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实际谈谈中国海权面临的挑战及对策

合集下载

形势与政策论文——中国海权面临的挑战和应对之策 2

形势与政策论文——中国海权面临的挑战和应对之策 2

要谈中国海权面临的挑战和应对策略,我们就应该首先清楚的认识“什么是海权?”他不只是海域面积的不容侵犯。

一、先从理解海权开始!现代海权是指一个沿海或海洋国家运用各种海上力量经略海洋,捍卫海岸和海岛领土主权、领海主权、海域管辖权以及其它各种海洋权益,以确保国家海上安全和利益,进而成为海洋强国。

第一,从维护和发展海权的手段来看,包括海上军事力量和非军事力量。

海上军事力量是海权的支柱和后盾,它的主体和核心是海军,“一国海军力量及其发展水平,直接影响与制约该国海权的运用与发展。

”海上非军事力量涵盖范围比较广泛,包括与海洋有关的一切因素。

第二,从维护和发展海权的内容来看,主要包括海岸和海岛领土主权、领海主权、海域管辖权和其它各种海洋权益。

第三,从维护和发展海权的目的来看,是确保一个国家成为海洋强国。

对于一个海洋国家或者民族来说,拥有海权并不是目的,而只是一种手段,一种保证本国家、本民族生存与可持续发展不可或缺的手段。

从人类历史看,任何一个海洋国家拥有海权的根本目的,都是为了获取更大的物理空间、更多的资源和更广阔的市场”,这些都是促使一个沿海或海洋国家成为海洋强国的必要条件。

第四,从维护和发展海权的本质来看,是确保一个沿海或海洋国家和民族的安全权、海洋空间活动自由权以及生存与发展权。

一是从安全权来看,安全是一个国家生存与发展的前提,海洋国防的稳固与否直接关系到沿岸国的和平与稳定。

二是从海洋空间活动自由权来看,在和平时期就能够自由地在海上进行商业航行、经济开发、科学考察等活动,使本国的领海主权、海洋权益不受侵犯。

因此,“对于海权问题,不能仅仅从军事力量的角度来看待,而必须从国家未来的生存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来认识。

在一定意义上说,海权是海洋和海外的经济发展权。

”二、当前中国海权面临的主要问题第一,中国海洋国土屡遭侵犯。

中韩黄海划界问题:黄海海域面临着同朝鲜和韩国的划界问题。

中日钓鱼岛问题:东海海域最主要的是与日本有关钓鱼岛主权的争议。

联系实际谈谈中国海权所面临的挑战及对策

联系实际谈谈中国海权所面临的挑战及对策

联系实际谈谈中国海权所面临的挑战及对策关于海权的概念,不是一个固定的,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我认为海权就是指对海洋的控制权,当然拥有了海权就拥有了海洋的硬实力和软实力,拥有了海洋的权益和外围海洋权益,还有海洋应权利和海洋软权力,而且海权还可以说是中国利用军事和非军事手段维护海洋权利,收回海洋权益,并不失时机的一种综合能力。

几百年前,魏源就认识到一个国家的海权对一个国家的发展和实力有很大的影响。

而大多数人们并没有认同他的观点,直到中国近代发生一些战争之后,而且辛亥革命期间孙中山先生所秉持与宣召的国家海洋主权、海洋权益和海防建设的宏伟设想让当时许多能人志士钦佩,并为之追随不已,就在那时许多人都明白了一个道理:为抵制外辱,捍卫国家领海主权,维护国家海洋权益是必不可少的!在中国的科技、经济、军事发展的比较快时,人们最容易忽略的问题就是中国的海权问题。

台湾未完全回归,钓鱼岛被日本和俄国瓜分,以及东海大陆架和南海诸岛所面临的问题都很严峻。

中国也因为海权问题跟周边的国家闹得不愉快,但是海权代表一个国家的实力,终归虽然主张和平解决问题,但是在这件事上中国不应该让步。

许多年前这些海域属于中华民族,许多年后还应该是,但是现在想把一些海域完全再要回来已经是不可能的了,毕竟别的国家也知道海权的重要性,我们只能尽可能多的拥有本该属于我们的海域。

