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写指导识字2树之歌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识字第二课《树之歌》知识点及练习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识字第二课《树之歌》一、会认字。
梧桐掌枫松柏装桦耐守疆银杉化桂二、会写字。
杨(杨树)(白杨) 壮(壮丽)(壮大) 桐(油桐)(梧桐) 枫(枫树)(枫叶) 松(松树)(放松) 柏(柏树)(松柏) 化(化石)(美化) 桂(桂花)(桂皮) 棉(棉花)(棉衣) 杉(水杉)(杉树)三、重点字的笔顺。
(红色加粗的字,为书写易错字。
)杨:壮:桐:枫:松:柏:棉:杉:化:桂:四、形近字。
桐(油桐)(梧桐)枫(枫树)(枫叶)松(松树)(放松)铜(铜鼓)(铜钱)讽(嘲讽)(讥讽)讼(诉讼)(讼师)▲练习:用“√"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梧.桐( wú wǔ ) 耐.寒( nài lài ) 绿装.( zhuāng zuāng ) 手掌.( zǎng zhǎng ) 银.杏( yín yíng ) 桦.树( huá huà )五、多音字。
柏bǎi(松柏)(柏树)bó (柏林)(柏拉图)bò(黄柏)▲练习:在括号里给加点的字注音。
在柏.()林求学的那段时期,他经常去学校附近的松柏.()林里散步。
六、近义词。
像——似寒——冷七、反义词。
高——矮壮——弱喜——厌暖——寒八、词语搭配。
叶儿红披绿装守北疆满院香九、重点句。
1.杨树高,榕树壮,梧桐树叶像手掌。
(这句话概括了三种树的特征,杨树高大,榕树粗壮,梧桐树叶子的形状好像我们的手掌。
句子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梧桐树叶比作手掌。
)2.枫树秋天叶儿红,松柏四季披绿装。
(这句话写了不同树木在不同季节叶子颜色的特点。
其中,松树和柏树的叶子一年四季都是绿色的。
)3.木棉喜暖在南方,桦树耐寒守北疆。
(这句话写出了木棉和桦树的生长习性。
木棉喜欢温暖的南方,桦树耐寒,生长在北方。
)▲练习:照样子,写句子。
例:梧桐树叶像手掌。
(1)松树的叶子像。
(2)枫树的叶子像。
十、课文结构。
二年级上册语文 树之歌

识字2.树之歌【课前解析】《树之歌》是一首介绍树木特征的归类识字儿歌,描写了杨树、榕树、梧桐树、枫树、松树、柏树、木棉、桦树、银杏、水杉和桂花树十一种树木,表现了大自然树木种类的丰富。
儿歌篇幅短小,读来朗朗上口。
除第一行外,每行由七个字组成,是一首多句式的儿歌,押“ang”韵。
这首儿歌常识性较强,同时洋溢着浓浓的情趣,语言平实,修辞恰当,所选树木具有代表性,贴近儿童生活。
如“梧桐树叶像手掌”“松柏四季披绿装”,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将树木特征与儿童生活相联系,写得通俗易懂。
关注课文:课文每句话的观察角度各不相同。
第一句观察树木的外形,描写了杨树的高大,榕树的茁壮及梧桐树叶像手掌的特征。
第二句观察树叶的颜色,描写了枫叶的火红和松树、柏树的翠绿。
第三句观察树木的习性,写出了木棉喜暖和桦树耐寒的不同习性。
最后一句介绍了两种被誉为“活化石”的树以及香溢满园的桂花树。
文中插图与儿歌中的树木出现顺序不同,可引导学生发现插图与树木名称的对应关系,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依次是白、木棉、梧桐、格树、水杉、银杏、金桂、柏树、枫树、松树、杨树。
图片直观展示了各种树木的特点,符合儿童图文学习的心理特征。
关注生字:本课共15个会认字,其中8个生字都与树木名称有关。
可将识字教学与认识树木相结合。
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熟读儿歌后,圈出儿歌中的树木名称,然后与插图一一对应,由这些表示树木名称的词语引出生字“梧、桐、枫、松、柏、桦、杉、桂”,利用形声字的构字规律,将同偏旁的汉字进行归类识字。
本课要写的字都是左右结构的合体字,其中木字旁的字有八个,重点指导左边木字旁要写得稍长、稍窄,左右部件相互协调。
其中“杨、桐、松、枫、柏”都是左高右低,只有“棉”和“杉”左右相近,右边略微长一点儿。
大部分的字在结构布局上都是左窄右宽。
书写“化”字注意右部的笔顺,先撤后竖弯钩;书写“壮”字注意右边“士”不要写成“土”。
关注词语:杨树、树叶、枫树、松柏、木棉、水杉、化石、金桂。
识字2《树之歌》(语文二年级上册)跟随老师笔记一起学习

