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策:打造高端服务体系 提升中国经济实力共52页
如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over十九大报告对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指明了清晰的方向,并提出“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等具体部署。
路径:从五个方面发力“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打造、构造、构建,最核心的有两个方面,一是在科技创新方面,如何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要把整个现代化创新体系构建起来,与我们的现代化经济体系相匹配,成为现代化经济体系重要、关键的支撑;另一方面是经济转型升级,目前中国仍然是一个产业结构比较滞后,产业的先进性还不够的发展中国家,所以我们要提升产业结构的层次,尤其是要把先进制造业的水平提高,这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表示。
从具体的操作手段上,国务院参事、中国与全球化智库理事长王辉耀告诉《经济》记者,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可从以下几方面发力:第一,以实体经济为经济发展的着力点,推动制造业、基础设施产业升级。
要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显著增强我国经济质量优势。
在这一过程中,不仅要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还要形成若干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加快形成新的现代产业优势。
发挥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性作用,注重投资的整体收益、长期回报与外部效益结合。
王辉耀说,要进一步推动制造业向“高端智能化”转型。
中国制造业日益发展壮大,自2010年起已成为制造业第一大国,是全球制造业规模最大的国家,但是制造业的“大而不强”仍是亟须突破的瓶颈。
产品附加值低、生产成本高、研发投入和人才供给不足是制造业向“高端智能化”转型难的主要原因。
由此,不仅企业要加速抢占新技术蓝海、创新投资模式、打造“世界品牌”战略;政府方面也要引导境外合作、构建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完善教育结构引进高端人才。
第二,要完善区域发展机制,促进东西部、城乡区域协调、协同、共同发展。
介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成就

介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成就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自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实现了快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国家综合实力逐步增强,成为世界上重要的经济体之一。
中国在经济方面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实行了市场经济改革,实施了对外开放政策,推动了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
截至2021年,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00.6万亿元,是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在全球经济格局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中国的城乡建设不断改善,基础设施建设蓬勃发展,科技创新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货物贸易国和最大的外商投资国,对推动全球经济增长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中国在社会发展方面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中国坚持人民至上,致力于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实现了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中国的基本国情是农业国,为此中国大力推进农村改革和发展,粮食生产实现国产化,农村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农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中国加大了对教育、医疗、就业等领域的投入,国民受教育程度不断提高,医疗卫生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的就业和生活质量得到了有效保障。
中国积极推进社会改革,构建全面开放的社会体制,实行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强了社会管理和服务水平,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服务。
中国在国际合作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中国秉持和平、合作、共赢的外交理念,倡导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加强了同世界各国的交流合作。
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建设,为国际社会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为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人类共同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中国倡导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的经济全球化,提倡互利共赢、合作共享的精神,推动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为世界各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和动力。
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成就令世界瞩目,中国正处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历史时期,未来,中国将继续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目标,为建设一个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世界作出更大的贡献。
构建粤港澳大湾区创新生态系统的战略思考

构建粤港澳大湾区创新生态系统的战略思考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探讨构建粤港澳大湾区创新生态系统的战略思考。
粤港澳大湾区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地带,拥有独特的地理优势、经济活力和创新潜力。
本文首先将对粤港澳大湾区的基本情况进行概述,包括其地理位置、经济现状和发展潜力。
接着,文章将阐述创新生态系统的重要性,以及构建粤港澳大湾区创新生态系统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在此基础上,本文将深入探讨构建粤港澳大湾区创新生态系统的战略路径,包括政策支持、产业协同、人才培养、科技创新等方面。
文章将总结构建粤港澳大湾区创新生态系统的意义,以及面临的挑战和机遇,为相关决策和实践提供参考。
二、粤港澳大湾区创新生态系统的现状分析粤港澳大湾区包括香港、澳门、广州、深圳等九个城市,是我国经济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
近年来,该区域在科技创新、产业升级、人才流动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同时也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在科技创新方面,粤港澳大湾区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创新链条和生态系统。
香港和澳门拥有世界一流的科研机构和人才团队,广州和深圳则是我国科技创新的重要基地,拥有众多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器和产业园区。
这些城市和地区的优势互补,形成了良好的创新合作机制。
在产业升级方面,粤港澳大湾区正在加速推进传统产业升级和新兴产业发展。
该区域拥有先进的制造业和服务业基础,正在积极发展人工智能、生物科技、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同时也注重提升传统产业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
在人才流动方面,粤港澳大湾区具有较为开放的人才政策和高水平的教育资源,吸引了大量国内外优秀人才。
然而,由于不同城市和地区的文化差异和政策壁垒,人才流动仍面临一些障碍和限制。
尽管粤港澳大湾区在创新生态系统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不同城市和地区之间的合作仍需加强,需要打破行政壁垒和政策障碍,促进创新资源和要素的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
创新生态系统中的人才、资金、技术等要素仍需进一步完善和优化,需要加强创新链条中的薄弱环节和短板。
2018年度专技人员继续教育公需科目新旧动能转换专题答案

