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蒿鳖甲汤加减治疗阴虚发热80例临床观察
青蒿鳖甲汤治疗阴虚内热型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疗效观察

青蒿鳖甲汤治疗阴虚内热型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疗效观察摘要】目的:探讨青蒿鳖甲汤治疗阴虚内热型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来我院进行治疗的40例阴虚内热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对象,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进行分组,采用常规治疗的2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青蒿鳖甲汤治疗的20例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疗效。
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IFN-γ水平、Th1/Th2 高于对照组,且IL-4水平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采用青蒿鳖甲汤治疗阴虚内热型系统性红斑狼疮,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应用。
【关键词】常规治疗;青蒿鳖甲汤;阴虚内热型系统性红斑狼疮【中图分类号】R593.2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20)15-0195-02系统性红斑狼疮作为临床上一种慢性免疫性疾病,多见于女性群体,多与免疫异常、感染、环境及遗传等因素有关[1]。
阴虚内热型系统性红斑狼疮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斑疹暗红、发热、关节痛等症状,甚至是影响女性的月经,致使月经减少或闭经,对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的影响[2]。
有研究证明中药治疗对于该病显示出较好的效果,为此我院对收治的患者实施青蒿鳖甲汤治疗,本文就其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详细的探索分析,具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将2015年6月—2019年12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40例阴虚内热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作为本研究观察对象,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组,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0例。
观察组中,男性、女性分别为4例、16例;年龄为25~65(43.7±4.6)岁;病程为1~3(1.3±1.2)年。
对照组中,男性、女性分别为5例、15例;年龄为26~66(44.2±4.3)岁;病程为1~4(1.5±1.4)年。
青蒿鳖甲汤加减治疗发热体会

I 急性发热 案 陈某 , ,8岁 ,0 9年 6月 2 男 2 20 2日就 诊 。
无 明显诱 因发 热 5天 , 体温波 动在 3 . 9 5 8 7 3 . ℃之 间, 伴有 头痛 , 咳, 恶寒 、 出, 稍 无 汗 口不 渴 。曾用 青
霉素 、 复方氨基 比林肌注及激素等治疗 3 热势 天, 不退 , 改用头 孢 曲松 静脉 滴 注及 银 翘 散加 减 治疗 ,
汤 加 减 : 甲 ( 煎) 0g 青 蒿 、 丹 皮 各 1 , 鳖 先 2 , 牡 0g生 地黄 3 , 0g知母 1 , 花粉 1 , 5 天 g 5g赤芍 3 , 公英 0g蒲 3 , 0g 败酱 草 3 。 3 后发 热减 退 , 用 3剂而 0g 服 剂 继
愈 , 口愈合 良好 。 刀
证 施治之 原 则 。
虚 实夹杂之证 , 病案 中患者 阴精亏 虚 , 阴衰 则阳
盛 , 不 制火 , 水 阳气 偏 盛 则发 热 。湿 性 黏滞 , 重浊 , 则疾病 缠 绵难 愈 , 反复发 作 [ 。 用青 蒿 、 甲、 故 鳖 知 母 、 丹 皮 、 地黄 共 奏养 阴透 热之 功 。更加 麦 门 牡 生 冬 、 参 、 参 、 边 莲 、 斛 以滋 阴清 热 , 血 解 玄 沙 半 石 凉 毒; 蝉蜕 轻清 透邪 ; 柴胡 、 砂仁 、 佩兰 行气 以化 湿 浊 ; 石 苇清 热利湿通 淋 。 加味后 的青 蒿鳖 甲汤大大 增强 了清热养 阴, 血透邪之 功 。方 证相 符 , 凉 故获 良效 。
