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体神经肌肉促进技术

合集下载

pnf课件

pnf课件

临床应用举例
肩关节功能障碍 膝关节功能障碍 脊髓损伤患者的应用 偏瘫患者的应用
当时是用于脊髓灰质炎的康复,后又用于中枢 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
基本概念
定义
又称PNF技术,通过对本体感受器刺激,达到 促进相关神经肌肉反应,以刺激相应肌肉收缩能 力的目的,同时通过调整感觉神经的异常兴奋性, 以改变肌肉的张力,使之以正常的运动方式进行 活动的一种康复训练方法。
什么是本体感受器?
可用节律性发动(RI)和反复收缩(RC)帮助发动运动, 可用节律性发动(RI)和控制-松弛(HR) 和收缩-松弛 (CR) ;节律性稳定(RS)增大ROM。
稳定性(stability):
可用节律性稳定(RS)
受控的活动(controlled mobility):
可用节律性稳定(RS)和反复收缩(RC)和时间顺序的 强调(TE)
可改善发起运动的能力 适用于较重痉挛等难以发起运动的
节律性稳定(RS)
交替地使拮抗肌做等长收缩。给与阻力2-3秒 后即刻刺激其拮抗肌。
发展稳定性;刺激协同肌的活动,松弛拮抗肌, 改善协调性。
适用于共济失调,活动中有疼痛时。
反复收缩(RC)
1-2级肌力时:快速牵张以引起收缩,一旦有 收缩后立刻给与阻力。
技巧(skill):
可用节律性稳定(RS)和反复收缩(RC)和时间顺序的 强调(TE)
三、运动模式
肢体运动模式(单侧运动模式和双侧运动模式) 1.上肢 2.下肢 3.头和颈运动模式 总体运动模式 1.运动功能的发育顺序 2.总体模式的使用原理和原则
1 (上肢)肩关节运动示意图
屈曲
内收
D1
屈曲
姿势和运动的发展顺序: 双侧对称
双侧不对称 反转

pnf技术的基本手法

pnf技术的基本手法

PNF(Proprioceptive Neuromuscular Facilitation,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是一种常用于康复和运动训练的技术,旨在增强肌肉的力量、柔韧性和功能。

PNF技术包含多种基本手法,下面是其中一些常见的手法:
对抗收缩(Antagonistic Contraction):这是PNF技术中最基本的手法之一。

通过对抗性肌肉收缩的方式,激活目标肌肉并增强其力量。

通常,一个肌肉群被要求在另一个肌肉群的抗力下收缩,然后保持一段时间后放松。

对抗伸展(Antagonistic Stretch):这个手法用于增加肌肉的柔韧性。

通过对抗性的伸展动作,可以在放松状态下使目标肌肉群达到更大的伸展范围。

合作伸展(Cooperative Stretch):在合作伸展中,患者或训练者与治疗师或教练合作,通过伙伴的帮助来达到更深的伸展。

这种合作可以通过互相施加压力或提供支撑来实现。

反射抑制(Reflex Inhibition):这个手法利用肌肉的反射机制来实现肌肉的松弛。

通过刺激对应的肌腱或肌肉群,触发肌肉的伸展反射,然后在伸展期间加以保持和放松。

伸展与收缩(Stretch and Contract):这个手法结合了伸展和对抗收缩。

首先进行肌肉伸展,然后在伸展的最高点进行对抗性的收缩,以促进肌肉力量和柔韧性的增长。

这些是PNF技术中常见的基本手法,但在实践中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适应和变化。

PNF技术

PNF技术

PNF技术是神经肌肉本体促进技术(proprioceptive neuromuscular facilitation)的英文简称。

由美国内科医生和神经生理学家Herman Kabat 在40年代创立,当时主要用于治疗脊髓灰质炎和多发性硬化引起的继发性瘫痪。

50年代,物理治疗师Margaret Knott 和Dorothy Voss 先后参加了这一技术的发展和完善工作,并共同出版了《神经肌肉本体促进技术》的专著,其应用范围也扩大到多种神经疾患,例如:脑外伤、脑血管意外、脊髓损伤、帕金森氏病。

一、理论基础PNF技术以正常的运动模式和运动发展为基础,强调整体运动而不是单一肌肉的活动,其特征是身体和躯干的螺旋形和对角线主动、被动、抗阻力运动,类似于日常生活中的功能活动,并主张通过手的接触、语言命令、视觉引导来影响运动模式。

