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第四章_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三单元 第四章 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教案

第四章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课标要求1.阐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概念。
2.概述绿色植物为许多生物提供食物和能量。
课标解读1.“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是“课程标准”十大一级主题之一——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的相关内容。
它与第五章“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一起,阐述了植物光合作用的概念及其意义,着重强调光合作用与生物圈之间的物质循环之间关系。
通过实验“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重点验证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淀粉,探究叶绿体是制造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既是本章的核心内容,也是第五章的基础。
本教材构建了人与生物圈的知识体系,学生在教材的第一单元中就了解到植物在生态系统组成中扮演着生产者的角色。
本章让学生亲自验证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形成的有机物——淀粉,并进一步从绿色植物对于生物圈的重要意义的角度,阐述绿色植物作为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的重要地位。
这种直观的认识,对学生理解植物在生物圈中的重要作用起着重要作用。
2.本章三部分内容有着内在的逻辑关系。
第一部分介绍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这是重要的生物学概念。
学生对这一概念的建构以实验“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为基础,通过亲自动手实验,分析实验现象,思考教材中的讨论题,认识到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光是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
在实验之后,概述了什么是光合作用,重点介绍了叶绿体的功能。
第二部分讲述在植物体内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的用途,一是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二是用来构建植物体。
第三部分是对第二部分的延伸、拓展。
讲述的是绿色植物制造的有机物不仅养育了自身,而且养育了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帮助学生认识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对于整个生物圈的重要意义。
3.对于初中学生而言,他们中的大多数对植物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已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是对于光合作用的产物是什么,光合作用必须在光下进行吗,光合作用有什么意义等具体的内容是不太清楚的。
对于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巨大作用,更是不甚了解。
《带三单元 第四章 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

《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理解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重要性,特别是它们作为有机物制造者的角色。
学生应能够:1. 掌握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基本概念和过程。
2. 了解光合作用中光能如何转化为化学能。
3. 认识到绿色植物对维持生态平衡和人类生活的重要性。
4. 培养学生科学探究和环境保护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过程及其在有机物制造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理解光合作用中光能转化为化学能的原理以及其在生物圈中的广泛应用。
三、教学准备课前准备:准备关于绿色植物和光合作用的图片或视频资料,以便于学生直观理解;收集相关案例和实验材料,以便在课上进行互动式学习。
课中准备:准备好教学PPT,包括光合作用的基本概念、过程及其意义等内容;准备实验器材,如放大镜、显微镜等,用于学生观察绿色植物结构。
课后准备:布置与课程相关的作业和练习,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同时,鼓励学生在家中进行一些简单的实验或观察,以增强学习效果。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课堂开始,教师首先以一段引人入胜的短片或图片展示,展示绿色植物在阳光下的生长状态,以及它们在生物圈中的重要作用。
通过这样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为后续的课程内容打下基础。
二、新知讲解1. 概念导入介绍绿色植物及其在生物圈中的作用,以及它们是如何进行光合作用的。
讲解光合作用的概念、过程及意义,强调绿色植物在光合作用中扮演的至关重要的角色。
2. 细节解析详细讲解光合作用的过程,包括光能的吸收、水的分解、二氧化碳的固定以及有机物的合成等步骤。
让学生了解每一步的作用及其对整体过程的贡献。
3.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一些具体实例,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绿色植物在制造有机物过程中的重要性。
比如,介绍某些特定种类的植物如何利用特殊的光合机制来适应不同的环境。
三、互动探究1.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以及光合作用的过程和意义。
初中生物_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第四章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道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2.运用实验的方法检验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
3.阐明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对生物圈的重要意义。
二、重点难点重点:1.验证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
2.知道光合作用的条件。
难点: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设计及操作。
