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_2018学年高中生物第5章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第2节染色体变异课时练习新人教版必修2
2017高中生物 第5章 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 第2节 染色体变异课时跟踪检测 新人教版必修2

课时跟踪检测十三染色体变异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28分)1.下列属于染色体变异的是( )①花药离体培养后长成的植株②染色体上DNA碱基对的增添、缺失③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④四分体中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相应部位的交叉互换⑤21三体综合征患者细胞中的第21号染色体有3条A.①④⑤B.②④C.②③④D.①⑤解析:选D ②为基因突变,③④为基因重组,①和⑤均属于染色体变异。
2.四倍体葡萄的果实比二倍体品种的大得多,四倍体番茄的维生素C含量比二倍体品种的几乎增加了一倍。
下列关于单倍体、二倍体和多倍体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单倍体只含有一个染色体组B.二倍体和多倍体都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成的C.单倍体植株长得粗壮,多倍体茎秆一般比较弱小D.多倍体就是含有3个或3个以上染色体组的生物体解析:选B 单倍体是由配子发育而成的,染色体组的数目不定;二倍体和多倍体都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的;单倍体植株长得弱小,多倍体茎秆一般比较粗壮;含有3个或3个以上染色体组的生物体也可能是单倍体。
3.下列关于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原理:低温抑制染色体着丝点分裂,使子染色体不能分别移向两极B.解离:盐酸酒精混合液和卡诺氏液都可以使洋葱根尖解离C.染色:改良苯酚品红溶液和醋酸洋红溶液都可以使染色体着色D.观察:显微镜下可以看到大多数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发生改变解析:选C 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实验的实验原理是:低温处理植物分生组织细胞,能够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导致染色体不分离,从而产生染色体数目加倍的细胞核;卡诺氏液能固定细胞的形态,而盐酸酒精混合液可以使洋葱根尖解离;洋葱根尖装片中的细胞大部分处于有丝分裂间期,因此在显微镜下能观察到染色体数目发生改变的只是少数细胞。
4.下面是无子西瓜培育的过程简图,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①过程也可进行低温诱导处理,与秋水仙素的作用原理不同B.三倍体植株不育的原因是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联会发生紊乱C.培育得到的无子西瓜与二倍体有子西瓜相比个大、含糖量高D.要得到无子西瓜,需每年制种,很麻烦,所以可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进行快速繁殖解析:选A 低温诱导和秋水仙素的作用原理相同,都是抑制有丝分裂前期纺锤体的形成。
20172018年高中生物第五章基因突变其他变异第2节染色体变异课时作业十三

第五章基因突变及其余变异第2节染色体变异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4分)1.染色体之间的交错交换可能致使染色体的构造或基因序列的变化。
右边图中,甲、乙两图分别表示两种染色体之间的交错交换模式,丙、丁、戊图表示某染色体变化的三种情形。
则以下有关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甲能够致使戊的形成B.乙能够致使丙的形成C.甲能够致使丁或戊两种情况的产生D.乙能够致使戊的形成D [甲是交错交换,乙是易位,丙是重复,丁是交错交换,戊是易位。
]2.某些种类的染色体构造和数目的变异,可经过对细胞分裂期间的察看来辨别。
图中a、b、c、d为某些生物减数第一次分裂期间染色体变异的模式图,它们挨次属于()A.三倍体、染色体片段重复、三体、染色体片段缺失B.三倍体、染色体片段缺失、三体、染色体片段重复C.三体、染色体片段重复、三倍体、染色体片段缺失D.染色体片段缺失、三体、染色体片段重复、三倍体C [a图是染色体数目变异中个别染色体的增添,属于三体;b图为染色体构造变异中4号染色体片段的重复;c图细胞中含三个染色体组,可能为三倍体;d图为染色体构造变异中染色体片段3和4的缺失。
