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待夜夜良眠--浅谈睡眠障碍概要

合集下载

睡眠障碍

睡眠障碍

案例解析
1,“鬼压床”,俗称睡瘫症,是一种睡眠障碍。它是一种 特殊的生理现象,发作时人的大脑呈半睡半醒状态,即部 分神经中枢已经醒了,能够对环境有较为清醒的意识,这 时个体易产生各类夸张离奇的幻觉,尤以幻视最为丰富和 常见。比如,一些青口獠牙的鬼怪,飘忽不定的影子等, 有时还伴有强烈的幻听、幻触。因此,个体会带来巨大而 强烈的恐怖刺激,易导致出现心跳加快、血压上升、毛发 直立、牙齿打颤、大小便失禁等异常现象。 2,睡瘫症可发生在任何年龄,最常见于青少年或青年时期, 通常发生于入睡或觉醒的过程中。一般而言,精神应激、 太过焦虑、紧张、过度疲劳、睡眠不足和仰卧的睡姿等情 况下,睡眠会提早进入快速动眼期(做梦期),从而发生 睡瘫的情况。
睡眠顺序(导睡眠图-PSG所记录)
觉醒-S1-S2-S3-S4-S3-S2-第一次REM,然后 S2-S3-S4 -S3-S2后进入第二次REM,如此反复,在 正常成人的睡眠中,S1占5%,S2占50%,S3和S4各占10%, REM睡眠占25%
健康人睡眠开始于正相睡眠期﹐维持70~100分钟后转 入异相睡眠期﹐再维持20~30分钟后又转入正相睡眠期﹐如 此重复约4~6次
常用睡眠障碍评估量表
●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 ●睡眠损害指数量表 ●里兹睡眠评估问卷 ●睡眠信念和态度量表 ●睡眠卫生意识和习惯量表 ●睡眠行为量表 ●爱泼沃斯思睡量表量(Epworth Sleepiness Scale) ●斯坦福思睡量表 ●儿童睡眠紊乱量表 ●儿童睡眠习惯量表 ●睡眠行为与睡眠质量评定量表 ●心理健康评定量表-睡眠障碍分量表
睡眠的两种基本状态
●快速眼动(rapid eye movement,REM)
异相睡眠;跟做梦有关;心率不规则,血压和呼吸有波动, 情绪高涨,性唤起表现。

睡眠障碍的改善方法和护理指南

睡眠障碍的改善方法和护理指南

评估自身睡眠状况
02
通过睡眠日记、睡眠监测等方式,客观评估自己的睡眠质量和
问题,为制定改善计划提供依据。
认知行为疗法
03
通过认知重构和行为训练,改变不良睡眠习惯和思维模式,提
高自我调控能力。
家属参与护理工作重要性
提供情感支持
家属的理解、关心和支持对患者至关重要,可以帮助患者缓解焦 虑和压力,改善睡眠状况。
个性化护理方案
针对不同患者的具体病情和需求,制定个性化的护理方案 ,提高护理效果和患者满意度。
智能化监测设备
随着物联网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智能化监测设备将逐 渐应用于睡眠障碍的监测和诊断,提高诊断准确性和效率 。
行业前景及创新点
行业前景广阔
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和医疗水平的进步,睡眠障碍的诊疗和护理需求将不断 增长,推动行业快速发展。
协助生活护理
家属可以协助患者进行睡前准备、保持舒适睡眠环境等生活护理 工作,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
参与治疗过程
家属可以参与患者的治疗过程,了解治疗方案和注意事项,为患 者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支持。
建立良好医患沟通渠道
定期随访
医生应定期对患者进行随访,了解患者的睡眠状况和治疗效果,及 时调整治疗方案。
加强沟通
非处方药及辅助治疗
褪黑素
可调节生物钟,改善入睡 困难。
中药制剂
如安神补脑液、酸枣仁汤 等,具有安神、养心、助 眠作用。
营养补充剂
如镁、褪黑素等,可辅助 改善睡眠质量。
药物治疗注意事项
遵医嘱用药
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药物,避免自行增减剂量 或停药。
注意药物副作用
药物治疗应作为短期辅助手段,积极寻求非 药物治疗方法,避免长期依赖药物。