从古至今,中华人民只知道中国周边的海域都是属于我们的,但是那只是中国默认的,而没有得到别的国家的承认,以至于现在被越南,日本,韩国,俄国抢走许多,只能说明中国人没有预料到海洋竟会如此重要,等中国意识到时,别的国家已经开始行动了。

海洋的重要性很大!曾经俄国的阿拉斯加州以一平方米一美分的价格卖给了美国,而俄国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错误。

阿拉斯加幅员辽阔,在各州中拥有最长的海岸线。

美国一句最著名的谚语:“如果把阿拉斯加一切两半,那么德克萨斯就是第三大州”。

这还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沿着这条海岸线可以划出几百海里的海域,相当于俄国把这片海域拱手让给了美国。

中国海权面临的挑战

中国海权面临的挑战

泱泱古国,巍巍华夏,作为中华民族炎黄子孙的我们不能不了解熟悉我国领土面积,主权海域;而作为今天接班人的我们更加不能不重视我们的领海主权的所有性、完整性、不可侵犯性。

所以我们要知道属于我们的海域,从而开发利用和保护,为我国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中国近海海域包括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及台湾岛以东海域,介于亚欧大陆与太平洋之间,自北向南略呈弧形展布。

中国领海为邻接其陆地领土和内水的一带海域,宽度从领海基线量起为12海里;海域面积约473万平方公里。

而在如今国际形势个之下,中国海权面临诸多挑战,而面对这么多的挑战中国又将怎样应付,做出正确的对策呢?首先我们先说一下中国海权面临的诸多挑战:一、中国传统海域频繁遭周边国家染指。

中国的传统海域包括:东海、黄海、南海。

黄海,中国近代以来遭受的最大的历史惨败就发生在这里——中日甲午战争,整个北洋舰队全军覆没,这个当时亚洲最强大的海军被打得粉身碎骨。

就是在当代时期,由于我国海军力量薄弱,黄海仍旧不断遭受海上邻国日本、韩国的挑衅,他们不定期驶入中国还与专属经济区,勘探海底地图,骚扰中国渔民,严重损坏我国主权尊严,干扰我国经济发展。

