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苏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三顾茅庐》精品教案

合集下载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三顾茅庐》教案三篇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三顾茅庐》教案三篇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三顾茅庐》教案三篇教学要求:1、能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按事情的发展顺序有条理地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19个生字,田字格上面的9个生字只识不写。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说出比喻句中用来比喻的事物与被比事物(喻体与本体)之间的关系;学习用“来到……只见……”的句式写一处景物。

4、初步理解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和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教学重点:体会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

教学难点:学习写“隆中美景”的写法写一处景色。

教具准备:小黑板;字词卡片教学时间:二课时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1、同学们知道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吗?你能介绍介绍其中的主要人物吗?看来,诸葛亮不愧是雄才大略,大家都知道!他是刘备的得力军事,那么,他怎么会成为刘备的军事的,他为什么会终于刘备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相关的新课文。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3、解题顾:拜访;茅庐:草房子过渡:谁去拜访?拜访的又是谁?我们学了课文就明白了!二、初读课文1、自由轻读全文,补充课题,引导完整、准确地说说题意2、再读课文“三顾茅庐”具体是怎样一件事呢?请同学们用你喜欢的方式再读读课文,同时完成几个任务。

(1)出示自读要求,指名读(2)检查自读情况 a、抽读生字词卡片(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茅庐诸葛亮茅塞顿开捆来尊重卧龙恭恭敬敬秀丽宜人吩咐讨论群雄纷争分析半晌时辰辅助潺潺策略疏疏朗朗下榻b、理解词义:谁来当小老师说说你已经懂得的词!半晌:半天尊重:尊敬看重茅塞顿开:原来心里像被茅草塞着,现在忽然被打开,形容忽然领会理解。

c、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以“不添字减字、不回读、不破词破句”为标准,集体评议)3、回到课题,刘备三顾茅庐邀请诸葛亮,为的是什么?三顾茅庐的经过又是怎样的呢?我们细细地到课文中去看看!三、细读第一自然段1、自由轻声读课文思考:这段告诉我们什么?刘备为什么要去拜访诸葛亮?2、重点理解“两次”“拜访”“诚心诚意”从几个词上你看出了什么?(刘备求才的急切心情和虔诚态度)3、指导朗读:你能把刘备的急切与虔诚读好吗?四、过渡刘备为了能使诸葛亮出山助他一臂之力,已经去了两次了,当他第三次再去茅庐的时候,见到诸葛亮了吗?我们下节课再学习。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三顾茅庐》教案设计(优秀教案)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三顾茅庐》教案设计(优秀教案)
舞美负责小组展示的音乐和表演排练
电脑操作手进行小组展示的课件制作
通过阅读原著、上网、辩论等方式研究,有研究成果
第六组
《三国演义》结局产生的原因研究
组长分配任务,找出魏国的结局
资料员搜集蜀国、吴国的结局
记录员用word记录小组研究、打印相关资料
摄像员拍摄小组活动场面
舞美负责小组展示的音乐和表演排练
电脑操作手进行小组展示的课件制作
教案设计模板
一、背景信息
设计者:XXX
适用学生:四年级
教材: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
二、选材分析
《三国演义》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作者是元末明初的著名小说家罗贯中。小说以东汉末年魏、蜀、吴三国之间的军事和政治斗争展开叙述,最后司马炎一统三国,建立晋朝的故事。书中战争场面气势磅礴,人物性格鲜明,兵法三十六计让人热血沸腾,因此流传极广,脍炙人口,对演义体小说具有深远在影响。
我会根据学生的喜好,让他们自由选择,把他们合理分组,每个小组都有自己的任务。多给学生自主阅读、合作探究、交流成果的时间,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本班共有学生36人,分为6组,小组各成员分工如下:
小组任务分工一览表
组别
任务
组员分工情况
要求
第一组
《三国演义》创作背景和历史价值研究
组长分配任务、上网搜集《三国》创作背景
1.了解整本书阅读策略,通过分析目录,明确作品的主要内容;
2.引导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三国故事》,进行重点阅读,感受具体的故事情节;
3.品读精彩章节,观看历史与现实的图片与影片以及电视连续剧,认识主要人物的形象。
过程与方法:
1.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自主阅读,分享交流,展示成果;

