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暖系统的设计热负荷

合集下载

供热工程习题

供热工程习题

《供热工程》复习题第1章供暖系统的设计热负荷1.什么是供暖系统的设计热负荷?在设计室外温度t w下,为了维持室内恒温tn,供热系统在单位时间内需向建筑物供给的热量。

2.供暖系统的设计热负荷包括哪几部分?围护结构的基本耗热量,附加耗热量,冷风渗透耗热量,冷风侵入耗热量3.什么是围护结构的传热耗热量?分为哪两部分?指室内温度高于室外温度时,通过围护结构向外传递的热量包括基本耗热量和附加耗热量4.围护结构的修正耗热量包括哪几部分?朝向修正耗热量,风力附加耗热量,高度附加耗热量5.写出房间围护结构基本耗热量的计算公式,说明各项的意义。

6.在什么情况下对供暖室内外计算温差要进行修正? 如何确定温差修正系数?对供暖房间围护结构外侧不是与室外空气直接接触,而中间隔着不供暖房间或空间的场合,在计算外围护结构的基本耗热量时,为统一计算公式,要进行温度修正7.相邻房间供暖室内设计温度不同时,什么情况下计算通过隔墙和楼板的传热量。

当两个相邻供暖房间的温差大于或等于5℃时,应计算通过隔墙或楼板的传热量。

与相邻房间的温差小于5,且通过隔墙和楼板等的传热量大于该房间热负荷的10%时,应计算其传热量。

8.目前我国室外供暖计算温度确定的依据是什么?依据是不保证天数法,即采暖室外计算温度应采用历年平均不超过5天的日平均温度。

9.围护结构中空气间层的作用是什么?空间层中的空气导热系数比组成围护结构的其他材料导热系数小,增加了围护结构传热热阻,减少传热量思考:是否空气间层的厚度越厚越好?对流换热强度开始随间层的厚度的增加而减小,当间层达到一定厚度后,反而易于对流,间层热阻不再随间层厚度的增加而增加。

10.地面的传热系数是如何确定的?地带划分法:沿平行于外墙的方向2m一个把地面划分成四个地带。

平均传热系数法第一地带靠近墙角的地面面积需要计算两次11.高度修正是如何进行的?高度附加耗热量时考虑房屋高度对围护结构耗热量的影响而附加的耗热量,当房间高度大于4m时,高度增加1m,耗热量增加2%,总增量不超过15%,且应附加于房间各围护结构的基本耗热量和其他附加耗热量的总和上12.在计算供暖系统的设计热负荷时,太阳辐射得热是如何考虑的?太阳得热量可用减去一部分基本耗热量的方法列入。

采暖热负荷指标范围

采暖热负荷指标范围

采暖热负荷指标范围
采暖热负荷指标是设计和计算供暖系统时的重要参数,它指的是在规定的设计条件下,为保持室内温度达到舒适标准,单位建筑面积所需的热量。

在北方地区,民用建筑采暖热负荷指标一般按照室内外温差、建筑物保温性能、气候条件等因素综合确定。

1.对于全天连续供暖的住宅建筑,一般可取50W/平方米作为基础热
指标。

2.考虑到间歇供暖、户间传热以及其他修正因素后,实际应用时可
能需要乘以1.2的间歇供暖修正系数和1.8的户间传热修正系数等,这样得到的结果可能接近100W/平方米左右。

3.在特定室外计算温度条件下(例如室外-9°C,室内18°C),可
能会有更高的热负荷需求。

4.根据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和节能建筑的要求,实际的采暖热负荷
指标可能会有所不同,比如在北京,针对节能建筑,在特定条件下(室外平均-1.6°C,室内保证16°C)的规定平米指标可以低至约20.6瓦/平方米(相当于每平方米20.6W)。

因此,采暖热负荷指标范围通常介于基本的50W/平方米到考虑多种修正因素后的100W/平方米或以上,具体数值需根据建筑设计、地域气候特征以及节能要求等多种因素来精确计算。

