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法干警文化综合中国古代史复习:古代著名的改革!历代疆域的变迁

合集下载

中国历代疆域面积变迁

中国历代疆域面积变迁

中国历代疆域面积变迁秦朝的面积为:354.69万平方公里西汉的面积为:666.37万平方公里东汉的面积为:654.62万平方公里西晋的面积为:615.5万平方公里唐(高)面积:1251.19万平方公里唐(玄)面积:889.59万平方公里北宋的面积为:450.56万平方公里元朝的面积为:2122.74万平方公里明朝的面积为:1233.38万平方公里清朝的面积为:1284.65万平方公里民国的面积为:1141.8174万平方公里现今中国的国境南邻越南、老挝和缅甸;西南与印度、不丹、尼泊尔接;西接巴基斯坦、阿富汗、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俄罗斯中部;正北与蒙古接壤;东北则和俄罗斯东部、朝鲜接壤;隔海与日本、韩国、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等国相望。

中国疆域自远古以来不断演进变化,从《尚书·禹贡》九州开始直到中清朝极盛时疆域:被认为是中国疆域原型华民国时期的秋海棠叶形状,而后中华人民共和国疆域的又有改变,成为被喻为“雄鸡”的形状至今。

期间经过数千年的发展历程。

九州远古之时,华夏先民主要聚居于黄河中下游一带,即中原地区。

在其周边,则环伺其他部族,是谓戎狄。

传说中的黄帝时期,曾尝试划野分州,置万国,其说固然荒诞,但也表现时人已有疆域观念。

[1]夏朝以前的历史,由于没有当时的文献,只有传说和后世的记载为凭。

据传在禹生活的年代,洪水泛滥,禹受命治水,他历时十三年[2],期间“三过家门而不入”,最终治水成功[3][4]。

据后世史载,禹在治水过程中踏遍天下山川,划为九州。

其将中国分为冀州、兖州、徐州、青州、豫州、雍州、梁州、荆州、扬州九州。

以今日来看,冀州在今山西及河北、河南两省的部分地区;兖州则在今河北与山东省部分地区;青州在今天的山东半岛;徐州在今山东省南部与江苏省北部;淮水以南之江苏省与安徽省则为扬州;荆州在今天的两湖;豫州指今河南省;梁州指四川省与陕西的汉中地区;雍州包括了今天的关中与甘肃东部夏商西周夏商西周三代,中国疆域处于混沌状态。

《历史上的改革与发展》 知识清单

《历史上的改革与发展》 知识清单

《历史上的改革与发展》知识清单一、古代中国的改革1、商鞅变法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秦国的一次重要政治改革。

商鞅通过废除世卿世禄制、实行郡县制、奖励耕织和军功等一系列措施,使秦国实现了富国强兵,为日后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

商鞅废除世卿世禄制,打破了贵族世袭的特权,让更多有才能的人能够凭借自身的努力获得官职和爵位。

实行郡县制则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和稳定。

奖励耕织促进了农业的发展,增加了国家的粮食产量;奖励军功则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使秦国在军事上逐渐强大起来。

2、北魏孝文帝改革北魏孝文帝改革是南北朝时期北魏政权推行的一系列汉化改革措施。

孝文帝将都城从平城迁到洛阳,并推行了改穿汉服、学说汉语、采用汉姓、与汉族通婚等政策。

这些改革措施促进了民族融合,加强了北魏政权对中原地区的统治。

同时,也推动了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使鲜卑族逐渐融入到汉族之中,丰富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内涵。

3、王安石变法北宋时期,王安石为了改变积贫积弱的局面,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包括青苗法、募役法、方田均税法、农田水利法等。

青苗法在青黄不接时向农民提供贷款,缓解了农民的资金困难;募役法让原本轮流服役的农民交钱免役,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方田均税法重新丈量土地,清查土地隐瞒情况,增加了税收;农田水利法鼓励兴修水利,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然而,王安石变法由于触动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遭到了强烈反对,最终以失败告终。

