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第4单元第19课《生物入侵者》集体备课教案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4单元 第19课《生物入侵者》教案 新人教版

第19课《生物入侵者》一、【教学目标】1.了解本文说明的主要内容。
2.学习本文所使用的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
3.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重点难点】1.学习本文的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
2.了解“生物入侵者”对生态系统的破坏和对人类造成的损失。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设备四、【教学过程】导入语素有高原明珠之称的昆明滇池曾是一个波光粼粼,白帆墙影,群鸥逐浪的旅游胜地,而如今的滇池却环境恶化,今非昔比,湖中原有的68种鱼已有38种不复存在,很多水生生物几乎灭绝,每年我国需花巨资清理,那你知道是什么在其中起到了破坏性的作用吗?原来是一种看起来鲜嫩可爱的,我国特意引进用来净化污水的水葫芦。
我们把这种像水葫芦一样的外来生物称为生物入侵者。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当代科普作家梅涛所写的一篇介绍相关知识的说明文《生物入侵者》。
整体把握1.什么是“生物入侵者”?提示:课文第一段。
2.本文还向我们介绍了哪些内容?提示:本文还讲了“生物入侵者”带来的巨大危害,造成“生物入侵者”增多的原因和途径、生物学和生态学界对“生物入侵者”的不同态度以及目前世界各国对“生物入侵者”所采取的相应措施。
合作探究1.请用自己的话概括说明本文所介绍的有关“生物入侵者”的知识。
(不少于5个要点)提示:(1)“生物入侵者”是指原本生活在异国他乡、通过非自然途径迁移到新的生态环境中的“移民”。
(2)“生物入侵者”的危害是巨大的,它们给人类造成难以估量的经济损失的同时,对被入侵地的其他的物种以及物种的多样性构成极大的威胁。
(3)由于日益繁荣的国际贸易,“生物入侵者”搭乘跨国贸易的“便车”,“偷渡”入境;此外,跨国宠物贸易也为“生物入侵者”提供了方便。
(4)目前,生物学和生态学界对“生物入侵者”有不同态度:一部分人认为,经过“物竞天择”,可以制约“生物入侵者”的危害,达到新的生态平衡;另一部分人认为听任“生物入侵者”自由发展,会给当地生态和人类生活造成严重危害。
第19课《生物入侵者》教案(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5doc

19.生物入侵者一、教学目标:1、巩固说明文的有关常识2、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二、教学重点:掌握本文所使用的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及作用。
三、教学方法:自主学习法、探究法四、课前准备:1、搜集生物入侵的有关资料2、查阅工具书、扫清文字障碍五、教学步骤:1、导课:古往今来,人类不仅经历了外来入侵者的种种侵略,还面临着生物入侵者带来的严重危害,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中国已发现松材线虫、美国白蛾、美国斑潜蝇等30多个外来入侵者动物和水葫芦、大米草、紫茎泽等90多个外来入侵植物种。
来自北美的松材线虫进入中国后,已经造成3500多万株松树枯死,生态损失巨大。
据初步测算,仅林业一项,中国每年因入侵生物造成的损失就达500多亿元。
面对这如此巨大的损失,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增强环保意识、保持生态平衡是我们当今社会的当务之急,也是我们今天谈论的中心话题。
板书课题《生物入侵者》、整体感知:快速阅读、围绕说明文的有关要素,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归纳:①说明对象:生物入侵者。
由此得出这是一篇事理说明文。
②说明重点:什么是生物入侵以及生物入侵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危害。
③说明顺序:a、理清文章的结构:引出话题→ 摆出现象→ 探讨因果→ 揭示态度→ 采取措施。
b、明确:逻辑顺序:由现象到本质、由因到果c、探究本文这样安排说明顺序的好处:符合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规律,且文章结构严谨、层次分明。