三、教学准备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探究器材(天竺葵已经暗处理)、自制课件四、引入新课俗话说“民以食为天”。
人是这样,动物也是如此,绿色植物每天也需要一定的营养。
那么地球上所有生物所消耗的大量有机物是从哪来的呢?它是通过绿色植物生产出来的,这些绿色植物是如何制造有机物的?制造的有机物是什么?又需要什么样的条件?我们今天就用实验来探究一下,找出这些问题的答案。
积极思考。
通过启发式教育引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探究新知一、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1.引导学生熟悉实验过程,思考下列问题:(1)为什么要选用健壮的天竺葵做为实验材料?(2)为什么把天竺葵在实验前放到黑暗处一昼夜?(3)只将完整叶片的一部分遮光的目的是什么?(4)酒精有何作用?(5)为什么把叶片放在酒精中并隔水加热?(6)滴加碘液的目的是什么?是来鉴定什么成分?其结果说明什么?对学生的回答给予评价和补充,完善答案。
2.播放实验操作录像,取出已经暗处理的天竺葵,组织学生分组进行实验。
巡回指导,提醒学生注意实验细节和安全。
3.师生共同归纳,由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结论1:叶片的见光部分产生了有机物——淀粉。
结论2:光是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
4.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第57页,找出光合作用的概念,并让学生自己组织语言进行描述,知道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
学生回答后,教师分析光合作用的实质:能量转化:光能转化为化学能;物质转化: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
二、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对生物圈的重要意义播放视频资料,了解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对生物圈的作用。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第3单元 第4章 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 复习题(含答案)

第4章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复习题一.选择题(共25小题)1.下列关于光合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A.光合作用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B.光合作用消耗有机物C.光合作用贮存能量在有机物中D.光合作用发生在液泡内2.“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过程中,把叶片放入酒精隔水加热的目的是()A.将淀粉运走或耗尽B.检验有无淀粉生成C.促进叶绿素的生成D.脱去叶片中的叶绿素3.英国科学家普里斯特利把小鼠和绿色植物放在密闭的有阳光玻璃罩内,小鼠不易窒息死亡的原因是()A.绿色植物在光下能吸收二氧化碳B.绿色植物在光下能制造有机物C.绿色植物在光下能释放氧气D.绿色植物在光下能释放二氧化碳4.下列为光合作用反应式,其中a、b代表两种不同的物质。
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水b+氧气A.a物质和水是光合作用的原料B.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C.绿色植物没有光也可以进行光合作用D.光合作用的实质是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b物质中5.如图所示为“验证绿叶在光下合成淀粉”实验的四个步骤,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步骤①是为了降低叶片的蒸腾作用B.步骤②的处理是设置对照实验C.步骤④叶片遮光部分呈现蓝色D.该实验可说明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原料6.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在研究植物光合作用时,设计了如图实验装置(氢氧化钠溶液可以吸收二氧化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植物放入前要进行暗处理B.甲放黑暗处,乙放阳光下C.该实验的变量是二氧化碳D.该实验装置需要密封处理7.晚上,将金鱼藻放在盛有水的试管中,将试管先后放在离白炽灯不同距离处,观察试管中产生气泡的数目。
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气泡是金鱼藻进行蒸腾作用产生的B.金鱼藻离光源越近,产生的气泡越多C.将试管放在黑暗处,试管中有少量气泡冒出D.增加试管中金鱼藻的数量对产生的气泡数没有影响8.下列关于光合作用中的物质和能量的变化,不正确的是()A.把无机物转变成有机物B.消耗二氧化碳释放出氧气C.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D.能量在有机物分解时释放出来9.光合作用的原料和产物依次是()A.叶绿体和水、有机物和氧气B.二氧化碳和水、有机物和氧气C.氧气和有机物、水和二氧化碳D.叶绿素和光照、氧气和有机物10.如图是用天竺葵验证光合作用的相关实验步骤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①步骤在黑暗中耗尽叶片中的二氧化碳B.②步骤用黑纸从上下两面遮住叶片同一部分C.③步骤大烧杯中的液体是酒精D.④步骤用碘液染色,叶片遮光部分将变蓝色11.如图为光合作用示意图,若图中数字表示光合作用的原料或产物,则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下列哪种物质()A.二氧化碳、氧气、水、有机物B.二氧化碳、水、有机物、氧气C.氧气、水、有机物、二氧化碳D.有机物、氧气、二氧化碳、水12.为探究二氧化碳是否是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某小组设计如图实验。
第三单元第四章 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

1、暗(饥饿)处理
2、叶片遮光并在光下照射几个小时 (设置对照组)
3、去掉遮光的黑纸
6、清水漂洗,观察变化
5、清水漂洗后滴加碘液
4、在酒精中隔水加热 (脱色处理)
• 实验步骤:
★把盆栽的天竺葵放在黑暗处一昼夜 ★用黑纸片把叶片的一部分从上下两面遮盖起来, 然后移到阳光下照射。 ★几小时后,摘下叶片,去掉遮光的纸片。 ★把叶片放在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隔水加热,使叶 片含有的叶绿素溶解在酒精中,叶片变成黄白色。 ★用清水漂洗叶片,再放入培养皿中,向叶片滴加碘 液。稍停片刻,用清水洗掉碘液,观察叶色发生了 什么变化。
Practice
• 1判断下列是否正确 (1)叶绿素是光合作用进行的主要场所(×) (2)光是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 件(√) (3)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光能储存在 它所制造的有机物中( × ) (4)绿色植物制造的有机物养育了生物圈中 的其他生物( √ )
• 2植物体内储藏有机物的组织主要有哪些组 织?这种组织的细胞具有什么特点?
