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文学理论-马工程第五章 启蒙主义文论
外国文学史 第五章 重点

第五章18世纪文学第一节1.启蒙:理性的开启思想的解放公民政治意识的觉醒2.启蒙运动:是18世纪全欧洲的资产阶级反封建反教会的思想革命运动3.启蒙运动理论体4.启蒙运动的历史任务:批判宗教迷信和封建专制。
5.启蒙运动的理论武器:理性6.启蒙运动的局限性:憧憬的理性王国是理想化的资产阶级王国;过分强调思想意识的作用并无完全否定宗教的力量。
7.启蒙文学是启蒙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强烈的政论性。
·深厚的民主性。
·深刻的哲理性。
8.启蒙时代新出现的文学体裁:书信体小说。
正剧(市民闹剧)哲理小说。
9.法国启蒙文学:启蒙运动直接附有教育群众,鼓吹推翻君主专制和教会统治,进行资产阶级革命的任务。
启蒙文学:革命性,战斗性强。
启蒙文学作家大多是启蒙思想家或社会活动家,宣扬唯物主义,主张文学面向广大平民,创造了多样化文学体裁。
10.英国启蒙文学:18世纪的英国文学非常繁荣。
11.前期:笛福创作《鲁宾逊漂流记》标志英国现实主义小说的诞生,反映了资产阶级上升时期的奋发进取和创业精神和18实际的殖民扩张精神。
鲁滨逊:第一个资产阶级的正面形象;资产阶级冒险进取的精神;殖民扩张精神。
斯威夫特:《格列佛游记》:主人公格列佛医生自述数次航海遇险,漂流到小人国大人国和智马国…·和英国资本主义制度对比得出一些表现启蒙主义者政治理想的结论。
菲尔丁:《汤姆琼斯》18世纪英国小说的最高成就。
批判封建阶级以门第、金钱为条件的婚姻;道德改良的人道主义精神;广泛反映了英国18世纪社会生活①汤姆生世之谜②汤姆和苏菲亚相爱精力③汤姆的心地善良和布里非的居心险恶④汤姆与女人12.后期:感伤主义文学、哥特体小说产生了。
5马工程西方文艺理论家之启蒙主义狄德罗、莱辛

狄德罗德尼·狄德罗(Denis Diderot,1713—1784)是18世纪法国启蒙运动的领袖,《百科全书》的主要撰稿人,也是一位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美学家,作家。
他出身于朗格尔一个手工业者家庭,最初受教育于当地的耶稣会,曾当过家庭教师、商店记账员、书店外文书翻译,后靠卖文度日。
后来他父亲送他到巴黎大学学神学,准备当神父,但是他违反了父亲的意旨,放弃了神学,转到哲学和文学,1732年获文科硕士学位。
狄德罗求知欲极强,一生著作极为丰富,他学识渊博,被认为是自亚里士多德以后涌现出来的具有综合精神的学者。
他的第一部哲学著作发表于1746年,在这部著作中,他明确表示对上帝的质疑,不久就遭到最高法院的禁令。
狄德罗对文艺有广泛的兴趣,他论戏剧的著作主要有《和多华尔关于〈私生子〉的谈话》(1757),附在《一家之主》剧本后面的《论戏剧体诗》(1758)以及《谈演员》的对话(晚年写作,死后1830年出版)。
论造型艺术的重要理论著作有从1759年到1781年评介历届巴黎图画雕刻展览的《沙龙》(Les Salons)和《画论》(1765)。
他的美学观点散见于他的许多著作,而比较系统的论著是他在《百科全书》第二卷里发表的《论美》(1750)。
以狄德罗为代表的启蒙思想的核心是理性和自然。
他将宇宙万物归结为由物质元素构成的东西的总和,认为在自然中只有物质,这是惟一的实体,而这种实体是单纯的物质,是构成人、动物等宇宙万物的元素。
狄德罗进而将整个世界看作是统一于物质性的有机整体,这是带有辩证法因素的唯物主义自然观。
至于他所使用的“理性”这个概念则包含两种含义,即与感性认识相联系的“理性认识”和启蒙意义上的那种“理性”,它是与盲目信仰某种权威、宗教、学说相对立的。
