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apid Acclimation of Methanogenic Granular Sludge into Autotrophic Partial Denitrification Granules

合集下载

N6-甲基腺苷甲基化在心血管相关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N6-甲基腺苷甲基化在心血管相关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N6-甲基腺苷甲基化在心血管相关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范雪;徐明国
【期刊名称】《广东医学》
【年(卷),期】2022(43)2
【摘要】N6-甲基腺苷(m6A)是指在腺嘌呤第6位氮原子上发生的甲基化修饰,对非编码RNA来说普遍存在,在真核生物中是最常见的。

m6A的作用是通过参与mRNA与读取蛋白结合,进一步调控mRNA的可变剪切、翻译效率和稳定性等,是一种动态的、可逆的修饰方式。

目前的研究表明,m6A甲基化可能在多种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本文结合近期的研究进展,对m6A修饰、检测方法以及在心血管系统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总页数】5页(P260-264)
【作者】范雪;徐明国
【作者单位】中国医科大学附属深圳市儿童医院心血管内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2;R5
【相关文献】
1.N6-甲基腺苷甲基化及其与肿瘤关系的研究进展
2.mRNA m6 A甲基化修饰在心血管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3.N6-甲基腺苷修饰在心脑血管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4.RNA N6-腺苷酸甲基化修饰在慢性肝病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5.N6-甲基腺苷甲基化修饰与结直肠癌关系的研究进展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气相色谱法测定沃柑中2,4-滴的方法改进

气相色谱法测定沃柑中2,4-滴的方法改进

气相色谱法测定沃柑中2,4-滴的方法改进李琬婧,覃弘毅*(南宁市食品药品检验所,广西南宁 530007)摘 要:采用改进的气相色谱法测定沃柑中的2,4-滴。

试样经过乙腈提取,经过正丁醇加浓硫酸衍生化,弗罗里夕固相萃取柱净化浓缩后测定。

结果表明,2,4-滴在0.010~0.500 mg·L-1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为0.999,定量限(10倍S/N)为0.001 mg·kg-1,回收率为82.7%~90.7%,RSD为1.6%~4.7%。

关键词:沃柑;气相色谱法;2,4-滴;农药残留Improvement of Gas Chromatography for Determination of2,4-D in Orah MandarinLI Wanjing, QIN Hongyi*(Nanning Institute for Food and Drug Control, Nanning 530007, China) Abstract: The pesticide residue of 2,4-D in Orah Mandarin was determined by improved gas chromatography. The sample was extracted with acetonitrile, derivatized with n-butanol and concentrated sulfuric acid, and cleaned up and concentrated on a Florisil cartrages solid phase extraction column for determination.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six compounds had the good linear relationship in the range of 0.010~0.500 mg·L-1. Th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 (r) was 0.999, the limit of quantitation (10 S/N) was 0.001 mg·kg-1, the recovery and relative standard deviations was 82.7%~90.7% and 1.6%~4.7%.Keywords: orah mandarin; gas chromatography; 2,4-dichlorophenoxyacetic acid; pesticide residue2021年柑橘产季全球柑橘产量达到1.585亿t,我国柑橘产量居世界首位,达4 460万t,占全球总产量的28%;出口量91.8万t仅排名第5,表明我国柑橘主要用于国内消费[1]。