其基本的治疗原则如下:1. 每一个体都有尚未开发的潜能,这是PNF技术的基础。

2.正常的运动发育是按照由头向足或由近端向远端的顺序发展,因此,当严重残疾存在时,应注意头、颈部的位置,并借助于视觉、听觉和前庭感觉器来促进肢体远端的运动。

3.早期的动作以反射活动占优势,成熟的运动可以通过姿势反射来维持或增强。

4.早期动作的特征是一种节律性的、可逆转的、自发性的屈、伸运动,因此,在治疗中要注意到两个方向的动作。

5.动作发展的顺序是按照整体的动作模式和姿势顺序发展。

6.动作的发展具有在屈肌和伸肌分别占优势中交替移动的趋势。

7.正常运动的发育有一个顺序,但并非按步就班,每一过程都必须经过,期间可以有跳跃。

8.运动取决于屈肌和伸肌的交互性收缩,维持姿势需要不断调整平衡,而相互拮抗的运动、反射、肌肉和关节运动则影响着动作或姿势。

这一原则再次强调了PNF的一个主要目的——在拮抗中达到平衡。

9.动作能力的改善取决于动作的学习。

治疗中的多种感觉输入会促进病人动作的学习和掌握,这是PNF技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pnf的原理和应用

pnf的原理和应用

PNF的原理和应用1. PNF的概述PNF(Proprioceptive Neuromuscular Facilitation)中文名为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法,是一种通过刺激肌肉及神经系统,从而促进运动控制和功能恢复的治疗技术。

PNF主要包括斯金纳运动法、柯伊福运动法和凯泽运动法。

2. PNF的原理PNF的原理基于如下几个关键要素: ### 2.1 反射性运动 PNF认为我们的身体对于运动有本能的反应。

通过刺激肌肉和神经系统,能够激发肌肉反射性地产生运动,从而实现身体的协调和控制。

这种反射性运动是PNF治疗的核心原理之一。

2.2 增强肌肉收缩力和耐力PNF通过交替进行肌肉的收缩和放松,能够增强肌肉收缩的力量和耐力。

这是因为通过持续刺激肌肉,可以增加肌纤维的连结数目,提高肌肉的合作性和协调性。

2.3 加强神经系统的传导能力PNF通过刺激神经元和神经纤维,能够加强神经系统的传导能力。

这样可以提高肌肉对神经系统的反应,促进肌肉的快速响应和精确控制。

2.4 提供交互反馈PNF在治疗过程中,通过与治疗者的互动和交流,提供即时的反馈,帮助治疗者理解和调整自己的运动方式,从而进一步改善运动效果。

3. PNF的应用PNF广泛应用于康复医学和运动训练领域,具有以下几个主要应用方面: ### 3.1 运动康复 PNF被广泛应用于运动康复领域,用于帮助康复患者恢复失去的运动功能。

通过刺激肌肉和神经系统,可以促进肌肉力量、稳定性和灵活性的恢复。

3.2 运动训练PNF也被运动员和教练员用于提高运动表现的训练中。

通过刺激肌肉和神经系统,可以增强肌肉力量、快速性和协调性,提高运动技能和表现水平。

3.3 姿势控制和平衡训练PNF可用于改善姿势控制和平衡能力。

通过刺激肌肉和神经系统,可以加强肌肉的调节和控制,提高姿势控制和平衡的稳定性。

3.4 疼痛管理PNF可以用于疼痛管理,通过刺激神经系统,促进神经传导和血液循环,缓解疼痛和改善疼痛部位的功能。

pnf的名词解释

pnf的名词解释

pnf的名词解释PNF是一种医学术语,全称为Proprioceptive Neuromuscular Facilitation,中文意为“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法”。

这种疗法最初是由一名著名的生理学家Bahram Sahraian博士在20世纪40年代提出的。

PNF疗法被广泛应用于康复医学领域,用于治疗各种运动障碍和神经肌肉功能异常。

PNF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刺激肌肉、神经和韧带的感觉神经末梢,来改善肌肉的功能和活动范围。