]3.据以下图剖析以下对于染色体交错交换与染色体易位的表达中,不正确的选项是()A.图甲是交错交换,图乙是染色体易位B.交错交换发生于同源染色体之间,染色体易位发生于非同源染色体之间C.交错交换属于基因重组,染色体易位属于染色体构造变异D.交错交换与染色体易位在显微镜下都察看不到D [图甲是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交错交换,在四分体期间发生,属于基因重组;染色体易位指染色体的某一片段移接到另一条非同源染色体上惹起的变异,属于染色体构造变异;交错交换在显微镜下察看不到,而染色体易位在显微镜下能察看到。
]4.以下对于染色体变异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染色体增添某一片段可提升基因表达水平,是有益变异B.染色体缺失有益于隐性基因表达,可提升个体的生计能力C.染色体易位不改变基因数目,对个体性状不会产生影响D.经过引诱多倍体的方法可战胜远缘杂交不育,培养出作物新种类D [染色体变异致使生物性状的改变包含有益和不利变异,能否有益取决于可否更好的适应环境,与基因表达水平的提升无直接联系,故A错误;染色体缺失也有可能致使隐性基因丢掉,这时便不利隐性基因的表达,因此B错误;染色体易位不改变基因的数目,但染色体易位有可能会影响基因的表达,进而致使生物的性状发生改变,因此C选项错误;远缘杂交获取杂种,其染色体可能没法联会而致使不育,经秋水仙素等引诱成可育的异源多倍体从而培养出生物新品种种类,故D选项正确。
高中生物第五章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第2节染色体变异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

第2节染色体变异[学习导航]1.分析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结构变异的异同。
2.理解染色体组、单倍体、二倍体和多倍体的概念及特点。
[重、难点] 3.概述单倍体育种与多倍体育种的原理和过程。
[重点]一、基因突变与染色体变异的区别(阅读教材P85)比较项目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变化的实质染色体某一位点上基因的改变染色体结构或数目的变异水平层次分子水平细胞学水平能否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否能85861.类型①缺失:染色体中某一片段缺失引起变异。
②重复:染色体中某一片段增加引起变异。
③倒位:染色体中某一片段位置颠倒引起变异。
④易位:染色体的某一片段移接到另一条非同源染色体上引起变异。
2.对生物性状的影响染色体上基因的数目或排列顺序发生改变,而导致性状的变异。
大多数对生物体是不利的,有的甚至会导致生物体死亡。
⊙点拨①基因突变缺失的是碱基对,缺失后基因数量不变;染色体结构变异缺失的是染色体片段,缺失后基因数量发生改变。
②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是发生在非同源染色体之间的片段移接,而交叉互换则发生在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
三、染色体数目的变异(阅读教材P86~P88)1.染色体数目的变异2.染色体组(1)概念①范围:细胞中一组非同源染色体,在形态和功能上各不相同。
②功能:相互协调,共同控制生物的生长、发育、遗传和变异。
(2)图示分析如图中的雄果蝇体细胞染色体中Ⅱ、Ⅲ、Ⅳ、X或Ⅱ、Ⅲ、Ⅳ、Y就代表一个染色体组,与其精子中的染色体组成相同。
3.个体的倍性(1)二倍体的概念 ①发育起点:受精卵。
②染色体组数:两个。
③实例:几乎全部动物和过半数的高等植物。
(2)多倍体①概念:由配子发育而来,染色体数和染色体组数是体细胞的一半,即体细胞中含有配子染色体数目的个体。
②特点:与正常植株相比,植株长得弱小,且高度不育。
③实践应用:利用单倍体植株培育新品种。
a .方法:花药――→离体培养单倍体植株――→人工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正常纯合子。
高中生物第5章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第2节染色体变异课后习题新人教版必修

第2节染色体变异基础巩固1.导致遗传物质变化的原因有很多,下图字母代表不同基因,其中变异类型①和②依次是( )a、b,多了基因J,是非同源染色体间发生了片段交换,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②中基因c、d、e位置发生了颠倒,属于倒位。
2.下图中甲、乙两个体的一对同源染色体中各有一条发生变异(字母表示基因)。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C.个体甲自交的后代,性状分离比为3∶1D.个体乙染色体没有基因缺失,表型无异常,缺失了e基因对表型可能有影响,A项错误;个体乙的变异为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倒位,变异后个体乙的细胞在减数分裂时,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的四分体异常,B项正确;若E、e基因与其他基因共同控制某种性状,则个体甲自交的后代中性状分离比不一定为3∶1,C项错误;个体乙虽然染色体没有基因缺失,但是基因的排列顺序发生改变,可能引起性状的改变,D项错误。
