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的怀念导学案

合集下载

第5课《秋天的怀念》导学案 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5课《秋天的怀念》导学案     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七年级语文《秋天的怀念》导学案二、学习任务:(一)【潜伏训练】1.大声朗读课文三遍,选你喜欢的句子或段落仔细读。

2.检查预习,根据拼音写词语。

①tān huàn()②chén jì()③shì nòng()④chuí dǎ()⑤qiáo cuì()⑥xù dāo()⑦jué bié()⑧dàn yǎn()⑨làn màn()⑩fān lái fù qù()⑪ xǐ chū wàng wài()(二)【分层操练】3.读出韵味,同学们齐读、分角色读,在朗读中揣摩合适的语气,把握本文的感情基调的变化。

(三)【小组讨论】4.以小组为单位研读课文,找找文中还有哪些细节体现母亲出对“我”的关怀的?(1)请同学们画出描写母亲语言、动作、神态的句子,并说说从这些句子中可以感受到母亲怎样的内心活动?(提示:可从动作、语言、神态等细节描写处分析。

)提示:先自主学习,然后小组长带领小组同学讨论,分享并交流各自的观点!知识小卡片:1.人物描写的基本方法:(1)肖像描写(外貌描写):指把人的容貌(脸型、五官)、神情、身体形态、衣饰、姿势、风度等方面的某一部分或几个部分,用生动具体的语言描述出来。

(2)语言描写:包括人物的独白和对话。

(3)动作描写:指对人物举止、动作、行为的描写。

(4)心理描写:指对人物思想情感活动进行描写。

(5)神态描写:专指脸部表情,描写时要用表示表情、神态的词语。

2.人物描写的作用:通过运用……描写,表现了这个人物……的性格特点/思想感情/身体状态/心理品质。

(四)【精讲释疑】(1)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

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儿红红的,看着我。

(2)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3)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

部编七年级上册5《秋天的怀念》导学案附答案

部编七年级上册5《秋天的怀念》导学案附答案

部编七年级上册5《秋天的怀念》导学案附答案5《秋天的怀念》导学案【学习⽬标】1.积累⽂中的重点字词。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理解课⽂内容,掌握⽂章线索。

2.从对母亲的动作、语⾔、神态的细节中感悟母爱⽆私、博⼤、宽容的特点,感受母亲的伟⼤形象。

3.领会朴实的语句中蕴含的丰富的情感,感受⼉⼦对于母亲的思念、忏悔、⾃责。

4.学习作者运⽤细节描写刻画⼈物和借景烘托情感的写作⼿法。

【学习重点】1.从母亲的动作、语⾔、神态这些细节来感悟母爱⽆私、博⼤、宽容的特点,感受母亲的伟⼤形象。

2.领会朴实的语句中蕴含的丰富的情感,感受⼉⼦对于母亲的思念、忏悔、⾃责。

【学习难点】1.学习作者运⽤细节描写刻画⼈物和借景烘托情感的写作⼿法。

2.通过品悟菊花的描写深刻理解母亲“好好⼉活”的含义。

第⼀课时【导学过程】⼀、导⼊⽣命是美丽的,当我们在教室⾥快乐地学习,在操场上欢快地游戏时;当我们在⼭野间奔跑,在⽥地⾥和爸妈⼀起劳作时,我们⽆不在享受⽣命的恩赐。

但是对于因疾病⽽不能⾛动的作家史铁⽣来说,⽣命⼜是那样的残酷。

然⽽就在这不幸的境遇中,却有⼀个⼈以她博⼤的胸襟给了他⽣活的勇⽓和希望!此刻,就让我们跟着史铁⽣⼀起⾛进那充满怀念的秋天。

⼆、⾃主学习1、朗读课⽂,圈画出⽂中⽣字词。

瘫痪(tān huàn)憔悴(qiáo cuì)仿膳(shàn)侍弄(shì)诀别(jué)整宿(xiǔ)2、解释词义。

瘫痪:⾝体的某⼀部分完全或不完全丧失活动能⼒。

憔悴:形容⼈脸⾊不好看。

诀别:不再相见的分别。

翻来覆去:来回翻⾝。

3、⾛进⽂本和作者史铁⽣:(1951年1⽉4⽇—2010年12⽉31⽇),原籍河北涿县,当代作家。

代表作品有⼩说《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命若琴弦》、《务虚笔记》,散⽂集《我与地坛》等。