2018年度专技人员继续教育公需科目新旧动能转换专题答案考试人员:/试卷总分:100/考试总时长:90分钟注意事项说明:本次试卷共分为三部分,时间为90分钟,总分为100分。
判断题:共 15题,每题 2分,合计 30分•「1」标记科技创新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
o正确o错误正确答案:错误答案解析:科技创新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
•「2」标记在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中,海洋经济发展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o正确o错误正确答案:正确答案解析:在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中,海洋经济发展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3」标记高端石化基地建设是东营市新旧动能转化的“一号工程”。
o正确o错误正确答案:正确答案解析:高端石化基地建设是东营市新旧动能转化的“一号工程”。
•「4」标记新发展理念要求我们实行创新发展、绿色发展等,由对土地、资金等生产要素量的投人转为对技术、人力资源等质的提升。
o正确o错误正确答案:正确答案解析:新发展理念要求我们实行创新发展、绿色发展等,由对土地、资金等生产要素量的投人转为对技术、人力资源等质的提升。
•「5」标记综合试验区建设的主阵地是园区,我省园区数量、类别在全国都为列前茅,但体制机制不活、产业定位雷同等问题突出。
o正确o错误答案解析:综合试验区建设的主阵地是园区,我省园区数量、类别在全国都为列前茅,但体制机制不活、产业定位雷同等问题突出。
•「6」标记新时代实现思想再解放,必须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从这一理论宝库中找立场、找观点、找方法、找动力。
o正确o错误正确答案:正确答案解析:新时代实现思想再解放,必须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从这一理论宝库中找立场、找观点、找方法、找动力。
•「7」标记“三核引领”,就是充分发挥济青威三市经济实力雄厚,创新资源富集等综合优势,先行先试,率先突破,辐射带动,打造新旧动能转换主引擎,为全省新旧动能转换工作树立标杆。
国务院印发《中国制造2025》“三步走”实现制造强国战略目标

国务院关于印发《中国制造2025》的通知国发〔2015〕28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现将《中国制造2025》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国务院2015年5月8日《中国制造2025》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
十八世纪中叶开启工业文明以来,世界强国的兴衰史和中华民族的奋斗史一再证明,没有强大的制造业,就没有国家和民族的强盛。
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制造业,是我国提升综合国力、保障国家安全、建设世界强国的必由之路。
新中国成立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制造业持续快速发展,建成了门类齐全、独立完整的产业体系,有力推动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显著增强综合国力,支撑我世界大国地位。
然而,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我国制造业仍然大而不强,在自主创新能力、资源利用效率、产业结构水平、信息化程度、质量效益等方面差距明显,转型升级和跨越发展的任务紧迫而艰巨。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历史性交汇,国际产业分工格局正在重塑。
必须紧紧抓住这一重大历史机遇,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要求,实施制造强国战略,加强统筹规划和前瞻部署,力争通过三个十年的努力,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把我国建设成为引领世界制造业发展的制造强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打下坚实基础。
《中国制造2025》,是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
一、发展形势和环境(一)全球制造业格局面临重大调整。
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正在引发影响深远的产业变革,形成新的生产方式、产业形态、商业模式和经济增长点。
各国都在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推动三维(3D)打印、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生物工程、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取得新突破。
基于信息物理系统的智能装备、智能工厂等智能制造正在引领制造方式变革;网络众包、协同设计、大规模个性化定制、精准供应链管理、全生命周期管理、电子商务等正在重塑产业价值链体系;可穿戴智能产品、智能家电、智能汽车等智能终端产品不断拓展制造业新领域。
请结合当前中国面临的国际局势,谈谈我国建立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的重大意义参考答案