3.下图是某二倍体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秋水仙素作用原理的示意图,①②③④分别代表处在不同时期的细胞。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③时期起作用B.④时期的细胞可正常分裂发育成多倍体植株,所以秋水仙素在②时期起作用;④时期的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已加倍,通过分裂、分化可发育为四倍体植株;秋水仙素处理二倍体可以获得四倍体,这是培育多倍体的途径之一;低温和秋水仙素都可以抑制细胞分裂前期纺锤体的形成,从而使细胞染色体数目加倍。
4.将某马铃薯品种的花药进行离体培养获得幼苗,在幼苗细胞中发现了12对染色体,此幼苗个体属于几倍体,马铃薯的体细胞含染色体数是多少( )A.单倍体,48B.二倍体,24C.四倍体,48D.四倍体,24,花药离体培养获得的植株,无论细胞中含几个染色体组,都是单倍体;幼苗为单倍体,含12对(即24条)染色体,则马铃薯体细胞含48条染色体。
5.下图为自然界形成普通小麦的过程示意图。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甲的体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由于甲的体细胞中无同源染色体,所以甲高度不育B.甲成为丙过程中,细胞中核DNA分子数目、染色体数目和染色体组数目都发生了加倍,一个来自一粒小麦,一个来自山羊草,因为没有同源染色体,无法联会,不能产生正常配子,所以甲高度不育。
高中生物 第5章 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 第2节 染色体变异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

染色体变异[基础全练]1.“猫叫综合征”因患病儿童哭声轻,音调高,很像猫叫而得名。
其病因是( )A.第5号染色体部分缺失B.第5号染色体部分重复C.第5号染色体部分易位D.第5号染色体部分倒位解析:“猫叫综合征”的病因是第5号染色体部分缺失,应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的一种。
答案:A2.如图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不同的变异类型。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图①表示缺失,白化病属于此类变异B.图②表示重复,基因数目增加,对生物体生存一定有利C.图③表示倒位,基因排列顺序发生改变D.图④属于易位,一般发生在非同源染色体之间解析:图①表示缺失,白化病是由隐性致病基因引起的,不属于此类变异,A项错误;图②表示重复,基因数目增加,但对生物体生存不一定有利,B项错误;图③表示倒位,基因排列顺序发生改变,C项正确;易位一般发生在非同源染色体之间,图④表示基因突变,D项错误。
答案:C3.下列有关染色体组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X、Y染色体形态不同,可以存在于同一染色体组中B.二倍体生物的配子中含有的染色体构成一个染色体组C.构成一个染色体组的染色体在形态、功能上各不相同D.果蝇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移向细胞同一极的染色体构成一个染色体组解析:X、Y为同源染色体,不能存在于同一个染色体组中,A错误;二倍体生物的配子中含有一个染色体组,B正确;构成一个染色体组的染色体在形态、功能上各不相同,C正确;果蝇为二倍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移向细胞同一极的染色体构成一个染色体组,D正确。
答案:A4.将四倍体水稻的花粉进行离体培养,则得到的植株是( )A.单倍体;含1个染色体组B.单倍体;含2个染色体组C.二倍体;含1个染色体组D.二倍体;含2个染色体组解析:由配子直接发育成的个体是单倍体,四倍体水稻有4个染色体组,其配子中含2个染色体组,B正确。
答案:B5.下列关于单倍体、二倍体和多倍体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单倍体只含有一个染色体组B.一般情况下,二倍体和多倍体都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成的C.单倍体植株长得粗壮,多倍体茎秆一般比较弱小D.多倍体就是含有3个或3个以上染色体组的生物体解析:单倍体是由配子发育而成的,染色体组的数目不定,A项错误;一般情况下,二倍体和多倍体都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的,B项正确;单倍体植株长得弱小,多倍体茎秆一般比较粗壮,C项错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的个体,若体细胞含有3个或3个以上染色体组则为多倍体,D 项错误。
