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混凝土共同作用基础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 重点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基本知识点:1.钢筋与混凝土两种材料能够有效地结合在一起而共同工作,主要基于下述三个条件:①钢筋与混凝土之间存在着粘结力,使两者能结合在一起。
在外荷载作用下,结构中的钢筋与混凝土协调变形,共同工作。
因此,粘结力是这两种不同性质的材料能够共同工作的基础。
②钢筋与混凝土两种材料的温度线膨胀系数很接近。
所以,钢筋与混凝土之间不致因温度变化产生较大的相对变形而使粘结力遭到破坏。
③钢筋埋置于混凝土中,混凝土对钢筋起到了保护和固定作用,使钢筋不容易发生锈蚀,且使其受压时不易失稳,在遭受火灾时不致因钢筋很快软化而导致结构整体破坏。
2.混凝土结构的特点。
优点:①耐久性好;②耐火性好;③整体性好;④可模性;⑤就地取材;⑥节约钢材。
缺点:①自重大;②抗裂性差;③需用模板。
3.混凝土结构按其构成的形式可分为实体结构和组合结构两大类。
4.碳素钢通常可分为低碳钢(含碳量少于0.25%)、中碳钢(含碳量0.25%~0.6%)和高碳钢(含碳量0.6%~1.4%)。
5.预应力筋宜采用预应力钢丝、钢绞线和预应力螺纹钢筋。
6.钢筋除了有两个强度指标(屈服强度和极限强度)外,还有两个塑性指标:延伸率和冷弯性能。
这连个指标反映了钢筋的塑性性能和变形能力。
7.冷拉只能提高钢筋的抗拉屈服强度,其抗压屈服强度将降低。
8.冷拔可同时提高钢筋的抗拉和抗压强度。
9.混凝土结构对钢筋性能的要求:①适当的强度和曲强比;②足够的塑性;③可焊性;④耐久性和耐火性;⑤与混凝土具有良好的粘结。
10.标准试件取边长150mm的立方体。
11.素混凝土结构的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15。
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20;采用强度等级400MPa及以上的钢筋时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25。
承受重复荷载的钢筋混凝土构件,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30。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低于C40,且不应低于C30。
12.采用150mm*150mm*300mm的棱柱体作为标准试件。
钢筋和混凝土为什么能有效地组合在一起共同工作。

钢筋和混凝土为什么能有效地组合在一起共同工作。
正文:1. 引言钢筋和混凝土是建筑领域常见的两种材料,它们能够有效地组合在一起共同工作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2. 钢筋的优点2.1 高强度:钢筋具有较高的强度,可以抵抗外力的作用。
2.2 耐腐蚀性:钢筋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能,可以抵抗潮湿、酸碱等环境的侵蚀。
2.3 高弹性模量:钢筋具有较高的弹性模量,可以减小结构变形,提高结构的稳定性。
3. 混凝土的优点3.1 抗压强度高:混凝土具有较高的抗压强度,可以承受较大的压力。
3.2 耐久性好:混凝土具有良好的耐久性,可以长期保持其强度和稳定性。
3.3 与钢筋的黏结性强:混凝土与钢筋之间能够形成良好的黏结,提高结构的整体性能。
4. 钢筋和混凝土的组合优势4.1 增强抗拉能力:钢筋和混凝土组合后,可以充分发挥钢筋的抗拉能力和混凝土的抗压能力,提高结构的整体强度。
4.2 充分利用材料优势:钢筋和混凝土的组合能够充分发挥两种材料的优势,提高结构的稳定性和耐久性。
4.3 提高施工效率:钢筋和混凝土的组合可以简化施工工序,缩短施工周期,提高施工效率。
