曲线,也称等效用曲线。
(为什么需求曲线和右下方倾斜)
当P=10元时,消费者愿意 买1个物品 当P=5元时,消费者愿意买
P

西方经济学第3章消费者行为理论

西方经济学第3章消费者行为理论

收入与价格变化对消费者行为的综合影响
收入增加且价格上涨
消费者可能会寻找替 代品,减少对价格上 涨的商品的消费。
消费者可能会增加购 买正常商品和高档商 品。
收入与价格变化对消费者行为的综合影响
消费者可能会增加储蓄,以备未来购买。 收入减少且价格下降 消费者可能会减少购买正常商品和高档商品。
收入与价格变化对消费者行为的综合影响
消费者行为理论的研究方法
80%
实证分析
通过收集数据和调查问卷等方式 ,分析消费者的实际行为和偏好 ,以检验和发展消费者行为理论 。
100%
规范分析
根据一定的价值判断标准,对消 费者的行为进行分析和评价,以 指导政策制定和商业实践。

80%
数学建模
运用数学工具和模型,对消费者 的行为进行定量描述和预测,以 揭示消费者行为的内在规律和动 态变化。
无差异曲线是平面上的一条连续曲线,曲线上任意 一点代表的商品组合都能给消费者带来相同的效用 水平。
无差异曲线的斜率表示两种商品的边际替代率,即 消费者愿意用一种商品替代另一种商品的比率。
无差异曲线的特性
同一性
同一无差异曲线上的所有点代表 的商品组合都给消费者带来相同
的效用水平。
互斥性
无差异曲线上的点代表的商品组 合互斥,即不能同时拥有两种组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原因
随着消费量的增加,消费者的生理和 心理逐渐适应,导致每增加一单位商 品或服务的效用逐渐减少。
实例
一个人吃第一个苹果时感觉最甜,吃 第二个苹果时甜度递减,吃更多苹果 时甜度逐渐消失。
消费者均衡
定义
在一定的预算约束下,消费者通 过选择商品或服务的数量,使得
总效用达到最大化的状态。

第3章 消费者行为理论——边际效用分析

第3章 消费者行为理论——边际效用分析

第3章消费者行为理论——边际效用分析第2编消费者需求理论第3章消费者行为理论——边际效用分析3.1 复习笔记1.效用、总效用及边际效用(1)效用是指消费者从消费物品中所感到的满足。

(2)总效用是指某一消费者在特定期间内消费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所获取效用的总和。

(3)边际效用是指消费者每增加(或减少)1单位商品的消费所增加(或减少)的效用。

2.边际效用递减规律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是西方经济学家在研究消费者行为时用来解释需求规律的一种理论观点。

作为经济学的一个规律,它断言消费者消费的某种物品的数量的变化与相应的消费者主观心理感受到的满足程度这两者之间具有某种稳定的(而不是偶然的)数量关系。

它是在考察总结人们日常生活中得出的一个理论命题。

当然,它的有效性要以假定人们消费行为的决策是符合理性为其必要前提的。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的内容为:假定消费者对其他商品的消费保持不变,则消费者从连续消费某一特定商品中所得到的满足程度将随着这种商品消费量的增加而递减。

用数学语言可以表示为:0dX dTU MU >=,和22dMU d dTU d TU ()0dX dX dX dX ==<。

对于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有两种可能的解释。

一是生理的或心理的原因:消费一种物品的数量越多,生理上得到的满足或心理上对重复刺激的反应就递减了。

另一种解释是设想每种物品都有几种用途,再假定消费者把用途按重要性分成几个等级,当他只有一个单位的物品时,作为有理性的人之理性的行为,他一定会将该物品用于满足其最重要的需要,而不会用于次要的用途上,当他可以支配使用的物品共有两个单位时,其中之一会用在次要的用途上;有3个单位时,将以其中之一用在第三级用途上,如此等等。