高中生物第五章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第节第课时染色体结构变异课时作业含解析

第2课时染色体结构变异知识点一染色体结构变异1.人类猫叫综合征是由于第五号染色体部分缺失造成,此种变异类型是()A.基因突变B.基因重组C.染色体结构变异D .染色体数目变异2.下图表示某生物细胞中两条染色体及其部分基因。
下列四种情况的产生不属于该细胞染色体结构变异的是()A.①B.② C.③D.④3.已知某物种的一条染色体上依次排列着A、B、C、D、E 五个基因,下面列出的几种变化中,未发生染色体结构变化的是()知识点二可遗传变异综合4。
生物体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部位可以进行配对联会,非等位基因部位不能配对。
某二倍体生物细胞中分别出现下图①至④系列状况,则对图的解释正确的是()A.①为基因突变,②为倒位B.②可能是重复,④为染色体组加倍C.①为易位,③可能是缺失D.②为基因突变,①为染色体结构变异5.在植物体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中,可能引起的可遗传变异是()①基因突变②基因重组③染色体变异A.①② B.①③C.②③ D.①②③6.某二倍体生物在细胞分裂过程中出现了甲、乙、丙、丁4种类型的变异。
图甲中字母表示染色体片段。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图示中各生物变异都是染色体变异B.图中所示的变异类型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均可能发生C.如果图乙为一个精原细胞,则它一定不能产生正常的配子D.图示中的变异类型不涉及碱基数目的改变关键能力综合练进阶训练第二层一、单项选择题7.玉米某条染色体上部分基因的分布如图甲所示,该条染色体经变异后部分基因的分布如图乙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才能发生该种染色体变异B.DNA的断裂、错接是形成图乙异常染色体的根本原因C.该染色体上的所有基因在玉米的所有细胞中都能表达D.甲→乙发生的变异类型为倒位,不能在显微镜下分辨8.关于植物染色体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A.染色体组整倍性变化必然导致基因种类的增加B.染色体组非整倍性变化必然导致新基因的产生C.染色体片段的倒位和易位必然导致基因排列顺序的变化D.染色体片段的缺失和重复必然导致基因种类的变化9.下图表示细胞中出现的变异,其中字母代表染色体上的某些基因。
高中生物第5章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2染色体变异课时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

染色体变异(20分钟·70分)一、选择题(共9小题,每小题5分,共45分)1.(2020·宝鸡高一检测)下列关于染色体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猫叫综合征是人的第5号染色体增加某一片段引起的B.染色体上不含致病基因的个体不可能患遗传病C.染色体倒位不改变基因数量,对个体性状没有不利影响D.通过诱导多倍体的方法可解决植物远缘杂交所得杂种不育的问题【解析】选D。
猫叫综合征是人的第5号染色体部分缺失引起的遗传病,A错误。
由染色体变异引起的遗传病,染色体上不携带致病基因,B错误。
染色体倒位不改变基因数量,但会使排列在染色体上的基因排列顺序发生改变而导致性状的变异,C错误。
当植物体不存在同源染色体或同源染色体组数是奇数时,杂交不育,可以通过诱导染色体组加倍的方法培养出新类型的多倍体,解决植物远缘杂交所得杂种不育的问题,D正确。
2.(2020·宝鸡高一检测)当一对同源染色体(常染色体)中一条染色体片段多于另一条染色体时,那么在配对时就会有一部分片段无法配对而形成弧状结构,如图所示。
若正常体细胞内等位基因A、a位于该对染色体上。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出现弧状结构的原因是染色体的结构变异号染色体上基因的种类一定多于2号染色体号染色体上可能不存在A(或a)号染色体上可能存在2个A(或a)【解析】选A。
出现弧状结构的原因是染色体的结构变异,A正确。
1号染色体上基因的数目一定多于2号染色体,但基因的种类不一定多于2号染色体,B错误。
图中弧状结构的出现,无论是染色体的片段缺失所致,还是染色体的片段重复所致,1号染色体上均可能存在A(或a),C错误。
图中弧状结构的出现,若是染色体的片段缺失所致,则2号染色体上可能不存在A(或a),若是染色体的片段重复所致,则2号染色体上可能存在1个A(或a),D错误。
3.染色体结构变异会引起生物性状的变化,下列对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A.染色体结构变异可以产生新基因B.一定导致基因的数量发生变化C.可能导致基因的排列顺序发生变化D.使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发生基因重组【解析】选C。