识字2《树之歌》跟随老师笔记一起学习在二年级识字2《树之歌》中我们将会学习11种树木,这11种树都有哪些特点,下面就跟随着丹格教育的老师一起来学习一下这篇课文吧!主题归纳《树之歌》这篇课文是以儿歌的形式,让我们了解自然,认识树木,并初步知道一些树木的特点。
课文内容《树之歌》全文仅四句话,但是每句话介绍的内容可不少。
第一句,“杨树高,榕树壮,梧桐树叶像手掌。
”分别介绍了杨树、榕树和梧桐树,他们各自的特点:杨树高大,榕树粗壮,梧桐树的树叶像是手掌(从外形方面介绍这三种树木)。
这里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将“梧桐树叶”比作“手掌”,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梧桐树叶的形状特点。
第二句,“枫树秋天叶儿红,松柏四季换绿装。
”介绍了枫树、松树和柏树。
这里介绍枫树、松树和柏树是通过介绍它们的颜色,枫树到了秋天叶子就会变红,而松树和柏树则四季常青。
这里将松柏当作人来写,是拟人的修辞方法。
赋予松柏披衣服的动作,而披衣服是人才具有的行为。
第三句,“木棉喜暖在南方,桦树耐寒守北疆。
”这一句则是在介绍木棉和桦树生长的气候特点,采用了对比,一南一北,一冷一暖。
第四句,“银杏水杉活化石,金桂开花满院香。
”这句分别从树木的稀有、珍贵程度和自身开花香的特点来描述。
银杏树作为古老的物种,和水杉一样非常珍贵。
但是随着科技进步,银杏已经能够通过人工繁育实现规模化种植,已经是一种重要的绿化树木,很多大街、校园都种植有银杏树,到了秋天片片叶子飘落,就像一只只金色的蝴蝶。
本课要求会认的字有15个,要求会写的生字10个,而且大部分生字都与树相关,是“木”字旁的字。
其中“化”字的笔顺要注意,右边先写撇,再写竖弯钩。
“壮”字的右边是“士”而非“土”,“杉”字右边三撇是纵向排列,不要横向排列。
生字笔画除了前文提到的多音字“泡”,还有多音字“柏”和“绿”。
“柏”,①读“bǎi”,组词:柏树、柏油、翠柏;②读“bó”,组词:柏林。
柏林为德国首都。
“绿”,①读“lǜ”,多指颜色,组词:绿色、翠绿、绿地;②读“lù”,用于“绿林、绿营、鸭绿江”等。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 识字2 树之歌(精品)

梧桐桂枫 木字旁,与树有关
松 柏 杉 桦 榆、槐、柳 耐守疆银
化掌装
jiānɡ
疆
yín
很恨
银
狠银
zhǎnɡ
掌
梧桐 松柏 耐寒 云杉
手掌 绿装 守北疆 化石
枫叶 白桦 银杏 桂花
掌枫松
梧 柏桐
桦
耐
疆 银
装
化
桂
杉 守
自由朗读课文,想一想这些树它们各有什么特点?
杨树高
榕树壮
壮——强 披——穿 喜——爱 暖——温 高——矮 壮——弱 喜——厌 暖——寒
在地质历史时期,由于自然环境发生变化, 银杏、水杉等类群中的绝大多数种类都灭绝了, 成了化石,剩下来的个别种类,只是在局部地 域得以保持下来,一直活到今天。
金桂开花满院香
描写树木的诗句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咏柳》 唐•贺知章
树木可以调节气候、净化空气、防风降噪, 是人类最好的朋友。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树木,我 们要爱护它。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树高百尺,叶落归根 •树无根不长,人无志不立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乐趣版权 不得转载)
老课师文读一,共你有们多听少,棵树?杨树高,榕树壮,
请你 出来
梧桐树叶像手掌。
枫树秋天叶儿红,
松柏四季披绿装。
Hale Waihona Puke 木棉喜暖在南方,桦树耐寒守北疆。
银杏水杉活化石。
金桂开花满院香。
课文讲了杨树、榕树、梧桐树、枫树、 松树、柏树、木棉树、桦树、银杏树、水杉、 桂树这11种树。
梧桐树叶 像
这样的句子我会写:
芭蕉树叶 像
手掌。
比喻
扇子
。
枫树秋天叶儿红
《识字2 树之歌》(生字讲解)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教学

