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高一物理教案2.2《势能的改变》5(鲁科版必修2)
高中物理第二章能的转化与守恒2.2势能的改变教学设计鲁科版必修2

2.2势能的改变本节讲述重力势能及其相对性,重力势能的变化以及与重力做功的关系.由于与动能定理的表述不一致,学生往往不易理解,教学时最好能结合一些实例,从能量转化的角度分析,解开学生的困惑,例如可举在自由落体运动中,重力做正功,重力势能减少,同时由动能定理可知,动能增加,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这样做也可以为下一节讲解机械能守恒定律作好准备.关于重力做功与路径无关和弹性势能的教学,根据学校学生的具体情况,可以适当地展开探究,这对提升学生能力是非常有帮助的.学生已掌握动能、重力势能的概念,对本节来说已有了很好的知识基础,教学中应大胆放手,使学生对重力做功和重力势能的改变的关系进行探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知识探究能力,培养兴趣.教学重点重力势能的概念及重力做功跟物体重力势能改变的关系.教学难点重力势能的系统性和相对性.教具准备球(大小相同的一个钢球,一个木球)两个、透明玻璃容器、沙子、投影片等.课时安排1课时三维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重力势能的概念,会用重力势能的定义进行计算;2.理解重力势能的变化和重力做功的关系,知道重力做功与路径无关;3.知道重力势能的相对性;4.了解弹性势能.二、过程与方法1.根据功和能的关系,推导出重力势能的表达式;2.学会从功和能的关系上分析和解释物理现象.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渗透从对生活中有关物理现象的观察,得到物理结论的方法,激发和培养学生探索自然规律的兴趣.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放录像:节选美丽的东北雪景,紧接着过渡到大雪山的壮观,在学生正看得津津有味时,跳到雪山发生雪崩,大雪以排山倒海之势,摧毁一切,给人类和自然带来巨大的灾难.教师提问:为什么看起来非常漂亮的雪花会有如此大的破坏力呢?学生回答:由于具有巨大的能量.学生活动:接着观看录像,思考问题.重锤把水泥桩打进地里,说明重锤对水泥桩做了功.据功和能的关系,既然重锤可以对水泥桩做功,表明重锤具有能.推进新课在初中,我们已经学过: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量叫重力势能.那么重力势能的大小与什么有关,又如何定量表示呢?除了重力势能以外还有其他形式的势能吗?本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解决这些问题.一、重力势能【实验探究】1.重力势能与什么因素有关[程序一]演示实验[演示一]在一个玻璃容器内放入沙子,拿一个铁球分别从不同的高度释放,使其落到沙子中,测量铁球落入的深度.[演示二]把大小相同、质量不同的两个球从同一高度释放,测量它们落入沙子中的深度.[程序二]学生叙述实验现象:(1)当铁球质量一定时,释放点越高,铁球落入沙子中越深;(2)当释放高度一定时,铁球质量大,铁球落入沙子中越深.[程序三]据实验现象总结:物体的质量越大,高度越大,重力势能就越大.在物理学中我们就用mgh 这个物理量来表示物体的重力势能.板书:E p =mghm −−→−表示物体的质量−−→−单位千克(kg) g −−→−表示重力加速度−−→−单位米/秒2(m/s 2) h −−→−表示物体的高度−−→−单位米(m) E p −−→−表示物体的重力势能−−→−单位焦耳(J) 重力势能是标量,单位:J2.重力势能的相对性和系统性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课文相关内容.投影阅读思考题:(1)为什么说重力势能具有相对性?(2)什么是参考平面?参考平面的选取是唯一确定的吗?(3)选择不同的参考平面,物体的重力势能的数值是否相同?是否会影响有关重力势能问题的研究?(4)如果物体在参考平面的上方,重力势能取什么值?表示什么含义?(5)如果物体在参考平面的下方,重力势能取什么值?表示什么含义?学生活动:带着问题阅读教材,然后选出代表发言.教师活动:听取学生汇报,总结点评:1.重力势能总是相对于某个水平面来说的,这个水平面叫参考平面.参考平面选取不同,重力势能的数值就不同.可见,重力势能具有相对性.选择哪个水平面作为参考平面,可视具体情况而定,通常选择地面作为参考平面.2.选择不同的参考平面,物体的重力势能的数值是不同的,但并不影响研究有关重力势能的问题,因为在有关的问题中,有确定意义的是重力势能的差值,这个差值并不因选择不同的参考平面而有所不同.3.对选定的参考平面而言,在参考平面上方的物体,高度是正值,重力势能也是正值,表示物体在该位置具有的重力势能比在参考平面具有的重力势能要大.4.在参考平面下方的物体,高度是负值,物体具有负的重力势能,表示物体在该位置具有的重力势能比在参考平面上具有的重力势能要少.【知识拓展】重力势能和重力有关,而重力是地球施加给物体的,没有地球,也就谈不上重力势能.可见,重力势能是“地球和物体”这个系统共有的.学生活动:讨论对重力势能“系统性”的理解,并发表各自的观点.【课堂巩固】投影题目1.关于重力势能的几种理解,正确的是()A.重力势能等于零的物体,一定不会对别的物体做功B.放在地面上的物体,它的重力势能一定等于零C.在不同高度将某一物体抛出,落地时重力势能相等D.