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 识字2 树之歌 名师教案

合集下载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2单元 识字2 树之歌(教案)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2单元  识字2 树之歌(教案)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2单元识字2 树之歌(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认识12个生字,会写8个字,正确读写“杨树、壮、梧桐、枫树、松柏、木棉、桦树、耐寒、金桂、水杉、活化石、银杏”等词语。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掌握形声字的特点,提高识字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增强对树木的认识和了解。

二、教学内容1. 识字:杨树、壮、梧桐、枫树、松柏、木棉、桦树、耐寒、金桂、水杉、活化石、银杏2. 写字:杨、梧、枫、松、柏、棉、杉、化3. 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树木的特点和美好。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认识12个生字,会写8个字,正确读写词语。

2. 教学难点:掌握形声字的特点,提高识字能力;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树木的美好。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字卡2. 学具:田字格纸、铅笔、橡皮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观察教室周围的树木,引出课题《树之歌》。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圈出生字。

(2)学生交流自主学习成果,分享识字方法。

3. 识字写字(1)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生字,掌握形声字的特点。

(2)学生在田字格纸上练习写字,教师巡回指导。

4. 朗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教师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

5. 理解课文(1)学生交流对课文中树木特点的理解。

(2)教师总结,引导学生感受树木的美好。

6. 总结拓展(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2)学生交流保护环境、爱护树木的重要性。

六、板书设计1. 课题:《树之歌》2. 生字:杨树、壮、梧桐、枫树、松柏、木棉、桦树、耐寒、金桂、水杉、活化石、银杏3. 写字:杨、梧、枫、松、柏、棉、杉、化七、作业设计1. 抄写生字两遍。

2. 用“杨树、梧桐、枫树、松柏、木棉、桦树、金桂、水杉、银杏”等词语造句。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学习《树之歌》,学生认识了12个生字,会写8个字,提高了识字能力。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树之歌语文教案(通用10篇)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树之歌语文教案(通用10篇)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树之歌语文教案(通用10篇)部编版二年级上册《树之歌》语文教案(通用10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部编版二年级上册《树之歌》语文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树之歌》语文教案1教学目标1、认识“梧、桐”等壹五个生字,会写“松、柏、杉、桂”4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通过读文、看图,初步了解11种树的基本特点。

4、积累与树木有关的语句。

5、培养学生热爱树木、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重点难点1、重点:(1)利用形声字特点掌握木字旁的8个生字。

(2)会写“松、柏、杉、桂”4个生字。

2、难点:(1)初步了解树木特点。

(2)培养学生热爱树木、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幻灯片。

学生准备:课前观察相关树木,收集树木的资料。

教学课时第1课时。

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播放儿歌视频《大树妈妈》,导入新课。

孩子们喜欢听儿歌吗?(生:喜欢)这节课我们先来听一首儿歌吧。

名字叫《大树妈妈》。

大树妈妈真有爱心,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关于树木的儿歌《树之歌》。

(课件出示课题)2、板书课题,指导读题。

请伸出小手和老师一起板书课题,看“树”这个字是什么偏旁?(“木”字旁)“木”字旁一般与树有关。

《树之歌》讲的就是关于树的儿歌。

请孩子们读一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导入:儿歌中写了哪些树呢?它们都有什么特点?我们一起来认识认识吧。

1、请孩子们读一读这首儿歌。

要求:(1)自由朗读儿歌,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思考:儿歌一共介绍了几种树?把它们的名字圈出来。

2、小朋友们都会读了吗?老师要来考考你们了!你们找到了哪些树呢?请按顺序来说一说。

生汇报:找到了11种树木。

有杨树,榕树、梧桐树、枫树、松树、柏树、木棉、桦树、银杏、水杉、金桂。

3、学习词语,识记生字。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识字2:树之歌》优质教案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识字2:树之歌》优质教案