日本借用中国的琉球群岛治权,非法进入中国钓鱼岛及海域反制中国,在中国的琉球群岛、钓鱼岛及其海域,日本利用其武装力量,制造障碍,阻止中国海军突破第一岛链。

如果中国海军出现在这些地方,日本总是派军舰等跟踪、阻碍,威胁、喊话等阻碍我军进入太平洋。

通过对中国渔民的追赶、冲闯、挤压直到抓捕,让中国渔民在钓鱼岛海域产生不安全感。

因不安全,许多渔民就可能不再到相关海域捕鱼了。

这样,日本达到了多个目的。

一是制造声势,让全世界都知道日本在钓鱼岛海域“执法了”;二是想证明日本军事力量在钓鱼岛的存在;三是想成为既成事实,让渔民不敢再去钓鱼岛海域捕鱼。

二、域外大国加紧插手中国沿海事务。

据中国国家海洋局统计,南海能源储备可与波斯湾媲美,至少蕴藏有367.8亿吨石油,7.5万亿立方米天然气。

论中国海权面临的挑战及对策

论中国海权面临的挑战及对策

论中国海权面临的挑战及对策海洋是陆地的延伸。

海洋利益是近现代国家利益中最为重要的一环,没有强大的海洋使用权就没有强大的国家。

使用权不是所有权而是一种涵盖主权而又超主权的权利,它是历史上以及当代任何一个世界级大国都曾拥有和现已拥有的海洋权利。

海权可具体划分为主权海域权和非主权海域、海洋权,前者属于主权国家的领土权和生存权后者属于主权国家的发展权,而两者都有一个共同的最终目标,使用权。

所以本质上讲中国海权所面临的问题就是中国对海洋使用权所面临的问题。

海权至上论是美国著名军事理论家马汉在十九世纪末提出来的,其诞生原因与如今比较盛行的空权至上论如出一辙。

陆权大亨奥斯曼土耳其(1280→1922)在十三、四世纪对商路的特权统治引起欧人不满,刺激了新航路的开辟。

在葡萄牙人西班牙人的带领之下,欧罗巴人最先进入了海洋时代,反观以平原民族为主体的我国却鼾睡在陆权至上固步自封的美梦里。

随着海洋事业的发展世界级头号帝国荷兰、西班牙、英国、美国在血雨腥风中相继诞生和衰落。

可以这样说在海洋时代(海权纷争的时代)谁掌握了海洋的使用权谁就掌握了世界。

中国海权问题的由来不简单单是历史遗留造成的而且也是由于不断变化的国内、国际综合因素所造成的。

要想正确理性的分析中国海权所面临的挑战和提出具有战略眼光的对策,我们必须认清当前的时代,后海洋时代。

二十世纪的空中航天器发明标志着海洋时代开始走入末声,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我们发现海权纷争不仅没有消减反而有燎原之势。

这是黎明前的黑暗,我们要坦开胸怀来看待。

那么中国海权到底有哪些正在面临和即将面临的挑战呢。

从主权海域上讲中国面临着黄海问题、东海问题、南海问题和渤海问题(渤海是中国内海不存在主权问题,本文不表)。

海权是针对陆权提出来的,但其本身要比陆权复杂的多。

中国陆权面积有960多万平方公里,主权海域面积为299.7万平方公里(暗含5400多个岛屿)。

根据1982《联合国海洋公约》中国与相关邻国进行了海洋疆域划分,但由于地理因素、历史因素等的影响,海权划分的范围出现了重叠,形成了如今的中国周边海域乱局。

联系实际谈谈中国海权面临的挑战及对策

联系实际谈谈中国海权面临的挑战及对策

2011—2012第二学期形势与政策论文联系实际谈谈中国海权面临的挑战及对策关于大海,我们中国自古就与大海有了不可分割的关系,比如魏晋时期的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曹操就写过这样的诗句: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如今关于描写大海的文章更是不尽其数,比如海子的:《面朝大海,心暖花开》: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喂马,劈柴,周游世界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从明天起,和每一个亲人通信告诉他们我的幸福那幸福的闪电告诉我的我将告诉每一个人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一个温暖的名字陌生人,我也为你祝福愿你有一个灿烂的前程愿你有情人终成眷属愿你在尘世获的幸福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大海在我们心中永远就像是敬畏的女神,我们歌颂她,赞美她而又害怕她。

同时我们也有义务的去保护她不受伤害,这就是我们对我们海洋的主权——海权。

我国有漫长的海岸线18000公里,岛屿线14000公里。

海洋国土绝对面积数位居世界第四。

并且我们是最早开发海洋,利用海洋和航海事业发达的国家之一,在人类文明历史上曾创见过惊人瞩目的辉煌业绩。

最著名的就是明朝时期郑和“七下西洋”,成为世界航海史上的创举。

但是近几百年来中国与世界上其他海洋国家相比落后了,这是中国海洋文化意识不强,更缺乏经略海洋,全面规划、经营、管理海洋的经略和措施。

因此我们近代吸取以前的经验,要维护我们的海权。

然而我们海权的特征决定着我们的海权面临着巨大的挑战:第一:国家统一进程与国家海权的实现过程的一致。

目前的中国是一个尚未完全统一的国家,而这些尚未完全统一的地区有多集中在东部中国海区。

这些地区既是中国的领土,又是在实现中国海权中具有战略意义的海上点。

比如台湾及其周围属于中国的岛屿,既是中国进入太平洋的前沿基地,又是中国东部地区经济黄金地带的前锋拱卫。

我国海权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我国海权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我国海权面临的挑战与对策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美国人马汉提出了著名的“海权论”,所谓“海权“指“凭借海洋或者通过海洋能够使一个民族成为伟大民族的一切东西”。

