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名解

合集下载

临床麻醉学名词解释

临床麻醉学名词解释

一、名词解释MAC肺泡最小有效浓度(the minimum alveolar concentration, MAC):指在一个大气压下,使50%受试对象对伤害性刺激无体动反应的肺泡内麻醉药的浓度。

ARDS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是指原先并无心肺疾患的患者因急性弥漫性肺泡毛细血管损伤以至外呼吸功能严重障碍而发生的以急性呼吸功能衰竭为主要特征的症候群,其临床表现为进行性呼吸困难和低氧血症。

PCA病人自控镇痛(Patient Controlled Analgesia, PCA):指病人感觉疼痛时,主动通过计算机控制的微量泵按压按钮向体内注射医生事先设定的药物剂量进行镇痛。

屏气试验先让病人作数次深呼吸,然后让病人在深吸气后屏住呼吸,记录其能屏住呼吸的时间。

一般以屏气时间在30秒以上为正常。

如屏气时间短于20秒,可认为肺功能属显著不全TIVA全凭静脉麻醉(total intravenous anesthesia,TIVA):静脉全身麻醉将药物经静脉注入,通过血液循环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而产生全身麻醉的方法称为静脉全身麻醉。

HPV缺氧性肺血管收缩(hypoxic pulmonary vasoconstriction,HPV):肺泡缺氧刺激产生多种血管活性物质,如肽类内皮素(ET),血栓素A(TXA),血小板激活因子(PAF),白三烯(LTS),内皮细胞依赖收缩因子(EDCF)等,它们都有很强的血管收缩作用,即形成所谓的缺氧性肺血管收缩(HPV),从而使病侧肺血流减少,低氧血症有所缓解静脉快速诱导:(rapid sequence induction)这是目前最常用的诱导方法,是病人经过充分吸氧后,先用镇静催眠或静脉麻醉药使病人意识消失,随即经面罩加压给氧,再用麻醉性镇痛药,接着静脉注射琥珀胆碱或非去极化类肌松药后进行气管插管的一种麻醉诱导方法。

临床麻醉学名解

临床麻醉学名解
药物后,药物的效应逐渐减弱以至消失,或是需要不断增加药物剂量才能获得同样的药物效应的现象。
10、药物依赖性:指在生理和行为上不同程度的使用精神活性药作为生活的要求,变现为极度渴望获得和利用这类药,并有长期寻求这些药物的行为。
11、强化效应:药物或其他刺激引起的个体强制性行为。
7、TCI:根据不同静脉麻醉的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以及不同性别、不同年龄和不同体重病人的自身状况,通过调节相应的目标血药浓度以控制麻醉深度的计算机给药系统。
8、全脊麻:行硬膜外阻滞时,如穿刺针或硬膜外导管误入蛛网膜下隙而未能及时发现,超过脊麻数倍量的局麻药注入蛛网膜下隙,可产生异常广泛的阻滞,称为全脊麻。临床表现为全部脊神经支配的区域均无痛觉、低血压、意识丧失及呼吸停止。全脊麻的症状及体征多在注药后数分钟内出现,若处理不及时可能发生心脏停博,全脊麻的处理原则是维持病人循环及呼吸功能。
12、戒断综合症:是指突然停止或减量使用依赖性药物,或使用依赖性药物的拮抗剂后引起的一系列心理生理功能紊乱的临床症状和体征。
13、脱毒:是指能逐渐清除体内毒品,减轻主观不适感,减轻可观察或可测量的戒断症状,预防突然中止体内毒品后产生健康风险的治疗过程。
14、复吸:是指经临床脱毒治疗或以其他方式(如强制戒毒)及其他原因(如关押劳教等)停止使用依赖性药物一段时间后,这个个体又重新依赖性药物并再次形成药物依赖的现象。
1、MAC:即肺泡最小有效浓度,指挥发性麻醉药和纯氧同时吸入时在肺泡内能达到50%的病人对手术刺激不会引起摇头、四肢运动等反应的浓度。
2、局麻药的毒性反应:血液中局麻药的浓度超过机体的耐受能力,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出现各种兴奋或抑制的临床症状。
3、苏醒延迟:一般认为,凡术后超过30分钟呼唤不能睁眼和握手、对痛觉刺激无明显反应,即视为苏醒延迟。