结尾:1. 本文档涉及附件:[附件名称]2. 本文所涉及的法律名词及注释:[法律名词及注释]正文:1. 引言钢筋和混凝土是在建筑工程中常用的两种材料,它们能够有效地组合在一起共同工作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2. 钢筋的特性2.1 钢筋的高强度钢筋具有高强度的特点,可以抵抗外部荷载的作用,在结构中起到承载和支撑的作用。
2.2 钢筋的优良延展性钢筋具有良好的延展性,可以在受外力作用下产生一定的变形,减少结构需要承受的应力。
2.3 钢筋的耐腐蚀性钢筋经过防腐处理,具有很好的耐腐蚀性能,可以在潮湿或酸碱环境下长期使用。
3. 混凝土的特性3.1 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混凝土具有较高的抗压强度,可以承受来自上部结构和自身的重力荷载。
3.2 混凝土的良好延展性混凝土在受外力作用下,能够形成均匀的塑性变形,保持结构整体的稳定性。
湖南大学混泥土结构原理课后习题答案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

课后习题答案《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授课教师:熊学玉思考题1-1钢筋和混凝土共同工作的基础是什么?答:(1)混凝土和钢筋之间有良好的粘结性能,二者能够可靠地结合在一起,共同受力,共同变形。
(2)混凝土和钢筋两种材料的温度线膨胀系数很接近,避免温度变化时产生较大的温度应力破坏二者之间的粘结力(3)混凝土包裹在钢筋的外部,可使钢筋免于过早的腐蚀或高温软化1-2与素混凝土梁相比,钢筋混凝土梁有哪些优势?答:钢筋不但提高了梁的承载能力,而且还提高了梁的变形能力,使得梁在破坏前能给人以明显的预告。
1-3与钢筋混凝土梁相比,预应力混凝土梁有哪些优势?答:预应力钢筋在梁底部产生的预压应力会抵消外部荷载P产生的拉应力,使得梁底部不产生拉应力或仅产生很小的拉应力,提高梁的抗裂行能。
1-4与其他结构相比,混凝土结构有哪些特点?答:1.混凝土结构的优点:1)良好的耐久性2)良好的耐火性3)良好的整体性4)良好的可模性5)可就地取材6)节约钢材2.混凝土结构的缺点:混凝土结构的自重大且易开裂,一般混凝土结构使用时往往带裂缝工作,对裂缝有严格要求的结构构件需采取特殊措施;现浇混凝土结构需耗费大量的模板;施工季节性的影响较大;隔热隔声性能较差等。
思考题2-1钢筋可以如何分类?答:1.根据钢筋中的化学成分,可将钢筋分为碳素钢及普通合金钢两大类2.按加工方法,钢筋可分成热轧钢筋、冷拉钢筋和热处理钢筋三大类;钢丝可分为碳素钢丝、刻痕钢丝、钢绞线和冷拔低碳钢丝四大类。
2-2软钢和硬钢的应力——应变关系曲线有何不同?他们的屈服强度是如何取值的?答:图2.1 软钢(左)和硬钢(右)的应力应变曲线关系软钢的应力-应变曲线关系中,在a 点以前,应力与应变呈线性比例关系,与a 点相应的应力称为比列极限;过a 点后,应变较应力增长稍快,尽管从图上看起来并不明显;到达b 点后,应力几乎不增加,应变却可以增加很多,曲线接近于水平线并一直延伸至f 点。
钢筋和混凝土共同工作的原因

1.钢筋和混凝土共同工作的原因:良好地粘结力有相近的温度膨胀系数钢筋被混凝土包裹,防止生锈。
2.轴心受压构件中配置纵向钢筋的作用和最小配筋率的作用:协助混凝土受压,提高构件承载力有助于减小构件截面尺寸承受可能存在的弯矩承受混凝土收缩温度变化引起的拉应力防止构件的突然脆性破坏轴心受压构件中不可避免存在混凝土徐变、可能存在的较小偏心弯矩等,充分发挥纵筋的作用,保证构件破坏时的延性。
3.钢筋混凝土构件受弯矩剪力扭矩共同作用时的配筋方法:采取叠加计算的配筋方法,先按弯矩剪力扭矩各自单独作用配筋,然后再把各种相应配筋叠加进行截面设计。
纵筋:抗弯纵筋抗扭纵筋箍筋:抗剪箍筋和抗扭箍筋。
4.弹性体假定:混凝土的弹性体假定只受压混凝土的应力应变关曲线按照直线考虑,应力和应变成正比关系,在进行构件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计算时使用。
承载力计算式,认为受压混凝土为弹性材料,应力应变关系不成正比。