供暖系统的设计热负荷

供暖系统的设计热负荷
K —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W/(m2· ℃);
—围护结构的传热热阻,m2· ℃/W; an aw —围护结构内表面、外表面的换热系数,W/ (m2· ℃); ℃/W; Rn Rw—围护结构内表面,外表面的换热热阻m2· i —围护结构各层材料的厚度,m; ℃/W; i —围护结构各层材料的导热系数,m2· R j —围护结构本体(包括单层或多层结构材料层及封闭 的空气间层)的热阻m2· ℃/W,。
R0
2、由两种以上材料组成的、两向非匀质围护结构 的传热系数K值 (两维传热过程,通常采用近似计算方法或实验数 据)
F R pj n Fi R i 1 i ( R R ) n w
3、空气间层传热系数K值(难用理论公式确定) 间层中空气导热系数比组成围护结构的其他材 料小,增加了热阻。 围护结构内常用空气间层以减少传热量,如双 层玻璃、复合墙体的空气间层等。
围护结构的耗热量
围护结构的耗热量 = 基本耗热量+附加(修正)耗热量 当室内温度tn要求并不严格时,可 近似按稳定传热过程来处理。
围护结构的基本耗热量Q
1、供暖控制对象 室内温度(干球温度) 2、按一维稳定传热过程计算 q =K F ( t n - t wn ) a
围护结构的 基本耗热量 围护结构的 传热系数 围护结构的 面积 冬季室内 计算温度
• 朝向修正耗热量
室内因阳光射入而得到热量 1、原因 向阳面围护结构外表面温度升高,失热量减少 向阳面围护结构较干燥,λ较小,K较小 2、方法:考虑日射有利作用各向不同。 按围护结构的不同朝向,采用不同的修正率:
北、东北、西北 0~10% 东南、西南 ﹣10 %~ ﹣ 15% 东、西 ﹣5% 南 ﹣15 %~ ﹣ 30%

供暖系统的设计热负荷

供暖系统的设计热负荷

6
②.室外温度计算,依椐地区不同,差异很大。标准要求该温度 为:计算地区历年平均每年不保证5天的日平均温度,可以在5 天内低于该温度。例如:北京的供暖室外设计温度为 -12℃, 表示一年之内比该温度低的天数不多于5天。
③.温差修正系数:当围护结构的外侧不是室外时要进行修正。 此外,当两个相邻房间的温差大于或等于5℃时,应计算通过 隔墙或楼板等的传热量。
对于没有生产工艺的建筑物或房间,得热量 只考虑太阳辐射进入室内的热量。至于住宅中其 它途径的得热量,如人体散热量、炊事和照明散 热量,一般散发量不大,且不稳定,通常可不予 计入。
可整理ppt
3
一.围护结构(墙,窗,地面,房顶)的耗热
围护结构的耗热量是指当室内温度高于室外 温度时,通过围护结构向外传递的热量。在工程 设计中,计算采暖系统的设计热负荷时,常把它 分成围护结构的基本耗热量和附加(修正)耗热量 两部分进行计算。基本耗热量是指在设计条件下, 通过房间各部分围护结构(门、窗、墙、地板、屋 顶等)从室内传到室外的稳定传热量的总和。附加 (修正)耗热量是指围护结构的传热状况发生变化 而对基本耗热量进行修正的耗热量。附加(修正) 耗热量包括朝向修正、风力附加、高度附加等耗 热量。
国内外许多资料分析表明,根据经济热阻原 则确定的围护结构热阻值,都比目前实际使用的热 阻值大。从经济和节能角度来看,现阶段建筑外围 护结构总传热阻应逐步增大。
可整理ppt
10
4.围护结构附加耗热量
围护结构实际耗热量会受到气象条件以及建 筑物情况等各种因素影响而有所增减。由于这些 因素影响,需要对房间围护结构基本耗热量进行 修正。这些修正耗热量称为围护结构附加(修正) 耗热量。通常按基本耗热量的百分率进行修正。
供暖 空调

供暖系统热负荷

供暖系统热负荷

供暖系统热负荷供暖系统的热负荷是指室内温度与室外温度差值乘以单位面积的传热系数,一般用来评估供暖系统所需要提供的热量。

准确计算和评估热负荷对于设计合适的供暖系统和提供舒适的室内环境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供暖系统热负荷的计算方法以及如何优化供暖系统以提高热负荷的效率。