所以某种消费品之一定数量中的最后一个单位给消费提供的效用,一定小于前一单位提供的效用。

3.消费者均衡及其条件(1)消费者均衡的含义消费者均衡即消费者决定如何将货币分配于各种消费品上,即决定买进哪些消费品,每种消费品的数量各多少,以使得花费一定量货币所获得的总效用达到极大值。

《消费者行为分析与实务(第3版)》第三章 消费者的心理活动过程——洞察影响消费者行为的心理因素

《消费者行为分析与实务(第3版)》第三章  消费者的心理活动过程——洞察影响消费者行为的心理因素
➢ 模仿式学习在低介入和高介入状态下都经常 发生
三、消费者学习的效果
加强型
➢ 强化了原来的行为,增加了消费行为的频率
稳定型
➢ 学习消费某种商品或某一类型的商品之后,这种行 为方式逐渐稳定下来,并形成一定的消费习惯。
无效型
➢ 没有改变他原来对待这种商品的行为方式
削弱型
➢ 由于接受了相关信息,了解到企业的特点,反而削弱 了行为方式
知觉,指的是消费者选择、组织及解释外界的 刺激,并给予有意义及完整图像的一个过程。
感觉和知觉都是当前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二 者的区别是:
– 感觉是对对象和现象个别属性(如颜色、气味、形状 )的反映;
– 知觉则是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 整体形象的反映。
一、感觉与知觉
经由不同感觉器官形成的五类感觉对于形成消 费者的知觉并促使其产生态度偏好和购买行为 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 间接说服:又称间接影响,它与直接说服的主要区 别在于:前者是以各种非语言方式向消费者施加影 响,通过潜移默化,诱导消费者自动改变态度。技术手 段,广泛调查、汇集有关态度的事实资料并加以定性 定量分析,以求得关于消费者态度的正确结论。
➢ 态度测量法:通过被测者对预先拟订问卷的回答,了解消 费者对某一类产品或劳务的态度。
在思想、感情和态度 上主动接受他人的影 响
真正地从内心接受他 人的思想观点,并将 自己所认同的新思想 与自己原有的观点结 合在一起,构成统一 的、新的态度体系
四、消费者态度的改变
消费者态度的改变是指已经形成的态度在接受 某一信息或意见的影响后而引起的变化。
从消费者消极态度甚至于偏见的态度,到积极 态度之间,态度的改变可能出现四种水平:
第二节 消费者的学习

微观经济学第三章 消费者行为理论(效用论)

微观经济学第三章  消费者行为理论(效用论)

第三章 消费者行为理论(效用论)教学目的:明确消费者行为理论的主要内容,提高对需求理论的认识。

教学要求:阐明基数效用论与序数效用论的主要内容和分析工具、方法,主要掌握序数效用论者如何利用无差异曲线和预算线来说明消费者均衡。

教学重点:序数效用论教学难点:需求曲线形状和需求规律的推导、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分析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与小组讨论 计划课时:8课时第一节 基数效用论一、效用与边际效用 1、效用的概念与特点效用——就是消费者消费商品或劳务所获得的满足程度。

特点:(1)效用是消费者对商品和劳务的主观评价,是一种主观的心理感觉。

效用本身并不包括是非的价值判断。

(2)效用的大小因人而异、因地而异、因时而异。

2、基数效用论一些西方经济学家认为,效用的大小可以设想用数字表示并加以计算和比较,这就是基数效用论的由来。

基数效用是指可用基数1、2、3、4···等具体数字来衡量的效用。

3、总效用与边际效用总效用(TU )——表述为消费者消费一定数量商品或劳务所获得的满足的总量。

边际效用(MU )——消费者增加一单位某种商品或劳务的消费所带来的总效用的增加量。

假设消费者对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为Q ,则总效用函数为:()Q TU f =相应的边际效用函数为:Q Q TU MU ∆∆=)(当商品的增加量趋于无穷小,即ΔQ →0时有:dQ Q dTU MU )(3、总效用曲线与边际效用曲线二、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1、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的表述:假定消费者对其他商品的消费保持不变,则消费者从连续消费某一特定商品中所得到的边际效应将随着这种商品消费量的增加而递减。