识字2 树之歌教学目标:1、认识“树”,感受树的象征意义,提高赏析散文的能力。

2、通过朗读,品味,用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去解读文本。

3、理解课文的文化情怀与都市色调。

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教学重点合作探究文本中“树”丰富的情感内涵。

教学难点①比较“菩提”与“棕榈”的抗争精神。

②通过探究整合学生在导学案中出现的问题,来引导学生熟知本文的形神、情理、虚实。

教学过程:一、作者简介二、补充资料三、导入新课朦胧诗派的代表人物舒婷在她的笔下创设了两个浪漫的形象----橡树与木棉,它们作为人间真情的代表深入人心;道家学派的先哲庄子也提到了一棵树,在它的寓言中,凤凰非此树不栖息,它就是梧桐,梧桐既是庄子对滚滚尘世的追求。

那么,作家林?b>d德笔下的那些树,又能带给我们怎样的思索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树》。

四、展示课件让学生辨别不同的树的图片(捕捉课文细节),设疑:你最喜欢作者笔下的哪一种树?五、品读全文,理解课文1、这是一篇谈论树的散文,在课文中都谈到了哪些树?重点说到得有哪几种?提示:菩提树、圣诞树、棕榈、桑、松重点:菩提树、圣诞树、棕榈2、寻找文中关于菩提树的描写并思考:菩提树在本文中有什么特点?其象征意义是什么?提示:谦逊地生长在都市的盲点这桑科乔木缓缓飘落下无数艳丽的花朵,继续灌溉着大地,一面柔和覆盖在一个青年的双肩上菩提树高雅的气质,的确隐喻着觉者一生关联佛教象征着东方宗教的人本思想----静穆安详,令作者肃然起敬,产生一种敬仰之情(作者态度)补充:菩提树似乎天生来就与佛教渊源颇深,据传说,2500多年前,佛祖释迦牟尼原是古印度北部的迦毗罗卫王国(今尼泊尔境内)的王子乔答摩•悉达多,他年青时为摆脱生老病死轮回之苦,解救受苦受难的众生,毅然放弃继承王位和舒适的王族生活,出家修行,寻求人生的真谛。

经过多年的修炼,终于有一次在菩提树下静坐了7天7夜,战胜了各种邪恶诱惑,在天将拂晓,启明星升起的时候,获得大彻大悟,终成佛陀。

小学语文教材同步统编版二年级上册识字2树之歌

小学语文教材同步统编版二年级上册识字2树之歌

《树之歌》教案【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认识并正确朗读课文中的生字词,如“梧桐”、“枫树”、“松柏”等,理解它们的基本含义。

2. 学生能够通过课文学习,了解不同树木的特点及其生长环境,培养对自然的认识和兴趣。

3. 学生能够背诵课文《树之歌》,并通过思维导图等方法记忆和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课文中生字词的认读与理解。

树木特征与生长环境的介绍。

课文内容的背诵与记忆方法。

【教学难点】生字词的正确发音和书写。

课文中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手法的理解。

课文内容的深入理解和记忆。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激发兴趣与初步认识(1)展示树木图片①利用多媒体展示杨树、榕树、梧桐树等树木的图片,让学生直观感受不同树木的形态特征。

②引导学生观察树木的高矮、叶子的形状等,激发他们对树木的兴趣。

(2)简单介绍树木①简要介绍树木的分类,如乔木、灌木等,以及它们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②通过提问的方式,如“你们知道哪些树木?”,鼓励学生分享他们对树木的了解。

2. 课文内容预览(1)朗读课文①教师先朗读一遍《树之歌》,让学生感受课文的韵律和节奏。

②强调课文中生字词的发音,如“梧桐”、“枫树”等,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2)课文内容概述①概述课文中提到的11种树木及其特点,如杨树的高大、榕树的壮实等。

②通过提问,如“你们最喜欢哪种树,为什么?”,引导学生思考并参与讨论。

3. 生字词学习(1)生字词展示①展示课文中的生字词,如“梧桐”、“枫树”等,并标注正确的拼音。

②让学生跟读,教师及时纠正发音,确保学生能够准确掌握。

(2)生字词理解①解释生字词的含义,如“梧桐”是一种树,“枫树”叶子秋天会变红等。

②通过举例或造句,帮助学生理解生字词在实际语境中的运用。

4. 课文内容与现实生活的联系(1)联系生活实际①讨论学生在生活中可能见到的树木,如校园里的树木、公园里的树木等。

②让学生描述他们所见过的树木,以及对这些树木的印象和感受。

识字2树之歌(教案)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

识字2树之歌(教案)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

识字 2 树之歌(教案)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在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的“识字2 树之歌”章节中深入探索。