5.影响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的因素有哪些:外界:温度湿度酸性气体。
内部:混凝土密实度,强度,渗透性保护层厚度材料品种用量。
另外设计不周施工不良维修不当。
常见的问题:混凝土冻融破坏混凝土碱集料反应侵蚀性介质的侵蚀机械磨损混凝土碳化和钢筋锈蚀。
6.极限状态:结构或者结构的某一部分超过某一特定的状态而不能满足某项特定功能要求是,此时特定状态。
承载能力极限,正常使用极限状态。
7.影响混凝土受弯构件斜截面受剪承载力的主要因素:剪跨比混凝土强度等级纵筋的配筋率箍筋的配筋率和强度。
8.偏心受压:大偏心受压破坏,构件截面靠近偏心压力一侧受压,另一侧受拉。
破坏是受拉钢筋首先达到屈服强度,然后受压混凝土压坏。
破坏前有明显征兆,属于延性破坏。
小偏心受压破坏,受压区边缘混凝土的应变达到极限压应变,受压区混凝土被压碎,同一侧的钢筋压应力达到屈服强度,而另一侧的钢筋,不论受拉还是受压,其盈利均不达到屈服强度,破坏前构件横向变形无明显的急剧增长,破坏前没有铭心啊的征兆属于脆性破坏。
钢筋和混凝土两种物理力学性能不同的材料能够共同工作的原因[资料]
![钢筋和混凝土两种物理力学性能不同的材料能够共同工作的原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a45842fd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72725f5.png)
1 钢筋和混凝土两种物理力学性能不同的材料能够共同工作的原因P1 :a 混凝土石化后,钢筋和混凝土之间存在粘结力,使两者之间能传递力和变形.粘结力是使这两种不同性质的材料能够共同工作的基础。
b 钢筋和混凝土两种材料的线膨胀系数接近,钢筋为1.2X10-5K-1,混凝土为(1.0~1.5)X10-5K-1,所以当温度变化时,钢筋和混凝土的粘结力不会因两者之间过大的相对变形而破坏.2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采用的钢筋种类P163:目前国内常用的预应力钢材有:高强光面钢丝,刻痕钢丝,高强钢绞线和热处理钢筋,以及强度等级较高的冷拉钢筋等.对于中小构件中的预应力钢筋,也可采用冷拔中强钢丝和冷拔低碳钢丝3 热轧钢筋和冷拉钢筋属于有明显屈服点的钢筋;钢丝和热处理钢筋属于无明显屈服点的钢筋.4 钢筋的蠕变、松驰和疲劳的概念钢筋在高应力作用下,随时间的增长,其应变继续增加的现象为蠕变。
钢筋受力后,若保持长度不变,则其应力随时间的增长而降低的现象称为松驰。
钢筋的疲劳破坏是指钢筋在承受重复、周期动荷载作用下,经过一定次数后,从塑性破坏的性质转变成脆性突然断裂的现象。
5 荷载作用下,混凝土的应力-应变曲线特征(分成3个阶段和各阶段特点)P15 OA段:σ≤0.3f0c混凝土表现出理想的弹性性质,应力应变关系呈直线变化,混凝土内部的初始微裂缝没混凝土开始表现出越来越明显的非弹性性质,应力应变关有发展 AB段:σ=(0.3-0.8) f0c系偏离直线,应变增长速度比应力增长速度快。
混凝土内部的微裂纹已有所发展,但处于稳定状态。
BC段:σ=(0.8-1.0) f0,应变增长速度进一步加快,应力-应变曲线的斜率急剧减小,混凝土c内部微裂缝进入非稳定发展的阶段。
6 混凝土的徐变概念,影响徐变的因素、如何影响混凝土在荷载长期作用下产生随时间增长的变形称为徐变。
混凝土的组成成分和配合比直接影响徐变的大小。
骨料的弹性模量愈大,骨料体积在混凝土中所占的比重愈高,则由凝胶体流变后转给骨料压力所引起的变形愈小,徐变亦愈小。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简答题

绪论1.什么是混凝土结构?根据混凝土中添加材料的不同通常分哪些类型?答:混凝土结构是以混凝土材料为主,并根据需要配置和添加钢筋、钢骨、钢管、预应力钢筋和各种纤维,形成的结构,有素混凝土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钢骨混凝土结构、钢管混凝土结构、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及纤维混凝土结构。