(苏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三顾茅庐》教学设计

(苏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三顾茅庐》教学设计

(苏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三顾茅庐》教学设计师:大家已经预习过课文了,我来考考大家,有信心吗?课文中有好几个生字,我把它们编在一个句子中,谁愿意来读读?(生字对联)刘备仰慕大贤恳求谒见数九寒天三顾茅庐,孔明面试明主书童作耳慧眼识主出山辅佐。

指名读师评齐读二、初读课文,感知课题1、理解“三顾茅庐”师:大家读得十分流利,相信大家对课文能体会得更好!下面我们边默读课文边思考:“三顾茅庐”在文中是什么意思?你能具体说说吗?2、交流反馈要求:说清人物、事情起因、经过、结果(板书:刘备———————诸葛亮)恳请出山三、细读课文,推敲人物1、默读课文,圈划出重点词句。

师:同学们刚才说的其实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

当时正是东汉末年,豪强四起,正所谓“乱世出英雄”。

那时有董卓、吕布、袁绍、袁术、曹操、孙权等,他们之间常常发生战争,百姓是苦不堪言。

刘备见此决心匡扶汉室,救黎民于水深火热之中。

这就是文中所提到的统一大业。

读了课文,你觉得文章中刘备是个怎样的人?用一个或几个词语概括一下(板书:诚心诚意礼贤下士求贤若渴)师:是啊,刘备这个人物在文中的形象令我们过目不忘,如果你要具体、多方面地了解刘备这个人物,我建议你去阅读《三国演义》原著,今天我们就只来细细体会他在三顾茅庐的整个过程中其心到底有多诚。

我们知道一个人的言行往往能体现出一个人的性格。

现在让我们就一起再来默读课文,看看刘备是怎么说怎么做的?(板书:怎么说怎么做)谈谈你的体会。

大家可以边默读课文边用笔划划有关句子,也可以在空白处做做批注。

2、生学课文。

3、同座交流第二课时一、交流反馈。

师:你体会到刘备的诚心诚意了吗?他是怎么说的?请谈谈你的体会。

1、人物语言描写①从刘备斥责张飞的话——“胡说!孔明是当今大贤。

怎么可以随便派个人去呢?”中可以看出他的诚心诚意。

a简介“桃园三结义”故事b理解“斥责”(责备、训斥、骂人)c朗读指导范读指名读(抓刘备的身份和张飞的性格)分角色朗读d理解“大贤”(德才兼备的人)e小结:大家看,刘备的话语看似简单却让我们了解了他的为人,再找找文中还有哪些他的话语可以让我们从中体会到他的诚心诚意。

(苏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三顾茅庐》教学设计

(苏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三顾茅庐》教学设计
3.通过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教学活动,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历史人物的形象,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结合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三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茅庐》这一故事,让学生认识到诚信、忠诚、尊重他人、坚持不懈等品质的重要性,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2.引导学生从刘备、诸葛亮等历史人物身上学习到谦虚、勤奋、智慧、勇敢等优秀品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苏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三顾茅庐》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掌握《三顾茅庐》这一历史故事的基本情节,理解课文中所涉及的成语、典故及古汉语表达方式,如“三顾茅庐”、“卧薪尝胆”等,提高学生的古文阅读能力。
2.通过对课文的分析,使学生了解刘备、诸葛亮等历史人物的形象特点,培养学生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和鉴赏能力。
2.每个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其他小组成员可进行补充。
3.教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点评,总结讨论成果。
(四)课堂练习
1.根据课文内容,设计以下练习题:
a.解释以下成语:三顾茅庐、卧薪尝胆。
b.用自己的话复述“三顾茅庐”的故事。
c.选取课文中的一个片段,分析其记叙文写作方法。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继续深入学习课文,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五、作业布置
1.请同学们结合课堂所学,运用课文中的古汉语表达方式和记叙文写作方法,写一篇关于《三顾茅庐》的故事梗概,字数在300字左右。
2.从课文中的成语典故中,选取你最喜欢的一个,结合实际生活,写一篇关于如何运用该成语的故事,字数在400字左右。
注意事项: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三顾茅庐》教案及反思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三顾茅庐》教案及反思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三顾茅庐》教案及反思三顾茅庐一、教材分析:《三顾茅庐》一文改编自《三国演义》第三十七回“司马徽再荐名士刘玄德三顾茅庐”。

