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肌肉关节促进法简介
神经肌肉关节促进法(NJF)

骨间膜
NJF PNF 关节松动术三者的关系
PNF
关节松动术
NJF
触 诊
①②
③④⑤
①② ③④⑤
①上後腸骨棘
②仙腸関節の間隙
③S1棘突起
④S2棘突起 ⑤S3棘突起
骶髂关节的运动
前方上提+S3固定 抗阻运动
前方上提+S3固定 抗阻运动
① ②
④ ③
?
右骶髂关节骶骨関節面
PNF法目的
① 增大肌力 ② 扩大关节活动度 高尔基腱器官,神经相互支配的应用 ③ 改善协调性 ④ 放松 ⑤ 改善动作能力 ⅰ通过PNF模式促进因疾病引发的各种动作障碍。 ⅱ还使用于运动障碍及预防。
PNF基本技术
促进效果
最大抵抗,牵张,集体运动模式 反射,拮抗肌诱发相反运动 (Kabat H,1952)
被动运动 肩胛前方上提 +下位胸椎棘突固定
抗阻运动 肩胛前方上提 +下位胸椎棘突固定
NJF的基本要素
对角线运动模式 刺激触觉感受器 正常节律 视觉刺激 口令和指导 牵引 最适合阻力 快速牵张反射 牵拉 关节面凹凸法则 连锁运动
符合PNF的基本要素
符合关节松动术的基本原则
历 史
PNF NJF 1945年 2009年
关节松动术 1980年代 步入康复领域
PNF概要
1940年代后半
Kabat博士建立了增强脊髓灰质炎患者肌收缩 的生理学依据,与Knott和Voss(PT)一同开 发的运动疗法PNF。
现在不仅应用于脊髓疾病,还应用于中枢神经 系统疾病・末梢神经系统疾病・运动损伤等。
Ⅰ. PNF创建的历史
Dr. Herman Kabat
所期待的效果
神经肌肉促进技术

神经肌肉促进技术一.概述:人体从婴幼儿发育至成熟,其神经功能的形成和完善,均遵循一定的神经发育规律。
在临床上,将神经发育的原理和规律,运用到临床治疗的具体操作中,通过大量实践,逐步形成了一类独特的治疗方法。
1. 定义促进技术(简称促进法)──是根据神经生理和神经发育的原理,运用各种方式刺激运动通路上的各级神经元,调节它们的兴奋性,用以促进和提高随意控制肌活动的能力,以获得正确的运动输出的方法。
促进技术包含二方面的内容即促进兴奋(易化)和促进抑制。
(1)促进兴奋──通过某些方法,能够使处于阈下兴奋状态的神经元转变为兴奋状态的过程。
(2)促进抑制──通过某些方法,能够使产生兴奋冲动的神经元返回到阈下兴奋状态的过程。
2.原理此类技术以神经生理学运动系统的相互影响,以及人体有规律的发育学程序和各种反射的发育过程来设计和选择操作方法。
此类技术的演进过程大致可分为五个阶段:?和神经发育学为理论依据,主要根据兴奋的扩散与集中、相继诱导、交互抑制、兴奋阈和总和现象等有关神经肌肉的生理学原则,α运动系统和传统本体促进操作、皮肤刺激、头颈与躯干相对位置变动所引起的反射与平衡反射、中枢促进法(利用协同模式和联合反射)、运动再学习(包括应用专门仪器装置进行肌电生物反馈与增强感觉反馈等)。