关于美的本质的问题,狄德罗认为美是客观事物所固有的。
他所探讨的“美”,指的是“我们称之为美的一切物体所共有的品质。
”“是这样一个品质,美因它而产生,而增长,而千变万化,而衰退而消失,然而,只有关系这个概念才能产生这样的效果。
外国文学史5:十八世纪欧洲文学(启蒙主义)

启蒙运动
● 文艺复兴与启蒙运动
⑴思想政治方面:文艺复兴反对封建领主的割据状态, 建立民族统一的君主专制政体,在王权保护下发展资本主义 经济,侧重于思想意识、伦理道德的范畴;启蒙运动进一步 要求获得政权,侧重于政治制度和政权性质方面。
⑵反教会方面:文艺复兴揭露天主教会的贪污腐化,谴 责修道院戕害人性的罪恶,要求进行宗教改革,废除繁琐的 宗教仪式,提倡比较渐变的礼仪;启蒙运动由于唯物论和自 然科学的发展,反教会方面就比文艺复兴时期更为彻底,把 反教会提高到自然神论和无神论的高度。
⑵人道精神 人文主义作家理解的“人”是人性的复归,提倡个人自由 和个性解放。启蒙主义作家思考的是社会的“人”,以“自由、 平等、博爱”为人道主义的内容,正面主人公往往是符合理 性原则、具有道德规范的正人君子。
启蒙文学
⑶民主精神 人文主义文学中的这些下层人物还处于次要地位,它着 重表现的是崇高的富于诗意的心灵,描写雄伟的、巨人式的 形象。启蒙主义文学把仆人、私生子、落魄文人、流浪汉当 作主人公,描写他们缺乏诗意的普通生活。
西方文学史 一旦灵魂开口言说, 啊!那么灵魂自己就不再言说! 许尔东 ——席勒
Western Literature
西方文学
第导一论章 导 论 第 第第一 二一章 章章 导 古古希希腊腊论、罗罗马马文:学自由与魔影 第二章 古希腊、罗马:自由与魔影 第第三二章章 中中世世纪纪:文别学问“我”是谁 第 第 第第三 四 四三章 章 章章 中 文 文文世 艺艺艺纪 复复复: 兴兴兴别 ::文醒问 醒学“ 来来我的的”狂狂是欢欢谁与与忧忧郁郁 第 第第五 五四章 章章 古 古十典典七主主世义义纪::欧带带洲着着文锁锁学链链(跳跳古舞舞典的的主文文义学学) 第 第 第第六 六 七五章 章 章章 启 启 浪十蒙 漫蒙八主 主主世义 义义纪: ::欧““ 思洲人 想人文”有”学的多的(深远深启层我层蒙凸们凸主显就显义能)走多远 第第七六章章 浪十漫九主世义纪:浪思漫想主有义多文远学我们就能走多远 第八章 19世纪现实主义:金钱时代的心灵体系 第 第第八 九七章 章章 12十90九世 世世纪 纪纪现 现现实 实实主 主主义 义义: :文金揭学钱露时的代痛的苦心与灵快体感系 第 第第九 十八章 章章 2现二0代十世主世纪义纪现:现实性实主、主义荒义:诞文揭与学露死的亡痛苦与快感 第第十九章章 现二代十主世义纪:现性代、主荒义诞文与学死亡
西方文论第五讲 启蒙文论cee

艺术的自然原则和真实原则
A.关于
的理论
严肃剧的性质:“我们已经有了两个极端剧种,那就是喜剧和悲剧。但是人不总 是在悲哀里或喜乐里,所以应该有一个介乎喜剧和悲剧之间的剧种。” “只要题材重要,诗人格调严肃认真,剧情发展复杂曲折,那么即使没有使人发 噱的笑料和令人战栗的危险,也一定有引起兴趣的东西。而且,据我看来,由 于这些行动是生活中最普遍的行动,以这些行动为对象的剧种应该是最有益、 最具普遍性的剧种。我把这种戏剧叫做严肃戏剧。” “严肃剧”——“正剧”,它要求以最常见的市民生活为描写内容,所以也称为“市 民剧”。【使第三等级人物成为戏剧的正面角色】 重视戏剧的社会作用,视戏剧为改造社会的有力工具,戏剧可以起到法律起不 到的作用。
莱辛
A. 对高特雪特的古典主义理论进行批判 【面临“如何建立德国民族文学的问题”? 批判的焦点是德国文学要师法法国古典主义,还是要学习文艺复兴的大 师莎士比亚? “这些英国戏剧没有法国戏剧中为我们所熟知的规律”,“没有这些规律也 能达到悲剧的效果”。】 B.向“诗如画”传统观点挑战 C.为建立德国市民剧斗争
