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高考作文阅卷感悟
2011年高考作文阅卷有感彭(狄永兴提供)

2011年江苏高考作文阅卷感想江苏省溧阳中学:彭云霞有幸参加了今年的高考作文阅卷工作,虽然结束的时候我们很多人都放了狠话,这辈子不会再去了,不过细细想来,这段阅卷经历虽然辛苦但确实带给了我们很多收获,感慨良多。
一、培养老师为“阅卷机器”,统一标准为了更准确的理解高考作文题目,统一思想,今年的审题解读是由专家组老师下水作文直接体验用时四、五天讨论的成果,既是立足学生的角度思考,又是从高于学生的视角,对作文题目作出尽可能贴近学生实际的更全面更准确地解读。
可见,对“评分标准”这一老师阅卷的指导性的纲领,作文阅卷组专家是非常重视的。
培训开大会时,作文组专家就曾强调:阅卷不是研讨会,你到这里阅卷就是一个操作员,培训就是要让你抹去自己的想法成为“阅卷机器”,必须按拟定的评分标准阅卷。
所以,为了让我们能够尽快成为合格的“阅卷机器”,我们参加高考阅卷的中学教师都经历了下水作文和几乎一天半的试评卷磨合期,可能很多老师跟我一样,都是从教以来第一次这么正式的来写下水作文,在一个小时内完成(实际上不到45分钟),当时会有一些紧张(一些老师一边写一边还在唠叨),不过客观地说,经过这番思考,不论自己的下水作文写得怎么样,对作文题目是有了更多的想法,更细致的理解。
接下来是接近一天半的试评卷磨合期,从5篇一总结到10篇、20篇一总结,不断地评判与专家组的吻合度,调整自己的理解、判断,向同一标准靠拢。
个人觉得,这样的磨合不仅让我们调整了阅卷的标准,也让我们对考生的作文类型有了初步判断。
这期间,若有老师的打分与专家组的标准相差悬殊,还会拥有与专家组老师面对面交流的机会。
总之,各种措施都是让前来阅卷的老师可以更快更有效地进入高考作文阅卷状态。
每篇作文两个人背对背打分,如果两次分数相差不超过6分,则视为有效,取两者平均分,此卷也算入阅卷老师的有效卷中,否则即为废卷,既影响老师“有效率”的评判(有效率如果一直低迷,也会被谈话),此作文也会出现三评,甚至四评、五评。
2011高考阅卷之所见所闻所思

回归真题 回归素课 回归本我
第二节:书面表达(满分30分) 假设你是高中生李越,有感于校园中存在的随意涂写(to scribble) 和乱丢垃圾(to litter)的行为,请用英语给校长写一封100-120个词 的信。信中应包括以下内容: 1.说明写信的目的; 3个要点缺一不可, 2.对这些行为进行批评; 最好连顺序也不要调换 3.提出建议。 注意:信的抬头、落款及信的第一句已给出(不计词数)。 June8, 2011 Dear Mr. Headmaster, I am Li Yue, a student from Class 1, Senior Ⅱ.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Yours faithfully, Li Yue
一、回归真题
第一阶段:认真做每套高考题
第二阶段:统计分类研究
单选:适当拓展,增强对美文美句的体验 用选择题对付选择题不可取,还不如研究真题,特别关注语境。
(06题) 完型:体验上下文的逻辑关系,如何理解和应用语境,语篇着手。
阅读:supporting details→ critical thinking 深度解读文本;增强美文诵读;提高语感培养。 改错:强调学生答题的规范性 写作: 最大的“增长点” 根本无需去纠结 别动“恻隐之心” 寻找一定的规律
8
2007 2006 2005 2004
2
3 3 4 4
10
11 10 8 8
1
0 1 0 0
5
5 5 5 7
