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二年级第二单元教案
2024年二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教案

2024年二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第二单元中的生字词,理解并背诵相关课文,能够运用所学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背诵、讨论等多种方式,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文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课文的学习,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尊重,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本单元的重点是生字词的掌握、课文的理解和背诵,以及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教学难点: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难点在于如何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意图和情感态度,以及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际的语言表达。
三、教学过程导入新课:通过提问、讨论或故事引入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例如,可以通过讲述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故事或提出有趣的问题,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新课讲解:详细讲解生字词、课文内容及相关的文学知识。
对于生字词,要注重发音、字形、意义三个方面的讲解,让学生全面掌握。
对于课文内容,要注重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意图、把握文章的主题和线索,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朗读与背诵:组织学生进行课文的朗读和背诵,提高学生的语言感知能力和表达能力。
在朗读时,要注重语调的把握和情感的表达,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语言的韵律和美感。
在背诵时,要注重记忆方法的指导和复习的安排,确保学生能够熟练背诵课文。
课堂互动:通过提问、讨论、小组合作等方式,引导学生进行课堂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例如,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促进彼此之间的交流和学习。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帮助学生梳理知识脉络,巩固所学内容。
在小结时,要注重知识点的梳理和归纳,让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有清晰的认识和记忆。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如情境导入、讲解示范、朗读背诵、讨论交流、小组合作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提高教学效果。
二年级数学第二单元解决问题教案

二年级数学第二单元解决问题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通过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
3. 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1. 理解题意,确定正确的解题思路。
2. 根据题目中的数量关系,选择合适的运算方法进行计算。
# (二)教学难点1. 能从实际问题中准确提取有用的数学信息,并将其转化为数学问题。
2. 对于一些较复杂的数量关系,能够进行正确的分析和推理。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练习法相结合。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1. 创设情境通过展示一些与生活相关的数学问题场景图片(如购物、分东西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在这些场景中,你能发现哪些数学问题呢?”2. 引出课题从学生的回答中,引出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解决问题。
# (二)讲授新课1. 呈现例题例如:小明有12颗糖果,小红的糖果比小明多5颗,小红有多少颗糖果?2. 题目解析明确题目中的已知信息:小明有12颗糖果,小红的糖果比小明多5颗。
然后,分析问题:要求小红有多少颗糖果,因为小红的糖果数比小明多,所以要用加法来计算。
得出算式:12 + 5 = 17(颗)。
3. 归纳解题步骤第一步:读题,理解题意,找出已知信息和问题。
第二步:分析数量关系,确定解题方法(是用加法、减法、乘法还是除法)。
第三步:列出算式并计算。
第四步:检查答案是否合理。
# (三)巩固练习1. 基础练习给出一些类似例题的简单题目,如:小丽有8朵花,小花比小丽少3朵,小花有几朵花?让学生按照解题步骤独立完成,然后同桌之间互相检查。
2. 提高练习例如:学校图书馆有故事书30本,科技书的数量是故事书的2倍,两种书一共有多少本?引导学生先分析数量关系:先求出科技书的数量(30×2 = 60本),再求两种书的总数(30 + 60 = 90本)。
