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肌肉本体感觉促进技术

合集下载

pnf技术的基本手法

pnf技术的基本手法

PNF(Proprioceptive Neuromuscular Facilitation,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是一种常用于康复和运动训练的技术,旨在增强肌肉的力量、柔韧性和功能。

PNF技术包含多种基本手法,下面是其中一些常见的手法:
对抗收缩(Antagonistic Contraction):这是PNF技术中最基本的手法之一。

通过对抗性肌肉收缩的方式,激活目标肌肉并增强其力量。

通常,一个肌肉群被要求在另一个肌肉群的抗力下收缩,然后保持一段时间后放松。

对抗伸展(Antagonistic Stretch):这个手法用于增加肌肉的柔韧性。

通过对抗性的伸展动作,可以在放松状态下使目标肌肉群达到更大的伸展范围。

合作伸展(Cooperative Stretch):在合作伸展中,患者或训练者与治疗师或教练合作,通过伙伴的帮助来达到更深的伸展。

这种合作可以通过互相施加压力或提供支撑来实现。

反射抑制(Reflex Inhibition):这个手法利用肌肉的反射机制来实现肌肉的松弛。

通过刺激对应的肌腱或肌肉群,触发肌肉的伸展反射,然后在伸展期间加以保持和放松。

伸展与收缩(Stretch and Contract):这个手法结合了伸展和对抗收缩。

首先进行肌肉伸展,然后在伸展的最高点进行对抗性的收缩,以促进肌肉力量和柔韧性的增长。

这些是PNF技术中常见的基本手法,但在实践中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适应和变化。

一、PNF的概述

一、PNF的概述
美国内科医生和神经生理学家Herman Kabat在40 年代创立。50年代,物理治疗师Margaret Knott和 Dorothy Voss先后参加了这一技术的发展和完善工作。 最先在脊髓灰质炎患者的康复治疗中使用。
3、PNF的发展: 半个世纪以来,PNF得到不断的发展和完善,已
经成为多种神经肌肉系统疾病的有效康复治疗手段。 目前,广泛应用于欧美,日本等康复医学发达的国家, 成为康复治疗师基本治疗手段之一。
(3)早期运动由反射活动控制,成熟运动通过姿势反射增强; 例如,伸肘肌力较弱时,可以病人注视患侧,通过非对称型紧张 性颈反射来增强。反之,也可以通过反射影响姿势,如,当病人 从侧卧位坐起时,可借助身体的调整反射。反之,也可以通透反 射来影响姿势,如,当病人从侧卧位坐起时,可借助身体的调整 反射。
基础PNF治疗时遵循的理论
(4)早期的动作是在屈肌和伸肌优势交替转换中向前发展的, 在治疗中,如偏瘫病人上肢多以屈肌占优势,应以训练伸肌为主; 下肢多以伸肌占优势,则应以训练屈肌为主。
(5)早期动作是有节律性的,可逆转的自发性屈伸动作:在治 疗中要注意到两个方向的动作,如,训练病人从椅子上站起的同 时,也要训练有站到坐下;同样,在日常训练中,如,更衣,病 人必须练习更衣和脱衣这两方面。如果病人不能进行方向的逆转, 他的功能活动肯定受到限制。因此,在治疗中必须进行方向节律 性逆转,这样可使拮抗肌重新建立平衡。
我国于80年代末,90年代初开始使用PNF技术。 目前,一些大型的康复医疗机构和康复中心,把PNF 技术应用于治疗偏瘫,截瘫和肢体功能训练上,但还 没有得到普及。
注:脊髓灰质炎(poliomyelitis)又名小儿麻痹症,是由脊髓灰 质炎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患者多为一至六岁儿童,只要 症状是发热,全身不适,严重时肢体疼痛,发生瘫痪)

PNF技术

PNF技术

2)全范围重复牵张:


特征:牵张反射由收缩而呈紧张状态的肌 肉中引出。在牵张期间患者不能改变运动 的方向或放松。 例如,治疗师对抗患者的运动模式,使模 式中所有肌肉收缩而紧张,在运动过程中 不断地“轻扣”以激发牵张反射。但需注 意的是,在下一次引发牵张反射之前必须 允许患者的运动能够继续进行。
常用手法治疗技术
神经肌肉本体感觉促进疗法
( Proprioceptive Neuro- muscular Facilitation,PNF )
Proprioceptive
Neuromuscular Facilitation
(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法 ) 主要是通过对本体感受器进行刺激,改善 神经肌肉反应的运动疗法
通过刺激人体本体感受器,来激活和
5、螺旋性对角线活动必须通过中线;
6、在动作的开始和结束时加强肌腱的牵拉 和关节的挤压,也能加强本体感觉的刺激; 7、活动的完成可借助被动、助力、主动和 抗阻方式进行,以完成最大活动范围;
8、指令清楚到位。
组合性活动模式
头颈、 躯干和四肢都有对角线运动 模式。 每对模式均由三种运动成分组成, 其中屈曲或伸展为其主要成分,并 与内旋或外旋和内收或外展组合起 来—对角螺旋性运动。



组合运动模式中关键 部位的动作十分重要 (肩、髋) 功能动作中,旋转作 用最强


必须通过中线的螺旋 对角线活动是日常生 活中最多见的动作组 成模式 体育运动中完成各种 活动的常用模式
组合运动模式



强调时间顺序的ROM变化模式(2个) 按发育顺序在垫上进行的活动(38个) 步行训练(7个) 轮椅和转移(5个) 生活自理(2个) 共91个组合运动模式

PNF技术精选全文完整版

PNF技术精选全文完整版
关节面,产生牵张刺激和增强运动,与 Ⅰ、Ⅱ级关节松动术相似 作 用:适用于疼痛所致的关节活动受 限 注意事项:新近的骨折、手术后近期不 可使用
基础促进方法
关节挤压 方 法:通过刺激承重关节的感受器以促进
关节周围肌肉的共同收缩和稳定;可采用形 成承重的姿势或在重力的基础上附加徒手外 力来达到此效果 作 用:增强承重关节的稳定性 注意事项:挤压的力量要得当,新近的骨折、 手术后近期不可采用
8、指令清楚到位。
组合性活动模式
头颈、 躯干和四肢都有对角线运动 模式。
每对模式均由三种运动成分组成, 其中屈曲或伸展为其主要成分,并 与内旋或外旋和内收或外展组合起 来—对角螺旋性运动。
组合性活动模式
所有对角线运动均横跨中线,均含有旋 转成分。
应用对角线模式进行训练时,可按需要 采用双侧对称性模式(双上肢或双下肢 作相同运动)、双侧不对称性模式(双 侧肢体向同一方向运动)、双侧交替模 式(双侧肢体同时作相反方向的运动) 和单侧模式(单个肢体运动)。
牵张技术
基础促进方法
节律:运动时间顺序 概 念:即为任何运动中肌肉收缩的顺序;
正常的运动顺序要求由远端至近端(或近 端至远端)的肌群间适当的协调和比例构 成 方 法:在适当考虑正常时间顺序的条件 下,重点对运动模式中较强的部分施加最 大阻力,以使兴奋向较弱部分扩散 作 用:增强运动的协调性 注意事项:必须以正常运动时间顺序为基 础
期待的效果 →肌收缩力增大、反应时间快 →肌收缩力增大、柔韧性改善 →肌收缩力增大 →肌收缩力增大、柔韧性改善 →肌收缩力增大 →協調性の改善 →肌收缩力增大 →肌收缩力增大 →改善协调性
PNF技术基本促进手法
阻力 扩散与强化 手法接触 体位和生体力学 言语 视觉 牵引与挤压 牵张 节律 运动模式

神经肌肉本体感觉促进技术在脑卒中康复中的应用进展

神经肌肉本体感觉促进技术在脑卒中康复中的应用进展

神经肌肉本体感觉促进技术在脑卒中康复中的应用进展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脑卒中发病率正在逐年上升,其具有高发病率、高复发率、高病死率、高致残率的特点,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