临床麻醉护理学名词解释及简答

临床麻醉护理学名词解释及简答

临床麻醉护理学名解及简答名解:1、MAC:最小肺泡药物浓度,指在一个大气压下,使50%受试对象无伤害刺激性体动反应的最小肺泡药物浓度。

2、吸入麻醉:挥发性的麻醉药或麻醉气体经呼吸系统吸收入血,抑制中枢神经系统而产生的全身麻醉的方法。

3、全身麻醉:是药物能够可逆性抑制中枢神经系统,引起不同程度意识、感觉和反射丧失,从而实施外科手术的方法。

4、恶性高热:是一种亚临床肌肉疾病,患者平时无异常情况,但在全麻过程中接触挥发性吸入麻醉药和去极化肌松药后出现骨骼肌强直收缩,产生大量能量,导致体温持续快速升高,伴循环系统功能障碍的症状。

5、静脉麻醉:将麻醉药物注入静脉,产生中枢神经系统抑制的全身麻醉的方法。

6、局部麻醉:是指药物阻断神经冲动和传导,在意识清醒的条件下,使有关神经支配部位出现暂时性、可逆性感觉丧失的麻醉方法。

7、表面麻醉:将渗透性能强的局麻药与局部黏膜接触,药物穿透黏膜运用于神经末梢而产生的局部麻醉作用。

8、药物相互作用:是指同时或者先后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药物,由于药物间的相互影响或干扰,改变了其中一种或者多种药物原有的理化性质、体内过程和组织对药物的敏感性,从而改变了该药物的药理和毒理效应。

9、潮气量(Vt):平静呼吸时,每次吸入或呼出的气体量。

10、肺活量(VC):最大吸气后所能呼出的最大气体量,为深吸气量和补呼气量之和。

11、肺总量(TLC):深吸气后肺内所含气量。

男性约5020ml,女性约3460ml。

12、残气量(RV):最大呼气后肺内残留的气体量。

正常值为20%-30%。

13、功能残气量(FRC):平静呼气后肺内所含的气体量。

包括补呼气量和残气量。

14、用力肺活量(FVC):深吸气后,以最大力气所呼出的气体量。

正常人呼出98%以上的FVC值不应超过3s。

15、生理死腔:包括解剖死腔和肺泡死腔,解剖死腔指存在于终末细支气管以上气道内的气体容积,正常人约120-150ml。

肺泡死腔量指由于没有血流灌注,某些肺泡虽然有通气,但是不能进行正常气体交换。

麻醉名解

麻醉名解

麻醉名解气管内插管:经过口腔或鼻孔经喉把特制的气管导管插入气管内。

支气管插管:经过口腔或鼻孔经喉把特制的气管导管插入单侧支气管内。

Cp50 与Ce50 : Cp50 是指防止50%病人对伤害刺激产生反应的血浆药物浓度。

Ce50 是指防止50%病人对伤害刺激产生反应的效应室药物浓度。

靶控输注(TCI):是指在输注静脉麻醉药时,以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动力学原理为基础,通过靶控输注(TCI)调节目标或靶位(血浆或效应室)的药物浓度来控制或维持适当的麻醉深度,以满足临床麻醉的一种静脉给药方法。

全凭静脉麻醉(TIV A)是指完全采用静脉麻醉药及其辅助药来对病人实施麻醉的方法。

闭合环路麻醉:是指在进行靶控输注的过程中,如果效应信息能反馈给靶控系统并自动完成闭合环路麻醉:靶浓度的调节,即可以完成所谓的闭合环路麻醉(closed-loop control of anesthesia)。