文章按事情发展顺序,写刘备三次亲自到隆中拜访诸葛亮,邀请他出山辅助自己实现统一中国大业的事情,表现了刘备尊重人才,求贤若渴。

二、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自然段的细节描写部分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积累本课好词佳句3.理解文章内容,感知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和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4.学习文章注意用细节刻画人物的表达方法,以及对比、比喻等修辞手法的恰当使用,能说出比喻句中用来比喻的事物与被比喻事物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重难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自然段的细节描写部分。

2.通过刘备的神态、语言和动作描写,体会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

学习文章注意用细节刻画人物的表达方法。

3.体会比喻等修辞手法的恰当使用,能说出比喻句中用来比喻的事物与被比喻事物之间的关系。

四、教学准备:课件五、教学过程:课前交流:1.老师知道现在同学们都喜欢读书,谁能说说中国古代的四大名著?(指生说)一、导入新课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三国演义》中的一个故事---三顾茅庐,请同学们伸出手指和老师一起板书课题。

8.三顾茅庐强调“顾”(厂字里面横折钩、竖提,右边再加一个页字旁)“茅”(最后一撇不能丢)的写法,让学生课后第二题的田字格中把这两个字再描红一遍。

写完后就做好了用姿势告诉老师,(强调写字的姿势)二、解题,梳理出文章的主要意思请同学们齐读课题,你知道题目中“顾”字是什么意思吗?(老师课前查过字典,“顾”在字典中有四种解释,看看应该选哪种解释)知道了“顾”是拜访的意思,现在想想“三顾茅庐”是什么意思?(指生说)总结:理解词语时,我们可以先理解关键字的意思,再来理解整个词语的意思。

想知道三顾茅庐到底写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吗?三、初读感知(1)请同学们以正确的读书姿势自由大声的把课文朗读一遍,读的时候要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完一遍之后就坐好了,想想三顾茅庐写主要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三顾茅庐》教案、教学设计

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三顾茅庐》教案、教学设计
3.学生分享:鼓励学生分享他们对“三顾茅庐”故事的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讲授新知
1.课文朗读: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对课文内容有整体感知。
2.课文解析:详细讲解课文中的重点词汇、成语、句子结构和修辞手法,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3.人物分析:分析刘备、诸葛亮等人物形象,引导学生从故事中领悟忠诚、敬业、谦虚、勤奋等品质。
2.技能方面:培养学生朗读、默读、复述等阅读技能,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通过课堂讨论、小组合作等形式,让学生学会分析、概括、表达自己的观点,提高语文综合运用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过程方面: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通过预习、课堂讲解、课后巩固等环节,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步掌握课文内容,提高语文素养。
(3)关注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他们的阅读、写作、表达能力,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学活动:教师以生动形象的语言,简要介绍三国时期的历史背景,引导学生了解刘备、诸葛亮等历史人物。
2.提出问题: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听说过‘三顾茅庐’的故事吗?这个故事讲述了刘备和诸葛亮之间的哪些趣事呢?”
2.学生反馈:邀请学生谈谈本节课的收获,以及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3.情感教育:引导学生从“三顾茅庐”故事中汲取正能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特布置以下作业:
1.写作作业:
请学生运用课文《三顾茅庐》中的修辞手法,结合自己对刘备、诸葛亮等人物的理解,写一篇题为《我心目中的英雄》的短文,字数在300-400字之间。通过写作,培养学生对人物形象的深入分析和表达能力。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三顾茅庐》教学设计1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三顾茅庐》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1. 学会本课的 9个生字,两条线内的 6个生字只识不写, 认识 2个多音字, 理解“恭恭敬敬、 半晌、茅塞顿开”等词语。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3、4 自然段。

2. 能抓住人物语言、 动作、 神态来理解刘备三请诸葛亮求贤若渴的心情, 体会刘备访求贤才 的虔诚和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3. 能说出比喻句中用来比喻的事物和被比喻事物之间的关系。

学习用“来到。

,只 见。

”的句式写一处景色。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1. 理解课文内容,初步感知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和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2. 通过感情朗读体会环境描写和对比、比喻等修辞手法运用的好处。