二、古代世界的改革1、梭伦改革古希腊时期,梭伦进行了一系列政治和经济改革。

他按照财产多寡将公民分为四个等级,不同等级享有不同的政治权利。

同时,他还颁布了“解负令”,废除了债务奴隶制。

梭伦改革为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促进了雅典经济的繁荣。

但由于改革的不彻底性,未能完全消除社会矛盾。

2、大流士改革波斯帝国的大流士一世进行了改革,他确立了君主专制,加强了中央集权。

在地方上,实行行省制度,划分了二十多个行省,并派遣总督管理。

中国历代王朝更替与疆域变迁(精心整理)

中国历代王朝更替与疆域变迁(精心整理)

中国历代王朝更替与疆域变迁原始社会——中华文明的起源距今约170万年,元谋人,云南元谋;距今约70-20万年,北京人,北京周口店龙骨山山洞;距今约3万年,山顶洞人,北京周口店龙骨山,进入氏族公社时代;距今约7000年,河姆渡人,今浙江余姚河姆渡,母系氏族公社;距今约6000-5000年,半坡人,今陕西西安半坡村,母系氏族公社;距今约5000-4000年,大汶口人,父系氏族公社;传说中的尧、舜、禹时期。

奴隶社会——国家的产生与变革1、夏朝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标志着我国早期国家的产生。

禹死后,启继位,“公天下”变成“家天下”,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夏朝疆域形势图2、商朝前1600年,商汤灭夏(桀),定都毫(念:bo,今河地商丘)。

;盘庚迁殷;商朝疆域形势图3、西周公元前1046年,武王伐纣,定都镐京。

商末,文王姬昌反。

文王死后,其子武王继续反商,纣王自尽,发取而代之,国号为周,幽王无道,锋火戏诸侯而失信天下,最后亡国。

前771年,犬戎攻入西周的都城镐京,西周灭亡。

4、东周(春秋、战国)前770年——前476年,春秋时期(五霸);前475年——前221年,战国时期(七雄);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春秋开始。

在此期间,先后有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阂闾、越王勾践称霸于各诸侯国,史称“春秋五霸”前475年,韩、赵、魏三家分晋,战国开始。

经过长期兼并战争,形成齐、楚、燕、韩、赵、魏、秦七大诸侯国,史称“战国七雄”。

前256年,周郝王59年,秦国(当时一诸侯国)灭周朝。

5、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帝制国家;前221年,秦灭六国,秦始皇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定都咸阳(今西安);前207年,刘邦攻入咸阳,秦亡;陈胜、吴广大泽乡起义;公元前前361年,秦孝公下令求贤,魏国人商鞅应暮入秦,开始变法,秦国渐渐强大;公元前230年,秦王赢政开始了他统一全国的征程,在九年的时间里,秦先后消灭韩、赵、魏、楚、燕、齐六国,并于前221年统一了全国。

第二讲中国历代疆域和政区变迁

第二讲中国历代疆域和政区变迁
东晋时期:疆域主要在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包括今天的浙江、福建、广东、江西、湖南、湖北 和陕西等地。
南北朝时期:疆域在东晋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张主要在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包括今天的江苏、安 徽、湖北、湖南、浙江、福建、广东、江西等地。
隋唐时期疆域
隋朝疆域:统一南北 疆域辽阔包括现在的 中国大陆、台湾、蒙 古国、俄罗斯远东地 区和越南北部。
感谢您的观看
汇报人:
府州制度的沿革
府州制度的起源 府州制度的演变过程 府州制度的职能和特点 府州制度的影响和意义
特别行政区的设置和变迁
特别行政区的概念和特点 特别行政区的设置历程 特别行政区的功能和作用 特别行政区的未来发展趋势
第四章
中国疆域和政区变迁 的影响
对政治的影响
疆域和政区变迁影 响政治稳定和民族 团结
疆域变迁原因:民族融合、经济发展、军事征服及政治统一等
疆域变迁影响:形成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推动文化、科技、经济等方面的交流 与发展
魏晋南北朝时期疆域
曹魏时期:疆域主要在黄河流域包括今天的河南、河北、山西和陕西等地。
西晋时期:疆域在曹魏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张主要在长江流域包括今天的江苏、安徽、湖北和湖 南等地。
中国历代疆域和政区 变迁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汇报人:
目录
壹目
录 文 本
贰 迁中
国 历 代 疆 域 变
叁 迁中
国 历 代 政 区 变
肆 变中
迁国 的疆 影域 响和
政 区
第一章
添加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节标题
第二章
中国历代疆域变迁
夏商西周时期疆域
夏朝:约210万平 方公里
商朝:约320万平 方公里
西周:约100万平 方公里