d、总结一般规律:演变过程时间序,构造型状空间序,成因规律逻辑序。
④说明方法:、本文主要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明确:作诠释、列数字、举列子、打比方、说说上述说明方法的作用,并从文中各举一例加以说明(举例略)用诠释:具体明白(第1节)列数字:用事实说话、引发读者的想象(3、4、5节)举例子:支撑观点、使之更具说服力打比方:通俗易懂,使说明更形象(1、3、5节)、问题探究:①为什么对发现一两只从未见过的甲虫,连普通人都不会感到惊讶的事情,而生物和生态学家却会认为这“不是件寻常的事”。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19 生物入侵者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19、生物入侵者教学目的1、阅读课文,了解本文说明的主要内容。
2、学习本文所使用的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
3、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学习本文所使用的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
【课前准备】搜集生物人侵的相关资料,要求写出生物入侵者的名称、原产地、人侵地及危害。
(至少搜集一种生物入侵者的资料)借助工具书,扫除字词障碍。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讲述一则生物入侵的消息(也可用多媒体播放生物入侵的相关资料)。
教师讲完后,请学生用一两句话概括这则消息的主要内容。
明确:科技高度发达的21世纪,我们共同的家园——地球正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挑战,环境问题已成了摆在人类面前的亟待解决的问题,而生态问题则又是当今世界环境问题的中心议题。
下面我们来共同学习《生物入侵者》,希望学习此文能促使我们提高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教师板书课题)二、题解要求学生合上书,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入侵”和“生物人侵者”的含义。
要求学生从文中勾画出揭示“生物入侵者”含义的语句。
三、自主阅读、整体感知学生阅读思考。
本文除了告诉我们什么叫生物入侵者,它还讲了哪些内容?明确:本文还讲了生物入侵带来的巨大危害、造成生物入侵增多的原因和途径、生物学和生态学界对“生物入侵者’’的不同态度以及目前世界各国对“生物入侵”采取的相应措施。
四、写法探究探究学习本文所采用的说明顺序a.常见的说明顺序有哪些?本文采用了什么说明顺序?b.探究本文这样安排说明顺序的好处。
学生讨论后明确:运用逻辑顺序符合人们的认知规律,且使文章结构严谨、层次分明。
探究学习本文所采用的说明方法a.本文主要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学生讨论后教师板书:列数字、举例子、打比方b.找出文中运用上述说明方法的相关语句。
(将学生分成三大组,每一组找一种说明方法的相关语句,看哪一组找得又快又好)C.说说列数字、举例子、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的作用,并从文中各举一例加以说明。
五、小结要求学生从主要内容与写作方法两方面对全文作一个小结。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19《生物入侵者》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语

第十九课生物入侵者教学目标1.了解文中介绍的生态环境知识,了解生物入侵者的有关情况。
2.理清本文的说明顺序,整体把握文章内容,提高阅读科普文的能力。
3.分析本文运用的说明方法,体会其表达效果。
教学重点、难点理清本文的说明顺序,把握文章所运用的说明方法。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生物入侵”是什么?大家对此可能会感到陌生。
要知道,这正是人类自己挑起的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不能不引起我们高度警觉,今天,我们将走进战场,对这场“战争”做一番考察。
一、自主探究——预习与交流【设计意图:此环节旨在让学生整体感知文本】1.熟读课文,圈画文中生字词。
劫.(jié)掠栖.(qī)息藩.(fān)篱归咎.(jiù) 斑斓.(lán)2.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