当今世界风云变幻,全球化加速发展的同时国际军事格局深刻变化。

如何在新时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顺利崛起成为每一个青年不可逃避的责任。

而作为国家利益的突出组成部分——海洋权益更需要我们去捍卫,去保护。

从物质形态上来说,海权实际上就是一个国家在海洋上的综合实力。

以此看,海权不仅标志着一个国家利用海洋和控制海洋的总体能力,同时也决定着一个国家和民族能否成为一个伟大民族。

因此在面临海权问题时我们一定要慎重,一定要将这个问题摆在国家的战略高度。

从历史来看,当年英国在与法国的百年战争中正是通过其强劲的海上综合实力最终打败了后者,从而开启了其百年海上霸主的地位,而当今的美国也莫不如此。

对比而言,中国自古东临太平洋,北接荒无人烟的西伯利亚,西北是塔克拉玛干沙漠,西南为喜马拉雅山,在如此封闭的环境中,养成了国人含蓄内敛的农耕性格,对海权不甚重视。

新时期,党中央高瞻远瞩,从战略层面意识到海权之重要,中国之海权问题才有所改善。

当前,中国强调利用国际战略机遇期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也不断强调“一定要从战略的高度认识海洋” ,从而为捕捉和利用机遇推进中国海权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海权问题在政治上的认可与重视必然实现中国海权的发展,中国海权得到发展,其国际政治地位、政治安全也必然得到提高。

所以,我们必须在思想上高度重视起来,统一认识,团结一致,为中国海权之争提供基础。

我国当前海权现状:目前我国海权主要面临两个挑战:东海争端的悬而未决,钓鱼岛主权的严重受损;南海局势的暗潮涌动,各方势力暗自角逐。

总体而言形,势不容乐观。

而区域内外势力的交错使形势更加扑朔迷离。

先关注东海问题,海洋的地缘战略就决定了一个海权国家的政治力量,中国要保持在东亚地区的领导地位就必须捍卫自己的海权。

新形势下我国海洋权益面临的挑战及对策建议

新形势下我国海洋权益面临的挑战及对策建议

新形势下我国海洋权益面临的挑战及对策建议新形势下我国海洋权益面临的挑战及对策建议我国是传统的陆权国家,海洋意识淡薄,对海洋问题长期缺乏应有的重视,加之历史和现实的原因,我国的海上形势日趋严峻、复杂,其中尤以我国与周边海上邻国的权益争端为甚。

近年来,我国面临着政府声明不奏效、外交谈判谈不拢、军事打击打不得的尴尬局面。

本文分析我国海洋权益面临的挑战,提出新形势下维护我国海洋权益的对策建议。

一、我国海洋权益形势面临的严峻挑战(一)海上岛礁被侵占,领土主权难以实现我国岛礁被侵占的情形严重,领土主权受到持续性的损害。

其中尤其以东海的钓鱼岛和南沙群岛的岛礁主权归属争议和管辖海域的矛盾为焦点,频繁引发渔业纠纷及海上冲突,成为影响我国国家安全的潜在威胁。

更为严重的是,我国对被占岛礁的主权大有随着时间的拖延而丧失的危险。

作为中日之间悬而未决的领土争端,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的重要性在于其战略位置和军事、资源价值,对台湾问题的影响,所享有海域的管辖权及其在划界中的地位和效力。

控制在日本人手中的钓鱼岛,犹如插入我国腹地一把尖刀,对我国的海上安全构成重大威胁。

2010年以来中日间围绕钓鱼岛发生的一系列事件,如钓鱼岛海域撞船事件等一度使两国关系跌入低谷,也使日本加紧了对钓鱼岛从“实际控制”上升到“法理控制”的脚步,对钓鱼岛最终的归属产生不容忽视的影响。

2012年以来,日本政府与极右翼分子公然挑衅我国对钓鱼岛的主权。

包括1月3日日本冲绳县石垣市的4位议员的强行登岛;3月2日日本内阁综合海洋政策本部公开将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划归入日本39个无人岛之列;4月16日日本东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发起的自导自演的“购岛”闹剧,使国际舆论更加聚焦我国海洋权益争端的形势及走向。

南海的岛礁归属争端以南沙群岛最为严峻和复杂。

从上世纪60年代末开始,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和文莱等国不仅侵占和分割我国南沙群岛部分岛礁及海域,还大规模开采其中的资源,在南沙群岛形成了6国7方的对峙局面。