笔顺:
fēnɡ
后鼻音
左窄右宽,左高右低。
杨
桐
松
棉
化
壮
枫
柏
杉
桂
部首:木 结构:左右 组词:松紧 松开 形近字:公 造句:
妹妹一松手,气球就飞走了。
笔顺:
sōnɡ
左窄右宽, 顶部左高右低。
杨
桐
松
棉
化
壮
枫
柏
杉
桂
平舌音
后鼻音
部首:木 结构:左右 组词:柏树 松柏 形近字:伯 造句:
杨
桐
松
棉
化
壮
枫
柏
杉
桂
翘舌音
后鼻音
左窄右宽。
部首:木 结构:左右 组词:桐油 梧桐 形近字:同 造句:
梧桐树爷爷年纪很大,知道许多故事。
笔顺:
tónɡ
左窄右宽,左高右低。“木”的捺变点;“同”横平竖直框正。
杨
桐
松
棉
化
壮
枫
柏
杉
桂
后鼻音
部首:木 结构:左右 组词:枫树 枫林 形近字:风 造句:
笔顺:
ɡuì
杨
桐
松
棉
化
壮
枫
柏
杉
桂
左窄右宽。
识字 2 树之歌
要注意仔细观看笔画顺序哦!
左右结构
桂
杉
枫
棉
壮
桐
柏
松
化
杨
部首:木 结构:左右 组词:杨树 杨柳 形近字:扬 造句:
杨老师今天表扬了我。
笔顺:
杨
桐
松
棉
化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识字2《树之歌》课文原文及教案

【导语】《树之歌》这篇课⽂是部编版⼆年级上册识字单元第2篇课⽂。
本课是⼀⾸介绍树⽊特征的归类识字⼉歌,描写了杨树、榕树、梧桐树、枫树、松树等11种树⽊,表现了⼤⾃然树⽊种类的丰富。
⽆忧考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家参考!【篇⼀】部编版⼆年级上册语⽂识字2《树之歌》课⽂原⽂ 杨树⾼,榕树壮, 梧桐树叶像⼿掌。
枫树秋天叶⼉红, 松柏四季披绿装。
⽊棉喜暖在南⽅, 桦树耐寒守北疆。
银杏⽔杉活化⽯。
⾦桂开花满院⾹。
____________________ 本⽂由⼈民教育出版社⼩学语⽂室编写。
【篇⼆】部编版⼆年级上册语⽂识字2《树之歌》教案1 教学⽬标: 1.认识“梧、桐”等15个⽣字,会写“杨、壮”等10个字,会写“杨树、树叶”等8个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背诵课⽂。
3.通过读⽂、看图,初步了解11种树的基本特点;积累与树⽊有关的语句。
教学重点: 利⽤形声字特点学习8个带⽊字旁的⽣字,初步了解树⽊特点,朗读、背诵⼉歌。
教学难点: 认识15个⽣字,正确书写10个⽣字。
第⼀课时 教学⽬标: 1.认识“梧、桐”等15个⽣字,会写“杨、桐、枫、松、柏”5个字,会写“杨树、树叶、枫树、松柏”4个词语。
2.通过读⽂、看图,初步了解杨树、榕树等树⽊的特点。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
教学重点: 利⽤形声字特点学习带⽊字旁的⽣字。
教学难点: 正确书写“杨、桐、枫、松、柏”5个⽣字。
教学过程: ⼀、联系⽣活导⼊ 在你家周围、⼩路旁或者公园⾥,你经常看到哪些树⽊? 杨树、柳树、槐树、松树、柏树、梧桐树等。
我们的祖先很早就在屋前院后栽种树⽊,⼈们和⼤树的感情⼗分亲密。
今天我们来学习的课⽂就和树有关,题⽬是《树之歌》。
⼆、初读⼉歌,认识树⽊名称 1.借助拼⾳朗读⼉歌。
2.数⼀数⼀共⼏句话。
(4句)指名逐句朗读。
3.每句话介绍的分别是什么树⽊呢?请你⼀边读⼀边圈出树⽊名称。
杨树、榕树、梧桐树、枫树、松、柏 ⽊棉、桦树、银杏、⽔杉、⾦桂 ⼀共11种树⽊,“松柏”指的是松树和柏树。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 识字2 树之歌