(1)解释下列词语。
在劫难逃:命中注定要遭受祸害,逃也逃不脱(迷信)。
现在借指坏事情一定要发生,要避免也避免不了。
束手无策:比喻没有办法。
无动于衷:心里一点不受感动;一点也不动心。
五彩斑斓:灿烂多彩。
(2)下列句中加点词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D )A.听说小林被录取了,她的心理失衡..了,往事再一次浮上心头。
B.这件事来得太突然,她显得束手无策....。
C.如果自然环境遭到严重破坏,一切生命将在劫难逃....。
D.尽管老师反复劝解,她心里仍无动于衷....。
3.根据课文内容的表述,给“生物入侵者”下一个定义。
【交流点拨】“生物入侵者”是指原本生活在异国他乡、通过非自然途径移到新的生态环境中并对新的生态系统产生破坏的生物。
4.课文中主要提到了哪些生物入侵者?【交流点拨】斑贝、天牛、红蚂蚁、棕树蛇等。
5.作者是如何形象地称呼这些入侵者的?【交流点拨】移民偷渡者。
“移民”称为“入侵者”?【交流点拨】因为他们不仅破坏原有的生态系统,而且还可能给人类社会造成难以估量的经济损失。
7.生物入侵者增多的原因归咎于什么?【交流点拨】日益繁荣的国际贸易。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19课《生物入侵者》教案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

生物侵略者教育意图1.堆集词语,把握“抢掠、休息、藩篱、归咎”等词的读音及词义,了解“劫数难逃、五彩斑斓、束手无策、物竞天择、无动于衷”等词语的意思,并学会运用。
2.了解文中介绍的生态环境常识,了解生物侵略者的有关状况。
3.了解生物“污染”,增强防备认识。
教育重难点1.堆集词语,把握“抢掠、休息、藩篱、归咎”等词的读音及词义,了解“劫数难逃、五彩斑斓、束手无策、物竞天择、无动于衷”等词语的意思,并学会运用。
2.了解文中介绍的生态环境常识,了解生物侵略者的有关状况。
课时:1课时教育内容与进程情形激趣据光明日报(2000年6月12日)报导,深圳西南海面上的内孤立岛,一种产于中、南美洲的“植物杀手”薇甘菊在敏捷延伸。
它们宛如一张张巨网,黑漆漆地笼罩在美丽的荔枝树、芭蕉树、想念树上。
树木由于沐浴不到阳光而无声无息地死去,鲜花和绿草由于呼吸不到新鲜的空气而干枯,岛上的土地正蜕变成荒漠,素有“植物天堂”美誉的内孤立岛,或许会被薇甘菊毁于一旦。
那么薇甘菊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损坏力呢?让咱们走进梅涛的《生物侵略者》去寻觅答案。
探求生趣榜首步,泛读课文。
辅导学生阅览时,要求用着重号标出阐明文的写作的方针,用横线标出文章的阐明点,用序号标出含义段,用波涛线标出阐明方针的特色,批注自己的阅览了解,列出不明白之处。
在阅览进程中校对读音,堆集词语:抢掠休息藩篱归咎一、全体感知㈠区分阶段,归纳粗心榜首部分(1段):什么是生物侵略者第二部分(2-4段):生物侵略者的损害第三部分(5段):构成生物侵略者增多的原因及途径第四部分(6-7段)对待生物侵略者的情绪第五部分(8段):各国对生物侵略者采纳的方法采纳方法:(8段)㈡部分探求1.本文首要选用了怎样的阐明次序?清晰:逻辑次序。
文章从解说“生物侵略者”这个概念下手,接着摆呈现象,介绍了“生物侵略者”给人类带来的损害、对生态环境的损坏作用,再探求原因,终究评论对策。
根本上是按提出问题、剖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思路打开的。
教学设计:八年级(上)语文第19课《生物入侵者》(八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

教学设计:八年级(上)语文第19课《生物入侵者》(八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下面给大家分享教学设计:八年级(上)语文第19课《生物入侵者》(八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共含5篇),欢迎阅读! 篇1:八年级语文上册《生物入侵者》教学设计【文本研读】细读《生物入侵者》,掘其文本特质以下:一,词语如“移民”“生物入侵者”“天堂”若干,披引号于身,齐聚一文,构成“华丽阵容”。
“服饰"标明,这些词语在句段中并非用其本义,表其本身,而是用其比喻义,身份是客(喻)体,是把别的事物比作了它们。
这种带引号标识的打比方,除了兼有“生动形象”的说明效果外,更凸显表达的趣味性,简言之:有趣。
二,几个中心自然段,每每用核心句陈述说明要点后,立即举上例子给予支撑,一例二例三例,不一而足,让人信服十分半点无疑义。
全文运用举例子十多处,其效果亦可简言之:有力。
三,本文虽为说明,但推出成语方阵,组成一道语言典雅的风景线。