(1)中枢性促进技术──以Brunnstrom为代表,它是利用机体残余的肌肉功能进行最大用力活动时所引发的泛化运动、联合反应、共同运动和其它粗大运动的作用,以促进正常运动出现的方法这个方法不是由于外周传入冲动的促进作用,而是通过相对肌力较强的肌肉随意收缩时,整个运动模式中所有运动神经元兴奋的聚集,来增强肌力较差的肌肉的力量;或通过患肢有意识的触发异常粗大的共同运动,最大限度的摹集所有运动单位地参与,使原本仅有微弱收缩的肌肉也能参与到这一模式中,从而促使肌力的恢复。
(2)外周感觉反馈性促进技术──主要包括本体感受性神经肌肉促进技术、皮肤感觉输入促进技术和其他利用皮肤深部冷刺激抑制肌肉痉挛等技术。
神经肌肉关节促进法对膝关节粘连关节镜松解术后的治疗作用

表现 更 明显 ( < o 0 ) P . 5 。结 论 : J N F对 膝 关 节 粘 连 所 致 膝 关 节 功 能 障 碍 关 节 镜 松 解 术 后 患 者 功 能 恢 复 有 明 显 的促
进作 用 。
【 键 词 】 神 经肌 肉关 节促 进 法 ; 体 感 觉 神 经 肌 肉 促 进 法 ; 节 松 动 术 ; 关 本 关 膝关 节 内 粘连 ; 膝关 节 功 能 障 碍
o n ejitc u e y fa t r r v nydvd d it h e r u s h rp u i g o p,c nr l r u n o — fk e on a s d b rcu ewe ee e l iie n ot reg o p :t ea e tc r u o to o p1a dc n g
中 国康 复 ・2 1 0 0年 4月 ・ 2 第 5卷 第 2期
1 3 2
神经 肌 肉关 节 促 进 法对 膝关 节 粘 连 关 节 镜 松解 术 后 的治 疗 作 用
吴 洪 ,冉 春 风 ,刘 丽 平 ,兰才 生
【 要 】 目的 : 察 神 经 肌 肉关 节 促 进 法 治 疗 膝 关 节 粘 连 所 致 膝 关 节 功 能 障 碍 关 节 镜 松 解 术 后 的 治 疗 作 用 方 摘 观 法 : 关 节 粘 连 所 致 膝 关 节 功 能 障 碍 关 节 镜 松 解 术 后 患 者 4 例 , 机 分 为 观察 组 , 照 组 1 对 照 组 2各 l 例 , 膝 5 随 对 和 5 均 接 受 常规 康 复 治疗 1 2周 , 察 组 增 加 NJ 观 F法训 练 , 照 组 1加 用 本 体 感 觉 神 经 肌 肉促 进 法 ( NF 训 练 , 照 组 2 对 P ) 对
神经肌肉关节促进法(NJF)

骨间膜
NJF PNF 关节松动术三者的关系
PNFபைடு நூலகம்
关节松动术
NJF
触 诊
①②
③④⑤
①② ③④⑤
①上後腸骨棘
②仙腸関節の間隙
③S1棘突起
④S2棘突起 ⑤S3棘突起
骶髂关节的运动
前方上提+S3固定 抗阻运动
前方上提+S3固定 抗阻运动
① ②
④ ③
?
右骶髂关节骶骨関節面
NJF 肩屈曲-外展-外旋 被动运动(凸的法则)
NJF 肩屈曲-外展-外旋 抗阻运动(凸的法则)
2.相反牵拉关节运动
在关节运动时,向一侧骨运动的相反方向 ,牵拉对侧骨。例如肩屈曲时,向下方回 旋方向牵拉肩胛,扩大关节活动度。包括 被动运动和抗阻运动。例如在肩屈曲-外展外旋时,肩胛做外展-上方回旋-后倾的组合 运动。在肱骨运动时在肩胛骨外侧缘,下 角,对肩胛向内收,下方回旋,和前倾方 向牵拉。