混凝土结构充分利用了混凝土抗压强度高和钢筋抗拉强度高的优点。
2.钢筋与混凝土共同工作的基础条件是什么?答:混凝土和钢筋协同工作的条件是:(1)钢筋与混凝土之间产生良好的粘结力,使两者结合为整体;(2)钢筋与混凝土两者之间线膨胀系数几乎相同,两者之间不会发生相对的温度变形使粘结力遭到破坏;(3)设置一定厚度混凝土保护层;(4)钢筋在混凝土中有可靠的锚固。
3。
混凝土结构有哪些优缺点?答:优点:(1)可模性好;(2)强价比合理;(3)耐火性能好;(4)耐久性能好;(5)适应灾害环境能力强,整体浇筑的钢筋混凝土结构整体性好,对抵抗地震、风载和爆炸冲击作用有良好性能;(6)可以就地取材。
钢筋混凝土结构的缺点:如自重大,不利于建造大跨结构;抗裂性差,过早开裂虽不影响承载力,但对要求防渗漏的结构,如容器、管道等,使用受到一定限制;现场浇筑施工工序多,需养护,工期长,并受施工环境和气候条件限制等。
4.简述混凝土结构设计方法的主要阶段.答:混凝土结构设计方法大体可分为四个阶段:(1)在20世纪初以前,钢筋混凝土本身计算理论尚未形成,设计沿用材料力学的容许应力方法。
(2)1938年左右已开始采用按破损阶段计算构件破坏承载力,50年代,出现了按极限状态设计方法,奠定了现代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设计计算理论.(3)二战以后,设计计算理论已过渡到以概率论为基础的极限状态设计方法.(4)20世纪90年代以后,开始采用或积极发展性能化设计方法和理论。
第2章钢筋和混凝土的力学性能1.我国用于钢筋混凝土结构的钢筋有几种?我国热轧钢筋的强度分为几个等级?答:目前我国用于钢筋混凝土结构和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钢筋主要品种有钢筋、钢丝和钢绞线。
结构设计原理钢筋与混凝土协同工作

结构设计原理钢筋与混凝土协同工作结构设计原理:钢筋与混凝土协同工作钢筋与混凝土协同工作是现代结构设计中的重要原理。
它指的是利用钢筋和混凝土的各自优势,在建筑和桥梁等工程中协同作用,共同承担结构的荷载和承载力。
这种协同工作的原理经过长期实践和研究,以其高强度、耐久性和可靠性等优点成为了主流的结构设计方法之一。
1. 钢筋与混凝土的特性钢筋具有高强度、高韧性和耐腐蚀性的特点,能够有效承载和抵抗外部荷载。
而混凝土则具有良好的抗压性能和耐久性,适合承担压力作用。
钢筋和混凝土各自的特性使它们成为了结构设计中不可或缺的材料。
2. 钢筋与混凝土的协同作用钢筋和混凝土的协同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钢筋的加入能够增加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和韧性,使得混凝土在承受拉力时不易产生裂缝,并且能够有效地克服混凝土的脆性缺陷。
(2) 混凝土的抗压能力较强,能够为钢筋提供压力作用,使得钢筋在受拉时能够充分发挥其强度和韧性,从而提高结构的整体强度和稳定性。
(3) 钢筋和混凝土的热膨胀系数相近,能够减小由于温度变化而引起的应力差异,防止结构的开裂和变形。
3. 钢筋与混凝土的应用领域钢筋与混凝土协同工作的原理在建筑和桥梁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1) 在建筑领域,通过在混凝土结构中嵌入钢筋,可以增加结构的强度和稳定性。
例如,在高层建筑中,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能够有效抵抗地震和风力等外界荷载,保证建筑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2) 在桥梁领域,钢筋混凝土梁和板是常见的结构形式,通过钢筋和混凝土的协同作用,能够满足桥梁在承载车辆荷载和自身重量时的强度和稳定性要求。