且看异国他乡安家落户为所欲为物竞天择……在语文课上赏玩美的语言风景是干自己的本分。
语文课姓语,说明文概莫能外。
四,生物入侵系大话题,科学原理(知识)既有现实针对性,又有普及紧迫性。
课文全举外国例,说外国情,不涉中国一言,不免有隔岸现火或远水不解近渴之疏离。
有此缺口亦妙,我来补之,补之以本国我土入侵状貌,将课文内容简缩例子化,与鲜近新材料相并有机整合,由远而近,由人而我,激发虞思,培养科学精神,涵养情感态度价值观。
【教学设计】一、导入——咄咄怪事(PPT展示)老师现在和大家一起分享我看到的一则新闻:一个老人到一家诊所就诊,讲了一件咄咄怪事,他在自家鱼塘捧水洗手,冷不防从鱼塘里跳起一条鱼咬到他的中指,并且死死咬住不放,他吓坏了,把鱼弄死,死鱼才松了口,就立马来诊所诊治。
医生听了十分惊奇,一边给老人治伤一边问老人,这条鱼颜色鲜艳,非常好看,是不是?老人说是;你最近在鱼塘除了看到这种鱼,你养的其它鱼种很少看到了是不是,老人说是;这种鱼过去养在鱼缸里的,是老外鱼对不对,老人很惊奇说你怎么知道的,这是我儿子旅游时从国外带回来的,先是养在鱼缸里,我看它好看,想养在鱼塘里让它繁殖赚钱。
八年级语文第4单元19生物入侵者教案新人教版

第4单元 4《生物入侵者》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积存词语,把握“劫掠、栖息、藩篱、归咎”等词的读音及词义,明白得“在劫难逃、五彩斑斓、束手无策、物竞天择、无动于衷”等词语的意思,并学会运用。
2.了解文中介绍的生态环境知识,了解生物入侵者的有关情形。
渗透有关法制内容。
进程与方式目标1.理清本文的说明顺序,整体把握文章内容,提高阅读科普文的能力。
2.分析本文运用的说明方式,体会其表达到效。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生物“污染”,增强防范意识,为建设家园、保护家园而尽力。
教学重点:理清本文的说明顺序,把握文章所运用的说明方式。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明白得:如何看待在物种迁移进程中的“人为干与”?什么缘故在形成“生物入侵者”的进程中,强调“不受同类的食物竞争”和“不受天敌损害”这两个条件?课时安排 2课时教学进程第一课时一、导语设计同窗们,据光明日报(2000年6月12日)报导,深圳西南海面上的内伶仃岛,一种产于中、南美洲的“植物杀手”薇甘菊在迅速蔓延。
它们仿佛一张张巨网,黑压压地笼罩在漂亮的荔枝树、芭蕉树、相思树上。
树木因为洗澡不到阳光而无声无息地死去,鲜花和绿草因为呼吸不到新鲜的空气而枯萎,岛上的土地正蜕变成荒漠,素有“植物天堂”佳誉的内伶仃岛,可能会被薇甘菊毁于一旦。
那么薇甘菊什么缘故会有如此大的破坏力呢?让咱们走进梅涛的《生物入侵者》去寻觅答案。
二、背景资料梅涛,今世科普作家。
《生物入侵者》是一篇介绍关于生物通过非自然途径移迁可能对人类造成危害的知识的事理性说明文。
21世纪,咱们一起的家园——地球正面临着愈来愈严峻的挑战,环境问题已成了摆在人类眼前的亟待解决的问题,而生态问题那么又是现今世界环境问题的中心议题。
希望学习《生物入侵者》此文能促使咱们提高爱惜生态环境的意识。
三、学生自读课文,教师设计问题指导学生自读1.给以下加粗的字注音。
劫掠栖息藩篱归咎2.说明以下的词语归咎啸聚山林劫掠在劫难逃五彩斑斓物竞天择束手无策为所欲为始料不及恶运酝酿3.请用自己的话归纳说明本文所介绍的有关生物入侵者的知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物入侵者》集体备课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本文说明的主要内容。
2.理清本文的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
3.提高环保意识。
教学重难点:
理清本文的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
一、导入新课
孔子云:“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但在湖南长沙,面对“满城尽带黄金甲”的一枝黄花——云南滇池扰乱一池春水的水葫芦,人们却痛下杀手,欲赶尽灭绝,为什么?请走进《生物入侵者》。
二、请一学生朗读第一自然段,其他同学思考问题:
什么是“生物入侵者”?
1、学生自读思考后,教师提问:什么是“生物入侵者”?学生找到第一自然段里的句子,读一读,强调句子里的“非自然途径”和“移民”两个词语。
师追问:作者直接提出这个概念的吗?
明确:不是的。
而是通过普通人和生物学家和生态学家见到一两只从未见过的甲虫是的态度对比,自然引出“生物入侵者”的。
那为什么对发现一两只从未见过的甲虫这种普通人不会感到惊讶的事情,生物学家和生态学家会认为这“不是件寻常小事”?