2018年秋高中生物 第五章 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 第2节 染色体变异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2

第2节染色体变异1.下列关于人类猫叫综合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该病是由于特定的染色体片段缺失造成的B.该病是由于特定染色体的数目增加造成的C.该病是由于染色体组数目成倍增加造成的D.该病是由于染色体中增加某一片段引起的答案:A2.将普通小麦的子房壁细胞进行离体培养,得到的植株是( )A.单倍体B.二倍体C.三倍体D.六倍体解析:子房壁是体细胞,进行离体培养,得到的植株细胞中的染色体组与普通小麦的体细胞相同,即该植株是六倍体。
答案:D3.如图是果蝇细胞的染色体组成,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染色体1、2、4、5组成果蝇的一个染色体组B.染色体3、6之间的交换属于基因重组C.控制果蝇红眼或白眼的基因位于2号染色体上D.果蝇的体细胞内有2个染色体组解析:染色体1、2为同源染色体,果蝇的一个染色体组中不含同源染色体;3和6为非同源染色体,它们之间的交换为染色体变异中的易位;控制果蝇红眼或白眼的基因位于X 染色体上;果蝇为二倍体,体细胞中有两个染色体组。
答案:D4.科研工作者将基因型为Bb的某植物幼苗用秋水仙素处理,使其成为四倍体;再将四倍体产生的配子离体培养成幼苗后再用秋水仙素处理使之染色体加倍。
依据上述材料,你认为正确的判断组合是( )①最终获得的后代有2种表现型和3种基因型②上述育种方式包含了多倍体育种和单倍体育种③最终获得的后代都是纯合子④第二次秋水仙素处理后得到的植株是可育的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②③④D.②③④答案:B5.用基因型为AAdd和aaDD的亲本植株进行杂交,并对其子一代的幼苗用秋水仙素进行处理,该植物的基因型和染色体倍数分别是 ( )A.AAaaDDDD,四倍体B.AaDd,二倍体C.AAdd,二倍体D.AAaaDDdd,四倍体答案:D6.下图为普通小麦(异源六倍体)的形成过程示意图。
据材料分析有关问题:(1)试分析甲、丁的染色体组数及可育性甲________、________;丁________、________。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5章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第2节染色体变异一、选择题1.关于植物染色体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D )A.染色体组整倍性变化必然导致基因种类的增加B.染色体组非整倍性变化必然导致新基因的产生C.染色体片段的缺失和重复必然导致基因种类的变化D.染色体片段的倒位和易位必然导致基因排列顺序的变化[解析] 染色体变异不会产生新基因,基因种类不会改变,但会改变基因的数量或排列顺序。
2.用X射线处理蚕蛹,使其第2号染色体上的斑纹基因易位于W染色体上,使雌体都有斑纹。
再将雌蚕与白体雄蚕交配,其后代雌蚕都有斑纹,雄蚕都无斑纹。
这样有利于去雌留雄,提高蚕丝的质量。
这种育种方法所依据的原理是( A )A.染色体结构的变异B.染色体数目的变异C.基因突变D.基因重组[解析] 根据题意,该育种方案是将第2号染色体上的基因易位到W染色体上,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
3.一个染色体组应是( B )A.配子中的全部染色体B.二倍体生物配子中的全部染色体C.体细胞中的一半染色体D.来自父方或母方的全部染色体[解析] 染色体组是生殖细胞中形状、大小各不相同的一组染色体。
只有二倍体配子中的染色体符合上述要求。
如果研究对象是多倍体,A、C、D各项细胞中则可能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染色体组。
4.下列关于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D )A.实验原理是低温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使子染色体不能移向两极B.解离后的洋葱根尖应漂洗后才能进行染色C.龙胆紫溶液可以使细胞中的染色体着色D.显微镜下可以看到大多数处在分裂期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发生改变[解析] 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只对少数细胞起作用,因此只是少数处在分裂期的细胞染色体数目加倍,多数不变。
5.已知普通小麦是六倍体,含42条染色体。