难点: 1.能抓住人物语言、 动作、 神态来理解刘备三请诸葛亮求贤若渴的心情, 的虔诚和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2. 能说出比喻句中用来比喻的事物和被比喻事物之间的关系。

学习用“来到,, , 只见,, 的句式写一处景色。

三、教学评价设计1. 在初读感知环节让学生充分的读书在把我整体的基础上再来释题, 这样更有利于学生深刻 的理解题目的意思。

2. 在检查预习环节,通过查看预习单、轮读、汇报、交流等形式了解学生独立识字、写字、 读书、查阅资料等情况,以学定教。

3. 在精读感悟环节,采用默读、分角色读、圈画、交流汇报等形式,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语 言、神态、动作等关键的词句来感知人物的形象,从而更好的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4. 在拓展环节, 引导学生朗读文中的景色描写, 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 然后想象并仿写一处 景色,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四、教学准备学生:预习课文,完成预习单 教师: 1. 教学课件2. 查看学生预习单,了解学情,使教学更有针对性、实效性。

五、教学时间: 2 课时 六、教学设计第一课时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 8、三顾茅庐体会刘备访求贤才环节一、整体感知 ----- 初读感知,整体把握(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1.同学们,在中国的历史上有一个时代叫“三国” ,那是一个战火纷飞、群雄逐鹿、英雄辈出的时代。

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三顾茅庐》精品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三顾茅庐》精品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三顾茅庐》精品教学设计《三顾茅庐》精品教学设计使用说明:《三顾茅庐》精品教案已转化为“包”内嵌在本文档中,使用时双击上面的“包”图标即可打开浏览或编辑;打开后选择“副本另存为”,即可脱离这个文档单独使用。

下面的仅仅是该教案的截图。

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三顾茅庐》精品教学设计三顾茅庐教学提示:一、课型:阅读课二、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2、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6个字只识不写。

认识2个多音字。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说出比喻句中用来比喻的事物与被比事物之间的关系;学习用“来到……,只见……”的句式写一处景色。

4、初步认识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和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教学过程:第一板块:初读课文一、导入1、同学们,我国古代曾经有过一个时代叫做三国,那可是一个战火纷飞、风云际会、群雄逐鹿、英雄辈出的时代。

正是因为这个伟大的时代造就了一部伟大的文学作品,那就是——《三国演义》(播放视频)2、今天,我们将要一起学习的课文《三顾茅庐》,就是《三国演义》中的一个小故事。

二、检查预习1、课前,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这篇课文,这些生词一定难不倒大家。

[屏显]诸葛亮山冈半晌三顾茅庐秀丽宜人恭恭敬敬群雄纷争蜿蜒起伏青翠欲滴茅塞顿开这里,山冈的“冈”的读音,半晌的“晌”的读音,茅塞顿开的“塞”的读音要注意,来,跟老师读一遍。

好,下面请同桌的同学互相读一读。

[屏显]读一读诸葛亮山冈半晌三顾茅庐秀丽宜人恭恭敬敬群雄纷争蜿蜒起伏青翠欲滴茅塞顿开2、同学们,下面我们来看一看这一课的9个生字,说一说:你觉得哪些生字写的时候要特别注意,尤其要注意哪些笔画?[屏显]顾茅诸葛冈宜晌恭雄3、这9个生字中,[屏显]顾葛晌恭(动画演示)顾要注意第四笔是竖提,葛下面的是人,半晌字的左边是日,恭字要注意下面不是小,右边是两点。

4、同学们,记清楚了吗?现在,就请同学们来完成书上的描红练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顾茅庐
一、教材分析:
《三顾茅庐》一文改编自《三国演义》第三十七回“司马徽再荐名士刘玄德三顾茅庐”。

文章按事情发展顺序,写刘备三次亲自到隆中拜访诸葛亮,邀请他出山辅助自己实现统一中国大业的事情,表现了刘备尊重人才,求贤若渴。

二、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自然段的细节描写部分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积累本课好词佳句
3.理解文章内容,感知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和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4.学习文章注意用细节刻画人物的表达方法,以及对比、比喻等
修辞手法的恰当使用,能说出比喻句中用来比喻的事物与被比喻事物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自然段的细节描写部分。