2
2011高考阅卷之所见所闻所思

去蔽务实,回归本色——2011年高考阅卷之所见所闻所思(温岭市新河中学李鸣)各位老师:下午好!首先感谢梁老师不但给我机会参与了2011年浙江省的高考阅卷工作,而且还给了我今天这的一个评台,我和在座的绝大部分老师一样,奋斗在高中英语教学的第一线,11年以来自认为还算是认认真真地教书育人,所以我想把今天的讲话定位为“2011年高考阅卷之所见所闻所思”,就回归真题、回归素课、回归本我三个方面来阐述,我知道到这个时候大家都很累了,我希望我能和大家分享一下我们彼此的想法、做法和困惑,而不会浪费大家宝贵的时间和精力。
一、回归真题讲到“真题”,我们高三的老师大概是最敏感了,而且我们经常聚在一起时都会彼此打听“你做了几套?2011年的做了吗?近五年的做了吗?浙江卷,还有全国各省的都做了吗?”仿佛真题做得越多,学生的成绩就会越好。
这种心态也不全无道理。
毕竟我们老师都明白所谓“高考指挥棒”体现得淋漓尽致之处,莫过于历年真题。
因此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它们是准备高考最宝贵的资料,通过对真题的学习来提高学生英语语言能力、提高应试技巧,最终提高考试分数。
但是很可惜的是,很久以来我们许多教师,包括我自己对真题的莺视和研究是远远不够的。
在此,我想将回归真题分为以下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认真做每套高考题我相信我们在座的每一位教师在这点上都是做足了功夫的,我们自己要讲评的试卷,上面圈圈点点,划线注析之处绝对一目了然。
可这样就算“回归真题”了吗?的确,做是基础,没有做,如何引导?可是做得多了,思考的时间却相对少了,出题的意图,解题的思路等作为一个“引导者、促进者”应该思考的问题没有深究了,这样,回归真题不就等同再入题海?。
第二阶段:统计分类研究在我们台州市和温岭市,每年都要举行高考备考的教师解题·析题·命题比赛,我想其目的也是为了提升教师对高考考试大纲,高考考试说明和高考试卷的解读能力,增强教师解题和命题的能力,以切实提高备考效率。
2011年高考作文阅卷有感彭(狄永兴提供)

2011年江苏高考作文阅卷感想有幸参加了今年的高考作文阅卷工作,虽然结束的时候我们很多人都放了狠话,这辈子不会再去了,不过细细想来,这段阅卷经历虽然辛苦但确实带给了我们很多收获,感慨良多。
一、培养老师为“阅卷机器”,统一标准为了更准确的理解高考作文题目,统一思想,今年的审题解读是由专家组老师下水作文直接体验用时四、五天讨论的成果,既是立足学生的角度思考,又是从高于学生的视角,对作文题目作出尽可能贴近学生实际的更全面更准确地解读。
可见,对“评分标准”这一老师阅卷的指导性的纲领,作文阅卷组专家是非常重视的。
培训开大会时,作文组专家就曾强调:阅卷不是研讨会,你到这里阅卷就是一个操作员,培训就是要让你抹去自己的想法成为“阅卷机器”,必须按拟定的评分标准阅卷。
所以,为了让我们能够尽快成为合格的“阅卷机器”,我们参加高考阅卷的中学教师都经历了下水作文和几乎一天半的试评卷磨合期,可能很多老师跟我一样,都是从教以来第一次这么正式的来写下水作文,在一个小时内完成(实际上不到45分钟),当时会有一些紧张(一些老师一边写一边还在唠叨),不过客观地说,经过这番思考,不论自己的下水作文写得怎么样,对作文题目是有了更多的想法,更细致的理解。
接下来是接近一天半的试评卷磨合期,从5篇一总结到10篇、20篇一总结,不断地评判与专家组的吻合度,调整自己的理解、判断,向同一标准靠拢。
个人觉得,这样的磨合不仅让我们调整了阅卷的标准,也让我们对考生的作文类型有了初步判断。
