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概论》第一章第一节 课件

合集下载

自考《文学概论》第一章文学观念教学课件

自考《文学概论》第一章文学观念教学课件

按照人脑掌握世界的不同方式看
掌握方式
理论方式
宗教方式
实践—精神 方式
艺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方式
精神活动性 质
理论性或认 识性
宗教性或幻 象性
伦理性或意 志性
审美性或情 感性
相应学科
哲学、自然科学、社会 科学等 宗教意识活动、宗教观 念、迷信观念等 道德意识、伦理观念等
各种门类的艺术包括文 学等
3、文学活动的地位
• 按照精神活动与物质经济基础的关系看
(摹仿) 艺术世界
亚里斯多德 (公元前384年~公元前322年)
• 亚里斯多德是古希腊最 著名的哲学家、渊博的学者。 他总结了泰勒斯以来古希腊 哲学发展的结果,首次将哲 学和其他科学区别开来,开 创了逻辑、伦理学、政治学 和生物学等学科的独立研究。 他的学术思想对西方文化、 科学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 响。
第一章文学观念
目录
CONTENTS
1
第一节文学观念的嬗 变
点击此处添加正文,
文字是您思想的提
炼,请言简意赅的
阐述您的观点
2
第二节文学是人类的 一种文化形态
点击此处添加正文,
文字是您思想的提
炼,请言简意赅的
阐述您的观点
3
第三节文学是审美意识形 态
点击此处添加正文, 文字是您思想的提 炼,请言简意赅的 阐述您的观点
2、刘若愚《中国文学理论》——动态展示 了文学研究过程的开放性
(二)文学活动
1、人类与动物活动的区别
•动物 •——生存 •——无意识被动适应 •—本能 •——感觉单一
▪人类 ▪——生活 ▪——有意识主 动改造 ▪——有目的 ▪——感觉多样
达尔文

大学文学概论第一讲绪论ppt课件

大学文学概论第一讲绪论ppt课件

精选课件ppt
33
(三)利用文化史方面的研究成果,转化为经济效益
孙武
日本新宫市徐福公园雕像
精选课件ppt
34
墨子
孙膑
精选课件ppt
35
(四)在社会与文化的转型期,将文化史 的内容和研究成果,作为重铸现代文化心理、 价值观念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文化资源。 尤其是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价值规律下,职 业道德的转型、建设提供文化资源。
在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过程中,中国的含义多次
发生深刻变化。由专指中原发展为包括所有郡县,进 而发展为包括所有边疆;由专指汉民族,发展为包括 中国各民族;由中华大地的统称,发展为作为主权国 家的专称。国度性、民族性是文化的重要属性之一。
精选课件ppt
30
三、学习、研究中国文化概论的意义
(一)中国文化是爱国主义和中华 民族凝聚力的源泉。在中国文化中, 层累地堆积着中华民族的高度智慧、 高超技艺和高尚品德,学习、研究中 国文化史,了解中国丰富多彩的文化 成就,能激发我们的民族自尊心和自 豪感。
精选课件ppt
31
1972年长沙马王堆1号汉墓出土的素纱
单衣,身长128厘米,总重量49克。
精选课件ppt
32
❖(二)通过对中国文化史的学习和 反思,明确它在形成中国人个性特 征、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等方面的 长处和弱点,了解它在面对、适应 现代化社会生活方面的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势和缺陷, 自觉而有效的进行文化素质的培养 和塑造。
❖ 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抟之不得名曰微,此三
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其上不皦,其下不昧,绳绳不可
名,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恍惚。迎
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老子》第十四章