具体内容包括:学习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不同树木的特点,以及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本课的生字词,并能正确书写。

2. 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了解不同树木的特点,提高他们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3. 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激发他们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正确书写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运用课文中的句子进行表达。

2. 教学重点:学习生字词,感受不同树木的特点,培养观察力和想象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不同树木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名字。

与学生互动,谈论他们对树木的了解,引导他们关注树木的特点。

2. 新课导入(10分钟)引导学生翻到课本的“识字2 树之歌”章节,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

指导学生认识本课的生字词,并板书在黑板上。

3. 例题讲解(15分钟)以课文中的句子为例,讲解生字词的用法,让学生进行模仿练习。

对学生进行提问,检验他们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4. 随堂练习(10分钟)让学生用生字词造句,分享给其他同学,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讨论树木的特点和作用。

引导学生关注大自然,激发他们保护环境的意识。

六、板书设计1. 生字词:大、小、多、少、高、矮、绿、黄。

2. 树木特点:高矮、叶子颜色、果实形状。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抄写生字词,每个词语写5遍。

用生字词造句,至少3个句子。

画一幅自己喜欢的树木,并注明其特点。

2. 答案:生字词抄写略。

造句示例:大树很高,小树很矮;夏天树叶是绿色的,秋天树叶变成了黄色;苹果树上有很多红色的苹果。

画作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学生掌握了生字词,能正确书写,对树木的特点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识字2《树之歌》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识字2《树之歌》课文原文及教案

【导语】《树之歌》这篇课⽂是部编版⼆年级上册识字单元第2篇课⽂。

本课是⼀⾸介绍树⽊特征的归类识字⼉歌,描写了杨树、榕树、梧桐树、枫树、松树等11种树⽊,表现了⼤⾃然树⽊种类的丰富。

⽆忧考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家参考!【篇⼀】部编版⼆年级上册语⽂识字2《树之歌》课⽂原⽂ 杨树⾼,榕树壮, 梧桐树叶像⼿掌。

枫树秋天叶⼉红, 松柏四季披绿装。

⽊棉喜暖在南⽅, 桦树耐寒守北疆。

银杏⽔杉活化⽯。

⾦桂开花满院⾹。

____________________ 本⽂由⼈民教育出版社⼩学语⽂室编写。

【篇⼆】部编版⼆年级上册语⽂识字2《树之歌》教案1 教学⽬标: 1.认识“梧、桐”等15个⽣字,会写“杨、壮”等10个字,会写“杨树、树叶”等8个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背诵课⽂。

3.通过读⽂、看图,初步了解11种树的基本特点;积累与树⽊有关的语句。

教学重点: 利⽤形声字特点学习8个带⽊字旁的⽣字,初步了解树⽊特点,朗读、背诵⼉歌。

教学难点: 认识15个⽣字,正确书写10个⽣字。

第⼀课时 教学⽬标: 1.认识“梧、桐”等15个⽣字,会写“杨、桐、枫、松、柏”5个字,会写“杨树、树叶、枫树、松柏”4个词语。

2.通过读⽂、看图,初步了解杨树、榕树等树⽊的特点。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

教学重点: 利⽤形声字特点学习带⽊字旁的⽣字。

教学难点: 正确书写“杨、桐、枫、松、柏”5个⽣字。

教学过程: ⼀、联系⽣活导⼊ 在你家周围、⼩路旁或者公园⾥,你经常看到哪些树⽊? 杨树、柳树、槐树、松树、柏树、梧桐树等。

我们的祖先很早就在屋前院后栽种树⽊,⼈们和⼤树的感情⼗分亲密。

今天我们来学习的课⽂就和树有关,题⽬是《树之歌》。

⼆、初读⼉歌,认识树⽊名称 1.借助拼⾳朗读⼉歌。

2.数⼀数⼀共⼏句话。

(4句)指名逐句朗读。

3.每句话介绍的分别是什么树⽊呢?请你⼀边读⼀边圈出树⽊名称。

杨树、榕树、梧桐树、枫树、松、柏 ⽊棉、桦树、银杏、⽔杉、⾦桂 ⼀共11种树⽊,“松柏”指的是松树和柏树。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名师教案(含反思)2树之歌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名师教案(含反思)2树之歌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名师教案(含反思)2树之歌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在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的教材中,深入学习第二章《树之歌》。