靶浓度的调节效应信息的来源有二:一是药物效应,如用BIS 或EP 为反馈信息形成闭合环路麻醉;二是药物浓度,目前的浓度监测还不能对静脉麻醉药的血药浓度进行即刻测量。

TOF 四个成串刺激是给四个单刺激后分别产生四个肌颤搐,它们分别为T1 、T2、T3、T4。

恢复指数是肌松药消退过程中,肌颤搐的幅度由25%恢复到75%的时间称恢复指数。

静脉局部麻醉是指在肢体上结扎止血带后,静脉注入局麻药,使止血带远端肢体得到麻醉的静脉局部麻醉方法。

由于受止血带结扎时间的限制,只能用于四肢肘或膝以下的1~1.5 h 之内的短小手术。

硬膜外麻醉是将局部麻醉药注射于硬脊膜外间隙,阻滞脊神经根部,使其支配的区域产生暂硬膜外麻醉时性麻痹。

脊麻是将局部麻醉药注入蛛网膜下隙阻滞,使脊神经根部阻滞的麻醉方法。

复合麻醉:是指在同一次麻醉过程中同时或先后应用两种或两中以上的麻醉药物。

联合麻醉:指在同一麻醉过程中同时或先后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麻醉技术。

术中知晓:是指病人术后能回忆起术中所发生的事情,并能告知有无疼痛。

麻醉学名词解释

麻醉学名词解释

《麻醉学》名词解释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手术患者术前病情评估与准备(无)
第三章 局部麻醉 Local anesthesia
第四章
椎管内麻醉 intrathecal block
第五章全身麻醉General anesthesia
第六章Airway Evaluation and Management
第七章围手术期安全perioperative safety
第八章麻醉后苏醒室PACU
第九章重症监测治疗药房(ICU)
第十章呼吸功能监测Respiratory Monitoring
第十一章急性肺损伤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LI/ARDS
第十二章氧供需平衡的监测
第十三章呼吸治疗
第十四章血流动力学监控
第十五章水、电解质与酸碱平衡监测
休克shock
第十六章
第十八章疼痛诊疗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Pain
第十九章Cardiopulmonary Cerebral Resuscitation。

静脉麻醉名词解释

静脉麻醉名词解释

在静脉麻醉领域中,有一些常见的名词和术语。

以下是对几个常见静脉麻醉名词的解释:
静脉麻醉(Intravenous Anesthesia):静脉麻醉是通过静脉途径给予药物,使患者在手术过程中保持无痛和昏迷状态的一种麻醉方法。

通常包括镇静药物、镇痛药物和肌肉松弛药物的使用。

镇静(Sedation):镇静是指使用药物来产生轻度到中度的催眠效果,使患者保持意识状态但感到放松和安静。

镇静可以在手术或其他医疗程序中使用,以减轻焦虑和疼痛,并使患者更容易接受治疗。

镇痛(Analgesia):镇痛是指使用药物来减轻或消除疼痛感觉。

在静脉麻醉中,使用镇痛药物可以有效控制手术期间和术后的疼痛,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和术后恢复。

肌松剂(Muscle Relaxant):肌松剂是一类药物,通过抑制肌肉的收缩和运动,产生肌肉松弛作用。

在静脉麻醉中,肌松剂常用于放松患者的肌肉,使手术操作更容易进行,同时避免患者产生不适和运动。

麻醉诱导剂(Induction Agent):麻醉诱导剂是用于引导患者进入麻醉状态的药物。

静脉麻醉中常用的麻醉诱导剂包括丙泊酚、异丙酚等,它们具有快速起效和短暂作用的特点。

麻醉维持剂(Maintenance Agent):麻醉维持剂是用于维持患者在手术期间的麻醉状态的药物。

常用的麻醉维持剂包括吸入麻醉剂(如氧气、笑气)和静脉麻醉药物(如丙泊酚、。

关于麻醉的名词解释

关于麻醉的名词解释

关于麻醉的名词解释麻醉的意思是什么呢?怎么用麻醉来造句?下面是小编为你整理麻醉的意思,欣赏和精选造句,供大家阅览!麻醉的意思麻醉(anesthesia)一词源于希腊文narkosis,顾名思义,麻为麻木麻痹,醉为酒醉昏迷。