这期间,若有老师的打分与专家组的标准相差悬殊,还会拥有与专家组老师面对面交流的机会。
总之,各种措施都是让前来阅卷的老师可以更快更有效地进入高考作文阅卷状态。
每篇作文两个人背对背打分,如果两次分数相差不超过6分,则视为有效,取两者平均分,此卷也算入阅卷老师的有效卷中,否则即为废卷,既影响老师“有效率”的评判(有效率如果一直低迷,也会被谈话),此作文也会出现三评,甚至四评、五评。
铁肩道义,妙手文章——2011年全国卷高考作文阅卷心得

阅卷 质检 过程 中, 作者 感 触 最 深 的是 : 篇 一 考 场作 文想 要得 到 高分 , 须做 到 文质 兼 美 。 既 必 有 正 确 深 刻 的 思想 , 有 娴 熟 的表 达 技 巧 , 所 又 正 谓 , 肩 担道 义 , 手著 文 章 。“ 义” 正 确 的 思 铁 妙 道 ( 想 与主题 ) 妙手 ”表 现手 法 ) 与“ ( 相辅 相成 , 相得 益 彰 。“ 抓住 文 章 内容 和 形 式”这 将 对 我 们今 后 的 , 作 文教 学起 到高 屋建瓴 的指 导作 用 。
篇 文 章必 须有 它 的现 实意义 、 会 意义 , 文 以载 社 “
在评 分 细则 制定 过程 中, 曾有 人提 出过 这 就 样 的问题 :材料 中 2. 的人选 择协 商平分 , 9% 9 2.% 81 的人选 择把 50万 留给 自 己, 0 这种 想 法( 或 做法) 在今 天 算不 算正确 ? 如果 有考 生在 文章 中 出现这 种 思想 , 内容方面 如 何评 定? 讨论 过 程 中 , 有 专家 认为 这种 做 法合 理合 法 , 也有 专家 对 其合 理 性进 行质 疑 , 专家认 为去年 春 节联 欢 晚会 的 有
l l
今 年作 文是 与 生活 紧密 相关 的材 料作 文。材
作, 不得 抄 袭 。
_ -
料讲 述 了一位 “ 最诚 信 业 主” 的故 事 , 提供 了网 并
_
ll
细 读材 料 , 我们 会 发现 , 料表 现 了当今 市场 材
友对垫资代 买彩票所获 巨额奖金 的归属意见不
…
- -
—
[5 0 1∞ o哈尔滨市十三 中 学高 三 欧 洋]
Z WEN TONGXUN UO
2011年江苏高考作文阅卷心得

【 】有一考生记叙 自己老爸的生活故事。写老爸爱 唱 《 人歌》 例2 凡 ,爱
那句 “ 每个人都拥有一个梦 , 平凡而不平庸” 。去年老爸参加年终唱歌 比赛得
了三等奖 ,这不 ,今年又在备战 ,想赢 台电脑送给我。可是 ,晚上 “ 我”等
来的却是 喝醉酒 的失败老爸 ,我有点鄙视输不起的老爸。这时 ,妈妈告诉我 , 原来老爸 每次参赛都是为了让我为他骄傲 ,不再说他 “ 用” 没 。我懂 了,一个 爱孩子胜过一切 的老爸 ,怎会 平庸 ? !——这篇 文章写得 情真意切 ,一直在 默 默努力地 “ 拒绝平庸”的老爸让人肃然起敬 ! 像上 面这两 篇作 文的选材就不可能 与他人撞 车。究其原因 ,聪 明的考 生 总会有属于他们的独一无二的个性化素材 :可 能别人 也会读张爱玲 ,可没有
语 文 考 试 指 导
“ 娜 !还是 李娜 ! “ 李 ” 刘伟 !还是刘 伟 ! “ ” 又是屈 原 、项 羽 、司马
迁 ! ”
21年江苏 高考作文的 阅卷现场 ,笔者 时不时总会听到诸 多这样 的低 声 01 叹息。的确,无需和其他 阅卷 老师 交流 ,笔者也早已审美疲 劳 :于高考前一 天法网夺 冠的李娜成 了 “ 拒绝平庸 ”的最 大赢 家 !而21年上 海达人秀冠军 00 也在无数次地 “ 拒绝 ”着 “ 平庸” !一如往年,屈原 、项羽 、司马迁 仍是高考 作 文的常客 !于是,任凭这几位今古 名人 再怎么努力 ,这些文章最终还 是无 法拒绝 “ 平庸”的分数 ( 三类卷或四类 卷) ! 众多考生为何会 出现选材 的集 体撞车?他们平 日的生活 积累 、阅读积累 哪里去了?他们 为何 就不能在考场上信手拈来?对 比一下 阅卷 中印象较深的 几篇优 秀作文 ,也许会找到 问题所在 :
