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与实证研究
农业现代化测评指标构建

农业现代化测评指标构建农业现代化是国家现代化进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如何构建科学的农业现代化测评指标,对于推动农业现代化的实现至关重要。
本文将围绕这一主题展开讨论。
一、现代化水平评估指标的构建首先,要从技术水平、生产力水平、管理水平、产业组织水平等多个方面构建农业现代化水平评估指标。
技术水平包括农业生产技术的先进性、科技成果的应用程度等;生产力水平主要评估农业生产效率和产出质量;管理水平则关注管理体制、人才队伍建设等;产业组织水平则强调农业产业集群化、产业链条化等。
二、资源利用效率评估指标的构建其次,要考虑资源利用效率评估指标,包括土地利用率、水资源利用率、化肥农药利用率等。
这些指标直接关系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的保护,应当被纳入农业现代化测评体系之中。
三、农业产值增长评估指标的构建农业产值增长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指标之一,可以通过农产品总产值、农村居民收入、农业增加值等多个方面来评估农业产值的增长情况,反映农业发展的经济效益。
四、农业品质评估指标的构建另外,农业品质也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之一,可以通过食品安全、农产品质量等多个方面来评估农业产品的品质水平,关注产品的安全性、营养价值等方面。
五、生态环境评估指标的构建此外,还需要考虑生态环境评估指标,包括土地资源的保护程度、水资源的利用状况、生态环境的改善程度等,这些指标反映了农业现代化对环境的影响和生态效益。
六、社会效益评估指标的构建除了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外,还需要考虑社会效益,包括农村就业岗位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村社会稳定等方面,这些指标反映了农业现代化对社会的影响。
七、国际竞争力评估指标的构建在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中,需要考虑我国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可以通过出口额、进口额、国际市场份额等指标来评估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为农产品的出口提供参考。
八、政策扶持评估指标的构建政策扶持是推动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手段之一,可以通过政府财政补贴额、扶持政策执行情况等指标来评估政策的有效性和推动程度,为政府改进政策提供参考。
我国农业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研究评述

2009.6了研究,并提出了一套具有较高理论和实际应用价值的指标体系(刘晓越,2004)。
第二类是各地方政府根据当地实际情况所制定的指导当地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指标体系。
如1995年,广东省农村研究发展中心“广东省农业现代化”课题组以资源条件与广东相似的日本20世纪80年代初期的农业现代化水平作为参照,提出了一个由七大项、三个层次、29个指标构成的农业现代化水平指标体系。
1999年,广东省“珠江三角洲农业现代化”课题组在总结过去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由11个一级指标、19个二级指标组成的“五高六化”农业现代化指标体系,即劳动生产率高、土地生产率高、投入产出率高、科技贡献率高、农民收入水平高,农田标准化、操作机械化、服务社会化、管理科学化、生态良性化、城乡一体化,并制定了具体的量值(珠江三角洲农业现代化指标体系课题组,1999)。
江苏省农林厅、省统计局参考国内外有关研究成果和资料采用目标性指标体系,从农业生产水平、农业生产条件、农业生产技术、农业生产管理现代化角度出发,比照世界发达国家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水平,制定了一个由8类17个指标组成的农业基本现代化指标体系(鲍进,2001)。
山东省社会科学院农村经济研究所根据山东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实际,参照国际上农业现代化的基本标准,确定了一个包含6大类、26项指标的农业现代化指标体系(秦庆武,2003)。
上海市统计局课题组在研究上海市都市型农业农村现代化问题时,设置了一套包含6大要素、22项个体指标的评价体系(王振,2003)。
第三类是国内的专家、学者依据自己对农业现代化的理解所提出的指标体系。
比较具代表性的有10种。
(1)浙江大学农业现代化与农村发展研究中心的徐星明、杨万江(2000)提出了包括现代农业生产目标与农业保障目标2个一级目标指标、现代农业5个二级子目标指标(现代农业生产目标:农业生产条件、农业投入水平、农业生产力;农业保障目标:经济与社会结构、农民收入与生活水平),共计17项个体指标。
中国农业现代化水平的测算及实证研究