1. 热负荷计算方法供暖系统的热负荷计算需要考虑多个因素,包括建筑结构、外墙隔热性能、窗户的数量和材料、地板面积、室内外温度差异等。

常用的热负荷计算方法包括以下几种:1.1 等温法等温法是一种常用的热负荷计算方法,它基于建筑的平均导热系数和室内外温度差异来计算热负荷。

该方法常用于住宅和办公楼等建筑的热负荷计算。

1.2 分区法分区法将建筑划分为若干个区域,根据每个区域的导热系数、面积和室内外温度差异来计算热负荷。

这种方法适用于建筑复杂、分区较多的情况,如商场、酒店等大型建筑。

1.3 动态热负荷法动态热负荷法结合建筑的热容量和导热系数,考虑建筑结构的实际情况和不同时刻的温度变化,计算建筑的瞬时热负荷。

该方法适用于对供暖系统响应速度和热负荷波动性要求较高的场所,如医院、实验室等。

2. 优化供暖系统以提高热负荷效率为了提高供暖系统的能效和性能,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法:2.1 提高供暖设备的效率选择高效的供暖设备是提高热负荷效率的关键。

例如,采用燃气锅炉代替传统的燃煤锅炉,使用高效的地源热泵系统等,可以显著降低供暖系统的能耗。

2.2 加强建筑隔热改善建筑的隔热性能可以减少热负荷损失。

通过使用高效的隔热材料和优化建筑外墙的构造,可以降低建筑物的传热系数,减少热量的损失。

2.3 优化供热管道系统合理设计和布局供热管道系统,减少管道的长度和弯头的数量,可以降低管道传热过程中的能量损失。

另外,使用保温材料包裹供热管道,还可以减少散热损失,提高供热效率。

2.4 定期维护和清洁供暖设备定期维护和清洁供暖设备,可以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高效工作。

定期检查和更换过滤器、清洗换热器等,可以有效地提高供暖系统的热负荷效率。

第六章 集中供暖系统的热负荷

第六章  集中供暖系统的热负荷

式中:Vw~建筑物外围体积 qv~建筑物供暖体积热指标,W/m3· ℃,它表示各类 建筑物在室内外温差为1℃时,每1立方米建筑物外围体 积的供暖热负荷。 2.面积热指标法: Q`n=qf×F×10-3 Kw (6-2) 式中:F~建筑面积 qf~建筑物供暖面积热指标,W/m3,它表示每1平方 米建筑物的供暖设计热负荷。 我国的供暖设计热负荷在P330上的附录6-1可查得。 3.城市规划指标法 对一个城市新区各类建筑物还未确定是可依靠本方法 概算。
最大热水用量与平均热水用量之间可用小时变化系统 来换算: '
K小时变化系数= 每天中最大热负荷用量时的小时热负荷Q r ,max 每天平均每小时热水用量热负荷Q r , p
'
得 Q’r。Max=Kr·Q‘r· P KW 2.其它生活用热 可参考上述方法,根据一些指标(试验数)进行计算。 四、生产工艺热负荷 1、生产工艺用热得种类 ①低温供热:P=0.4~0.6MPa,t0=130~150℃以下。 ②中温供热:P=0.8~1.3MPa, t0=130~250℃由中 小型锅炉,热电厂供应。 ③高温供热:P=由热电厂新汽减温减压来, t0= 250~300℃ 2、热负荷的确定方法
一般来说,工厂生产不可能每天一致,冬夏期间总 会有区别。因此,需要分别绘制冬季和夏季典型工作日 的全日生产工艺热负荷图,由此确定生产工艺的最大、 最小热负荷和冬季、夏季平均热负荷值。 对季节性供暖、通风热负荷,它的大小主要取决于 室外温度,而在全天中小时的变化不大,因此,通常用 它的热负荷随室外温度变化来反映热负荷变化的规律。 2.年热负荷图(图6-2) 它是以每月为横坐标的图标。 对季节性的供暖、通风热负荷,可根据该月份的室外 平均温度确定。 对热水供应热负荷按平均小时热负荷确定。 对生产工艺热负荷可根据日平均热负荷确定。 二、热负荷随室外温度变化图 (图6-3)

供热工程考试复习题

供热工程考试复习题

1、热负荷:在冬季,为了维持室内空气的一定温度,需要由供暖设备向供热房间供出一定的热量,称该供热量为供暖系统的热负荷。

3、供暖系统的设计热负荷:维持室内空气为设计温度,所必须由供热设备供出的热量。

4、冷风渗透耗热量:通过关闭着的门,窗缝隙,在风压与热压的作用下,室外空气进入室内并排向室外,在此过程中,冷风将带走室内一部分热量,这部分耗热量称为冷风渗透耗热量5、垂直失调:在供暖建筑物中,同一竖向的各房间的室温不符合设计要求的温度,而出现上下层冷热不均的现象,通常称为系统垂直失调。