其次,提出诗与画的不同美学原则:
通过对维吉尔的诗所描写的拉奥孔和雕塑《拉奥孔》的比较,得出画的最 高原则是美,诗的最高原则是真。
由此解释了雕塑拉奥孔为什么是“轻微的叹息”,而非是“哀号”。
再次,提出了术的时空辩证观:
诗虽长于表现动作,但通过动作也可以暗示物体;画长于表现物体,但通过物 体也可以暗示动作,但诗与画的界限并不能因此而混淆。由此出发,对于艺术 创作,提出了关于选取“包孕性顷刻”的规律:
文学作品:剧本《私生子》、《一家之主》,小说《拉摩的侄子》、《修 女》、《宿命论者雅克》等。
【法】狄德罗的戏剧改革理论
《西方文学理论》 术语解释 6.第五章 启蒙主义文论 5.3-民族文学论

民族文学论:
赫尔德关于民族文学和文学的民族性的理论,是与18世纪德国思想界对包括德国文学艺术在内的德国文化的独立性思考相一致的。
赫尔德认为,只有充分重视和热爱本民族的诗人,才能促进本民族语言和文学的开展,进而将本民族最优秀的思想和最真挚的情感记录下来、传承下去。
赫尔德对民族文学问题的思考具有辩证色彩,他敏锐地意识到正确对待本民族文学与公正对待世界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文学遗产之间的矛盾与联系。
诗是一面反映民族性情、民族理想的镜子,通过对各民族诗歌的阅读,最终得到的是对世界各民族思维方式、理想愿望、人生态度的理解。
因此,赫尔德呼吁一种视界高远和包容全局的胸怀。
对世界各民族文学的理解,真正目的不在于诗和文学本身,而在于其映照的人性,赫尔德的研究抱负和学术视野远远不限于文学,文学研究是他整个人类历史哲学的组成局部,人道和人性才是他文学研究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
《西方文学理论》 文献资料 5.第五章 启蒙主义文论 L5.3赫尔德——论文摘要

文献资料库:论文摘要===================================================论文摘要:1,张兴成:?赫尔德与文化民族主义思想传统?,载于?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年01期内容摘要:赫尔德是18世纪后期德国最重要的思想家之一,被誉为“文化民族主义之父〞。
其思想中的民粹主义、表现主义、多元主义和民族归属等观念,深刻地影响了后世的文化民族主义思想传统。
从著名思想家伯林对赫尔德的论述人手,可以系统地看到赫尔德文化民族主义的思想背景、核心观念、根本逻辑、文学意义等问题,尤其是赫尔德与文化民族主义思想传统之间的关系,以及他的历史主义、多元主义思想与相对主义观念之间的差异,同时警惕其思想的负面效果。
2,罗宇维:?民族国家思想的奠基者——卢梭和赫尔德政治思想比拟研究?,载于?青海社会科学 ?2021年05期内容摘要:在现代民族国家和民族主义思想潮流的开展中,卢梭和赫尔德分别作了奠基性的工作。
不管是卢梭还是赫尔德,他们对民族和共和国的讨论都是建立在实现个人自主和自由的目标上的,不过,两人在具体的手段上又存在差异。
卢梭从完美的自然状态出发,将公意作为主权的渊薮,歌颂人民的美好和至高无上,并设想了建立美好共和国的方案。
赫尔德那么从语言这一人类特殊能力出发,将民族视为人类自然和良好的组织形式,从而进一步开展出了唤醒和催生民族认同的方法。
本文将简要阐述卢梭的思想形象以及赫尔德与卢梭思想的相似之处,并进一步比拟两人在民族思想上的差异,以期为理解相关议题提供一些帮助。