胰腺偶发囊肿的管理--美国放射学院(ACR)偶发病变委员会白皮书

胰腺偶发囊肿的管理--美国放射学院(ACR)偶发病变委员会白皮书

胰腺偶发囊肿的管理--美国放射学院(ACR)偶发病变委员会白皮书Alec J. Megibow;赵心明;Mark E. Baker;Desiree E. Morgan;Ihab R. Kamel;Dushyant V. Sahani;Elliot Newman;William R. Brugge;Lincoln L. Berland;Pari V. Pandharipande【摘要】美国放射学院(American College of Radiology,ACR)偶发病变委员会(Incidental Findings Committee, IFC)发布了 CT或MR偶发胰腺囊肿的管理建议.该建议是对美国放射学院杂志(JACR) 2010年发布的肾上腺、肾脏、肝脏以及胰腺偶发病变管理白皮书中胰腺部分的更新.该管理方案由多位腹部影像医师、1位胃肠道学医师以及1位胰腺外科医师所组成的胰腺亚组委员会制定.该方案参考已发表的文献和专家意见,经反复协商,最终达成共识.该方案的分支成功地根据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影像特征将胰腺囊肿进行分类,评估终点为良性和/或进展缓慢病变的诊断(足以结束随访)或具体的管理建议.该方案适用于大多数但非全部的病理及临床情况.该方案旨在通过提供胰腺偶发囊肿的管理指导,来提高患者的管理质量.【期刊名称】《放射学实践》【年(卷),期】2018(033)002【总页数】11页(P123-133)【关键词】胰腺;囊肿;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偶发病变【作者】Alec J. Megibow;赵心明;Mark E. Baker;Desiree E. Morgan;Ihab R. Kamel;Dushyant V. Sahani;Elliot Newman;William R. Brugge;Lincoln L. Berland;Pari V. Pandharipande【作者单位】;北京,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影像诊断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5.9ACR偶发病变项目概述偶发病变项目的核心目标包括:①就描述偶发病变所需的患者特征和影像学特征形成共识;②为这些偶发病变的管理提供能平衡患者风险和收益的指导建议;③提出能反映影像诊断可信度的报告术语;④通过提出一个概括性的临床实践管理框架,来集中未来的研究焦点。

替加环素对嗜麦芽窄食单胞菌体外药物敏感检测方法的比较

替加环素对嗜麦芽窄食单胞菌体外药物敏感检测方法的比较

替加环素对嗜麦芽窄食单胞菌体外药物敏感检测方法的比较加环素(meropenem)是一种广谱β-内酰胺类抗生素,常用于治疗感染,特别是那些对其他抗生素耐药的感染。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Burkholderia cepacia)是一种常见的病原菌,可以导致各种感染,尤其在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中。

对于嗜麦芽窄食单胞菌体外药物敏感检测,目前常见的方法有漂浮法(broth microdilution)和纸片扩散法(disk diffusion)。

下面将对这两种方法进行比较。

漂浮法是一种定量的体外敏感检测方法,可以测定不同浓度的抗生素对菌株生长的抑制效果。

这种方法通过将不同浓度的抗生素溶解于培养基中,使菌株在这些溶液中生长。

通过观察菌株的生长情况,可以确定该菌株对不同抗生素的敏感性。

漂浮法的优点是定量化的结果,可以提供更准确的药物敏感性信息。

但是,这种方法具有操作复杂、耗时长、费用较高的缺点。

纸片扩散法是一种常见的定性的体外敏感检测方法,通过将不同抗生素溶解于纸片上,并放置在已经接种了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琼脂平板上。

菌株在纸片周围的培养基上生长,当抗生素溶解物扩散到周围时,对菌株产生抑制作用,形成抗生素扩散的圈。

通过测量这些扩散圈的直径,可以判断菌株对抗生素的敏感性。

纸片扩散法的优点是操作简单、费用低廉,速度较快。

但是,这种方法只提供定性的结果,不能提供抗生素的最低抑制浓度信息。

综上所述,漂浮法和纸片扩散法是常见的嗜麦芽窄食单胞菌体外药物敏感检测方法。

漂浮法能够提供更准确的药物敏感性信息,但操作复杂,费时费力。

纸片扩散法操作简单,费用低廉,速度快,但只提供定性结果。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选择哪种方法主要取决于实验目的、实验条件和经济因素。

人G类有机磷毒剂水解酶的性质(英文)

人G类有机磷毒剂水解酶的性质(英文)

人G类有机磷毒剂水解酶的性质(英文)
陈惠琼;张翰;杜先林;孙曼霁
【期刊名称】《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年(卷),期】2000(14)2
【摘要】无
【总页数】1页(P113)
【作者】陈惠琼;张翰;杜先林;孙曼霁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人肝梭曼水解酶的微量比色测定及性质(英文) [J], 王青定
2.可控进化水解酶用于预防G类神经性毒剂中毒 [J], 裴海军
3.有机磷类神经毒剂及其抗毒剂研究进展 [J], 马兴元;谭建华;朱平
4.G类有机磷毒剂水解酶的研究进展 [J], 唐景荣
5.有机磷类神经毒剂及其抗毒剂 [J], 谭建华;马兴元;朱平;孙曼霁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法玛新简介