6、水平失调:在远近立管处出现流量失调引起而引起水平方向冷热不均的现象,称为系统的水平失调。

7、真空回水式:低压蒸汽凝结水回收和空气的排出还可靠真空泵;把真空泵、凝结水箱、锅炉给水泵组成的机组叫真空给水泵8、直接连接:热用户直接连接在热网上,热网不仅给热用户提供热量而且也提供热媒9、间接连接:热用户采用表面式换热器与热网相连,热网给热用户提供热量,热用户有自己的热媒,热网的热媒与热用户的热媒通过表面换热器进行换热10、闭式系统:热网中的循环水只作为热媒供给给热用户而不从热网中取出使用。

11、开式系统:热网中的循环水部分或全部从热网中取出,直接用于生产或热水供应热用户中12、局部供暖系统:热媒制备,热媒输送和热媒利用三个主要部分组成在一起的供暖系统,称为局部供暖系统。

13、集中供暖系统:当热源和散热设备分别设置,用热媒管道相连接,由热源各个房间或各个建筑物供给热量的供暖系统,称为集中供暖系统。

填空:供暖方式:连续供暖和间接供暖供暖系统都是由热媒制备(热源),热媒输送和热媒利用(散热设备)三部分组成。

散热器与供暖系统的连接方式:上进下出,同侧连接上进下出,异侧连接下进下出,异侧连接下进上出,同侧连接供暖散热器以对流和辐射两种方式,主要以对流散热方式为主。

集中热系统的热源:热电厂、区域锅炉房、电热锅炉房供热管道及附件包括:供热管道的管件(三通、弯管)、阀门,补偿器,支座和放气,放水,疏水,除污等。

第一章供暖系统热负荷

第一章供暖系统热负荷
修正、风力附加和高度附加。
Q2——为加热门窗缝隙渗入的冷空气耗热量
Q2 ——冷风侵入耗热量 适用条件
适用于一般的民用建筑,产热量很少且无通风系 统的公用建筑。
第二节 围护结构的基本耗热量
一、围护结构的传热过程 包括: 内表面吸热(对流 换热、辐射换热)、 结构导热(导热) 和外表面放热(对 流换热、辐射换热) 三个基本过程。
第二节 围护结构的基本耗热量
二、围护结构基本耗热量的计算
Q 计算公式: 1. j q KF (t n t w )a
式中: 1. j ——建筑物或房间围护结构的基本耗热量,W; Q
q ——各部分围护结构的基本耗热量,W; ℃); K —— 各 部分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W/(㎡· F —— 各部分围护结构的表面积,㎡; t n —— 冬季室内计算温度, ℃; t w —— 冬季室外空气计算温度, ℃; a —— 围护结构的温差修正系数,见表1-2。
3.温差修正系数 a值:
q KF (t n t h ) aKF (t n tW ) tn th a , 见附录 1 2 t n tW
当隔壁为非供暖房间时,通过 该围护结构的传热耗热量:
tn
供暖房间
F K
th
非供暖房间
与外界直接接触的外围护结构耗热量, α
Q1 (1 x g )[ aKF (t n tW )(1 x ch x f )] W


思考:为什么每增高1m附加2%?为什 么总附加量不超过15%?
四:其他修正方法:
工程实践中,除以上几项主要修正外,对房间围护结 构基本耗热量的修正还可能遇到下述情况。
对于公用建筑,当房间具有两面及两面以上 外墙时,可将外墙、窗、门的基本耗热量增加 5%。如果窗、墙面积之比超过1:1时,可对 窗的基本耗热量附加10%。 对于高层建筑来说,应当考虑到室外风速随 楼房高度增高而加大,从而对外窗传热耗热量 将有较大影响。对此,可按单、双层钢窗在不 同高度和室外风速下分别考虑0%-15%和0%-7 %的传热系数K值附加率来进行修正,详细资 料可见《供热通风设计手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
围护结构的附加(修正)耗热量
三、高度附加耗热量

高度附加耗热量 是考虑房屋高度对围护结构
耗热量的影响而附加的耗热量。

1)
计算方法:
《暖通规范》规定: 民用建筑筑和工业辅助建筑物(楼梯间除外)的 高度附加率,当房间高度大于4m时,高出1m 应附加2%,但总的附加率不应大于15%。 应注意;高度附加率,应附加于房间各围护 结构基本耗热量和其它附加(修正)耗热量的总 和上。
第二节
围护结构的基本耗热量
五、围护结构传热面积的丈量