相对不同的参考平面,物体具有不同数值的重力势能,但并不影响研究有关重力势能的问题答案:CD2.如图所示,桌面高为h,质量为m的小球从离桌面高H处自由落下,不计空气阻力.假设桌面处的重力势能为0,则小球落到地面前瞬间的重力势能为()A.mghB.mgHC.mg(h+H)D.-mgh思路:重力势能的大小是相对参考平面而言的,参考平面选择不同,物体的高度不同,重力势能的大小则不同.解析:据题意知,已选定桌面为参考平面,则小球在最高点时的高度为H,小球在桌面的高度为零,小球在地面时的高度为-h,所以小球落到地面时,它的重力势能为E p=-mgh.答案:D二、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的改变[程序一]定性讨论:1.把一个物体举高,重力做什么功?重力势能如何变化?2.一个物体从高处下落,重力做什么功?重力势能如何变化?[程序二]学生汇报讨论结果:把一个物体举高,重力做负功,即物体克服重力做功,物体的重力势能增大;一个物体从高处下落,重力做正功,重力势能减小.[程序三]教师总结:从刚才的讨论中可知:重力做正功,重力势能减小;重力做负功,重力势能增加.把功和能的关系用到此处得到:1.重力势能的变化跟重力做功有密切联系.2.重力做了多少功,重力势能就改变多少.[过渡]由此我们可以借助于重力做功来定量研究重力势能.[程序四]推导重力势能的定量表示式.[投影]一个质量为m的物体从距地高为h1的A点下落到距地高为h2的B点,求重力做的功.在该下落过程中,重力做的功为:W G=mgΔh=mgh1-mgh2.[程序五]讨论重力做的功与重力势能改变之间的关系.投影公式:W G=E p1-E p2[说明]W G表示重力做的功;E p1表示物体初位置的重力势能;E p2表示物体末位置的重力势能.讨论得到:1.当物体由高处运动到低处时,重力做正功,则W G >0,E p1>E p2,表示重力做正功时,重力势能减少,减少的重力势能等于重力所做的功. 2.当物体由低处运动到高处时,重力做负功,W G <0,E p1<E p2,表示物体克服重力做功(重力做负功)时,重力势能增加,增加的重力势能等于克服重力所做的功.[推理]物体从A 运动到B ,路径有无数条,但不论沿哪条路径,从A 到B 重力做的功都等于物体重力势能的减少量.而物体重力势能的减少量mgΔh 是一定的,所以沿不同的路径把物体从一位置移动到另一位置,重力所做的功是一定的.板书:重力所做的功只跟初位置的高度h 1和末位置的高度h 2有关,跟物体运动的路径无关.【教师精讲】1.起重机以4g 的加速度将质量为m 的物体匀减速地沿竖直方向提升高度h ,则起重机钢索的拉力对物体做的功为多少?物体克服重力做功为多少?物体的重力势能变化了多少? 解析:由题意可知起重机的加速度4g a,物体上升高度h , 据牛顿第二定律得mg -F=ma ,所以F=mg -ma=mg -m×41g=43mg 方向竖直向上.所以拉力做功W F =Fhcos0°=43mgh 重力做功W G =mghcos180°=-mgh即物体克服重力做功为mgh又因为W G =E p1-E p2=-mghW G <0,E p1<E p2即物体的重力势能增加了mgh.2.如图所示,一条铁链长为2 m,质量为10 kg ,放在光滑的水平地面上,拿住一端匀速提起铁链直到铁链全部离开地面的瞬间,拉力所做的功是多少?解析:由于铁链中各铁环之间在未提起时无相互作用,所以匀速提起时的拉力F 1总是等于被提起部分铁环的重力,即F 1=G 1=m 1g.由于m 1是逐渐增大的,所以拉力F 1也是逐渐增大的,所以不能用W=Fhcos α求解. 由功能关系,铁链从初状态到末状态,它的重心位置提高了2L h ,因而它的重力势能增加了ΔE p =mgh=mgL/2,又由于铁链是匀速提起,因而它的动能没有变化,所以拉力F 对铁链所做的功就等于铁链重力势能的增加量.即W F =ΔE p =21mgL=21×10×9.8×2 J=98 J. 三、弹性势能的改变【演示】装置如图所示:将一木块靠在弹簧上,压缩后松手,弹簧将木块弹出.分别用一个硬弹簧和一个软弹簧做上述实验,分别把它们压缩后松手,观察现象.学生活动:观察并叙述实验现象.现象一:同一根弹簧,压缩程度越大时,弹簧把木块推得越远.现象二:两根等长的软、硬弹簧,压缩相同程度时,硬弹簧把木块弹出得远.师生共同分析,得出结论:上述实验中,弹簧被压缩时,要发生形变,在恢复原状时能够对木块做功,因而具有能量,这种能量叫做弹性势能.教师活动:多媒体演示(撑杆中的弹性势能),发生形变的物体,具有弹性势能.请同学们再举几个物体具有弹性势能的例子.学生活动:观察课件演示,体会发生形变的物体,具有弹性势能;思考并举例:a.卷紧的发条b.被拉伸或压缩的弹簧c.击球的网球拍d.拉开的弓.【合作探究】教师活动:弹性势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弹性势能的表达式应该是怎样的?我们就来探究这些问题. 我们在学习重力势能时,是从哪里开始入手进行分析的?这对我们讨论弹性势能有何启示?学生活动:思考后回答:学习重力势能时,是从重力做功开始入手分析的,讨论弹性势能应该从弹力做功的分析入手. 点评:通过知识的迁移,找到探究规律的思想方法,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教师活动:当弹簧的长度为原长时,它的弹性势能为零,弹簧被拉长或被压缩后,就具有了弹性势能,我们只研究弹簧拉长的情况.在探究的过程中,我们要依次解决哪几个问题呢?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本,把这几个问题找出来.学生活动:阅读教材,找出探究过程中要依次解决的问题,从总体上把握探究的思路.