4. 钢筋与混凝土协同工作的设计考虑在进行钢筋与混凝土协同工作的设计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1) 结构的荷载条件:根据结构所受的荷载类型和大小,确定钢筋和混凝土的使用量和布置方式,以保证结构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2) 建筑或桥梁的用途和要求:不同的建筑和桥梁对结构的强度、刚度和耐久性等要求不同,需要进行相应的钢筋和混凝土选择和布置。
工程结构重点

工程结构重点绪论:建筑结构按所用材料不同分类:混凝土结构、砌体结构、钢结构、木结构。
钢筋和混凝土共同工作的基础:1、钢筋与混凝土之间有良好的粘结力。
2、钢筋和混凝土具有基本相同的温度线膨胀系数。
3、混凝土包裹着钢筋,起着保护钢筋免遭锈蚀的作用,加强了结构的耐久性。
钢筋混凝土结构的优缺点:优点:1、取材容易。
2、耐火、耐久性好。
3、可模性、整体性好。
4、维修保养费低。
缺点:1、自重大。
2、抗裂性能差。
3、费工,费模板,现场施工周期长,且受季节性影响。
第一章::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ƒcu,k是指按照标准方法制作的边长为150mm的立方体试件,在温度为(20±3)℃、相对湿度在90%以上的潮湿空气中养护28d或按设计规定,用标准试验方法测得的具有95%保证率的抗压强度值。
(如C20表示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为20N/mm2,即ƒ=20N/mm2。
)cu,k混凝土的徐变:混凝土在荷载长期作用下,即使应力维持不变,其应变会随时间而增长的现象称为混凝土的徐变。
影响混凝土徐变的因素:1、内在因素:主要是指混凝土的组成和配合比。
2、环境影响:主要是指混凝土制作时的养护方法和使用条件。
3、应力条件:应力俞大,徐变俞大。
混凝土结构的钢筋,一般情况下可按下列规定选用:1、纵向受力普通钢筋宜采用HRB400、HRB500钢筋。
2、梁、柱纵向受力普通钢筋应采用HRB400、HRB500钢筋。
3、箍筋宜采用HRB400、HRBF400、HRB335、HPB300钢筋。
混凝土结构对钢筋性能的要求:1、强度:钢筋强度是作为设计计算时的主要依据,是钢筋混凝土结构承载力的决定因素。
2、延性:延性是钢筋变形、耗能的能力。
3、可焊性:钢筋需具有良好的焊接性能,保证焊接后的接头性能良好。
4、与混凝土的粘结:必须具有足够的粘结力。
粘结力的组成:1、胶结力。
2、摩阻力。
3、机械咬合力。
钢筋搭接的方法分为两类:绑扎搭接、机械连接或焊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过程考核第二次
《钢筋混凝土结构发展综述》专题报告
姓名:沈鹏飞
学号:0903011045
专业班级:09土木一班
成绩:
教师评语:
年月日
《混凝土与钢筋协同工作的基础分析》专题报告
摘要: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是指用配有钢筋增强的混凝土制成的结构。
承重的主要构件是用钢筋混凝土建造的。
包括薄壳结构、大模板现浇结构及使用滑模、升板等建造的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建筑物。
用钢筋和混凝土制成的一种结构。
钢筋承受拉力,混凝土承受压力。
具有坚固、耐久、防火性能好、比钢结构节省钢材和成本低等优点。
用在工厂或施工现场预先制成的钢筋混凝土构件,在现场拼装而成。
关键词:钢筋混凝土共同作用
1、钢筋在钢筋混凝土中的作用
钢筋在混凝土中作用很大,根据钢筋类型位置的不同,用途也很多,钢筋有扣筋,负筋,受力筋,架力筋,分布筋等,其作用意义如下
扣筋是板的负筋,两头弯是扣在模板上的俗称扣筋
支座有负筋,是相对而言的,一般应该是指梁的支座部位用以抵消负弯矩的钢筋,俗称担担筋。
一般结构构件受力弯矩分正弯矩和负弯矩,抵抗负弯矩所配备的钢筋称为负筋,一般指板、梁的上部钢筋,有些上部配置的构造钢筋习惯上也称为负筋。
当梁、板的上部钢筋通长时,大家也习惯地称之为上部钢筋。
