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道德与法制课程标准试题
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考试试卷

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考试试卷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哪一项不属于道德的范畴?A.仁爱B.互助C.奉献D.创新2、在中国古代,有“舍生取义”、“杀身成仁”的说法,这体现了什么?A.道德的重要性B.法律的重要性C.道德和法律的对立性D.道德和法律的统一性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规定,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公民的基本权利?A.言论自由B.宗教信仰自由C.自由D.隐私权二、多项选择题1、下列哪些行为体现了道德的要求?A.帮助老人过马路B.在公共场合保持安静C.不浪费食物,节约用水D.对他人尊重,礼貌待人2、下列哪些法律法规与道德有关?A.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B.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C.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D.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3、下列哪些观点体现了法治的要求?A.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B.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C.一切组织和个人都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D.树立正确的权利义务观三、简答题4、请简要说明道德与法治的关系。
5、请结合你的生活实际,举例说明在处理人际关系和社会生活中,道德和法治是如何相互促进的。
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考试试卷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哪一项不属于道德的范畴?B.互助C.奉献D.创新2、在中国古代,有“舍生取义”、“杀身成仁”的说法,这体现了什么?A.道德的重要性B.法律的重要性C.道德和法律的对立性D.道德和法律的统一性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规定,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公民的基本权利?A.言论自由B.宗教信仰自由D.隐私权二、多项选择题1、下列哪些行为体现了道德的要求?A.帮助老人过马路B.在公共场合保持安静C.不浪费食物,节约用水D.对他人尊重,礼貌待人2、下列哪些法律法规与道德有关?A.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B.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C.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D.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3、下列哪些观点体现了法治的要求?A.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B.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C.一切组织和个人都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D.树立正确的权利义务观三、简答题4、请简要说明道德与法治的关系。
2022年版道德与法治小学课程标准考试

2022年版道德与法治小学课程标准考试姓名:得分:一、填空题。
(1分,分42分)1.道德与法治课程以“()”为原点,将学生不断扩大的生活和交往范围作为构建课程的基础。
2.健全人格是指具备正确的()、积极的思想品质和健康的生活态度。
3.思政课是落实( )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义务教育阶段的( )。
4.道德与法治课程以()和()为基础,构建综合性课程。
5.学业质量是学生在完成课程阶段性学习后的学业成就体现,反应发展学生()的要求。
6.课程资源是提高()和增强()的重要支撑。
7.道德与法治课程具有( )、( )和( )、( )。
8.道德与法治课程核心素养主要包括( )、( )、( )、( )、责任意识。
9.核心素养是学生通过课程学习逐步形成的( )、( )和关键能力。
10.( )是国家依法统一实施的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旨在保证每位适龄儿童、少年接受教育的权利,提高国民素质。
11.义务教育课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 ),落实( )根本任务,反映时代特征,体现中国特色,遵循( )规律和( )规律,突出( )、( )、( ),发展素质教育,培养时代新人,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人才基础。
12.义务教育培养目标是:要在坚定理想信念、厚植( )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增强综合素质上下功夫,使学生( )、( )、( ),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13义务教育课程包括( )、( ) 和()三类。
以( )为主体,奠定共同基础;以( )和( )为拓展补充,兼顾差异。
14.《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对义务教育课程教学时间的要求是:每学年共( )周。
一至二年级每周( )课时,三至六年级每周( )课时,小学每课时按( )分钟计算。
15.()是国家依法统一实施的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旨在保证每位适龄儿童、少年接受教育的权利,提高国民素质。
小学道德与法治思想品德课程标准试题(三套)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测试题答案(一)一、单项选择1.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 B)。
A.活动课程B.综合课程C. 活动型综程D. 生活课程2.品德与生活课程的核心是<D>A.帮助学生养成基本文明行为,遵守纪律B. 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习做人C.引导儿童珍爱生命,热爱自然,热爱科学D.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会关心、积极探究3.品德与生活课程注重对儿童安全行为的指导,“祝你平安"生题中设置了学打电话求助的活动,其中交通事故报警电话是(B))。
A. 110B. 122 C119 D. 1204、品德与社会课程设计思路: -条主线,点面结合,综合交叉,螺旋上升。
请问-条主线指以( B )为主线。
:A、学生的生活B、学生的发展C、学生的体验D、学生的实践5.了解不同民族生活习惯和独特风土人情是多彩的民族风情”主题中的一个重要活动内容,泼水节是( C ) 传统节日。
A.彝族B.布依族C.傣族D.蒙古族6.“将垃圾分类”是主题"美,就这么简单”中的一一个操作性活动,其目的是激励学生为保护周围的环境做力所能及的事,下列( C ) 是可回收的垃圾A.霉变食品碎玻璃片B. 废弃衣服,废弃电池C.报纸矿泉水瓶D. 烟头建筑垃圾7、在学习”选购商品的初步知识,能够独立购买简单物品,文明购物,具备初步的消费者自我保护意识"这个教学内容时,一位教师在课前安排学生独立去商场购买东西,在实践中自己发现问题,这样的设计体现了本课程( A ) 的基本特征。
A、实践性B、开放性C、活动性D、综合性8.唐诗”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描述的是( C ) -种"插茱萸,除恶气”的传统习俗。
A. 端午节B.中秋节C.重节D.清明节9.品德与生活课程评价的主要目的是激励每个儿童的发展,促进每个儿童的品德发展与( B )。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测试题含答案