科学规范的康复训练在改善脑卒中患者运动、感觉等方面具有重要地位。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脑卒中康复手段有了空前的发展,如Bobath技术、Brunnstrom技术、Rood技术及神经肌肉本体感觉促进技术( PNF)等神经发育疗法,其中PNF已被广泛应用于神经系统、骨科疾病等多个领域,并取得良好的效果,尤其在脑血管疾病的康复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PNF最初由美国内科医生和神经生理学家Herman Kabat于20世纪40年代末所创立,我国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开始引进和使用。

1理论基础1.1 神经生理学本体感受器能将收到的本体感觉冲动经周围神经传人脊髓后索,再经内侧丘系到大脑皮质的感觉中枢,经过整合分析后产生相应的运动输出,调整运动反应。

PNF正是通过对本体感受器刺激,促进相关神经肌肉反应,增强相应肌肉的收缩能力。

同时,PNF还能通过调整感觉神经的兴奋性以改变肌肉张力,缓解肌痉挛。

通过功能性核磁共振成像技术发现,经过PNF训练后,患者脑损伤同侧感觉运动皮质、脑损伤对侧运动皮质及损伤周围皮质的激活有明显改变。

PNF肢体训练时,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和反应性增加,促使大脑皮质厚度增加,蛋白质含量及新的血管生成增加,脑内肾上腺素、乙酰胆碱等神经递质的分泌增强,使损伤功能区逐渐恢复。

1.2 人体发育学螺旋对角线运动模式足PNF的基本特征,动作发展是按照运动和姿势的总体模式的一定顺序进行,螺旋或对角线运动足正常动作发育的最后阶段。

PNF在对角线模式中恰当的阻力可以诱发出最大的力量,从而帮助患者获得运动意识,提高对头部乃至全身运动的控制能力。

2在脑卒中临床康复的应用PNF是脑卒中康复中常用的神经促进疗法,在我国临床已逐步普及。

正确利用PNF,可以有效恢复及增强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肢体运动、平衡、步态、吞咽等功能,从而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ADL)和生活质量。

《运动治疗技术》第十九章PNF技术(基本技术)

《运动治疗技术》第十九章PNF技术(基本技术)

拓展应用领域
国际化交流与合作
积极探索PNF技术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可能性 ,如老年人康复、残疾人康复等,为更多 患者提供有效的康复治疗方法。
加强与国际同行的交流与合作,学习借鉴先 进经验和技术成果,推动我国PNF技术的快 速发展和国际化进程。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动作整合与协调
将多个功能性训练动作整合在一起,提高患 者的动作协调性和连贯性。
功能性训练动作设计
针对需要改进的动作或姿势,设计功能性训 练动作。
渐进性负荷
根据患者的承受能力和进步情况,逐渐增加 训练负荷,提高功能性活动能力。
04 PNF技术在康复领域应用
神经肌肉系统康复
改善肌肉力量和协调性
01
PNF技术通过刺激神经肌肉系统,增强肌肉收缩力量和协调性,
肌肉能量技术
肌肉能量技术的概念
肌肉能量技术(Muscle Energy Technique, MET)是一种利用患者主动收缩肌肉时产生的 能量,通过治疗师的手法控制,达到改善肌肉紧张度、增强肌力和关节活动范围的目的。
肌肉能量技术的操作要点
治疗师在操作过程中需要掌握正确的体位、手法和阻力,以及指导患者进行正确的肌肉收 缩方式。
改善肌肉紧张和姿势异常
慢性疼痛常常伴随着肌肉紧张和姿势异常,PNF技术可以帮助患者 改善这些问题,减轻疼痛。
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
PNF技术注重患者的主动参与和自我管理能力培养,有助于患者更 好地管理自己的慢性疼痛。
运动损伤预防与康复
预防运动损伤
PNF技术通过增强肌肉力量和协 调性、改善关节活动范围等方式,
肌肉能量技术的应用范围
该技术适用于多种神经系统疾病和肌肉骨骼系统疾病,如脑卒中、脊髓损伤、骨折后关节 僵硬等。