中国农业现代化水平的测算及实证研究作者:梁朔吴佩林陈宜飞来源:《湖北农业科学》2015年第24期摘要:参考农业现代化水平综合指标评价体系,利用1978-2012年时间序列数据,通过主成分分析法测定了中国的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构建VAR模型分析了农业劳动力转移对中国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的影响。
结果表明,从长期来看劳动力转移对农业现代化具有正向的促进作用。
据此提出了加快中国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的对策。
关键词:农业现代化;劳动力转移;实证分析;VAR模型;测算中图分类号:F320.1;F32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5)24-6423-05DOI:10.14088/ki.issn0439-8114.2015.24.084Abstract: Using the comprehensive index evaluation system of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level for reference, by using time series data from 1978 to 2012, and through the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PCA) to measure the development level of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in China, and then the VAR model was built to analyze the effect of agricultural labor transfer on the development level of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in China.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in the long run, labor transfer positively promoted the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Accordingly countermeasures to speed up the development level of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in China were put forward.Key words: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labor transfer; empirical research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我国农业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

5 . 可比性原则。 农业现代化既是一个世 界性 问题 , 又是一 个 国家性和区域性问题。因此 , 大部分评价指标 的设置应保
证 其 在 不 同 国 家 之 问 、地 区 之 间 具有 横 向 和纵 向 的 町比 性 ,
容。近年来 , 随着 中央强农 、 惠农 政策的实施 , 我 国农业现代
化的发展取得 了很 大成绩 , 各地区也逐步探索出 了符合区域
实 际 的特 色 农 业 现 代 化 道路 。 但是 , 就整 体 情 况 而 言 , 全 国各 地农 业 现 代 化 的发 展 水 平 差 异 十 分 明 显 , 实 现 程 度 极 其 不 均 衡 。 因此 , 为 了准 确 了解 和 把 握 全 国各 地 区 建 设 农 业 现 代 化
的实 际情况 , 我们有必要构建一套符合具体 国情和农情的农
业现代化评价指标体 系 , 以此对我 国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和 实现程度进行科学合理的评 价。
一
业现代化 的实 现情 况作 出检验 , 同时 , 对 未来有重 要影响或
者 当前 存 在 的 突 问 题 也 要 有 所 涉 及 , 以便 : F对 农 业 丁 作 的开 展 进 行 引 导 。 现阶段 , 我 国农 业 现 代 化 建 设 过 程 中一 个 比较 明显 的 问 题 就 是 , 农、 生 产 对 环 境 的 影 n 向大 , 可持 续 发 展 受 到一 定 制 约 。 囚此 , 在指标的设置办面 , 膻 充 分 考 虑这 一
大 力 推 进 农 业 现 代 化 是 建 设 社 会 主 义 现 代 化 的重 要 内
以避免细节过多而难以把握农业 现代 化的本质 , 进而影响评 价 的准确性 。其次 , 数据 的获得 应 比较厅便 , 除 r个别情况 外, 大多数指标最好选取 国家或地方统计资料 中的数据或者
农村现代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测度分析

农村现代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测度分析一、本文概述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现代化已成为推动国家整体现代化进程的关键环节。
本文旨在构建一套全面、科学的农村现代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并对当前我国农村现代化水平进行深入的测度分析。
本文首先对农村现代化及其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背景和意义进行了阐述,接着回顾了国内外在该领域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指出了现有研究的不足和本文的创新点。
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一套包括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生态环境、科技创新、文化教育等五个维度的农村现代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统计分析和综合评价方法,对我国农村现代化水平进行了定量评估。
本文根据评价结果,深入分析了当前我国农村现代化进程中的优势与不足,提出了针对性的政策建议和发展路径,以期为我国农村现代化建设提供理论支持和决策参考。
二、农村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在构建农村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时,需要综合考虑多个维度和因素,以全面、客观地反映农村现代化的发展水平。
本文构建的农村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包括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生态环境、科技创新和文化发展五个一级指标。
经济发展指标是衡量农村现代化水平的基础,包括农业生产效率、农民收入水平、农村产业结构优化等方面。
这些指标能够反映农村经济实力和发展潜力,是评价农村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指标。
社会进步指标关注的是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和发展水平,包括农村教育、医疗、社保等公共服务设施的完善程度,以及农民生活质量和幸福感等。
这些指标能够反映农村社会进步的程度,是评价农村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方面。
生态环境指标是评价农村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指标,包括农村环境质量、生态保护、资源利用等方面。
这些指标能够反映农村生态环境的状况和变化趋势,是评价农村现代化水平不可忽视的方面。
科技创新指标是评价农村现代化发展潜力的重要指标,包括农业科技创新、农村信息化水平、人才培养等方面。
这些指标能够反映农村科技创新的能力和水平,是评价农村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方面。
全国农业现代化监测评价指标体系方案