二年级语文第二单元教案5篇

二年级语文第二单元教案5篇教育工作中的百分之一的废品,就会使国家遭受严重的损失。
同学们,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创造平安校园,生活在平安的蓝天下。
为了大家学习方便,笔者特地准备了二年级语文第二单元教案5篇,希望可以帮助大家,欢迎借鉴学习!二年级语文第二单元教案1教学目标1.感受春天的勃勃生机,产生热爱春天的情感。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认识11个生字,会写8个字。
4.背诵课文中写得优美的句子。
教学建议(一)教学准备搜集关于春天的图片、歌曲,也可以自己拍摄一些关于春天的照片。
(二)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课前老师让大家搜集了有关春天的优美诗句和描写春天的诗,谁来汇报给大家听一听?老师也搜集了一些跟春天相关的资料,大家想了解一下吗?(教师朗读与春天相关的诗句和小散文例: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板书课题:《春风带我去散步》,学习“带”字,解释“带”的由来,会意由来,并让学生举例组词说明“带”的字意:书包带、鞋带、腰带、彩带、绿化带……区别“袋”与“戴”。
学习步,注意步的写法下半部分少一点。
二新授讲读课文、随文识字1、教师范读课文,不认识、易读错的字随手注音,听清长句子的停顿。
2、学生自由读课文,读准圈画出来的生字的读音,不认识的字借助字典或书后的认字表认读几遍。
3、是谁带我去观赏春天的美景的?指名读课文的第一、二、三自然段。
指导朗读,尤其是要读好感叹句。
“春天来了!”要读出欣喜之情。
引导学生体会这种欣喜,是由于经历了漫长的冬天之后而产生的由衷的喜悦,初读时就应该将这种喜悦结合自身的体会有感情地朗读出来。
学习学习风铃的铃,强调铃的最后一笔是点。
“格外”一词,格外是什么意思?“格外”还可以换成哪个词语?(特别)并识记“格”字。
区分唤和换。
4对,是温暖的春风,经过了一个漫长而寒冷的冬天,小朋友们终于盼到春天了,终于可以到大自然里去尽情地玩耍了。
接受到这样的邀请,“我”高兴吗?“我”是怎样做的?(指读课文第四、五自然段)识记“脱、厚、套”。
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备课教案

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备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掌握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运算。
(2)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的方式,让学生掌握加减法的运算方法。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动脑思考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和自信心。
(2)培养学生勇于尝试、积极思考的良好学习态度。
二、教学内容1. 10以内的加法:让学生掌握加法的运算方法,能够正确进行加法计算。
2. 10以内的减法:让学生掌握减法的运算方法,能够正确进行减法计算。
3. 加减法的应用:培养学生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运算方法,能够正确进行计算。
2. 教学难点:让学生能够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四、教学方法1. 采用直观演示法,通过教具展示加减法的运算过程,让学生清晰地理解运算方法。
2. 采用小组合作法,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3. 采用游戏教学法,设计有趣的数学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讲解生活实例,引出加减法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与示范:讲解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运算方法,并进行示范。
3. 动手操作:让学生动手进行加减法运算,巩固所学知识。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分享各自的解题方法。
5. 游戏教学:设计数学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运用加减法解决问题。
7. 布置作业:布置适量的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小组合作时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兴趣。
2. 作业评价:对学生的课后作业进行批改,检查学生对10以内加减法的掌握程度和运用能力。
3. 游戏环节评价:在游戏教学中,观察学生运用加减法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团队合作和沟通技巧。
二年级语文上第二单元朗读教案

二年级语文上第二单元朗读教案一、课程概述本课程是二年级的语文上第二单元,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和实践,学生们将能够更好地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朗读能力,掌握一定的语文基础知识和技巧,为以后的语文学习打下基础。
二、教学目标1、学会正确的发音,并掌握一定的语音基础知识;2、学会使用正确的语调和语音,提高朗读能力;3、学会把表达内容转化为准确的口语语言;4、培养良好的语感和鉴赏能力。