该章节详细描绘了树木的四季变化,以及它们在不同季节中的美丽形态。

我们将会详细解读课文内容,理解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能够熟练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培养学生对自然美的感知能力,激发他们热爱大自然。

3. 通过课文学习,掌握一定的词汇和句子结构,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对课文中一些生动形象的句子进行理解和应用。

教学重点:通过学习课文,培养学生对树木、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文朗读录音、彩笔、画纸。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我会带领学生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然后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喜欢大自然吗?那你们知道树木在不同季节里的变化吗?”引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兴趣。

2. 新课导入(15分钟)通过多媒体展示树木四季变化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课文内容。

然后让学生跟随录音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

3. 课文解析(20分钟)对课文进行逐句解析,讲解重点词汇和句子结构,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4. 例题讲解(10分钟)挑选课文中具有代表性的例句,引导学生分析其修辞手法和表达效果。

5. 随堂练习(10分钟)设计与课文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现场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6. 小组讨论(5分钟)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本节课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以简洁明了为主,列出课文、重点词汇和句子,以及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抄写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子。

b. 仿写一个描述树木四季变化的句子。

c. 家长协助孩子观察周围的树木,记录下它们在不同季节的变化。

2. 答案:a. 略b. 示例:春天,树木抽出嫩绿的枝条,长出美丽的叶子;夏天,树木茂盛,绿叶成荫;秋天,树叶变得金黄,像一幅美丽的画卷;冬天,树木光秃秃的,等待着春天的到来。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树之歌教案设计优秀5篇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树之歌教案设计优秀5篇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树之歌教案设计优秀5篇树之歌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会认本课壹五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儿歌,并背诵全文。

3、通过看图和读儿歌,初步认识树木的样子,了解这些树木的外形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重难点1、学会本课生字,识记生字字形并正确书写。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了解不同树木的特点。

第一课时一、图片导入,引入新知1、课件出示几种常见树木的图片,如杨树、枫树、梧桐树、桂花树等。

(1)指名学生说一说认识图片上的哪些树木。

(2)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树名。

2、看图,说说每种树的外形特点。

(1)与同桌合作,说给同桌听。

(2)几人一组,说给小组伙伴听。

(如:杨树长得直而高,树叶大而茂密。

枫树的叶子是互生的,秋季的时候叶子会变红。

梧桐树长得高高壮壮的,树叶像手掌。

)二、初读儿歌,合作识字1、教师范读课文,让学生圈出生字。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遇到生字多读几遍。