《文学概论》文学创作上课用课件

《文学概论》文学创作上课用课件

• 郑板桥 • 《题画》: • 眼中之竹 • 胸中之竹 • 手中之竹
(四)摹仿说
• 西方传统文艺理论,一般以摹仿说 为中心。 • 在亚里斯多德之前,摹仿说带有更 直接地摹仿自然的性质。
• 古希腊朴素唯物论哲学家 赫拉克利特: • 艺术也是这样造成和谐的, 显然是由于模仿自然。绘 画在画面上混合着白色和 黑色、黄色和红色的部分, 从而造成与原物相似的形 相。
• (一)感物说
• 这种观点滥觞于《礼 记· 乐记》关于乐的论 述。 • 中国古代诗论家认为, 诗歌创作乃是诗人心灵 与外在景物相互触发、 彼此整合的过程。
• 这种感物说的主旨在于强调在文学创作过 程中主体心灵与客观景物之间相互作用的 重要性。 • 但“外物”并不仅仅限于自然景物。社会 生活中的诸种事件也同样可以成为激起创 作欲望的契机。应该看到“不平则鸣”与 “触景生情”之间的内在联系。 • 这种观点主要是就抒情作品,特别是诗歌 而言的,但如果做宽泛理解,则“有感而 发”亦是一切文学创作之通则。
告诫:
• 任何对于创作活动的 研究都是间接的,想 要解开创作之谜,就 必须谨慎地处理材料, 尊重对象的复杂性, 切不可妄下断语。
二、关于文学创作的几种 有代表性的理论观点
• • • • • • • • • (一)感物说 (二)养气说 (三)摹心说 (四)摹仿说 (五)“镜子”说 (六)柏拉图的“迷狂”说 (七)弗洛伊德的个体无意识创作论 (八)荣格的集体无意识创作论 (九)格式塔心理学创作论
• 刘勰《文心雕龙· 神思》: • 陶钧文思,贵在虚静,疏 瀹五脏,澡雪精神,积学 以储宝,酌理以富才,研 阅以穷照,驯致以怿辞。 然后使玄解之宰,寻声律 而定墨;独照之匠,窥意 象而运斤。此盖驭文之首 术,谋篇之大端也。

文学概论课件(1)

文学概论课件(1)

2、作为上层建筑的文学与经济基础 的关系
间接关系: (1)、内容上对文学作品制约 (2)、经济基础的发展变化制约着文学的发展变化 (3)、文学对经济基础有反作用
a、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发展 b、对经济基础其破坏和瓦解作用 c、在破坏旧的经济基础的同时又促进新的经济基础的建立
(4)、有相对的独立性
a、先看人物的民族性格 b、民族性格比较内在,而一个民族的风俗习惯则比较显露
2、在形式上的表现
a、语言是文学中的第一要素 b、文学的民族性也表现在结构方面
(三)、文学民族性的意义
首先,文学具有民族性,才能为本民族
的读者喜闻乐见。
其次,文学具有民族性,才会获得世界
性。
四、文学的人民性
(一)、文学人民性的内涵
第二节 文学的特性
一、文学的真实性
文学的真实性,通常是指文学作品在生 活真是的基础上再线和表现人生所达到的情 理统一、具有思想和艺术感染力的程度 文学真实性具有虚拟性的特点 真实性是一切文学作品的基本要求
二、文学的倾向性
含义
文学的倾向性是积淀于作家头脑中的各 种社会意识因素,在与特定的文学表现对象 发生双向交流之后所产生的一种价值取向, 即审美主体对审美课题的具体的爱情、褒贬、 扬抑的情感态度,通过艺术形象显露或流露 出来。
a、文学发展与社会经济基础的变化并不完全 同步 b、文学的发展有着自身的历史继承性 c、文学发展与物质生产的发展往往会出现不 平衡现象
3、文学与上层建筑其他因素的关系
(1)、文学与政治的关系
文学既不从属于政治,又无法脱离政治,归根到底, 两者都是为经济基础服务的,都应为社会进步服务 (2)、文学与法律的关系 (3)、文学与道德的关系 (4)、文学与哲学的关系 (5)、文学与宗教的关系

文学概论--文学的性质和特征 ppt课件

文学概论--文学的性质和特征  ppt课件

有些文学家往往否定作品的认识因素: 凌宇问:《边城》、《黔小景》、《贵生》 等篇是否含有人生莫测的命定论倾向?(或 “一个胆小而知足且善逃避现实者最大的成 就。”) 沈从文答:我没有那么高深寓意,只有一 个目的,就是企图从试探中完成一个作品, 我最担心的是批评家从我习作中找寻“人生 观”或“世界观”。
ppt课件 19
2、文学也常常因受到哲学、道德、宗教等其他社 会意识形态的影响而改变其总体性质和发展态势, 从而表现出并不与社会经济基础的变迁相同步的相 对独立性。 文学与哲学关系: 苏东坡 ★“儒释道”哲学观(儒家的入世正统,佛家的 “传达佛理,表现悟境”,道教的“外无可欲之境, 内无能欲之心”) ★通脱无碍的姿态和积极乐观的信念 ★ “大凡为文,当使气象峥嵘,五色绚烂,渐老 渐熟,乃造平淡。” ——“旷淡、超逸、灵动、 缥缈”文风
ppt课件 20
定风波·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ppt课件 21
3、过去时代的文学艺术并不会随着它由以 产生的社会经济基础的消亡而消亡,而常常 是经过时间的淘洗沉淀下来、积累下来,变 成一种相对稳定的“思想资料”,构成了以 后文学发展的一种前提和基础。 1)传统的主题、题材和审美经验 。 2)某种文学形式 。
30
2) 文学既是形象的,也是理性的。(表现方式 ) a.文学的直接形象性 文学的形象性,即指文学是以形象或审美形象这一 形态存在的。文学形象是艺术形象的独特形态之一。 “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教材P61香菱学诗)
ppt课件
31
b.文学的理性,即从意识形态角度看,文学活 动必然依赖于理性思索,是一种复杂的理性 活动; 具体表现为: ★创作和欣赏的形象思维过程中渗透着理性 的抽象思维,素材的选择、人物的设置、预 测读者和批评界反应等都掺杂在作者的理性 思考过程中; ★在艺术作品的感性形象中蕴含着理性意味。 作品的内容,情感与理性交融的情态。