1946 - 1952
Kabat Kaiser Institute Chief of Service
Dr. Kabat & Patient
1945 The beginning of P.N.F.
Margaret Knott 1947
Vallejo, CA
伸展・内收・内旋
屈曲・内收・外旋
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法
为了选择适当的模式,治疗者对要促进的肌和运 动,选择最有利于该肌肉做出最大活动的对角线 模式。为此,还要针对疾病考虑力学的要素・肌 张力因子・神经生理学因子等。
Gait analysis,Perry1992
关节松动术
(joint mobilization)
神经肌肉促进技术

仰卧,头正中, 主动或被动 肢体伸 地将头转向 一侧 同上 将上或一半 身扭动 被动向左或 右侧倾斜 同上
全身象一根圆木本 样随意转动 下或上半身能随之 转动而成一条线 头倾向于在空间寻 找正直的位置 同上
坐位 闭眼 同上 开眼 是于俯卧位 臂伸过头
将其突然移 向地板
肢体保护性的伸出 保护
手、膝站、坐、 倾斜摇离平 跪站等 衡点
• (一)Bobath)疗法; • (二)Brunnstrom疗法; • (三)Rood疗法; • (四)本体感神经肌肉促进疗(PNF)。
其他神经肌肉促进技术
• (一)Temple—Fay治疗法 ; • (二)Vojts治疗法; • (三)Peto治疗法; • (四)Domam—DeIecato治疗法; • (五)Phelps治疗法; • (六)上田法 ; • (七)中村法。
仰卧
头转达向一侧 颔向侧上下肢伸展 枕向侧上下肢屈曲
仰卧、头中位 肢体伸直
仰卧时 俯卧时
伸肌张力上升 所有屈肌张力上升
4.正支持反应 (出生在6月)
站
压支持腿的足 支持腿伸展,肌肉 底或用足底在 紧张不能屈曲 硬地面上跳几 次
一侧用力抗阻 另一侧出现不随意 收缩 的紧张性活动
5.联合运动 (出生0~3月,至8~9月 )
神经肌肉促进技术的原理
• 神经生理和神经发育原理是神经肌肉促进 技术的理论基础。 • 藉由观察患者及治疗患者的经验,发展出 各种治疗理论,甚至有些理论还找到神经 生理学来解释,不过这些理论早期的发展 都是藉由观察与经验累积,再去寻找适合 的理论来解释。
神经发育的原理
神经生理的原理
神经生理和病理的基础知识
1.对称性联合反应 (1)上肢(对称性)(上肢几乎是左右对称) 健肢屈曲→患肢屈曲 健肢伸展→患肢伸展 (2)下肢对称性Raimiste反应(下肢内外旋是对称) 健肢内收内旋→患肢内收内旋, 健肢外展外旋→患肢外展外旋。 (3)下肢(相反反应性屈曲与伸展)(多数呈相反) 健肢屈曲→患肢伸展 健肢伸展→患肢屈曲 2.同侧性联合反应(个别侧外是相反的) 上肢屈曲→下肢屈曲 下肢伸展→上肢伸展
简述pnf拉伸技术

简述pnf拉伸技术PNF拉伸技术是一种常用的身体伸展方法,被广泛用于康复和运动领域。
PNF是Proprioceptive Neuromuscular Facilitation(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的缩写,主要通过伸展和收缩肌肉群来达到增加关节活动度、改善肌肉柔韧性的效果。
本文将对PNF拉伸技术进行简要介绍和解释。
PNF拉伸技术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刺激身体的本体感觉神经和肌肉,促进肌肉的放松和伸展。
本体感觉神经是人体内一种感知肌肉位置和运动的神经,它负责传递肌肉张力和位置信息,与肌肉的收缩和放松密切相关。
PNF拉伸技术通过刺激本体感觉神经,使得肌肉在拉伸过程中更容易放松和伸展。
PNF拉伸技术的主要步骤包括预拉伸、抗阻和放松。
预拉伸是指在拉伸动作之前进行的一个轻微的拉伸动作,目的是为了激活待拉伸的肌肉。
抗阻是指在达到最大拉伸位置时,对肌肉施加轻微的阻力,以刺激肌肉更深层次的放松和伸展。
放松是指在抗阻阶段结束后,缓慢释放肌肉的拉伸力,使肌肉得到充分的放松和伸展。
PNF拉伸技术有多种具体方法,其中最常用的有对抗法和对抗舒张法。
对抗法是指在拉伸动作中,由一个伙伴或使用外力对抗被拉伸的肌肉,以增加肌肉的拉伸力。