2、边际效用递减的原因(1)生理或心理上的原因。

随着消费一种物品的数量的不断越多,消费者接受的重复刺激程度越来越弱。

使人生理上的满足程度或心理反应程度减少,而导致满足程度下降。

(2)从物品本身用途的多样性来看,消费者总是先把物品用于最重要的用途,而后用于次要的用途。

第三章 消费者行为

第三章 消费者行为

凸向原点——直观的解释
A、B为无差异曲线上任意的二个点。 这二点上的 效用,低于 Y A 。 A、B之间直 线上任意点 的效用。 B 。

X
凸向原点——另一种解释

边际替代率(MRS):消费者为了获取另一 种商品而愿意放弃一种商品的数量。 凸向原点的意思为当我们沿着曲线下移时, 无差异曲线的斜率就会增加(即负值越来越 小)。换言之,随着曲线下移,MRS会递减。
上升,消费可能性线向
C
左下方平行移动。
下降, 消费可能性线向
右上方平行移动。
F
预算线的旋转
I不变,其中一种商品P变化
X2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X2价格 不变 X1商品价 格下降
X2
I P2
X商品价格不变
Y商品价 格下降
Y商品 价格上升
X1商品价格上升
I P1
X1
X1
消费者的选择
1、最优购买行为条件:
第一,把钱花光,买到商品的最大数量。即必须位于预算线
嚼起来又酥又松,味道美极了!”
免子和猫争论不休、相持不下,跑去请猴子评理。 猴子听了,不由得大笑起来:“瞧你们这两个傻瓜蛋,连这点儿常
识都不懂!世界上最好吃的东西是什么?是桃子!桃子不但美味可 口,而且长得漂亮。我每天做梦都梦见吃桃子。”
免子和猫听了,全都直摇头。那么,世界上到底什么东西最好吃?
图示:总效用、边际效用变动
1 2 6 4
3 4 5 6
7
2
1 2 3 4 5 6 7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在一定时间内消
费者消费某特定商品或服务,随着商品或服务数 量不断增加,对消费者产生的满足程度即效用的 增量不断递减的。

第三章-消费者行为理论[005]

第三章-消费者行为理论[005]
26
七、价格消费曲线 假设偏好不变,收入不变,当商品价格发 生变化时,消费者预算线在斜率上发生变 化,消费者在每个价格水平的预算线上, 都可以找到消费者的均衡点,连接所有均 衡点形成的曲线。
27
Q2 价格消费曲线
0
Q1
P
0 Q2 Q2 Q2
Q1
28
八、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替代效应:假定消费者的实际收入不变仅 仅由于商品价格变动所引起的需求量的变 化。
3,分析黄牛党存在的合理性 要求:
3—4人一组,课后分组讨论,下次课派组员上台解读(使 用PPT方式),最后打印并统一上交。
33
2024/10/15
34
7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在一定时间内 消费者消费某种特定商品或劳务,随着商 品或劳务数量不断增加,对消费者产生的 满足程度不断减少。
原因: 来自人们欲望本身 来自商品本身用途
8
边际效用与总效用的联系: 1,边际效用大于零,总效用不断增加 2,边际效用递减 3,边际效用为0时,总效用达到最高点 4,边际效用小于0时,总效用曲线下降
关系转换
21
四、预算线 是指在商品价格不变情况下,消费者一
定收入所能购买的两种商品的各种可能性 组合,也称“消费可能线”。
Q2
0
Q1
22