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目的:1、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是不是淀粉
2、光是不是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
实验材料:盆栽的天竺葵、黑色纸片、曲别针、酒精、碘液、
小烧杯、大烧杯、培养皿、酒精灯、三脚架、石棉网、镊子、 火柴、清水。
盆栽的天竺葵(甲)
盆栽的天竺葵(乙)
盆栽的天竺葵(丙)
补充:
光合作用表达式:
光 二氧化碳+水 有机物 + 氧 叶绿体(储存着能量)
(原料) (产物)
光合作用
绿色植物利用光提供的能量,在叶绿体中合成了 淀粉等有机物,并且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 在有机物中,这就是光合作用。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单元冲刺卷卷附答案第三单第四章 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

第四章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一、单项选择题(共20小题;共60分)1. 小麦中的淀粉是通过下列哪个生理过程制造的A. 吸收作用B. 呼吸作用C. 蒸腾作用D. 光合作用2. 绿色植物能够利用光能制造有机物,这与细胞的哪一结构有直接关系A. 细胞膜B. 液泡C. 线粒体D. 叶绿体3. 植物体在白天A. 只进行光合作用B. 只进行呼吸作用C. 进行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D. 同时进行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4. 下列选项中不符合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特点的是A. 释放能量供生命活动的需要B. 利用光提供的能量C. 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D. 合成淀粉等有机物5. 科学家希尔为了探究光合作用的奥秘,采摘生长旺盛的树叶做了下图所示的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培养皿中气泡内的气体是氧气B. 培养皿中无气泡产生是因为缺乏二氧化碳C. 比较、培养皿中的现象,可知光照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D. 比较、培养皿中的现象,可知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6. 某同学将天竺葵放在暗处一段时间后,用铝箔把一张叶片的一部分遮光,经光照、褪色、漂洗,再滴上碘液,发现整张叶片呈棕黄色。
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A. 褪色时间过短B. 光照时间过短C. 植株在暗处时间过短D. 铝箔遮光不严7. 玉兰、海棠等植物在早春时节,当叶片还没有完全长出时,却可以开出满树娇艳的花朵。
推测这些花瓣中有机物的主要来源,正确的是A. 它们是根从土壤中吸收并运输到花瓣的B. 它们是花瓣在光照条件下进行光合作用合成的C. 它们是树皮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变成有机物再运输到花瓣的D. 它们是叶在上一年通过光合作用制造并储存于树干,在开花时通过筛管转运到花瓣的8. 深圳市是国家森林城市,植物覆盖率较高。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 植物可以减少城市的降雨量B. 植物可以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C. 植物可以为市民提供氧气D. 植物可以吸收有害气体,净化空气9. 烤洋芋、油炸洋芋很受大家的欢迎,洋芋中的食用成分——淀粉主要来自于A. 根细胞通过呼吸作用制造而成B. 根细胞从土壤中吸收并积累而成C. 叶肉细胞通过光合作用制造而成D. 茎细胞利用无机物形成的10. 害虫啃食农作物叶片,将导致减产的主要原因是A. 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减少B. 呼吸作用分解的有机物减少C. 蒸腾作用减弱,散失的水分减少D. 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减少11. 如图所示某植物上的绿叶经阳光照射后,脱色并用碘液处理,结果锡箔覆盖的部位不呈蓝色,而不被锡箔覆盖的部位呈蓝色。
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说课课件

板书设计
第四章 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 实验现象:遮光不变蓝,不遮光变蓝。 结论:(1)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 (2)光是植物制造有机物的必要条件。
五.教学反思
上课的前两周我当学生,先做了“绿 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这个实验,做了 两天才出现实验的现象。上课时40分钟 不可能完成,我就在课前邀请一五班的 几位同学提前开始做实验,并把他们实 验的过程拍照,又做在课件上,这样上 课时同学们做的就是其中的一些环节, 节省了时间,另外上课的班一看一五班 的照片,学生就好理解这节课了。这样 取得了较好的学习效果。
