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型计算机技术及应用第2章
微型计算机技术及应用3篇

微型计算机技术及应用第一篇:微型计算机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计算机在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而微型计算机是计算机发展历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本文将介绍微型计算机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
一、微型计算机的基本概念微型计算机(Microcomputer),又称个人计算机(Personal Computer)、微机等,是一种小型计算机。
它的特点是微小、轻便、省电,通常只由一个或几个芯片组成,可用于个人、家庭、企事业单位和科研单位的计算机应用。
目前,微型计算机已成为计算机行业的主流产品,广泛应用于各类计算机应用领域。
二、微型计算机发展历程微型计算机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 单片机阶段20世纪70年代初,芯片技术得到极大的发展,单片机技术应运而生。
单片机是一种将中央处理器、内存、计时器、输入输出接口等集成在一块芯片上的微型计算机。
这种微型计算机具有体积小、功耗低、成本低等特点,适用于诸如时钟、计算器、温度控制器等应用场合。
2. 微型计算机诞生阶段在20世纪70年代末期,微型计算机正式诞生,这个阶段也被称为微型计算机元年。
1974年,因特尔公司推出了16位微处理器8086,为微型计算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到20世纪80年代,微型计算机开始普及,形成了以IBM PC、AppleII等为代表的个人计算机市场。
3. 个人计算机成熟阶段在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因特尔公司推出了80286和80386微处理器,这使得个人计算机的运行速度大大加快。
同时,微软公司也推出了操作系统Windows,使得个人计算机的使用更加方便。
这个阶段也被称为个人计算机成熟的阶段,个人计算机已经成为一种主流的计算机产品,应用范围更加广泛。
4. 多媒体时代阶段20世纪90年代,随着计算机图像、音频、视频等多媒体技术的迅速发展,多媒体计算机应运而生。
这类计算机具备高分辨率、高色彩、高音质等特点,广泛应用于视频编辑、游戏娱乐、网络多媒体等领域。
微型计算机原理及应用技术

0000
0
9
0001
1
10
0010
2
11
0011
3
12
0100
4
13
0101
5
14
0110
6
15
0111
7
16
1000
8
17
二进制
1001 1010 1011
1100 1101 1110 1111 10000 10001
16进制
9 A B
C D E F 10 11
4. 各种数制之间的转换 【例1-1】 十进制数22.625转换为二进制数
②小数部分转换,每次把乘积的整数取走作为转换结果的一位,对 剩下的小数继续进行乘法运算。对某些数可以乘到积的小数为0(如 上述两例),这种转换结果是精确的;对某些数(如0.3)永远不能 乘到积的小数为0,这时要根据精度要求,取适当的结果位数即可, 这种转换结果是不精确的。
例如 :十六进制数
1
A
E
4
虽然BCD码是用二进制编码方式表示的,但它与二进制之间不 能直接转换,要用十进制作为中间桥梁,即先将BCD码转换为 十进制数,然后再转换为二进制数;反之亦然。
十进制 0 1 2 3 4 5
表1-2 BCD编码表
8421BCD码
十进制
0000
6
0001
7
0010
8
0011Leabharlann 9010010
0101
11
8421BCD码 0110 0111 1000 1001
1.3.1 计算机的硬件系统 1.3.2 计算机的软件系统 1.3.3 计算机的主要技术指标
1.1 引言 1.1.1 计算机发展概况
微型计算机技术及应用

操作系统的主要功能包括进程管理、 内存管理、文件管理和设备管理。
程序设计语言
程序设计语言定义
程序设计语言是用于编写计算机程序的一组符号和规 则,它能够精确地描述计算机程序的逻辑行为。
程序设计语言分类