神经肌肉本体感觉促进疗法

神经肌肉本体感觉促进疗法
优点: 1、治疗师易于把持患者肢体 2、不会阻碍患者运动 3、引导正确运动方向 4、避免疼痛
8
4.体位及身体力学 (body position and body mechanics)
治疗师面向患者肢体运 动方向站立。
治疗师双脚分开呈“丁” 字步(或弓箭步),与 运动方向保持一致。
双脚的位置或“丁”字 步的指向要随着运动方 向的改变而转换。
.
5
1.阻力(resistance)
1)大部分PNF技术是从阻力的疗效中发展起来的。 2)当肌肉的收缩抵抗阻力时,肌肉对皮层刺激的反应增加。 肌肉抗阻所产生张力的增加,是最有效的本体感觉刺激方 法之一 。 3)治疗师所给予患者的阻力,能使患者自身产生运动且使 关节能顺利地通过整个运动范围。 4)肌肉在最大阻力之后,可获得完全的松弛。
4

第二节 治疗技术
一、基本手法技术
1. 阻力(resistance) 2. 扩散和强化(irradiation and reinforcement) 3. 手法接触(manual contacts) 4. 体位及身体力学(body position and body mechanics) 5. 言语刺激或指令(verbal stimulation commands ) 6. 视觉(vision ) 7. 牵引和挤压(traction and approximation ) 8. 牵张(stretch) 9. 节律(normal timing) 10. 运动模式(pattern)
6
2.扩散和强化 (irradiation and reinforcement)
➢扩散:刺激反应的传播。 ➢强化:通过添加力量,使之变得更强。
治疗师通过较强肌肉增加阻力,把强化效应传递到 较弱的肌肉。

pnf的名词解释

pnf的名词解释

pnf的名词解释PNF是一种医学术语,全称为Proprioceptive Neuromuscular Facilitation,中文意为“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法”。

这种疗法最初是由一名著名的生理学家Bahram Sahraian博士在20世纪40年代提出的。

PNF疗法被广泛应用于康复医学领域,用于治疗各种运动障碍和神经肌肉功能异常。

PNF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刺激肌肉、神经和韧带的感觉神经末梢,来改善肌肉的功能和活动范围。

这种疗法主要通过运动以及手法技术来帮助患者改善姿势控制、平衡、协调和运动表现。

PNF采用多种技术手段,包括伸展、抗阻力运动和放松等,旨在促进神经肌肉系统的功能恢复。

PNF疗法与其他康复方法相比具有独特的特点。

首先,它注重患者的主动参与和动作控制。

通过主动参与运动,患者可以加强肌肉的力量和耐力,改善身体的协调能力。

此外,PNF还可以通过调整身体的姿势和力量分配,改善身体的平衡和稳定性。

PNF疗法还强调运动的模式和模式识别。

医疗人员通过观察患者的运动模式来判断神经肌肉功能的异常,并制定相应的治疗计划。

在治疗过程中,医疗人员会借助各种手法和技术,例如推拉、伸展和放松等,以帮助患者重新学习正确的运动模式。

运动与呼吸是PNF疗法中一个重要的组合。

医疗人员会引导患者在进行特定运动时,配合适当的呼吸方式。

正常的呼吸模式可以促进肌肉的放松和收缩,帮助患者更好地进行运动。

通过结合运动和呼吸,患者可以更好地感知自己的身体运动,并逐步改善肌肉的功能。

在PNF疗法中,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则是逐步增加运动的难度。

医疗人员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逐渐增加运动的难度和复杂性,以提高患者的运动能力。