中国历代疆域的变迁1

中国历代疆域的变迁1

中国历代疆域的变迁朝代疆域变迁民族贡献体会与感受商超秦朝唐朝最盛时期:东至朝鲜半岛,西达中亚咸海以西的西亚一带,南到越南顺化一带,北包贝加尔湖至北冰洋以下一带,总面积达1251万平方公里。

安史之乱后,大量河陇边兵参与平乱致边防空虚,吐蕃进逼,回纥则入据河套草原,使唐政府能控制之疆域大减,“黄河以西,甘、凉皆不可得”,直到晚唐大中至咸通年间沙州人张议潮起兵收复河陇地区,重新打通丝绸之路。

并趁吐蕃内乱,于咸通七年击溃吐蕃,使其分裂为一百多个部落。

甘、凉也被张议潮收复。

天文学家僧一行在世界上首次测量了子午线的长度;药王孙思邈的《千金方》是不可多得的医书;868年,中国《金刚经》的印制是世界上已知最早的雕版印刷。

中国的造纸、纺织等技术通过阿拉伯地区远传到西亚、欧洲.唐诗成为了中国古诗不可逾越的巅峰。

元朝清朝中国历代实现国家的统一表次数统一朝代国家统一规律对国家统一的认识第一次从战国兼并到秦的统一1.社会生产力的提高,社会经济的发展,各地区经济联系的加强是封建国家统一的根本原因。

2.民族关系的发展,民族融合的加强,民族凝聚力.向心力的加强是基本原因。

3.长期的分裂割据混战,人民饱受战争之苦,人民渴望统一是重要原因。

4.分裂时期局部统一的实现,为大统一提供了条件。

5.前代政权进行的改革,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为大统一奠定了基础。

6.统一王朝的建立者个人的雄才大略也起了重要作用。

第二次从三国鼎立到西晋的统一第三次由两晋南北朝到隋的统一第四次从五代十国到北宋的统一第五次由宋金对峙到元的统一。

中国古代疆域变迁的历史与原因

中国古代疆域变迁的历史与原因

中国古代疆域变迁的历史与原因中国疆域的变迁是中国古代历史中的重要事件,历经数千年的时间,经过不断的扩张和收缩,最终形成了今天的中国版图。

这个过程中,涉及到许多方面的因素,包括地理、政治、经济、文化等等。

以下将从这些不同的方面来探讨古代中国的疆域变迁历史与原因。

地理因素:中国是一个地域广阔、自然环境复杂的国家,其地理因素在疆域变迁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

中国的地理条件对于各个时期的政治和经济发展都有着不同的影响。

古代时期,北方广袤的草原以及西部辽阔的沙漠地带对于中国的统治者构成了严峻的考验。

不同的时期,中国的统治者也有着不同的应对策略。

例如,春秋时期的晋国采取了分封制度,通过在草原地带设立诸侯国来维持对这一区域的统治;而汉武帝时期则采取了边塞守卫和筑城防御的方式,来抵御北方少数民族的入侵。

政治因素:政治因素对于中国的疆域变迁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古代中国的历史上,战争是一个不可避免的因素,也是疆域变迁的一个主要原因。

一些历史时期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利用战争来扩大自己的统治范围。

例如,西汉时期的汉武帝有着野心勃勃的扩张计划,他利用了大规模的战争来统一中国,并逐渐将中国的疆域推到了极限。

而唐朝则通过游牧民族联盟的形式,将疆域扩展到了西域地区,使唐代成为疆域最为广阔的朝代之一。

经济因素:经济因素也是中国疆域变迁的一个重要因素。

不同的时期,中国的经济状况以及经济发展模式都有着不同的变化,对于疆域变迁的影响也是不同的。

例如,春秋战国时期的中国,由于各个诸侯国之间的分裂和不断的战争,导致了国家的经济状况长期低迷。

这样的情况使得中国的疆域无法扩张。

随着秦朝的统一和经济的发展,中国的疆域也得以不断向外扩张。

唐代经济的繁荣也使得唐朝得以将版图扩展到海外。

文化因素:文化因素对于中国的疆域扩张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具有多元文化的国家,这种文化的多元性也为中国的疆域扩张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例如,汉朝时期,中国推行“中国化政策”,与周边少数民族融合,使得中国的统治者能够较为顺利地将疆域扩展到包括今天的西藏和新疆在内的广大地区。