地下室面积的丈量,位于室外地面以下 的外墙,其耗热量计算方法与地面的计 算相同,但传热地带的划分,应从室外 地面相平的墙面算起,以及把地下室外 墙在室外地面以下的部分,看作是地下 室地面的延伸。
第三节
围护结构的附加(修正)耗热量

第二节
围护结构的基本耗热量
冬季室内温度标准

根据国内有关卫生部门的研究结果认为: 当人体衣着适宜,保暖量充分且处于安 静 状 况 时 , 室 内 温 度 20℃ 比 较 舒 适 。 18℃ 无冷感,15℃ 是产生明显冷感的温 度界限。
第二节
围护结构的基本耗热量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Jl 9-87) 规定
Rw
W/㎡· ℃ Kcal/㎡· ℃ h·
W/㎡· ℃ Kcal/㎡· ℃ h·
23(20) 17(15)
0.04(0.05) 0.06(0.07)
12(10)
0.08(0.10)
6(5)
0.17(0.20)
第二节
围护结构的基本耗热量
2.两向非匀质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值

传统的实心砖墙:传热系数值较高;

集中供暖冬季室内计算温度,按下列规定采 用: 1.民用建筑的主要房间,宜采用16℃~20℃; 2.生产厂房的工作地点 轻作业不应低于15℃, 中作业不应低于12℃ , 重作业不应低于10℃;
第二节
围护结构的基本耗热量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Jl 9-87) 规定



对于高度较高的生产厂房,通过上部围护结 构的传热量增加。 层高超过4 m的建筑物或房间,冬季室内计算 温度t n,应按下列规定采用: (1)计算地面的耗热量时,应采用工作地点 的温度,tg(℃) (2)计算屋顶和天窗耗热量时,应采用屋顶 下的温度,td(℃) (3)计算门、窗和墙的耗热量时,应采用室 内平均温度tp.j=(tg+td)/2(℃)



地、顶


窗 墙
窗 墙
供暖系统的设计热负荷
GONG NUAN XI TONG DE SHE JI RE FU HE GONG NUAN XI TONG DE SHE JI RE FU HE


地、顶
地、顶



第一节
供暖系统设计热负荷

供暖系统的热负荷
是指某一室外温度tw 下,为了达到要求的 室内温度tn ,供暖系 统在单位时间内向 建筑物供给的热量。 它随着建筑物得失 热量的变化而变化。
第一节
供暖系统设计热负荷
得热量:
• • • • •
7.生产车间最小负荷班的工艺设备散热量Q 7; 8.非供暖通风系统的其它管道和热表面的散 热量Q8, 9.热物料散热量Q 9; 10.太阳辐射热量Q10 通过其它途径散失或获得的热量Q11。
第一节
供暖系统设计热负荷
供暖系统的设计热负荷

在工程设计中,供暖系统的设计热负荷, 一般可分为几部分进行计算。
Q Q Q Q Q3
/ / 1 j / 1 x / 2
第一节
供暖系统设计热负荷
注: 对具有供暖及通风系统的建筑,供暖及 通风系统的设计热负荷,需要根据 生产 工艺设备 或 建筑物 的使用情况,通过得 失热量的热平衡和通风的空气量平衡综 合考虑才能确定。
第二节
围护结构的基本耗热量
第二节
围护结构的基本耗热量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Jl 9-87) 规定

屋顶下的空气温度td确定公式 td=tg+ (H—2) △t 对于散热量小于23w/m2的生产厂房, 其温度梯度值不能确定时,可用工作地 点温度计算围护结构耗热量,但应按高 度附加的方法进行修正。
第二节
围护结构的基本耗热量
第三节
围护结构的附加(修正)耗热量
二、风力附加耗热量

风力附加耗热量是考虑室外风速变
化而对围护结构基本耗热量的修正。

1) 2)
计算方法:
在一般情况下,不必考虑风力附加。 只对建在不避风的高地、河边、海岸、 旷 野上的建筑物,以及城镇、厂区 内特别突出的建筑物,才考虑垂直外 围结构附加5%一10%。
第二节
围护结构的基本耗热量
我国供暖室外计算温度值的确定原则


《暖通规范》规定; “供暖室外计算温度, 应采用历年平均不保证5天的日平均温度”。 对大多数城市来说,是指1951一1980年共30 年的气象统计资料里。不得有多于150天的实 际日平均温度低于所选定的室外计算温度值 我国北方一些城市的供暖室外计算温度值, 详见《暖通规范》附录。

