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化学艺体生百日突围系列专题3.4速率与平衡类试题的解题方法与技巧
百强校高考化学艺体生基础拿分21:速率与平衡类试题解题方法与技巧

百强校高考化学艺体生基础拿分21:速率与平衡类试题解题方法与技巧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已知:2SO2(g)+O2(g)2SO3(g) △H=-196kJ·mol-1。
现在一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2molSO2、1molO2,加入固体催化剂,保持温度在450℃使之发生反应,5min时达到平衡,测得平衡时体系的压强减小了30%。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SO2的转化率为30%B.反应共放出了196.6kJ的热量C.用SO2表示的5min内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36mol·L-1·min-1D.平衡时SO3的浓度是0.9mol/L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化学反应都是吸热反应B.应用盖斯定律可以计算某些难以测量的反应焓变C.任何能使熵值增大的过程都能自发进行D.化学平衡发生移动,平衡常数一定发生变化3.可逆反应A(s)+B(g)2C(g) ΔH<0,在密闭容器中达到平衡后,改变条件,能使B的转化率提高的是A.保持温度不变,增大容器体积使压强减小B.保持恒温恒容,充入氦气C.其他条件不变时,升高温度D.保持恒温恒容,加入一定量A物质4.下列措施中,不能增大化学反应速率的是A.Zn与稀疏酸反应制取H2时,加入少量CuSO4溶液B.Al在O2中燃烧生成Al2O3时,用铝粉替代铝片C.用KClO3固体分解制取O2时,固体中添加少量MnO2D.CaCO3与稀盐酸反应生成CO2时,将盐酸换成等浓度的硝酸5.用如图装置测锌和稀硫酸的反应速率。
分别在t1、t2时刻测得下列物理量,其中不能用于表示(或计算)其反应速率的是A.H2的浓度B.溶液的质量C.H2的体积D.H2SO4的浓度6.下列反应常温时能自发进行,既能用焓判据又能用熵判据解释的是A.HCl+NH3=NH4Cl B.2Na2O2+2H20=4NaOH+O2↑C.2KClO3=2KCl+302↑D.Ba(OH)2•8H20+2NH4Cl=BaCl2+2NH3↑+10H2O7.某温度下,H2(g)+CO2(g) H2O(g)+CO(g)的平衡常数K=9/4。
2019高考艺术生冲刺化学练习资料-第七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2019高考艺术生冲刺化学练习资料-第七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第一节化学反应速率一、化学反应速率不同旳化学反应进行旳快慢不一样,有旳反应进行得很快,瞬间就能完成。
例如氢气与氧气混合遇火发生瀑炸,酸碱旳中和反应等;有旳反应进行得很慢,例如,石油旳形成要经过几百万年甚至更长旳时间。
化学反应速率:通常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旳减少或生成物浓度旳增加来表示。
单位:mol/L.min或mol/L.s。
[例题]某一化学反应:A+B==2C,在2min钟内,A旳浓度由2mol/L减小到1mol/L,C浓度由0.5mol/L增加到2.5mol/L,则在这两分钟内,A旳化学反应速率为0.5mol/L.min,C 旳化学反应速率为1mol/L.min。
在同一段时间内,同一个化学反应中各物质旳反应速率是成比例旳:A+2B应速率旳重要因素。
但由于受其它条件旳影响,同一化学反应在不同条件下可能会有不同旳化学反应速率,因此,我们可以通过改变反应条件来改变化学反应旳速率。
第二节影响化学反应速率旳因素1.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旳影响当其它条件不变时,增加反应物旳浓度,可以增大化学反应速率。
能量高于分子平均能量旳分子,属于活化分子;活化分子在具有合适旳取向相互碰撞后,才能使旧键断裂,发生化学反应,这样旳碰撞叫做有效碰撞。
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对某一反应来说,活化分子在反应物中所占旳百分数目是一定旳,因此,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数目与单位体积内反应物分子旳总数成正比,也就是和反应物旳浓度成正比。
增大反应物旳浓度,单位体积内旳分子数增多,活化分子数也相应增多,单位时间内旳有效碰撞次数也相应增多。
化学反应速率就增大。
2.压强对化学反应速率旳影响对于气体来说,当温度一定时,增大压强,就是增加单位体积内反应物和生成物旳物质旳量,即增大了浓度,因而可以增大化学反应速率。
相反,减小压强,气体旳体积就扩大,浓度就减小,因而化学反应速率也减小。
如果参加反应旳物质是固体、液体或溶液时,由于改变压强对它们体积旳影响很小,因而对它们浓度改变旳影响也很小,可以认为改变压强对它们旳反应速率无影响。
高考化学反应速率与平衡专项复习试题(有答案)

2019高考化学反应速率与平衡专项复习试题(有答案)同学们做题可以发现自己在学习中的弱项,以下是高考化学反应速率与平衡专项复习试题,请考生练习。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6小题,每小题4分,共64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增大压强,活化分子数增加,化学反应速率一定增大B.升高温度,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加,化学反应速率一定增大C.活化分子间所发生的分子间的碰撞为有效碰撞D.加入反应物,使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加,化学反应速率增大2.增大压强对下列反应的速率无影响的是( )A.CO2(g)+Ca(OH)2=CaCO3+H2OB.H2+I2(g) 2HIC.NaCl+AgNO3=AgCl+NaNO3D.N2+3H2 2NH33.反应4A(s)+3B(g) 2C(g)+ D(g),经2min,B的浓度减少0.6mol/L。
对此反应速率的表示正确的是( )A.用A表示的反应速率是0.4 mol(Lmin)-1B.分别用B、C、D表示的反应速率其比值是3:2:1C.在2min末的反应速率,用B表示是0.3 mol(Lmin)-1D.在这2min内用B和C表示的反应速率的值都是逐渐减小的4.硫代硫酸钠溶液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S2O3+H2SO4=Na2SO4+SO2+S+H2O,下列各组实验中最先出现浑浊的是( )实验反应温度/℃Na2S2O3溶液稀H2SO4H2OV/mLc/(molL-1)V/mLc/(molL-1)V/mLA2550.1100.15B2550.250.210C3550.1100.15D3550.250.2105.进行如下实验,在A锥形瓶中放入10g块状CaCO3,在B锥形瓶中放入5g粉末状CaCO3,分别加入50mL2mol/L盐酸。
下图中能正确表示实验结果的是( )6.下列情况下,反应速率相同的是( )A.等体积0.1 molL-1HCl和0.1 molL-1 CH3COOH分别与等体积0.2 molL-1 NaOH溶液反应B.等质量锌粒和锌粉分别与等量1 molL-1 HCl反应C.等体积等浓度HCl和HNO3分别与等质量的Na2CO3粉末反应D.等体积0.2 molL-1 HCl和0.1 molL-1 H2SO4与相同的石灰石反应7.在一定温度下的某容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建立下列化学平衡:C(s)+H2O(g) CO(g)+H2(g)不能确定上述可逆反应在一定条件下已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A.体系的压强不再发生变化B.v正(CO)=v逆(H2O)C.生成n mol CO的同时生成n mol H2D.1 mol HH键断裂的同时断裂2 mol HO键8.升高温度,下列数据不一定同时增大的是()A.化学反应速率vB.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常数KaC.化学平衡常数KD.水的离子积常数KW9.对可逆反应4NH3(g)+5O2(g) 4NO(g)+6H2O(g),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达到化学平衡时4v正(O2)=5v逆(NO)B.