文学概论(姚文放版)PPT演示课件

文学概论(姚文放版)PPT演示课件
12
我们将文学理论的基本内容分为十章,即:
第一章 文学本质论;第二章 文学特征论; 第三章 文学功能论;第四章 文学发展论; 第五章 文学创作论;第六章 文学风格论; 第七章 文学作品论;第八章 文学语言论; 第九章 文学鉴赏论;第十章 文学批评论。
从第一章到第四章涉及“作品”与“世界”的关系; 第五章、第六章涉及“作品”与“作家”的关系;第 七章、第八章涉及“作品”本身所包含的关系;第九 章、第十章涉及“作品”与“读者”的关系。
5
第二节 文学理论的学科归属
1、什么是文艺学?文艺学包括哪几个分支? 研究文学的本质和规律的科学统称为文艺学。 文艺学分为三个分支,即文学理论、文学批 评、文学史,它们在研究的对象、范围、性 质和功能等方面都有所不同。 2、文学理论的含义。
文学理论是研究文学的基本范畴、基本原 理和基本规律的科学。
4
第一节 文学理论的研究对象
1、文学理论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任何一门学科的学科性质都是由它的研究对象 决定的,文学理论也不例外,它以文学作为研究对 象。
2、什么是文学?
文学是一种由想象创造出来,具有形象性和情 感性,以一定的形式美打动人的语言艺术,它不仅 包括文辞章句之类用文字书写的书面文学,而且包 括流传在唇吻口耳之间的诗词歌赋之类口头文学。 文学理论就是以它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或者简洁 地表述为:文学是运用语言媒介表现情感、塑造形 象的审美意识形态。
7
第三节 文学理论的内容构成
文学理论的内容构成与文学活动本身的构成有
关,文学活动由作品、世界、作家、读者四
要素构成,这四种要素构成了如下的三角关


世界
↑↓
作品
↑↓
↑↓
作家 →

文学概论第一章 PPT课件

文学概论第一章 PPT课件

(三)历史上主要的文学观念
1.再现说 2.表现说 3.实用说 4.独立说 5.体验说
再现说 四要素中关注“世界——作品”的对应关系, 侧重强调文学对客观世界的逼真描绘。 古希腊 “摹仿说” 中国古代 《周易》”观物取象” 五代 荆浩“度物象而取真” 明代 叶昼评点《水浒》 清代 叶燮《原诗》
西方的模仿说传统
第一章
文学与文学理论
第一节 文学观念
一 文学观念 “文学是什么”是一个历史范畴,是流 动的,变化的。 (一)文学四要素 作家、生活、作品、读者及其相互联系 共同构成完整的文学活动。
艾布拉姆斯《镜与灯》
世界(生活)
作品
艺术家 (作家)
欣赏者 (读者)
(二) 文学活动 1.理论启示 把文学理解为人类的一种高级的特殊的精 神活动。它是以作品为中心展开的,四要素 之间相互作用,包含三个阶段的完整活动过 程。
钟嵘《诗品序》(选)
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行诸舞 咏。照烛三才,晖丽万有,灵祇待之以致飨,幽 微藉之以昭告,动天地,感鬼神,莫近於诗。 若乃春风春鸟,秋月秋蝉,夏云暑雨,冬月 祁寒,斯四候之感诸诗者也。嘉会寄诗以亲,离 群讬诗以怨。至於楚臣去境,汉妾辞宫;或骨横 朔野,或魂逐飞蓬;或负戈外戍,杀气雄边;塞 客衣单,孀闺泪尽;或士有解佩出朝,一去忘返; 女有扬蛾入宠,再盼倾国。凡斯种种,感荡心灵, 非陈诗何以展其义;非长歌何以骋其情?故曰:" 《诗》可以群,可以怨。"使穷贱易安,幽居靡闷, 莫尚於诗矣。
亚里士多德
艺术模仿的世界可以达到真理
“诗人的职责不在于描述已 发生了的事,而在于描述可 能发生的事,即按照可然律 或必然律可能发生的事。”
——亚里士多德:《诗学》