这种疗法主要通过运动以及手法技术来帮助患者改善姿势控制、平衡、协调和运动表现。

PNF采用多种技术手段,包括伸展、抗阻力运动和放松等,旨在促进神经肌肉系统的功能恢复。

PNF疗法与其他康复方法相比具有独特的特点。

首先,它注重患者的主动参与和动作控制。

通过主动参与运动,患者可以加强肌肉的力量和耐力,改善身体的协调能力。

此外,PNF还可以通过调整身体的姿势和力量分配,改善身体的平衡和稳定性。

PNF疗法还强调运动的模式和模式识别。

医疗人员通过观察患者的运动模式来判断神经肌肉功能的异常,并制定相应的治疗计划。

在治疗过程中,医疗人员会借助各种手法和技术,例如推拉、伸展和放松等,以帮助患者重新学习正确的运动模式。

运动与呼吸是PNF疗法中一个重要的组合。

医疗人员会引导患者在进行特定运动时,配合适当的呼吸方式。

正常的呼吸模式可以促进肌肉的放松和收缩,帮助患者更好地进行运动。

通过结合运动和呼吸,患者可以更好地感知自己的身体运动,并逐步改善肌肉的功能。

在PNF疗法中,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则是逐步增加运动的难度。

医疗人员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逐渐增加运动的难度和复杂性,以提高患者的运动能力。

这种逐步增加的过程可以帮助患者逐渐适应新的运动要求,增加肌肉的力量和稳定性。

PNF疗法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可以用于各种病症的康复治疗。

常见的应用领域包括神经系统疾病、肌肉骨骼损伤、运动障碍以及其他运动系统异常。

此外,PNF疗法还被运动训练师和运动员普遍采用,用于提高运动表现和运动能力。

pnf技术的名词解释

pnf技术的名词解释
PNF技术是一种物理治疗技术,其全称为“Proprioceptive Neuromuscular Facilitation”,中文名称为“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法”,是通过通过刺激神经系统和肌肉,提高身体的机能和协调性的一种训练方法。
以的感觉,例如肌肉的张力、关节的位置和身体的方向感等。
对侧抑制:指在肌肉收缩时,通过同时刺激对侧肌肉来达到放松的效果。
PNF技术通常由训练师或物理治疗师来进行指导和操作,可以帮助人们改善身体姿势、运动功能和身体协调性等方面的问题。
神经肌肉:指神经和肌肉之间的关系,包括神经传递到肌肉的信号和肌肉对神经的反应。
促进法:指通过刺激神经系统和肌肉,促进身体机能和协调性的训练方法。
压力和放松:PNF技术中常用的一种技巧,即在肌肉收缩时施加一定的压力,然后在松弛时缓慢地放松。
周期性重复:指在训练中,通过多次重复同一动作或动作序列,来增强神经和肌肉之间的联系和协调性。

pnf技术基本手法

pnf技术基本手法

pnf技术基本手法
PNF(Proprioceptive Neuromuscular Facilitation,即本体感觉神
经肌肉促进)是一种康复技术,旨在增强运动、平衡、柔韧性
和力量。

PNF技术基本手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 展延(Contract-Relax Stretching):在运动范围的末端进行
轻微而持续的牵拉,直到产生一定的舒适感。

接着,让患者用力收缩被牵拉的肌肉,然后松弛,并在此期间要维持牵拉状态。

2. 对抗(Hold-Relax Stretching):让患者外展受伤的肢体,
并让患者用力抵抗你的推力。

然后,患者松弛,同时你坚持推力,以牵拉肌肉。

你可以在此期间与患者交流,以获得合适的力度。

3. 不对称收缩(Asymmetric Contraction):让患者同时用力收缩对侧的肌肉,并保持5-10秒钟。

然后,让患者松弛,并同
时对需要进行牵拉的肌肉施加推力。

这应该在特定的角度下进行,以有针对性地牵拉目标肌群。

4. 快速伸展(Rapid Alternating Movements):通过快速来回
的动作,帮助肌肉快速收缩和松弛,从而增加灵活性和协调性。

这可以在床上、平板上或使用其他设备进行。

5. 对称收缩(Symmetric Contraction):让患者用力收缩两侧
对称的肌肉。

然后,让患者松弛,并按照需要施加推力。

这些基本的PNF技术手法通常应用于不同的肢体和肌肉组合,以产生针对性的拉伸和增强效果。

pnf的应用和原理

pnf的应用和原理

PNF的应用和原理什么是PNFPNF(Proprioceptive Neuromuscular Facilitation),中文名为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法,是一种常用于康复治疗和运动训练的技术。