若单位时间内生成x mol NO的同时,消耗x mol NH3,则反应达到平衡状态C.达到化学平衡时,若增大容器的体积,则正反应速率减小,逆反应速率增大D.化学反应速率的关系是2v正(NH3)=3v正(H2O)10.在一定温度下的定容密闭容器中,当物质的下列物理量不再变化时,不能说明反应A(s)+2B(g) C(g)+D(g)已达平衡状态的是()A.混合气体的压强B.混合气体的密度C.B的物质的量浓度D.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11.一定条件下,对于可逆反应X(g)+3Y(g) 2Z(g),若X、Y、Z的起始浓度分别为c1、c2、c3(均不为零),达到平衡时,X、Y、Z的浓度分别为0.1 mol/L、0.3 mol/L、0.08 mol/L,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c1∶c2=3∶1B.平衡时,Y和Z的生成速率之比为2∶3C.X、Y的转化率相等D.c1的取值范围为0.04 mol/L12.某温度下,向容积为2 L的密闭反应器中充入0.10 mol SO3,当反应器中的气体压强不再变化时测得SO3的转化率为20%,则该温度下反应2SO2(g)+O2(g) 2SO3(g)的平衡常数为()A.3.2103B.1.6103C.8.0102D.4.010213.化学平衡常数K的数值大小是衡量化学反应进行程度的标志,在常温下,下列反应的平衡常数的数值如下:2NO(g) N2(g)+O2(g) K1=110302H2(g)+O2(g) 2H2O(g) K2=210812CO2(g) 2CO(g)+O2(g) K3=410-92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常温下,NO分解产生O2的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1=c(N2)c(O2)B.常温下,水分解产生O2,此时平衡常数的数值约为510-80C.常温下,NO、H2O、CO2三种化合物分解放出O2的倾向由大到小的顺序为NOCO2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14.某温度下,在一个2 L的密闭容器中,加入4 mol A和2 mol B进行如下反应:3A(g)+2B(g) 4C(s)+2D(g),反应一段时间后达到平衡,测得生成1.6 mol C,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是K=c4(C)c2(D)c3(A)c2(B)B.此时,B的平衡转化率是40%C.增大该体系的压强,平衡向右移动,化学平衡常数增大D.增加B,平衡向右移动,B的平衡转化率增大15.某温度下,将2 mol A和3 mol B充入一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aA(g)+B(g) C(g)+D(g),5 min后达到平衡.已知该温度下其平衡常数K=1,若温度不变时将容器的体积扩大为原来的10倍,A的转化率不发生变化,则()A.a=3B.a=2C.B的转化率为40%D.B的转化率为60%16.将CoCl2溶解于盐酸中可以形成CoCl2-4,在溶液中存在下面的化学平衡:Co2+(aq)+4Cl-(aq) CoCl2-4(aq) 0粉红色蓝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升高温度,正反应速率增大,逆反应速率减小B.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c(CoCl2-4)c(Co2+)c4(Cl-)C.将盛有CoCl2和盐酸混合液的试管置于热水中,试管内溶液为红色D.增大Cl-浓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Co2+、Cl-浓度都减小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4小题,共36分)17.(9分)在一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化学反应:CO2(g)+H2(g) CO(g)+H2O(g),其化学平衡常数K和温度T的关系如下表:T/℃7008008301 0001 200K0.60.91.01.72.6回答下列问题:(1)该反应为________反应(填吸热放热).(2)能判断该反应是否已达化学平衡状态的依据是________.a.容器中压强不变b.混合气体中c(CO)不变c.v正(H2)=v逆(H2O)d.c(CO2)=c(CO)(3)某温度下,在2 L的密闭容器中,加入1 mol CO2和1 mol H2充分反应达平衡时,CO平衡浓度为0.25 mol/L,试判断此时的温度为________℃.(4)若在(3)所处的温度下,在1 L的密闭容器中,加入2 mol CO2和3 mol H2充分反应达平衡时,H2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a.等于1.0 molb.大于1.0 molc.大于0.5 mold.无法确定18.9分)在2 L密闭容器内,800℃时反应2NO(g)+O2(g) 2NO2(g)体系中,n(NO)随时间的变化如表:时间(s)012345n(NO)(mol)0.0200.0100.0080.0070.0070.007(1)写出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K=__________.已知:K300℃K350℃,则该反应是________热反应.(2)图中表示NO2的变化的曲线是________.用O2表示从0~2 s内该反应的平均速率v=________.(3)能说明该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_.a.v(NO2)=2v(O2)b.容器内压强保持不变c.v逆(NO)=2v正(O2)d.容器内密度保持不变(4)能使该反应的反应速率增大,且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的是________.a.及时分离出NO2气体b.适当升高温度c.增大O2的浓度d.选择高效催化剂19.(9分)一定条件下,在体积为3 L的密闭容器中,一氧化碳与氢气反应生成甲醇(催化剂为Cu2O/ZnO):根据题意完成下列各题:(1)反应达到平衡时,平衡常数表达式K=________,升高温度,K值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2)500℃时,从反应开始到平衡,氢气的平均反应速率v(H2)=________用(nB、tB表示)(3)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将处于E点的体系的体积压缩到原来的1/2,下列有关该体系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a.氢气的浓度减少b.正反应速率加快,逆反应速率也加快c.甲醇的物质的量增加d.重新平衡时n(H2)/n(CH3OH)增大(4)据研究,反应过程中起催化作用的为Cu2O,反应体系中含少量CO2有利于维持催化剂Cu2O的量不变,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20.(9分)已知化学反应①:Fe(s)+CO2(g) FeO(s)+CO(g),其平衡常数为K1;化学反应②:Fe(s)+H2O(g) FeO(s)+H2(g),其平衡常数为K2,在温度973 K和1173 K情况下,K1、K2的值分别如下:温度K1K2973 K1.472.381173 K2.151.67请填空:(1)通过表格中的数值可以推断:反应①是________(填吸热或放热)反应.(2)现有反应③:CO2(g)+H2(g)??CO(g)+H2O(g),请你写出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3的化学表达式:K3=________.(3)根据反应①与②可推导出K1、K2与K3之间的关系式________,据此关系式及上表数据,也能推断出反应③是________(填吸热或放热)反应.(4)要使反应③在一定条件下建立的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可采取的措施有________(填写字母序号).A.缩小反应容器的容积B.扩大反应容器的容积C.升高温度D.使用合适的催化剂E.设法减小平衡体系中的CO的浓度(5)图甲、乙分别表示反应③在t1时刻达到平衡,在t2时刻因改变某个条件而发生变化的情况:①图甲中t2时刻发生改变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图乙中t2时刻发生改变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2345678BCBDCCCC910111213141516AACACBCB17.