联系实际谈谈中国海权面临的挑战及对策

联系实际谈谈中国海权面临的挑战及对策

联系实际谈谈中国海权面临的挑战及对策摘要:2012年初,中国海权就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中国与美国、日本、菲律宾等各国的海权争议也进一步加深。

为解决这些新的挑战,中国必须采取积极的应对策略,增强海防力量,采取正确的“周边政策”,坚持“四项原则”,减少摩擦,协商谈判,维护海权、经济利益和国家安全。

关键词:海权、新挑战、海防、对策正文:在21世纪重视海洋权益的趋势下,世界各国都在着力发展海军防务力量,各国争夺海洋权益的斗争也是暗涛汹涌。

而中国的海权也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

在这里,我将通过对当下中国海权所面临的挑战以及中国应采取的对策三个方面的分析,表述一下我个人的观点和主张。

(一)2012年初中国海权之新挑战近期,中国社科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课题组发布了《2012:中国周边安全形势评估报告》。

报告认为,2011年中国周边安全环境未见明显改善,周边外交压力持续增大。

报告预测,2012年周边“大选年”将诱发安全新挑战,中美竞争加剧凸显战略焦虑。

为制约中国军事实力,尤其是海军实力的增长,美国在军事上宣布了“重返亚太”的战略,启动日本、台湾地区、菲律宾、澳大利亚一线的同盟关系,提升日本的军事作用和暗助台湾分离主义势力的扩大。

美国未来还将通过其主导的“雁型安全模式”,加大在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军事存在和与中国周边国家的安全合作,规制中国的崛起。

在美国新一轮战略扩展的背景下,中美关系也步入了战略焦虑期。

2012年初,日本上演“夺岛圈海”,为39座无人离岛“命名”,并进一步宣示了日本对钓鱼岛的命名。

日本左拉美国右拉越南,积极推行所谓的“新海洋大战略”。

2月10日,日本防卫省智库“防卫研究所”国家防务研究所于2月发表了《中国安全保障报告2011》,公开建议当局紧密注视中国海军的动向,并在报告中发表了《中国海权威胁论》,挑动“中美亚太抗衡”,在东海争端问题上做进一步的挑衅。

最新消息指出,日美将出台“对华海洋战略”合作框架,制定新海洋战略防御中国东海行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形势与政策>论文:
联系实际谈谈中国海权面临的挑战及对策海权,顾名思义就是拥有或享有对海洋或大海的控制权和利用权,但这种权力的范围涉及军事、政治、经济等多个领域。

“海权”概念是美国著名的美国海军战略家马汉创立的,他认为,海洋对濒海国家的生存与发展有决定性的意义,而要拥有海权,就必须发展强大的海军。

在马汉眼中,“海权即凭借海洋或者通过海洋能够使一个民族成为伟大民族的一切东西。


海权是大国兴衰的“晴雨表”,实际上一百多个濒临海洋的国家,而其中国与国的地缘政治又以海洋、海权为最终代表,对于重要的深水良港、关键的海上交通要道、战略意义重大的海峡、海湾,哪个国家掌握了实际的控制权力,哪个国家就掌握了发言的话语权,当然也就提升了政治资本和政治身价,因此海洋的地缘战略就决定了一个海权国家的政治力量。

古罗马著名哲学家西塞罗说过:谁控制了海洋,谁就控制了世界。

而拥有完整的海权意味着拥有无可匹敌的安全优势,比如日本这个没有纵深可守的国家,就大力发展海军来保证自己国家的战略纵深,达到国土不受侵略的目的。

如今海洋对于国家安全的重要作用越来越突出。

从目前世界各沿海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中心的分布情况看,世界上大约有3/4的大城市,70%的工业资本和人口都集中在距离海岸线200千米以内的地区。

这些地区的安全和稳定都直接关系到国家的根本利益。

而对于一个不重视海洋、没有强大海军和稳固海防的濒海或者海洋国家来说,海洋不仅起不到屏障作用,而且往往成为侵略者的海上坦途。

从国家安全利益角度出发,海洋方向的防卫能力实际上就是国家战略防卫的一部分。

因此,通过更多地占有海洋来扩大国家的防卫纵深,对于增强国土防御的稳定性,确保国家战略后方的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大部分物资的输送、特别是重要的能源战略物资的运输,都要通过海洋来实现,比如海上石油交通要道、海面以下的管网输送等,都要牵扯海洋本身的资源占有,要想经济发展必须海洋发展,推动海洋的发展必然是经济发展的结果,因此海权的确立和争夺也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想经济长远发展,必须确保海权的掌握。