2.通过刘备的神态、语言和动作描写,体会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

学习文章注意用细节刻画人物的表达方法。

3.体会比喻等修辞手法的恰当使用,能说出比喻句中用来比喻的事物与被比喻事物之间的关系。

四、教学准备:
课件
五、教学过程:
课前交流:
1.老师知道现在同学们都喜欢读书,谁能说说中国古代的四大
名著?(指生说)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三国演义》中的一个故事---三顾茅庐,请同学们伸出手指和老师一起板书课题。

8.三顾茅庐
强调“顾”(厂字里面横折钩、竖提,右边再加一个页字旁)“茅”(最后一撇不能丢)的写法,让学生课后第二题的田字格中把这两个字再描红一遍。

写完后就做好了用姿势告诉老师,(强调写字的姿势)
二、解题,梳理出文章的主要意思
请同学们齐读课题,你知道题目中“顾”字是什么意思吗?(老师课前查过字典,“顾”在字典中有四种解释,看看应该选哪种解释)知道了“顾”是拜访的意思,现在想想“三顾茅庐”是什么意思?(指生说)
总结:理解词语时,我们可以先理解关键字的意思,再来理解整个词语的意思。

想知道三顾茅庐到底写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吗?
三、初读感知
(1)请同学们以正确的读书姿势自由大声的把课文朗读一遍,读的时候要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完一遍之后就坐好了,想想三顾茅庐写主要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开始读吧!(师巡视,及时纠正姿势和读音)
(2)检查字词的掌握情况
同学们读得可真认真。

在同学们刚才读书的过程中,老师发现这几个词容易读错:
半晌恭恭敬敬群雄纷争
谁愿意起来读读
(半晌就是半天的意思,跟时间有关,所以晌是“日”字旁)
一起读一遍
再看这两个词,特别要注意红字的读音
茅塞顿开没有见着
(指读、齐读)
(3)三顾茅庐主要讲写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哪位同学试着简单的话说说,指一生说)
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交代清楚谁干什么,结果怎样?,请根据老师的提示再来说说故事的主要内容
前往隆中,前两次,终于见着了。

顺势板书:刘备
四、精读课文
1、课文主要写了刘备第几次去拜访诸葛亮?(第三次)文中有个词语写出刘备拜访诸葛亮的态度。

赶快找找,是哪个词?(生说师板书:诚心诚意)
2、作者是怎样写出刘备的诚心诚意?带着这个问题默读课
文,画出表现刘备诚心诚意拜访诸葛亮的词句。

可以再旁边写写自己的体会。

画完之后同位相互交流一下。

(指生说)你说的这些词句都在这段文字里面(出示整段文字)
3、谁愿意起来读读这段文字(指生)其他同学边听边想:
从这些表现刘备诚心诚意拜访诸葛亮的句子中,你体会到什么?
谁先来谈谈你的想法?引导:你是从哪些关键的字词体会到的。

(刚才这个同学关注到刘备“”这个细节谈了自己的想法,谁愿意再说说自己的感受)
如果学生谈到一个“轻轻”,让学生找出下一个轻轻。

(板书:轻轻)
从这两个“轻轻敲门”“轻轻地走进去”这两个细节描写你体会到什么?(怕打扰诸葛亮,应该怎样读?读出这份尊重)你好关注到那些细节?(恭恭敬敬)
“恭恭敬敬”什么意思?把恭恭敬敬换成恭敬,行吗?为什么?(再读),板书:等候。

这里有个问题,刘备、关羽、张飞一起来拜访诸葛亮,结果是刘备自己轻轻地走进去,恭恭敬敬……,吩咐关羽张飞在门口休息,这是为什么?(你是从哪读出来的?你是从第二自然段找到的答案,看来联系上文,是理解内容的好方法)
4、引出第二自然段,让学生读读张飞说的话,张飞当时是怎样的说?(嚷)什么是嚷?学着张飞嚷一嚷。

听到张飞这样嚷道,刘备有什么表现?
总结质疑:这篇课文主要是写刘备诚心诚意去拜访诸葛亮,在这里却写了张飞的言行,这是为什么?
生说,师总结:刘备与张飞对待诸葛亮的态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突出了(反衬出了)刘备对诸葛亮的敬重。