三、教学重点1、朗读基础知识——包括语音、字音、语调等方面;2、朗读技巧——表达速度、音量大小、语音连贯等方面;3、朗读表达——文字的转化为口语表达、情感表达等方面。
四教学内容第一节、音节拼读1、教师播放包括a、o、e、i、u在内的元音音节,并讲解其发音基础知识;2、学生跟读教师所播放的声音,并进行相关的练习。
第二节、字音练习1、教师播放包括b、p、d、t、k、g、m、n、f、l、s、sh、ch在内的多个辅音字音;2、学生跟读教师所播放的声音,并进行相关的练习。
第三节、语调练习1、教师讲解语调的基础知识,并包括上升调和下降调等。
2、学生模仿教师上升调和下降调进行相关练习。
第四节、口语表达1、教师提供简单的表述内容,以话题为导向,让学生们进行简短的口语表述。
2、学生进行语言短文的表述并互相交流,老师进行现场点评。
第五节、情感表达1、教师提供情感表达的背景话题,让学生根据给出的情感背景进行情感表达。
2、学生进行情感表达并进行互相交流,老师进行现场点评。
五、教学方法1、例会制——注重以实例为基础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更好的理解知识;2、互动式教学——通过开展小组和讨论等互动式讲解,培养学生良好的表达能力;3、激励式教学——通过激励和提醒学生掌握课程的内容来达到教学目标。
六、教学评估1、平时成绩——包括朗读及表达的质量和量,参与课堂的表现等方面。
2、期末考试——按照掌握知识,运用能力等方面进行考核。
七、总结通过本次教学,学生们能够更好地掌握语音、字音、语调等方面的朗读基础知识,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朗读能力,在以后的语文学习和日常生活中都能受到很好的应用。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案(含教学反思 共5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1 《场景歌》教案[教学目标]1.认识10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2.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初步感受场景展示的美丽景色,了解不同事物数量词的不同的表达。
3.选择照片或图画,仿照课文,学习用数量词表达生活中的事物。
4.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难点]1.识字、写字。
2.朗读、背诵儿歌,了解数量词,能正确运用数量词表达不同的事物。
[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10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重点)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师: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让我们举着队旗,吹着铜号高高兴兴地出发吧!(课件出示少先队员举队旗出行的图片)1.课件出示词语:一面队旗一把铜号一队“红领巾”一片欢笑2.正音识字。
(“铜、领”后鼻音,指名读、齐读)(1)出示铜号图片,相继引申其他乐器(如小号、短号、圆号),强化“号”的识记。
(2)出示“一队‘红领巾’”的图片。
师:“红领巾”指的是谁?“一队‘红领巾’”指的又是什么呢?(一群戴红领巾的少先队员们。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同学们的表现都很好,就让我们跟着图片中的少先队员们一起去旅游吧!我们将要到哪里呢?请翻开课本第16页,读课文前3个小节。
1.自主读文,认读生字。
2.教师巡视,指导正音。
(1)正音,指导易读错的音。
艘:平舌音,第一声,不能读成第三声。
帆:读一声,与“凡”的读音不同。
(2)指名读。
玩连连看游戏,玩得好的同学奖励小星星。
3.小组讨论:给每个旅游景点取个好名字。
(1)交流名字。
(生汇报,师板书、贴词语:海边、乡村、公园)(2)出示图片,练习说话。
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案(8篇)

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案(8篇)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案(8篇)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案1 教学目的:1.联络生活经历,清楚地介绍一种动物,能说出有趣之处。
2.能认真听别人介绍有趣的动物,有不明白的地方,有礼貌地提问和补充。
教学重点:认识动物的特征,对奇妙的动物世界产生浓重的兴趣。
教学难点:逐步提升学生吐字明晰,能结合动物的特点说清楚的才能;培养礼貌提问和等别人说完再补充的习惯,做到问明白、说清楚。
课前准备:动物头饰、动物的视频、PPT课件、学生课前准备资料。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板块一:猜谜激趣,理解交际内容板块1.导语:动物是我们人类的朋友,今天老师就给大家带来一位,大家来猜一猜:勾勾嘴儿巧,身穿彩色袍,鸟类里面找,学舌逗人笑。
2.学生猜一猜:鹦鹉。
3.引导学生说说是如何猜出谜底的。
4.老师小结,鹦鹉真是有趣的动物。
(板书:有趣的动物)板块二:创设情景,设置互动问答1.导语:动物世界无奇不有,同学们通过提早查阅资料一定有很多话想和同学们说,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当动物园中的讲解员,看谁能把有趣的动物介绍给大家,让大家迫不及待地想去理解它。
2.怎么讲?讲什么?老师先和同学们说清要介绍的动物名称,然后可以从外形、生活习性、独特的功能等方面说明它新奇有趣之处,也就是把它独有的特点说出来,吐字要清楚。
3.老师说清要求后开场讲解——我要给大家介绍的是鹦鹉,它有一身漂亮的羽毛,它还可以学人说话。