三、合作探究(⼀)朗读课⽂1.教师范读,学⽣听读,欣赏。

2.学⽣诵读:调动情绪,纠正⾳准,品读语⽓、语调,把握韵律、节奏。

秋天的怀念导学案及练习答案

秋天的怀念导学案及练习答案

秋天的怀念导学案及练习答案篇一:秋天的怀念导学案及答案教(学)反思:探究答案】1、①“秋天”是背景和“引子”,文中写景、叙事、记人,都与“秋天”有关。

②“秋天”是“我”不幸遭遇、暗淡心情的写照,具有象征性。

③“秋天”是“我”走出低谷、乐观生活的象征。

2、“看花”是全文围绕的中心事件。

②“看花”是母爱的集中体现。

③“看花”是“我”新生活的象征,是母亲愿望的达成。

3、第一处:“母亲喜欢花??”。

①母亲是一个非常热爱生活的人。

②母亲为儿子放弃了对生活的享受。

第二处:“后来妹妹告诉我母亲常常肝痛??”①补充说明母亲的病具体到了哪步田地。

②母亲做出的超常努力。

第三处:“别人告诉我??”。

说明母亲心里只为儿女的幸福着想,从未把自己放在心上。

4、①“央求”反映出母亲既盼望儿子早日摆脱阴影,又怕自己支撑不到那一天的复杂心理,若换成“期待”则不能突出母亲忍着巨大病痛仍一心为儿子着想这一特点。

②从词义看,“央求”含有最低要求的意思,“期待”则指较高要求。

母亲时刻为儿子着想,细节描写使人物性格刻画鲜明,感人至深。

5、她怕我看到落叶凋零的萧条景象,而触景伤情,伤感痛苦对生活逃避,丧失信心。

6、.这些使人联想到母爱的崇高、圣洁;生活是美好的,对生活永远要有信心。

检测答案:1、A2、C3、A4理解:母亲心疼我,很爱我。

她知道我因病而烦躁,因此行动都变得小心翼翼,可她又放不下我,只能悄悄地躲出去看我的动静。

她很怕因为自己的情绪或者措辞而刺激到我,所以尽力的压抑自己的难过,而变得小心翼翼,变得敏感。

5、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重新扬起生活的希望,坚强的活下去――这是母亲最后的,也是最大的心愿。

篇二:秋天的怀念导学案答案《秋天的怀念》答案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4、一句话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4、(1)内容:描写双腿瘫痪的儿子在母爱的精神感召下,终于从消沉绝望中重新振作起来。

(2)歌颂了母爱的伟大。

秋天的怀念(导学案)

秋天的怀念(导学案)

《秋天的怀念》导学案一、自主学习。

1、掌握生字瘫痪()诀别()沉寂()烂漫()捶打()喜出望外()憔悴()絮絮叨叨()2、形近字组词捶()豌()诀()憔()瘫()堆()睡()碗()决()瞧()滩()难()3、多音字宿背圈血4、理解词语(1)由于神经功能发生障碍,身体的一部分完全或不完全地丧失运动能力。

()(2)大怒,特别生气。

()(3)用心经营、照料。

()(4)沉寂:(5)形容人瘦弱,面色不好看。

()(6)喜出望外:(7)絮絮叨叨:(8)颜色鲜明而美丽。

()5、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划分段落。

6、熟读课文,明确“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母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三、内容探究1、文中写了几次秋天里看菊花?分别是哪几次?2、通过读课文填写出:“母亲爱,更爱”3、作者的生活态度前后有什么改变?勾画出表现作者对生活态度发生变化的语句。

是谁促使作者对生活的态度发生巨大的转变,并影响了作者的人生观?四、深入分析1、多角度品读课文(1)一组对比性动词(“我”与母亲的对比)(2)一组重叠词(3)一组否定含义的词(4)一组饱含深情的话2、精读段落(第二段)(1)母亲为什么“挡”在窗前?(2)体会“我”和母亲不同的态度和心情。

(3)如何理解“她又悄悄地出去了”?3、找出文中描写菊花的句子。

文中多次提到菊花,有什么用意?五、思考:文章反复写“看花”这一内容的原因是什么?六、课后练一练运用细节描写的方法,写一件你与家人之间的小事。

2023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秋天的怀念导学案(推荐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秋天的怀念导学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秋天的怀念导学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秋天的怀念导学案第【1】篇〗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的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领悟文中蕴涵着的平凡而伟大的母爱。

教学重点读懂课文内容,领会朴实的语蕴涵的丰富情感。

教学难点:体会母亲对儿子伟大无私的爱。

教学关键:理解重点词句,体会思想感情。

创新实践训练点: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自读能力。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揭示课题师:“母亲”是那么亲切的字眼儿,提起母亲我们总有说不完的话。

谁愿意说说你的母亲?生:答师:老师从你们的话语中,体会到了妈妈你们的爱,同时也感受到了你们对妈妈的一片深情。

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位平凡而伟大的母亲,再一次来感受博大的母爱吧!师板书课题:10、秋天的怀念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师:学习这篇课文,你想知道什么?生:想知道课文主要讲的什么?生:文中的母是怎样的人?师:轻声自读课文,寻找答案。