心理学--睡眠障碍

心理学--睡眠障碍

心理学--睡眠障碍国际睡眠障碍分类(ICSD2):8大类4.昼夜睡眠节律障碍5.异态睡眠:睡行症、夜惊症、梦魇6.与运动相关的睡眠障碍:不宁腿综合症7.单独症候群,正常变异和尚未定义的项目:长睡者,短睡者,打鼾8.其他睡眠障碍与睡眠有关的机制与睡眠有关的机制四、失眠的治疗原则:五、讲究睡眠卫生(所有失眠者):五、讲究睡眠卫生:五、讲究睡眠卫生:§失眠者尽量少午睡。

§睡眠深度不够,主动减少睡眠时间。

§夜间醒来不看表。

§侧卧位,S形。

§早上起床后,要外出,利用光照使醒来。

§运动很重要五、讲究睡眠卫生:五、讲究睡眠卫生:六、失眠的非药物治疗:六、失眠的非药物治疗:⒈心理治疗:①倾听、支持、解释、开导等一般的心理治疗。

②睡眠健康教育。

③改善心情、培养爱好。

六、失眠的非药物治疗:⒈心理治疗:④可用森田疗法、家庭治疗、人际关系沟通、认知治疗等各种疗法来调整病人的性格、心态。

⑤行为疗法:长期治疗,60-70%有效,20-30%治愈。

行为疗法A:刺激控制疗法B:睡眠限制疗法C :变时睡眠疗法D:各种放松治疗A、刺激控制疗法适合:在卧室和床上睡不着,在其他地方可睡着者必须遵守的规则:(1)只有想睡的时候才躺下睡觉。

(2)床只用于睡觉和性生活。

(3)如果觉得在床上不能入睡,应立即起床,到另一间房间去。

(4)如果还不能立即入睡,再重复第三项规则。

(5)不管晚上睡多少时间,每天应准时起床。

(6)白天不能午睡或打盹。

B、睡眠限制疗法适合:卧床太多者睡眠限制疗法的规则:(1)在过去两周主观平均睡眠总时间的基础上加多15分钟。

(2)每天同样时间起床。

(3)白天不能有午睡或打盹。

(4)每天记录上床、起床时间和估计睡觉总时间。

(5)当过去5天睡眠效率达75%后,可以允许早15分钟上床睡觉。

(6)以上程序反复重复,直到患者睡眠时间达8小时或患者自己理想的睡眠时间。

C、变时睡眠疗法第1天至第8天,每天比前一天推迟3小时上床睡眠,每天睡够8小时。

睡眠障碍诊治的发展与趋势

睡眠障碍诊治的发展与趋势

睡眠障碍诊治的发展与趋势睡眠障碍,也称作失眠症,是指人在夜间难以入睡或者保持睡眠状态,导致日间疲劳、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

睡眠障碍已经成为了当前人们面临的重要健康问题之一。

睡眠障碍的有效解决需要深入研究、创新诊治方法等,下面我们将睡眠障碍的诊治发展与趋势进行简述。

一、睡眠障碍的发展概述睡眠障碍不同于其他的疾病,它不是一种物理上可见的症状,而是一种心理或者生理上的不适感。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人们对睡眠障碍的认识仅停留在症状的描述上,对于治疗一直没有特别有效的方法。

直到20世纪80年代,医学上才正式进行了睡眠障碍的研究与分析。

现在,随着医学技术水平的提高,睡眠障碍的治疗方法和技术也有了很大的进步。

二、睡眠障碍诊治方法的革新1、药物疗法药物治疗是目前常用的一种治疗睡眠障碍的方法。

常见的药物有苯二氮类药物和非苯二氮类药物等。

目前,睡眠治疗的主要药物都是非苯二氮类药物,它们能有效帮助患者改善睡眠质量和稳定睡眠时间。

但是,长期使用会对身体造成不好的影响,例如依赖性和副作用。

2、认知行为治疗认知行为治疗法是指通过改变患者的睡眠习惯、认知和行为的方式来改善睡眠质量。

治疗师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提出一些可以改善睡眠的方法,例如调整睡眠环境、制定睡眠计划等。

3、光照治疗光照治疗法是行为疗法的一种,它主要通过让患者接触白天的光线来调节患者的睡眠周期,以达到改善患者睡眠状态的目的。

4、睡眠健康教育睡眠健康教育是针对于整个人群,而非仅针对睡眠障碍患者的一种药物预防措施。

它的目的是帮助大家形成良好的睡眠习惯,以减轻睡眠障碍带来的生活压力。

三、睡眠障碍治疗的发展趋势目前,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和人们对健康的强烈意识,睡眠障碍研究与诊治逐渐得到了越来越重视。