文学概论课件 第一部分

文学概论课件 第一部分

三、国际音标
•记录音素的标写符号叫做音标。 •音标中最通行的是“国际音标”。国际音标是国际语音协会于1888年制定并开始使用的, 随着所了解的语言逐渐增多,随着对语音的认识逐渐加深,隔若干年修订一次。 •制定原则:一个音素只能用一个音标表示,一个音标只表示一个音素 •采用符号:大多数拉丁字母,补充采用希腊字母,有时也用一些字母的大写、倒写、 连写补充。 •书写形式:把音标所用的标写符号放在方框号【】里。 •注意:区别国际音标和表音字母
二、语音和音系的最小线性单位——音素与音位
• 因素:以语音的自然属性和人类语音共性为研究对象的语音学把语音最小的线性 单位叫做“音素” • 音位:以语音的社会谁能够和语音在具体语言中的作用为研究对象的音系学把语音 最小的线性单位叫做“音位” • 音素和音位为什么会存在?为什么不是文字和音节?为什么不需要把千万个a都 看做不同的语单位? •目前国际语言学会把语音区分归纳为120多个基本的小单元和30多个附加特征,这 语音单元和特征足以将所有人类语言必须要表达的语言对立都表示出来。根据这 样的目的找出的语音小单元,叫做“音素”。也就是说,音素是人类语言最小的线性 的语音单位。
第一节 语音和音系的区别
一、语音学和音系学
• 语音学:从自然属性出发、针对所有人类语言的语音研究,属于语音学的研 究 语音有发音——传递——感知三个环节,分别对应于生理——物理——心理 三个方面的属性,由语音学的三个分支发音语音学——升学语音学——听觉 语音学分别加以研究。 语音学的研究范围这么广,方面这么多,对于初学者来说,最基本而实用的 是什么呢?——发音原理 • 音系学:从社会属性出发、针对语音在某一个集体语言的系统中起什么作用 的研究,属于音系学的研究 • 语音学和音系学的关系:语音学和音系学各自有独立研究领域又互相交叉, 音系学的出发点在于语音在语言系统中的组织方式,属于语言学的核心部分; 语音学的出发点在于语音自身的自然属性或听觉反应,与语言学的核心部分 是间接联系。音系学和语音学的研究彼此无法截然分开:音系学研究的是有 自然属性的语音在语言系统中的作用,这自然就需要先搞清楚语音的自然属 性;语音学研究的是语言中的声音和发出语言是的肌肉动作,而不是自然的 声音或与语言无关的肢体动作,这就是必然要在研究中关注语音自然属性在 语言系统中的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审美活动源于社会实践 物质生产——社会实践——对象化的实践活动 ★物质生产的决定作用: 马克思:人们为了能够创造历史,必须能够生活。但是为了生活, 首先就需要衣、食、住以及其他东西。因此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 生产满足这些需要的资料,即生产物质生活本身。 ★ 人类的社会实践是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 人类的特性恰恰就是自由的自觉的活动。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 对象化:通过社会实践,人类改造了自然,在自然物上打下了 人类活动的印记,从而使世界成为人的本质力量的显现。
丑的东西可以成为艺术美。 丑本身不是美,然而美与丑的斗争,却使丑成为审美对象。
三、文学是“人学” [丹麦]勃兰兑斯:文学史,就其最深刻的意义来说,是一种 心理学,研究人的灵魂,是灵魂的历史。 1.就文学的审美性而言,文学对社会生活的把握具有超越生活现象, 追寻人生意蕴,表现人的价值的特点。 (1)人是文学描写和表现的主要对象 (2)文学要表现人的情感与思想,传达人生意蕴。 王维: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周敦颐:《爱莲说》 出淤泥而不染、可远观而不可亵玩。 2. 就文学对人和人生的表现特点及表现领域来说,文学展现了一个 惟有通过审美方式才能进入的世界,文学对人生的表现与思考因而 具有自身的特点。
您认为一般人最宝贵的品德——纯朴 您认为男人的最好品德——刚强 您认为女人最值得珍重的品德——柔弱 您的特点——目标始终如一 您对幸福的理解——斗争 您对不幸的理解——屈服 您能原谅的缺点——轻信 您最厌恶的缺点——逢迎 您喜欢做的事——啃书本 您喜爱的诗人——莎士比亚、埃斯库罗斯、歌德 您喜爱的散文家——狄德罗 您喜爱的格言——人所具有的我都具有 您喜爱的座右铭——怀疑一切
人是按照“美的规律”来创造: 人不仅通过思维,而且以全部感觉在对象世界中肯定自己。 (《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美学把社会实践使人与世界之间所形成的人“以全部感觉在对象 世界中肯定自己”的关系,称为审美关系。 文学是建立在人与现实的审美关系基础之上的。 审美性使文学的表现形成了两个层面: 层面1:显示生活现象; 层面2:揭示隐含在生活现象之中的人生意义和人的价值。 文学具有审美性并不是说文学只能表现美,不能写丑;而是说 文学是从审美关系上把握社会生活。
◆ 西方:
Literature——Lité rature——Litteratura “著作”或“学识”
词根:littera(letter)。
近现代以来的文学定义:
★ 罗家伦:文学是人生的表现和批评,从最好的思想写 下来的,有想象,有感情,有体裁,有合于艺术的组织; 集此众长,能使人类普遍心理,都觉得他是极明了,极有 趣的东西。 ★ 胡适:达意达的好,表情表的妙,便是文学。
★ 厨川白村:文学是苦闷的象征。
★ 苏珊·朗格:艺术是人类情感的符号形式的创造。 ★ 俄国形式主义:文学的本质在于“文学性”。
2. 各种文学观念的依据 [美]艾布拉姆斯:《镜与灯》 M. H. Abrams(1912—2015) The Mirror and the Lamp: Romantic Theory and the Critical Tradition(1953)
第一章
第一节
文学的性质
文学的定位
教学目的与任务:了解文学观念的历史演变、文学在社会结构 中的位置 教学重点与难点:文学作为一门艺术的本质特征 文学研究坐标中的四要素:作品、艺术家、世界、欣赏者 文学是社会意识形态
一、文学观念的历史演变
1. “文学”的由来与演变 ◆ 中国古代:文章、学术 《论语·先进》 德行:颜渊、闵子、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 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
二、文学在社会结构中的定位
1.最初几乎都是从语言形式上来理解文学的特性。 语言形式是否具有“美”的特征,是人们区分文学和非文学 的重要标准,这是各民族早期文学观共有的特点。 曹丕:诗赋欲丽。 陆机:诗缘情而绮靡。 萧统:事出于沉思,义归乎翰藻。 17—18世纪,出现了法语词Belles lettres(纯文学),到19世纪, 文学的特点包括 Imaginative Creative Fictional Emotional effect
文学概论