4 术后发热 案 宋某, 4 男,3岁, 2 1 年 3 1 于 00 月 6日以 混 合痔入 肛肠 科住 院 , 行手术 治疗 。术后 第 2天患
者 即 出现发 热 , 感 染 治疗 3天 后 发热 仍不 退 , 抗 请
浅析青蒿鳖甲汤及其临床应用

而 叶 天 士 的 《 证 指 南 医 案 ・ 热》 案 中 载 有 :夜 热 早 凉 , 退 无 临 温 王 “ 热
汗 , 热 从 阴 来 , 能 食 、 瘦 、 数 左 盛 。2月 不 解 , 在 血 分 , 鳖 甲 、 其 故 形 脉 治 生 青蒿 、 生地 、 细 知母 、 皮 、 丹 淡竹 叶 。之 方 证 。 《 病 条 辨 》 焦 篇 十 二 条 ” 温 下 与 此 方 证 比较 , 氏 在 叶 氏 用 药 基 础 上 去 淡 竹 叶 , 方 均 用 于 “ 热 早 吴 二 夜 凉 , 退 无 汗 , 自阴 来 者 。 热 热 ” 由 此 可 见 青 蒿 鳖 甲 汤 源 自叶 天 士 之 验 方 , 吴 鞠 通 精 心 化 裁 , 以 经 冠
汤主之。
皮 清 少 阳血 分 , 叶 人 肝 , 透少 阳络 中 气 分 之 邪 。此 方 治 少 阳 偏 于 气 桑 清
分, 热盛 伤津 , 多 虚少 之疟 疾 。 邪
方剂 :青蒿鳖 甲汤方 l 苦辛咸 寒法 ) 蒿 三钱 、 【 ( 青 知母 二钱 、 叶二 桑
钱 、 甲 五钱 、 皮 二钱 、 粉 二钱 水 五 杯 , 取 二 杯 , 来 前 分 二 次 温 鳖 丹 花 煮 疟
维普资讯
光 明 中 医 20 08年 9月 第 2 3卷 第 9期
C G M Sp m e 20 . o2 . J MC et br 08 V l 39 e
1 9 3 1
浅析青蒿鳖 甲汤及其 临床应用
朱 建光 南京 中 医药大 学 20 0 6级 博 士研 究生 ( 106 2 04 ) 摘要: 近年来青蒿鳖甲汤广泛用于临床各科发热证候的病证治疗, 均取得 良好疗效。笔者认为, 因其药理作用具有多样性, 该
青蒿鳖甲汤治疗阴虚发热临床体会

青蒿鳖甲汤治疗阴虚发热临床体会梁学书(温岭市箬横镇中学医务室)阴虚发热属内伤发热,常表现为低热,或自觉发热,或五心烦热而体温不升高,亦有表现为高热者。
笔者运用青蒿鳖甲汤治疗不同疾病的阴虚发热,疗效满意,现介绍如下。
1 结核性胸膜炎低热江某,男,50岁,2004年3月2日初诊。
低热伴右胸胁胀闷隐痛2月。
曾入住某医院,经检查诊断为结核性胸膜炎。
予抗结核药物及多次抽吸胸水等治疗50余天,出院时X线胸片检查示右侧胸腔仅见少量积液,但低热仍不退,继续抗结核西药治疗。
现低热(37.4℃~38.1℃),午后为甚,五心烦热,口干不欲多饮,右胁隐隐胀闷,形瘦体倦,舌质偏红、少苔,脉细略数。
诊为悬饮,为阴虚发热治以养阴透热佐以泻肺行水。
用青蒿鳖甲汤合葶苈大枣泻肺汤加味。
青蒿、丹皮、银柴胡各6g,鳖甲(先煎)30g,生地、葶苈子(包煎)各24g,知母、桑白皮、桃仁各10g,地骨皮12g,大枣12枚。
3剂,1日1剂,水煎服2次。
3月7日复诊,体温正常,五心烦热消失,右胁胀闷减轻,体温37.1℃。
再服5剂后症状完全消失。
X 线胸片示胸腔积液完全吸收,随访至今未再复发。
2 不明原因持续高热江某,女,25岁,2004年6月20日初诊。
持续高热50余天。
50多天前始出现高热至今,夜间为甚,每天日夜体温38.6℃~39.8℃。
曾在某大医院住院,经骨髓象及各项理化检查未查明病因,用西药(药物不详)治疗无效而出院。
诊见倦怠乏力,气短懒言,起则头昏目眩,面色不华,口不干,纳不馨,二便如常,唇舌淡白,舌苔薄白,脉细数。
辨证为气虚兼血虚发热。
治以益气补血,甘温除热。
方用补中益气汤合当归补血汤加味。
新开河参(另调)、炙升麻、柴胡、炙甘草各6g,炙黄芪50g,生白术、陈皮、当归各10g,龙眼肉12枚,大枣6枚,生姜3片。
3剂。
6月23日复诊,发热如前,病无进退。
思之再三,忽记吴鞠通语:“夜热早凉,热退无汗,热自阴来者,青蒿鳖甲汤主之。
”今病者身热夜甚,亦自阴分来也。
青蒿鳖甲汤加减治疗阴虚发热80例临床观察

青蒿鳖甲汤加减治疗阴虚发热80例临床观察
谭红英
【期刊名称】《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年(卷),期】2015(024)024
【摘要】目的:观察青蒿鳖甲汤加减治疗阴虚发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60例阴虚发热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80例.治疗组患者水煎服青蒿鳖甲汤加减治疗;对照组予知柏地黄丸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总有效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青蒿鳖甲汤加减治疗阴虚发热疗效满意,具有进一步研究和推广的价值.