有关普通小麦的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C )A.它的单倍体植株的体细胞含21条染色体B.它的每个染色体组含7条染色体C.它的胚乳含3个染色体组D.离体培养它的花粉,产生的植株表现高度不育[解析] 单倍体的染色体数与该物种配子中的染色体数相同,即21条;每个染色体组的染色体条数为42÷6=7;胚乳所含的染色体组数为配子中染色体组数的3倍,即9个染色体组;离体培养它的花粉所得到的植株含有3个染色体组,因此表现为高度不育。
6.(2016·上海嘉定一调)下图中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不同的变异类型,其中图③中的基因2由基因1变异而来。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C )A.图中①②都表示易位,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B.图中③表示变异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缺失C.图中④表示的变异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缺失或重复D.图中4种变异能够遗传的是①③[解析] 图中①表示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交叉互换,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②表示易位,可发生于多个时期,A项错误;图中③表示的变异属于基因突变,B项错误;图中④同源染色体不能完全配对,说明发生了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缺失或重复,C项正确;图中4种变异都是可遗传的变异,D项错误。
7.(2016·安徽淮南高三模拟)下列关于染色体组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B )①一个染色体组中不含同源染色体②一个染色体组中染色体的大小、形状一般不同③人的一个染色体组中应含有24条染色体④含有一个染色体组的细胞,一定是配子A.①③B.③④C.①④D.②④[解析] 细胞中的一组非同源染色体,它们在形态和功能上各不相同,但是携带着控制一种生物生长、发育、遗传和变异的全部信息,这样的一组染色体叫作一个染色体组。
人的一个染色体组中应含有23条染色体;只有一个染色体组的细胞也可能是单倍体的体细胞。
8.(2016·潍坊测试)如图所示,由已知染色体发生了①~④四种变异,则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D )A.①~④依次发生的变异均未产生新基因B.①~④依次发生的变异是染色体倒位、缺失、重复与基因突变C.①~④所发生的变异均可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D.①、②、③依次为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缺失、重复、倒位,④的变异应属基因突变[解析] 基因突变是指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染色体结构变异是指染色体的部分片段发生缺失、重复、倒位、易位等变化。
据图可知①、②、③依次为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缺失、重复、倒位,④的变异应属基因突变;基因突变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不到,而染色体变异可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基因突变会产生新基因。
9.某生物正常体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为12条,是三倍体,如图表示其正常体细胞的是( A )[解析] 由题意可知,正常体细胞有12条染色体,含有3个染色体组,即每种形态的染色体有3条,每个染色体组中含有4条形态、大小各不相同的染色体。
10.(2016·南京测试)某些类型的染色体结构和数目的变异,可通过对细胞有丝分裂中期或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期的观察来识别。
a、b、c、d为某些生物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期染色体变异的模式图,它们依次属于( C )A.三倍体、染色体片段增加、三体、染色体片段缺失B.三倍体、染色体片段缺失、三体、染色体片段增加C.三体、染色体片段增加、三倍体、染色体片段缺失D.染色体片段缺失、三体、染色体片段增加、三倍体[解析] a图中有一对染色体多出一条染色体,属于三体;b图中上面一条染色体多出一个片段“4”,属于染色体片段增加;c图中含有三个染色体组,属于三倍体;d图中下面的一条染色体丢失了“3、4”两个片段,属于染色体片段的缺失。