教师活动:倾听学生回答,进一步引导.(1)重力势能与高度h成正比,弹性势能是否也与弹簧的伸长量(或缩短量)成正比?说出你的理由.(2)在高度h相同的情况下,物体的质量越大,重力势能越大,对于不同的弹簧,其弹性势能是否也有类似的情形?(3)对弹性势能的猜测,并不能告诉我们弹性势能的表达式,这样的猜测有没有实际意义?学生活动:思考问题,学生代表发言.教师活动:听取学生汇报,点评,解答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提出问题:重力做功,重力势能发生变化,重力做功在数值上等于重力势能的变化量.那么,弹力做功与弹性势能的变化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学生活动:思考问题,学生代表发言.教师活动:听取学生汇报,点评,解答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提出问题:重力是恒力,重力做功等于重力与物体在竖直方向移动距离的乘积.那么,拉伸弹簧时,拉力做功该怎样计算?并在练习本上自己画图,写出拉力在整个过程中做功的表达式.学生活动:思考拉力做功的计算方法,选出代表发表自己的见解.点评:通过学生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通过学生探求变力做功的方法,初步形成微分求解变量的物理思想方法.教师活动:听取学生汇报,投影学生的求解过程,解答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提出问题:怎样计算拉力做功的求和式?是否可以用F-l图象下梯形的面积来代表功?学生活动:在练习本上作F-l图象,推导拉力做功的表达式.教师活动:听取学生汇报,投影学生的推导过程,解答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点评:在处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时,曾利用v-t图象下梯形的面积来代表位移;这里利用F-l图象下的面积来代表功,可以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但要搞清弹簧长度和伸长量的区别,l表示伸长量,则F-l图象下是一个三角形的面积来代表功.【例题剖析】1.对弹性势能的理解[例1]一竖直弹簧下端固定于水平地面上,小球从弹簧的正上方高为h的地方自由下落到弹簧上端,如图所示,经几次反弹以后小球最终在弹簧上静止于某一点A处.则()A.h愈大,弹簧在A点的压缩量愈大B.弹簧在A点的压缩量与h无关C.h愈大,最终小球静止在A点时弹簧的弹性势能愈大D.小球第一次到达A点时弹簧的弹性势能比最终小球静止在A点时弹簧的弹性势能大解析:最终小球静止在A点时,通过受力分析,小球受自身重力与弹簧的弹力作用,由弹力公式F=kl,即可得出弹簧在A点的压缩量与h无关,弹簧的弹性势能与h无关.答案:B2.关于不同能量间的转化[例2]如图所示,表示撑杆跳运动的几个阶段:助跑、撑杆起跳、越横杆.试定性地说明在这几个阶段中能量的转化情况.分析:运动员的助跑阶段,身体中的化学能转化为人和杆的动能;起跳时,运动员的动能和身体中的化学能转化为人的重力势能和撑杆中的弹性势能;随着人体的继续上升,撑杆中的弹性势能转化为人的重力势能,使人体上升至横杆以上;越过横杆后,运动员的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教师活动:势能也叫位能,是由相互作用的物体的相对位置决定的.重力势能是由地球和地面上物体的相对位置决定的,弹性势能是由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各部分的相对位置决定的.我们以后还会学到其他形式的势能.【知识拓展】[例1]盘在地面上的一根不均匀的金属链重G=30 N,长L=1 m,从一端缓慢提起至另一端恰好离开地面时需做功10 J.金属链重力势能增加__________J,此时金属链重心位置距地面__________m.如果改从另一端缓慢提起至金属链恰好离开地面需做功__________.解析:从一端缓慢提起至另一端恰好离开地面时需做功10 J,金属链重力势能增加ΔE p=Gh1=10 J,此时金属链重心位置距地面h1=0.33 m.如果改从另一端缓慢提起至金属链恰好离开地面需做功W2=G(L-h1)=20 J. [例2]如图所示,一个人通过定滑轮匀速地拉起质量为m的物体,当人沿水平地面从A点走到B点时,位移为s ,绳子方向与竖直方向成α角,原先绳子方向竖直,不计阻力.则人拉物体所做的功为多少?解析:由于人拉绳的力的方向不确定,不能用功的定义式来计算人所做的功,须通过动能定理来计算人所做的功.而重力的功根据重力做功的特点可得:)sin cos sin (αααs s mg mgh W G -==. 由动能定理可得:W-W G =0 所以人所做的功为:ααsin )cos 1(-=mgs W . 课堂小结1.势能由物体间的相互作用而产生,由它们的相对位置而决定.2.势能是标量,单位是焦耳.3.重力对物体所做的功与物体的运动路径无关,只跟物体运动的始、末位置有关,重力所做的功等于物体始、末位置的重力势能之差.4.重力势能是地球和地面上的物体共同具有的,一个物体的重力势能的大小与参考平面的选取有关. 布置作业高考理综物理模拟试卷注意事项:1. 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012高中物理 2.2 势能的改变学案3 鲁科版必修2