法玛新简介

14
药物外渗的治疗
治疗的目的在于限制发疱扩散和减少永久性损伤,处 理的策略须简便有效 如果疑有外渗,应立即停止输注,并按以下程序处理
在静脉给药部位尽量抽吸,以清除残留针头和皮管内的药液, 吸取皮下水疱液,以尽可能除去残留液体 立即拔去针头,及时用生理盐水在漏药部位作皮下注射,以 稀释药物,或再用0.25%-0.5%普鲁卡因做局部封闭,并作 局部冷敷 必要时也可选用静脉炎软膏或如意黄金散等中药外敷 对注射部位应观察若干天并做记录
4-OH基团的差向异构增加了细胞水平上的杀伤作用
“ Epirubicin will penetrate cells more readily than doxorubicin under the same conditions... moreover, the lower pKa of epirubicin ..is clearly reflected in the greater cytotoxicity of epirubicin at every PH studied.” (Launchbury and Habboubi,1993)
9
其他毒副作用
骨髓抑制 恶心呕吐
脱发
口腔粘膜炎
闭经
10
不良反应的处理(1)
心脏毒性
首先应监测心脏功能,注意预防心脏毒性的发生 辅酶Q10、维生素C、维生素E、dexrazoxane等具有清除自由基作用,与法 玛新合用可能会降低本药的心脏毒性 一旦出现心脏毒性的表现,应停止使用法玛新并对症治疗 出现室上性心动过速和早期心功能不全时,可长期给予长效β -受体阻滞剂 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能部分纠正左心室功能 一旦发生心功能衰竭,可给予吸氧、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利尿剂和地 高辛治疗

替加环素对嗜麦芽窄食单胞菌体外药物敏感检测方法的比较

替加环素对嗜麦芽窄食单胞菌体外药物敏感检测方法的比较

替加环素对嗜麦芽窄食单胞菌体外药物敏感检测方法的比较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是一种常见且严重的细菌感染病原体,往往表现为多重耐药性。

因此,了解其药物敏感性对于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进行治疗非常重要。

其中,替加环素是一种新型的广谱抗生素,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抗菌治疗中。

本文将对替加环素对嗜麦芽窄食单胞菌体外药物敏感检测方法进行比较,以期为临床提供可靠的治疗依据。

首先,常规的药物敏感性检测方法是通过药物敏感试验(disk diffusion test)进行的。

该方法可以快速判断细菌对其中一种抗生素的敏感性和耐药性,其操作简便、费用低廉,广泛用于临床实验室。

然而,该方法只能提供药物敏感性的初步信息,并不能提供具体的最低抑菌浓度(MIC)。

此外,由于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对多种抗生素产生耐药性,可能需要使用多种药物进行连续试验,增加了测试的复杂性。

相对于常规的药物敏感试验,最小抑菌浓度(MIC)测定可以更准确地评估抗菌药物对细菌的杀菌效果。

MIC是指抗菌药物在体外杀菌的最低有效浓度,可以提供更具体的药物敏感性信息,帮助医生选择最佳的治疗方案。

然而,MIC测定需要更复杂的实验条件和更高的技术要求,耗时耗力,且成本较高。

为了解决传统MIC测定方法的繁琐和耗时问题,近年来发展了一些新的高通量药物敏感检测方法。

其中,微量平板法(microbroth dilution)是一种常用的方法。

该方法通过在微量平板中逐渐稀释药物并接种细菌,然后观察细菌生长情况来确定MIC值。

微量平板法操作简单,且能够同时检测多个菌株的药物敏感性,提高了检测效率。

然而,该方法仍然需要较多的实验操作,并且可能因操作不精确而导致结果的误差。

近年来,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分子方法也逐渐应用于药物敏感性检测。

其中,分子药物敏感性检测方法主要通过检测与细菌耐药相关的基因或突变来判断其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

该方法具有高度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且不受细菌培养条件的影响。

然而,由于其技术难度较高且成本较高,目前在临床上的应用较为有限。

基因组检测为乳腺癌治疗提供依据

基因组检测为乳腺癌治疗提供依据

基因组检测为乳腺癌治疗提供依据作者:蔡敏来源:《科学导报》2016年第59期美欧多国研究人员日前在新一期《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报告说,基因组测试可以识别出部分早期乳腺癌患者复发风险低,术后无需化疗。