11.(2016·怀化高一检测)下列关于单倍体、二倍体及染色体组的表述正确的是( C )A.单倍体生物的体细胞内都无同源染色体B.21三体综合征患者的体细胞中有3个染色体组C.人的初级卵母细胞中的1个染色体组中可能存在等位基因D.用秋水仙素处理二倍体西瓜幼苗的芽尖后,芽尖细胞中都含4个染色体组[解析] 四倍体生物的单倍体可以含2个染色体组,存在同源染色体,A 项错误;21三体综合征患者的体细胞中21号染色体有3条,2个染色体组,B 项错误;人的初级卵母细胞中的基因已经复制,如果发生基因突变或交叉互换,则在1个染色体组中可能存在等位基因,C 项正确;用秋水仙素处理后,芽尖细胞中不一定都含有4个染色体组,如有丝分裂后期,细胞中含有8个染色体组,D 项错误。
12.(2016·襄阳高一检测)培育矮秆抗锈病小麦新品种的方法如下:高秆抗锈病小麦、矮秆易染锈病小麦――→①F 1――→②雄配子――→③幼苗――→④选出符合要求的品种下列有关该育种方法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A .过程②为减数分裂B .过程③为单倍体育种C .过程③必须经过受精作用D .过程④必须使用生长素处理[解析] 过程②是杂种子一代产生雄配子的过程,所以需要经过减数分裂才能得到,A 选项正确。
过程③表示花药离体培养获得单倍体幼苗,属于单倍体育种的一个环节,B 项错误;过程③花药离体培养,不经过受精作用,C 项错误。
过程④必须使用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幼苗,抑制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纺锤体的形成,使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加倍,形成纯合子,D 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13.将基因型为AA 和aa 的两个植株杂交,得到F 1,将F 1植株再进一步做如下图所示的处理,请分析回答:AA×aa→F 1――→幼苗⎩⎪⎨⎪⎧ ――→自然生长甲植株 ×→丙植株――→秋水仙素乙植株(1)乙植株的基因型是__AAaa__,属于__四__倍体。
(2)用乙植株的花粉直接培育出的后代属于__单__倍体,其基因型及比例是__AA ︰Aa ︰aa =1︰4︰1__。
(3)丙植株的体细胞中有__3__个染色体组,基因型有__4__种。
[解析] (1)F 1的基因型为Aa ,F 1经秋水仙素处理,染色体数目加倍,乙植株的基因型为AAaa ,属于四倍体。
(2)乙植株(AAaa)产生三种基因型配子:AA 、Aa 、aa ,其比例为AA ︰Aa ︰aa =1︰4︰1。
所以用乙植株的花粉直接培育成的后代有三种基因型AA 、Aa 、aa ,都为单倍体。
(3)甲植株为二倍体,乙植株是四倍体,故丙植株是三倍体,体细胞中含有三个染色体组,其基因型有四种:AAA 、AAa 、Aaa 、aaa ,其比为1︰5︰5︰1,图解如下:成模式图,据图回答:(1)图中A~F中显示发生染色体变异的是__B、C、D、F__,其中能引起染色体上基因数目或排列顺序发生改变的是__B、C__。
(2)B、C显示的变异方式分别叫__易位、倒位__。
(3)A显示的变异类型是__基因重组__,发生在__减数第一次分裂__过程中。
(4)甲产生E的过程可通过__自交或花药离体培养后再加倍__来实现。
[解析] 图中A~F显示的变异形式分别是:同源染色体的交叉互换(基因重组)、易位、倒位、染色体个别数目的增加、基因重组、染色体成倍增加。
其中,A、E不属于染色体变异,B、C属于染色体结构的变异,D、F属于染色体数目的变异。
能引起染色体上基因数目或排列顺序发生变化的是染色体结构的变异。
同源染色体的交叉互换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甲产生E的过程可通过甲的自交或甲的花药离体培养后再加倍的过程实现。
15.(2016·武汉测试)已知水稻抗病(R)对感病(r)为显性,有芒(B)对无芒(b)为显性,两对基因自由组合,体细胞染色体数为24条。
现用单倍体育种方法选育抗病、有芒水稻新品种。
(1)诱导单倍体所用的花药,应取自基因型为__RrBb__的植株。
(2)为获得上述植株,应采用基因型为__RRbb__和__rrBB__的两亲本进行杂交。
(3)在培养过程中,单倍体有一部分能自然加倍成二倍体植株。
该二倍体植株花粉表现__可育__(填“可育”或“不育”),结实性为__结实__(填“结实”或“不结实”),体细胞染色体数为__24条__。
(4)在培养过程中,一部分花药壁细胞能发育成植株,该二倍体植株花粉表现__可育__(填“可育”或“不育”),结实性为__结实__(填“结实”或“不结实”),体细胞染色体数为__24条__。
(5)自然加倍植株和花药壁植株中都存在抗病、有芒的表现型。
为获得稳定遗传的抗病、有芒新品种,本实验应选以上两种植株中的__自然加倍__植株,因为自然加倍植株__基因型纯合__,花药壁植株__基因型杂合__。
(6)鉴别上述自然加倍植株与花药壁植株的方法是__将植株分别自交,子代性状表现一致的是自然加倍植株,子代性状分离的是花药壁植株__。
[解析] 为了选育抗病、有芒水稻新品种,首先应该在自然界已有的水稻中选择具有优良性状的纯合品种抗病无芒(RRbb)与感病有芒(rrBB)杂交,获得杂交品种为抗病有芒(RrBb);第二年当杂交品种抗病有芒(RrBb)开花时,收集它们的花药进行花药离体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