它是通过刺激肌肉和神经的共同作用,提高身体的运动控制和运动效能。

PNF将神经肌肉交互作用和人体姿势的正常调整作为康复和运动训练的核心,被广泛应用于康复医学、体育科学和运动训练。

下面将介绍PNF的应用和原理。

PNF的应用PNF首先被广泛应用于康复医学,可以帮助恢复运动能力和提高生活质量。

一些常见的应用包括: - 肌肉协调性的恢复:PNF通过刺激肌肉运动和神经系统,促进肌肉协调性的恢复,帮助患者重新获得正常的运动能力。

- 肌肉力量的增强:PNF技术可以通过刺激神经和肌肉的相互作用,提高肌肉力量,加速肌肉的恢复和增长。

- 关节稳定性的提高:PNF的运动模式可以通过刺激肌肉和神经系统,提高关节的稳定性和控制,减少运动损伤的风险。

- 运动表现的优化:训练者可以使用PNF技术,对运动员的动作进行优化,提高运动表现和竞技成绩。

除了康复医学领域,PNF也被广泛应用于体育科学和运动训练。

一些常见的应用包括: - 运动性能的提高:PNF技术可以通过刺激肌肉和神经的共同作用,提高肌肉的灵活性和力量,从而提高运动员的运动性能。

- 运动技能的改善:PNF可以帮助运动员改善运动技能,通过刺激神经和肌肉的相互作用,提高动作的准确性和流畅程度。

- 预防运动损伤:PNF技术可以通过提高肌肉力量和关节稳定性,减少运动损伤的风险,帮助运动员保持身体健康。

- 提高灵活性:PNF的运动模式可以帮助提高肌肉的伸展性和关节的活动范围,提高运动员的灵活性和敏捷性。

PNF的原理PNF的核心原理是通过刺激肌肉和神经系统的相互作用,提高身体的运动控制和运动效能。

具体原理包括: 1. 反射机制:PNF运用了神经系统的反射机制,刺激肌肉运动。

例如,通过刺激肌腱的拉伸,可以激活肌肉的拉伸反射,使肌肉产生更大的力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激活关节感受器; ✓ 关节周围的肌群被拉长,可引起肌肉的牵张反射; ✓ 增加血液循环,从而到达缓解疼痛的目的。
➢ 分类
✓ 持续牵引; ✓ 变化性牵引。
---
挤压:减小关节间的间隙 ➢ 作用
✓ 激活关节感受器; ✓ 促进关节的稳定; ✓ 促进负重和抗重力肌群的收缩; ✓ 促进身体的直立反应。
➢ 分类
✓ 快速关节挤压:以引发反射性的反应; ✓ 慢速关节挤压:根据患者的对诱发动作的反应及
耐受力,缓慢地加以施加。
---

4. 最大阻力(maximal resistance)
治疗师所给予患者的阻力,能使患者自身产生运动且使关 节能顺利地通过整个运动范围;
当肌肉的收缩抵抗阻力时,肌肉对皮层刺激的反应增加 (Gellhorn, 1947) ;
得以增加。
扩散
➢ 对刺激传播与强度反应的增加; ➢ 反应可为兴奋性或抑制性。
---
时间总和
➢ 发生在短时间内连续的弱(阈下)刺激的组合 (总和)所引起的兴奋。
空间总和
➢ 同时作用于身体的不同部位的弱(阈下)刺激的 组合(总和)所引起的兴奋。
连续诱导
➢ 主动肌强烈的兴奋之后,可引起拮抗肌的兴奋。
---
D2F屈曲
外展(肩) 腕伸展 指伸展
D1E伸展
屈曲(肩) 外旋(肩) 旋后(前臂) 桡侧屈(腕)