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 年版)试卷姓名:得分:一、填空题。
(每空0 . 5分,共32分)1.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义务教育阶段的思政课,旨在提升学生思想政治素质、道德修养、法治素养、健全人格等,增强学生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为培养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的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打下牢固的思想根基。
2.提高公民道德修养和法治素养,是促进社会全面进步、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
3.道德与法治课程具有政治性、思想性和综合性、实践性。
4.道德与法课程围绕核心素养,体现课程性质,反映课程理念,确立课程目标。
5.道德与法治课程以“成长中的我”为原点,将学生不断扩大的生活和交往范围作为建构课程的基础;6.道德与法治课程立足于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以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道德与法律的基本规范,提升思想政治素质、道德修养、法治素养、健全人格为主旨,坚持学科逻辑与生活逻辑相统一,主题学习与学生生活相结合。
7.道德与法治课程要培养的核心素养:政治认同是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必须具备的思想前提;道德修养是立身成人之本;法治观念是行为的指引;健全人格是身心健康的体现;责任意识是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内在要求。
8.道德与法治课程评价要围绕发展核心素养,发挥评价的引导作用,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
9. 作业评价既要关注结果,也要关注过程。
评价结果可以采用的方式呈现。
10.评价是检验、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方式和手段。
要充分发挥评价的诊断、激励和改善功能,促进学生发展和改进教师教学。
11.评价主要涉及价值观念、学习态度、过程表现、学业成就等多方面,贯穿道德与法治课程学习的全过程和教学的各个环节,发挥以评促教、以评促学、以评育人的功能。
12.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要积极探索议题式、_体验式_、项目式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参与体验,促进感悟与建构。
要采取热点分析、角色扮演、情境体验、模拟活动等方式,引导学生开展自主探究与合作探究,让学生认识社会。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试题(含答案)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试题(含答案)试题一题目:什么是道德?答案:道德是指人们在相互交往和行为中应该遵循的规范和原则,包括尊重他人、诚实守信、关心他人等。
试题二题目:列举三个常见的道德准则。
答案:1. 尊重他人的人权和尊严;2. 诚实守信,不撒谎欺骗;3. 关心他人,乐于助人。
试题三题目:什么是法律?答案:法律是一种由国家制定和实施的规则,用以约束和引导人们的行为,保护社会公平和秩序。
试题四题目:列举三个常见的法律原则。
答案:1. 平等原则,每个人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2. 公正原则,法律的制定和执行应当公正无私;3. 自由原则,人民有享受自由和权利的基本保障。
试题五题目:道德和法律的关系是什么?答案:道德和法律都是约束人们行为的规范,但它们的出发点和方式不同。
道德是人们内心的自我约束和规范,主要靠个人的自觉遵守;而法律是国家制定的行为规则,具有强制性。
在实际生活中,道德和法律往往相辅相成,有时法律的约束可以补充缺失的道德规范,而道德也可以指导法律的制定和执行。
试题六题目:你认为小学生应该研究道德与法治课程的重要性是什么?答案:小学是孩子人生的重要阶段,培养良好的道德和法治意识对于他们的成长十分重要。
研究道德与法治课程可以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培养尊重他人、诚实守信的品质,增强他们的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同时,通过研究法律知识,他们可以了解社会规则和法律制度,学会解决问题和处理纠纷的合理方式,为将来做好合法合规的公民打下基础。
以上是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试题及答案,供参考学习之用。
【新课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考试试卷

【新课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考试试卷填空题1.思政课是落实___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
2.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义务教育阶段的_____。
3.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具有____、_______和_ 、4.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5.道德与法治课程以为原点,将学生不断扩大的生活和交往范围作为建构课程的基础。
6.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遵循道德修养和法治素养的形成规律,坚持. 、与相统一。
7.道德与法治课程评价要围绕发展学生_______,发挥评价的引导作用,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
8.道德与法治课程要培养的核心素养主要包括、、、、。
9.法治观念是指树立、、的理念,使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成为人们的共同追求和自觉行为。
10. 是指具备承担责任的认知、态度和情感,并能转化为实际行动。
11.道德与法治课程以发展学生的为导向,以“”为原点。
12.根据不同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以学生为基础,分学段按主题对内容进行科学设计,建构学段衔接、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课程体系。
13.道德与法治第一学段设置____、__________、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革命传统教育等五个主题。
14. 是学生在完成课程阶段性学习后的学业成就表现,反映发展学生的要求。
15.学业质量标准是以为主要维度,结合课程内容,对学生学业成就具体表现特征的整体刻。
16.道德与法治课程学业质量标准按照学段呈现。
17.上好道德与法治课,关键在______。
18.教师应从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角度制订教学目标,将________的培育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19.思想政治理论、道德与法律规范都不是自发生成的,必须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20.教学要与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加强课内课外联结,实现、与、相配合。
21.评价是检验、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方式和手段。
要充分发挥评价的诊断、激励和改善功能,___和_22.评价主要涉及_____、______、_____、等多方面。
小学课程标准测试试题(道德与法治)