生边读边想然后回答生:课文讲述了一位母亲,身患重病,照顾双腿瘫痪的儿子,鼓励儿子要坚强的活下去。

师:课文的母亲是怎样的人呢?生:对儿子的照顾无微不无至。

生:对儿子体贴关心。

生:坚强乐观。

生:母亲非常爱我。

三、理解内容,感受母爱的伟大师:母爱是伟大的,从课文中的哪些句子体现出来呢?把这些让你感到的句子找出来,并说说让你感到的理由。

生默读课文,边读边画书,然后回答。

生:让我最感到的地方是“我发脾气时,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文中的“我”双腿瘫痪,经常发脾气,这时母亲却耐心的安慰我,鼓励我坚强的活下去。

生:“我”却一直不知道……母亲重病缠身,自己承受着巨大的痛苦,却不告诉儿子,不想给儿子增添痛苦,这位母亲多么伟大而无私啊!生:母亲进来了……母亲已知道自己重病,她想最后带儿子去北海看菊花,好让独生子喜起对生活的勇气,儿子的快乐就是她的快乐。

生: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我那个生病的儿子……母亲临终前,仍然惦记我和妹妹,我们是他心中唯一的牵挂。

《秋天的怀念》导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共3篇

《秋天的怀念》导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共3篇

《秋天的怀念》导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共3篇《秋天的怀念》导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1一、导学目标1. 了解情感散文的特点及写作方法;2. 通过阅读《秋天的怀念》这篇情感散文,了解作者表达的情感;3. 培养学生对秋天的观察能力及对自然的敬畏之心;4. 培养学生对美好回忆的感恩之心,提高情感认知能力。

二、教学过程1. 导入从生活中秋天的景象入手,引导学生谈谈自己对秋天的感受,搜集学生的思考。

2. 提出问题What makes autumn so distinctive?(秋天是如何与众不同的?)3. 阅读学生跟读课文,借助生动的语言,感受作者对秋天的强烈怀念之情。

学生可以先独立阅读,然后再分组小组讨论张扬心中的答案和感受。

4. 分析分析文章中的语言、结构和情感、主题。

语言:1)作者运用了大量的比喻手法,如“秋天是大自然的调色板”、“枫叶像红色的云彩”等,生动形象。

2)借助独特的形容词和副词,如“瑰丽的霞光”、“温润的阳光”,强调多种感官的愉悦体验,让读者置身秋天的美景中。

结构:文章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给人一个直观的印象,介绍了秋天的气候、景色和感官体验,展现出秋天的生命力;第二部分是让人对秋天的感受有了深层次的理解,强调秋天为人们带来的美好,并以怀念之情为结尾。

情感和主题:作者的怀念之情渗透着整篇文章,让人感受到秋天美好的同时,也暗示了秋天短暂的寿命。

文章的主题是对生命与美好的感恩,秋天的生命力、绮丽的景象,都让人们想要珍惜它。

5. 思考根据文章所传递的情感,回想自己的经历,写一篇有关秋天的文字。

字数100词左右。

6. 拓展听一首关于秋天的歌曲,学生自由选择,推荐《枫叶之恋》。

听完后,学生用一些形容词、比喻等来描述这首歌曲,看看是否和文章呈现的感受相似。

三、课后作业1. 完成笔记,将文章中的重点内容、语言和情感整理出来。

2. 复习一些比喻手法,搜集秋天中一些特殊的现象,运用比喻方法来描述。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秋天的怀念导学案(精品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秋天的怀念导学案(精品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秋天的怀念导学案(精品3篇)【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秋天的怀念导学案第1篇】教学目标:感受母爱的博大、宽厚和儿子对于母亲的思念、忏悔、自责;体会磨难对于人生的意义,学习在磨难中成长的坚强的品质;学习作者运用细节刻画人物和运用色彩烘托情感的写作手法;教学重点:感受母爱的博大、宽厚和儿子对于母亲的思念、忏悔、自责;教学难点:体会磨难对于人生的意义,学习在磨难中成长的坚强的品质;教学过程:一、教学导入:1、那时候的我,作为她的儿子,还太年轻,还来不及为母亲着想,我被命运冲昏了头,一心以为自己是世上最不幸的一个,不知道儿子的不幸在母亲那儿总是要加倍的。

她有一个长到二十岁忽然截瘫了的儿子,这是她唯一的儿子;她情愿截瘫的是自己而不是儿子,可这事无法代替;她想,只要儿子能活下去哪怕自己去死也行,可她又确信一个人不能仅仅是活着,儿子得有一条路走向自己的幸福;而这条路呢,没有谁能保证她的儿子终于能找到——而这样的母亲,注定是世界上活得最苦的母亲。