3,陈艳波:?赫尔德的“人道〞思想探微?,载于?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21年08期内容摘要:作为赫尔德历史哲学乃至其全部思想的核心概念。
“人道〞概念历来被认为是赫尔德试图界定的最混乱的概念。
本文在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根底上,从赫尔德的宗教观和认识论来细致解读他的“人道〞概念,以期消除人们的误解。
西方文学理论 高教版 教学大纲

西方文学理论高教版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本课程是西方文学理论的高等教育版教学大纲。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了解西方文学理论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掌握各个学派的理论观点和代表性作品,培养对文学的批评和分析能力。
二、课程目标1.了解西方文学理论的发展历程和基本概念;2.掌握不同学派的理论观点和代表作品;3.培养对文学作品的批评和分析能力;4.增强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文化底蕴。
三、教学内容与安排第一章:文学理论概述•理论的定义与分类•文学与文学理论的关系•西方文学理论的发展历程第二章:古典主义与启蒙主义文学理论•古希腊与古罗马古典主义文学理论•文艺复兴时期古典主义文学理论•启蒙运动与启蒙主义文学理论第三章: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文学理论•浪漫主义文学理论•现实主义文学理论第四章:对立与融合:形式主义与结构主义理论•形式主义文学理论•结构主义文学理论第五章:存在主义与后现代主义文学理论•存在主义文学理论•后现代主义文学理论第六章:女性主义与后殖民主义文学理论•女性主义文学理论•后殖民主义文学理论第七章:主流与非主流:文化研究理论•文化研究文学理论•后结构主义文学理论四、教学方法与学时安排•授课:60学时•讨论与研讨:20学时•课堂演示与分析:20学时五、教材与参考书目•主教材:《西方文学理论导论》(高教版)•参考书目:–《西方文学理论史》–《文学的符号学》–《结构主义与文学》–《后现代主义与文学研究》六、作业评估与考核方式•平时出勤与课堂参与:10%•期中论文:20%•课堂讨论与案例分析:30%•期末综合考试:40%七、其他注意事项•课程要求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分析,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鼓励学生进行扩展阅读,增强自主学习和研究的能力;•期末考试前将进行复习指导和重点回顾。
以上为《西方文学理论高教版教学大纲》的详细内容,希望能够对学生有所帮助,引导学生深入了解西方文学理论的发展与演变。
《启蒙主义文论》课件

法国大革命和美国独立战争的爆发,加速了欧洲封建制度的崩溃,为启蒙主义文论的传播 和发展提供了政治和社会条件。
启蒙主义文论的影响与意义
对文学创作的影响
对现代文明的影响
启蒙主义文论强调文学的社会功能和 教育意义,推动了现实主义文学的发 展,丰富了文学创作手法和技巧。
启蒙主义文论是现代文明的重要思想 基础,对现代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 产生了深远影响。
《启蒙主义文论》PPT课件
目 录
• 启蒙主义文论概述 • 启蒙主义文论的核心观点 • 启蒙主义文论代表人物及其思想 • 启蒙主义文论在当代的反思与启示