2011高考评卷后的体会(工作心得体会).doc

2011高考评卷后的体会(工作心得体会)今年理科数学难度较去年稍有增加,主要是体现在了压轴题上。
而今年的文科数学难度较往年有较大的提高,考题也比较新颖,尤其是后两个题目文科生很难拿到高分。
本次阅卷的程序非常严格,每一份试卷都有两个人评阅,填空题分值必须是零误差,解答题两个人的分值差不能超过1分,否则需有第三人评阅,如果三人分值差还是超过1分,则交由仲裁作出判决,确保考生的分数能够公正、合理。
分值若和实际应得分值差高于1分,则被视为无效评卷,而分值若和实际应得分值差3分,则被视为恶评。
所以评分标准制定的非常细,非常统一。
下面我就具体题目谈一下我的体会与看法。
一、数学的填空题主要是考查基础知识和基本运算,对不少考生来说,只要掌握了基础知识,基本可以拿到高分,但不论是文科数学还是理科数学,填空题满分考生很少见。
理科生还好,基本能拿到8分或12019年来第17题一直是三角函数和解三角形相结合的题目,难度较低。
从07年以来,07、09、11年是以解三角形为主,穿插三角函数诱导公式和性质;08、10年以三角函数诱导公式和性质为主,穿插图像平移和最值问题。
今年本题没有太大的变化,是以解三角形为主,穿插三角函数诱导公式和性质,主要考查正、余弦定理,解三角形及恒等变形等基础知识,考查转化和化归的思想以及考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考生出现的主要错误一:解题思路不清晰,应以入手,把等式左右的形式统一,方法一是利用余弦定理把左边角化边,方法二是利用正弦定理把等式右边边化角,而不少考生是把两种方法混用,增加了无谓的计算量。
错误二是两角和与差的正、余弦公式掌握得不准确,主要是加减号的混用,导致最终的错误。
对此我们平时应强化公式的应用练习,尤其是易错点的练习,要让学生对基本知识掌握准确,不能模棱两可;另外加强转化化归思想的练习,掌握边、角统一的基本思想。
三、第18题比去年的要容易一些,大部分考生能拿到满分。
善用技巧,使作文闪亮——2011年全国新课标卷评卷心得体会

语
- |§ 赣疆| § l l壤 ;
中国 , 为 你骄 傲 , 我 四川 大地 震 … …
科技 创 新 、 好 和平 、 爱 民族 精 神” “ 、崛起 的背 后 有领 导 电脑屏 幕 多 显示 十 行 左右 , 以我 建议 考 场作 文 十 行 所
人的无私奉献 、 科技人才的付出、 千千万万人民的努 之 内 要有 路 标 —— 分 论点 , 表 明 自 己的层 次 。 来 这样
出彩 。 如 ‘ 念 支撑 中 国崛起 ” ‘ 信 使 国家 富强 ” 再 信 、 诫 、
来 论 述 中 国崛 起 的 过程 。 如 :
‘ 新 , 振 兴 之 源” “ 放 铸就 成 功” ‘ 爱 无垠 , 创 民族 、开 、 博
() 1 中国 , 为 你 自豪 ,0 8 奥 运 会 … … 我 20 年
绰有余 。就像本次作文 ,我们就可采用 以下几种 方 手 , 写到中国的崛起之路 。这样 的构思切人点小 , 构
法, 巧妙 切 入 , 松 应 对 。 轻 思 巧 妙 , 步 升华 , 人入 胜 。 步 引
1 素材、 . 话题 巧转移
考生 可 以把 自己熟悉 的相 关 素材 、 题巧 妙 地转 话