第二节
围护结构的基本耗热量



地、顶


窗 墙
窗 墙
图1-5维护结构传热面积的尺寸丈量规则


地、顶
地、顶



第二节
围护结构的基本耗热量
五、围护结构传热面积的丈量


门、窗的面积按外墙外面上的净空尺寸 计算。 闷顶和地面的面积,应按建筑物外墙以 内的内廓尺寸计算。对平屋顶,顶棚面 积按建筑物轮廓尺寸计算。
附加(修正)耗热量有:
朝向修正耗热量 风力附加耗热量 高度附加耗热量
第三节
围护结构的附加(修正)耗热量
一、朝向修正耗热量

朝向修正耗热量: 是考虑建筑物受太阳
照射影响而对围护结构基本耗热量的修 正。 计算方法: 需要修正的耗热量等于垂直 的外围护结构(门、窗、外墙及用顶的垂 直部分)的基本耗热量乘以相应的朝向修 正率。
围护结构的基本耗热量
4.地面的传热系数的近似计算方法
(1)贴土非保温地面(组成地面的各层材料导 热系数都大于1.16W/m.℃)。 (2)贴土保温地面(组成地面的各层材料中, 有导热系数小于1 . 16w / m .℃ 的保温 层) 。 (3)铺设在地垄墙上的保温地面
第二节
围护结构的基本耗热量
贴土非保温地面
二、供暖室外计算温度tw'



供暖室外计算温度 的确定,对供暖系 统设计有很关键性 的影响。 如采用过低的tw’值, • 使供暖系统的造价 增加; • 如采用值过高,则 不能保证供暖效果。
目前国内外选定供 暖室外计算温度的 方法,可以归纳为 两种: —是根据围护结构 的热惰性原理; 二是根据不保证天 数的原则来确定。
第二节
围护结构的基本耗热量
四、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K值
1.匀质多层材料(平壁)的传热系数K值
1 K 1 R0 1
n
i i w
1 1 Rn R j R w
第二节
围护结构的基本耗热量
第二节
围护结构的基本耗热量
内表面换热系数An与换热阻Rn 表1-1
An W/㎡· ℃ (kcal/㎡ · ℃) h· Rn W/㎡· ℃ (kcal/㎡ · ℃) h· 0.115(0.133) 0.132(0.154)
第二节
围护结构的基本耗热量
采用不保证天数方法的原则


人为允许有几天时间可以低于规定的供 暖室外计算温度值,亦即容许这几天室 内温度可能稍低于室内计算温度值。 不保证天数根据各国规定而有所不同, 有规定1天、3天、5天等。
第二节
围护结构的基本耗热量
三、温差修正系数a值

温差修正系数 a 值: 对供暖房间围护结

供暖系统的设计热 负荷是指在设计室
外温度tw'下,为达 到要求的室内温度tn ',系统在单位时间内 向建筑物供给的热 量Q'。它是设计供 暖系统的最基本依 据。
第一节
供暖系统设计热负荷
建筑物或房间的得、失热量的确定

• • • • • •
失热量:
1.围护结构传热耗热量Q1; 2.冷风渗透耗热量; 3.冷风侵入耗热量; 4.水分蒸发的耗热量Q4; 5.加热由外部运入的冷物料和运输工具的 耗热量Q5 ; 6.通风耗热量;
铺设在地垄墙上的保温地面

铺设在地垄墙上的保温地面各地带的换 热阻值可按下式计算

R 1.08R
‘ ’ 0
‘ 0
第二节
围护结构的基本耗热量
第一地带 第二地带 第三地带 第四地带
图1-6地下室面积的丈量
第二节
围护结构的基本耗热量
五、围护结构传热面积的丈量


外墙面积的丈量:
高度从本层地面算到上层的地面。 对平屋顶的建筑物,最顶层的丈量是从最 顶层的地面到平屋顶的外表面的高度; 而对有闷顶的斜屋面,算到闷顶内的保温 层表面。 平面尺寸 应按建筑物外廓尺寸计算; 两相邻房间以内墙中线为分界线。
构外侧不是与室外空气直接接触,而中 间隔着不供暖房间或空间的场合,通过 该围护结构的传热量的计算采用了围护 结构的温差修正系数。
第二节
围护结构的基本耗热量
三、温差修正系数a值
q KF(t n t ) KF(t n t h)
/ / w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