4.学生评价老师的讲解,根据学生的不满意引发提问或补充的主动性。
讲明有不明白的地方,要有礼貌地提问。
5.模拟问答。
(1)预设:“阿姨您好,请问为什么鹦鹉会学人说话?”老师顺势引导:“你可真是会考虑的孩子?”(2)请调查过得孩子来补充,老师顺势指导补充的学生有序补充。
预设:“阿姨,这个问题我可以来补充,鹦鹉的舌头很兴旺,就好似人的舌头一样,转动灵敏,舌头很肉质,特别的圆滑,而且很厚,也很软,前端是细长月状的。
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集体备课教案

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集体备课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拼读和书写本单元的生字词。
理解并能够运用本单元的词语和句型进行简单的交流。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集体备课,深入分析教材内容,明确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
运用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的情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通过学习本单元的内容,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集体荣誉感。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教材分析:本单元的主题是“春天”,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色和活动,让学生感受春天的美好。
教材中包含了5篇课文,分别是《春天在哪里》、《小燕子》、《柳树醒了》、《荷叶妈妈》和《邓小平爷爷植树》。
2.2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和写作能力,但仍有部分学生对生字词的认读和书写存在困难。
学生对春天的概念有一定的了解,但需要通过学习进一步提高对春天的感受和表达能力。
第三章:教学重点与难点3.1 教学重点:正确拼读和书写本单元的生字词。
理解并能够运用本单元的词语和句型进行简单的交流。
3.2 教学难点:生字词的认读和书写。
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情感的把握。
第四章:教学方法与手段4.1 教学方法:采用集体备课的方式,共享教学资源和经验,提高教学效果。
运用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手段,引导学生进入春天的情境中。
采用互动式教学法,激发学生的积极参与和思考。
4.2 教学手段:使用多媒体课件和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
利用黑板、挂图等辅助教学工具,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第五章:教学评价5.1 评价目标:学生对生字词的认读和书写能力。
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集体荣誉感。
5.2 评价方法:课堂问答:通过提问的方式,检查学生对生字词和课文内容的理解。
作业检查:通过学生完成的作业,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小组活动:通过小组合作完成任务的情况,评价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教学内容: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进位),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退位),问题解决: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连加、连减、加减混合,加减法估算。
教学目标:知识点:1、使学生会计算100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计算加减两步式题。
2、使学生能结合具体情景进行加、减法估算,并说明估算的思路。
3、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100以内的加减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能力点:1、培养学生计算能力和估算的能力。
2、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3、培养学生分析对比的能力。
4、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知识的能力。
5、培养他们从日常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德育点:1、使学生知道数学问题的提出是有现实意义的,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2、鼓励学生提问题的意识和习惯。
3、结合课本内容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会计算100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计算加减两步式题。
教学难点: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100以内的加减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教学模式:“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教学课时:13课时。