01
启蒙主义文论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启蒙主义文论是指18世纪欧洲启 蒙运动时期的文学理论和批评思 想,它强调理性、科学和人道主 义,反对封建主义和宗教迷信。
对现代文学的影响
推动文学的理性化
启蒙主义文论强调理性、科学和客观性,对现代文学产生了深远 影响,推动了文学的理性化进程。
促进文学的社会责任感
启蒙主义文论强调文学的社会功能,认为文学应该反映社会现实, 推动社会进步,这种思想促进了现代文学的社会责任感。
激发文学的创新精神
启蒙主义文论鼓励独立思考和批判精神,对传统观念进行挑战,这 种思想激发了现代文学的创新精神。
启蒙主义文论代表人物及其思想
伏尔泰
01
伏尔泰是启蒙主义文论 的先驱,他的思想对整 个启蒙运动产生了深远 影响。
02
他主张理性、自由和平 等,反对封建专制和宗 教迷信,提倡科学和进 步。
03
伏尔泰的文学创作以讽 刺和批判为主,他的作 品具有鲜明的启蒙主义 色彩。
04
他的代表作品有《哲学 通信》、《形而上学论 》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 赫尔德
二、民族文学论
赫尔德关于民族文学和文学的民族性的理论,是与18世 纪德国思想界对包括德国文学艺术在内的德国文化的独 立性思考相一致的。
赫尔德对民族文学问题的思考具有辩证色彩,他敏锐地 意识到正确对待本民族文学与公正对待世界各个时代、 各个民族的文学遗产之间的矛盾与联系。
第三节 赫尔德
赫尔德明确指出了理解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诗和文学 的有效途径,那就是设身处地、感同身受,进入具体对 象的时代、地方和历史,以领会它的全部细节。这种理 解基于一种同情的态度和相对主义的历史观。
对世界各民族文学的理解,真正目的不在于诗和文学本 身,而在于其映照的人性。
第二节 莱 辛
二、诗与画
《拉奥孔》:发表于1766年,又名《论画与诗的界限》。 在这部著作中,莱辛从拉奥孔入手,深入辨析了诗与画, 实际上是文学与造型艺术的不同艺术特征,批判了以温 克尔曼为代表的新古典主义艺术趣味,表达了强调真实、 重视冲突和发展的文学观。
第二节 莱 辛
诗与画的差异:
第一,从媒介看,绘画的媒介是形体和色彩;诗的媒介 是语言。
代表人物:伏尔泰;卢梭;狄德罗;莱辛;赫尔德
第一节 狄德罗
一、人物
狄德罗(1713--1784),法国哲学家、文学家、启蒙运 动时期著名思想家,《百科全书》主编。他的文学理论 著作主要有《关于<私生子>的谈话》《论戏剧诗》《演 员奇谈》等。
第一节 狄德罗
二、自然原则与真实原则
理论来源:针对新古典主义戏剧的虚假与造作,狄德罗 继承了亚里士多德的模仿说,认为艺术是对自然的模仿, 真实与否是衡量艺术美的首要标准,在深刻阐释艺术与 现实辩证关系的基础上,提出艺术的自然原则和真实原 则。
代表文献:狄德罗和达朗贝尔主编的《百科全书》。
产生原因:资产阶级和封建贵族阶级的矛盾日益尖锐; 文艺复兴开启了思想革命的大门。
概述
二、启蒙运动文学理论
启蒙运动文学理论:是启蒙运动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文学上,启蒙主义文学理论家要求文艺反映新兴资产 阶级和广大市民阶层的现实生活,反对盲目崇拜古人, 批判古典主义,把文学看作宣传和教育的工具,为宣传 启蒙思想服务。
严肃剧的作用:在狄德罗那里,戏剧在建立民族风尚、 扫除社会偏见、弃恶扬善、提升境界方面,具有不可估 量的作用。
第一节 狄德罗
四、评价
“如果说有谁为了‘对真理和正义的热诚’(就这句话 的正面的意思说)而献出了整个生命,那么,例如狄德 罗就是这样的人。”