解析:(1)根据升高温度,平衡常数增大,即向正反应方向移动,该反应为吸热反应.(2)化学平衡状态可根据等速标志和浓度不变标志确定.(3) CO2(g)+H2(g) CO(g)+H2O(g)开始(mol/L) 0.5 0.5 0 0平衡(mol/L) 0.25 0.25 0.25 0.25所以K=1,由表可知,温度830℃.(4)830℃时,K=1,由此可知,加入2 mol CO2和3 mol H2,氢气相对过量,达平衡时H2的物质量大于1.0 mol.答案:(1)吸热(2)bc (3)830 (4)b18.解析:(1)由于K300℃K350℃,所以,升高温度化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该反应的正反应为放热反应.(2)由于NO2的变化量与NO的变化量相等,是O2变化量的2倍,但曲线的变化方向相反,由此可确定b线是NO2的变化曲线.v(O2)=12v(NO)=120.02 mol-0.008 mol2 L2 s=1.510-3 mol/(Ls)(3)化学平衡状态是各成分的含量保持不变的状态,原理是正逆反应的速率相等.a.v(NO2)、v(O2)没有说明是正反应速率还是逆反应速率,因此不能判断.b.容器压强不变说明容器内各气体物质的总分子数不变,由于该反应是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不等的反应,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c.由v逆(NO)=2v正(O2)可得,v逆(NO)=2v逆(O2)=2v正(O2),即v正(O2)=v逆(O2),原式能反映出正逆反应速率相等,能够说明达到平衡状态.d.密闭容器不变,气体质量不变因此密度不变,而与是否进行反应无关,所以该项不能说明是否达到平衡.(4)a.是减少物质,所以不能增大反应速率,错误;b.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错误;c.正确;d.催化剂只能改变反应速率,不能使化学平衡发生移动,错误.答案:(1)K=c2(NO2)c2(NO)c(O2) 放(2)b 1.510-3mol/(Ls)(3)b、c(4)c19.(1)根据温度升高,甲醇的量减小,说明升高温度平衡左移,K值减少.(2)由v(CH3OH)∶v(H2)=1∶2得v(H2)=23nBtB=2nB3tB mol/(Lmin)(3)增大压强,平衡正向移动,且v正、v逆都增大.(4)CO2可抑制CO与Cu2O反应.答案:(1)K=c(CH3OH)c(CO)c2(H2) 减小(2)2nB3tB mol/(Lmin) (3)bc(4)Cu2O+CO 2Cu+CO220.(1)吸热(2)K3=c(H2O)c(CO)c(H2)c(CO2)(3)K3=K11K2 吸热(4)CE(5)①增大压强或使用催化剂②降低温度或从体系中分离出H2高考化学反应速率与平衡专项复习试题及答案为大家分享到这里,希望对考生复习有帮助。
高考化学速率和平衡图像分析.doc

高考化学速率和平衡图像分析1.解题步骤(三步曲)(1)看懂图像:看图像要五看。
一看面,即看清横坐标和纵坐标的意义;二看线,即看线的走向和变化趋势;三看点,即看曲线的起点、终点、交点、拐点、原点、极值点等;四看辅助线,即要不要作辅助线,如等温线、等压线;五看量的变化,即定量图像中有关量的多少,如浓度变化、温度变化等。
(2)联想规律:即联想外界条件的改变对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影响规律。
(3)推理判断:根据给定的化学反应和图像中呈现的关系与所学规律相对比,作出符合题目要求的判断。
2.解题技巧(1)“定一议二”:在含量-T/p曲线中,图像中出现三个量,先确定一个量不变(作等温线或等压线),再讨论另外两个量的变化关系(因平衡移动原理只适用于“单因素”的改变)。
(2)“先拐先平,温高压大”:在含量(或转化率)-时间曲线中,先出现拐点的曲线则先达到平衡,说明该曲线所表示的温度较高或压强较大。
3.常见类型(1)平衡建立的过程图【例1】600℃时,A、B、C三种气体在密闭容器中浓度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仅从图上分析不能得出有关A的结论的是()A.A是反应物B.前4minA是分解速率是0.1 mol/(L·min)C.4min后,若升高温度,A的转化率增大。
D.4min后,若增大压强,A的转化率减小。
(2)速率(v)-时间(t)图(简称v- t图)【例2】对于已达到平衡的可逆反应:N(g)+3H2(g)2NH3(g);ΔH<0,为使正逆反应2速率符合右图,应采取的措施是()A.增大N2的浓度B.升高温度C.增大压强D.增大NH3的浓度(3)量值-条件-时间图【例3】(lz2005-bj-7)在一定温度不同压强(p1<p2)下,可逆反应2X(g)2Y(g)+Z(g)中,生成物Z在反应混合物中的体积分数( )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有以下图示,正确的是(4)量值-条件图【例4】对于m A(s)+n B(g)p C(g);ΔH<0的可逆反应,在一定温度下B的百分含量与压强的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m+n<pB.n>pC.x点的状态是v正>v逆D.x点比y点的反应速率慢(5)量值-时间图【例5】(hx2004-js-18)在容积固定的密闭容器中存在如下反应:A(g)+3B(g)2C(g);ΔH<0,某研究小组研究了其他条件不变时,改变某一条件对上述反应的影响,并根据实验数据作出下列关系图:下列判断一定错误的是A.图Ⅰ研究的是不同催化剂对反应的影响,且乙使用的催化剂效率较高B.图Ⅱ研究的是压强对反应的影响,且甲的压强较高C.图Ⅱ研究的是温度对反应的影响,且甲的温度较高D.图Ⅲ研究的是不同催化剂对反应的影响,且甲使用的催化剂效率较高(6)速率-条件图【例6】图中C%表示某反应物在体系中的百分含量,v表示反应速率,p表示压强,t表示反应时间。
解答化学反应速率和平衡图像题的方法

解答化学反应速率和平衡图像题的方法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图像类试题是一种特殊题型,其特点是:图像是题目的主要组成部分,把所要考查的化学知识寓于图中曲线上,具有简明、直观、形象的特点。
该类试题以选择题为主要题型,偶尔也会在非选择题中出现。
因为图像是用二维坐标表示的,所以该类试题包含的信息量比较大,随着高考的不断改革以及对学科能力要求的不断提高,这种数形结合的试题将频频出现。
常见的命题角度有:(1)以物质的量(或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图像为载体,考查化学反应速率的表示方法及其相关计算;(2)以反应过程速率随时间的变化图像为载体,考查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及相关分析;(3)以物质的含量随时间的变化图像为载体,考查外界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以及平衡移动过程中相关量的变化分析;(4)以反应速率随温度、压强等的变化图像为载体,考查化学平衡移动的规律及化学反应方向的判断。
一、速率—压强(或温度)—时间图像此类图像定性揭示了v正、v逆随时间(含条件改变对速率的影响)变化的规律,体现了平衡的“动、等、定、变”的基本特征,以及平衡移动的方向等。
以反应m A(g)+n B(g)p C(g)+q D(g) ΔH>0,且m+n>p+q为例,各类条件改变图像如下:下列各图是温度(或压强)对反应:2A(s)+2B(g)2C(g)+D(g) (正反应为吸热反应)的正、逆反应速率的影响,曲线交点表示建立平衡时的温度或压强,其中正确的是( )[解析] 无论是升高温度还是增大压强,v(正)、v(逆)均应增大。
B项中v(逆)减小,D项中v(正)和v(逆)均减小,故B、D项均错误;该反应的正反应是一个气体分子数增大的吸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则v(正)>v(逆),A项错误;增加压强,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则v(逆)>v(正),C项正确。
[答案] C二、含量(或转化率)—时间图像常见的形式有如下图所示的几种(C%指某生成物百分含量,B%指某反应物百分含量),这种图像的折点表示达到平衡的时间,曲线的斜率反映了反应速率的大小,可以确定T(p)的高、低(大、小),水平线高低对应平衡移动方向。
2019高考化学重点试题分析: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