1、两位数加两位数―――――3课时左右2、两位数减两位数―――――5课时左右3、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4课时左右整理和复习―――――――――1课时我长高了――――――――――1课时1、两位数加两位数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教材第8~10页。
教学目标:知识点:1、使学生学会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2、通过实际操作、自主探究、小组协作等手段帮助学生掌握计算方法,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能力点: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德育点:对学生进行公德教育。
教学重点: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计算方法,能运用多种方法正确计算。
教学模式:“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教具准备:小棒。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学校决定组织我们二年级的小朋友去参观博物馆,出示图。
4个班的同学只给了两辆车,每辆车只准乘70人,如何安排呢?你们能帮老师解决这个问题吗?大家估算一下哪两个班可以合成一辆车呢?(小组交流)汇报不同的乘车方法。
师:有这么多的方法,我们如何验证呢?(把两个班的人数加起来看看是否超过70人)二、自主探究:1、验证二(1)和二(2)班的同学能否乘一辆车。
小组合作,也可以请小棒来帮忙。
学生汇报:(1)用口算30+30=60 ,60+6=66没有超过70,可以两个班合乘一辆车。
(2)想40+30=70,36+30肯定比70少,所以两个班可以和乘一辆车。
(3)用小棒,先摆3捆6根,再摆3捆,合起来是6捆零6根,也就是66,比70少。
可以两个班合乘一辆车。
(4)我使用竖式计算的,个位6+0=6,在个位写6,十位3+3=6,在十位下面写6,所以等于66。
你认为哪一种方法又快又准确?2、用你喜欢的方法验证二(3)班和二(4)班能否和乘一辆车。
选出比较快的人,说一说是用的什么方法。
3、用竖式计算应注意什么?(个位和个位对齐,十位和十位对齐。
从个位加起,个位相加的数写在个位下面,十位相加的数写在十位下面。
三、拓展运用:1、计算下面各题。
59+40=20+67=24+63= 46+53=62+17=35+24=3+84=43+40=2、数学医院:17+20=19 50+26= 42+3=721 7 5 0 4 2+ 2 + 2 6 +31 9 7 6 7 23、老师有一位邻居小明非常喜欢运动,妈妈给他买了一双跑鞋、一个足球共用多少钱呢?一身运动服又用多少钱?4、 3 7 4 5+ 2 ? + ? 45 9 7 9开放题:3 6+6 3 你能写出几个象这样的算式。
9 9课后小结:¬¬¬¬¬¬¬¬¬¬¬¬¬¬第二课时教学内容:教材第11页。
教学目标:知识点:1、使学生理解进位加法的算理,掌握进位加法的计算法则。
2、会正确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的笔算加法。
能力点:培养学生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
德育点: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大胆探索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点:会正确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的笔算加法。
教学难点:理解进位加法的算理。
教学模式:“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教具准备:小棒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1、计算:36+21= 23+75 56+30 4+522、二(1)和二(3)班能合乘一辆车吗?需要什么信息?如何计算?二、自主探究:1、出示36+35=,学生试算。
交流算法。
2、摆小棒:小组说摆法。
问:怎么多了一捆?捆好的一捆放在哪?单根还剩几根?整捆的有几捆?合起来是多少?3、怎样列竖式?要注意什么?从哪一位加起?6+5超过了10怎么办?师:我们一般在十位的右下角写上一个小小的“1”字表示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
在加十位时不要忘记加上这个1,也可以从这个1加起。
4、比较36+21与36+35有什么不同?5、计算46+24,试算,可以借助于小棒。
个位的0可不可以不写,为什么?6、小组合作讨论:笔算加法要注意什么?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1。
你认为还应该提醒同学们什么问题?三、拓展运用:1、“做一做”,图中有什么信息?根据信息提出问题。
自己动手解决问题。
2、猜一猜十位上是几。
3 8 6 7 1 7 9+ 3 9 + 4 +5 3 +3 63、数学医院:4 9 2 1 6 5+ 4 4 +3 9 + 3 58 3 6 1 0 0说明理由。
第三题个位和十位上的“0”是怎么得来的?4、图形计算。
=5 =3 =4 =7+ =() + =()+ =() + =()4、看谁加上一个相同的加数算得快。
开放题:谁先正确算出五星表示的数,就奖励给谁。
2 4 73 2+ 6 9 + 9 + 2 8 + 6 +9 4 8 6 6 0 5 5 9 9课后小结:第三课时教学内容:教材第13~15页。
教学目标:知识点:1、通过对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笔算加法的算理。