分 y、‘ ’‘ 表达( 0分 ) 、发展( 0 )为依据 , 2 ”“ 2分 ” 我总结 维 、 最有力的证 明, 也是很轻松的写法 。如 《 十年二 了以下三种让作文分数 “ 崛起' ’ 的方法 , 供考生参考 。
一
代》 这一 5 8分作文就讲述 了十年 间两代人看到的变
化 , 理 有 据 , 服 力 极 强 。再 如 一 考 生 写 的 “0 有 说 5 年
、
内容 : 巧妙切入 , 使文章内容充实起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1年南师大高考作文阅卷散记和感悟日期:2010-6-14阅卷日程简述:10日下午报到,了解自己的分组,领取工作证。
在11日上午的培训会议上,潘文等领导组专家强调阅卷质量,告诫老师不准“庸医杀人”,不许秒杀考生。
何永康还说自己阅一篇作文认真一点需要120秒,要求大家放慢速度,保持质量。
下午写下水作文,一小时交卷,这是以前没有的举措,有些老师下水文获得何永康等人的青睐,被推荐发表到《扬子晚报》上,这一活动的目的就是为了让教师更好地理解“拒绝平庸”的内涵,把握好尺度。
11日上午和下午其余时间、12日上午主要是研究《评分细则》,尤其是揣摩十篇样卷打分的标准和理由,还有进行试阅,先后在电脑上发来四批“试评卷”,让老师们打分,随后公布专家打的分数,让大家找出自己打分的误区和不足,纠正偏差。
通过调整,大家的争议卷变少了,打分渐渐与专家吻合了。
12下午就是正式阅卷,不过组长要求慢速进行,进一步明确标准,大部分人也就批了100份左右。
13日就是一切正常了。
13—19日很紧张,你追我赶,唯恐落后,还要注意质量,尤其是注意“自评卷”,前后的打分要一致,“吻合指数”要高。
人也很单调劳累,每天8:00上工,到12:00下工,中间休息20分钟,有人吹哨指挥,有人在休息时间还在加紧刷数据。
下午2:00到6:00,中午两个小时要吃饭和午睡,节奏很紧,一点都不能拖拉。
就只剩晚上可以放松一点。
反复几天之后,一位老师感慨地说:“人都快成阅卷机器了。
”19日下午,提前10分钟吹哨放工,大家就看到了曙光,20日大家看到回家在望,都高兴起来,组长吩咐不要赶速度,注意质量,最后留下了10005分试卷。
21日每人只有二三十试卷,拖到上午九点半开总结会,然后是拿上自己的一点辛苦钱走人,各奔东西。
阅卷速度和质量:老师个体差异较大,快的老师完成4000出头,慢一点只有2800,50万考生都是双评,加上一部分的三评和自评,每人工作量在3000份试卷左右,每天要批改350份左右的试卷。
快手老师每天能批500份,慢一点的老师每天能批270份以上的试卷。
当然具体到个人,每天的状态也不一样。
每篇作文所用的时间是不等的,空白卷、未完篇按照规定处理,打分快。
平庸的议论文打分快,结构固定,看看论点和分论点就打分,有的就是三个论据的堆砌,这些论据又很熟滥,快的人20秒就敢打分,慢一点的老师三四十秒。
当然见解深刻独到,议论犀利深刻,语言准确有力的议论文老师还是愿意把它认真看完再打分的,可惜这种作文是凤毛麟角,百篇之中难逢一二。
较慢的是记叙文和散文,总得把叙述的事情看完,考虑切题与否,再看有没有点题扣题句,立意一般还是平庸,总得在90秒以上。
有些费琢磨的作文甚至要120秒以上。
绝大部分老师综合质量指数都是在95以上,阅卷质量是有保障的。
立意和创意:阅卷中教师评分主要根据还是“立意”和“语言”,立意要做到准确、深刻、新颖,这是得分尤其是得高分的关键所在。
好的立意总是让人眼前一亮,甚至是折服,心生“多亏他想得到”之叹。
作文题为“拒绝平庸”,“拒绝”,不接受。
平庸:寻常而不突出之意。
如才能平庸,平庸的一生等等。
文章要表现的主题是不接受平庸,要超越庸人,追求出众超群。