程序设计语言可以分为机器语言、汇编语言、高级语 言等。
常见程序设计语言
常见的微型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有C、C、Java、 Python等。
工控机
主要用于工业控制和自动 化系统,具有较高的稳定 性和可靠性,价格较高。
微型计算机的应用领域
家庭娱乐
用于游戏、音乐、 视频播放和网络浏 览等。
工业控制
用于自动化生产线 控制、监测和故障 诊断等。
办公自动化
用于文字处理、电 子表格、邮件和网 页浏览等。
科学计算
用于数值计算、数 据处理和统计分析 等。
随着微型计算机应用的广泛,数据安全和隐私保 护成为重要挑战,需要加强技术研究和法律监管。
3
新兴市场与发展空间
随着物联网、云计算等新兴市场的快速发展,微 型计算机技术将拥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机遇。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常见的总线与接口技术标准包括PCIe、USB、 HDMI等,这些标准在不同的应用场景下有各 自的优势和局限性。
03
微型计算机软件技术
操作系统
操作系统定义
操作系统是控制和管理计算机硬件与 软件资源、合理组织计算机工作流程 以及为用户提供方便的使用接口的计 算机程序集合。
操作系统功能
常见操作系统
常见的微型计算机操作系统有 Windows、macOS、Linux等。
网络技术
网络协议
包括TCP/IP协议族、HTTP协议、SMTP协议等, 用于实现计算机之间的通信和信息交换。
微型计算机技术及应用第四版_课后题答案

第一章微型计算机概述1.微处理器、微型计算机和微型计算机系统三者之间有什么不同?答:①微处理器是微型计算机的核心,是微型计算机的一部分。
它是集成在一块芯片上的CPU,由运算器和控制器组成。
②微型计算机包括微处理器、存储器、I/O接口和系统总线,是微型计算机系统的主体。
③微型计算机系统包括微型计算机、外设及系统软件三部分。
第二章 8086微处理器1.总线接口部件有哪些功能?请逐一进行说明。
答:1.总线接口部件的功能是负责与存储器、I/O端口传送数据。
2.具体讲:①总线接口部件要从内存取指令送到指令队列;② CPU执行指令时,总线接口部件要配合执行部件从指定的内存单元或者外设端口中取数据,将数据传送给执行部件,或者把执行部件的操作结果传送到指定的内存单元或外设端口中。
1.总线周期的含义是什么?8086/8088的基本总线周期由几个时钟组成?如一个CPU的时钟频率为24MHz,那么,它的一个时钟周期为多少?一个基本总线周期为多少?如主频为15MHz呢?答:1.总线周期的含义是总线接口部件完成一个取指令或传送数据的完整操作所需的最少时钟周期数。
2.8086/8088的基本总线周期由4个时钟周期组成。
3.当主频为24MHz时,Tφ=1/24MHz≈41.7ns,T总=4Tφ≈167ns。
4.当主频为15MHz时,Tφ=1/15MHz≈66.7ns,T总=4Tφ≈267ns。
1.CPU启动时,有哪些特征?如何寻找8086/8088系统的启动程序?答:1.CPU启动时,有以下特征:①内部寄存器等置为初值;②禁止中断(可屏蔽中断);③从FFFF0H开始执行程序;④三态总线处于高阻状态。
2.8086/8088系统的启动程序从FFFF0H单元开始的无条件转移指令转入执行。
1.在中断响应过程中,8086往8259A发的两个信号分别起什么作用?答:第一个负脉冲通知外部设备的接口,它发出的中断请求已经得到允许;外设接口收到第二个负脉冲后,往数据总线上放中断类型码,从而CPU得到了有关此中断请求的详尽信息。
《微型计算机系统原理及应用》课后答案_(第3版)清华大学出版社__杨素行

第一章 微型计算机基础题1-1 计算机发展至今,经历了哪几代?答:电子管计算机、晶体管计算机、集成电路计算机、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非冯诺伊曼计算机和神经计算机。
题1-2 微机系统由哪几部分组成?微处理器、微机、微机系统的关系是什么? 答:1、微机系统分硬件和软件,硬件包括CPU、存储器、输入输出设备和输入输出接口,软件包括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
2、微处理器是指微机的核心芯片CPU;微处理器、存储器和输入输出设备组成微机;微机、外部设备和计算机软件组成微机系统。