柳树枝像 小辫儿。 银杏叶儿像 小扇 。
桃树花开 红艳艳 。
棕树 喜暖在南方 。
读一读,想想下面几句话的意思。 (课后第三题)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树高百尺,叶落归根。 树无根不长,人无志不立。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十年的时间可以培育一棵树木,一百年的 时间才可以使培育一个人才。
比喻培养人才是长久之计。也表示培养人 才很不容易。
枫树秋天叶儿红
松柏四季披绿装
你知道为什么松 柏能四季常青吗 ?
松柏四季长青的原因
松树和柏树的叶子长得像针状,细 而厚,水分蒸发的面积很小,叶子外面 长了一层角质表皮,仿佛身披一件“棉 外衣”,既能保暖,又能防止水分蒸发 。
因此,风雪和严寒也奈何不了它们 。
小组合作一起再读一读,填一填吧!
枫树秋天( 叶儿红),松柏四季( 披绿装) 。
木棉喜(暖)在南方,桦树(耐寒 )守北疆 。
最后一句全班齐读,找一找句中树 木的特点是什么。
银杏水杉活化石
为什么称银杏和水 杉为“活化石”呢 ?
为什么把银杏和水杉 称为“活化石”呢?
在两亿七千万年前,银杏就已经出 现了,再后来绝大部分的银杏也像恐龙 一样灭绝了,而水杉最早出现在中生代 白垩纪,是经历过第四纪冰川浩劫的珍 贵孑遗植物,所以如今依然存活的这两 种稀有的树木被称为“活化石”。
字词听写
第二课时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本课的生字 词,知道了大自然树木的种类很多 ,今天我们就带着好奇的心情,一 起去看看这些树有什么特点吧!
互动课堂
先听老师读一遍课文,边听边把树木 名称用圆圈圈出来。
重读,突出树木特点
你发现树名中的 画线字有什么特
点了吗?
杨树高,榕树壮,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识字2《树之歌》课文原文及教案

欢迎下载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识字2《树之歌》课文原文及教案.
【篇一】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识字2《树之歌》课文原文
梧桐树叶像手掌。
枫树秋天叶儿红,
松柏四季披绿装。
木棉喜暖在南方,
桦树耐寒守北疆。
银杏水杉活化石。
金桂开花满院香。
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语文室编写。
【篇二】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识字2《树之歌》教案1
1.认识“梧、桐”等15个生字,会写“杨、壮”等10个字,会写“杨树、树叶”等8个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通过读文、看图,初步了解11种树的基本特点;积累与树木有关的语句。
教学重点:
精选文档感谢下载使用双击可编辑删除18。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左窄右宽, “口”的第 二笔在横中 线上起笔
左窄右宽 ,横斜钩 要写好。
我会写
松 柏 棉 桂
左窄右宽 ,右边的 撇要短些 左窄右宽 ,最后一 笔是悬针 竖。
右边撇 较陡。
右边四 横间隔 要均匀 。
我会写
壮 化
左窄右宽,右边 是“士”。
左窄右宽,最后一 笔竖弯钩的弯要圆 润。
我会读
泡桐
白果
我会背
( ( ( ( ( ( ( (
)树高,( )树壮, )树叶像手掌。 )树秋天叶儿红, )四季披绿装。 )喜暖在南方, )耐寒守北疆。 )( )活化石, )开花满院香。
我会写
杨 桐 杉 枫
左窄右宽 ,右边第 二撇比第 一撇长。
左窄右宽 ,右边三 个撇要平 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