投资,逐步建成了一批门类比较齐全的基础工业项目,涉及冶金、汽车、机械、煤炭、石油、电力、通信、化 学、国防等领域,为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一时期,武钢和包钢等十大钢铁厂、有色金属冶 炼厂几十个煤炭企业和发电厂等一批重要企业新建和扩建起来;电子、石油化工、原子能、航天等新兴工业部门从无 到有或从小到大逐步得到发展:在机械工业方面分别形成了冶金、采矿、电站、石化等工业设备制造以及飞机、汽车 、工程机械制造等十几个基本行业,并且能够独立设计和制造一部分现代化大型设备。国家从1964年开始布局的三 线建设,不仅增强了国防力量,而且改善了工业布局,在短期内初步建立起我国门类比较齐全的工业生产体系,形 成了一批新的工业基地和巨大的生产能力;石油工业的发展取得了突出成就,1963年一举实现了石油产品基本自给, 并于1973年开始向国外出IJ原油。
总之,中国建立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是实现经济独立、政治独立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 重要举措,也是促进世界和平、稳定、繁荣的重要贡献。
参考答案2
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在旧中国一穷二白的基础上进行了我国历史上从来不曾有过的热气腾腾的社会主义建设, 在不长的时间里,我国社会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决议》指出,“经过实施几个五个方面理解
工业,把我国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建立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成为党和人民奋 斗的目标0
第二,初步改变了历史遗留下来的技术落后、畸形发展的工业状况,建立起了门类比较齐全、布局趋向合理的 生产体系。原有的工业部门得到进一步发展,主要产品的年产量和生产能力大大增加。从1952年到1980年,棉纱的 产量由65.6万吨增加到292.6万吨,原煤由6600万吨增加到6.2亿吨,发电量由73亿度增加到3006亿度。从"一五”时期开 始,国家以156项重点工程694个大中型建设项目为中心,进行了大规模
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心得体会最新

开放带来机遇,竞争促进发展。
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将“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基本形成”列入“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提出“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推进贸易创新发展,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改革”的要求,为我们加快发展更高层次开放型经济提供了遵循,为新时代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指明了方向。
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不断取得新成就的重要法宝。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加入国际大循环,市场和资源“两头在外”,形成了“世界工厂”发展模式,为我国快速提升经济实力提供了强劲动力。
当前,发展的内外部环境日趋复杂一一国际经济、科技、文化、安全、政治等格局都在发生深刻调整,我国将进入新发展阶段,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集中体现在发展质量上,推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任务艰巨。
这些都迫切要求我们把发展质量摆在更为突出的位置,在办好自己的事的同时,坚持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更好吸引全球资源要素,打造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其中,尤为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适应新时代新阶段的新特点和新要求,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为加快发展更高层次开放型经济提供坚实制度保障。
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需向改革要动力。
要瞄准“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这个目标,以基础性、根本性、全局性的重大改革举措,解决当前存在的一系列结构性、周期性、体制性问题,进一步推动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
目前,全国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已经减至33条,今后一段时期,还要在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完善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健全促进对外投资政策和服务体系等诸多方面有作为、有突破,为实现高质量“引进来”和高水平“走出去”扫清障碍、释放动能。
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需靠实践增活力。
“三实三提升”实施方案(2篇)

“三实三提升”实施方案一、背景和目标____年,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为了适应经济形势的变化,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我国制定了“三实三提升”实施方案,以全面推进经济结构优化、创新驱动、绿色发展,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目标。
二、三实三提升的内涵和目标三实,即实体经济实力提升,具体包括实现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推动服务业升级和现代农业发展。
三提升,即创新能力提升,教育体系实力提升和国际竞争力提升。
实质经济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基础,制造业的发展是实体经济的核心。
在实施方案中,我们将制定一系列政策措施,加强制造业的创新能力,提高产品质量和品牌效应,推动制造业向高端、智能化发展。
服务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高经济质量和效益的重要途径。
在实施方案中,我们将加大服务业的结构调整力度,促进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推动传统服务业向高附加值、高端服务转型,提高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农业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农民收入增长的重要领域。
在实施方案中,我们将大力实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强科技创新和农业技术推广,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和农民收入水平。
创新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
在实施方案中,我们将强化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大研发投入,培育和壮大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企业,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应用。
教育体系实力的提升是实现经济结构优化和人力资源优势转化的关键。
在实施方案中,我们将加大教育投入,提高教育质量,推动高等教育改革和职业教育的发展。
国际竞争力的提升是实现国家经济发展战略的必要条件。
在实施方案中,我们将积极参与全球经济合作,加强国际竞争性优势的培育和打造,促进国际化经济发展。
三、具体措施和步骤1.实体经济实力提升(1)加大对制造业的支持力度,加强技术创新和新产品研发,推动传统制造业向高端制造业转型升级。
(2)加强对服务业的支持和引导,推动服务业提质增效,培育新的服务业增长点。
(3)加强农业现代化建设,推动农业科技进步和农业产业化发展,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6、我们若已接受最坏的,就再没有什么损失。——卡耐基 47、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48、书籍把我们引入最美好的社会,使我们认识各个时代的伟大智者。——史美尔斯 49、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 50、谁和我一样用功,谁就会和我一样成功。——莫扎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