题1-3 微机的分类方法包括哪几种?各用在什么应用领域中?答:按微处理器的位数,可分为1位、4位、8位、32位和64位机等。
按功能和机构可分为单片机和多片机。
按组装方式可分为单板机和多板机。
单片机在工业过程控制、智能化仪器仪表和家用电器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单板机可用于过程控制、各种仪器仪表、机器的单机控制、数据处理等。
题1-4 微处理器有哪几部分组成?各部分的功能是什么?答:微处理器包括运算器、控制器和寄存器三个主要部分。
运算器的功能是完成数据的算术和逻辑运算;控制器的功能是根据指令的要求,对微型计算机各部分发出相应的控制信息,使它们协调工作,从而完成对整个系统的控制;寄存器用来存放经常使用的数据。
题1-5 微处理器的发展经历了哪几代?Pentium系列微处理器采用了哪些先进的技术?答:第一代4位或低档8位微处理器、第二代中高档8位微处理器、第三代16位微处理器、第四代32位微处理器、第五代64位微处理器、第六代64位高档微处理器。
Pentium系列微处理器采用了多项先进的技术,如:RISC技术、超级流水线技术、超标量结构技术、MMX技术、动态分支预测技术、超顺序执行技术、双独立总线DIB技术、一级高速缓冲存储器采用双cache结构、二级高速缓冲存储器达256KB或512KB、支持多微处理器等。
题1-6 何为微处理器的系统总线?有几种?功能是什么?答: 系统总线是传送信息的公共导线,微型计算机各部分之间是用系统总线连接的。
微机(微型计算机技术及应用)选择题及答案(最终版)

第1章微型计算机概述1.微型计算机的硬件系统包括____A____.A.控制器、运算器、存储器和输入输出设备 B控制器、主机、键盘和显示器C.主机、电源、CPU和输入输出 D CPU、键盘、显示器和打印机2.CPU是由___B__组成的。
A.内存储器和控制器B.控制器和运算器C.内存储器和运算器D.内存储器、控制器和运算器3.中央处理器英文缩写是___B___。
A.MP B.CPU C.CU D.ALU4.微型计算机各部件之间是用__A___连接起来的。
A.系统总线B.AB C.CB D.DB5.通常计算机系统中的外围设备是指__A___A.外存储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B.外存储器、输入设备C.外存储器、输出设备D.输入设备、输出设备6.若把组成计算机中的运算器和控制器集成在一块芯片上成为___C__A.微型计算机B.单片机C.微处理器D.单板机7.8086是_C_A.单片机B.单板机C.微处理器D.微机系统8.将微处理器、内存储器及I/O接口连接起来的总线是__C_____。
A.片总线B.外总线C.系统总线D.局部总线9.微型计算机是以__B___为核心部件。
A.寄存器 B.微处理器 C.逻辑部件 D.控制部件10.微型计算机系统以__C__为主体。
A.系统软件 B.外部设备 C.微型计算机 D.操作系统11.目前微型机系统上广泛使用的机械式鼠标是一种___A___A.输入设备 B.输出设备C.输入输出设备 D.显示设备组成之一12.计算机系统总线中,用于传送读、写信号的是__C__。
A.地址总线B、数据总线C、控制总线D、以上都不对13.不属于微机应用特点的是__D__。
A.轻便、功耗低B.性能可靠C.结构灵活适宜性好D.应用面窄第2章 16位和32位微处理器1.当8086CPU的INTR=“1”时,且中断允许位IF=“1”,则CPU完成_C____后,响应该中断请求,进行中断处理。
A.当前时钟周期 B.当前总线周期 C.当前指令周期 D.下一个指令周期2.CPU的ALU主要完成_D_A.地址指针的变换B.中断管理C.产生各种时序D.算术,逻辑运算及移动操作3.8086/8088微机处理器的内部(C ),只负责指令的译码和执行.A.ALUB.BIUC.EUD.IEU4.8086CPU是__B___CPU。
微型计算机技术及应用

微型计算机技术及应用微型计算机技术及应用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计算机已经成为现代人们必不可少的工具之一。
作为计算机的一种常见形式,微型计算机由于它体积小、价格低廉等优点,在今天的社会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微型计算机的定义、特点和应用介绍三个方面来探讨微型计算机的技术与应用。
