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文学批评理论 PPT
西方文论课件ppt

CHAPTER 04
现代主义文论
定义与特点
定义
现代主义文论是20世纪初至中期的 主要文学理论思潮,它强调文学的创 新、实验和个体表达。
反传统
反对传统文学形式和规范,寻求新的 表达方式和结构。
形式主义
重视文学形式和语言,认为形式与内 容同等重要。
主观主义
强调个体经验和主观感受,认为文学 是个人情感和思想的表达。
和评价标准。
崇尚理性
强调理性、秩序和规范,主张文学作 品应该符合普遍的道德和审美标准。
强调模仿
认为文学创作应该模仿古人的优秀作 品,追求完美的艺术形式。
代表人物与作品
代表人物
亚里士多德、贺拉斯等。
代表作品
《诗学》、《论诗》等。
对后世的影响
对文艺复兴的影响
古典主义文论为文艺复兴时期的 文学创作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 ,推动了欧洲文学的复兴和发展 。
特点
浪漫主义文论主张文学作品的创造性 和个性,强调情感、想象和自然的美 ,反对理性主义和机械主义,重视个 人经验和直觉。
代表人物与作品
代表人物
威廉·布莱克、华兹华斯、雪莱、雨 果等。
代表作品
《抒情歌谣集》、《德国狂欢节》、 《浮士德》等。
对后世的影响
对现代主义文论的影响
浪漫主义文论为现代主义文论提供了重要的 思想基础,推动了文学批评和理论的变革。
现代主义文论对文学语言和形式 的探索,对后来的文学理论产生 了深远的影响。
CHAPTER 05
后现代主义文论
定义与特点
定义
后现代主义文论是一种文学批评理论,它对现代主义的局限性和缺点提出了质疑,并试 图超越现代主义的理论框架。
特点
西方现代文学理论批评叙事学

西方现代文学理论批评:叙事学(narratology)又译“叙述学”,20世纪60年代西方出现的一种文学批评理论。
“叙事学”一词始见于法国国立科学研究中心研究员茨维坦.托多洛夫1969年发表的《〈十日谈〉语法》一书,“这部著作属于一门尚未存在的科学,我们暂且将这门科学取名为叙事学,即关于叙事作品的科学”(托多洛夫《〈十日谈〉语法》)。
法国叙事学家杰拉尔德.普兰斯说:“叙事学是对叙事文的形式和功能的研究”(《叙事学》)。
荷兰叙事学家米克.巴尔认为“叙事学是叙事文本的理论”(《叙述学:叙事理论导论》)。
美国叙事学家西摩.查特曼将叙事学视为“叙事文的结构研究”。
(《故事与话语》)新版《罗伯特法语词典》对叙事学所下的定义是:“关于叙事作品、叙述、叙述结构以及叙事性的理论。
”有关叙事学的界说还散见于其他论著和辞典,其定义虽不尽一致,但将叙事学看作对叙事文内在形式进行研究的理论这一点是共同的。
在法国,“叙事学”还有许多别称,比如“叙事作品结构分析”、“叙事作品语法”、“叙述符号学”、“叙事作品话语”、“叙事作品诗学”、“散文诗学”等。
叙事学的产生与现代语言学、俄国形式主义有密切关系。
费迪南.德.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主张将语言学的研究对象转向语言而不是言语,并认为语言是一个不受外界条件制约的封闭的符号系统,这一符号系统的意义取决于其内部各成分之间的关系。
这些观念为叙事学提供了直接的参照和借鉴。
俄国形式主义倡导的文学的“科学性研究”,提出的“文学性”问题以及“材料与手法”、“本事与情节”等概念的区别,对叙事学也产生了深刻影响。
尤其是俄国民俗学家弗拉基米尔.普罗普首创的俄国民间故事的研究方法,更是刺激了结构主义叙事学家对叙事作品结构分析的兴趣和思考。
法国是叙事学的诞生地,结构主义叙事学家罗兰.巴特、托多洛夫、A.J.格雷马斯、克劳德.布雷蒙、热拉尔.热奈特等对叙事结构、叙述话语等作了严格、系统的研究和探索。
正是在结构主义叙事学的理论框架中形成了叙事学。
新编西方文论教程(第二版)PPT2