生物说课课件 第四章<<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 有机物的制造者>> 第一课时 张明霞
说教材(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是人教版七年级《生物学》第三单元 第四章的内容。分两课时。第一课时通过 完成“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 使 学生认识到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之一, 光是光合作用不可缺少的条件。本课光合 作用实验是整个中学生物教学的重难点。 在教材编排及知识结构中对第五章“绿色 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有着重要的 知识铺垫作用。
(二)课程标准要求
阐明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 用制造有机物。
(三)教学目标
知识方面: 阐明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能力方面: 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培养学生实事求是、 科学严谨的精神 。
(四)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阐明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 用制造有机物。 难点:验证绿叶在光下合成淀粉 的实验步骤的设计。
说教学方法
(一)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对生物学习兴趣浓厚,对光 合作用已有初步认识, “淀粉遇碘变 蓝”、“对照实验”等知识也有了解。 他们普遍有较强的观察能力,思维活跃, 但对事物的理性分析和总结能力不强, 而且本课所涉及的一些化学知识对七年 级学生来说仍有较大难度。
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

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第四章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本章内容概览光合作用是植物重要的生理活动,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不仅满足了自身的需要,而且养活了地球上几乎所有的生物。
本章首先通过“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让我们认识到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光是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为更好地理解光合作用的概念和意义打下良好的基础。
然后从植物体自身和整个生物圈两个角度介绍了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的作用。
重点难点提示本章重点:(1)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2)概述绿色植物制造的有机物不仅用于构建植物体,而且养育了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
本章难点:组织好“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活动。
学习目标:1.阐明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2.运用实验的方法检验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
3.认同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对于生物圈的重要意义。
知识点一教材第116页“实验”全解(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 (难点)1.目的要求(1)检验绿叶在光下制造的有机物是不是淀粉。
(2)探究光是不是绿叶制造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
2. 材料用具盆栽的天竺葵,黑纸片,曲别针,酒精,碘液,小烧杯,大烧杯,培养皿,酒精灯,三脚架,石棉网,镊子,火柴,清水。
3.方法步骤(1)暗处理:实验前把天竺葵放在黑暗处一昼夜,其目的是让叶中的淀粉运走或耗尽,使实验效果更明显,更有说服力。
(2)设置对照实验:用黑纸片把叶片的一部分从上下两面遮盖起来,然后移到阳光下照射。
实际上是做对照实验,用同一片叶,在其他条件都相同的情况下只有一个变量,即有光和无光。
(3)脱色:几个小时后,摘下叶片,去掉遮光的纸片,放在酒精中隔水加热,使叶片中含有的叶绿素溶解在酒精中,叶片变成黄白色。
(4)用清水把叶片上的物质(如酒精、叶绿素等)漂洗掉,向叶片上(见光的部位和不见光的部位)滴加碘液。
(5)观察现象:滴上碘液后,我们发现,叶片见光的部分变成了蓝色,用黑纸遮盖的部分未变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见课本117页
小思考:
有的同学认为,从植物体上取一片绿叶,
按照本节实验指导的第4至6步进行操作, 就可以检验绿叶在光下制造的有机物是 否为淀粉。你认为他的想法正确吗?为 什么?
不正确!