一、微型计算机的定义微型计算机,也称为个人计算机,是一种电子计算机,通常由中央处理器、存储器、输入输出设备和操作系统等组成。
微型计算机一般比传统的计算机要小,使用方便,价格相对较低,因此被广泛应用于个人、家庭和办公场所。
二、微型计算机的特点1、体积小,携带方便:微型计算机的体积较小,可以随时携带,在需要使用时使用的便利。
2、价格低廉:相对于其他计算机,微型计算机的价格比较便宜,因此可以让更多的人使用计算机。
3、使用简便:微型计算机操作简单,对于初学者来说很容易上手。
4、灵活性高:微型计算机不仅可以运行办公软件等常用软件,还可以使用各种游戏、娱乐等软件,使其具有广泛的应用范围。
五、微型计算机的应用1、办公场所:现代办公场所中,微型计算机已经成为必不可少的工具之一。
无论是文字处理、电子表格、PPT制作还是网络沟通等方面,微型计算机都为实现高效办公提供了便利。
2、家庭:在家庭中,微型计算机可以用作娱乐,上网,购物、游戏等。
同时,微型计算机还可以被用来存放家庭照片等文件。
3、教育: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微型计算机的应用范围也逐渐扩大。
在学校中,教师们可以利用微型计算机开展多种教学活动,如PPT讲解、教学演示、多媒体课件编制等,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4、科研:在科学研究中,微型计算机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研究人员可以利用微型计算机编程、模拟、仿真、数据处理等,来支持科研实验,提高科学研究效率。
综上所述,微型计算机技术已经成为现代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人们在工作、生活和学习中,都离不开它的协助与支持。
我们相信,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微型计算机的应用将越来越广泛,发挥更大的作用。
微机控制技术第二章

微机控制技术第⼆章第⼆章: 过程输⼊通道与接⼝输⼊输出接⼝技术——研究微处理器和外部设备之间信息交换的技术。
外界的各种数据和信息通过输⼊设备送到微处理器,⽽微处理器将计算结果或控制信号输出外部设备,以便显⽰、打印或实现各种控制。
外部设备品种很多,有机械式的、机电式的或电⼦式的等,其原理也多种多样,各不相同。
它们在与微机系统交换信息时,往往存在着速度不匹配、数据类型不⼀样等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必须设计⼀套介于主机和外部设备之间的控制逻辑部件,这就是所谓输⼊输出接⼝或简称接⼝。
I/O通道(过程通道):是计算机和控制对象之间信息传送和变换的连接通道。
⼀、接⼝、通道及其功能(⼀)I/O接⼝电路I/O接⼝电路也简称接⼝电路。
它是主机和外围设备之间交换信息的连接部件(电路)。
或是主机和外围设备之间的信息交换的桥梁。
(⼆)I/O通道I/O通道(过程通道):是计算机和控制对象之间信息传送和变换的连接通道。
给计算机提供被控对象的各种物理参数的通道称为信号的输⼊通路。
传输计算机控制命令作⽤于被控对象的通道称为信号的输出通路。
反映(或作⽤于)⽣产过程⼯况的信号既有模拟量,也有数字量(或开关量),可是计算机识别数字信号。
所以输⼊和输出通路的主要功能就是实现模拟量与数字量之间的信号变换。
本章学习⽬的:解决微型计算机和外部的连接问题,使计算机和外部构成⼀个整体,能正确、可靠、⾼效率的交换信息,这是设计⼀个微机控制系统必须解决的基本问题。
⼆、I/O信号的种类外部设备与CPU之间交换信息,如图2—1所⽰,通常有三类信息。
(1)数据信息图2—1在微型机中,数据通常为8位或16位,它可以分为以下三种:1)数字量: 由键盘、光电输⼊机、卡⽚机等读⼊的信息⼀般是以⼆进制形式表⽰的数或以ASCII码表⽰的数或字符。
2)模拟量: 当微处理器⽤于实时控制时,⼤量的现场信息经过传感器把⾮电量转换成的电量以及执⾏机构所能接受的控制量。
3)开关量: 这些变量只有开和关两个状态,通常⽤⼀位⼆进制数来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entium的主要信号
9. 测试信号 l TCK
l
l l l
TDI