紧张的消除”。
三、精神紧张的消除
在文艺作品中,常常出现惨烈的故事与痛苦的场景,尤其是 在战争、犯罪、灾难之类题材的作品中这类作品的审美意义 何在?对此,在文艺理论史上占据主导地位的见解是亚里士 多德的.悲剧净化”说、康德的“崇高体验”说,等等。与
弗莱一方面强调文学的自足性,一方面又强调文学与文化、社会背景不 可分割,表面看来似乎是矛盾的,但实际上从弗莱的总体表述来看,他 的文艺观原本就包含两层意思。
Bruce McEwen(2000)提出,压力是“一个或一 第一些,对文体学是有在威整胁个的文事化背件景,上并形引成起的独身立体的或系行统为,它上有的自反己应的”发展运
学要素可依凭,弗的原型论也最受欢迎。
本章关键词
俄狄浦斯情结(Oedipus complex):源出于古希腊悲剧《俄狄浦斯王 》,意为儿子生来即存在的对母亲的占有欲望,对父亲的嫉妒甚至怨 恨。弗洛伊德借用这一概念,强调人的性本能的普遍性和根深蒂固, 并认为这是人类罪恶感的来源,也是在多子女家庭中影响个人生活的 重要因素之一。
作B为ru艺ce术M的c现E象w是en有(启2发0的00。)当提前出的许,多压作力品是缺“乏一生个命或力和一 艺些术对性体,有与威单纯胁直的白事书件写,私人并经引验起、身缺体乏升或华行不为无上关的系。反应”
三、精神紧张的消除
弗洛伊德由本能欲望出发,不仅分析了文艺创作的奥妙,还 进而分析了文艺作品魅力构成的原因。他认为文艺作品之所 以会令人着迷,给人以享受和满足,根本原因在于欣赏者从 艺术作品中得到了本能欲望的满足。
第 七 讲 英美 新批评

二、新批评的文本细读方法
语义分析是新批评在方法论上的特点。新批评自 己把这种语义分析称为‚细读‛。 ‚细读‛,是指对文学文本、尤其是文本的语言 、语义,作尽可能详尽的分析和解释,通过这样 的解读,达到对文本蕴意的理解和感受。
LOGO
细读法close reading
LOGO
卞之琳:《断章》
优秀诗作的深层意蕴是不可穷尽的,可以从多个 层面使诗歌衍生出不同的含义来。不同的读者读 同一首诗,由于生活环境、文化传统、艺术观念 、鉴赏心境等的不同,会形成不同的审美期待, 产生全然不同的发现。 《断章》的魅力就在于这首诗的主旨朦胧性和 不确定性。(含混)
中国现代文学批评与新批评的关系
瑞恰兹曾6次到中国,在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任教 ,是中国外国文学教学的先驱。 燕卜荪1937~1940年、1947~1952在北大任教, 培养了王佐良等知名学者。 中国学者朱自清、钱锺书、郭绍虞、陈寅恪等人 都曾经用新批评的理论和方法研究过中国古典文 学。
LOGO
LOGO
(二)语境
新批评的语境和语言学说的语境不完全一样。 语言学的语境是指上下文,强调词语或句子的含 义只有在上下文中才能确定。 新批评的语境还指与文本词语‚同时再现的事件 的名称‛。 上下文构成的语境是共时性的、在现场的,新批 评的语境对文本而言是历时性的、不在现场的。 历GO
卞之琳:《断章》
李健吾先生认为,这首诗在‚装饰‛两字上做文 章,诗面呈浮的是不在意,暗地里却埋着说不尽 的悲哀——人生不过是互相装饰。
LOGO
卞之琳:《断章》
有人认为是一首热爱生活的积极乐观诗作。 有人认为是距离产生美的诗作等。
LOGO
细读分析举例之一:
主要的英美文学批评理论