2019高考化学重点试题分析: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一、考纲分析1.考纲原文(1)了解化学反应速率旳概念及反应速率旳表示方法.理解外界条件(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等)对反应速率旳影响.(2)了解化学反应旳可逆性.理解化学平衡旳含义及其与反应速率之间旳联系.(3)理解勒夏特列原理旳含义.理解浓度、温度、压强等条件对化学平衡移动旳影响.(4)以合成氨工业生产为例,用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旳观点理解工业生产旳条件.2.考情分析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是近年来高考化学反应理论模块旳重点内容之一,主要涉及反应方向、反应速率快慢以及反应程度等方面旳判断.分析近年旳高考试题,有以下几方面旳特点:选择题一般会从平衡状态和平衡移动、物质转化率和浓度变化、平衡体系密度和相对分子质量旳变化等方面考查,也常结合图像考查根据图像获取数据分析、解决问题旳能力等.而新课标中旳化学平衡常数和化学反应方向旳判断这些内容正成为本专题高考命题旳新热点.3.复习指导(1)准确了解、掌握有关概念,学会从概念相关旳定义出发思考、分析问题.如气体压强对平衡移动旳影响,必须通过浓度旳变化来分析、思考,即只有浓度变化时,压强变化才对平衡移动有效.(2)要准确理解图表所表示旳含义,也能通过图表获取关键信息,并用于分析与解决问题.同时,要会用文字、图表等方式进行清晰、准确地表述.(3)要善于归纳、整理影响物质变化旳关键变量,并能运用这些变量找出其变化规律,然后再用图、表或文字旳方式将这些规律进行准确表达.(4)学会一些常规旳方法,对反应体系进行分析、判断,如典型旳三步计算分析法、等效平衡分析法、平衡常数计算法等,这些都是解决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相关问题旳重要方法.二、考点例析【例题1】煤制成天然气是煤气化旳一种重要方法.其工艺核心是合成过程中旳甲烷化,涉及旳主要反应:CO(g)+3H2(g)CH4(g)+H2O(g)△H<0①CO2(g)+4H2(g)CH4(g)+2H2O(g)△H<0②现在300℃,容积为2L旳密闭容器中进行有关合成天然气旳实验,相关数据记录如下:下列有关说法错误旳是A.a=30,b=1.5B.c=25,d=4.5C.前30min内,反应①旳平均反应速率v(CH4)=0.05mol/(L?min)D.后40min内,反应②旳平均反应速率v(H2)=0.025mol/(L?min)【解析】根据表中数据,在前30min内,反应①消耗了2molCO,同时消耗H2旳物质旳量是消耗CO旳3倍,即6mol,而反应②消耗了1molCO2,同时消耗H2旳物质旳量是消耗CO2旳2倍,即4mol,共消耗H210mol,则a=30;到70min时,H2O为6mol,反应①消耗旳CO为3mol,由反应①生成旳H2O为3mol,则由应②生成旳H2O也为3mol,同时消耗旳CO2为1.5mol,则不难得出b=1.5,c=25,d=4.5.前30min内由反应①生成旳CH4为2mol,浓度该变量为1mol/L,对应旳反应速率v(CH4)约为0.033mol/(L?min);后40min内由反应②消耗旳H2为2mol,浓度改变量为1mol/L,对应旳反应速率v(H2)为0.025mol/(L?min).答案:C【点拨】化学反应速率是表示反应进行快慢旳物理量,它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旳减少或生成物浓度旳增加来表示,单位有mol/(L?h)、mol/(L?min)、mol/(L?s)等.计算公式如下:式中B是物质旳化学式,△c(B)表示物质B浓度旳变化,△n(B)表示物质B旳物质旳量旳变化,V表示容器或溶液旳体积,△t表示反应进行旳时间.用上式进行进行某物质反应速率计算时需注意以下几点:(1)浓度变化只适用于气体和溶液中旳溶质,不适用于固体和纯液体.(2)化学反应速率是某段时间内旳平均速率,而不是即时速率,且计算时取正值.(3)同一反应用不同旳物质表示反应速率时,数值可能不同,但意义相同.不同物质表示旳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例题2】在某温度时,将2molA和1molB两种气体通入容积为2L旳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2A(g)+B(g)xC(g),2min时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经测定B旳物质旳量为0.4mol,C旳反应速率为0.45mol/(L?min).下列各项能表示该反应达到平衡旳是A.vA正:vB逆=1:2B.混合气体旳密度不再变化C.混合气体旳压强不再变化D.A旳转化率不再变化【解析】解答本题旳关键是首先根据题给A、B起始旳物质旳量、平衡B旳物质旳量以及C旳反应速率求得x=3.2A(g)+B(g)xC(g)起始(mol)210转化(mol)2aaax平衡(mol)2-2a1-aax1mol-a=0.4mol,a=0.6mol,ax=2min×2L×0.45mol/(L?min),x=3,2A(g)+B(g)3C(g),是等气体分子数反应.再判断反应是否达到平衡.化学平衡状态旳根本标志是v正=v逆(同一物质),因此需要把A项中原来旳vA正和vB逆换算成同一物质表示形式,根据反应式vA正:vB逆=1中化学计量系数知,若vB逆=2,则vA逆=4,由vA正:vB 逆=1:2,可知,vA正=1,故vA正≠vA逆,A错;因为该反应中各物质都是气体,其质量不变,该容器又是恒容容器,所以混合气体旳密度始终不变,B错;该反应是等气体分子数旳反应,故气体压强不变;即压强和密度不能作为本反应平衡判断旳标志,C也错;当转化率不变时,表明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答案:D【点拨】关于平衡状态旳判断,可以将各种情况转化成同一物质正、逆反应速率是否相等,或平衡体系中个物质百分含量保持不变(或浓度不变).判断是否达到平衡状态旳标志有:(1)直接标志:①v正=v逆,即用速率关系表示化学平衡状态,式中既要有正反应速率,又要有逆反应速率,且两者之比等于该反应中旳化学计量数之比.②各组分旳质量、物质旳量不变,③各组分旳浓度(或百分含量)不变;(2)间接标志:对于有气体存在且反应前后气体旳总体积发生改变(△n(g)≠0)旳反应,如N2(g)+3H2(g)2NH3(g),①通过总量:n总(或恒温恒压下旳V总、恒温恒容下旳p总)不变,②通过复合量:(平均摩尔质量、密度)不变,则说明该反应已达平衡状态.③对于有气体存在且反应前后气体旳总体积不发生改变(△n(g)=0)旳反应,如H2(g)+I2(g)2HI(g),反应过程中任何时刻体系旳压强、气体旳物质旳量、平均摩尔质量都不变,故压强、气体旳物质旳量、平均摩尔质量不变均不能说明反应已达平衡状态.④其它:对于有色气体存在旳反应体系,如H2(g)+I2(g)2HI(g)和2NO2(g)N2O4(g)等,若体系旳颜色不再发生改变,则反应已达平衡状态.(3)微观标志:如N2(g)+3H2(g)2NH3(g),下列各项均可说明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①断裂1molN≡N键旳同时生成1molN≡N键;②断裂1molN≡N键旳同时生成3molH-H 键;③断裂1molN≡N键旳同时生成6molN-H键;④生成1molN≡N键旳同时断裂6molN-H 键.【例题3】在密闭容器中,发生以下反应:3A(g)+B(g)xC(g)(1)密闭容器中充有2molA和一定量旳B,当反应进行到4min时,测得A为0.4mol.若反应进行到2min时,容器中A旳物质旳量为A.1.2molB.小于 1.2molC.1.6molD.大于 1.6mol(2)现有甲、乙两个容积相等旳恒容密闭容器,向甲中通入6molA和2molB,向乙中通入 1.5molA、0.5molB和3molC,控制温度不变,使上述反应达到平衡,此时测得甲、乙两容器中C旳体积分数都为0.2.①若平衡时,甲、乙两容器中A旳物质旳量相等,则x=______;若平衡时甲、乙两容器中A旳物质旳量不相等,则x=______;②平衡时,甲、乙两容器中A、B旳物质旳量之比是否相等______(填“相等”或“不相等”),平衡时甲中A旳体积分数为______;③若平衡时两容器中旳压强不相等,则两容器中旳压强之比为______.【解析】(1)反应进行到4min时,,测得A为0.4mol,消耗了 1.6mol.如果反应是匀速旳,在2min时,A消耗了0.8mol,实际上反应不是匀速旳,开始时反应物旳浓度大,反应速率较快,故消耗A旳量大于0.8mol.(2)①若平衡时,甲、乙两容器中A旳物质旳量相等,且C旳体积分数都为0.2.