TDO TMS TRST#
Pentium的主要信号
10. 跟踪和检查信号 l BP3~BP0
l PM1~PM0
l BT3~BT0 l IU和IV l IBT l R/S#
Pentium的几种总线状态
• T1状态 • T2状态
两大类: • 硬件中断; • 软件中断。
8086的中断分类
中断向量和中断向量表
硬件中断
• NMI • INTR
硬件中断的响应和时序
从数据总线上读取中断类型码,将其存入内部 暂存器。 • 将标志寄存器的值推入堆栈。 • 把标志寄存器的中断允许标志IF和跟踪标志TF 清零。 • 将断点保护到堆栈中。 • 找到中断向量,转入相应的中断处理子程序
第2章 16位和32位微处理器
教学建议,本章重点为
• • • • • • 8086的编程结构,尤其是寄存器组; 8086标志寄存器各个标志的含义; 8086的读写时序、总线操作和中断机制; Pentium的先进技术; Pentium的工作方式; Pentium的原理结构、寄存器组和描述符;
•
• • •
实地址方式和虚拟8086方式区 别:
① 多任务问题 ② 寻址空间问题。 ③ 内存管理问题
Pentium的原理结构
• 总线接口部件 • U流水线和V流水线
• 数据Cache
• 指令Cache • 指令预取部件 • 指令译码器 • 控制ROM
总线接口部件完成如下总线功能
① 地址驱动和传输。
② 数据驱动。
③ 数据总线宽度控制。
④ 数据缓冲。
⑤ 总线操作的控制功能 ⑥ 奇/偶校验告示功能 ⑦ Cache操作控制
Pentium的主要部件和原理结构
• 2.6 Pentium的寄存器和相关机制
Pentium的寄存器组
Pentium的寄存器组包括
① 基本寄存器组。 ② 系统寄存器组; ③ 浮点寄存器组
基本寄存器组
最小模式下的总线保持
总线保持请求/保持响应时序
最大模式下的总线请求/授权
最大模式下的总线请求/允许/释放时序
8086的存储器编址
8086系统中存储器物理地址的计算方法
复位后
F F F F + 0 0 0 0
——————— F F F F 0
图2.18 CS、DS、SS和其他寄存 器组合指向存储单元的示意图
可屏蔽中断
中断描述符的通用格式
中断向量和中断描述符
Pentium的段页两级保护机制
• • 存储器的段级保护 存储器的页级保护
存储器的段级保护
(1)段类型提供读/写保护 (2)界限和粒度提供范围保护 (3)特权级对操作系统和驱动程序提供保护
存储器的页级保护
• (1) • (2)
页的特权级提供页保护 标志R/W提供页面写保护
8086对中断的响应
中断响应要用两个总线周期。
可屏蔽中断时,CPU执行的总线时序:
• 第1步,执行2个中断响应总线周期
• 第2步,执行1个总线写周期
• 第3步,将标志寄存器的中断允许标志IF和单 步标志TF置成0 • 第4步,执行1个总线写周期
• 第5步,执行1个总线写周期
• 第6步,执行1个总线读周期
• T12状态
• T2P状态 • TD状态 • Ti状态
总线状态之间的转换
Pentium的总线周期
1) 非流水线式读/写周期 2) 流水线式读/写周期 3) 突发式读/写周期
非流水线式读/写周期
流水线式读/写周期
突发式读/写周期
Pentium的中断机制
仍为两大类
–硬件中断 –软件中断
异常和中断
总线控制器8288的连接
微型机系统主要操作
① 系统的复位和启动操作; ② 暂停操作;
③ 总线操作;
④ 中断操作; ⑤ 最小模式下的总线保持; ⑥ 最大模式下的总线请求/允许。
系统的复位和启动操作
• CS=FFFFH • IP=0000H
复位操作的时序。
总线读操作
写操作时序
中断操作和中断系统
异常分为三类 • 故障 • 陷阱 • 异常终止
Pentium的保留中断
中断类型号 含义 中断类型号 含义 0 1 2 3 4 5 6 7 8 9 除数为0 中断 单步中断 非屏蔽中断 断点中断 溢出中断 BOUND指令故障中断 无效操作码中断 浮点部件不可用中断 双故障中断 保留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 . 31 32~255 无效任务状态段中断 段不存在中断 堆栈异常中断 一般保护中断 页故障中断 保留 浮点错误中断 对准检查中断 保留
最小模式
最小模式信号 ① INTA# 中断响应信号,输出 ② ALE 地址锁存允许信号,输出 ③ DEN# 数据允许信号,输出 ④ DT/R# 数据收发信号,输出 ⑤ M/IO# 存储器/输入/输出控制信号,输出 ⑥ WR#(write) 写信号,输出 ⑦ HOLD和HLDA 总线保持请求信号和总线保持 响应信号