对抗舒张法是指在拉伸动作中,通过对抗性肌肉的收缩来促进肌肉的放松和伸展。
PNF拉伸技术的优点是快速、高效,可以在短时间内显著改善肌肉柔韧性。
研究表明,与传统的静态拉伸相比,PNF拉伸技术可以更有效地提高关节活动度,增加肌肉的柔韧性和力量。
此外,PNF拉伸技术还可以用于康复训练,帮助恢复肌肉功能和关节活动度。
然而,PNF拉伸技术也有一些注意事项。
首先,在进行PNF拉伸之前,需要充分准备和热身,避免受伤。
其次,拉伸过程中要注意呼吸,保持放松和舒适。
最后,对于有特殊疾病或伤害的人群,应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进行PNF拉伸。
总结起来,PNF拉伸技术是一种有效的身体伸展方法,通过刺激本体感觉神经和肌肉,促进肌肉的放松和伸展。
pnf的名词解释

pnf的名词解释PNF是一种医学术语,全称为Proprioceptive Neuromuscular Facilitation,中文意为“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法”。
这种疗法最初是由一名著名的生理学家Bahram Sahraian博士在20世纪40年代提出的。
PNF疗法被广泛应用于康复医学领域,用于治疗各种运动障碍和神经肌肉功能异常。
PNF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刺激肌肉、神经和韧带的感觉神经末梢,来改善肌肉的功能和活动范围。
这种疗法主要通过运动以及手法技术来帮助患者改善姿势控制、平衡、协调和运动表现。
PNF采用多种技术手段,包括伸展、抗阻力运动和放松等,旨在促进神经肌肉系统的功能恢复。
PNF疗法与其他康复方法相比具有独特的特点。
首先,它注重患者的主动参与和动作控制。
通过主动参与运动,患者可以加强肌肉的力量和耐力,改善身体的协调能力。
此外,PNF还可以通过调整身体的姿势和力量分配,改善身体的平衡和稳定性。
PNF疗法还强调运动的模式和模式识别。
医疗人员通过观察患者的运动模式来判断神经肌肉功能的异常,并制定相应的治疗计划。
在治疗过程中,医疗人员会借助各种手法和技术,例如推拉、伸展和放松等,以帮助患者重新学习正确的运动模式。
运动与呼吸是PNF疗法中一个重要的组合。
医疗人员会引导患者在进行特定运动时,配合适当的呼吸方式。
正常的呼吸模式可以促进肌肉的放松和收缩,帮助患者更好地进行运动。
通过结合运动和呼吸,患者可以更好地感知自己的身体运动,并逐步改善肌肉的功能。
在PNF疗法中,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则是逐步增加运动的难度。
医疗人员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逐渐增加运动的难度和复杂性,以提高患者的运动能力。
这种逐步增加的过程可以帮助患者逐渐适应新的运动要求,增加肌肉的力量和稳定性。
PNF疗法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可以用于各种病症的康复治疗。
常见的应用领域包括神经系统疾病、肌肉骨骼损伤、运动障碍以及其他运动系统异常。
此外,PNF疗法还被运动训练师和运动员普遍采用,用于提高运动表现和运动能力。
PNF疗法的名词解释

PNF疗法的名词解释PNF(Proprioceptive Neuromuscular Facilitation,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法)疗法是一种物理治疗方法,用于改善运动功能的康复治疗。
PNF疗法结合了神经学、生理学和运动学的原理,通过刺激神经肌肉系统,促进运动的协调和增强肌肉力量,提高身体的功能和性能。
PNF疗法的基本原理是利用身体的本体感觉系统,包括肌肉的神经传导和感觉反馈,来帮助改善运动的协调性和力量。
本体感觉是一种特殊的感觉系统,通过神经肌肉结合的方式,使得身体能够感知和控制运动。
PNF疗法通过刺激本体感觉系统来提高患者的肌肉控制和运动能力。
在PNF疗法中,治疗师会利用手动技术和特殊的运动模式来引导患者进行运动。