以下是睡眠障碍治疗的发展趋势:1、个性化治疗由于每个人的身体和情况都有所不同,所以睡眠障碍的诊治应该是个性化的。

这就要求医生和患者之间能够进行更为深入的沟通,了解患者全面的生活信息,针对性地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睡眠障碍ppt课件

睡眠障碍ppt课件

周期性肢体运动障碍
周期性肢体运动障碍定义及特点
睡眠中发生的周期性腿动,也可能发生于上肢。 睡眠中反复、频繁的周期性肢体运动导致的自主神经
激活会引起心血管系统的异常。
目前观点认为,发生于睡眠过程中的周期性肢体 运动是不宁腿综合征患者的一个客观生理指标。
不宁腿综合征
不宁腿综合征定义及特点
基本症状是安静状态下有动腿的强烈愿望,伴随腿 部不适感,活动可以降低腿动欲望和不适感,且多 发生于傍晚或夜间。
某些退行性疾病,如帕金森等的前驱期多出现 黑质纹状体多巴胺系统功能的异常。
该综述指出,昼夜节律系统紊乱引起的睡眠-觉 醒障碍对于情绪障碍发生和发展的影响不可忽 视,通过寻找改善昼夜节律系统的药物靶点也
呼吸相关睡眠障碍的 治疗
一项多中心、前瞻性队列设计试验最近发表于 《英格兰医学杂志》,观察了因不能耐受 CPAP治疗而改为人工植入上气道刺激装置的 OSAHS患者治疗后的症状改善程度。
该团队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调控多巴胺回路的 活性,阐明了睡眠时间减少与果蝇求偶行为异 常之间的相关性,提示睡眠时间与需求是决定
睡眠功能与脑保护
美国罗切斯特大学的研究者利用双光子显微镜 观察小鼠睡眠过程中的脑活动,发现睡眠过程 中大量脑脊液(CSF)流入大脑,但是在清醒 状态时却不会;睡眠时运载CSF的神经胶质细 胞通道会扩张60%。
睡眠与记忆调控
美国斯坦福大学研究团队在动物实验中发现, 睡眠状态下再次暴露动物被电击时的气味线索 ,24小时后动物的恐惧记忆明显增强,但如果 事先给予蛋白酶抑制剂影响记忆的巩固过程, 则恐惧记忆不能保存。
结果表明:睡眠中再现恐惧相关线索可以促使 记忆发生巩固,进一步证实睡眠状态有助于记
睡眠与记忆调控

谈谈女性失眠的问题

谈谈女性失眠的问题

从根本上说 ,自己的身体原因激素有时 也在起作用, 即女性的月经周期 。
超过 7 %的女 性抱 怨说 在 月经 期 间 0 出现 睡眠 问题 。一些 学者解 释说 , 是 因 这
睡眠呼吸暂停是在睡眠过程 中呼吸
出现了暂时中断,它使人体不得不清醒
过来继续 呼吸以便得到足够的氧气 , 由
如果一位女性经常打鼾引起窒息 ,
从睡梦中惊醒 ,那么打鼾就是呼吸暂停 的征兆。即使你不打鼾 , 别人的鼾声还是 会影 响你的睡眠。当鼾声来 自你 的伴侣 时, 它也会造成你 的睡眠障碍 , 这种持续
不 断 的噪音会 让 你整 夜难 以入睡 。 目前
失眠和睡眠失常
如果 已经按 照 上文 做 出改 变 —— 睡
S HENH UOBAO_ AN T T
n a nv ig h m in e n i tn x n s i a d we t
失眠 的问题
● 瑚 宝灵
果, 单身职业女性 ,在床上度过的时间极 短, 有时候甚至每晚不足 6 个小时。 一个人 每天要保证 7 到 8 . 5 小时睡眠时间才能精 力充沛的应付 白天的生活和 I 作。如果你
对呼吸暂停 ,打鼾有很多检查和治疗方
法 , 以到 医院让 医生给您进 一步解 决 。 可
腿 不 宁 综 合 症 (e ts Lg R sl s e s e
前放松 ,按时上床 ,但是还是无法休息
好 ,那 么要 考虑失 眠是不 是 由睡眠 失 常
S n rme R S)在 睡眠失常 的症状 中 , y do 。 L :
周强迫 自己早 睡几个 晚上 ,你 就会 有完全 不一样 的感觉 。
该调查发现另一群体中四分之三的全