教学目的与任务:对文学理论这门课程有总体的认识,了解课程 体系与构成。 教学重点与难点:文学理论的性质与特点
文学理论以文学和文学活动为对象,探讨文学的存在根据、 基本性质、发展规律和主要特征等。
一、文学理论是文艺学的一个分支 就一般看法而言
文学理论
文艺学(广义)
Literaturwissenschaft
世界 Universe 作品 Work
艺术家 Artist
欣赏者 Audience
(1) 文学与世界 ——模仿说(西方)、感物说(中国)
Imitation Mimesis——representation & expression
赫拉克利特、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 奥尔巴赫:《摹仿论:西方文学中现实的再现》 Mimesis: The Representation of Reality in Western Literature 豪利威尔:《摹仿美学》 The Aesthetics of Mimesis (2)文学与艺术家——表现说 (3)文学与欣赏者——实用说 (4)文学作品自身——客观说
★ 20世纪西方文论与批评的发展:
“世界”中心(摹仿说、现实主义、社会—历史批评) “作家”中心(表现主义、直觉主义、意识流、精神分析) “作品”中心(俄国形式主义、英美新批评、结构主义) “读者”中心(读者反应批评、接受美学、解释学) “世界”中心(文化研究、西方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 后殖民主义、新历史主义、生态批评)
文学批评 文学史
二、文学理论的由来性质与特点
文学概论课程的出现,受到了西方现代学科分类体系和教育观 念的影响。 ★ 1912年,北京大学大学正式开设了文学概论课程。 ★ 第一位授课教师——周作人。
文学理论要讲的是以概念、范畴和命题组成的理论;是关于 文学和文学研究的理论与方法。 文学理论研究的内容涵盖: 文学性质论——什么是文学 文学价值论——文学的意义与作用 文学作品论——文本的构成、层次、类型 文学创作论——创作过程 文学接受论——接受活动 文学发展论——文学系统、文学的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