因此,麻醉的含义是用药物或其他方法使病人整体或局部暂时失去感觉,以达到无痛的目的进行手术治疗。

麻醉学(anesthesiology)是运用有关麻醉的基础理论、临床知识和技术以消除病人手术疼痛,保证病人安全,为手术创造良好条件的一门科学。

现在,麻醉学已经成为临床医学中一个专门的独立学科,主要包括临床麻醉学、急救复苏医学、重症监测治疗学、疼痛诊疗学和其他相关医学及其机制的研究,是一门研究麻醉、镇痛、急救复苏及重症医学的综合性学科。

其中临床麻醉是现代麻醉学的主要部分。

麻醉造句欣赏1、这类书籍严重麻醉和毒害青少年的身心健康。

2、这个巫师嘴里念念有词,想利用这些把戏来麻醉人们。

3、自从感情遭挫后,他变得自暴自弃,天天喝酒麻醉自己。

4、这种麻醉药对于止痛有着立竿见影的功效。

5、有些人确实喜欢自欺欺人,用假象来麻醉自己。

6、西方国家的所谓“人权”主义,实际上是为列强国家粉饰太平,麻醉弱小民族。

麻醉造句精选1.当然也不相信世间有所谓神话般的恋爱和婚姻,一对男女之间能够甜蜜欢畅得永无尽头,如果人人都能够依靠瞬间的幻觉,麻醉自己煎熬过极其沉重的余生,那么也就无所谓去追究真假。

但这样的故作糊涂是谁都无法做到的。

2.回忆以寂寞为诱饵往往在深夜统统跑出来悬浮在脑海中飘摇,于是那个她选择酒精或者香烟来麻醉紧绷的脆弱神经牵引下的灵魂。

3.书是灵魂最好的麻醉剂。

钱伯斯4.这种麻醉药对于止痛有着立竿见影的功效。

5.烟能提神,也能麻醉神经,更能污染心肺,堵塞血管,世界无烟日到了,愿吸烟者减少吸烟次数,逐步戒掉烟瘾,健康幸福每一天!6.有些人确实喜欢自欺欺人,用假象来麻醉自己。

7.方法:用含肾上腺素的阿替卡因粘膜下浸润麻醉,行拔髓术或开髓术。

麻醉学重点总结x

麻醉学重点总结x

麻醉考试题型为名解(6个左右)、填空、简答(约6~7)个、问答2个、无选择题。

另外简答和问答是教研室老师给的重点,名解是代课老师上课所强调的,其余散在细节知识点可能出现在填空里,试卷是教研室所出,故名解与填空仅供参考,谢谢。

一、名解P1.麻醉:是用药物或其他方法产生的一种中枢神经系统和或周围神经系统的可逆性功能抑制,这种抑制的表现特点是人的整体或局部感觉特别是痛觉的暂时性丧失,以达到无痛的目的进行手术治疗。

P26神经阻滞:指将局麻药注射到外周神经干(丛)附近,通过暂时阻断神经冲动的传导,使该神经所支配的区域达到手术无痛的方法。

P33蛛网膜下隙阻滞:将局麻药注入蛛网膜下隙,暂时使脊神经前根和后根的神经传导阻滞的麻醉方法称为蛛网膜下隙阻滞。

P33硬膜外阻滞:将局麻药注入硬脊膜外隙,暂时阻断脊神经根的神经传导的方法。

P46最低肺泡浓度(MAC):指某种吸入麻醉药在一个大气压下与纯氧同时吸入时,能使50%患者在切皮时不发生摇头、四肢运动等反应时的最低肺泡浓度。

P46全身麻醉:麻醉药经呼吸道吸入或静脉、肌内注射进入人体,产生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临床表现为神志消失、全身的痛觉丧失、遗忘、反射抑制和一定程度的肌肉松弛,这种方法称全身麻醉。