2.2势能的改变学案【学习目标】1、理解重力势能的概念,会用重力势能的定义进行计算.2、理解重力势能的变化和重力做功的关系,知道重力做功与路径无关.3、知道重力势能的相对性.【学习重点】重力势能的概念及重力做功跟物体重力势能改变的关系。
【知识要点】1.重力势能(1)定义:重力势能是由于物体处于一定高度而具有的能量.(2)重力势能表达式E p=mgh.(3)重力势能是标量,由物体所处的位置状态决定,是状态量.(4)重力势能的相对性.选择不同的参考平面,物体的重力势能的数值是不同的,选择哪个水平面作为参考平面,可视研究问题的方便而定.通常选择地面作为参考平面.对选定的参考平面而言,在参考平面上方的物体,高度是正值,重力势能也是正值;在参考平面下方的物体,高度是负值,重力势能也是负值.(5)重力势能的系统性重力势能实际上是物体与地球这一系统共同具有的,平常所说的某一物体具有的重力势能实际上是系统共有的,这只是一种约定俗成的说法.2.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变化的关系(1)重力做功的特点重力做功与路径无关,只与物体起点和终点位置的高度差有关.(2)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的变化重力做多少正功,重力势能就减少多少;重力做多少负功(或称克服重力做了多少功),重力势能就增加多少.即重力做功等于重力势能的减少量,W=E p1-E p2=ΔE p.3.弹性势能(1)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在恢复形变时能对外界做功,具有一种潜在的能量.(2)弹性势能有关因素弹性势能随形变量增大而增加.【典型例题】[例1]关于重力势能的几种理解,正确的是A.重力势能等于零的物体,一定不会对别的物体做功B.放在地面上的物体,它的重力势能一定等于零C.在不同高度将某一物体抛出,落地时重力势能相等D.相对不同的参考平面,物体具有不同数值的重力势能,但并不影响研究有关重力势能的问题答案:CD.[例2]如图所示,桌面高为h,质量为m的小球从离桌面高H处自由落下,不计空气阻力,假设桌面处的重力势能为0,则小球落到地面前瞬间的重力势能为A.mghB.mgHC.mg (h +H )D.-mgh[思路]重力势能的大小是相对参考平面而言的,参考平面选择不同,物体的高度不同,重力势能的大小则不同.解:据题意知已选定桌面为参考平面,则小球在最高点时的高度为H ,小球在桌面的高度为零,小球在地面时的高度为-h ,所以小球落到地面时,它的重力势能为E p =-mgh .答案:D[例3]一物体从A 点沿粗糙面AB 与光滑面AC 分别滑到同一水平面上的B 点与C 点,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沿AB 面重力做功多B.沿两个面重力做的功相同C.沿AB 面重力势能减少多D.沿两个面减少的重力势能相同答案:BD.[例4]起重机以4g 的加速度将质量为m 的物体匀减速地沿竖直方向提升高度h ,则起重机钢索的拉力对物体做的功为多少?物体克服重力做功为多少?物体的重力势能变化了多少.解:由题意可知起重机的加速度a =4g ,物体上升高度h , 据牛顿第二定律得mg -F =ma 所以F =mg -ma =mg -m ×41g =43mg 方向竖直向上.所以拉力做功 W F = Fh cos0°=43mgh 重力做功 W G =mgh cos180°=-mgh即物体克服重力做功为mgh又因为 W G =E p1-E p2=-mghW G <0,E p1<E p2即物体的重力势能增加了mgh【达标训练】1.以下关于重力势能的说法中,正确的是___.A.地面上的物体的重力势能一定为零B.质量大的物体重力势能一定大C.高处物体的重力势能一定大D.重力做正功时,物体的重力势能一定变化答案:D2.关于重力势能,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的位置一旦确定,它的重力势能的大小也随之确定B.物体与零势面的距离越大,它的重力势能也越大C.一个物体的重力势能从﹣5 J 变化到﹣3 J ,重力势能变小了D.重力势能的减少量等于重力对物体做的功答案:D3.选择不同的水平面作参考平面,物体在某一位置的重力势能和某一过程中重力势能的改变量( )A.都具有不同的数值B.都具有相同的数值C.前者具有相同数值,后者具有不同数值D.前者具有不同数值,后者具有相同数值答案:D。
高中物理《势能的改变》教案5 鲁科版必修2

势能的改变(教案)【教学目标】㈠知识与技能1.理解重力势能的概念,能用重力势能的表达式计算重力势能,知道重力势能具有相对性、重力势能的变化具有绝对性。
2.理解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的关系,并能用这一结论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知道重力做功与运动路径无关。
3.理解重力做功是物体重力势能变化的量度。
4.知道弹性势能的初步概念。
5.知道探究弹性势能表达式的思路㈡过程与方法1.经历发散思维和理论探究归纳能力,培养逻辑思维的能力。
2.经历提出问题、猜想、逻辑推理和类比的方法探究弹性势能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渗透从对生活中有关物理现象的观察,得到物理结论的方法,激发和培养学生探索自然规律的兴趣。
2.体验科学不仅仅是认识自然,挑战自然,更在于能动的改造自然。
【重点难点】重点:重力势能的概念及重力做功跟重力势能改变的关系。
