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料件表面粗糙度
塑料制品能达到的表面粗糙度讲课讲稿

0.8
1.6
3.20
酚醛塑料
0.200
0.40
0.8
1.6
3.20
嘧胺塑料
0.100
0.200
0.40
0.8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硅酮塑料
0.200
0.40
0.8
DAP
0.40
0.8
1.6
3.20
不饱和聚酯
0.40
0.8
1.6
3.20
环氧塑料
0.200
0.40
0.8
1.6
3.20
机
械
加
工
有机玻璃
0.025
0.05
0.100
0.200
0.40
0.8
1.6
3.20
6.30
尼龙
1.6
3.20
6.30
12.50
聚四氟乙烯(PTFE)
0.8
1.6
3.20
6.30
12.50
聚氯乙烯
1.6
3.20
6.30
12.50
增强塑料
1.6
3.20
6.30
12.50
25
注:模塑增强塑料件Ra数值应相应增大两个档次。
塑料制品能达到的表面粗糙度
不同加工方法和不同材料所能达到的表面粗糙度
加工方法
材料
Ra参数值范围μm
0.012
0.025
0.05
0.100
0.200
0.40
0.8
1.6
3.20
6.30
12.50
25
注
射
成
型
热塑性塑料
§3.2_表面粗糙度(精品 值得参考)

影响塑料制件的表面粗糙度的因素: 1.成型时的冷疤、云纹等疵点。 2.主要是模具成型零件的表面粗糙度。
模具表面粗糙度与塑件表面粗糙度的关系: 1.模具表面粗糙度要比塑件的低1~2级; 塑料制件Ra一般为1.6~0.2um; 在模具使用中,应随时抛光复原型腔磨损。
2.透明制件要求型腔和型芯的表面粗糙度相 同;
§3.2 表面粗糙度
3.而不透明制件则根据使用情况而定; 非配合表面和隐蔽面可取较大的表面粗糙
度值; 一般型腔的表面粗糙度要低于型芯的。
4.塑件的表
塑料制品表面粗糙度速查表

塑料制品表面粗糙度速查表想和其他注塑的小伙伴们聊聊吗?赶快加入我们吧!欢迎小伙伴加入:微注塑综合群温馨提示:按照腾讯规则,微信群满100人后需要好友拉入,所以请加小编 6683014 为好友!发送消息“综合群”,小编会拉你进群!不同加工方法和不同材料所能达到的表面粗糙度加材料Ra 参数值范围μm工方法0.012 0.025 0.05 0.100 0.200 0.40 0.8 1.6 3.20 6.30 12.50 25 注射成型热塑性塑料PMMA(有机玻璃)0.025 0.05 0.100 0.200 0.40 0.8 1.6ABS 0.025 0.05 0.100 0.200 0.40 0.8 1.6AS 0.025 0.05 0.100 0.200 0.40 0.8 1.6聚碳酸酯(PC)0.05 0.100 0.200 0.40 0.8 1.6聚苯乙烯(PS)0.05 0.100 0.200 0.40 0.8 1.6 3.20聚丙烯(PP)0.100 0.200 0.40 0.8 1.6尼龙0.100 0.200 0.40 0.8 1.6聚乙烯(PE)0.100 0.200 0.40 0.8 1.6 3.20 6.30聚甲醛(POM)0.05 0.100 0.200 0.40 0.8 1.6 3.20聚砜(PSU)0.200 0.40 0.8 1.6 3.20聚氯乙烯(PVC)0.200 0.40 0.8 1.6 3.20聚苯醚(PPO)0.200 0.40 0.8 1.6 3.20氯化聚醚0.200 0.40 0.8 1.6 3.20PBT 0.200 0.40 0.8 1.6 3.20热固性塑料氨基塑料0.200 0.40 0.8 1.6 3.20酚醛塑料0.200 0.40 0.8 1.6 3.20硅酮塑料0.200 0.40 0.8 1.6 3.20压制和挤胶成型氨基塑料0.200 0.40 0.8 1.6 3.20 酚醛塑料0.200 0.40 0.8 1.6 3.20 嘧胺塑料0.100 0.200 0.40 0.8硅酮塑料0.200 0.40 0.8DAP 0.40 0.8 1.6 3.20 不饱和聚酯0.40 0.8 1.6 3.20 环氧塑料0.200 0.40 0.8 1.6 3.20机械加工有机玻璃0.025 0.05 0.100 0.200 0.40 0.8 1.6 3.20 6.30尼龙 1.6 3.20 6.30 12.50 聚四氟乙烯(PTFE)0.8 1.6 3.20 6.30 12.50 聚氯乙烯 1.6 3.20 6.30 12.50 增强塑料 1.6 3.20 6.30 12.50 25 注: 模塑增强塑料件Ra数值应相应增大两个档次。
塑料制品的表面粗糙度和涂覆膜厚度测试