公务员考试常识备考:中国古代历史上的重大改革

公务员考试常识备考:中国古代历史上的重大改革

公务员考试常识备考:中国古代历史上的重大改革湖北华图昌远兰2015年被定位为“全面深化改革关键之年”“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开局之年”“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收官之年”。

2014年底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个全面”战略——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成为此次两会关注的热点。

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近几年,深化改革的声音在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涌现出来。

习近平主席也呼唤改革促进派 --- 要引导大家争当改革促进派,着力强化敢于担当、攻坚克难的用人导向,把那些想改革、谋改革、善改革的干部用起来,激励干部勇挑重担。

中国的改革古已有之,正是那些积极进取的改革家的不懈努力,促进了当时社会的文明进步,因此,华图教育特为大家总结一下我国古代历史上的重大改革。

我国古代改革或变法有不同的分类,按照其内容一般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①富国强兵的改革:管仲改革、王安石变法。

②社会制度的根本变革:李悝变法、吴起变法、商鞅变法。

③封建王朝内部调整统治政策的改革:庆历新政、王安石变法、张居正改革。

④少数民族学习先进汉族文化的变革:北魏孝文帝改革。

一、中国古代的主要变法(一)春秋时期齐国管仲改革1、内容:改革内政,发展生产,改革军制。

2、结果:使齐国强盛,齐桓公确立霸业。

(二)战国时期秦国商鞅变法1、以法律形式废除了井田制,确认了封建土地私有制。

废除了奴隶主贵族的世袭特权,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加强了新兴地主阶级的中央集权制度。

2、秦国逐渐强大,为后来秦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

3、商鞅实行的严刑酷法和文化高压政策,对后来秦朝产生消极影响。

4、商鞅主张的法家思想,成为秦国占统治地位的政治思想。

(三)北魏孝文帝改革北魏孝文帝改革,俗称孝文汉化,是指在南北朝时期的北魏孝文帝在位时所推行政治改革。

其主要内容是汉化运动,包括推行均田制和户调制,变革官制和律令,迁都洛阳,改易汉俗等。

孝文帝所推行的汉化改革措施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促进民族融合,为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国考常识基础

国考常识基础

历代改革(一)古代著名的改革春秋时期齐国管仲改革:改革内政,发展生产;改革军制,使齐国强盛,齐桓公确立霸业。

公元前356年秦国商鞅变法:废井田,开阡陌;废除特权,奖励耕战;建立县制。

秦国封建经济得到发展,国家实力增强,为秦统一全国创造了条件。

公元8年王莽改制:王田私属,不许买卖;多次改变币制。

改制激化了社会矛盾,以失败告终。

公元485年北魏孝文帝改革:颁布均田令,实行汉化政策。

改革促进了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加速了北方少数民族封建化进程,促进了北方民族融合。

后周周世宗改革:采取措施开垦荒田,取消苛捐杂税,重视兴修水利,整顿军队,严格纪律。

后周力量增强,为后来结束分裂割据局面奠定了基础。

北宋王安石变法:青苗法、募役法、农田水利法、方田均税法、保甲法。

兴修水利,发展了农业,政府的收入增加,军事力量也有所增强。

但是新法触犯了大地主的利益,遭到他们的反对而失败。

明朝张居正改革:整顿吏治,加强中央集权,治理黄河,实行“一条鞭法”,采取军事改革措施。

明朝经济状况得以改善,财政收入有所增加,国防实力增强。

改革限制了大官僚地主的既得利益,最终失败。

(二)近代改革近代历史上有三次新政,即洋务运动、百日维新(戊戌变法)、清末新政。

洋务运动发生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通过《天津条约》把侵略势力由沿海延伸到内地。

戊戌变法发生在《马关条约》签订后,中国半殖民地化加深,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清末新政发生在八国联军侵华之后,《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三次新政都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