2、谈体会:你感受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1)作者对于母亲的怀念、思念之情;2)作者对于母亲的忏悔、懊恼、后悔、悔恨之情;3)作者对于母亲的自责、内疚之情;3、正如作者所说“而这样的母亲,注定是世界上活得最苦的母亲”(板书“苦”)其实许多复杂的情感构成一股苦涩的滋味,我们可以归结为一个词:怀念。

(板书:“怀念”),为了表达对母亲的怀念,作者写了秋天故事。

板书“秋天的怀念”为了更好的理解秋天的故事,下面跟着录音一起看课文。

二、整体感知:三、概括文章内容四、听了这饱含深情的朗读,你的内心是否也有所触动,接下来,我们带着深情自由地朗读,选择你最喜欢的文段展示给大家,并谈谈你的感触。

A.这时,母亲就悄悄的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注意着我的动静。

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圈红红地看着我。

提示:动作描写和神态描写,特别是“悄悄”和“偷偷”写出了母爱的小心翼翼,母爱是理解。

《秋天的怀念》导学案(教师用)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共3篇

《秋天的怀念》导学案(教师用)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共3篇

《秋天的怀念》导学案(教师用)(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共3篇《秋天的怀念》导学案(教师用)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1《秋天的怀念》导学案(教师用)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一、教材分析《秋天的怀念》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

本文是一篇议论文,主要讲述了作者怀念秋天的内容和理由。

二、教学目标1. 能理解并掌握文中的高级词汇、短语和句型结构;2. 能够理解文章大意,并从中推断作者的态度和观点;3. 能够理解文中表达的深刻思想,探究秋天的意义及对人们的影响;4. 能够感受作者对秋天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和心态的积极性;5. 能够通过表述自己对季节的感受,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写作能力。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掌握高级词汇、短语和句型结构;2. 理解文章的主旨和思想;3. 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在感性经验的基础上,以自己的感受、观察、体验为素材,运用语言表达生活中的秋天。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用于引导学生的问题;2. 准备PPT,为学生呈现语言学习、阅读理解、写作创作等环节;3. 准备相关的练习题目和范文。

五、教学方案1. 阅读课文,通过提问逐段解析文章内容,同时介绍和讲解课文中的高级词汇、短语和句型结构。

2. 阅读课文,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主旨和思想,并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感受。

3. 通过让学生进行课内和课外秋景观察,学生自主搜索秋天的语言素材,让学生逐渐融入到秋天的怀念之中。

4. 分组,让学生互相交流,分享彼此的观察和感悟,并选择一些优秀的秋季语言素材开展语言创作,并口头呈现给其他同学听。

5. 针对学生常见的写作难点,教师可以选择一部分学生的作文集中分析和讲解,让学生针对性地进行修改和改写,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和能力。

六、教学效果评估1. 针对本次课程相关的知识点进行测试;2. 对学生的读写能力、创新思维能力、表达能力进行全面性评估;3. 旨在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升通过本次课程,学生将会在阅读、语言表达和写作等方面得到提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秋天的怀念
史铁生
学习目标:
1、积累“瘫痪、暴怒”等词语,正确、流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了解作家作品。

2、反复朗读,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等描写体会人物形象,
体会人物内心情感。

3、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对母爱的感悟。

学习重点:
读懂课文内容,领会朴实的语句中蕴含着的丰富情感,引导学生抓住细节描写感悟常常的母爱。

学习难点:
通过朗读,能说出题目“秋天的怀念”的深刻含义,感受“好好儿活”的深远含义。

一、朗读课文,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填汉字
瘫痪()qiáo cuì( ) 絮絮dāo dā
o ( )
侍弄( )
二、作者在秋天怀念的是谁?为什么是秋天怀念?
三、一句话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四、理清文章脉络
梳理一下文章一共写了几次看花,并写出看花的起因、结果。

起因结果(我的态度)第次
第次
第次
五、从上面的表格中我们可以看出,“我”对生活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请
结合相关语句说明。

六、是谁促使作者对生活的态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并影响了作者的人生观?
七、通过读课文,你能填写出:
“母亲爱_____________,更爱__ __”吗?
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母亲爱花?她更爱儿子?
八、文中的我是个怎样的人,母亲是个怎样的人?
九、再读课文,揣摩细节。

关注文章中写母亲表情、动作、语言的句子,体会母亲的心情,并把体会批注在文章旁。

十、联系全文,你明白母亲为什么带“我”去看花的原因了吗?你理解母亲未说完的话的意思了吗?
十一、课文最后一段为什么详写各种颜色的菊花“在秋风中开得烂漫”?作者有什么用意?
十二、从“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

妹妹也懂。

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这句话中,我们可以体会到什么?
课外延伸:
阅读课后练习中的第四题的一段文字,比较下:同样是写母亲,这段文字的写法与课文有什么不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