难点:重力势能的相对性、重力势能变化的绝对性、及WG=Ep1-Ep2 关系的得出及应用推导拉伸弹簧时,用微分思想和积分思想求解拉力所做功的表达式。
【设计思想】本节课的教学方法采用:理论探究法、讲授法、归纳法。
【新课教学】(一)新课引入:观赏雪崩视频。
提出为什么雪崩的威力如巨大?-----因为雪的速度达到97m/s作用在每平方米的作用力达到4-5吨,引发气浪能量惊人。
为什么有这么高的能量呢一、重力势能的改变1.重力势能被举高的重物一旦下落就可以做功,表明处于一定高度的重物“储存”着一种能量,这就是重力势能,即:重力势能是由于物体处于一定高度而具有的能量。
引入试卷例题从重力势能的含义可以看出,它与物体的重力和高度有关,也就是说物体质量越大、所处的位置越高,所蕴含的重力势能越大。
在物理学中,把物体的重力势能表示为:Ep=mgh2.重力势能公式的理论推导:功是能量变化的量度,重力势能的变化也可用做功表示出来。
例如,用一外力把一质量为m的物体匀速举高h,由于是匀速上升,物体的动能不变,外力举高物体做的功W=mgh全部用于增加物体的重力势能。
高中物理 第2章 第2节 势能的改变教案1 鲁科版必修2-鲁科版高一必修2物理教案

势能的改变教学过程(一) 重力势能请同学们分析、讨论以上提出的问题并引导学生归纳出重力势能的定义。
定义:物体处于一定的高度而具有的能叫做重力势能提出问题:物体重力势能的大小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请同学们猜想演示实验【提供实验器材:铁球(大小、质量均不同的两个)、透明玻璃容器、沙子】在一个透明的玻璃容器内装上沙子。
实验一:将不同的两铁球从同一高度释放,观察铁球落在沙子中的深度。
实验二:用一个铁球从不同高度释放,观察铁球落在沙子中的深度。
学生回答观察的现象:铁球的释放高度越大,铁球落在沙子中的深度越大。
质量大的铁球落在沙子中的深度越大。
归纳上述演示,我们可以定性得到:重力势能跟物体的质量和高度都有关系,且物体的质量越大,高度越高,重力势能就越大。
提出问题:那么,怎样来定量表示重力势能呢?实验演示及解答问题:投影片出示问题:让质量为m的小球从高度为h1的A点下落到高度为h2的B点,重力所做的功为多少?学生思考讨论交流进行分析得出定义:物体处于一定的高度而具有的能叫做重力势能观察实验,回答现象学生回答:铁球的释放高度越大,铁球落在沙子中的深度越大。
质量大的铁球落在沙子中的深度越大。
思考分析回答问题学生求解得到:重力所做的功为:W G=mgΔh=mg(h1-h2)引导学生通过对运动实例的观察与分析,总结出重力势能的定义.通过实验引导学生分析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控制变量法)通过实例分析物体受到的重力所做的功让学生研究上式的物理意义:重力所做的功等于mgh这个量的变化,所以在物理学中就用mgh这个式子来表示物体的重力势能.板书:重力势能公式:EP=mghEP物体的重力势能焦(J)m→物体的质量千克(kg)g→重力加速度→(米每二次方秒)s2/mh→物体的高度→米(m)让学生推导重力势能的单位∵1kg·m/s2·m=1N·m=1J∴重力势能的单位是焦耳。
重力势能是标量多媒体投影问题:一个质量为10kg的物体,把它放置在一张高1m的桌面上,则此物体的重力势能是多少呢?(取g=10m/s2)根据学生回答让学生讨论:为什么同一个问题会得到不同的答案?提出重力势能的相对性:重力势能EP=mgh中h是相对于某个水平面来说的,这个水平面上h=0,重力势能也为零,这个水平面叫做零势能参考平面。
高中物理必修二教案-2.2 势能的改变-鲁科版

《势能的改变》教学设计年级:高一课题:<<势能的改变>>§2.2势能的改变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重力势能的概念,会用重力势能的定义进行计算。
(2)理解重力势能的变化和重力做功的关系,知道重力做功与路径无关。
(3)知道势能的相对性。
2.过程与方法用所学功的概念推导重力做功与路径的关系,亲身感受知识的建立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渗透从对生活中有关物理现象的观察,得到物理结论的方法,激发和培养学生探索自然规律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重力势能的概念及重力做功跟物体重力势能改变的关系。
难点:势能的系统性和相对性。
三、教学方法:探究法、讲授法、讨论法四、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五、课时:1课时六、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多媒体投影演示.引发学生有意注意,引导学生进入状态)(1)打桩机的重锤举高后从高处落下时,为什么能把水泥桩打进地里?(2)站在高处石头下面的人为什么感到害怕?师:从刚才的画面中,同学们想到了什么,从做功和能量转化的角度分析问。
由以上实例可以知道,物体处在一定高度时,就具有了一定的能量。
当它从所处的高度落下时,这些能量就会以做功的方式释放出来。
师:问:物体由于位于高处而具有的能量是什么能量呢?生:在初中我们已经学过:物体由于位于高处而具有的能量叫重力势能。
师:那么重力势能的大小与什么有关?学生探究:(1)同一课本从不同高度下落到自己手上,感觉• • •(2)不同质量的课本从同一高度下落到自己手上,感觉• • •师生分析:重力势能的大小与物体所处高度和质量有关[新课教学](一)重力的功师:重力做功与什么因素有关呢?我们现在就通过几个例子来探究一下。
(多媒体展示教材上的图,让学生独立推导这几种情况下重力做的功)师:比较容易做的是哪一个问题?生:第一个和第二个问题。