这些运动模式通常包括对称运动、反向运动和旋转运动等,其中一种常见的方法是对称运动模式。
在对称运动模式中,患者会按照治疗师的指导,进行一系列运动,包括弯曲、伸展、转动和平衡等。
治疗师会通过手动对患者进行触摸和引导,以提供正确的肌肉刺激和调整。
PNF疗法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强调肌肉的对抗性收缩。
对抗性收缩是指在进行某个运动时,一个肌肉群收缩,而另一个与之对抗的肌肉群保持松弛状态。
通过这种对抗性收缩的方式,PNF疗法可以促进肌肉力量的改善和平衡,进而提高运动的效果和功能。
除了提高肌肉力量和控制外,PNF疗法还可以帮助改善关节的灵活性和稳定性。
治疗师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设计针对性的运动方案,以增加关节的运动幅度和稳定性。
通过结合运动和神经肌肉刺激,PNF疗法可以加强关节周围的肌肉群,提高关节的支持和保护功能。
此外,PNF疗法还可以用于康复治疗和预防运动损伤。
通过改善运动功能和肌肉力量,PNF疗法可以帮助恢复受伤部位的功能,减轻疼痛和促进康复。
对于运动员和其他需要进行高强度训练的人群,PNF疗法可以提供额外的保护和预防策略,减少运动损伤的发生。
最后,PNF疗法在康复医学领域中被广泛应用。
从各类运动损伤到神经系统疾病,PNF疗法都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向侧
向侧
C6/7-Th3/4在脊柱 侧 向头侧 上
Th5/6-Th9/10 在脊柱 侧 向 侧下
4
连锁运动 被动运动
骨盆后方下降+腰椎固定
被动运动 骨盆后方下降+腰椎固定
终
连锁运动 抗阻运动
骨盆后方下降+腰椎固定
终
抗阻运动 骨盆后方下降+腰椎固定
终
终
T1
●起始位置
T1
L1
●被动运动
● 抗阻运动
L1
为诱发出更好的运动反应 NJF的窍门
操作部位尽可能接近和治疗师重心位置。 边观察患者表情边治疗。 对关节囊刺激(辅助或抗阻)方向应迎合 骨运动的对角线方向。 动作开始时、通过治疗师的重心移动完成 肌肉牵张。
9
调节关节囊内、周围的软組織 肌肉的平衡 作用 调节维持关节近端稳定的深层小肌群(local muscle system)机能 调层小肌群的训练效果
NJF的作用
减轻疼痛 促进正常的关节、关节囊内运动 促进神经 肌肉功能 增强肌力 维持治疗效果
NJF适应症
骨科疾患引发的疼痛、运动障碍 中枢神经疾患引发疼痛、运动障碍 老年人的保健、预防疾病 提高体育竞技水平
符合PNF的基本要素 符合关节松动术的基本原则
历史
PNF
1945年
关节松动术 1980年代 步入康复领域
NJF
2009年
促进模式
屈曲 外展 外旋 肩胛后方上提
屈曲 内收 外旋 肩胛前方上提
肩关节
肩胛后方下降
右上肢
伸展 外展 内旋
肩胛前方下降 伸展 内收 内旋
促进模式
屈曲 外展 内旋 骨盆后方上提
屈曲 内收 外旋 骨盆前方上提
被动运动 屈曲-外展-外旋 +肩胛内收-下方回旋
抗阻运动 屈曲-外展-外旋 +肩胛内收-下方回旋
2
被动运动 伸展‐外展‐内旋 + 骨盆前倾
抗阻运动 伸展‐外展‐内旋 + 骨盆前倾
终
终
3.连锁运动
肢体运动时,大多数运动不单纯是一个关节 的单轴运动,往往会由于一个关节运动带动 相关部位的运动。 例如,侧卧位,肩胛前方上提时,下位胸椎 会出现上方隆起,而上位胸椎,颈椎向下方 侧弯。
最适抗阻
抗阻时NJF中最重要要素。 抗阻分近端抗阻和远端抗阻。 近端抗阻主要是对关节囊的构成运动、远端抗 阻针对骨运动。 最适抗阻为、患者可以反复完成4-5次该动作抗 阻量。 对构成运动的抗阻要点为在接近运动最位置时 增加所施阻力。
7
肌牵张
通过牵张肌肉促发牵张刺激和牵张反射。 通过牵张刺激提高本体感受器兴奋。 牵张反射是指在出现运动前和口令同时实施、对 肌肉快速牵张,诱发牵张反射。牵张并非单纯对末 端关节实施,而是对整体主动肌群实施,通过治 疗师的重心移动完成。 避免过渡牵张刺激诱发疼痛、无法完成运动。
时
动 动和
动时腰
动时侧
大
侧侧
5
肩胛和胸廓相对运动
肩胛
后倾 前倾 上方回旋 下方回旋 外展 内收
胸椎(上部躯干)