一、英美新批评派英美新批评派是 3 o一 4 o年代形式主义流派的代表,是由俄国形式主义派生出来的。
前后经历三代批评家,其早期代表人物是英国人休姆,美国诗人庞德及诗人T· S·艾略特;第二代批评家有英国的燕卜荪,美国的兰色姆,泰特,布鲁克斯等;而第三代批评家主要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美国出现的一些学者,主要代表人物是韦勒克和沃伦。
英美新批评派文论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文学作品为本体,着重研究文学作品。
新批评派认为2 0世纪以前的文论家机械地运用社会“起因研究法”,因袭生物学或病理学的概念、范畴来研究文学作品终归是“隔靴搔痒”,不得要领。
文学作品自身的特点.文学作品的美感效应,以及作品的想象世界是不能忽视的。
新批评派的文论家大都认为,文论家没有必要左顾右盼,文学的本体是作品,忽视作品研究的评论家,不可能达到文学研究的终极境界。
在韦勒克和沃论合著的.被称为新批评派总结的《文学理论》一书中,作者把文学研究分解成外部研究和内部研究。
认为文学和传记,文学和心理学,文学和社会.文学和思想。
文学和其他艺术之间的关系属于文学的外部研究。
文学批评不应该依附于哲学和历史,批评的着眼点应投向文学本身。
而在此之前,历史批评.道德批评、社会学批评在西方批评论坛占据主流地位。
新批评派认为文学批评应从文学作品的“本体”和语言结构角度进行批评,“本体论”可以说是新批评的理论核心。
新批评提倡本体的研究,认为文学的本体即作品。
作品本身是文学活动的本源与目的,作家的创作从作品出来,又回到作品中去,文学作品是一个自存自足的实体,无需外界的一切给予。
新批评认为文学批评不是作家的生平实录.不是复述作品的内容梗概,不是研究作品的历史背景,不是对作品的语义求证,不是评价作品的道德内容.更不是一般的书评,而是研究诗之所以为诗的“艺术技巧”。
新批评之新就在于它不同于以往的各种批评,批评的对象和重点已经从作品以外的历史背景,作家生平,作品的故事梗概等,移到了作品本身。
第十二章 英美新批评文论 (《西方文学理论》PPT课件)

第一节 艾略特、瑞恰慈和燕卜逊
4、【客观对应物】
为了做到“逃避感情”和“逃避个性”,艾略特在《哈 姆雷特》一文中,提到了著名的“客观对应物”的观点, 认为应该寻找客观对应物来表达作者的感情,借以成为 诊治浪漫主义情感放纵的药方。
客观对应物是指,诗人寻找到的把自身情感外在转化后 的某种媒介。
艾略特提出“客观对应物”的概念,是试图克服19世纪 文学中出现的主观主义与客观主义的对立,也是浪漫主 义与现实主义的对立。
西方文学理论
英美新批评文论
概述
一、【英美新批评】
英美新批评,也被称为“本体论批评”“文本批 评”“客观主义批评”等,是20世纪20年代肇始于英国、 30年代至60年代兴盛于美国的文学理论与批评流派。
它将文学批评的重点由时代合作者转向作品,认为文学 作品是一个独立的整体,倡导对文本的形式结构和意义 进行细读,推崇“科学化的”解读和客观主义批评。
概述
四、【英美新批评的代表人物】 英国: 艾略特、瑞恰慈、燕卜荪。 美国: 兰色姆、退特、布鲁克斯。
第一节 艾略特、瑞恰慈和燕卜荪
一、非个性与客观对应物
1、【艾略特】
艾略特是20世纪最有影响的诗人和批评家之一,出生于 美国,定居于英国。
注重对具体诗人的评价和鉴赏,也注重对文学全面、整 体的思考。
“张力”是新批评用来进行文本意义结构分析的一个概 念,由退特在《论诗的张力》一文中提出,用来概括诗 的突出性质和考察、评价诗的意义创造。
推特所说的张力是逻辑术语,是逻辑术语的外延和内涵 去掉前缀形成的,外延和内涵原本分别指概念的适用范 围和在概念中反映出的对象的本质属性。在退特的引申 中,外延指的是诗的一项之间概念上的联系,内涵指的 是诗歌的感情色彩或联想意义等,
第七章 浪漫主义文论 (《西方文学理论》PPT课件)