伸展(肩) 内旋(肩) 旋前(前臂) 尺侧屈(腕)
第十三章
PNF技术 Proprioceptive Neuromuscular
Facilitation
本体神经肌肉促进技术
---
内容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治疗技术 第三节 肢体基本运动模式与手法操作 第四节 临床应用
---
概念
利用运动觉、姿势感觉等刺激,增强有关神经 肌肉反应,促进相应肌肉收缩;
符合正常的生理上的运动形式:大多数肌肉的附着点和纤 维的排列;
自主运动由大量的运动模式,而不是由单一的肌肉运动组 成;
对角线形式运动是屈伸、内外旋、内外展三对肌肉的相互 作用所形成的运动,是正常发育的最后部分和最高形式;
所有对角线形式运动都跨越中线,能促进身体两侧的相互 作用;
对角线形式的运动总是合并旋转的成分,而旋转是发育的 最后、最高形式之一。
利用牵张、关节压缩、牵引和施加阻力等本体 感觉刺激,促进功能恢复。
---
神经生理学原理
(Dr. Charles Sherrington, 1947)
后续效应
➢ 刺激的效应在刺激停止后仍然继续存在; ➢ 随着刺激强度和时间的增加,刺激的后续效应也
随之增加; ➢ 在维持肌肉静力收缩后,其后续效应是肌肉力量
---
6. 时序(pattern of movement)
运动发生的先后关系; 正常运动具有精确的活动顺序与协调性; 人的神经生长与运动发育顺序; 强调的时序:
➢ 增强某组肌群在某个关节活动范围收缩的能力; ➢ 促进身体的某个部位的运动; ➢ 由身体较强的部位,易化肌力较弱的部位。
---
7. 视觉刺激(optical
---
1. 手法接触(manual contacts)
治疗师手与患者皮肤的接触 刺激患者皮肤、肌肉、肌腱、本体感受器 诱导患者向所需
方向运动 可同时施加基本
及特殊的PNF的 治疗手法
2. 牵张(stretch)
当肌纤维被被动地伸长时会自动产生牵张刺激,该刺激 反过来可促进被拉长的肌肉及相关的协同肌群产生收缩;
动运动,提高动作完成的质量。 合理应用口令的语音与语速 - 预备口令:必须清楚、明白; - 动作中的口令:短、准确、时间正确; - 纠正的口令:及时、准确、达到目的。
---
肢体基本运动模式与手法操作
---
特点
螺旋对角交叉的运 动模式;
➢ 屈曲 ➢ 外展 ➢ 外旋
伸展 内收 内旋
螺旋对角交叉式的基本原理
交互支配(交互抑制)
➢ 主动肌与拮抗肌之间的相互作用。
---
第二节 治疗技术
---
基本手法技术
1. 手法接触 (manual contacts) 2. 牵张 (stretch) 3. 牵引和挤压(traction and approximation ) 4. 最大阻力 (maximal resistance) 5. 扩散和强化(irradiation and reinforcement) 6. 时序 (normal timing) 7. 视觉刺激 (optical stimulation) 8. 口令与交流(verbal commands and communication 9. 运动模式 (pattern of movement)
---
5. 扩散和强化
(irradiation and reinforcement)
扩散:刺激反应的传播。 强化:刺激身体的各个部位均可引出有目的性的
协调的运动。 对一肢体用抗阻法进行一定形式的活动时,常可
强化其他肢体或颈、躯干肌的收缩。 - 固定肌:强肌 - 运动的对象:弱肌 - 操作点:调节运动的部位
牵张反射可从肌肉被拉长或正在收缩的位置引出; ➢ 潜伏期的脊髓反射:产生较小的、不具有功能性的力量; ➢ 功能性的牵张反应:产生有力的功能性力量; ➢ 与口令的实施密不可分。 可提高本体感觉的兴奋性。
---
3. 牵引和挤压
(traction and approximation )
牵引:增大关节间的间隙 ➢ 作用
肌肉抗阻所产生张力的增加,是最有效的本体感觉刺激方 法之一 (Gellhorn, 1949) ;
阻力施加的大小直接与促进本体感觉的程度有关 (Loofbourrow and Gellhorn, 1949);
这种促进可相互扩散:近端到远端、兴奋或抑制等; 肌肉在最大阻力之后,可获得完全的松弛。
stimulation )
在进行头、颈、躯干上部动作模式时,视觉 可引导正确的运动方向,令患者的眼球追随 运动的方向,可以使动作更容易完成,也有 助于动作的发动与协调。
为治疗提供了另一条沟通的渠道。
---
8. 口令与交流
(verbal commands and communication)
口令的对象是给患者,不是身体的某一部位。 治疗师在适当的时候发出口令,可刺激患者的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