【总页数】2页(P86,88)
【作者】谭红英
【作者单位】武警云南省边防总队医院,云南昆明65003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55.1
【相关文献】
1.青蒿鳖甲汤加减治疗老年肺炎62例临床观察
2.青蒿鳖甲汤治疗骨科术后阴虚发热32例疗效观察
3.青蒿鳖甲汤治疗阴虚发热临床体会
4.青蒿鳖甲汤加减治疗手术后阴虚发热32例
5.青蒿鳖甲汤治疗骨科术后阴虚发热的临床效果观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青蒿鳖甲汤加减治疗阴虚发热80例临床观察

青蒿鳖甲汤加减治疗阴虚发热80例临床观察目的:观察青蒿鳖甲汤加减治疗阴虚发热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160例阴虚发热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80例。
治疗组患者水煎服青蒿鳖甲汤加减治疗;对照组予知柏地黄丸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总有效率。
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青蒿鳖甲汤加减治疗阴虚发热疗效满意,具有进一步研究和推广的价值。
标签:阴虚发热;青蒿鳖甲汤;知柏地黄丸青蒿鳖甲汤出自清代温病学家吴鞠通《瘟病条辨》的下焦篇,书中日“夜热早凉,热退无汗,热自阴来者,青蒿鳖甲汤主之”,其方药组成:青蒿二钱,鳖甲五钱,细生地四钱,知母二钱,丹皮三钱,所治症候为温热病后期,阴虚邪伏而致夜热早凉,舌红苔黄,脉细数。
笔者应用青蒿鳖甲汤加减治疗阴虚发热80例,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选取2010年3月至2014年9月所诊治门诊患者的160例阴虚发热患者作为观察的对象。
将16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80例,其中男性42例,女性38例;年龄最小者48岁,最大者75岁,平均年龄(56.05±6.08)岁;病程最短者0.5年,最长者12年,平均病程(2.62±2.42)年;对照组80例,其中男性38例,女性42例;年龄最小者46岁,最大者75岁,平均年龄(57.25±6.88)岁;病程最短者0.5年,最长者11年,平均病程(2.53±2.39)年。
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诊断标准参照《中医内科学》2版教材中的内伤发热篇,即:午后或夜间发热,手足心热,或骨蒸潮热,心烦,少寐,多梦,颧红,盗汗,口干咽燥,大便干结,尿少色黄。
舌质干红或有裂纹,无苔或少苔,脉细数。
然而临床上证候的表现往往并不全部如上所述,常常仅见身体某部位(如口腔内部、胸部、后背部、下肢部)反复性发热、发烫、烧灼感(在后面的病例介绍中将以此为例)。
加减青蒿鳖甲汤的功效与作用

加减青蒿鳖甲汤的功效与作用
加减青蒿鳖甲汤是一种对很多疾病都有一定疗效的中药方剂,加减青蒿鳖甲汤主要是由几种中药材按照一定比例制作而成的,可以说是不会对人体产生的任何伤害的,今天就为大家介绍一下。
【处方】
青蒿梗3钱,鳖甲3钱,生地3钱,丹皮2钱,地骨3钱,皮芍3钱,药麦冬3钱,茯神4钱。
【功能主治】
养阴清热。
主产后阴虚血燥,发热数日,午后更甚,肤热颧红,手心发烧,心烦不安,舌质淡,苔薄微黄而干,脉细数。
【用法用量】
水煎服。
【摘录】
《中医妇科治疗学》
上面已经详细为大家推荐了加减青蒿鳖甲汤,大家可根据自己的需要,熬制不同的养生方剂,尤其是家中有老人和小孩的家庭,
更应该照顾老人和小孩的身体需要。
青蒿鳖甲汤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青蒿鳖甲汤临床应用研究进展发布时间:2021-03-22T14:58:39.833Z 来源:《医师在线》2020年9月17期作者:汤晨阳[导读]汤晨阳(湖北中医药大学针灸骨伤学院;湖北武汉430065 )摘要:青蒿鳖甲汤出自清代温病学家吴鞠通所著的《温病条辨》下篇,是治疗邪伏阴分发热的代表性方剂,20世纪80年代以来,近现代医家将本方广泛运用于内、外、妇、儿等各科疾病,目前已取得一定成果,但在用方的广泛性方面仍存在局限。
此外,目前对青蒿鳖甲汤药理机制的探索研究主要集中在白血病、抗肿瘤作用,其他方面研究尚较欠缺,对青蒿鳖甲汤作用机理、作用靶点和应用范围的研究或成为未来新的研究方向。
现将近五年来青蒿鳖甲汤的临床应用综述如下。
关键词:青蒿鳖甲汤;临床应用;综述1.呼吸系统疾病社区获得性肺炎。
彭媛媛等[1]将80例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加用青蒿鳖甲汤加减治疗。
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92.5%、对照组为72.5%;治疗组主要症状消失缓解时间、炎症因子各项指标及中医证候积分改善均优于对照组。