全国农业现代化监测评价指标体系方案为贯彻落实《全国农业现代化规划(2016—2020年)》关于“建立农业现代化监测评价指标体系,分级评价各地农业现代化进程和规划实施情况,定期发布结果”的要求,科学评价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加快全国农业现代化建设步伐,特制订本指标体系。
一、监测对象监测评价全国及各省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
二、指标构建的依据(一)构建原则一是体现引领性。
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部署要求,突出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等“三大体系”,突出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目标导向,发挥评价指标对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引领作用。
二是体现指导性。
突出结果和过程的有机结合,既有度量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的结果性指标,又有突出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重点工作的过程性指标,为推进农业现代化工作提供指导借鉴。
三是体现操作性。
原则上选择社会公认的、反映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的指标,突出权威性、透明性;指标数据符合国家统计制度特点,均能从现有统计数据获得。
四是体现连续性。
在已开展的相关农业现代化监测评价工作的基础上,大稳定、小调整,确保一个方法、一个标准对外,尽量减少办法调整对各地农业现代化评价工作带来的影响。
(二)指标选择从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质量效益、绿色发展、支持保护等6个方面选取23个指标对农业现代化水平进行评价。
前三个方面侧重对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过程评价,后三个方面侧重对农业现代化建设的结果评价。
表1全国农业现代化监测评价指标体系及数据来源三、评价方法(一)定量评价评价指标数据属于统计部门统计范围内的,直接采用统计年鉴数据;属于行业部门统计范围内的,采用行业统计数据。
确保评价指标数据真实有效,年度间口径一致、相互衔接。
测算指标得分为指标现状值与全面现代化目标值的比值乘以权重,综合得分为各测算指标得分之和。
各测算指标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目标值与全面实现农业现代化目标值的比值乘以权重之和,即为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标准值。
我国农业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研究评述

G a g h u5 0 2 ; . ol eo E o o c n n g me tH a a Agiu u e nv ri , u n z o , u n d n 1 6 2) u n z o 1 2 5 2C l g f c n mis dMa a e n , u n n r l r i s y G a g h u G a g o g5 0 4 e a ct u e t
第一类是 带有 宏观 指导性质 的指标 体 系,第二 类是 各地方政府根 据 当地 实际情况所制定 的指 导 当地农 业现代 化建设 的指标体 系,第三类是 国 内的专 家、学者依据 自己对农业现代 化的理解 所提 出的指标体 系,并指 出现 有评 价指标体 系存 在体 系不 够完 善、可比性较差、操作性差等不足之处。
t e t id c t g r sp e e td b x e t n c o a sb s d o h i u d r tn i g o g iu t r lmo e iai n wh c o n e u h hr a e o i r s n e y e p rs a d s h lr a e n t e r n e sa d n fa rc l a d r z t , ih p i t d o t y u n o
Ch n Ch f o o c n n g me tZ o g a iest f rc l r n n ie r g 1 Col eo Ec n mis dMa a e n, h n k i v ri o Agiut ea dE gn e n , e a Un y u i
我 国农业现代化评价指标体 系研究评述
陈春 霞
( 仲恺农业 工程 学院经济与管理 学院, 东 广州 5 02 ; . 1 广 12 5 2华南农 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东 广 州 5 04 ) 广 16 2 [ 摘要】 发展 现代农业 ,实现农业现代化 ,首先要对农业现代化 的现状 、薄弱环 节和进展 有清醒的认 识 ,而评 价实现农 业现 代化 的现状和发展 水平 ,建 立科 学的评价指标体 系是重要的基础 。文章将 国内现有的农业现代化评价指标体 系划分为三大类,
我国农业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