设定测试条件:根据测试标准和样品特性,设定测试温度、湿度和压力等条件。
分析测试结果:根据测试数据,分析样品的表面粗糙度和涂覆膜厚度,评估其是否符合标准要求。
校准测试仪器:使用标准样品校准测试仪器,确保测试结果的准确性。
整理测试报告:将测试结果和相关信息整理成测试报告,以便于后续分析和改进。
测量工具:粗糙度仪、涂覆膜厚度计
控制涂覆膜厚度:采用更精确的涂覆工艺度的关系,为改进生产工艺提供依据
研究塑料制品表面粗糙度和涂覆膜厚度对性能的影响,为改进产品设计提供依据
探索新的测试方法和技术,提高测试精度和效率
汇报人:
感谢您的观看
汇报人:
塑料制品表面粗糙度和涂覆膜厚度的测试
目录
测试目的
测试方法
测试步骤
测试结果分析
测试结论
测试目的
目的:了解塑料制品表面粗糙度对涂覆膜附着力的影响
测试方法:使用表面粗糙度测试仪和涂覆膜厚度测试仪
测试结果:分析表面粗糙度和涂覆膜厚度之间的关系
结论:表面粗糙度对涂覆膜附着力有显著影响,粗糙度越大,附着力越差
实际应用:在生产过程中,可以通过控制表面粗糙度来提高涂覆膜的附着力,从而提高产品质量
涂覆膜厚度对塑料制品表面粗糙度的影响
涂覆膜厚度对塑料制品耐腐蚀性能的影响
涂覆膜厚度对塑料制品耐热性能的影响
涂覆膜厚度对塑料制品力学性能的影响
涂覆膜厚度对塑料制品耐候性能的影响
涂覆膜厚度对塑料制品光学性能的影响
分析测试数据,找出表面粗糙度和涂覆膜厚度的最佳组合
涂覆膜厚度测试结果:平均厚度为XX微米,标准偏差为XX微米
测试结果分析:表面粗糙度和涂覆膜厚度对塑料制品性能的影响
改进建议:根据测试结果,提出改进塑料制品表面粗糙度和涂覆膜厚度的建议
塑料制品能达到的表面粗糙度

加工方法
资料
Ra参数值范围μm
25
注
射
成
型
热塑性塑料
PMMA(有机玻璃)
ABS
AS
聚碳酸酯(PC)
聚苯乙烯(PS)
聚丙烯(PP)
尼龙
聚乙烯(PE)
聚甲醛(POM)
聚砜(PSU)
聚氯乙烯(PVC)
聚苯醚(PPO)
氯化聚醚
PBT
热固性塑料
氨基塑料
酚醛塑料
硅Hale Waihona Puke 塑料压制和
挤
胶
成
型
氨基塑料
酚醛塑料
嘧胺塑料
硅酮塑料
DAP
不饱和聚酯
环氧塑料
机
械
加
工
有机玻璃
尼龙
聚四氟乙烯(PTFE)
聚氯乙烯
增强塑料
25
注:模塑增强塑料件Ra数值应相应增大两个档次。
塑料表面粗糙度

热固性塑料
氨基塑料
酚醛塑料
硅酮塑料
压
制
和
挤
胶
成
型
氨基塑料
酚醛塑料
嘧胺塑料
硅酮塑料
DAP
不饱和聚酯
环氧塑料
机
械
加
工
有机玻璃
尼龙
聚四氟乙烯(PTFE)
聚氯乙烯
增强塑料
25
注:模塑增强塑料件Ra数值应相应增年夜两个层次.
创作时间:二零二一年六月三十日
分歧加工方法和分歧资料所能到达的概况粗拙度之马矢奏春创作
创作时间:二零二一年六月三十日
加工方法
资料
Ra参数值范围μm
25
注
射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成
型
热塑性塑料
PMMA(有机玻璃)
ABS
AS
聚碳酸酯(PC)
聚苯乙烯(PS)
聚丙烯(PP)
尼龙
聚乙烯(PE)
聚甲醛(POM)
聚砜(PSU)
聚氯乙烯(PVC)
聚苯醚(PPO)
氯化聚醚
塑料制品能达到的表面粗糙度