立意应该反对浑浑噩噩虚度时光,应该奋发努力有所建树有所成就;反对随波逐流泯然众人,而应坚持自己的理想并矢志不渝;反对蝇营狗苟道德意识淡漠,提倡追求高洁神圣。
还要注意不要将“平庸”和“平凡”混为一谈,因为材料中讲“不避平凡,不可平庸”,最好要在文章做一点辩证分析。
有些考生不能准确把握“平庸”的内涵,界定其外延,导致了偏题甚至是立意错误。
如认为曹操“宁教我负天下人,不叫天下人负我”这种极端自私主义哲学是“拒绝平庸”;如认为日本制造钓鱼岛风波是拒绝平庸,许多学生抨击无良奸商,如皮革奶、地沟油、毒馒头、瘦肉精的始作俑者是平庸之辈,其实“平庸”侧重于“泯然众人,寻常而不突出”之意,社会上的庸人有这么坏么?也有些论点或立意很牵强,如喝茶就是高雅,喝可乐、雪碧等流行饮料就是平庸,这种理解和肤浅。
如“拒绝平庸要遵守法律”很牵强,守法公民就不平庸吗?“有丰富的文化知识就可以摆脱平庸”,其实知识分子中的庸人多了去了。
作文要脱颖而出,关键是立意上的深刻新颖,尤其是议论文,立意一般,论证再好,分数提高是有限的。
若是关注社会思考生活,独抒己见,发人深思,即使形式上有些瑕疵,也能赢取高分。
样卷1针砭当代知识分子的平庸,怀念20世纪章太炎、陈寅恪、马寅初等大师的坚守,真可谓振聋发聩。
此外,有论述拒绝使人平庸的网络文化的,有评述当代文学创作和作家的平庸,要拒绝这种文学的。
也有同学拒绝平庸的山寨文化,高举创新进步大旗。
这些文章的确是高屋建瓴,见解独到。
文章还要有创意,有位考生,将“平庸”拆解为“即平且庸”“不平而庸”“不庸却平”“不平不庸”四个词,分别论证,“即平且庸”为绝大多数人的状态,一笔带过。
“不平而庸”以荆轲为例,舍身刺秦虽然悲壮,人生不平凡,但仍是平庸之辈,因为他不了解天下归一民心思安的趋势。
“不庸却平”以陶渊明为例,虽然志趣高雅脱俗,拒绝了平庸,但是做隐士,弃天下苍生,与社稷民生无补。
“不平不庸”是赞扬鲁迅先生拯救国民的灵魂,生命伟大,事业高尚。
这种文章,极具创造力,怎能不得高分?封闭式的作文教学模式再也不能延续下去了。
要大力开展读书读报活动,让学生关注当代生活,写写时评,做做摘抄,增强积累;要让学生增加文化积淀,丰富人文精神素养;使得学生思想立体化,能与时俱进。
如此方可以不变应万变,永立不败之地。
书写和卷面以及作文的体式:《细则》规定“书写明显较差的,最多扣一分”,似乎对书写差的学生比较宽容。
但书写对得分的负面影响还是很大。
有些作文因为潦草,字迹不清被打42分左右,有些是在无法辨认,只能提交专家组批阅。
同样内容的作文,书写差与书写工整美观,相差三四分是很自然的。
卷面差,或者体式不符合要求,例如第一段字数多达400字还可能导致一些好作文被“枉杀”,如一篇作文两位老师分别打了42、63分,专家组最后打了满分70分,究其原因,该考生书写差、文章结构上“头重脚轻”。
真悬啊!所以作文训练中练好书写,做到卷面整洁,结构匀称依然非常重要,意义仍然极重大。
关于文体选择:记叙文和议论文孰优孰劣不可一概而论,这次给的样卷中前五篇为一二类卷,议论文占了三篇。
很多让人赞赏的高分作文也是议论文。
但纵观全局,大部分同学记叙文和议论文同样平平,在同样平平的情况下,议论文得分为43分——47分,有一点深度的,得分也很少超过54分,很少进入一二类卷。
记叙文为46—52分,记叙文还是沾光不少的。
平时两种文体都要练过关,在此基础上还要练出自己的“撒手锏”,也就是特长文体。
对部分思想欠深刻,素材积淀不丰厚的同学而言,练好记叙文的难度相对小一点,可以优先考虑。
考场上风险较小的文体创新是可行的,如书信体、日记体、辩论稿、小小说(切勿荒诞失真)。
平时不妨练练,没准会起到“奇兵”的效果。
书信体如沈浩写给儿子的一份信,小小说如写昭君出塞,还是有新意的。