3、分组合作学习生字。

(1)互相当小老师提醒字音。

“桐、掌、枫、松、装、疆”都是后鼻音。

“桦、化”同音,是三拼音节,拼读时不能丢掉中间的介音。

“梧、银”是整体认读音节,要直接发音。

“耐”的声母是n,是鼻音。

(2)拼读音节,正字音。

(3)读词语,掌握生字。

4、进行“识字比赛”,看谁记得又多又快。

5、教师指导记字形。

(1)自学生字,指名说出这些生字的共同点。

(“杨、梧、桐、枫、松、柏、桦、棉、杉、桂”都是木字旁,起到表义作用。

)(2)自学生字,交流识字方法。

熟字加偏旁:木+风=枫木+同=桐木+白=柏拆分法:掌=尚+手比较法:壮-装,“壮”字下面加上“衣”,就是“装”。

6、熟读儿歌(课件出示)。

7、找找最后一个字韵母有什么规律,试着背儿歌。

三、教师指导,学习写法。

1、出示课件,指导写法(左窄右宽)。

2、我会说,读读记记。

四、课后练习,拓展延伸。

课件出示句子,想想它们的意思。

树之歌教学设计篇二【教学设想】初读课文,提出要求,学生根据提示要求,自学生字新词,读准生字新词读音,读通课文,扫除语言障碍,为第二课时的学习打下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识字2 树之歌文本分析:本课是一首介绍树木特征的归类识字儿歌,描写了杨树、榕树、梧桐树、枫树、松树、柏树、木棉、桦树、银杏、水杉和桂花树等11种树木,表现了大自然树木种类的丰富。

课文每句话的观察角度各不相同。

第一句观察树木的形状,描写了杨树的高大、榕树的茁壮及梧桐树叶像手掌的特征。

第二句观察树叶的颜色,描写了枫叶的火红和松树、柏树的翠绿。

第三句观察树木的习性,写出了木棉喜暖和桦树耐寒的不同习性。

最后一句介绍了两种被誉为“活化石”的树以及香溢满园的桂花树。

这首儿歌篇幅短小,读来朗朗上口,常识性较强,却洋溢着浓浓的情趣,语言平实,修辞恰当,所选树木具有代表性,贴近儿童生活。

文中插图与儿歌中的树木对应,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依次是白桦、木棉、梧桐、榕树、水杉、银杏、金桂、柏树、枫树、松树、杨树,直观展示了各种树木的特点,符合儿童图文学习的心理特征。

教师在授课之前可以提前要求学生观察生活中的树木,看看它们分别有什么特点,以便课上交流。

在一年级的学习中,学生们已经掌握了很多带有木字旁的生字,并了解了汉字“偏旁表意”的特点及规律,所以学生学习本课生字有一定的基础。

尤其是本课中出现了很多不同种类的树,有学生生活中常见的,也有生活中不太常见的,它们身上的自然常识极容易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因此,教学中可以结合不同树的相关知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并掌握偏旁归类识字方法。

教学目标:1.认识“梧、桐”等15个生字,会写“杨、壮”等10个字,会写“杨树、树叶”等8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通过读文、看图,初步了解11种树的基本特点。

积累与树木有关的语句。

教学重点:朗诵、背诵儿歌,利用形声字特点掌握带有木字旁的8个生字,初步了解树木特点。

课时安排:2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梧、桐”等15个生字,会写“杨、壮”等10个字,会写“杨树、树叶”等8个词语。

2.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要点把握1.将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学习本课生字。

引导学生运用形声字的规律自主识字。

3.能正确书写带有木字旁的生字,重点指导书写左右结构的生字。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1.教师出示收集的树叶,让学生猜猜是什么树的叶子。

导语: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无论是河谷,还是山顶,我们总能看到一位老朋友,那就是树。

树朋友让我们的家园变得更加美丽,让我们的空气变得更加清新。

大家看,我这里有许多树朋友托我带给你们的礼物,有细条状的,有巴掌状的,有扇子状的……它们分别是哪位树朋友送的呢?(请学生回答)2.揭示课题,导入本课教学。

过渡:同学们刚才都猜出来我手上的树叶分别是哪位树朋友送的了,可见大家在平时的生活中都非常善于观察。

树木的种类非常多,同学们能说出多少?(指生说说他们知道的树木名称)看来,我们一时半会儿都说不完树木的名称啊!今天,我们就先来认识11种树木,它们一起给我们唱了一首树之歌,快来听一听吧!(板书:树之歌)二、初读课文,检测预习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听读,找到课文中出现的树朋友,用喜欢的符号标出来。

2.学生自己读课文,把觉得难读的、容易读错的字圈一圈。

3.教师指导学生展开小组活动,认读11种树的名称,检测课前预习情况。

(1)每小组指认一名小组长。

小组长给每个同学发一张带有11种树名称的字条,学生逐一认读字条上的11个词语,圈出读不准的生字或词语。

(2)小组成员相互当老师,针对同学们圈出的字进行范读和领读。

(3)小组长确保每位同学都能正确地读出这11个词语。

4.汇报学习成果,集体检测。

(1)合作交流,游戏识字。

(游戏:捉迷藏)①教师再次出示带树名的词语卡片,提问:这些词语中隐藏着一些生字宝宝,你能找到他们吗?②教师随着学生的回答板书生字:梧、桐、枫、松、柏、桦、杉、桂(2)认识带有木字旁的生字,发现汉字特点。