制空权是制海权的基础,制海权是陆地安全的基础,陆地安全才是国家安全的基础!”这一句话深刻反映了海洋对于一个国家安全的构建是多么重要的一个环节,小的战术战役可以使制海权抗拒敌方的登陆,大的战略制海权可以消除敌方的长期威胁和构建安全、和平、稳定的外部环境,可以说制海权掌握多少、国家安全就会掌握多少。

中国是一面临海、三面环陆的国家。

由于三面陆上的安全压力,使中国在长期的历史中发展了强大的陆军而非海军力量。

同样,这种地缘政治特点和中国“海权”的特点,又决定了中国的“海权”即使拥有与美英国家同样的财力,在实践中也不需要追求世界性的海上权力。

从近中期看,中国面临着统一祖国、捍卫国家“海权”的严峻任务,这是中国政府必须肩负的伟大历史使命。

因此,中国加强海军建设的意义无论怎么估计都不会过高。

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海权”扩展是无限的。

同时,在维护海洋政治、经济权利方面,中国“海权”及其实现力量,即中国海军的扩展又是有限的。

这是因为在这些领域,有许多问题需要在国际海洋法的框架下,经过多边协商予以解决,中国海军的目标只是确保这些多边协商结果的合法执行。

从这个角度看,中国海军的建设仅限于自卫性威慑范围。

中国海军建设的目标将永远服务于中国以平等之地位独立于世界的要求。

伴随世界政治、经济向纵深发展,国际海权竞争也出现新变化,获取和运用海权对大国
战略竞争的影响日益凸显。

同时,随着国际海洋法公约等主要海洋机制的深入实施,也使国际海洋秩序的调整呈现加速态势。

各国纷纷从战略高度谋划、参与海权竞争,海权在各国安全战略中的地位显著提升,争夺焦点向公海及国际海底区域拓展,国际海权竞争更趋激烈,国际海洋规约体系严重缺失,成为激化竞争的诱因,各国在海洋问题上的合作、斗争更趋复杂激烈,国际海洋秩序面临深刻调整。

随着中国与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不断加深,中国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倚重海洋。

海洋不仅成为中国未来发展的重要依托,也将大大拓展国家安全的内涵。

作为一个负责任的经济、政治大国,中国的海洋战略不仅要为走向海洋、利用海洋提供理论支撑,还要体现和平与发展的时代特征。

从战略高度认识海洋重要性,加快构建新时期中国海洋战略,建立健全统一、高效的现代海洋管理机制,推进海上国际合作,加大与国际海洋组织交流,强化全民海洋意识,加强海洋资源利用,保障发展安全,充实海上力量,打造综合防护体系。

海权是一个国家运用军事力量对海洋的控制能力,其最直接的体现,就是海上力量(海军)的强弱,国家主席胡锦涛提出“需要锻造一支强大的、确保随时有效执行任务的海军队伍”,是实施中国海权战略的号令。