师:为什么这两个问题容易研究呢?生:因为这两个问题中物体运动的路径是直线,所以在研究重力做功问题上比较容易研究。
高中物理 2.2 势能的改变学案5 鲁科版必修2

高中物理 2.2 势能的改变学案5 鲁科版必修2【学习目标】1.理解重力势能的概念,会用重力势能的定义进行计算.2.理解重力势能的变化和重力做功的关系,知道重力做功与路径无关.3.知道重力势能的相对性.4.了解弹性势能.【学习重点】重力势能的概念及重力做功跟物体重力势能改变的关系。
【知识要点】(一) 重力势能定义:物体处于一定的高度而具有的能叫做重力势能重力势能跟物体的质量和高度都有关系,且物体的质量越大,高度越高,重力势能就越大。
重力势能公式:EP=mghEP物体的重力势能焦(J)m→物体的质量千克(kg)g→重力加速度→(米每二次方秒)s2/mh→物体的高度→米(m)∵1kg·m/s2·m=1N·m=1J∴重力势能的单位是焦耳。
重力势能是标量重力势能EP=mgh中h是相对于某个水平面来说的,这个水平面上h=0,重力势能也为零,这个水平面叫做零势能参考平面。
通常也叫零势面。
参考水平面的选取是任意的,选择哪个水平面作为参考平面,可视研究问题的方便而定。
(二)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的改变重力所做的功只跟物体初位置的高度h1和末位置的高度h2有关,跟物体运动的路径无关。
(三)弹性势能的改变弹簧被压缩时,要发生形变,在恢复原状时能够对木块做功,我们说弹簧具有能,这种能叫弹性势能.①势能也叫位能.②势能具有系统性:重力势能是物体和地球组成的系统共有的,弹性势能是物体的各部分所共有的。
【典型例题】【例1】一实心立方体铁块与一实心立方体木块质量相等,将它们放在同一水平地面上,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A.铁块的重力势能大于木块的重力势能B.铁块的重力势能等于木块的重力势能C.铁块的重力势能小于木块的重力势能D.上述三种情况都有可能解析:由于铁块和木块的密度不同,所以,质量相等的铁块和木块,木块的体积较大,放在同一水平地面上时,木块的重心高,因此,木块的重力势能较大.答案:C【例2】 在水平地面上平铺n 块砖,每块砖的质量为m ,厚度为h ,如将砖一块一块地叠放起来,至少需要做多少功?解析:对n 块砖整体研究,从它们平铺在地面上到一块一块叠放起来,外力所做的功至少等于砖所增加的重力势能.即W =nmg ·(21nh )-nmg ·(21h ) =21n (n -1)mgh . 答案:21n (n -1)mgh【例3】 如图所示,质量为m 的小物体沿圆弧面从A 点无初速地滑下,圆弧的半径为R ,A 点与圆心等高,滑到圆弧的最低点B 时,物块的速度为v .则下滑过程中,重力对物体做的功为_______,物体克服阻力做的功为_______.解析:对物体下滑过程进行分析可知,对物体做功的只有重力和物体受到的阻力,由于重力做功与路径无关,故重力对物体做的功为W G =mgR ,对物体从A 到B 的过程用动能定理得mgR -W f =21mv 2-0 所以物体克服阻力做的功为W f =mgR -21mv 2. 答案:mgR mgR -21mv 2【例4】 将横截面积为S 的玻璃管弯成如图所示的连通器,放在水平桌面上,左、右管处在竖直状态,先关闭阀门K ,往左、右管中分别注入高度为h 1和h 2、密度为ρ的液体,然后打开阀门K ,直到液体静止,在上述过程中,液体的重力势能减少了A.ρgS (h 1-h 2)B.21ρgS (h 1-h 2)2 C.41ρgS (h 1-h 2)2D.41ρgS (h 1-h 2)2-4-4 乙M FA 甲解析:从打开阀门K 后,左管中的液体流向右管,直到两管液面相平,相当于把左管中高为2)(12h h -的液体“搬”到右管中,其重心下降的高度为2)(12h h -,所以该过程中,液体重力势能的减少量为ΔE p =ρgS 2)(12h h -·2)(12h h -=41ρgS (h 2-h 1)2. 答案:C【达标训练】1.关于重力做功和物体的重力势能,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当重力对物体做正功时,物体的重力势能一定减少 B.物体克服重力做功时,物体的重力势能一定增加 C.地球上任何一个物体的重力势能都有一个确定值 D.重力做功的多少与参考平面的选取无关2.物体在运动过程中,克服重力做功为50 J ,则 A.重力做功为50 JB.物体的重力势能一定增加50 JC.物体的动能一定减少50 JD.重力做了50 J 的负功3.以40 m/s 的初速度竖直向上抛出一个物体,经过t秒后,物体的重力势能是动能的3倍,g=10 m/s 2,则t的大小为 A.2秒 B.3秒 C.4秒 D.5秒4..质量为m 的物体,以一定的初速度V 0,竖直向上抛出至返回抛出点的过程中,重力对物体做功________J 。
《势能的改变》教案(鲁科版必修2)-推荐下载