3.20
聚苯醚(PPO)
0.200
0.40
0.8
1.6
3.20
氯化聚醚
0.200
0.40
0.8
1.6
3.20
PBT
0.200
0.40
0.8
1.6
3.20
热固性塑料
氨基塑料
0.200
0.40
0.8
1.6
3.20
酚醛塑料
0.200
0.40
0.8
1.6
3.20
硅酮塑料
0.200
0.40
0.8
1.6
3.20
1.6
ABS
0.025
0.05
0.100
0.200
0.40
0.8
1.6
AS
0.025
0.05
0.100
0.200
0.40
0.8
1.6
聚碳酸酯(PC)
0.05
0.100
0.200
0.40
0.8
1.6
聚苯乙烯(PS)
0.05
0.100
0.200
0.40
0.8
1.6
3.20
聚丙烯(PP)
0.100
0.200
械
加
工
有机玻璃
0.025
0.05
0.100
0.200
0.40
0.8
1.6
3.20
6.30
尼龙
1.6
3.20
6.30
12.50
聚四氟乙烯(PTFE)
0.8
1.6
3.20
6.30
12.5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门20 9 3 一 1实施
系 第1 列
008 .0 000 . 1
0 01 . 6
一
r ' / B G
12 4 9 4 3 一 3
表 1 轮廓算术平均偏差 R 数值 ,
第 2系列
063 08 125 160
0 2 . 5
0 5 . 0
4 0 .
06 . 3
1 0 . 0
5 0 .
8 0 .
0 0 0 . 2
12 . 5 20 .
2 .5
1 00 1. 60
2 0
0 2 . 0
1 5 2.
0 0 2 . 3
0 4 . 0
0 0 0 . 4
0 3 . 2
表 2 微观不平度十点高度 R 和轮廓最大高度 R 数值 ‘ ,
第1 系列
0 0 5 . 2 3 2 . 0. 2 03
000 .8 0 15 . 2 0 10 . 6 02 . 5
1 5 2
04 .0
5 0 10 0 20 0
12 . 5 20 . 25 .
1 0 6
0. 80
2 0
1 6 . 0
3 2
6 取样长度和评定长度
取样长度1 应从下列系列数值中选取: 802,. , 58 评定长度1一般选取 5 。0 , 5082 , m . . m。 。 个连续 取样长度( =5 若被测表面粗糙度均匀性较好, ( 1 1。 . ) 可取小于 5 个取样长度的评定长度; 反之, 可取大于
G 11 机械制图 表面粗糙度代号及其注法 B 3 G 13 表面粗糙度参数及其数值 B 1 0 G 30 表面粗糙度 术语 表面及其参数 B 5 5
3 术语、 代号
本标准使用的术语如轮廓算术平均偏差 R、 , 轮廓微观不平度十点高度 R、 , 轮廓最大高度R 取样 - 长度 1评定长度 1 轮廓微观不平度平均间距 S 、 、 } 、 m轮廓的单峰平均间距 S 轮廓支承长度率 t 轮廓水平 、 、 截距‘ 等按 G 30 规定。 B 5 5
G / 124 9 B T 4 3 一 3
附 录 A
附加的评定表面粗糙度参数及其数值 ( 补充件)
A 根据表面功能要求, 1 除表面粗糙度基本评定参数( R R ) 还可选用下列附加的评定参数 R 外, ,
轮廓微观不平度的平均间距 S ; . 轮廓的单峰平均间距 S;
0 0 2 . 5 . 0 0 1 0 . 01 4 }0 8 . 1 0 1 0 1 . 1 2 1 0 2 0 5 0 0 0 0 0 . .0
P MMA 有机玻璃) (
AB S AS
热 注 性 射 狈 料 成 塑
聚碳酸醋
聚苯 乙烯 聚丙烯
尼龙
聚 乙烯 聚 甲醛
聚 矾
聚氯 乙烯 聚苯醚
中华 人 民共 和 国 国 家标 准
GB T 4 3 一 9 / 1 24 3
塑 料 件 表 面 粗 糙 度