2.泌尿系统疾病活动期狼疮性肾炎。
吴文倩[2]研究发现青蒿鳖甲汤加味对治疗活动期狼疮性肾炎患者,在改善实验室指标、降低临床中医症候积分特别是减轻皮疹、发热和脱发症状方面均优于常规治疗。
3.血液系统疾病白血病。
陈竹等[3]研究发现青蒿鳖甲汤含药血清联合细胞因子可促进急性残留白血病(AML-CR)患者来源的CD34+细胞诱导成为成熟DC,并降低TNF-α含量。
尹尚瑾等[4]研究证实青蒿鳖甲汤加味能促进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完全缓解(T-ALL-CR)患者CD34+细胞源DC的成熟,并发挥良好的生物学效应。
?4.免疫系统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
高弼虎等[5]临床观察发现青蒿鳖甲汤加味配合西药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减少并发症及不良反应。
王苏云[6]用青蒿鳖甲汤加味联合常规西药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实验室指标、中医症候积分及SLE评分均显著优于单用常规西药治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蒿鳖甲汤加减治疗阴虚发热80例临床观察
作者:谭红英
来源:《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下半月》2015年第12期
【摘要】目的:观察青蒿鳖甲汤加减治疗阴虚发热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160例阴虚发热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80例。
治疗组患者水煎服青蒿鳖甲汤加减治疗;对照组予知柏地黄丸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总有效率。
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阴虚发热;青蒿鳖甲汤;知柏地黄丸
【中图分类号】R255.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5)24-0086-02
青蒿鳖甲汤出自清代温病学家吴鞠通《瘟病条辨》的下焦篇,书中日“夜热早凉,热退无汗,热自阴来者,青蒿鳖甲汤主之”,其方药组成:青蒿二钱,鳖甲五钱,细生地四钱,知母二钱,丹皮三钱,所治症候为温热病后期,阴虚邪伏而致夜热早凉,舌红苔黄,脉细数。
笔者应用青蒿鳖甲汤加减治疗阴虚发热80例,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0年3月至2014年9月所诊治门诊患者的160例阴虚发热患者作为观察的对象。
将16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80例,其中男性42例,女性38例;年龄最小者48岁,最大者75岁,平均年龄(56.05±6.08)岁;病程最短者0.5年,最长者12年,平均病程(
2.62±2.42)年;对照组80例,其中男性38例,女性42例;年龄最小者46岁,最大者75岁,平均年龄(57.25±6.88)岁;病程最短者0.5年,最长者11年,平均病程
(2.53±2.39)年。
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诊断标准参照《中医内科学》2版教材中的内伤发热篇,即:午后或夜间发热,手足心热,或骨蒸潮热,心烦,少寐,多梦,颧红,盗汗,口干咽燥,大便干结,尿少色黄。
舌质干红或有裂纹,无苔或少苔,脉细数。
然而临床上证候的表现往往并不全部如上所述,常常仅见身体某部位(如口腔内部、胸部、后背部、下肢部)反复性发热、发烫、烧灼感
(在后面的病例介绍中将以此为例)。
临床上表现为低热,有的患者所测体温正常,仅自觉发热或五心烦热,除以上症状外还多伴口腔溃疡、腰膝酸软、形体消瘦、小便频数等。
2 治疗方法
2.1 治疗组采用青蒿鳖甲汤加减治疗,以清虚热,凉血滋阴为治疗原则。
药物组成:青蒿12g,鳖甲30g,生地黄15g,知母10g,丹皮10g。
随证加减:口苦、口干,剑下烧灼者,加生石膏、黄连,以清热泻火,生津止渴;心慌难眠、易怒者,加连翘、栀子,以凉血清心安神;口腔溃疡、便秘者,加玄参、竹叶,以滋阴清热,导热下行;午夜发热、盗汗者,加地骨皮、麦冬,以清退虚热、滋阴液。
用法:1日1剂,煎汤60~200ml口服,3次/d,餐后一小时服用。
14d为1个疗程,共2个疗程。
2.2 对照组给予知柏地黄丸(北京同仁堂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211020152)6克/次,2次/d,14d为1个疗程,共2个疗程。