普通人发现一两只从未见过的甲虫,只会感到新奇,不会考虑更多的问题;生物学家和生态学家对此就会考虑许多问题。
可能会考虑哪些问题呢?如:甲虫是从哪里来的?甲虫是如何到这里来的?甲虫的生态是怎样的?甲虫是否会对当地生态和人类生活带来影响?等等。
三、探讨文章。
1、接着作者围绕“生物入侵者”介绍了哪些问题?学生默读课文其他段落。
请仔细阅读,圈点勾画。
找出文中关键语句,思考作者说明的过程。
提示:一般文章每个段落中都有概括性、提示性的文字或语句,在阅读中画出这样的内容可以帮助你提炼文章主要信息,快速准确的掌握文章主要内容。
所以说,圈点勾画是学习语文的重要途径之一。
2、请学生梳理要点,教师板书。
3、请用自己的话概括说明本文所介绍的有关生物入侵者的知识。
(不少于5个要点)
生物入侵者是指原本生活在异国他乡、通过非自然途径迁移到新的生态环境中的“移民”。
生物入侵者的危害是巨大的,它们给人类造成难以估量的经济损失,对被入侵的其他物种以及物种的多种性构成极大的威胁。
那么这些生物入侵者是通过什么途径入侵的呢?为什么会增多呢?由于日益繁荣的国际贸易,生物入侵者搭乘跨国贸易的“便车”,“偷渡”入境;此外,跨国宠物贸易也为“生物入侵者”提供了方便。
目前,生物学和生态学界对生物入侵者有不同态度:一部分人认为,经过“物竞天择”,可以制约“生物入侵者”的危害,达到新的生态平衡;另一部分人认为听任“生物入侵者”自由发展会给当地生态和人类生活造成严重危害。
世界各国对“生物入侵者”都在采取相应的措施。
4、理清本文的说明顺序。
这是一篇事理说明文。
文章从解释“生物入侵者”这个概念入手,接着摆出现象,介绍了“生物入侵者”给人类带来的危害、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作用,再探究原因,最后讨论对策。
基本上是按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思路展开的。
这是一种逻辑顺序,它符合人们思维发展的顺序,写作有关科学知识的文章是通常会采用这种符合思维顺序的方法作为行文思路,这就使逻辑顺序与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共同成为说明文的三大说明顺序。
四、品味文章语言。
1、叶圣陶说:说明文以说明白了为成功。
所以要想把事物事理说明白,不仅要有合理的说明顺序,还要借助语言这个有效的交流工具。
准确严密是说明文语言的基本要求。
品味文章语言特点也是我们阅读文章的一项基本能力。
请看大屏幕上的这两句话:
(1)从二战至今,关岛本地的11种鸟类中已有9种被棕树蛇赶尽杀绝,仅存的两种鸟类的数量也在与日俱减,随时有绝种的危险。
关岛本地的许多鸟类被棕树蛇赶尽杀绝,剩下的鸟类的数量也在与日俱减,随时有绝种的危险。
分析:比较后,“从二战至今”是限制时间,突出时间短,11和9等以及“仅存”等字从数量上突出棕树蛇的危害之大。
(2)当时这些混杂在仓底货物中的“偷渡者”并没有引起当地人的注意。
当时这些混杂在仓底货物中的斑贝并没有引起当地人的注意。
分析:把斑贝比喻成“偷渡者”,形象生动地说明它是在人们不知不觉中登上北美大陆,并悄悄给人类造成危害的。
(补充强调:生物入侵对大多数人来说比较陌生。
作者采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使语言更生动形象,增强文章的趣味性,深入浅出,达到推广科普知识的目的。
)
2、从课文中找出类似的使说明文准确简明,生动易懂词语和句子,并作简要分析。
明确:例如:“赶尽杀绝、啸聚山林、占领”等。
3、交流。
五、说一说(现场采访)
假如某环保局召开记者招待会,记者现场采访环保局长。
1、假如你是记者,请你关于“生物入侵”设计好你采访的问题;
2、假如你是环保局长,你将如何应对记者的提问。
五、课堂小结
《生物入侵者》是一篇事理说明文,采用逻辑顺序说明事理,条理清晰,说明方法得当,是一篇规范的说明文,写法值得我们初学写作者借鉴。
文中介绍的有关生物污染的知识,应学会运用,提高防范意识,加强生态意识,了解当地自然风景的价值,抵抗外来生物的侵入。
六、布置作业
利用网络搜寻有关生物污染的信息,并加以整理,讲给同学们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