对全部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在安装过程中以及安装结束后进行高中资料试卷调整试验;通电检查所有设备高中资料电试力卷保相护互装作置用调与试相技互术通关,1系电过,力管根保线据护敷生高设产中技工资术0艺料不高试仅中卷可资配以料置解试技决卷术吊要是顶求指层,机配对组置电在不气进规设行范备继高进电中行保资空护料载高试与中卷带资问负料题荷试22下卷,高总而中体且资配可料置保试时障卷,各调需类控要管试在路验最习;大题对限到设度位备内。进来在行确管调保路整机敷使组设其高过在中程正资1常料中工试,况卷要下安加与全强过,看2度并22工且22作尽22下可22都能2可地护1以缩关正小于常故管工障路作高高;中中对资资于料料继试试电卷卷保破连护坏接进范管行围口整,处核或理对者高定对中值某资,些料审异试核常卷与高弯校中扁对资度图料固纸试定,卷盒编工位写况置复进.杂行保设自护备动层与处防装理腐置,跨高尤接中其地资要线料避弯试免曲卷错半调误径试高标方中高案资等,料,编5试要写、卷求重电保技要气护术设设装交备备4置底高调、动。中试电作管资高气,线料中课并3敷试资件且、设卷料中拒管技试试调绝路术验卷试动敷中方技作设包案术,技含以来术线及避槽系免、统不管启必架动要等方高多案中项;资方对料式整试,套卷为启突解动然决过停高程机中中。语高因文中此电资,气料电课试力件卷高中电中管气资壁设料薄备试、进卷接行保口调护不试装严工置等作调问并试题且技,进术合行,理过要利关求用运电管行力线高保敷中护设资装技料置术试做。卷到线技准缆术确敷指灵设导活原。。则对对:于于在调差分试动线过保盒程护处中装,高置当中高不资中同料资电试料压卷试回技卷路术调交问试叉题技时,术,作是应为指采调发用试电金人机属员一隔,变板需压进要器行在组隔事在开前发处掌生理握内;图部同纸故一资障线料时槽、,内设需,备要强制进电造行回厂外路家部须出电同具源时高高切中中断资资习料料题试试电卷卷源试切,验除线报从缆告而敷与采设相用完关高毕技中,术资要资料进料试行,卷检并主查且要和了保检解护测现装处场置理设。备高中资料试卷布置情况与有关高中资料试卷电气系统接线等情况,然后根据规范与规程规定,制定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方案。
势能的改变-鲁科版必修2教案

势能的改变-鲁科版必修2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势能的概念和基本原理;2.掌握势能的计算方法;3.理解势能的改变对物体运动产生的影响;4.学会应用势能原理解决相关题目。
二、教学内容1.势能的定义和公式2.势能的计算方法3.势能的改变4.势能的应用三、教学重难点1.势能计算方法的掌握;2.势能改变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的理解;3.势能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讲解法:通过讲解势能的概念、原理和计算方法,让学生掌握基本知识;2.实验法:通过实验展示势能的改变对物体运动的影响,让学生更加深入理解;3.案例分析法:通过实际例题,让学生引入实践,在解决问题中掌握应用技巧。
五、教学步骤第一步:引入(10分钟)1.介绍势能的定义和基本概念,并引出势能的计算方法;2.通过实例,让学生初步了解势能的概念和应用;第二步:讲解(50分钟)1.讲解势能的计算方法;2.通过实验展示势能的改变对物体运动的影响;3.分析势能改变对物体运动的影响,让学生深入理解物理现象。
第三步:练习(30分钟)1.发放练习题,让学生进行练习;2.讲解练习题,解决学生的疑问。
第四步:归纳总结(10分钟)1.归纳势能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计算方法;2.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重点难点。
六、课后作业与参考答案1.练习册P20-21,1、2、3题;2.参考答案:1.安装轨道轨顶端的势能增加,因此重力势能减小,滑块的动能增加,且动能增加的大小等于重力势能的减小值。
(1)当自由落体到高度 h_2 时,重力势能等于动能,即 mgh_1 = mv^2/2,所以v = √(2gh_2)。
(2)在过程中,机械能守恒,因此重力势能减小,动能增加,且动能增加的大小等于重力势能的减小值,即ΔK = ΔU。
3.在过程中,砝码的重力势能减小,且动能增加,因此通过砝码的重力做功,使箱子的动能增加。
箱子的动能增加的大小等于砝码的重力势能的减小值,即ΔK = ΔU。
七、教学资源1.教材:鲁科版必修2;2.实验器材:滑块、轨道、秤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势能的改变》
教学过程(一) 重力势能
请同学们分析、讨论以上提出的问题
并引导学生归纳出重力势能的定义。
定义:物体处于一定的高度而具有的
能叫做重力势能
提出问题:物体重力势能的大小可能
与哪些因素有关?
请同学们猜想
演示实验【提供实验器材:铁球(大小、
质量均不同的两个)、透明玻璃容器、
沙子】
在一个透明的玻璃容器内装上沙子。
实验一:将不同的两铁球从同一高度
释放,观察铁球落在沙子中的深度。
实验二:用一个铁球从不同高度释放,
观察铁球落在沙子中的深度。
学生回答观察的现象:铁球的释放高
度越大,铁球落在沙子中的深度越大。
质量大的铁球落在沙子中的深度越
大。
归纳上述演示,我们可以定性得到:
重力势能跟物体的质量和高度都有关
系,且物体的质量越大,高度越高,
重力势能就越大。
提出问题:那么,怎样来定量表示重
力势能呢?
实验演示及解答问题:
投影片出示问题:让质量为m的小球
从高度为h1的A点下落到高度为h2
的B点,重力所做的功为多少?
学生求解得到:
重力所做的功为:
W G=mgΔh=mg(h1-h2)
学生思考讨论交流进行
分析
得出定义:物体处于一定
的高度而具有的能叫做
重力势能
观察实验,回答现象
学生回答:铁球的释放高
度越大,铁球落在沙子中
的深度越大。
质量大的铁
球落在沙子中的深度越
大。
思考分析
回答问题
学生求解得到:
重力所做的功为:
W G=mgΔh=mg(h
1-
h2)
引导学生通
过对运动实
例的观察与
分析,总结出
重力势能的
定义.