五、消费者均衡
Q2
0
Q1
23
六、收入消费曲线和恩格尔曲线
1,收入消费曲线
是在消费者偏好和商品价格不变情况下,
收入变化所引起的消费者均衡点变化的轨
迹。
Q2
收入消费曲线
收入效应:由于商品价格变化而影响消费 者实际收入发生变化,进而引起商品需求 量的变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
10
消费者偏好
序数效用与基数效用

序数效用函数: 将市场篮子按偏好程度进行 排列,但不能显示相互之间差距的大小程度
基数效用函数: 将每一个市场篮子的偏好程 度明确表示出来。

第3章: 消费者行为
Slide 38
消费者偏好
序数效用
效用的准确大小并不重要
只需要能够对偏好进行排列,就足以解释消费者的选
0
第3章: 消费者行为
食品
Slide 44
20
40
60
80 = (I/PF)
预算约束
收入与价格变化的影响

收入变化

当商品的价格保持不变时,收入的变化将 导致预算线平行移动
第3章: 消费者行为
Slide 45
预算约束
服装 收入增加导致预算线向外移动
80
60
收入减少导致预算线向内移动
40
L3
20
0
市场篮子(Market Baskets)

一个市场篮子是指一种或多种商品的集合。 消费者对包含不同数量商品组合的不同市场 篮子的偏好可能不同。
第3章: 消费者行为
Slide 10
消费者偏好
三个基本假设
1) 偏好是完全的;
2) 偏好具有可传递性;
3) 多比少好;
第3章: 消费者行为
Slide 11
第3章: 消费者行为
Slide 50
消费者选择
效用最大化的市场篮子必须满足两个条件:
1) 必须位于预算线上;
2) 必须是偏好程度最大的商品组合;
第3章: 消费者行为
Slide 51
消费者选择
无差异曲线的斜率为:
C MRS F
预算线的斜率为:
PF Slope PC
第3章: 消费者行为 Slide 52
H
A
E
G
D
食品
10
第3章: 消费者行为
20
30
40
Slide 14
消费者偏好
服装
组合 B,A, & D产生相同的满足程度 •对E 的偏好超过 U1 •U1 偏好程度超过 H & G
50
H 40 30 20 10
B
E
A
D
G U1
食品 10
第3章: 消费者行为
20
30
40
Slide 15
消费者偏好
无差异曲线
第3章: 消费者行为
Slide 31
消费者偏好
款式
A类顾客偏好: MRS较高
这类顾客愿意为性能的 改进而在款式方面作较 多的牺牲。
性能
第3章: 消费者行为 Slide 32
消费者偏好
款式
B类顾客: MRS较低
这类顾客为了款式方面 改进愿意在性能方面作 较大的牺牲
性能
第3章: 消费者行为 Slide 33
效用函数

假设:
食品 (F)和服装 (C)的效用函数为 U(F,C) = F + 2C
市场篮子 A B C
对A & B 的偏好超过 C
F 8 6 4
C 3 4 4
U(F,C) = F + 2C 8 + 2(3) = 14 6 + 2(4) = 14 4 + 2(4) = 12
A & B对消费者是无差异的
P
Rபைடு நூலகம்
A
U1
警务支出
O
第3章: 消费者行为
S
Q
Slide 61
消费者选择
私人支出
Non-matching Grant
补助之后 • 预算线: TV •B: 效用最大化市场篮子 •支出 •OU: 私人 •OZ: 警务
T P B A U3 U1
U R
警务支出
O
第3章: 消费者行为
S
Z
Q
V
Slide 62
消费者选择
¥30,000
第3章: 消费者行为
¥100,000
性能
Slide 59
消费者选择
决策与公共政策
选择定向与非定向的公共补助支出。 例如,中央政府拨给地方政府一笔款项, 由地方政府支配或者指定用途。
第3章: 消费者行为
Slide 60
消费者选择
私人支出
非定向补助
补助之前 • 预算线: PQ •A: 效用最大化市场篮子 •支出 •OR: 私人 •OS: 警务
1
2
3
4
消费者偏好
左脚鞋
4
完全互补
3
2
1
右脚鞋
Slide 29
0
第3章: 消费者行为
1
2
3
4
消费者偏好
厌恶品(BADS)
少比多好
例如
空气污染
第3章: 消费者行为
Slide 30
消费者偏好
设计轿车 (I)
——轿车制造企业在不断推出新产品时, 必须决定新产品的特征。 ——对消费者偏好的分析,有助于公司明 确在产品的款式方面应该 做哪些改动。
U1
80 食品
Slide 54
0
第3章: 消费者行为
20
40
消费者选择
服装
Pc = $2
Pf = $1
I = $80
40 D
市场篮子 D不可能得到,
30
因为超出了预算限制。
20
U3
预算线
0
第3章: 消费者行为
20
40
80
食品
Slide 55
消费者选择
服装
Pc = $2
Pf = $1
I = $80
20
40 60 80
30
20 10 0
$80
$80 $80 $80
Slide 43
预算约束
服装 Pc = $2 Pf = $1 I = $80
(I/PC) = 40
A B
10
预算线 F + 2C = $80
30
1 Slope C/F - - PF/PC 斜率 2
D
20
20
E 10 G