过渡:请大家看看我刚才在黑板上写的这9个字,你们能发现它们有什么共同点吗?学生交流:都有木字旁。

过渡:你们发现了字形里的秘密,那么再把这些字读一读,还能有什么发现呢?学生交流:“梧、桐、枫”这3个字的读音就是木字旁旁边的字。

小结:对,这3个字左边的木字旁表示它们都是树木,是形旁;右边的字提示了它们的读音,是声旁。

其实“柏、桦、桂”右边的字也提示了它们的读音,但是在音调或音节上稍稍有所不同。

“柏”读三声,不要错读成“白”,“桦”读四声,不要读成“华”的二声。

(3)利用形声字的规律,认识更多的树木。

过渡:我们可以利用形声字的规律认识更多的生字,现在请同学们看看这些生字,你们能根据我们刚才总结的规律读出它们的名称吗?棕树橡树楠树樟树石榴树(4)学习其他有用的识字方法。

①字理识字。

(课件出示“杉”的字理图)“杉”字右边的“彡”表示像毛一样的花纹,而杉树的叶子就像针一样细,形状有点像毛。

(课件出示“疆”的字理图)“疆”字的左边是一个“弓”字和一个“土”字,表示以弓记步来丈量土地,右边的三横两田表示田之间的疆域界限。

②儿歌识字:用手把它挂,女孩玩娃娃。

人好成佳话,木到开桂花。

③看图识字。

(课件出示一位老公公靠在树上的图片)老公公靠在木头上,就是“松”。

(课件出示一棵木桩旁边堆着两堆土的图片)木桩旁边两堆土,就是“桂”。

小结:识字的方法有很多种,如加一加、减一减、换偏旁、形声字识字、字理识字、猜谜识字、看图识字等,爱动脑筋的小朋友一定能找到适合的识字方法,从而认识更多的字。

5.口头组词,领读词语。

(1)课件出示7个生字:掌、疆、壮、装、银、守、耐。

预设:这7个生字基本是儿歌中的韵脚,也可结合儿歌朗读进行正音。

要注意:“掌、装、疆”是后鼻音,“银”是前鼻音,“守、掌、装”是翘舌音,“耐”是鼻音。

(2)学生组词辨析,引导学生读准字音。

掌:手掌、脚掌、巴掌、鼓掌疆:疆域、边疆、疆土、疆界壮:强壮、壮大、壮丽、壮观装:假装、服装、装扮、军装银:金银、银色、银白、银子守:守卫、守护、守时、保守耐:耐心、忍耐、耐受、耐力三、巩固识字,指导书写1.图文对照,引导学生再次认读生字。

出示杨树、榕树、梧桐树、枫树、松树、柏树、木棉、桦树、银杏、水杉、桂花树的图片,指名选取相对应的词语卡片,其他学生跟读三遍。

2.指导书写带有木字旁的字。

过渡:木字旁的字我们已经会认了,但还要会写呢!(出示生字:杨、桐、枫、松、棉、杉、桂)大家仔细看一看,它们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书写时要注意什么?明确:这些生字都是左右结构的合体字,且都是木字旁,字义均与树木有关。

“木”字做偏旁时捺要变成点,木字旁要写得稍长、稍窄,左右部件相互协调。

其中“杨、桐、松、枫、柏”都是左高右低,只有“棉”和“杉”左右相近,右边略微长一点儿。

大部分的字在结构布局上都是左窄右宽。

3.集中指导学生书写。

(1)教师在田字格中范写木字旁,引导学生观察每一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然后在本子上练写几个木字旁。

(2)学生自由观察7个带木字旁的字,看清每一个笔画在田字格中的占位,一边观察一边练习书写。

(3)质疑交流:练写7个带木字旁的字时,哪个字比较难写?(4)教师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一边讲解一边范写。