屈曲 伸展 肩胛同侧侧屈 肩胛对侧侧屈 肩胛同侧回旋 肩胛对侧回旋
NJF的基本要素
对角线运动模式 刺激触觉感受器 正常节律 视觉刺激 口令和指导 牵引 最适合阻力 快速牵张反射 牵拉 关节面凹凸法则 连锁运动
髋关节
右下肢 骨盆后方下降 伸展 外展 内旋
骨盆前方下降 伸展 内收 外旋
对角线模式
四肢的对角线模式
肩胛 骨盆的对角线模式
6
NJF的对角線模式的运动轴
体轴
肩关节 髋关节 肩胛 骨盆
远端骨的长轴
肘关节 手关节 膝关节 足关节
蚓状肌握法
手内在肌优势手(intrinsic plus hand)
① 避免给患者带来疼痛 ② 不会影响肌肉收缩 ③ 便于操作 ④ 指引正确的运动方向
掌握NJF必要的知识与技术
骨格、关节、肌肉的触診 理解正常的骨、关节运动方向 肌肉的起始、终止、作用和神经支配等 主动肌和拮抗肌的关系 理解骨、关节运动时关节囊内运动方向、轨迹 对疾患、障碍评价 评价疼痛 理解和实施PNF技术 理解运动连锁
NJF的治疗原则
遵循凹凸法则和连锁运动。 对关节面被动辅助或抗阻。 在运动过程中在全活动度范围牵引。 重视对回旋运动的辅助或抗阻。 强调运动最终位置时对关节面运动的辅助或 抗阻。 合理利用治疗师的重心移动。
凹凸法则
凹的法则
凸的法则
凹凸法则的应用 (被动运动)
a.被动运动 凸的法则
b.被动运动 凹的法则
a.被动运动 凸的法则 b.被动运动 凹的法则
凹凸法则的应用 (抗阻运动)
c.抗阻运动 凸的法则 d.抗阻运动 凹的法则
NJF PNF 关节松动术三者之间关系
PNF
关节松动术
NJF
抗阻运动
8
NJF关节近端抗阻运动的作用
正常节律
协调运动、时间的 空间的姿勢変化时按一定先后順序 肌肉収缩、完成高效率运动。 NJF的对角線螺旋运动从远端开始运动、从始置终保持回 旋运动。 对于神经 肌肉疾患、协调性低下时正常节律具有运动 学习效果。
NJF治疗时通过适宜的口令、引导正确的运动方向、 通过适当的抗阻运动和牵引促进运动的协调性。
神经肌肉关节促进法
通过对神经,肌肉,关节的同时治疗的 新型运动疗法。
PNF
+
NJF
关节松动术
关节活动受限与NJF
皮肤
关节囊外原因
肌肉,腱,神经
关节囊,韧带 骨,关节软骨
关节囊内原因
NJF
NJF的技术分类
NJF按关节,关节面运动部位和形式分为 骨运动时关节面运动 相反牵拉关节运动 连锁运动
每个部分又包括被动运动,主动运动和抗阻 运动。
NJF 肩屈曲-外展-外旋 被动运动(凸的法则)
1
NJF 肩屈曲-外展-外旋 抗阻运动(凸的法则)
NJF 股伸展-外展-内旋 被动运动(凸的法则)
终
NJF 股伸展-外展-内旋 抗阻运动(凸的法则)
终
2.相反牵拉关节运动
在关节运动时,向一侧骨运动的相反方向, 牵拉对侧骨。 例1.肩屈曲时,向下方回旋方向牵拉肩胛。 包括被动运动和抗阻运动。 例2.在肩屈曲-外展-外旋时,肩胛做外展-上 方回旋-后倾的组合运动。对肩胛向内收、下 方回旋、和前倾方向牵拉。
1.骨运动时关节面运动
骨运动时关节面运动是指根据解剖,运动学特点, 关节分1轴,2轴和多轴关节,在做不同的关节运动 时,运动侧骨的关节面运动遵循凹凸法则。
例如,肩屈曲-外展-外旋时,由于肩关节是球窝关 节,遵循凸的法则,所以关节面运动为肱骨头向伸 展-内收-内旋方向运动。即下后内侧方移动。 被动运动时辅助关节面向该方向运动。 抗阻运动时对该运动方向施加阻力。
被动运动 肩胛前方上提 +下位胸椎棘突固定
终
抗阻运动 肩胛前方上提 +下位胸椎棘突固定
T1
T1
T12
T12
3
肩胛上角 下角高度和胸椎棘突水平
T2
T7
水平
水平
时
动 动时
动时
T1
T5
●安静时 ●被动运动时 ●抗阻运动时
T1
T5
时
动 动时和
动时 向 侧侧 制高点为T5水平
动时脊柱呈“S” 侧弯 大于被动运动
视觉刺激
视觉刺激可以强化运动。 视觉反馈 ⇒ 运动制御和修正 ⇒ 引导正确运动方向 ⇒ 易完成动作 ⇒ 提高对运动的注意力
口令和指导
① 指导开始运动和肌肉收缩 ② 提高肌収缩力 ③ 调整患者动作
注意点 指导患者做动作的时机和方式。 实用简洁易懂的语言。 根据患者反应结合用手接触和抗阻,适时机发出口令。牵 张反射时口令的时机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