2.3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f检验;计数资料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
P
3 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
3.1 疗效标准参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进行疗效评定。
根据积分法判定中医症候疗效:疗效指数=(治疗前积分一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lOO%。
临床痊愈:肾阴虚证的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症候积分减少≥95%;显效:肾阴虚证的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症候积分减少≥70%;肾阴虚证的临床症状、体征有好转,症候积分减少≥30%;肾阴虚证的临床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甚或加重,症候积分减少不足30%。
3.2 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0%)优于对照组(7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4 病例举例
患者周某,男,52岁,于2012年10月20日初诊。
患者诉反复口腔热烫三年,但不欲饮,伴手心烫、手汗多,饮食二便均正常。
食水果后口腔热烫反而加重,至此患者也很少食水果。
曾怀疑糖尿病,在省内某三甲医院内分泌科查血糖、糖耐量实验和甲状腺功能测定均正常,口腔科检查亦正常,血常规、肝肾功、血脂亦在正常范围内。
服用田七花叶颗粒、清火胶囊及黄连解毒汤等,稍微减轻但并不明显,二至三日后又复发,由于过用苦寒伐胃之品,致服药期间及服药后数日出现腹胀、腹痛,恶心,不欲食,大便粘涩难下等一派脾虚胃阳受损之象,又需服用健脾胃、消食除胀中药才能恢复。
详询之,患者于此病前,因到朋友家做客,食用较多羊肉后引起。
查其舌质红,其上覆以白腻苔,自觉口腔内有如火烧感,即使冬季亦如此,手心发烫,握拳后汗出漉漉,纳可,时有返酸,脉细数。
遣方以清虚热,凉血滋阴为主,辅以化湿健脾理气之药。
其方如下:青蒿
12g,鳖甲30g,生地15g,知母10g,丹皮10g,茯苓20g,枳壳8g,甘草5g,七剂水煎服。
该方服用七剂后,口腔烧灼感明显减轻,手心出汗好转,大便通畅,1日l行。
患者来门诊询问要不要再持上方继续服用。
按脉查舌后,舌已由白腻转为薄白,脉象和缓,知其内热已退,脾胃湿气渐化,证明上方思路正确,继上方基础上加重清虚热力量,而化湿健脾药稍减,即成:青蒿18g,鳖甲30g,生地20g,知母15g,丹皮10g,茯苓I5g,枳壳5g,甘草5g。
予继续服用,半年后随访,以上诸症均已消除。
5 讨论
阴虚发热是临床上常见的一个症状,可持续数月至数年,现代医学认为此症为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所致的体温调节障碍,多给予调节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药物治疗,但疗效并不满意。
中医学认为此病是体内阴阳平衡失调,阴液亏耗,阴不制阳,阳胜则热,故为发热。
但此种发热往往热势不高或体温多在正常范围或仅患者自觉发热。
多半是在肾阴虚的基础上发生,究其原因多由患者禀赋阴虚,饮食多食煎炸炙牔之物,持久情志过激,郁而化热,耗伤阴液,久病耗伤阴液所引起。
本方中青蒿苦、辛,寒,为清虚热除骨蒸之要药,《本草求真》中有“能人肝经血分,以疗阴火伏留骨节,故凡骨蒸劳热……当须服此。
”在临床上常以清透阴分伏热,对于阴虚内扰所致五心烦热,低热不退及瘟病后期余热未清有可靠的疗效。
鳖为至阴之物,滋阴潜阳,退虚热,《药性论》中述“除骨热,骨节间劳热”,其质较重,药量应较青蒿为大。
生地清热凉血,滋阴润燥,然其较滋腻,量不宜大,正如《本草衍义》所言“凉血补血,补益肾水真阴不足。
此药大寒,宜斟酌用之,多服恐伤人胃气。
”知母为退热除蒸之良品,泻无根之肾水,疗有汗之骨蒸。
丹皮凉血除烦,清相火,阴虚发热者多有烦躁易怒的情志,而此药除烦解郁正合病症。
在阴虚发热的辨证上,多从卫气营血结合脏腑辨证,适当地加以滋补某脏之阴的药物。
本研究证实,治疗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5.0%,显著优于对照组的7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阴虚发热之证,患者平时可能服用过于苦寒之品,有伤胃气之嫌,脾胃功能上或多或少可能受损,临证时要加用护胃健脾之品,凝滞中有灵动,以应万全。
由于此病非一日所形成,治疗上常有反复的情况,阴虚发热的患者在日常生活的调理亦很重要,可多食用桑椹、梨、猕猴桃等水果,饮食上可食银耳、枸杞、燕窝等滋阴清热之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