睡眠障碍的心理机制探析

睡眠障碍的心理机制探析

睡眠障碍的心理机制探析发布时间:2023-01-06T01:16:08.438Z 来源:《健康世界》2022年22期作者:丁兆鸾[导读] 睡眠障碍在临床较为常见,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已成为影响人类身体健康的疾病之一,如何防治睡眠障碍是临床关注的重点。

丁兆鸾南京理工大学江苏南京 210014【摘要】睡眠障碍在临床较为常见,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已成为影响人类身体健康的疾病之一,如何防治睡眠障碍是临床关注的重点。

鉴于此,本文通过概述睡眠障碍,进一步阐述睡眠障碍的心理机制,最后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以期为临床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睡眠障碍;心理机制;应对措施睡眠是保证人体正常开展生命活动的核心因素之一,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工作及生活压力的增大,导致睡眠障碍的发病率不断升高。

睡眠障碍不仅会影响机体的身心健康,还会影响人的记忆力与学习能力,故如何防治睡眠障碍是十分必要的。

随着临床对睡眠障碍的深入研究,发现不良心理状态是诱发睡眠障碍的重要原因。

对此,本文就睡眠障碍的心理机制探析作一综述。

1.概述睡眠障碍睡眠障碍是一种与心理因素相关的心理障碍,是指在各种原因作用下导致睡眠时间与睡眠质量发生改变,使得日间社会功能受到影响。

睡眠障碍的发病因素比较复杂,既包括疾病因素,比如机体老化所致睡眠模式改变、脑部器质性疾病、全身性疾病、精神疾病等,又包括非疾病因素,比如药物因素、心理社会因素、睡眠环境、不良睡眠和生活习惯等[1]。

患者发生恒睡眠障碍后,易出现睡眠时间减少、睡眠时间增多、睡眠期出现异常行为、睡眠觉醒节律改变等症状,若未及时治疗,长期睡眠障碍可影响大脑思维,发生记忆力下降、反应迟钝、注意力不集中等,给日常生活造成不良影响。

2.阐述睡眠障碍的心理机制睡眠障碍不仅是睡眠生理紊乱,还是睡眠心理紊乱。

睡眠障碍的发病机制比较复杂,但多与心理应激、焦虑、抑郁、不良情绪等心理因素相关,接下来本文将分析睡眠障碍的心理机制。

2.1负面情绪睡眠障碍患者通常体验过失眠带来的痛苦,加上对睡眠过度关注、期待拥有理想的睡眠状态与睡眠时间,故在入睡前存在焦虑、恐惧等负面情绪,比如害怕睡眠障碍、担心睡眠障碍所致的躯体症状及日间效应等[2]。

大学生睡眠障碍与心理健康相关研究

大学生睡眠障碍与心理健康相关研究

大学生睡眠障碍与心理健康相关研究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探讨大学生睡眠障碍与心理健康之间的相关性。

通过深入研究和分析,我们希望能够为理解大学生睡眠障碍对心理健康的影响提供新的视角,并为预防和干预大学生睡眠障碍提供科学依据。

文章首先对大学生睡眠障碍和心理健康的概念进行界定,明确研究范围和目标。

随后,我们将综述现有的相关文献,探讨大学生睡眠障碍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及其可能的影响机制。

在此基础上,我们将提出研究假设,并设计一项实证研究,以验证这些假设。

我们将总结研究结果,提出针对性的建议,以期改善大学生的睡眠质量,促进他们的心理健康发展。

二、文献综述大学生睡眠障碍与心理健康之间的相关性已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

睡眠障碍,包括失眠、多梦、嗜睡等多种形式,对大学生群体的学习、生活和社交功能产生显著影响。

与此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如焦虑、抑郁、压力等,也日益受到关注。

因此,深入探讨大学生睡眠障碍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对于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在已有的研究中,不少学者对睡眠障碍与心理健康的关系进行了深入探索。

例如,张三(2020)在其研究中发现,大学生失眠症状与焦虑、抑郁情绪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

李四(2021)则进一步指出,睡眠质量差的学生更容易出现心理健康问题,如自卑、社交恐惧等。

王五(2022)的研究还发现,大学生睡眠质量与心理健康状况之间存在双向影响,即睡眠障碍可能引发心理健康问题,而心理健康问题也可能导致睡眠障碍的加重。

然而,尽管已有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存在诸多不足。

研究方法上,大多数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等横断面研究设计,难以揭示睡眠障碍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动态变化关系。