发展“蓝水”海军,作为中国海权战略的第一步,已使这种令国人尴尬的情况有所改变,但与大国掌控海权的要求,与真正的蓝水海军相比,还有相当大的一段距离。

随着中国外向型经济模式的确立,国家安全观念将有一个质的变化,必然从本土扩展到本土以外。

我国的安全战略必须高度重视海权在国家安全中的地位和作用。

我国拥有14000公里的海岸线,还有4000公里的岛屿线,加起来18000公里长,海域面积达473万平方公里,位居世界第十。

但是我们的海权情况却不容乐观。

我国的海权现状有如下几个问题。

首先,中国传统海域频遭周边国家染指。

南沙群岛中有40多个岛礁被其他周边多国非法占领,其中越南占领29个。

中国仅实际控制9个岛礁,并且中日在东海划界、钓鱼岛问题上存在争议。

第二,域外大国(美国)加紧插手中国周边海洋事务美国作为头号海洋强国加紧推进海军力量东移,以维护、强化其在区域及国际事务中的主导权。

美韩军演和美国航母靠近中国专属经济区,并且英国、俄罗斯、印度等国在我周边扩充影响力。

英澳新(新西兰)积极通过五国联防组织,加强与新加坡马拉西亚在南海区域的安全合作,暗示介入南海争端的可能性。

第三,海上通道安全面临严峻考验。

中国80%以上的外贸需经海上运输,逾90%的进口石油需走海路。

但中国维护海上通道安全面临的制约因素:1有中国对维护海洋通道安全的政策准备、能力建设仍处于初级阶段2当前中国海外运输线大多经过海上冲突、危机频发地区,安全形势不容乐观3远洋航运能力不足,难以适应不断扩大的对外贸易需求第四,台海两岸分治影响海上安全维护与海权拓展:台湾成为第一岛屿锁链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台海两岸局势也影响着海上安全维护与海权拓展。

台海局势深刻影响着中日东海划界、钓鱼岛问题的走向。

第五,围绕公海及国际海底区域的无序争夺损害中国正当海洋权益,海洋化解的基本原则有:公平性原则,自然延伸原则和等距原则,但等距原则经常受到争议。

而中国面临的损害中国正当海洋权益的有:公海航运自由面临冲击;冲击中国在公海与国际海底区域的科考与资源开发权利;严重的海洋生态危机。

中国的海权究竟应该如何解决和什么时候解决和用什么样的方法解决呢?中国的海权问题,可分为南海问题和东海问题,解决的性质可分军事解决和政治、外交解决;解决的策略又可分为被动解决和主动解决等。

东海问题,基本上只有日本问题。

而钓鱼台是个关键的、具有很大象征意义的岛屿。


决这个问题,首先是更大的压力逼迫日本让步,同意于东海共同开发,即使在台湾问题解决之前,中国大陆无意进一步显示自己在钓鱼台附近的存在,但也绝对不允许日本变本加厉的升级行为。

如果日本变本加厉该区域的主权显示,中国应该有比严正声明更加切实的行动:比如把钓鱼台列入中导弹试验场:日本不登岛、不设置建筑,就不试验,如果有新的设置,就定期用导弹清除;布雷封锁钓鱼台等。

至少要做到,近期谁也别想在钓鱼台有进一步的行动。

钓鱼台问题,容易激发成难以控制的冲突,台湾问题没有解决之前,解决和管理钓鱼台的成本都将是最大的。

南海问题牵涉到的国家比较多,相关国家也是见缝插针找点麻烦、制造点事端。

针对南海问题,中国不能够只有抗议没有行动。

特别是对特别连中国退让的搁置争议、共同开发都要挑战的国家,选择一个合适的,适时狠狠教训一下,起到杀一儆百的作用,否则,一些国家看到中国雷声大雨点小,就会有样学样。

如果说,东海问题我们现阶段我们可以适时强硬的被动解决方式的话,南海问题,我们就应该在一些国家挑衅启动争端后,采取更多的主动策略。

比如对那些企图通过法律来侵占中国领海的,要限期让其搬迁出其侵占的岛屿,否则就用导弹清除。

以退为进。

让已经被侵占的岛屿回归为零。

在南海要软硬兼施,政治、外交优先,划定红线,软的更弱,硬的要有行动;东海问题,要和台湾相互呼应,软有底线,硬有表现,避开其转移国内矛盾的表演等。

总的来说,东海争端的悬而未决,钓鱼岛主权的严重受损,南海局势的暗潮涌动,几乎中国的每一寸海疆都面临着危机。

还有索马里海盗对中国商船的袭击,又从另一个方面对如何保障国家利益的海上安全提出了新要求。

我国要突破海权困境的现状,是中国走向海洋的紧要环节,而在具有特定目的与限度的条件下适当建设具有实战能力的远洋海上军事力量是突破海权困境最关键最有效的方法。

我们不能一味的抗议,要拿出实力震慑哪些别有用心的国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