P9 潮气量:是指平静呼吸时,每次吸入或者呼出的气体量,正常自主呼吸时潮气量为5-7ml/kgP94氧合指数:为PaO2与吸入氧浓度的比值,正常值应大于300mmHg. (<=300mmHg提示肺的氧弥散功能受损,患者存在急性肺损伤;<=200mmHg提示发生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

P98肺顺应性:指单位跨肺压改变时所引起的肺容量的变化,正常值为50-100ml/cmH2OP181心搏骤停(CA):指心脏因急性原因突然丧失其有效的排血功能而导致循环和呼吸功能停止,周身血液循环停滞,组织缺血缺氧临床死亡状态。

P223疼痛:是一种与组织损伤和潜在的组织或类似的损伤有关的一种不愉快的感觉和情绪体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麻醉:麻醉系指用药物或非药物理性方法使人体局部或全身暂时失去知觉,麻醉的目的是为了解除患者手术的痛苦。

镇痛:是指用药物或非药物理性方法使病人减轻或消除疼痛。

局部浸润麻醉:沿手术切口线封层注射局麻药,组织组织中的神经末梢。

复合麻醉:同时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麻醉药或辅助药物以达到麻醉的基本要求,以能减少单个药物的用量及副作用。

联合麻醉:同时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方法以达到麻醉的基本要求,以能取长补短综合发挥各种方法的优越性。

局部麻醉:局部麻醉是指用局部麻药暂时阻断身体某一区域,周围神经的冲动传导,使这些神经支配的相应区域产生麻醉作用。

神经干(丛)阻滞麻醉:是指将局麻药注射至神经干(丛)旁;暂时组织神经的传导功能,达到手术无痛的方法,是临床上常用的局部麻醉方法之一。

局麻药的中毒反应:是指单位时间内血液中局麻药物超过了机体的耐受力而引起的不良反应。

蛛网膜下隙阻滞:将局麻药注入蛛网膜下隙。

暂时使脊神经前根和后根的神经传导阻滞的麻醉方法。

硬膜外阻滞:将局麻药注入硬脊膜外隙暂时阻断脊神经根的神经传导的方法称为硬脑膜外隙阻滞,简称硬脑膜外阻滞。

全身麻醉:全身麻醉药经呼吸道吸入,或者经静脉或肌肉注射进入体内,产生可逆发生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临床主要表现为神智消失,遗忘,全身感觉及痛觉丧失,反射抑制和骨骼肌松弛,称为全身麻醉。

镇静:在中枢神经系统抑制药物的作用下,使患者对语言,呛咳反射和一般刺激的反应减弱,但意识和对伤害性刺激的反应仍然存在。

吸入麻醉:麻醉药经呼吸道吸入体内,产生可逆性全身麻醉作用,称为吸入麻醉。

吸入麻醉药:经呼吸道吸入体内产生全身麻醉的药物称为吸入麻醉药。

MAC:最低肺泡有效浓度,是指某种吸入麻醉药在一个大气压下与纯氧,同时吸入时,能使50%患者在切皮时不发生摇头,四肢运动等反应时的最低肺泡药物浓度。

浓度效应:吸入药物浓度(FI)不仅可影响肺泡药物浓度(FA)的高低,而且影响FA上升的速度,即FI越高,FA上升越快,称为浓度效应。

静脉全身麻醉药:静脉全身麻醉药为经静脉注入人体后,可使人镇静,催眠,遗忘,甚至神智完全消失的药物。

肌肉松弛药:使之能够阻断神经-肌肉传导功能而使骨骼肌松弛的药物。

麻醉性镇痛药:能作用与中枢神经系统解除或减轻疼痛,并能消除因疼痛而引起的情绪反应的药物。

麻醉诱导:在传统上是指患者接受全麻药后,由清醒状态到神智消失的这段时间,对于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一般指从开始给全身麻醉药到完成气管插管的这段时间。