5、我们再来看看刘备恭恭敬敬的站在草堂的台阶下等候了多长时间?(半晌+一个时辰),前面老师讲过了半晌就是半天,一个时辰相当于现在的2个小时。

大半天啊!你从中又体会到了什么?(尊重、有诚心)
此时刘备已经47岁了,是皇上的叔叔,而诸葛亮呢仅仅是个27岁的普通老百姓。

这是何等的诚心诚意啊!(再读这两句话)
6、引读:(刘备快步……)
刘备为何那么“快步”?(求贤若渴)
7、总结:作者抓住刘备“下马步行、轻轻的敲门、轻轻地走进去、恭恭敬敬……快步走进去”这些细节描写,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的尊重人才,求贤若渴,诚心诚意去拜访诸葛亮的的刘备。

(板书:细节描写)看来细节描写是刻画人物性格特点的好方法,在写人物的时候是要学着用,让我们一起再读一读这段文字,关注这些细节描写,品味一下这些细节描写好处。

8.去掉细节描写的词,你能填上这些细节描写吗?先自己试着填一填,再指名填。

过渡:刘备三次去拜访诸葛亮,前两次都没有见着,第三次去拜访离诸葛亮的住处还有半里路就下马步行,到了诸葛亮的家他是轻轻敲门、轻轻地走进去、还恭恭敬敬的在草堂的台阶下等候了半晌再加一个时辰。

刘备这样做值得吗?(从哪看出来的?从书中找出有关的句子。

9. 生读最后两节。

交流:
A诸葛亮分析了。

刘备听了茅塞顿开,就像拨开云雾见到了青天。

:
师:最后一句再读一遍
师:茅塞顿开从词典里查到意思是“原来心里好像有茅草堵塞着,现在突然被打开了”。

你觉得在这里是什么意思?(刘备忽然理解、领会。

心里豁然开朗) 茅塞顿开可以换成哪个词(恍然大悟),(换词也是理解词语的好方法)。

那茅塞顿开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刘备因什么茅塞顿开?(分析当前的形势,三分天下、最后取胜)
刘备此时的心情呀,就像——拨开云雾见到了青天。

比喻得多么形象!再来读读这句话。

还从哪里看出刘备这样做值得?
生读:我得到诸葛先生,就像鱼儿得到水一样啊!
这也是一个比喻句。

从中体会到什么?(诸葛亮对于刘备来说真是太重要了)这个比喻妙在哪里?(鱼儿离开水会怎样,鱼儿有了水又会怎样)
师:真是如鱼得水
师:同学们,这篇课文描写诸葛亮的句子并不多,这两个比喻句却从侧面传神的写出了诸葛亮非同凡响的才华,刘备诚心诚意去拜访诸葛亮真是值啊!我们再把这两个句子读一读。

诸葛亮出山之后,他帮助刘备东联孙吴,北伐曹魏,占据荆、益两州,北向中原,建立蜀汉政权,形成与东吴、曹魏三国鼎立的局面。

像博望坡大败曹军、火烧新野城、草船借箭、借东风,都是《三国演义》里非常有名的故事,你想知道这些故事吗?那就读读《三国演义》这部名著吧!
五、布置作业
文中还有一段环境描写,找出有关的语句,想想这段环境描写可以去掉吗?为什么?
附板书
三顾茅庐
步行
刘备轻轻诚心诚意
等候
(细节描写)
《三顾茅庐》教案修改反思
《三顾茅庐》课文记叙了刘备三顾茅庐,诚心诚意请诸葛亮出山,辅佐他完成统一国家大业的故事,赞扬了刘备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精神。

这是一篇落实本单元重点训练项目,发展语言、启发思维、培养能力的好课文。

教学时我抓住了“刘备诚心诚意拜访诸葛亮”这条主线展开
教学,让学生通过找表现刘备的语言、动作的句子或词,谈谈自己的体会,有感情地读好句子来理解课文。

课堂上,学生基本能找到这些句子,谈自己的体会时都有自己的感悟。

通过让学生演一演刘备拜访孔明时的恭恭敬敬、轻轻地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注重写作方法的指导:让学生体会到作者详写第三次拜访与前两次略写的好处;三个比喻句的品读;还有就是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来描写人物品质的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