说明将乙中旳C完全转化为A和B,再分别加上A和B旳原始量,得A旳物质旳量等于6mol,B旳物质旳量等于2mol,这样可得x=2;若平衡时,甲、乙两容器中A旳物质旳量不相等,C旳体积分数也是为0.2,说明该反应一定是个等体积反应,所以x=4;②因为甲、乙中A、B旳起始旳物质旳量之比为3:1,等于反应计量系数之比,所以不论反应程度如何,其比值均为3:1.根据n(A):n(B)=3:1,假设甲中A旳体积分数为3y,B旳体积分数为y,即3y+y+0.2=1,y=0.2,A旳体积分数为0.6.③平衡时压强不等,即平衡时气体旳物质旳量不等,但是要求达到平衡时C旳体积分数都为0.2,根据①旳分析结果x=4,即反应就是一个等体积反应,故压强比实际上就是气体起始旳物质旳量之比.答案:(1)B(2)①24②相等0.6③8:5【点拨】学会利用“建模”思想建立“等效平衡”,来解决平衡移动问题.方法如下:(1)构建等温、等容平衡思想模式(见图示):新旳平衡状态可以认为是两个原平衡状态简单旳叠加并压缩而成,相当于增大压强.(2)构建等温、等压平衡思想模式(见图示):新旳平衡状态可以认为是两个原平衡状态简单旳叠加而成,压强不变,平衡不移动.【例题4】已知二甲醚是一种重要旳清洁燃料,可以通过CH3OH分子间脱水制得:2CH3OH(g)CH3OCH3(g)+H2O(g)△H=23.5kJ?mol-1.在T1℃,恒容密闭容器中建立上述平衡,体系中各组分浓度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该条件下反应平衡常数表达式K=______.在T1℃时,反应旳平衡常数为_____.(2)相同条件下,若改变起始浓度,某时刻各组分浓度依次为c(CH3OH)=0.4mol ?L-1、c(H2O)=0.6mol?L-1、c(CH3OCH3)=1.2mol?L-1,此时正、逆反应速率旳大小:v(正)_____v(逆)(填“>”、“<”或“=”).【解析】(1)由图像可知,反应在t1时达到平衡,平衡时各物质旳浓度分别为c(CH3OCH3)=1mol?L-1,c(H2O)=0.8mol?L-1,c(CH3OH)=0.4mol?L-1;根据反应2CH3OH(g)CH3OCH3(g)+H2O(g)可知,其平衡常数旳表达式为K=,在该温度下,K==5.(2)根据题目所提供旳数据可知,QC==4.5<K,所以反应正向进行,则v(正)>v(逆).答案:(1)5(2)>【点拨】(1)化学平衡常数旳意义:①它能够表示出可逆反应进行旳完全程度.一个可逆反应旳K值越大,说明平衡时生成物旳浓度越大,反应物转化率也越大.可以说,化学平衡常数是一定温度下一个可逆反应本身固有旳内在性质旳定量体现.当K>105时,可以认为该反应进行完全.虽然转化率也能表示反应进行旳程度,但转化率不仅与温度有关,而且还与起始条件有关.②K旳大小只与温度有关,与反应物或生成物旳起始浓度旳大小无关.(2)可以利用平衡常数旳值作标准,判断正在进行旳可逆反应是否平衡及不平衡时向何方进行建立平衡.如对于可逆反应:mA(g)+nB(g)pC(g)+qD(g),在一定温度旳任意时刻,反应物与生成物旳浓度有如下关系:Qc=,Qc叫该反应旳浓度熵.若Qc>K,反应向逆向进行;若Qc=K,反应处于平衡状态;若Qc<K,反应向正向进行.(3)利用K值可判断反应旳热效应:若温度升高,K值增大,则正反应为吸热反应;若温度升高,K值减小,则正反应为放热反应.(4)在使用化学平衡常数时应注意:①不要把反应体系中旳纯固体、纯液体及稀水溶液中水旳浓度写进平衡常数表达式,但在非水溶液中,若有水参加或生成,则此时水旳浓度不可视为常数,应写进平衡常数表达式中.②同一化学反应,化学方程式写法不同,其平衡常数旳表达式及数值亦不同,因此书写平衡常数表达式及数值时,要与化学方程式相对应,否则就没有意义.三、新题预测新题1已知反应2X(g)+Y(g)2Z(g)在一定条件下已达平衡,当减小压强时:A.逆反应速率增大,正反应速率减小,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B.逆反应速率减小,正反应速率增大,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C.正、逆反应速率都减小,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D.正、逆反应速率都减小,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解析:减小压强平衡向体积增大旳方向移动,即平衡向逆反应旳方向移动,减小压强正、逆反应旳速率都减小,只是减小旳程度不同,v正旳减小程度大于v逆旳减小程度,则有v逆>v正,C选项正确.答案:C点拨:外界条件对化学平衡影响旳本质:化学平衡移动旳方向就是化学反应速率较大旳方向:(1)增大反应物旳浓度,瞬间正反应旳速率增大,逆反应速率不变,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速率,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减小生成物浓度,瞬间,逆反应速率减小,正反应速率不变,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速率,平衡正移.(2)改变压强,对化学反应速率产生影响旳根本原因是引起浓度旳改变,对于有气体参加旳反应体系,有以下几种情况:①恒温时:增大压强引起体系体积缩小,导致浓度增大引起反应速率增大.②恒容时:当充入气体反应物引起反应物浓度增大,导致总压增大引起反应速率增大;当充入“稀有气体”引起总压增大,但各物质旳浓度不变,因而反应速率不变.③恒压时:当充入“稀有气体”引起体积增大,因而各物质浓度减小,导致反应速率减小.(3)升温,吸热和放热反应旳速率都增大,吸热反应速率增大旳程度较大;降温,吸热反应旳速率减小旳程度较大.(4)使用催化剂时,同倍数、同时增大正、逆反应速率,正逆反应速率始终相等.新题2在一固定容积旳密闭容器中充入气体A和B,发生如下可逆反应:A(g)+B(g)xC(g);△H=Q.在不同旳温度和压强下,C在反应混合物中旳含量随反应时间旳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旳是A.P1>P2,x=1B.P1<P2,x≠1C.T1<T2,Q>0D.T1>T2,Q<0解析:由曲线Ⅰ和Ⅱ知:T1>T2,温度越高,C在平衡体系中旳百分含量越低,说明该反应正反应是放热反应,Q<0;由曲线Ⅱ和Ⅲ可知:P1<P2,压强越高,C在平衡体系中旳百分含量越高,说明x=1.故D项正确.答案:D点拨:遇到图像曲线旳题目,首先要看懂和理解坐标旳含义,然后观察曲线旳形状和走向,明确曲线所代表旳是哪些量旳关系,明确曲线旳起点、终点、交点、拐点及零点旳含义,再结合题中给定旳化学反应和数据,进行正确旳推理和判断.新题3在恒温时,一固定容积旳容器内发生如下反应:2NO2(g)N2O4(g),达平衡时,再向容器内通入一定量旳NO2(g),重新达到平衡后,与第一次平衡相比,NO2旳体积分数A.变B.增大C.减小D.无法判断解析:恒温、恒容时,向容器内通入一定量旳NO2气体,相当于增大体系旳压强,平衡向分子数减小旳方向即正向移动(也可模拟一个等效平衡作过渡状态来分析),则NO2旳体积分数减小,千万不要简单认为(根据勒夏特列原理)增加旳NO2旳量只能减少,不能抵消,错误地认为NO2旳绝对量增多,体积分数增大,而错误地选 B.答案:C点拨:比较平衡体系中某量旳变化,一般要构建模型,将一个模型转化为另一个模型,只有建立联系,方可比较相对大小.如A(g)+B(g)C(g),可以建立模型如下:I平衡体系有两种途径转化成Ⅲ平衡体系,要判断改变条件对原平衡旳影响,必须建立平衡体系Ⅱ,Ⅱ与Ⅲ等效.充入A、B,相当于原容器加压缩小体积,I平衡体系向C方向移动.新题4在甲乙两密闭容器中,分别充入HI、NO2,发生反应:(甲)2HI(g)H2(g)+I2(g);△H>0,(乙)2NO2(g)N2O4(g);△H<0,采用下列措施能使两个容器中混合气体颜色加深,且平衡发生移动旳是A.增加反越位浓度B.增大压强(缩小体积)C.降温D.加催化剂解析:只有增大碘蒸气、二氧化氮浓度,混合气体旳颜色才能加深.A选项中,增大反应物旳浓度,两平衡分别向生成碘蒸气和四氧化二氮旳方向移动,甲反应,碘蒸气浓度增大,混合气体颜色加深,对于乙反应,平衡移动只减弱增大旳反应物旳浓度,混合气体旳颜色加深,A正确;平衡甲是等气体分子数旳反应增大压强平衡不移动,但是受到体积因素旳影响,I2单质旳浓度增大;增大压强平衡乙向生成四氧化二氮旳方向移动,时,二氧化氮浓度小于原平衡旳二氧化氮浓度,B错;降温,甲、乙平衡都向生成无色气体方向移动,C错.答案:A点拨:本题易错选B,忽视题目限制,平衡发生移动,甲可是等气体分子数反应,它在缩小体积旳条件下不发生移动.化学平衡中隐含旳信息大致分为三类:(1)可逆反应方程式,包括物质状态、气体分子数、反应热等;(2)题干条件,如等温等容、等温等压;密闭容器与恒容容器、绝热容器等;(3)可逆反应,一些反应体系中隐含旳可能反应,如碘化铵旳分解存在HI分解旳可逆反应.新题5某化工厂生产Z旳反应为X(g)+2Y(g)2Z(g);△H<0,温度、压强对Y旳转化率旳影响如下表所示:工业合成Z旳适宜条件是A.高温、高压B.低温、高压C.常温、常压D.常压较高温度解析:该可逆反应旳特点是:正反应是气体分子数减小旳反应,且正反应是放热反应.理论上采用低温高压有利于生成Z.结合数据信息分析可知,该反应在常压下Y旳转化率就较高,从节约能源、降低成本考虑,应采用常压;如果采用低温,反应速率较小,所以,从生产效率看,应采用适宜温度.综合分析,D项正确.答案:D点拨:本题易错选A或B,脱离无机化工生产实际,机械运用化学平衡原理.无机化工生产要求:(1)快,因此要提高化学反应速率;(2)多,提高原料转化率;(3)低,要求设备成本低,消耗能量少,对材料旳要求低等.化学平衡原理在无机化工生产中旳应用,即要考虑正确运用化学平衡理论,又要综合考虑经济效益.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2019年高考化学全国一轮复习突破全国卷专题讲座:突破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图像题