第一,这样做不能确定绿叶中的
淀粉是在实验过程中制造的,还 是原来贮存的。 第二,这样做不能确定绿叶中的 淀粉是在光下制造的,还是在黑 暗中制造的。
实验目的)
1、检验绿叶在光下制造的有机物是不是淀粉 1 1、检验绿叶在光下制造的有机物是不是淀粉 2、探究光是不是绿叶制造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 2 2、探究光是不是绿叶制造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
首先,先介绍几个知识(实验原理)
1、组成生物的有机物中,有机物种类主要有 以下四种: 糖类、蛋白质、核酸、脂质,而在植物当中 的糖类则主要是淀粉。
第四章 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
有机物的制造者
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生物与环境是一个统一 的整体,而这个统一的整体就是生态系统。植物、动物、 真菌和很多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分别承担着不同的任 务。
而在生态系统中,绿色植物扮演了 怎样的角色?属于生态系统中的什么 成分呢?
在生态系统中,绿色植物担当 着生产者的角色,它们制造的有机 物几乎养活了地球上所有的生物。
那么,绿色植物 是怎样制造有机物的呢?
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绿色植物是怎样制造有机物的? 它们制造的有机物是什么?
光照是绿叶制造有机物 不可缺少的条件吗?
接下来,我们将通过一个实验来探究以上 问题: 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
让我们看看这个实验的学习任务吧(实验目的): 让我们看看这个实验要探究些什么吧(
什么是光合作用呢?
1、光合作用的实质是 把光能转变为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
3、光合作用意义: 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 不仅满足了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的需 要,而且为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了 基本的 食物来源 。
补充:
光合作用表达式:
光 二氧化碳+水 有机物 + 氧 叶绿体(储存着能量)
第3个问题是:
为什么要把天竺葵提前暗处理一昼夜?
使叶片中的淀粉全部运走耗尽。
实验结果1:从实验可以看出,叶片的见光部分遇到
碘液变成了蓝色。实际是淀粉遇碘液变蓝。
结论பைடு நூலகம்:说明叶片的见光部分产生了有机物——淀粉
实验结果2: 在实验中,叶片未用黑纸片遮盖的部
分产生了淀粉,被黑纸片遮盖的部分没有产生淀粉。 结论二:说明光是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
实验结论是什么? (对实验目的进行回答)
1、绿色植物在光下制造的有机物是淀粉。
2、光是绿叶制造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
小讨论
1、本实验中的酒精有什么作用? 使叶片中含有的叶绿素溶解到酒精中
2、为什么酒精要隔水加热?
防止酒精的快速蒸发影响叶绿素溶解, 防止酒精燃烧发生危险。
实验步骤
从实验可以看出,叶片的见 光部分遇到碘液变成了蓝色。谁 遇碘液会变蓝色??? 说明叶片的见光部分产生了 有机物——淀粉 植物的光合作用是不是只能产 生淀粉这一种有机物呢?
不,主要是淀粉等糖类,一部分糖类在植物体内还会转 变成蛋白质、脂质等其他有机物。
淀粉
第2个问题:
为什么要用黑纸片把叶片的一部分遮盖起 来 ?? 遮盖一部分叶片的原因是设置对照: 看光是否是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的必要条件。 对照组: 照光部分, 有淀粉的产生 实验组: 不照光部分,无淀粉的产生
1、检验绿叶在光下制造的有机物是不是淀粉 1 2、探究光是不是绿叶制造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 2
讨论:
1 绿色植物制造的有机物是什么?你通过什 么判断的? 2 为什么要用黑纸片把叶片的一部分遮盖起 来?
3 为什么要把天竺葵提前暗处理一昼夜?
第一个问题:
1、绿色植物制造的有机物是什么?
每种有机物都有它独特的鉴定方法,比如说:蛋白质用双缩 脲试剂,脂肪用苏丹染液等,我们可以用这些试剂来检测它 们的存在。
2、淀粉的鉴定常用碘液。 碘液本身是淡黄色,淀粉一旦遇见碘液,就 会变成蓝色,所以碘液常用来检验淀粉的存 在。
让我们看看这个实验的学习任务吧(实验目的):
让我们带着实验的目的,带着 几个小问题,一边思考,一边 去看看关于这个实验的视频吧
(原料) (产物)
再见!!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