当两种商品的边际替代率为常数时,这两种 商品可以完全替代。
第3章: 消费者行为
Slide 26
消费者偏好
边际替代率

当两种商品的无差异曲线是直角型的,它们 则为完全互补品。
第3章: 消费者行为
Slide 27
消费者偏好
苹果汁 (杯)
4
完全替代
3
2
1
桔子汁 (杯)
Slide 28
0
第3章: 消费者行为
(PF = 2)
第3章: 消费者行为
L1
(PF = 1)
80
L2
(PF = 1/2)
120 160
食品
40
Slide 48
预算约束

价格变动
如果两种商品的价格变动比例相同,预算 线的斜率保持不变。但预算线会发生移动。

第3章: 消费者行为
Slide 49
消费者选择
在可支配收入一定的前提下,消费者将 选择能够达到满足程度最大化的商品组 合。
F
12
10
1
B
-4
8 6 4 2 1
第3章: 消费者行为
D
1 -2 1 -1
MRS = 2 E
1
G
2
3
4
5
食品(food)
Slide 24
消费者偏好
边际替代率
有关消费者偏好的第四个假设:
沿着一条无差异曲线将出现边际替代率递
减。
第3章: 消费者行为
Slide 25
消费者偏好
边际替代率
完全替代与完全互补
第3章: 消费者行为
Slide 36
消费者偏好
服装
效用函数与无差异曲线 假定: U = FC 市场篮子 U = FC C 25 = 2.5(10) A 25 = 5(5) B 25 = 10(2.5)
15
10
C
A
U3 = 100 B U2 = 50 U1 = 25 食品 15
Slide 37
5
0
第3章: 消费者行为
第3章: 消费者行为
Slide 4
消费者行为
对城市低收入人群是发放食品券还是直接 给货币?
第3章: 消费者行为
Slide 5
消费者行为
对上述两个问题的回答必须了解消费者行 为理论。
第3章: 消费者行为
Slide 6
消费者行为
研究消费者行为包含三个步骤:
1) 研究消费者偏好。

描述消费者为什么及如何喜欢A商品而不 是B商品。
在A点预算线与无差异曲线相切, 不可能获得比此更高的效用。
40
30
A 20
在A点: MRS =Pf/Pc = .5
U2
预算线 0
第3章: 消费者行为
20
40
80
食品)
Slide 56
消费者选择
设计轿车 (II)
有两类消费者, 都愿意在车的性能和款式方 面支出¥10万元 每类消费者的无差异曲线不同。
第3章: 消费者行为
Slide 57
设计轿车 (II)
款式 ¥100,000 消费者愿意在款式方面作更大的 让步来换取性能方面的少量改进。
¥30,000
¥70,000
第3章: 消费者行为
¥100,00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