甲午战争的惨败,宣告了标榜“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的破产。

百日维新如同昙花一现,在封建顽固势力的反扑下,归于失败。

清末新政没有给清朝统治者带来稳定,反而激化了国内矛盾。

但三次新政都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民族资产阶级的壮大。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亚历山大二世颁布“二一九法令”,禁止买卖农奴,农民通过赎买获得一些份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政法干警文化综合中国古代史复习:古代著名的改革
三、古代著名的改革
1.历史
古代历史上无数次革新与变法实践表明,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因此,也可以说人类的文明史也是一部改革史。

(1)春秋时期齐国管仲改革:改革内政,发展生产,改革军制,使齐国强盛,齐桓公确立霸业。

公元前356年,秦国商鞅变法:废井田,开阡陌;废除特权,奖励耕战;建立县制。

秦国封建经济得到发展,国家实力增强,为秦统一全国创造了条件。

(2)北魏孝文帝改革:公元485年颁布均田令,实行汉化政策。

改革促进了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加速了北方少数民族封建化进程,促进了北方民族融合。

(3)王安石变法:青苗法、募役法、农田水利法、方田均税法、保甲法。

兴修水利,发展了农业,政府的收入也增加了一些,军事力量也有所增强。

但是新法触犯了大地主的利益,遭到他们的反对而失败。

2.政治
(1)对于历史上的改革和变法的评价要坚持如下标准:坚持社会发展的标准;坚持历史的标准;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思想,坚持阶级斗争的观点;重视历史发展必然性与偶然性的关系;注意主观动机与客观效果之间的关系;改革的成败不能以改革者个人的结局来做判断,而应视改革的积极作用是否得以维持。

(2)运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分析理解古代的改革变法。

(3)王安石变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却被废除,表明改革的复杂性与曲折性的道理。

(4)理解我国古代的改革与现今的改革有着本质上的不同。

(5)联系有关时事,了解如何推进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以及深化农业改革和发展农村经济,进而掌握改革对推动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大现实意义。

来源:考试大_政法干警考试
政法干警文化综合中国古代史复习:历代疆域的变迁
四、历代疆域的变迁
1.历史
中国疆域变迁的历史是中国历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疆域的变化也从一个重要的方面反映了历史的进程。

因此了解历代疆域变迁的历史,能使我们进一步了解中华民族祖先的光辉业绩。

(1)商朝:东到大海,西到陕西西部,东北到辽宁,南到长江流域。

(2)秦朝:东到大海,西到陇西,北到长城,南到南海。

(3)唐朝:东到大海,西到咸海,东北到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库页岛一带,南到南海。

(4)元朝:北至阴山以北,南至南海诸岛,东北到今库页岛,西北达新疆、中亚地区。

今天的新疆、西藏、云南、东北地区、台湾及南海诸岛都在元朝统治的范围之内。

(5)清朝:西跨葱岭,西北达巴尔喀什湖,北接西伯利亚,东北至黑龙江以北的外兴安岭和库页岛,东临太平洋,东南到台湾及其附属的岛屿钓鱼岛、赤尾屿等,南至南海诸岛,成为亚洲最大的国家。

纵观中国历史,统一的中国疆域的形成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是各族人民共同奋斗的结果。

在其形成过程中,汉族作出了主要的贡献,而少数民族为统一疆域的形成也作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

历代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了统一疆域的形成。

历代统治者顺应历史潮流的政策,巩固了中国的疆域。

封建社会的后期,落后腐败导致了大块中国国土的沦丧。

2.政治
(1)了解历代疆域的变迁,要求我们更加热爱祖国,热爱各族人民,更加珍视祖国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坚决反对一切分裂国家、破坏祖国统一大业的行径。

(2)在新时期,我国通过平等友好的谈判,与大多数邻国解决了历史遗留下来的边界问题。

根据我国政府与英国、葡萄牙政府达成的协议,香港、澳门分别在1997年和1999年回归祖国。

(3)我国政府多次声明:南海诸岛、钓鱼岛、黄尾屿、赤尾屿等岛屿是中国的领土,绝不容许侵犯。

3.地理
(1)了解不同历史时期我国古代疆域的变化状况,并能正确识图,掌握重要朝代疆域的四至。

(2)能在地图上正确识别我国现行行政疆域,特别是南海诸岛、钓鱼岛、黄尾屿、赤尾屿的地理位置。

来源:考试大_政法干警考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