------恩格斯
第二节 莱 辛
一、人物
莱辛(1729—1781),德国文艺理论家、批评家、剧作 家。他的主要文艺理论著作有《关于悲剧的通信》《关 于当代文学的通信》《拉奥孔》和《汉堡剧评》等。
“自然”:狄德罗眼中的“自然”指客观存在的世界, 艺术模仿自然,并不是外在的相仿,而是关系的一致。
“真实”:指艺术在模仿自然的基础上,揭示事物之间 的“关系”,达到“逼真”的效果。艺术的真实不同于 历史或生活的真实。
第一节 狄德罗
三、严肃剧与文艺的启蒙功能
严肃剧的创立:资本主义的发展激发了城市平民提高自 身社会地位的要求,狄德罗站在启蒙主义立场,提出戏 剧改革的主张,创立了严肃剧这一新的剧种。
《关于悲剧的通信》中反对把悲剧变成纪念大人物的工 具,提倡在剧作中表现市民阶层的日常生活,悲剧特有 的情感是同情而不是赞赏。
第二节 莱 辛
对待戏剧规则的态度:莱辛区别了两类人:法国人和古 代人。莱辛认为,法国新古典主义戏剧作家把规则变成 一种繁文缛节的形式对戏剧加以限制,妨碍了戏剧对行 动的叙述和性格的塑造。
评价:
在论述诗与画的界限问题上,莱辛并不以纯粹的学术研 究为目的,而是据此为契机,表达他积极进取、注重行 动的文艺观。
第二节 莱 辛
三、市民剧理论
《萨拉·萨姆逊小姐》开创了德语“市民悲剧”的先河。
《汉堡剧评》体现了莱辛关于市民剧理论的重要成就。 基本主题是,以法国新古典主义戏剧作家高乃依、拉辛 以及伏尔泰作为评论对象,借他们的剧作在汉堡剧院上 演的机会,对法国新古典主义戏剧的写作目的、人物塑 造、语言运用、规则设置等方面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和批 判。
西方文学理论
启蒙主义文论
概述
一、启蒙运动
含义:17世纪至18世纪,在欧洲,特别是英国、法国、 德国、意大利等国,发生的一次广泛而影响深远的思想 运动。“启蒙”一词的原意是“照亮”,启蒙运动实则 为思想解放的运动。
口号:“勇于使用你的理性”
特点:拒绝迷信和神秘,对人的理性力量和科学进步抱 乐观的态度,崇尚科学,强调自由和人权。
严肃剧的目的:让城市平民成为戏剧的正面角色,通过 戏剧引起人们对社会问题的严肃思考,发挥戏剧的启蒙 教育作用。
严肃剧的性质:介于喜剧和悲剧之间的剧种,在于打破 悲剧、喜剧之间的界限,扩大戏剧反映和表现生活的范 围,又被称为“正剧”。
第一节 狄德罗
严肃剧的分类:分“家庭悲剧”和“严肃喜剧”。前者 描写身边人的不幸,后者以人的美德和责任为对象。
悲剧的净化效果问题:莱辛依据他对亚里士多德《诗学 》的理解,指责高乃依曲解了亚里士多德。莱辛认为, 道德存在于激情的两个极端之间,中和适度才是净化之 道。
第二节 莱 辛
评价: 莱辛的文艺理论以其革命性和启示性,拉开了狂飙突进运
动的帷幕。
第三节 赫尔德
一、人物:
赫尔德(1744—1803),德国启蒙主义批评家,狂飙突进 运动的先驱和精神领袖。赫尔德的著作主要包括《论德 国现代文学片断》《批评之林》《论语言的起源》《莎 士比亚》《论莪相和古代民间的诗歌》《关于人类发展 的另一种历史哲学》《希伯来诗的精神》《民歌》《散 论集》和未完成的《人类历史哲学大纲》等。
第二,从模仿对象看,物体是绘画的特有题材,动作是 诗的特有题材。
第三,从艺术效果来看,画是通过眼睛来感受的,适宜 感受静止的物体;是通过耳朵来接受的,易于把握事 物的发展。
第二节 莱 辛
诗画比较的目的:
在于说明诗的优越性。诗能全面、广泛、透彻地描写事 物的动作以及情绪的发展变化。诗表现物体的美时,常 用的有效方法有两种:一是就美的效果来描写美;二是 化美为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