突破全国卷专题讲座(七) 突破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图像题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图像题是高考常见题型,按照其考查内容,有如下几种类型:1.分析外界条件对反应速率及化学平衡的影响;2.由图像判断反应特征(确定反应中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判断热效应或气体物质化学计量数的变化关系);3.由反应和图像判断图像中坐标或曲线的物理意义;4.由反应和图像判断符合图像变化的外界条件;5.由反应判断图像正误等。
一、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图像的类型1.速率时间图像(1)改变反应物浓度(2)改变生成物浓度(3)改变气体体系的压强①对于正反应方向为气体体积增大(或减小)的反应②对于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变的反应(4)改变温度对于正反应放热(或吸热)的反应(5)加催化剂(1)条件增强,曲线在原图像的上方;条件减弱,曲线在原图像的下方。
(2)浓度改变时,图像曲线一条连续,一条不连续;其他条件改变,图像曲线均不连续。
2.浓度时间图像[如A(g)+B(g)AB(g)]3.含量时间温度(压强)图像(C%指某产物的质量分数,B%指某反应物的质量分数)4.恒压(或恒温)线图像(α表示反应物的转化率,c表示反应物的平衡浓度)图①,若p1>p2>p3,则正反应为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ΔH<0;图②,若T1>T2,则正反应为气体体积增大的反应,ΔH<0。
5.几种特殊图像(1)对于化学反应m A(g)+n B(g)p C(g)+q D(g),M点前,表示从反应物开始,v正>v逆;M点为刚达到平衡点(如下图);M点后为平衡受温度的影响情况,即升温,A的百分含量增加或C的百分含量减少,平衡左移,故正反应ΔH<0。
(2)对于化学反应m A(g)+n B(g)p C(g)+q D(g),L线上所有的点都是平衡点(如图)。
L线的左上方(E点),A的百分含量大于此压强时平衡体系的A的百分含量,所以E点v正>v逆;则L线的右下方(F点),v正<v逆。
高中化学速率与平衡试题的解题技巧

高中化学速率与平衡试题的解题技巧李㊀蓉(湖南省沅江市第一中学ꎬ湖南沅江413100)摘㊀要:化学速率与平衡是高中化学的重要内容ꎬ是化学学习的难点ꎬ同时也是化学高考中的热点.化学速率与平衡题目比较复杂㊁抽象ꎬ使学生解题难度增大ꎬ作为高中化学教师ꎬ应当重视化学解题教学ꎬ传授学生解题方法ꎬ有效解答速率与平衡问题ꎬ掌握速率与平衡解题方法.本文据此结合高中化学速率与平衡试题ꎬ探究其有效解题方式.关键词:速率与平衡ꎻ解题策略ꎻ高中化学中图分类号:G632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㊀文章编号:1008-0333(2023)25-0139-03收稿日期:2023-06-05作者简介:李蓉(1974.11-)ꎬ女ꎬ湖南省益阳人ꎬ本科ꎬ中学高级教师ꎬ从事高中化学教学研究.㊀㊀化学作为高中阶段的一门重要学科ꎬ在高考化学中ꎬ化学速率与平衡有着很大的分值比重.对于化学速率与平衡试题来说ꎬ涉及到的知识内容比较多ꎬ解题难度大ꎬ要求学生具备较高的解题能力.因此ꎬ在高中化学解题教学中ꎬ对速率与平衡试题深入分析ꎬ帮助学生寻找解题思路ꎬ掌握题目解题方法ꎬ强化学生化学解题能力.1利用极端思维方式ꎬ完成化学试题解题高中化学速率与平衡题目中ꎬ主要研究的是可逆反应ꎬ由于可逆反应不能够进行到底ꎬ借助逆向思维方式ꎬ利用极限法解题ꎬ完成求解.因此ꎬ在速率与平衡试题解题训练中ꎬ教师需要根据题目条件ꎬ引入极限分析思维ꎬ准确寻找解题切入点ꎬ帮助学生准确解题[1].例1㊀某个密闭容器中ꎬ温度恒定ꎬ进行如下反应:㊀CO(g)+H2O(g) CO2(g)+H2(g)一氧化碳和水蒸气各1molꎬ在容器内反应到平衡ꎬ通过测量二氧化碳是0.6molꎬ之后再加入3mol的水蒸气ꎬ达到平衡之后ꎬ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可能是(㊀㊀).A.20%㊀B.22.2%㊀C.17%㊀D.11.1%解析㊀根据题目条件分析ꎬ在原混合物中ꎬ二氧化碳与氢气的量均为0.6molꎬ一氧化碳与水蒸气均是0.4molꎬ达到平衡后ꎬ再次加入3mol的水蒸气ꎬ平衡向反应正方向移动ꎬ一氧化碳转化率增加ꎬ二氧化碳体积分数增加ꎬ但是无法确定二氧化碳体积分数的具体数值.教师可以利用极限法分析题目ꎬ即一氧化碳转化率增大的极限为100%ꎬ最小的极限值则是零ꎬ结合化学平衡进行计算ꎬ根据两种极端状态ꎬ求解出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析ꎬ即20%与12%ꎬ根据求解中的结果ꎬ在再次平衡之后ꎬ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应当处于两个极限值之间ꎬ因此ꎬ正确答案是C.931在此题解答中ꎬ教师鼓励学生利用极端分析思维ꎬ通过计算ꎬ寻找解题突破点ꎬ利用一氧化碳的最大极限和最小极限转化率ꎬ对二氧化碳体积分数进行计算ꎬ找出数值的大概取值范围ꎬ判断得出准确答案.2采取粗略估算方式ꎬ快速解答化学问题高中化学解题中ꎬ一些速率与平衡试题ꎬ虽然可以利用公式进行计算ꎬ得出准确的答案ꎬ但计算的过程比较复杂ꎬ教师可以根据题目的特殊性ꎬ不采取计算的方式解题.在速率与平衡试题解答中ꎬ让学生根据平衡移动方向与结果ꎬ分析数量关系ꎬ采取粗略估算的方式ꎬ快速找出问题答案ꎬ简化计算步骤ꎬ提高学生解题效率.例2㊀某密闭容器ꎬ体积能够变化ꎬ放入3mol的X气体与2molY气体ꎬ在一定条件下ꎬ发生化学反应:4X(g)+3Y(g) 2Q(g)+2M(g)+nR(g)ꎬ达到反应平衡后ꎬ容器内温度没有变化ꎬ体积扩大6%ꎬX气体的转化率是40%ꎬ求解化学方程式中n的值(㊀㊀).A.6㊀㊀B.5㊀㊀C.4㊀㊀D.3解析㊀在此题解题中ꎬ如果利用化学平衡进行计算ꎬ计算步骤复杂ꎬ很容易出现错误.因此ꎬ教师要求学生认真审题ꎬ从中找出关键信息ꎬ通过粗略估算解题.在具体的解题中ꎬ根据题意ꎬ知道化学反应是在恒温恒压的环境中进行的ꎬ可以从正反应的方向构建化学平衡ꎬ在平衡之后ꎬ由于容器体积增大ꎬ说明在恒温恒压下ꎬ容器内的气体总物质的量增加ꎬ所以不等式的2+n>4+3ꎬ求解得出n>5ꎬ符合题意的是A选项.在此题解题中ꎬ改变以往化学平衡的计算模式ꎬ避免复杂的计算过程ꎬ使得解题错误ꎬ引入粗略计算的方式ꎬ准确找出题目中n的取值范围ꎬ结合题目选项ꎬ找出准确的答案ꎬ让学生快速准确解题.3利用平均分割思维ꎬ保证解题准确性在解题过程中ꎬ速率与平衡题目具有特殊性ꎬ此类试题题型较多ꎬ但考查的方向基本相同.对于此类题目ꎬ对不同的起始状态加入同一种物质ꎬ在初始量是倍数关系时ꎬ利用平均分割的方式ꎬ将量多的变成若干少量的ꎬ通过这样等同平衡ꎬ明确问题解答思路ꎬ完成题目的结算[2].例3㊀在一定温度下ꎬ向密闭容器内加入4mol的X与3mol的Yꎬ发生的可逆反应是:4X(g)+3Y(g) 2Z(g)ꎬ在达到平衡之后ꎬ测到的Z的物质的量是1molꎬ如果一开始在容器内加入8mol的X和6mol的Yꎬ求解达到平衡时Z的物质的量.解析㊀通过审题可知ꎬ密闭容器并没有对容积㊁压强进行要求ꎬ需要结合题目中的条件进行分类讨论:(1)假设密闭容器恒压ꎬ第二次加入气体的物质的量是第一次的两倍ꎬ则容器容积也是两倍ꎬ对第二次的容器进行平均分割ꎬ分割为第一个容器容积相同的两个容器ꎬ求解出Z的物质的量的是1molˑ2=2mol.(2)假设密闭容器的容积恒定ꎬ容器可以看做是恒压的ꎬ以此作为基础ꎬ采取加压方式使其体积变成原来的体积ꎬ在加压状态下ꎬ反向朝着正方向移动ꎬ求解出Z的物质的量大于2mol.在此类试题解题中ꎬ教师需要引导学生灵活利用平均分割思维ꎬ对题目情况分类讨论ꎬ之后对密闭容器适当的分割ꎬ使得解题思路更加清晰㊁简单ꎬ简化解题过程中的计算ꎬ采取平均分割法ꎬ计算出答案.4采取先拐先平方法ꎬ提高解题有效性在不少的速率与平衡试题中ꎬ有着一些曲线图像ꎬ图像中有着拐点ꎬ如浓度与时间图像中ꎬ通过对拐点的先后分析ꎬ对其压强㊁温度进行分析ꎬ先出现拐点的曲线ꎬ意味着先到达平衡状态ꎬ通过这样的分析ꎬ根据变化找出规律ꎬ即压强㊁温度高ꎬ则浓度大.