通过实验引
导学生分析
物理量之间
的关系(控制
变量法)
通过实例分
析物体受到
的重力所做
的功
教学过程让学生研究上式的物理意义:
重力所做的功等于mgh这个量的变
化,所以在物理学中就用mgh这个
式子来表示物体的重力势能.
板书:重力势能公式:EP=mgh
EP物体的重力势能
焦(J)
m→物体的质量千克
(kg)
g→重力加速度→(米每二次方
秒)s2/m
h→物体的高度→米(m)
让学生推导重力势能的单位
∵1kg·m/s2·m=1N·m=1J
∴重力势能的单位是焦耳。
重力势能是标量
多媒体投影问题:一个质量为10kg
的物体,把它放置在一张高1m的桌面
上,则此物体的重力势能是多少呢?
(取g=10m/s2)
根据学生回答让学生讨论:为什么同
一个问题会得到不同的答案?
提出重力势能的相对性:重力势能EP
=mgh中h是相对于某个水平面来说
的,这个水平面上h=0,重力势能也为
零,这个水平面叫做零势能参考平面。
通常也叫零势面。
参考水平面的选取
是任意的,选择哪个水平面作为参考
平面,可视研究问题的方便而定。
通常
选择地面作为参考平面。
选择不同的零势面,重力势能是不同
的。
h是所处位置的平面到参考水平
面的距离。
动手推导重力势能单位
∵1kg·m/s2·m=1
N·m=1J
∴重力势能的单位是焦
耳。
思考问题并进行讨论
通过动手自
我推导重力
势能的单位
进一步理解
单位之间的
关系.
让学生通过
问题设疑,讨
论分析,最后
对问题进行
归纳总结.提
高学生的解
决问题和分
析问题的能
力.
教学过程物体位于参考平面上方,h>0,重力势
能是正值,
物体位于参考平面下方,h<0,重力势
能是负值,表示物体在该位置具有的
重力势能比它在参考水平面上面具有
的重力势能少。
教师:前面我们学过了功是能量变化
的量度,重力势能的变化也可用做功
表示出来。
我们知道力对物体做了多
少功,物体的能量就将变化多少,那
么同学们猜想重力所做的功与物体重
力势能的变化之间有什么关系?
(二)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的改变
教师:我们用来表示物体
在初位置的重力势能,用
来表示物体在末位置的重力势能,则
学生讨论得到:
当物体由高处运动到低处时,h
1>
h2,WG>0∴
当物体由低处运动到高处时,h1
<h2,WG<0∴
教师总结:重力做正功时,重力势能
减少,减少的重力势能等于重力所做
的功。
物体克服重力做功(重力做负功)
时,重力势能增加,增加的重力势能
等于物体克服重力所做的功。
阅读教材中讨论与交流:
学生讨论得出:重力所做的功相同,
因为重力所做的功等于重力势能的减
少量,而重力势能的减少量mg(h1
-h2)是一定的。
小组讨论交流
得出结论:
当物体由高处运动
到低处时,h1>h2,WG>
0∴
当物体由低处运动
到高处时,h1<h2,WG
<0∴
思考讨论,分析得出:
重力所做的功相同
通过对物理
量之间的关
系式来讨论
各个物理量
在不同的条
件下的关系.
通过阅读讨
论分析,提高
学生对问题
的分析和提
炼观点的能
力.
教学过程教师:由此得到:重力所做的功只跟
物体初位置的高度h1和末位置的高
度h2有关,跟物体运动的路径无关。
(三)弹性势能的改变
1.演示
装置如图所示:将一弹簧压缩不
同程度观察现象.
取一个硬弹簧,一个软弹簧,分
别把它们压缩相同程度,观察现象.
2.学生叙述实验现象
实验1中:当弹簧压缩程度越大
时,弹簧把木块推的越远.
实验2中:两根等长的软、硬弹
簧,压缩相同程度时,硬弹簧把木块
弹出的远.
3.上述实验中,弹簧被压缩时,
要发生形变,在恢复原状时能够对木
块做功,我们说弹簧具有能,这种能
叫弹性势能.
4.教师:同学们能举几个物体具
有弹性势能的例子吗?
学生:卷紧的发条,被拉伸或压
缩的弹簧,拉弯的弓、击球时的网球
拍或羽毛球拍、撑杆跳高时的撑杆等.
5.教师分析上述各例中弹性势能
和形变程度之间的关系,学生总结得
到:形变程度越大,弹性势能也越大.
6.教师:到现在为止,我们已学
习了两种势能:重力势能和弹性势
能.对于重力势能,其大小由地球和
地面上物体的相对位置决定.
观察实验,叙述实验现象
实验1中:当弹簧压缩程
度越大时,弹簧把木块推
的越远.
实验2中:两根等长
的软、硬弹簧,压缩相同
程度时,硬弹簧把木块弹
出的远.
学生举出实例:卷紧的发
条,被拉伸或压缩的弹
簧,拉弯的弓、击球时的
网球拍或羽毛球拍、撑杆
跳高时的撑杆等.
通过实验现
象来给学生
对弹性势能
有个感性认
识.
通过大量的
实例使学生
进一步理解
弹性势能的
概念
教学过程对于弹性势能,其大小由形变程度决定,而形变程度不同,发生形变的物体的各部分相对位置也会发生变化,得到:
①势能也叫位能.
②势能具有系统性:重力势能是物体和地球组成的系统共有的,弹性势能是物体的各部分所共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