评分中记叙文的硬伤是虚假失真,因为题为“拒绝平庸”,所以文盲奶奶说:“人平凡并不可怕,怕的是你有一颗固守平凡的心,那么你注定和平庸同船了。
”这等话哪是文盲所能说出的?很多文章中爸爸妈妈对考生大谈“拒绝平庸”,而且大多语言深刻,其实这是考生通过人物这一“传声筒”点题,可是,这些语言符合人物的身份吗?符合情境吗?记叙文得分不高的原因大抵是按照时间顺序叙述梗概,详略不分,缺乏描写,不能动人。
议论文的硬伤是论据错误,如很多考生将中国达人秀上无臂钢琴家刘伟写成了李伟,如事例中的张冠李戴,如杜撰名言,“孔子说,落后就要挨打”,还有论据撞车,用的多的事例有刘伟、屈原、李白、陶渊明、海伦凯勒、凤姐、旭日阳刚、苏珊娜大妈、史铁生、西单女孩。
但关键原因是缺乏对题目透彻的分析,说理流于肤浅;或者缺乏对社会的关注,不能联系实际激浊扬清,文章空泛;或是人云亦云,缺乏独到之见,阅卷人没有惊艳之感。
关于培养正确的文风何永康说:“有话好好说”。
语言以晓畅清新、自然生动为佳,降格以求平实准确也好,不能有矫揉造作的文风。
“为了语言而语言”是会弄巧成拙的。
此次阅卷中,发现许多考生开头和结尾铺陈许多优美语句语段,文章中间铺陈排比句。
这些文字游离于文章整体之外,根本不切题,甚至显得很突兀,与上下午不能衔接,而且这些语句大都是人们常见的,并不新鲜,不能让阅卷老师激动,优美文段给自己作文升格的作用微乎其微。
学生适当背一些优美语段语句值得提倡,但是要适度,更要注意使用时是否切题,是否与上下文保持连贯,要化用而不是照搬。
如一位考生认为人要有高尚的品德才能拒绝平庸,结尾是这样的,有人说:“人生就像玻璃杯,你的那只打碎了,却溅起了一地璀璨,折射出人性的光辉。
”这一结尾的名句引用就是贴切自然的。
还有些作文玩深沉,语言玄之又玄,貌似深刻,细细揣摩,却又不知所云,这也是不足为训的。
严打抄袭和套作,《细则》规定:确认为抄袭,其中有三分之二以上篇幅与原作相同,最高不超过20分,内容基本相同的,最高不超过10分。
有些考生游戏高考,就将2011高考题《这是你的战争》和《捧与挖》中段落搬抄上去,抄袭是铁证如山,阅卷老师非常容易举证,敢打低分,这简直是“找死”。
还有很多学生套作的痕迹明显,最典型的是套《苏州市2011届高三调研测试试卷》中的文学类文本阅读《老妪》,只是许多考生将老妪老叟换成一对年轻夫妻,买茶叶蛋换成了买鸡蛋饼或鸡肉卷之类,都被打成了四类文以下。
试想:各大市综合卷哪个高三老师不熟悉呢?咎由自取死不足惜啊。
关于端正高考作文态度正心诚意,乃可作文。
人品决定了文品高低,文品也见人品高下。
有些考生对高考毫不在乎,游戏高考,游戏人生,格调低下,《评分细则》规定最高不得超过40分。
凡思想情感庸俗低下,即使是完篇切题文章,评分最高也不得超过25分。
如果内容恶俗不堪,评分最高不超过13分。
有些考生攻击老师,而且针对阅卷老师,“替别人批改高考试卷的一个小教师,你有什么资格看不起别人的呢?最后考清华北大的不是你,而是我们——这些试卷的主人”。
态度狂妄,令人生厌。
有些考生表示自己对学生全无兴趣,说自己已经离开学生很久了,是在父母的强迫下参加考试的,而且作文的确很烂。
还遇到一个考生用篆文书写,因为费力,只写了200字左右,得6—10分。
也有一些考生,展示自己努力奋斗拒绝平庸的历程,表现了积极向上的人生观,感人至深。
有一位艺术考生,叙述艺术之路的艰难,表现自己勤奋努力,最终取得艺术考试录取本一院校的成功。
文章本身也不错,阅卷老师为之感动,乐意助其一臂之力,加上几分情感分,以成人之美。
关于错别字虽说《细则》规定错别字一个扣一分,扣满5分为止。
实际操作中有人扣了分,大部分人没有专门扣,只是降低印象分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