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2、能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能力点:提高学生的计算的能力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德育点:对学生进行细心计算反复检查好习惯的培养。
教学重点:能正确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
教学难点:提高学生的计算的能力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模式:“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教具准备:实物图片。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星期天,小花和妈妈要去游乐场,在游乐场的门口贴着一张海报:如果哪一位小朋友过了下面的难关,可以免费进入游乐场。
小朋友你们愿意和小花一起闯关吗?二、自主探究:1、看谁算的正确?57+12= 40+38= 16+52=23+72=36+47= 28+59= 8+75= 43+37=24+68= 19+49= 85+9= 18+47=2、算一算姐姐和妹妹两人共有各种照片的张数。
单人照双人照冬装照夏装照表演照姐姐(张)1924222617妹妹(张)2118233720合计(张)3、第15页的第8题,分组完成。
4、那两个数相加得和是100?请写出算式,写得越多越好。
38 40 27 60 85 62 73 50 15开放题、第15页第10题。
第(2)小题有多种答案,鼓励学生积极思考。
第(3)小题需要选最便宜的两种玩具并计算其价钱,实际上也是让两个数相加得和最小。
使学生从小学会计划开支。
课后小结:2、两位数减两位数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教材第16~17页。
教学目标:知识点:1、使学生理解两位数减两位数的算理,能正确的笔算。
2、鼓励学生进行算法探索,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能力点:1、创设情景,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逐步培养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德育点:1、结合情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2、培养学生仔细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两位数减两位数的算理,能正确的笔算。
教学模式:“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教具准备:图片、圆片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谁知道2008年的奥运会在哪举办?师:我国北京在全世界申办2008奥运会的4个有名的城市中以绝对优势取得了成功,这不仅仅是申办成功,而且向全世界证明了我国的综合国力,所以全国亿万人民都为此欢呼。
你收集了哪些有关北京申奥的信息?二、自主探究:1、出示票数统计图,观察图,问:北京赢了?你能提出数学问题吗?学情预测:北京和多伦多一共得多少票?北京和巴黎一共得多少票?北京和伊斯坦布尔一共得多少票?多伦多和巴黎一共得多少票?多伦多、巴黎和伊斯坦布尔一共得多少票?…北京比多伦多多得多少票?巴黎比北京少得多少票?….学生列式,可以用笔算加法解决。
学生计算。
问:笔算加法要注意什么?2、师:56-22该怎样解决呢?A、可以口算,50-20=30,6-2=4,30+4=34。
B、可以像加法一样笔算。
该怎样列竖式呢?小组合作完成。
互相交流算法。
3、你认为笔算减法应该注意什么?三、拓展运用:1、解决刚才没有解决完的问题。
2、完成19页“做一做”第1题。
小组内交流算法。
3、48-18= 35-31=强调笔算35-31时,十位怎样算?“0”用不用写?为什么?4、树上有35个桃子,被小猴摘了以后还剩12个,小猴摘了几个?5、猜一猜。
9 4 6 5 8 9 0- 4 -2 5 -1 -7 00 7 2 0开放题:五一节,建强量贩店庆促销,每件玩具优惠6元,几种玩具的价钱如下:25元 30元 18元根据上述信息,你能解决什么问题?课后小结:第二课时教学内容:教材第18~19页。
教学目标:知识点:1、使学生在实际情况中掌握竖式计算的方法。
2、使学生理解笔算减法的算理,并能正确笔算。
能力点:1、培养学生操作、实践、解决问题、合作交流的能力。
2、创设情境,激发学生主动探索新知,通过用多种策略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德育点:培养学生认真审题、仔细计算的学习习惯和互相帮助、团结协作的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掌握竖式计算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个位不够减怎么办。
会正确计算。
教学模式:“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教具准备:小棒。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1、计算:43-23=89-62=59-5= 92-71=2、昨天我们交流了有关北京申奥的信息,我们知道了北京以绝对的优势胜出了。
在昨天的学习中,我们知道北京以34票的优势胜出多伦多。
那么从票数上,你还想了解什么?学生发言,选出“北京比巴黎多多少票?”让学解决。
二、自主探究:1、学生列式。
该怎样计算呢?从哪一位减起?个位上6减8不够减,怎么办?拿出小棒摆一摆。
学情预测:(1)先拿出1捆拆开,从中拿出8根,再拿出1捆。
(2)先拿出1捆,再拿出1捆拆开,去掉8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