S rae u h es pat p rs ufc r g ns fr s c t o o l i a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塑料件表面粗糙度参数、 参数值和对其要求的一般规则。 本标准主要适用于电子、 航空、 航天、 仪器仪表等产品用塑料件表面粗糙度, 其他产品用塑料件表面 粗糙度亦可参照应用。 2 引用标准
表 A 轮廓支承长度率 ‘ 2
t.
3 0 } 4 0 } 5 0 } 6 0
注;。 t值是对应于不同的水平截距二 给出的, 应首先求出水平截距‘ ‘ 。 值可用徽米表示, 亦可用R 的百分数表示。 ,
附 录 B
不同加工方法和不同材料所能达到的塑料件表面粗糙度
第 2系列
03 . 2 0 5 .0 06 . 3
1 0 . 0 4 0 . 4 0
000 . 5
( 0 ) .1 0
63 .
1 .5 2
0. 0 04
5 0 .
6 3
8 0
0 0 3 . 6
80 . 1. 00 1. 60
0. 2 0
25
( 补充件)
B 不同的加工方法和不同材料所能达到的表面粗糙度见表 B e 1 l
G / 1 24 9 B T 4 3 一 3
表 B 不同加工方法和不同材料所能达到的表面粗糙度 1
加下
方法
材
料
{
R 参 数 值 范 围A , -
6 13. 16 3 一 2. 0 2 0 . 0 1 501 5 2
轮廓支承长度率t ,
A 附加评定参数值见表 A 、 Ag 2 l表 o 表 A 轮廓微观不平度的平均间距 S 和轮廓的单峰平均间距 S数值 l 二
0 01 5 . 2
m m
005 . 2
} 000 . 5
} 010 . 0
{
02 . 0
0 4 . 0
0 8 . 0
1 6 . 0
5 0 9
5 表面粗糙度参数值
51 轮廓算术平均偏差R 数值从表1 . , 中选取。 微观不平度十点高度R 和轮廓最大高度R 数值从表2 : 、
中选取。表 1 和表 2 中第 1 系列值为优先选用值。 52 相应于不同加工方法和不同材料所能达到的 R 数值范围, . 。 按附录 B 补充件) ( 规定。
国家技术监督局1 9 一 3 0 批准 9 30 一 4
4 表面粗糙度参数 4 根据需要, 门 应从下列三项中选取一个或两个表面粗糙度参数。
轮廓算术平均偏差R; ,
轮廓微观不平度十点高度 R ; ,
轮廓最大高度R。
注: 推荐优先选用 a
42 附加表面粗糙度参数S , , , . .S t 按附录 A 补充件) o ( 规定选用。
氯化聚醚
执 一固 性 塑 料
PBT
氨基塑料 酚醛塑料
硅酮 塑料
压 制 和 挤 胶 成 型
氨基塑料 酚醛塑料 啼胺塑料 硅酮塑料
DAP
不饱和聚醋
环氧塑料
机 械 加 工
有机玻璃
尼龙
聚四氟乙烯 聚氛乙烯
增强塑料
注: 模塑增强塑料件 R 数值应相应增大两个档次。 ,
附加说明: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电子工业部提出。 本标准由机械电子工业部机械标准化研究所归口。 本标准由机械电子工业部电子标准化研究所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周廷彦、 陈庭彦、 陈捷、 付叔明、 付璋。
5个取样长度的评定长度。
7 规定表面粗糙度要求的一般规则 71 本标准采用中线制评定表面粗糙度。 . 72 应按表面功能和质量要求给定表面粗糙度。否则, . 可不规定, 也不需检查。
73 表面粗糙度要求, . 不适用表面缺陷( 气孔、 熔接痕、 划伤等) 。 74 在规定表面粗糙度要求时, . 必须给出粗糙度参数值和测定时的取样长度两项基本要求。 必要时, 可 规定加工纹理、 加工方法、 加工顺序等。 75 表面粗糙度的参数值是指在垂直于几何表面的截面上获得。 . 如沿表面的截面方向与高度参数最大 值方向一致时, 则不规定测量截面的方向, 否则, 应在图样上标出。 76 表面粗糙度的标注方法按 G 11 . B 规定。 3