因此ꎬ教师需要让学生灵活利用先拐先平的方法ꎬ快速分析解题ꎬ得出问题的最终答案[3].例4㊀某个密闭容器的容积为1LꎬA(g) B(g)+C(g)化学反应在容器内发生ꎬA开始时ꎬ其浓041度是0.05molꎬ温度T1㊁T2时的浓度与时间的关系如图1所示ꎬ回答下述问题:上述化学反应中ꎬ温度T1与T2㊁平衡常数K(T1)与K(T2)的大小关系.图1㊀化学反应浓度与时间关系图解析㊀在实际的解题中ꎬ让学生认真阅读题目ꎬ分析图中的曲线ꎬ拐点位置标示刚刚达到平衡状态.因此ꎬ根据图像分析ꎬT2达到平衡状态时ꎬ所用的时间比T1少ꎬ则表明T2的速率大于T1的ꎬ因此ꎬT2的温度比T1的高ꎬ由于温度越高ꎬc(A)越小ꎬ所以得出此化学反应的正反应是吸热反应ꎬ温度上升ꎬK持续增长ꎬ所以可以得出反应的温度T1小于T2ꎬ平衡常数K(T1)小于K(T2).在此题解答中ꎬ教师引导学生利用先拐先平的方式ꎬ对图像进行分析ꎬ准确提炼题目信息ꎬ合理推理和判断ꎬ省略复杂繁琐的计算过程ꎬ帮助学生准确地解题.5利用等效模式ꎬ有效解答试题在高考化学考试中ꎬ经常从新的情境和角度出题ꎬ所考查的知识内容与能力并没有变化.因此ꎬ在速率与平衡试题中ꎬ教师可以引入等效模型ꎬ结合题目信息ꎬ找出解题突破点ꎬ有效解答化学试题.例5㊀在一定温度下ꎬ恒容的密闭容器内ꎬ充入2mol的SO3ꎬ发生的化学反应是:2SO3(g) 2SO2(g)+O2(g)ꎬ当化学达到平衡状态时ꎬ通过检测得出二氧化硫的体积分数为a%ꎬ如果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ꎬ再次通入2mol的SO3ꎬ再次达到化学平衡之后ꎬ通过检测得出二氧化硫的体积分数是b%ꎬ那么a与b的大小关系是(㊀㊀).A.a大于b㊀㊀㊀㊀B.a等于bC.无法比较D.a小于b解析㊀通过对题目分析可以得知ꎬ想要解答题目ꎬ采取等效假设的方式ꎬ构建等效模型解题.在第一次达到平衡状态之后ꎬ再次充入2mol的SO3ꎬ此时的平衡移动方式是正反应方向ꎬ物质的量的不断增加ꎬ如二氧化硫㊁三氧化硫以及氧气等.想要对两次平衡中二氧化硫的体积分数大小进行比较ꎬ难度比较大ꎬ因此ꎬ可以采取等效假设的方式ꎬ即V2mol的SO3(旧平衡)等效2V4mol的SO3(平衡三)ꎬ压缩V4mol的SO3(平衡四)等效V4mol的SO3(新平衡).通过这样的方式ꎬ对平衡三与平衡四进行对比ꎬ压缩容器使得平衡方向向逆反应反向移动ꎬ可以得出a大于bꎬ因此ꎬ正确答案是A.在解题中ꎬ对于新旧平衡关系难以直接对比的题目ꎬ通过等效转化ꎬ构建等效模型的方式解答.在解题中ꎬ通过假设ꎬ构建与旧平衡等效的平衡ꎬ之后ꎬ通过增大体积转化成与新平衡等效的平衡模型ꎬ根据其中的数量关系ꎬ得出正确答案.高中化学速率与平衡试题解题中ꎬ主要的考点是平衡状态的判断㊁平衡移动方向的判断以及平衡移动结果分析等.在实际的解题过程中ꎬ需要根据题目类型ꎬ灵活利用解题方式ꎬ有效解答速率与平衡试题.在解题训练中ꎬ要求学生不断地归纳和总结ꎬ掌握更多的解答方式ꎬ加强学生解题能力训练ꎬ提高学生考试成绩.参考文献:[1]陈志刚.高中化学速率与平衡试题的解题技巧[J].数理化解题研究ꎬ2021(25):101-102. [2]叶梦晗.关于高中化学速率与平衡方面试题的解题技巧分析[J].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ꎬ2018(09):166.[3]肖宇轩.关于高中化学速率与平衡方面试题的解题技巧分析[J].经贸实践ꎬ2016(23):229.[责任编辑:季春阳]14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3.4 速率与平衡类试题的解题方法与技巧化学反应速率是化学平衡移动的基础变量。
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和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常结合化学平衡的应用进行综合考查,有时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单独考查,应注意理论联系实际,灵活分析。
高考对化学平衡状态的考查,往往通过化学平衡的特征及化学平衡常数的计算和理解进行。
化学平衡常数是新出现的高考热点,必须理解透彻。
另外还要重点关注化学平衡的现象和实质。
高考围绕勒夏特列原理的理解,通过实验、判断、图像、计算等形成对化学平衡移动进行综合考查,是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状态的综合应用体现,平时加强针对性强化训练,注重规律和方法技能的总结,提高解题能力。
预计2019年高考试题命题的创新性、探究性会进一步提升。
如: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实验分析和设计、考查问题多样化的平衡图像问题、设计新颖的速率、平衡计算以及通过图像、表格获取信息、数据等试题在情境上、取材上都有所创新,而且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还与元素化合物知识相互联系,综合考查,并且两者的结合也日趋紧密。
一、化学反应速率及其影响因素1、定义:用来衡量化学反应进行快慢的物理量,符号用υ。
2、表示方法:通常用单位时间内反应浓度的减少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来表示。
3、表达式:υ=ct∆∆(υ:平均速率,Δc:浓度变化量,Δt:时间变化量)。
4、单位:mol/(L·s)或mol/(L·min)或mol·L-1·min-1或mol·L-1·s-15、规律:同一反应在同一时间内,用不同物质来表示的反应速率可能不同,但反应速率的数值之比等于这些物质在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之比。
方法技巧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有两个核心的判断依据:①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
②反应混合物中各组成成分的百分含量保持不变。
只要抓住这两个特征就可确定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对于随反应的发生而发生变化的物理量如果不变了,即说明可逆反应达到了平衡状态。
判断化学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关键是看给定的条件能否推出参与反应的任一物质的物质的量不再发生变化。
3、化学平衡移动(1)概念: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以后,若反应条件(如温度、浓度、压强等)发生了变化,平衡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也会随之改变,从而在一段时间后达到新的平衡状态。
这种由原平衡状态向新平衡状态的变化过程,叫做化学平衡的移动。
(2)过程:(3)平衡移动方向与化学反应速率的关系:v正>v逆,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v正=v逆,平衡不移动;v正<v逆,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4、外界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可以用一句话概括,即勒夏特列原理(平衡移动原理):如果改变影响平衡的条件之一(如温度,压强,浓度),平衡向着能够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
注意(1)由于压强的变化对非气态物质的浓度基本无影响,因此,当反应混合物中不存在气态物质时,压强的变化不能使无气态物质存在的化学平衡发生移动。
(2)气体减压或增压与溶液稀释或浓缩的化学平衡移动规律相似(3)对于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无变化的反应,压强的变化对其平衡无影响。
这是因为,在这种情况下,压强的变化对正、逆反应速率的影响程度是等同的,故平衡不移动。
(4)同等程度地改变反应混合物中各物质的浓度,应视为压强对平衡的影响。
(5)“惰性气体”对化学平衡的影响①恒温、恒容条件:原平衡体系体系总压强增大→体系中各组分的浓度不变→平衡不移动。
②恒温、恒压条件:原平衡体系容器容积增大,各反应气体的分压减小→体系中各组分的浓度同倍数减小(等效于减压),平衡向气体体积增大的方向移动。
(6)催化剂对化学平衡的影响:由于使用催化剂对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影响的程度是等同的,所以平衡不移动。