研究对象上,部分研究仅关注特定群体(如医学专业、艺术类专业等),缺乏广泛性和代表性。

研究内容上,现有研究多关注两者之间的相关性,而对其背后的作用机制和影响因素探讨不足。

因此,本研究旨在通过综合运用多种研究方法(如纵向追踪、干预实验等),全面探讨大学生睡眠障碍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及其作用机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期待夜夜良眠--淺談睡眠障礙
長榮大學諮商中心編製
「我的寶貝寶貝 給你一點甜甜 讓你今夜都好眠 我的小鬼小鬼 逗逗你的眉眼 讓你喜歡這世界」同學們聽過張懸的這首耳熟能響的歌唄,本期的文宣希望
能幫助即將面臨期末大戰的同學們有好眠,將介紹幾個「祝好眠」小知識,在這之前我們先來了解什麼是睡眠障礙吧!
一、什麼是失眠: 失眠是指個人主觀上覺得睡不飽或睡不沉穩,例如:無法入睡、睡眠片段或早醒;客觀上則是指睡眠障礙至少有一個月之久,而且已影響到白天的生活功
能。

一到二天的失眠雖不會對生活造成太大的影響,但若長期失眠,則會有注意力不集中、倦怠、記憶力降低、虛弱無力、憂鬱、脾氣暴躁或易怒等現象,並且
影響到日常生活及人際關係,甚至可能造成工作效率低落。

睡眠障礙不但直接降低整體生活品質,更間接透過與某些慢性疾病的關聯,進一步擴展不良影響。

飽受睡眠障礙之苦的人,除了要忍受每晚的煎熬,也比沒
有睡眠障礙的人,容易罹患慢性疾病。

二、失眠的型態:
(一)難入睡型:靜躺於床上無活動狀態超過三十分鐘仍無法入睡。

(二)睡眠間斷型:睡眠斷斷續續,未能持續熟睡。

(三)早醒型:上床不久即入睡,但睡不到六小時,甚至1~ 2小時即醒過來。

三、失眠的因素:
(一)精神因素:心理因素如焦慮、煩躁不安或情緒低落、心情不愉快等,都是引起失眠的重要原因。

生活的打擊、工作與學習的壓力、未遂的意願及社會環境的變化等,會使人產生心理和生理反應,導致神經系統的功能異常,造成大腦
的功能障礙,從而引起失眠。

二)身體因素:失眠的身體疾病有心臟病、腎病、哮喘、潰瘍病、關節炎、骨關節病、腸胃病、高血壓、睡眠呼吸暫停綜合症、甲狀腺功能亢進、腦疾病等。

(三)環境因素:環境的改變,會使人產生生理上的反應,如乘坐車、船、飛機時睡眠環境的變化;臥室內強光、噪音、過冷或過熱都可能使人失眠。

有的人對環境的適應性強,有的人則非常敏感、適應性差,環境一改變就睡不好。

(四)化學因素:服用中樞興奮藥物可導致失眠,如減肥藥苯丙胺等。

長期服用安眠藥,一旦戒掉,也會出現戒斷症狀——睡眠淺,噩夢多。

茶、咖啡、可樂
類飲料等含有中樞神經興奮劑——咖啡鹼,晚間飲用可引起失眠。

酒精干擾人的睡眠結構,使睡眠變淺,一旦戒酒也會因戒斷反應引起失眠。

四、改善失眠的方式:
保持正常生活作息,維持正常的生理時鐘,每日按時上床入睡,按時起床。

下午四點之後,避免進食含有咖啡因的飲料和食品,並避免抽煙。

每日應規律及適度運動,但在就寢前不宜過度運動,以免影響睡眠。

晚餐及睡前不宜吃得太飽,也避免在空腹狀態以免半夜餓醒。

睡前作溫和或放鬆身心的活動,例如深呼吸,可幫助睡眠。

儘可能讓睡眠的環境舒適,臥室溫度控制得宜,太熱或太冷都會影響睡眠。

適當使用眼罩與耳塞隔離干擾睡眠之外在因素。

不要在臥室內看電視、飲食或做其他活動,臥室宜單純做為睡覺場所。

避免白天或傍晚時睡覺。

當情緒不好而無法入睡或尚無睡意時,千萬不要躺在床上勉強入睡。

可先做
些不費心神的事,直到心情平穩有睡意的時候再上床。

如果躺在床上三十分鐘仍睡不著,就起床做些溫和的活動,直到想睡時再試著上床入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