例如:“杉”右部分的三撇起笔在同一竖线上,第三撇略长。

“枫”右半部分“风”第二笔是横斜钩,不要写成横折弯钩。

(5)指导书写“壮”与“化”。

(6)学生再次观察例字,然后在写字表中临写例字并独立写两个字。

(7)教师利用投影仪展示学生的书写作品,师生共同评议:哪些字的笔画写得好?哪些字的写法需要改进?(8)根据老师和同学的建议修改自己的书写。

预设:二年级的汉字书写指导重点是字的章回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本课生字练习的重点就是引导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进行指导,写好左窄右宽的字。

教师可以一边指导,一边示范,写字贵在精而不在多,严格要求切实保证写字质量,使每个学生不但能把字写正确,而且尽量把字写得美观。

四、课堂回顾,作业设计1.教师回顾并总结本课时的教学内容。

小结:今天的课堂可真是“绿意盎然”哪!虽然我们教室内没有树,但学了这么多与树相关的词语,大家是不是也感觉我们周围仿佛站立着一棵棵大树呢?今天的这节课呀,我们学习了许多木字旁的字,它们就是我们这节课的识字重点——形声字。

通过学习,大家是不是发现课本上的生字看上去很难,其实掌握起来并不难呢?汉字虽然构件比较复杂,但识字可是有诀窍的。

大家看,我们今天掌握了一些识字方法,认起字来就容易多了!所以再遇到不认识的字,大家可要用上我们今天学到的好方法哦!2.布置课后作业,巩固学习。

(1)完成课后习题第二题,读一读,记一记8个与植物相关的词语,要读准每个字音。

(2)查找与这8个词语相关的植物的资料,看一看它们分别是什么植物或者是植物的哪一部分。

(3)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同步巩固练参见“世纪英才丛书——世纪英才好学案”,阅读提升练参见“英才好阅读”丛书)课时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通过读文、看图,了解11种树的基本特点。

积累与树木有关的语句。

要点把握了解课文中提到的11种树的特点,激发热爱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过程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1.听写词语,指导学生进行复习巩固。

导语: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不少树木,大家还记得它们的名称吗?我想请几名同学上台来写一写,有哪些小勇士愿意挑战一下自己呢?其他的同学请拿出纸笔,跟着一起写。

(1)教师报听写,同学们写一写。

(2)听写完成后,针对错误的地方再次强化学习。

2.做游戏:猜一猜。

学生根据老师的描述,猜一猜是哪一种树。

预设:树叶像手掌,秋天变红色。

(枫树)四季常青,每到八月满院飘香。

(金桂)树干又直又高,风一吹,树叶哗啦啦直响。

(杨树)过渡:刚才老师说了这些树的特点,同学们一下子就猜出是哪种树了。

那么除了老师刚才说的这些,它们还有哪些特点呢?这节课我们就去文中看一看。

二、研读课文,重点探究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1)指导:儿歌每一行结构相似,都是树木名称加上树木特点,“像手掌、叶儿红、披绿装、守北疆、满院香”等词语要适当重读,突出树木特点的同时,感受儿歌的节奏和韵律。

(2)方法:同桌合作读、小组比赛读、拍手打节奏读。

2.分节学儿歌,了解树木的特点。

学习第一句杨树高,榕树壮,梧桐树叶像手掌。

(1)请一名学生读一读,其他同学思考:这句话写了几种树木?(3种:杨树、榕树、梧桐树)(2)课件出示杨树、榕树和梧桐树的图片,请学生说出每幅图介绍的是哪一种树,并给出理由。

预设:长得高的是杨树。

(学生回答后,师板书:杨树高)长得很粗壮的是榕树。

(学生回答后,师板书:榕树壮)树叶像手掌的是梧桐树。

(学生回答后,师板书:梧桐叶如掌)(3)在这3种树中,榕树在有些地方不太常见,教师可重点讲解榕树的特点。

(课件出示)榕树原产于热带亚洲,以树形奇特、枝叶繁茂、树冠巨大而著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