这种逐步增加的过程可以帮助患者逐渐适应新的运动要求,增加肌肉的力量和稳定性。

PNF疗法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可以用于各种病症的康复治疗。

常见的应用领域包括神经系统疾病、肌肉骨骼损伤、运动障碍以及其他运动系统异常。

此外,PNF疗法还被运动训练师和运动员普遍采用,用于提高运动表现和运动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螺旋、对角线型的运动模式是PNF技术的基本特征。
第二节 治疗技术
一、基本手法技术
1. 阻力(resistance) 2. 扩散和强化(irradiation and reinforcement) 3. 手法接触(manual contacts) 4. 体位及身体力学(body position and body mechanics) 5. 言语刺激或指令(verbal stimulation commands ) 6. 视觉(vision ) 7. 牵引和挤压(traction and approximation ) 8. 牵张(stretch)
可以使动作更容易完成,也有助于动作的发动与协
调。 • 为治疗提供了另一条沟通的渠道。
7.牵引和挤压 (traction and approximation)
• 牵引:增大关节间的间隙 - 作用:①激活关节感受器;②关节周围的肌群被拉长,可引 起肌肉的牵张反射;③增加血液循环,从而到达缓解疼痛的 目的。 - 分类
2.扩散和强化 (irradiation and reinforcement)
• 扩散:刺激反应的传播 • 强化:通过添加力量,使之变得更强。
治疗师通过较强肌肉增加阻力,把强化效应传递到较 弱的肌肉。
3.手法接触(manual contacts)
• 为控制运动及抵抗旋转治疗师使用蚓状肌抓握。
优点:1、治疗师易于把持患者肢体
持续牵引
变化性牵引
牵引和挤压 (traction
and approximation)
• 挤压:减小关节间的间隙 - 作用:①激活关节感受器;②促进关节的稳定;③促进负 重和抗重力肌群的收缩;④促进身体的直立反应。 - 分类
快速关节挤压:以引发反射性的反应;
慢速关节挤压:根据患者的对诱发动作的反应及耐受力,缓慢 地加以施加。
小 结 及 预习
1.PNF的发展简史,定义,技术特点 2.PNF的基本操作技术
预习: PNF的特殊治疗技术是什么?
Thank you!
5.言语刺激或指令 (verbal stimulation commands)
合理应用口令的语音与语速
预备口令:必须清楚、明白 动作中的口令:短、准确、时间正确 纠正的口令:及时、准确、达到目的
6.视觉 (vision )
• 在进行头、颈、躯干上部动作模式时,视觉可引导 正确的运动方向,令患者的眼球追随运动的方向,
1950年 1955年
脊髓灰质炎
应用于疼痛、膝关节疾患术 后和其他疾病 应用于作业治疗
20世纪80年代
我国20世纪80年代 末90年代初
应用于言语治疗及体育训练
应用于偏瘫、截瘫、肢体功 能训练。
第一节 概NF技术)是指通过刺
激本体感受器来改善和促进肌肉功能的一种方法。
9. 节律(normal timing)
10. 运动模式(pattern)
1.阻力(resistance)
1)大部分PNF技术是从阻力的疗效中发展起来的。
2)当肌肉的收缩抵抗阻力时,肌肉对皮层刺激的反应增加。
肌肉抗阻所产生张力的增加,是最有效的本体感觉刺激 方法之一 。 3)治疗师所给予患者的阻力,能使患者自身产生运动且使 关节能顺利地通过整个运动范围。 4)肌肉在最大阻力之后,可获得完全的松弛。
8.牵张(stretching)
• 当肌纤维被动伸长时会自动产生牵张刺激,该刺激反过
来可促进被拉长的肌肉及相关的协同肌群产生收缩。 • 牵张反射可从肌肉被拉长或正在收缩的位置引出。
-
潜伏期的脊髓反射:产生较小的、不具有功能性的力量
功能性的牵张反应:产生有力的功能性力量 与口令的实施密不可分
• 可提高本体感觉的兴奋性。
神经肌肉本体感觉促进 疗法
附属二院 康复医学科 柴德君
思 考
什么是PNF? PNF是由谁在什么时间发明的? PNF的常用技术有哪些? PNF的特殊技术有哪些? PNF的运动模式是什么?
如何在临床应用PNF?
第一节 概 述
1.PNF发展简史
美国 Herman Kabat
时间 主要应用
20世纪40年代
2、不会阻碍患者运动 3、引导正确运动方向
4、避免疼痛
4.体位及身体力学 (body position and body mechanics)
治疗师面向患者肢体运动方向站立。 治疗师双脚分开呈“丁”字步(或弓箭步),与运动方向保持一致。 双脚的位置或“丁”字步的指向要随着运动方向的改变而转换。 阻力来源于治疗师的身体,而手臂相对放松。
9.节律(pattern of movement)
• 节律是运动的顺序。
• 正常节律是产生协调动作的运动顺序或过 程。 • 强调节律是改变动作的异常节律,强调重 视特定的肌肉、肌群或希望获得的活动。
10.运动模式(pattern)
特点:螺旋对角交叉
的运动模式
屈曲→伸展
外展→内收 外旋→内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