• 通用寄存器 • 指令指针寄存器和标志寄存器
标志寄存器
段寄存器和描述符以及保护方 式的寻址机制
三种描述符表
• 全局描述符表GDT • 局部描述符表LDT • 中断描述符表IDT
图2.26 保护方式下段地址的产生
段选择子包含3个部分的内容
l描述符表指示标志TI l描述符索引DI l请求特权级RPL
最小模式配置图
最小模式连接特点:
• MN/MX#端接+5V • 时钟发生器 • 地址锁存器 • 存储器和外设较多时,需要总线收发器
M/IO、RD、WR信号的关系
图2.5 8284A和8086的连接
最大模式( QS1、QS0
指令队列状态信号)
S2#、S1#、S0#总线周期状态信号
最大模式下的典型配置
Itanium微处理器的特点
① 可拥有三级Cache。Itanium
② 多个执行部件和多个通道。
③ 数量众多的寄存器。 ④ 采用完全并行指令计算。 ⑤ 采用新机制的分支预测技术。
32 位微处理器Pentium的先进技术
1. 先进的体系结构 2.CISC和RISC相结合的技术 3. 超标量流水线技术 4. 先进的分支预测技术
指令流水线的组成
• 总线接口部件、 • 指令预取部件、 • 指令译码部件 • 执行部件
Pentium的三种工作方式,
• 实地址方式 • 保护方式 • 虚拟8086方式
• 6.总线仲裁信号 • HOLD • HLDA • BREQ • BOFF#
Pentium的主要信号
• 7. 检测与处理信号 l BUSCHK#
l FERR#
l IGNNE# l FRCMC# l IERR#
Pentium的主要信号
8. 系统管理模式信号 • SMI# • SMIACT#
Pentium的主要信号
3. 总线周期控制信号 l D/C# 数据/控制信号。
l M/IO#
l W/R# l LOCK# l BRDY# l NA#
存储器和I/O访问信号
读/写信号。 总线封锁信号 突发就绪信号 下一个地址有效信号。
Pentium的主要信号
4. Cache控制信号 Cache控制信号。 l CACHE#
实地址方式的特点
① 寻址机构、存储器管理、中断处理机构均和 8086一样。 ② 操作数默认长度为16位。 ③ 存储器容量最大为1MB,采用分段方式,每段 大小固定为64KB。 ④ 存储器中保留两个固定区域 • FFFF0H~FFFFFH, • 00000~003FFH。
保护方式的特点
① 存储器用逻辑地址空间、线性地址空间 和物理地址空间三种方式来描述。
两个协处理器
• 数值运算协处理器8087 • 输入/输出协处理器8089
8086的引脚信号和功能
注意下列几点: ① 8086的数据线和地址线是复用的, ② 8086可用高8位传送1字节,也可用低8 位传送1个字节,还可一次传送1个字 ③ RESET是系统复位信号
8086的引脚
引脚信号
① GND、VCC 地和电源 ② AD15~AD0 地址/数据复用引脚,双向工作 ③ A19/S6~A16/S3 地址/状态复用引脚,输出 ④ BHE#/S7 高8位数据总线允许/状态复用引脚, 输出 ⑤ NMI 非屏蔽中断引脚, 输入 ⑥ INTR 可屏蔽中断请求信号, 输入 ⑦ RD# 读信号,输出 ⑧ CLK) 时钟,输入 ⑨ RESET(reset) 复位信号,输入 ⑩ READY(ready) “准备好”信号,输入 ⑾ TEST#(test) 测试信号,输入 ⑿ MN/MX# 最小和最大模式控制信号,输入
• 第7步,执行1个总线读周期
中断处理子程序
• 保护中断现场。 • 设置中断允许标志IF来开放中断 • 中断处理的具体内容 • 恢复寄存器 • 中断返回指令
软件中断的特点
① 中断类型码由指令提供。 ② 不执行中断响应总线周期。 ③ 不受中断允许标志IF的影响 ④ 执行软件中断时,对外部硬件中断请求 的反映不同于硬件中断 ⑤软件中断没有随机性
地址的偶校验码位。
地址状态输出信号。 A20以上的地址线屏蔽信号。 地址校验出错信号。
Pentium的主要信号
2. 数据线及控制信号 l D63~D0 数据线。
l BE7#~BE0#
l DP7~DP0 l PCHK# l PEN#
字节允许信号。
奇/偶校验信号。 读校验出错。 奇/偶校验允许信号。
状态标志
• SF • ZF
• PF
• CF • AF • O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