我国农业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杨少垒【期刊名称】《经济研究导刊》【年(卷),期】2014(000)017【摘要】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和实现程度需要科学的指标体系进行评价和衡量。
在遵循客观性、重点性、可行性、可比性、导向性和动态性原则的基础上,可以将我国农业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视作一个系统,其内容包括农业生产手段、农业生产能力和结构、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农业生态环境4个一级指标以及14个二级指标和28个三级指标。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level and the degree of realization needs the scientific index system for evaluation and measurement.In the following,the emphasis of objectivity,feasibility,comparable basis,orientation and dynamic principle, can our country agriculture modernization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as a system,which includes the means of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capacity and structure,the rural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the agricultural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ndex of 4 one class and 14 two level indexes and 28 three level indexes.【总页数】4页(P18-20,35)【作者】杨少垒【作者单位】四川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成都 61020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320;F224【相关文献】1.我国农业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设计 [J], 曾利彬2.我国农业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的优化模型——基于聚类和因子分析法 [J], 沈琦;胡资骏3.农业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J], “农业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课题组4.我国农业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分析 [J], 张家祥5.我国农业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研究评述 [J], 陈春霞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可持续发展能力对于农业现代化发展的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纵观其他国家的农业现代化发展道路,主要是完成了从石油农业到生态农业的过渡,发挥农业技术的先导作用,不走石油农业发展的老路,改变农业的经济增长模式,通过市场,资本,政策三个方面的力量来优化资源的配置,以农业技术革新为主线,引领农业经济的变革和发展。
致谢
致谢
本文是在我敬爱的导师汪晓银教授的悉心指导下完成的。论文的整个过程从选题、资料收集、定稿和修改都离不开恩师的细致和耐心指导。是汪老师让我进一步认识了数学世界的魅力,在本科时期在汪老师的指导下参加数学建模国家竞赛拿到了国家级二等奖,从此和数据分析和数据挖掘结下了不解之缘。在我心里种下了未来发展的种子,在读研期间,在汪老师的建议下,我参加了全国研究生数学建模大赛,并且获得了国家一等奖。汪老师不仅在经济学课业上对我严格研究,同时也鼓励我拓宽思维,在立足自身兴趣的基础上,积极和前沿科技接轨。在完成学业,修完学分的前提下,利用业余时间我和几个合伙人建立了一家移动互联网公司随身移动,获得了来自美国硅谷顶级投资机构的投资。创业艰难百战多,我们在团队管理和项目上遭遇过多次危机,在很多次我想放弃的时候,是汪老师的鼓励和支持我,让我咬牙坚持下来。论文指导期间,老师渊博的学术知识、严谨的治学态度以及谦和的为人,不仅在学术上也在为人上给我做出了榜样,所有这些都将使我受益终身。借此机会衷心的感谢老师,辛苦了,谢谢您!
2013年4月于狮子山
中国农业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与实证研究作者:朱晓明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农业大学
本文链接:/Thesis_Y2394452.aspx
5.2.1稳步推进农村城镇化建设
按照科学发展观的需要,释放内需巨大潜力,发挥城镇化综合效应,促进国民经济的平稳发展和快速飞跃。中国的城镇化认可比例略微超过50%,如果仅以户籍人口计算的话,这个比例就会下降到约为35%左右,而发达国家的水平接近80%,我国的城镇化水平不仅远低于发达国家,甚至与许多同等发展阶段国家的水平相比也有所不及。差距从某种情况来讲也是一种潜力,在今后的二三十年里,如果能维持目前的城镇化率的改善水平,那么每年转移到城市的人口数量将会达到1000万,这势必会带来城镇基础设施和公众服务投资的扩大,带来居民收入和消费的增加,带来城市集聚效应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给农业现代化创造有利的条件。
感谢三年来陪伴在我周围的同窗好友杜佩,龚梦,周林,王俊,他们同样给了我众多的鼓励和帮助,特别是杜佩同学,在数据的收集整理,模型的选取和理论支撑上,给了我很有创造性的建议,解决了模型运算的遇到的一些问题,在此感谢所有帮助和关心过的同学们。
最后,感谢我最爱的家人们,感谢论文期间,你们给予的无微不至的关心和支持,谢谢你们1
华中农业大学2013届硕士学位论文:中国农业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与实证研究
5.1.3农业现代化建设离不开国家政策的支持
因地制宜的财政政策对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起到很好的调控性作用,政府的农业经济政策对农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政府通过政策促进产业的汇聚和各种技术创新,从而推动农业现代化的可持续发展,通过相关政策引导农村集体和农合个人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知识教育等方面的投入,一方面推动农业技术的研发和推广,一方面要保证和晚上农村国目前正处于农业现代化的前期,距离农业现代化的中期距离不是太远。随着社会的进步,尤其是伴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农村结构正在悄然变革,农业生产力得到了有效的释放和成长。决策者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在不忽视农村生产条件的前提下努力提高农民素质和居民收入,加大现代农业生产要素的投入,注重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抗灾能力建设。
在资料的收集,论文的开题和写作过程中,得到了祁春节教授、陶建平教授、刘颖教授、柳鹏程教授等对我在开题报告和中期检查中给与的细心指导,老师们在论文的研究方向,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等方面提出了宝贵的意见,给了我很大的帮助,在此表示感谢。
感谢华中农业大学理学院办公室的范莉老师,经管学院办公室的陈曙老师,从大一入学起一直到研究生毕业的七年生活中,二位老师对我学习和生活方面的帮助和鼓励非常大,在此向二位老师表示诚挚的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