这一方法可用来预测癌症患者的生存情况,为医生和患者选择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报告主要作者、MammaPrint基因组检测方法发明人、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旧金山分校教授劳拉·范·特费勒说,这是第一次通过随机试验证明,基因组检测结果可以帮助医生和患者就是否化疗做出明智的选择,这项研究结果对于早期乳腺癌患者具有重要意义。

马丹硅纳米晶体将二氧化碳转化为燃料人类每年向大气中排放300亿吨二氧化碳,导致气候变化和全球变暖不断加剧,这很可能将人类自己送上不归路。

日前,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科学家找到了一种方法,可利用自然界的丰富资源——硅将二氧化碳转换成高能燃料。

研究成果发表在最新出版的《自然·通讯》杂志上。

多伦多大学文理学院化学教授、加拿大材料化学研究主席和多伦多大学太阳能燃料研究集群领导杰弗里·奥兹表示,通过纳米结构氢化物的还原能力,直接利用阳光生产燃料是概念上一大创新,具有很大的商业价值。

姜靖食用软枣猕猴桃汁可抗辐射日本研究人员最新在动物实验中发现,在经X光照射之后,食用过软枣猕猴桃汁的实验鼠脱氧核糖核酸(DNA)受损程度较轻,这一结果表明软枣猕猴桃可能具有抗辐射作用。

日本冈山大学副教授有元佐贺惠认为,研究显示食用软枣猕猴桃汁具有抑制放射线危害的作用,此前他们还发现食用软枣猕猴桃汁对皮肤癌、肺癌等也有抑制效果。

华义新型B细胞肿瘤抑制剂研发成功笔者从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了解到,该院强磁场科学中心专家利用高通量筛选的方法,研发出一种针对B细胞肿瘤的新型抑制剂PI3Kδ/V-IN-01。

它是针对激酶PI3Kδ和Vps34的双重抑制剂,能够更强烈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尤其是对FLT3-ITD阳性的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抑制效果明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bstract: Rapid formation of autotrophic partial denitrification (APD) granules is of practical interest to start up an expanded granular sludge bed reactor for wastewater treatment. This study demonstrates that methanogenic granules can be easily acclimated into autotrophic partial denitrification granules in one day, with the ability to remove 82% of 2.7 kg-S/(m3·d) sulfide into S0 and to convert 97% of 0.9 kg-N/(m3·d) nitrate into nitrite, which can provide a promising feedstock for anaerobic ammonia oxidation process. Arcobacter sp. is essential for S0 accumulation. Under high loadings, the abundance of Arcobacter sp. decreased, while on the contrary the abundance of unclassified_p_Firmicutes increased, leading to the deterioration of autotrophic partial denitrification performance. The granules performance could be recovered by adopting the strategies of properly reducing the influent loadings. Key words: methanogenic granules; nitrite accumulation; autotrophic partial denitrification; sulfide
Liu Chunshuang1; Li Xuechen1; Zhang Xiaofei2; Bai Xue1; Guo Yadong1; Wang Yongxing1; Zhao Chao Engineering, 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 Qingdao 266580, China; PC Research Institute of Safety and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Beijing 102206)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China Petroleum Processing and Petrochemical Technology 2019, Vol. 21, No. 3, pp 68-73
September 30, 2019
Rapid Acclimation of Methanogenic Granular Sludge into Autotrophic Partial Denitrification Granules
1 Introduction
Nitrogen compounds as the main pollutants should be removed from many kinds of wastewater such as petrochemical wastewater, municipal wastewater, and landfill leachate. Usually the reduced sulfur compounds are also present in the wastewater. The autotrophic partial denitrification (APD) process with biological granules can efficiently convert sulfide and nitrate into S0 and nitrite, which is a promising feedstock for anaerobic ammonia oxidation process operating under high loading rates in an expanded granular sludge bed (EGSB) reactor[1-2]. The following mechanism for S0 and nitrite accumulation was identified by Liu, et al.[1]
S2-+NO3- → S0+NO2The autotrophic denitrifiers Acrobacter, Pseudomonas, Azoarcus , and Thiobacillus were present in the autotrophic denitrification process[3-5]. The partial denitrification granules can retain a high biomass in the reactor and, hence, are appropriate for treating high-strength wastewater containing sulfide and nitrate. However, the APD granules can be cultivated within a limited operational window; additionally, the cultivation time can be long due to the autotrophic feature. Conversely, the methanogenic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