但是使用催化剂可以影响可逆反应达到平衡所需的时间。
方法技巧(1)不要把v正增大与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等同,只有v正>v逆时,才使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2)不要把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与反应物转化率的提高等同,当反应物总量不变时,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反应物的转化率提高;当增大一种反应物的浓度,使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时,会使另一种反应物的转化率提高,而本身的转化率降低。
(3)对原理中“减弱这种改变”的正确理解是升高温度时,化学平衡向吸热反应的方向移动;增加反应物,化学平衡向反应物减少的方向移动;增大压强时,化学平衡向气体体积缩小的方向移动。
(4)结果只是减弱了外界条件的变化,而不能完全抵消外界条件的变化。
达到新化学平衡时,此物理量更靠近改变的方向。
如增大反应物A的浓度,化学平衡右移,但达到新化学平衡时,A的浓度比原化学平衡时大;同理,若改变的条件是温度或压强等,其变化也相似。
(5)平衡移动原理不仅能用于判断化学平衡的移动方向,也能用于判断溶解平衡等其他平衡移动的方向,可以说,平衡移动原理对所有的动态平衡都适用,如电离平衡、水解平衡等。
(6)平衡移动原理能用来判断平衡移动的方向,但不能用来判断建立新平衡所需要的时间。
5、化学平衡常数(1)概念:在一定温度下,一个可逆反应达到化学平衡时,生成物浓度幂之积与反应物浓度幂之积的比值是一个常数比值,用符号K表示。
(2)表达式:对于一般的可逆反应:m A(g)+n B(g)p C(g)+q D(g),在一定温度下达到平衡时:K =。
注意(1)表达式中各物质的浓度是平衡时的浓度,不是起始浓度也不是物质的量。
(2)对于一个具体的可逆反应,平衡常数K只与温度(T)有关,与反应物或生成物的浓度无关。
(3)正逆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不一样,互为倒数关系。
(4)反应物或生成物中有固体或纯液体存在时,由于其浓度看视为常数,是固定不变的,不能代入平衡常数表达式中。
(5)化学平衡常数是指某一具体反应的平衡常数。
若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等倍扩大或缩小,尽管是同一反应,平衡常数也会改变。
(6)稀溶液中进行的反应,如有水参加,水的浓度不必写在平衡常数表达式中。
方法技巧(1)化学平衡常数值的大小是可逆反应进行程度的标志。
K值越大,说明平衡时生成物的浓度越大,反应物的浓度越小,它的正向反应进行的程度越大,即该反应进行得越完全,反应物转化率越高。
反之,则相反。
一般地,K>105时,该反应就进行得基本完全了。
可以说,化学平衡常数是在一定温度下一个反应本身固有的内在性质的定量体现。
(2)可以利用K值做标准,判断正在进行的可逆反应是否平衡及不平衡时向何方进行建立平衡。
(Q:浓度积)对于可逆反应a A(g)+b B(g)c C(g)+d D(g),在一定温度下的任意时刻,反应物与生成物浓度有如下关系=Q c,则Q c<K反应向正反应方向进行,v正>v逆;Q c=K反应处于化学平衡状态,v正=v逆;Q c>K反应向逆反应方向进行,v正<v逆。
(3)利用K值可判断反应的热效应若温度升高,K值增大,则正反应为吸热反应若温度升高,K值减小,则正反应为放热反应三、化学平衡及其移动图像中的数形思想化学平衡图像题的解题步骤:有关化学平衡、化学反应速率的图表题一直是高考关注的热点,在审题时,一般采用“看特点,识图像,想原理,巧整合”四步法。
(2)各成分的浓度保持不变。
【例4】下列事实不能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的是(g)2A.A B.B C.C D.D【答案】B【解析】【详解】A.啤酒中存在平衡:CO 2(g)CO2(aq),开启啤酒瓶,瓶中压强降低,平衡向气体体积增大的方向移动,即向生成CO 2气体的方向移动,A项排除;B.反应H2(g)+I2(g)2HI(g)是一个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不变的反应,压强的改变并不能使平衡发生移动,此混合气体加压后颜色变深,是因为I2(g)的浓度的增大,B项可选;C.实验室制取乙酸乙酯时,采用加热的方式将生成的乙酸乙酯不断蒸出,从而使平衡向生成乙酸乙酯的方向移动,C项排除;D.石灰岩地貌的形成与以下反应有关:CaCO 3+CO2+H2O Ca(HCO3)2,固体的溶解和凝结的反反复复,涉及了平衡的移动,D项排除;答案选B 项。
2.在一定温度时,将1 mol A和2 mol B放入容积为5 L 的某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A(s) + 2B(g) ⇌C(g) + 2D(g),经5 min后,测得容器内B的浓度减少了0.2 mol·L-1。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5 min时容器内气体总的物质的量为3 molB.5 min时,容器内D的浓度为0.2 mol·L-1C.该可逆反应随反应的进行,容器内压强逐渐增大D.在5 min内该反应用C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为0.02 mol·L-1·min-1【答案】A【解析】【分析】经5 min后,测得容器内B的浓度减少了0.2 mol·L-1,消耗的B的物质的量为5 L×0.2 mol·L-1=1mol,A(s) + 2B(g) ⇌ C(g) + 2D(g)起始(mol) 1 2 0 0转化(mol) 0.5 1 0.5 1平衡(mol) 0.5 1 0.5 1【详解】3.有可逆反应A(g)+3B(g) 2C(g) ΔH<0。
该反应的速率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如果t2、t4、t6、t8时都只改变了一个反应条件,则对应t2、t4、t6、t8时改变的条件正确的是A.增大反应物浓度、使用了催化剂、减小压强、升高温度B.升高温度、减小压强、增大反应物浓度、使用了催化剂C.使用了催化剂、增大压强、减小反应物浓度、降低温度D.升高温度、减小压强、减小反应物浓度、使用了催化剂【答案】B【解析】【分析】t2时刻正逆反应速率均突然增大,且平衡逆向移动,根据正反应方向为气体体积减小的放热反应分析是升温还是加压;t4时刻正逆反应速率均减小,且平衡逆向移动,根据正反应方向为气体体积减小反应分析压强如何变化;t6时刻逆反应速率不变,正反应速率突然增大,逆反应速率不变,改变的条件一定为增大浓度,考虑增大的为反应物浓度还是生成物浓度;考虑t8时刻能够同等程度的增大正逆反应速率,但不影响平衡的外界条件是加入催化剂。
【详解】4.某电路板生产企业的水质情况及国家允许排放的污水标准如下表所示。
为研究废水中Cu2+处理的最佳pH,取5份等量的废水,分别用30%的NaOH溶液调节pH至8.5、9、9.5、10、11,静置后,分析上层清液中铜元素的含量,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
查阅资料,平衡I:Cu(OH)2 + 4NH3 [Cu(NH3)4]2+ + 2OH-;平衡II:Cu(OH)2 + 2OH- [Cu(OH-)4]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废水中Cu2+处理的最佳pH约为9B.b~c段:随pH升高,Cu(OH)2的量增加,平衡I正向移动,铜元素含量上升C.c~d段:随pH升高,c(OH-)增加,平衡I逆向移动,铜元素含量下降D.d点以后,随c(OH-)增加,铜元素含量可能上升【答案】B【解析】【详解】5.在一定温度下,体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可逆反应X(g)+3Y(g)⇌2Z(g)达到平衡的标志是A.气体总质量保持不变 B.消耗Z的速率是生成X的速率的2倍C.X、Y、Z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 D.X、Y、Z的分子数之比为1:3:2【答案】C【解析】【分析】可逆反应X(g)+3Y(g)⇌2Z(g)达到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与逆反应速率相等,各组分的浓度、百分含量不再发生变化,注意该反应前后都是气体,反应过程中气体的总质量、密度始终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