受力筋就是放在下排主要受力用的,而分布筋则是放在受力钢筋之上起一个将力均匀传递给受力筋。
分布筋出现在板中,布置在受力钢筋的内侧,与受力钢筋垂直。
作用是固定受力钢筋的位置并将板上的荷载分散到受力钢筋上,同时也能防止因混凝土的收缩和温度变化等原因,在垂直于受力钢筋方向产生的裂缝。
架立钢筋设置在梁的受压区外边缘两侧,用来固定箍筋和形成钢筋骨架。
如受压区配有纵向受压钢筋时,则可不再配置架立钢筋。
架立钢筋的直径与梁的跨度有关。
2、混凝土在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作用
2.1混凝土保护层的功能和作用
保证混凝土与钢筋共同工作,确保结构力性能
混凝土与钢筋共同工作,是保证结构构件承载能力和结构性能的基本条件。
混凝土是抗压性能较好的脆性材料,钢筋是抗拉性能较好的延性材料。
这两种材料各以其抗压、抗拉性能优势相结合,就构成了具有抗压抗弯抗剪抗扭等结构性能的各种结构形式的建筑物或结构物。
混凝土与钢筋共同工作的保证条件,是依靠混凝土与钢筋之间有足够的握裹力。
握裹力主要有三种力构成:
(1)粘结力(粘着力)。
它是混凝土与钢筋表面的粘结力。
(2)摩擦力。
当结构处于受力状态时混凝土与钢筋表面产生一种摩擦力。
(3)机械咬合力。
它是由于钢筋表面凸凹不平与混凝土接触面产生一种咬合力。
由粘着力、摩擦力、咬合力这三种力构成的握裹力,直接关系到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性能和承载能力。
保证混凝土与钢筋之间的握裹力,就要求保护层要有一定的厚度。
如果保护层厚度过小,则混凝土与钢筋之间不能发挥握裹力的作用。
因此规范规定混凝土保护层厚度的最小尺寸,不应小于受力钢筋的一个直径。
2.2保护钢筋不锈蚀,确保结构安全和耐久性
影响钢筋混凝土结构耐久性,造成其结构破坏的因素很多,如氯离子侵蚀、冻融破坏;混凝土不密实,裂缝;混凝土碳化,碱——集反应,在一定环境条件下都能造成钢筋锈蚀引起结构破坏。
钢筋锈蚀后,铁锈体积膨胀,体积一般增加到2~4倍,致使混凝土保护层开裂,潮气或水分渗入,加快和加重钢筋继续锈蚀,使钢筋锈短,导致建筑物破坏。
混凝土保护层对防止钢筋锈蚀具有保护作用。
这种保护作用在无有害物质侵蚀下才能有效。
但是,保护层混凝土的碳化,给钢筋锈蚀提供了外部条件。
因此,混凝土碳化对钢筋锈蚀有很大影响,关系到结构耐久性和安全性。
保护钢筋不应受高温(火灾)影响,使结构急剧丧失承载力
保护层具有一定厚度,可以使建筑物的结构在高温条件下或遇有火灾时,保护钢筋不因受到高温影响,使结构急剧丧失承载力而倒塌。
因此保护层的厚度与建筑物耐火性有关。
混凝土和钢筋均属非燃烧体,以砂石为骨料的混凝土一般可耐高温700℃。
钢筋混凝土结构都不能直接接触明或火源,应避免高温辐射,由于施工原因造成保护层过小,一旦建筑物发生火灾,会造成对建筑物耐火等级或耐火极限的影响。
这些因素在设计时均应考虑,混凝土保护层按建筑物耐火等级要求规定的厚度设计时,遇有火灾可保护结构或延缓结构倒塌时间,可谓人口疏散和物资转移提供一定的缓冲时间。
如保护层过小,可能会失去这个缓冲时间,造成生命、财产的更大损失。
3、体会
我们在学习钢筋混凝土的时候应注意一下几点:
(1)、钢筋混凝土结构通常是由钢筋与混凝土结合而成的一种结构。
钢筋混凝土材料与理论力学中的刚性材料以及材料力学、结构力学的理想弹性或理想塑性材料有很大的区别。
为了对混凝土结构的受力性能与破坏特征有较好的了解,首先要求对钢筋和混凝土的力学性能要较好地掌握。
(2)、目前钢筋混凝土结构和构件的试验以工程实践经验为基础进行分析。
许多计算公式都带有经验性质。
在学习钢筋混凝土时,应该注意各计算公式与力学公式的联系与区别。
(3)、学习钢筋混凝土时,应该注意分析公式与设计公式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了解和掌握我国有关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的技术和经济政策。
并学好规范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