麻醉维持:从患者意识消失到手术或检查结束或基本结束,停止追加麻醉药物的这段时期。

麻醉苏醒:从停止追加全身麻醉药到病人意识完全恢复正常的时间。

全凭静脉麻醉:是指在静脉买醉诱导后,采用多种短途效静脉麻醉药复合应用,以间断或连续静脉注射法维持麻醉。

持续静脉输注敏感半衰期:(t1/2cs)表示药物持续恒速输注一定时间后,血药浓度减少一半的时间。

复合全身麻醉:以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全麻药物复合应用,彼此取长补短,已达到最佳临床麻醉效果的全身麻醉方法。

困难气道:一般是指经过正规训练的麻醉医生或急诊ICU医生在给病人面罩通气和(或)直接喉镜下气管插管时发生困难。

支气管内插管:将支气管导管置入隆突一下的支气管内已建立单肺或双肺分别人工通气的方法。

氧代谢:氧气从肺部进入循环系统,在有循环系统输送至组织器官,并最终被细胞所利用的过程。

氧输送:空气中的氧被循环系统输送到利用氧的部位线粒体的过程成为氧输送。

氧供:又称总体氧供,是指单位时间内循环系统向全身组织送氧的总量。

氧耗:又称总体氧耗,又称为总体氧耗,是指全身组织单位时间内消耗的氧的量。

P50:血氧饱和度为50%是的分压成为P50,是反映HBO2请合理的指标正常情况下为26.5mmHg。

低氧血症:循环系统的氧分压低于正常。

缺氧:单一器官或组织氧供不足。

氧需求:机体组织维持有氧代谢所需的氧的总量。

氧治疗:氧治疗是指提高吸入气体的氧浓度或吸入氧的氧分压以改善低氧血症或组织缺氧的治疗方法。

动脉血氧分压(PaO2):是指动脉血中物理溶解的O2所产生的压力。

血氧饱和度(SaO2):血液标本中血红蛋白实际结合的氧量与最大结合氧量的百分比,正常值为92%~99%。

闭合气量:从肺总量位一次呼吸过程中,肺低垂部位小气道开始闭合时所能继续呼出的气量。

闭合容量:小气道开始闭合时肺内留存的气量,即闭合气量与残气量之和。

PEEP:呼吸末正压。

CPAP:持续气道正压。

通气机相关性肺炎:
吸气峰压:呼吸周期中气道内达到的最高压力。

气道平台压:吸气末到呼气开始前气道内的压力。

呼吸末压:呼气末至吸气开始前肺内平均压力值,自主呼吸情况下应为零。

胸肺顺应性:呼吸系统在单位压力变化下的容积改变称为顺应性,是表示胸廓和肺脏可扩张程度的指标。

中心静脉压:是测定位于胸腔内上、下腔静脉近心房入口处的压力,主要反映右心室前负荷。

动脉压:是指动脉血管内血液对动脉血管壁的测压。

心排出量:单位时间内心脏的社血量。

疼痛:一种与实际的或潜在的组织损伤相关联、或者可以用组织损伤来描述的一种不愉快的感觉和情绪上的体验。

病人自控镇痛(PCA)是通过一种特殊的注射泵,允许病人自行给药的一种疼痛治疗方式。

分娩疼痛: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但是由于持续的疼痛刺激使产妇烦躁、不安、身心痛苦和休息不好,并由此引诱发一系列的生理改变。

神经阻滞疗法:根据疼痛部位和病变部位选择不同的神经阻滞方法。

可行走的硬膜分娩镇痛:在分娩镇痛时,采用低浓度局麻药联合短效脂溶性阿片类镇痛药行EA或CSEA,既达到镇痛效果,而运动组织又很轻,产妇在产程早期能够在帮助下下床活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