XX镇小学道德与法治新课程标准测试题
单位姓名成绩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42分)
1.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版培养目标是、、。
2.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在小学年级开设的一门以为基础,
以为核心,促进的综合课程。
3.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的性质、、。
4.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是、、、。
5.道德与法治引导和帮助学生达到四个方面的目标即、、、。
6.道德与法治课程都具有四项基本特征:、、、。
二、选择题:(每空6分,共24分)
1.道德与法治引导和帮助学生达到的三个目标是:()
A 、过程与方法
B 、情感.态度.价值观
C 、知识与能力
D 、能力与方法
E 、知识
2.道德与法治课程内容中“我的家庭生活”属于中年级的课程内容是(),属于中高年级的课程内容是(),属于高年级的课程内容是()。
A 知道家庭成员之间应该相互沟通和谅解,学习化解家庭成员之间矛盾的方法。
B 知道自己的成长离不开家庭,感受父母长辈的养育之恩,以恰当的方式表达对他们的感激、尊敬和关心。
C 了解家庭经济来源和生活必要的开支。
学习合理消费、勤俭节约的途径和方法。
D 学习料理自己的生活,良好的生活习惯。
关心家庭生活,主动分担家务,有一定的家庭责任感。
E 懂得邻里生活中要讲道德、守规则,与邻里要和睦相处,爱护家庭周边环境。
三、简答题:(第1题16分,第2题18分)
1.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什么?
2.请列举出道德与法治课程常用的教学形式有哪些?(不少于六种)。
小学道德与法治2022版新课程标准测试卷及答案

小学道德与法治新课标(2023版)测试卷一、填空(每小空0.5分,共10分)们的共同追求和自觉行为。
4 .道德与法治第一学段设置(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 与革命传统教育等五个主题。
5 .教师应从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角度制定教学目标,将( )的培育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6 .教学要与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加强课内课外联结,实现( )与( )相配合。
7 .在“五大”核心素养中,其中学生的立身之本是(),1思政课是落实(2 .道德与法治课程以发展学生的(为导向,以(3 .法治观念是指树立(()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
))为原点。
)的理念,使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成为人)、()、 )、中华优秀传统文学生行为的指引是( )。
8.( )是检验、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方式和手段。
要充分发挥评价的诊断、激励和改善功能,( )和()。
二、判断(在你认为正确答案后面的括号内打√,错的打X)(每小题2分,共22分)()1.教学评价主要涉及价值观念、学习态度、过程表现、学业成就等多方面,发挥以评促教、以评促学、以评育人的功能。
()2.道德与法治课程努力培养学生适应未来发展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引导学生明确人生发展方向,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3.本课程学习是知与行相统一的过程,注重学生在体验探究和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形成良好道德品质,实现社会性发展。
()4.课程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对学生的发展水平做出终结性的评定,利用评价结果对儿童进行比较与分等。
)5.根据不同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以学生实际生活为基础,分学段按主题对内容进行科学设计,建构学段衔接、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课程体系。
()6.《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3年版)》的“新”主要体现在课程设置的优化和“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学业质量标准”两个关键概念的提出。
()7.道德与法治课程学业质量标准按照三个学段呈现。
()8.新课程标准将小学原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整合为“道德与法治”,进行一体化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道德与法治》《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测试题
姓名:分数:
一、填空题。
(38分)
1、本课程视儿童的()为宝贵的课程资源.课程学习本身是儿童生活的组成部分,是儿童在教师指导下()生活、主动参与生活、()的过程。
2、本课程超越单一的书本知识的传递和接受,以()为教和学的基本形式。
课程的呈现形态主要是儿童直接参与的()、()或其他实践活动;课程目标主要通过儿童在教师指导下的活动过程中的()、()和主动建构来实现。
3、本课程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具有().课程设计体现儿童与()、儿童与()、儿童与自我的内在整合。
4、引导儿童()、学会关心、()是《》这门课程的核心。
5、参与并享受()、()、()的学校生活是每个儿童的权利。
6、本课程采用的评价方法主要有:()、访谈、()、成长资料袋评价、()等。
二、判断题。
(25分)
1、学校生活是童年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
2、儿童品德的形成源于家长的教育。
()
3、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是儿童自身的道德需求,也是社会的要求。
()
4、本课程旨在培养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
()
5、《道德与法治》课程评价的主要目的是激励每个儿童的发展,促进每个儿童的生活能力提升。
()
三、简答题。
(21分)
1、本课程的基本特征是什么?(12分)
2、教学内容如何选择?(9分)
四、论述题。
(16分)
请谈谈本课程采用的评价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