柯勒律治(1772— 1834),英国著名浪漫 主义诗人和批评家。 其文论著作主要有 《文学生涯》、《莎 士比亚评论集》等。
第二节 华兹华斯与柯勒律治
(1)论想象
①他给“想象”确定的两个 内涵是统一的精神与融合的 魔力
想象是将作家的主动性与对 象的被动性在相当的深度与 限度上加以综合的“中间力 量”。
“诗人之作诗只受到一种限制,那就是,他必须 把直接的快感授给一个人,使之获得所期望于他 的见识。”
——华兹华斯:《〈抒情歌谣集〉序言》
第二节 华兹华斯与柯勒律治
(3)论诗的语言
①力主诗歌应该运用日常乡间语言。
“我也采用了这些乡下人的语 言(当然清除了其中那些似乎 是真正的缺点,清除了一切经 常会而且必然会使人厌恶或唾 弃的因素),因为此等人时时 刻刻都接触到最精彩的语言所 从出的最精彩的事物。”
——弗·施莱格尔:《文学史讲演》
第一节 施莱格尔兄弟和海涅
(2)在文学的内容方面, 弗·施莱格尔要求文学反映 时代,艺术应该发挥认识功 能。
他所说的对时代的反映、对 生命和社会的认识,都是经 过主观化了的认识,现实仅 仅是观念的化身,观念始终 是第一位的。
第一节 施莱格尔兄弟和海涅
“浪漫主义的诗是包罗万象的 进步的诗。它的使命不仅在于 把一切独特的诗的样式重新合 并在一起,使诗同哲学和雄辩 术沟通起来,它力求而且应该 把诗和散文、天才和批评、人 为的诗和自然的诗时而掺杂起 来、时而融合起来。
——柯勒律治:《文学传记》
第二节 华兹华斯与柯勒律治
“良知是诗才的躯体,幻 想是它的衣衫,运动是它 的生命,而想象则是它的 灵魂”
——柯勒律治:《文学传记》
第2讲,西方文论

第一、本体论批评
• 艾略特的非个人化理论 • 兰瑟姆的本体论批评 • 维姆萨特与比尔兹利的《意图谬误》、《情感 谬误》
艾略特的“非个人化”理论 (depersonalization)
诗不是放纵感情, 而是逃避感情,不是 表现个性,而是逃避 个性。
《传统与个人才能》
• 整个文学是个有机整体每一部具体的作品也是一个有机整体文 学家受到文学传统的深刻影响,不可能脱离文学传统而真正具 有个性 • 文学家应当消灭个性。 “艺术家的过程就是不停的自我牺牲,持续的个性泯灭。” “艺术家越高明,他个人的情感和创作的大脑之间分离得就越 彻底”。 “在氧气和二氧化硫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硫酸的过程中,白金作 为催化剂,既不可或缺又本身不受任何影响。诗人创作时他的 思想犹如白金,既是创作的源泉又不介入作品中去。” • 非个人化还应当逃避文学家个人的情感。诗和其它文学作品是 表现情感的, “这种感情只活在诗里,而不存在于诗人的经历中。艺术的感 情是非个人的。”
俄国形式主义
时间: • 1915-1930 两个中心: • 莫斯科语言学学会 • 诗歌语言研究会 (奥波亚兹) 历史沿革: 俄国形式主义——捷克布拉格学派——法国结 构主义
两个重要代表人物
罗曼· 雅各布森 1896-1982
Viktor Shklovsky 1893-1984
文学性(literariness)
• 诗歌语言VS.实用语言 用新的术语置换西方传统文论中形式与内容的二元对立 材料和手法 故事和情节 彻底颠覆了西方传统文论中形式与内容的二元对立。 形式主义者认为:文学是形式的艺术。第一、内容不能 决定形式,内容不能创造形式;第二、形式有不受内 容支配的独立自主性;第三、形式可以决定内容,创 造内容。内容是形式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